#苏有朋[超话]# 最近几天看着大家考古,我也忍不住把唯一一次追星的照片发出来,拍的不好,请大家原谅,如果要我删除,可以私信我哈,这个是4个丘比特点映广州场,当时跟其他朋迷一起去了,当天有两场,我只去了一场,很多朋迷两场都去了,现场还有导演,散场后,我才后知后觉见面会结束了[允悲][允悲][允悲]

圆满的善知识具有八种德相

《 华严经 》云 :
「 若能远离恶知识,
则得亲近善知识;

若得亲近善知识,
则修无量诸功德。」

所以抉择善知识非常重要。

在《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 》

( 大正藏第三十册 )
说出善知识应当具足八个条件。

善知识在
《 瑜伽师地论 》 的名称是
「 善友 」。

《 瑜伽师地论 》
卷第二十五

云何名善友性?

谓八因缘故,
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

何等为八?

谓如有一,
安住禁戒,
具足多闻,
能有所证,
性多哀愍,
心无厌倦,
善能堪忍,
无有怖畏,
语具圆满。

若具足了八个条件,
善友的性相都圆满的具足了。

一 、安住禁戒

云何名为安住禁戒?

谓安住具戒,
善能守护别解律仪,
如前广说。

乐沙门性,
乐婆罗门性,
为自调伏,
为自寂静,
为自涅槃,
修行正行。

如是名为安住禁戒。

善知识能
「 安住 」
在他所受的戒法,

又能够善巧方便地守护他所秉受的别解脱律仪。

「 乐沙门性 」,
修学圣道,

「 乐婆罗门性 」,
断除一切生死的根本。

要调伏烦恼,
令心寂静。

把烦恼的种子也消灭了,
见到诸法寂灭相了,
就是涅槃。

「 乐沙门性,
乐婆罗门性,
为自调伏,
为自寂静,
为自涅槃 」,

都是愿。

「 修行正行 」
这是行,
修八正道。

在禁戒的基础上修八正道。

二 、具足多闻

云何名为具足多闻?

谓若有法宣说开示,
初中后善,
文义巧妙,
独一圆满,
清白梵行。

于如是类众多妙法,
能善受持,
言善通利,
意善寻思,
见善通达。

如是名为具足多闻。

「 初善 」,
初开始听佛法的时候能生欢喜心。

「 中善 」
是开始修行了。

「 后善 」,
就能够究竟地解脱一切烦恼。

佛宣说法门的文义美妙,
能善巧令众生得利益安乐。

佛所说的这个妙法不共于一切外道、
世间法,

所以叫
「 独一 」。

佛法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
所以是最圆满的。

佛说妙法是清净的,
不会错误的。

善知识能够受持佛所说的妙法。

「 言善通利、
意善寻思、
见善通达 」,

这是受持的相貌。

「 言善通利 」是
「 闻慧 」,

「 意思寻思 」 是
「 思慧 」,

「 见善通达 」 是
「 修慧 」。

对于佛所说的妙法,
能够纯熟叫
「 言善通利 」。

「 意善寻思 」,
思惟观察妙法的道理;

「 见善通达 」,
能真实通达如实的觉悟妙法。

三 、能有所证

云何名为能有所证?

谓能证得胜无常想、
无常苦想、
苦无我想、
厌逆食想、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有过患想、
断想、
离想、
灭想、
死想、
不净想、
青瘀想、
脓烂想、
破坏想、
四胀想、
噉食想、
血涂想、
离散想、
骨锁想、
观察空想。

这是
「 二十种想。」

「 能证得胜无常想 」,
「 胜 」
就是有力量。

成就
「 无常想 」
能转变爱着心,

能转变一切的烦恼,
叫做
「 胜无常想 」。

「 无常苦想 」,
「 无常 」 就是
「 苦 」。

「 由无而有、
由有而无 」是
「 无常 」 义。

「 由无而有 」
是苦苦,

「 由有而无 」
是坏苦。

「 苦想 」
认为颠倒妄想是快乐的,

若修无常观就知道快乐是
「 坏苦 」,
苦没有来就知道。

作如是观,
就有力量能转变自己的颠倒妄想。

「 苦无我想 」,
「 我 」 是
「 自在 」 的意思,
就是想要怎么的就怎么的。

若有苦恼,

「 不要苦 」,

就不苦吗?

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
「 苦 」 就是
「 无我 」 啊!

