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忧伤;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藏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牵尔玉手,收你此生所有;
我,抚尔秀颈,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丝;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二《那一世》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樊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三《十不》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叫生死作相思。

四《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五《雪域》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旳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樊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我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闭月羞花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天,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为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凤凰,涅槃
佛曰:人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清,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缘起缘灭,缘生已空。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个阶段:“堪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七《无题》
我终于明白
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
粗狂而忧伤
回声的千结百绕
而守候的是
执着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
一抹淡淡痴痴的笑
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
谁是那轻轻颤动的百合
在你的清辉下亘古不变
谁有那灼灼热烈的双眸
在你的颔首中攀援而上
遥远的忧伤
穿过千山万水
纵使高原上的风
吹不散
执着的背影
纵使清晨前的霜
融不化
心头的