能做如是观就能灭除一切颠倒想。

「 厌逆食想 」,
吃好东西生贪心,
不好就生瞋心了,

为了饮食还会去追求、
守护。

所以做
「 厌逆食想 」 的时候,

就是观
「 食 」
有很多过患,

所以
「 厌逆 」 食,
使令减少这些因饮食所产生的问题。

「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

「 世间乐想 」 就是
「 于诸世间种种戏论,
非一众多别别品类。

所思念中,
发欲贪爱。」

佛法告诉我们对于世间种种戏论,
不要发出来好乐心。

「 有过患想 」,
想要生到色界天上去,
要思惟欲界的一切都是有过患的。

「 断想、
离想、
灭想 」。

「 断想 」
是解脱了三恶道的因缘,

「 离想 」
是解脱了人天的果报。

「 灭想 」
把生死的果报都解脱了,
就得涅槃了。


「 断想、
离想、
灭想 」,
就是灭除去三界烦恼的因果。

「 死想 」,
是生命存在的时候有种种的变化,


「 无常想 」。

「 死想 」
是生命最后结束了。


「 不净想 」,
是对治对自己的生命体的爱着心。

「 青瘀想、
脓烂想、
破坏想、
四胀想、
噉食想、
血涂想、
离散想、
骨锁想、
观察空想 」,

这是九想。

修九想是对治对他人的身体的爱着心。

「 不净想 」 和
「 九想 」 的
详细解释可以参考 :

《 大智度论 》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一,

还有《 瑜伽师地论 》卷第三十。

復能证得最初静虑,
第二静虑,
第三静虑,
第四静虑,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最后非想非非想处。

又能证得慈悲喜捨,
或预流果,
或一来果,
或不还果,
或神境通,
或宿住通,
或天耳通,
或死生通,
或心差别通,
或阿罗汉。

具八解脱静虑等定,
有大堪能,
具大势力,
能善为他现三神变教授教诫。

三神变者 :
一神力神变,
二记说神变,
三教导神变。

如是名为能有所证。

善友能够证得
「 八种等至 」。

「 等至 」
就是禅定。

「 八种等至 」,
就是色界的四禅,
和无色界的四空定,
加起来就是八种。

又能证得
「 慈悲喜捨 」
四无量四种三昧。

「 预流果、
一来果、
不还果 」
这是圣人。

「 神境通、
宿住通、
天耳通、
死生通、
心差别通 」,

这是前五通。

成就漏尽通的就是阿罗汉了。

「 具八解脱 」,
成就了色界四禅,
成就了无色界的四空定,

八解脱最后一个解脱,
是灭尽定解脱。

圣人非常强的能力,
能善巧方便的为他的弟子表现出
「 三种神变 」。

神通变化,
能够
「 教授教诫 」
他的弟子。

「 神力神变 」
是神足通。

「 记说神变 」
是他心通。

「 教导神通 」,
就是为众生说法来教导众生得神通、
圣道。


「 二十种想 」 一直到
「 教导神通 」,

这位善友
「 能有所证 」。

这样来说,
善友在禅定和智慧也要有证量,
才能真实引导众生。

四 、为性哀愍

云何名为为性哀愍?

谓于他所常起悲怜,
乐与其义乐与其利,
乐与其乐乐与猗触,
乐与安隐。

如是名为为性哀愍。

善友于众生常起悲怜。

欢喜帮助众生远离种种的苦恼,
给众生所需要的,

利益、
安乐的事情,

令众生欢喜,
远离恐怖,
心情自在。

五 、心无厌倦

云何名为心无厌倦?

谓善能示现,
善能教导,
善能赞励,
善能庆慰,

处于四众宣说正法,
不辞劳倦翘勤无惰,

起发圆满,
为性好乐发勤精进。

如是名为心无厌倦。

善知识能善巧方便开示佛法,
善能教导安住在佛所制定的戒律仪。

常常赞叹、
勉励令众生不退心。

当弟子有了成就,
来祝贺他。

在大众之中
「 宣说正法 」 的时候,

善知识不怕辛苦,
精进不懈怠。

事情对学生有利益,
就一定圆满这个事情。

善友有很好的体力,
所以精进的时候,
身体也能支持。

六 、善能堪忍

云何名为善能堪忍?

谓骂不报骂,
瞋不报瞋,
打不报打,
弄不报弄。

堪耐椎杵,
于诸逼迫,
缚录禁闭,
捶打毁辱,
迫愶斫截,
众苦事中,
自推己过,
以业异熟为所依趣。

终不于他发生愤恚,
亦不怀恨随眠不捨。

如是虽遭轻陵毁辱,
而其本性都无变改,
唯常于彼思为义利。

又能堪忍寒热、
飢渴、
蚊虻,

风日、
蛇蝎恶触,

他所干犯、
碜毒语言,

身内所生勐利坚劲,

辛楚、
切心、
夺命苦受,

为性堪忍,
能有容纳。

如是名为
「 善能堪忍 」。

众生用骂、瞋、打、等种种苦恼事情触恼善友,

善友不怨恨对方,
观察可能这是自己过去生中造了甚么甚么罪,
所以现在要受到这样的果报。

对方怎么样对他的苦恼,
都能忍耐,

不会去愤怒,
也不会怀恨在心。

善知识虽然遇见了这么多的毁辱,
他原来平和的心性,
还是不改变。

不但不恨对方,
还时常的想办法,
用佛法来利益他。

善友能堪忍外在环境的不理想,

如天气寒、
热,

蚊虫,
或者他人特别毒辣的语言。

又能忍受身体里面生出来如刀来割其心这样子的苦恼。

甚么事情他都能够受得了。

七 、无有怖畏

云何名为无有怖畏?

谓处大众说正法时,
心无怯劣,
声无战掉,
辩无误失。

终不由彼怯惧因缘,
为诸怖畏之所逼切。

腋不流汗,
身不毛竖。

如是名为无有怖畏。

善友在大众宣说佛法的时候,
心无恐怖,
声音流利,
辩才没有误失。

「 腋不流汗 」、
「 身毛不竖 」,

内心始终不会恐惧。

八 、语具圆满

云何名为语具圆满?

谓彼成就最上首语,
极美妙语,
甚显了语,
易悟解语,
乐欲闻语,
无违逆语,
无所依语,
无边际语。

如是名为语具圆满,
言词巧妙。

如是名为语具圆满,
言词巧妙。

「 最上首语 」
是劝一切众生得大涅槃。

「 极美妙语 」
发出来的声音,
清净美好。

「 甚显了语 」,
用的字句非常好。

「 易悟解语 」,
容易明白。

「 乐欲闻语 」,
能引出来种种的功德,
所以众生欢喜听。

「 无违逆语 」,
如其量说法。

「 无所依语 」,
为人说法没有私心,

并不是
「 因为听我的话,
对我有信心 」
才说法。

「 无边际语 」,
有广大善巧的智慧。

《 华严经 》云 :
「 善男子!
其有修行善知识教,
诸佛世尊悉皆欢喜;

其有随顺善知识语,
则得近于一切智地;

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
则常值遇一切善友;

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
则得具足一切义利。」

所以佛弟子应当常常亲近善知识。

第三十章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释:这一品,世尊通过讲述菩萨布施七宝所得的福德,来深细描述实相心如来藏的体性。如来藏对于五阴修布施度所得的福德,根本就是舍受,祂并不享受一点点一丝毫,也不在意福不福,祸不祸,也不知道有福与祸。又因为如来藏没有贪心所,不会贪着福德以及其他一切法,祂对一切法都是无欲无求,不喜不厌。菩萨悟后依止于如来藏这种体性,对于福德以及一切法,也都不会生起贪求心行,不喜也不厌,保持中道的舍受,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心行。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释:世尊对须菩提说:如果有一个菩萨,用遍满像恒河沙一样多的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如果又有一个菩萨,了知到世出世间一切法当中,都没有一个我,因此修成了无生忍和无生法忍,那么得忍智的菩萨所得的功德,要远远地殊胜于布施七宝的菩萨所得的功德。

菩萨布施七宝所得的福德, 世尊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其福德是无量无边,不可胜数。菩萨布施,不仅有福德,其中也能生出功德。因为福德增长了,心地就能得以清净,心性得以调柔,禅定就能得到增进,智慧就能得以增长,道业就会得到增进,自身就会得到真实的功德受用,这是菩萨财布施所得的果报。而另一位菩萨,已经修到了得忍的程度,内心深深地觉知到一切法都是无我的,因此证成了无生法忍智。

忍一切法当中都是无我,这是哪种程度的忍呢?忍,有小乘断我见所证得的五阴无我的无生忍,有大乘法的无生忍和无生法忍。小乘的无生忍,分为四向四果。其中初果向的忍,虽然不是真正断我见的忍,但是在意识上,也忍可了五阴的虚妄不实,也在努力精进地观行,趣向于真正的断除我见。此时就差意根对于五阴无我之理的认可,这就需要意识不断地思惟观行,把五阴无我的道理传递给意根,让意根明了。意根一旦明了,就是真正的断我见,这时就成为初果人。

成为初果人以后,对于五阴无我之理,还要进行深细的观行,这个过程是意识获得更深的无生忍智的过程,是逐渐获得定力断除烦恼的过程,更是意根慢慢断除对于自我五阴执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意识和意根都需要不断地忍,更深层次的忍,直到意根彻底断除人我执为止,这是小乘人获得的无生忍。

大乘的无生忍,是菩萨们证得第八识以后所获得的,菩萨不仅要忍于五阴无我之理,更要忍于第八识如来藏的不生不灭之理,要深忍于第八识的无生;忍于第八识的空和有两种体性;忍于第八识的不垢不净体性;忍于第八识的所有中道体性;忍于第八识的所有方方面面的体性。然后菩萨的心就会越来越清净,定力越来越增强,烦恼越来越轻微,智慧就会越来越深细。其自心的功德受用就会越来越广大,菩萨的果位就会由七住位,逐渐增进到十行位、十回向位,由破初关,到重关,再到牢关,定慧都会更加深细。

然而,这也只是五阴人无我范围内的忍,范围还不够广大,忍度还不够深邃。必须达到初地菩萨以上的无生法忍,其忍的范围才是更广大,其忍智才是更深广。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是忍一切法当中都无我,这不仅是证得了人无我,同时也证得了法无我,其法无我慧、无生法忍智地地增上,越来越深妙。

因为地上菩萨能够现观如来藏在五蕴中的运作,能够现观如来藏在十八界万法上的运作,因而深知如来藏是如何出生五蕴,如何出生十八界万法的。菩萨会在一切法上,观察如来藏的运作行相,知道每一个法,都是如来藏运用心所法输出种子而生成的。没有一个法能够离开如来藏,而能有自身的生住异灭,都是因为有如来藏,才能生出一切法相,才能使得一切法相暂留一段时间,才能使得一切法相渐渐地变异,才能使得一切法相散坏消失。离开如来藏,就没有一个法相能出生,能停留,能变异,能灭去,因而一切法相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如梦幻泡影,如空中花,了不可得,其本质都是如来藏。一切法既然都不真实,没有自体性,都是如来藏性,当然就是无我的。

其中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只要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后天出生的,三界世间当中存在的,包括过去世的一切法、未来世的一切法以及现在世的一切法,包括十方世界的一切法,这些都是无我的。具体来说,一切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色法包括宇宙器世间,包括众生所需要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了众生的五阴色身,也就是五根、五尘和法处所摄色。

心法包括七识心和七识的心所法。总括起来说,就是众生的六根、六尘、六识这些十八界法、十二处法、五阴法。这些法,都在一真法界如来藏里存在、生灭、变化、起用,都是真心如来藏所出生、所变现、所执持。因为都是如来藏所出生和变现的,那就是有生有灭的法,就是不自在、不自主的法,就是不能自己做主宰的法,就是无我性的法。而有我性的法,是不会生灭变异的,是能够自我做主宰的,是能够自我独立存在的,是不需要他缘,就能永远长存的,是圆满具足一切功德利用的。

无我的法,就不具备这些性质,无我法不能自己独立存在,需要依赖一些外缘才能存在和起用,也需要如来藏不断地输送种子来维持其存在和运行,否则就会灭去。所以三界世间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生灭变异的,都是无我的。而出世间的如来藏法,虽然有一部分的我性,能够自己独立存在,不需要外缘,不用出生和灭亡,能够自在,能够自主。但是里面还含藏着七识的染污业种,这些业种是要生灭变异的,会拖累如来藏也发生转变,使得如来藏的功德利用也受到一些影响。

因为这时的如来藏里的种子是要受七识的熏染的,既然里面的种子能受熏染,如来藏整体就不是不变异的,那就不是完全有我性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来藏本身也有自身的识种子流注,这些识种子刹那生灭变异,才能维持如来藏的存在和运转,因此如来藏也不是完全有我性的,还是无我性的。

只有佛地的法身无垢识,才是完全有我性的,那时七识的业种生灭变异就结束了,无垢识不再受熏染,不再变异,没有生灭的种子了;自心的识种子流注也停止,没有刹那生灭的现象存在。因此佛地的无垢识就是完全彻底的我性,完全是我,其功德利用能够完全得到发挥,不再受到七识染污业种的局碍和限制,心所法由原来的五个变为二十一个,因此是完全彻底究竟的我性。

菩萨因为证得了一切法无我,能够忍于一切法当中都无我,获得了甚深的无生法忍智慧,其功德受用是极多极大极深的,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菩萨会以此甚深的唯识种智,渐渐进入佛地,福慧都圆满具足,成为三界世间所尊,人天大众之师,具足十个名号的功德利益。能够在十方世界建立诸国土,示现成佛,广度无量众生。因此菩萨证得一切法无我,其无生法忍智的功德受用,要远远超胜于菩萨布施七宝的功德和福德,其中的差异不可比拟,无以言说。

原文: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释:世尊又开示说:为什么是这样呢?须菩提,是因为诸菩萨们都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世尊说:世尊,为什么菩萨们都不受福德呢?世尊回答说:菩萨们所做的一切福德,都不应该贪著,因此才说菩萨不受福德。

这里的菩萨,世尊暗指实际理地的真正的菩萨,那个真正的菩萨,不受一切受,对于一切法,都是舍受。这位真正的菩萨圆满具足一切法,对于一切法都不贪求,因为没有贪求,所以才无所得。菩萨的五蕴布施世界七宝的时候,其感得的福德果报是菩萨的五蕴七识得,七识来受用,真正的菩萨——如来藏并不得一分一毫,也不受用一分一毫。而菩萨的五蕴在行布施度的时候,七识也要依止于如来藏,不贪求于福德。

菩萨在布施时,其心观行布施度三轮体空。所谓三轮体空,就是没有真正布施的人——我,没有接受布施的人——他,中间没有布施的物——七宝。为什么没有布施的人呢?因为布施的人——五蕴,是如来藏所变生的,色身是如来藏四大种子刹那输出形成的,就相当于如来藏这块黄金,有一部分打造成了金戒指色身;七识是如来藏刹那输出的识种子形成的,那就相当于如来藏这块黄金,有一部分打造成了金项链七识,色身和七识合一起组成了五蕴,五蕴整体金制品就是黄金如来藏。

那么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到底有没有五蕴呢?五蕴是个什么东西呢?五蕴全体当然就是如来藏,无有其余。所以菩萨布施时,没有布施的菩萨五蕴——我,同理,也没有被布施的五蕴——他。那么中间所布施的七宝呢?七宝也是四大构成的物质色法,是如来藏刹那输出四大种子形成,是如来藏这块黄金,有一部分打造成了金耳环等等这些七宝物,那么七宝物到底是什么呢?七宝物就是黄金如来藏,那就没有真实的七宝,都是如来藏。而如来藏之体,也是性空,无有一个实质的相存在,空无一相。所以整个布施度,就是三轮体空,了不可得,菩萨根本就不必执著。

同理,菩萨所得的福德,也是空。首先菩萨的布施行,会作为业种存在如来藏里,缘熟时,如来藏再输出业种,实现菩萨的福德。其福德实现的形式,会以物质色法和七识心所法的形式来实现。物质色法无非是以金钱、财产、权势、地位、家眷等等形式体现出来;而这些色法,都是如来藏输出四大种子形成的,本质都是如来藏,没有真实的物质色法,物质色法与如来藏不一不异。那就没有真实的福报可得,都是如来藏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在享受这些物质色法的福报时,是七识的觉知心来受用,是七识的受心所来领受、感受、享受,受心所会觉得舒适、快乐、自豪、自傲、自喜。而受心所法是随顺七识而有,是七识的助伴,七识一出现,与六尘对境,就有受心所的运作。七识是如来藏输出识种子形成的,本是如来藏,与如来藏不一不异。七识心体了不可得,那么七识的觉受,也了不可得。所以菩萨的福德实现时,福德以及对福德的享受,都没有实质,本质都是如来藏。

菩萨们证得此种智慧境界,也就会对福德不再贪求,不会再有心去享受福德。并且把修得的福德都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的修行就是为了早日成就佛道,不会为了世俗法的福德享受,而行布施度。这样菩萨的修行,才能达到内心空净,一法不着,心空及第归,就会证得无上的佛果,圆满菩提大道。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联苯苄唑喷雾,可以治疗脚气,股癣、汗斑还有前胸后背长痘,这些马拉色菌毛囊炎都可以用,每晚睡前喷一次,坚持四周就能不复发。1、联苯苄唑喷雾,可以治疗脚气,股癣
  • We are adventurers!We are Queenstown!这就是皇后镇关于皇后镇名字的得来,相传100多年前,英国人首次来到皇后镇,人们发现,这
  • 其实我想说,你的车保养吗?其实我想说,你的车保养吗?
  • 【新乡红旗区新增2例阳性病例,均为出租车司机】关于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病例许某某活动轨迹的通告2022年9月20日1:30,红旗区接初筛阳性许某某的相关信息。现
  • ”陶渊明这份悠然,就如我们在一屋一境界里片刻回归的东方美学意境。既隔又合的空间,在线与光的营造下,宁静而深邃,从容而淡定,东方美学意韵融满整个空间,体现东方浑厚
  • [黑线]《皮囊》读得很难受,万般不能理解我妈为啥给我推荐这本书[微笑]《打开心智》可以,但没必要。[举手]阅读小记活不起的九月之后,是半死不活的十月[苦涩]情绪
  • 经审讯,民警发现该诈骗团伙分工明确、结构严整,有人扮演业务员,有人扮演买家,在全国各地物色古玩收藏爱好者,通过虚构帮助古玩交易,骗取古玩收藏人士所谓的“推广宣传
  • #肖战[超话]##与肖战的同行印记#✨ ʜᵅᵖᵖᵞʙⁱʳᵗᑋᵈᵃᵞ to you 肖战哥哥生日快乐呀[蛋糕][心]顺顺利利[心]平安喜乐[抱一抱]✨愿你的眼光
  • 同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将向社会开放军机处满文专档——熬茶档全文检索数据库,为利用者提供更为全面和优质的服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首次开放33个
  •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说,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山东产研院逐步搭建了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已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达到322个,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今
  • 沿着台阶来到 ​​​​亚特兰蒂斯书店,“全球最美独立书店”位于希腊圣托里尼岛北端的伊亚民区,因地处高台之上,可眺望绚丽的海景而闻名于世,成为游客熙攘的观光胜地。
  • ✨ 欧树小金油它用着就还蛮轻盈滋润的,上脸不会觉得油或者闷,怕厚重的姐妹可以放心,一点都不粘腻!虽然写的很像流水账,但开心的是,每一天都在被点点滴滴的生活感动,
  • [哈哈]我婆婆在她们试穿的时候跑来悄悄给我说,格子,你一会该收多少是多少!因为我朋友来了,我都不加钱(我也不知道这啥毛病,感觉挣朋友钱,我就内心过意不去,阳仔成
  • 生日礼物也选的匆忙,本来觉得可以给张先生换一个蓝牙耳机,但是他最近刚送我一副耳机,如果还送这个,有copy之嫌,没有创意。还考虑过送微波炉,方便张先生平时热饭,
  • 比如说如果你相信自己不够好,或者在无觉知的层面,你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而这些感受是童年的时候开始的。如果你觉醒来到了本体的这个维度,这就会转化你的人生,其原因很
  • 还记得那个深秋,我穿着一件姥姥为我精心编织的小鱼毛衣,与姥姥走在公园的树林里。还记得那个深秋,我穿着一件姥姥为我精心编织的小鱼毛衣,与姥姥走在公园的树林里。
  • 刚才看到新闻,比亚迪花50亿,开始造船了,因为比亚迪造车要出海,车子要卖到海外,海上运输成本高,不可控,比亚迪于是决定自己造船!在不久的将来,将有20多个中国品
  • 当大家都在恐婚恐育的时候,我们按部就班的过着婚后生活,二人世界是自由自在的,想吃什么不用忌口,说走就走的日子比比皆是,出门也不会受距离限制,不用承担抚养子女和赡
  • 潘多拉手链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每一款都与众不同,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组合,各种串珠,挂坠,还可以串各式各色的来搭配衣服。使用世界上最好的钢材,艺术美学的设计,日
  • 核酸阴了么,码也就绿了呀~老公:勿嘎简单额,我听伊勒讲讲反正蛮复杂额,不走格只流程就翻勿出来额阿奶:那两嘎头浴打好了伐?老公:搞不清爽,反正特了,不去一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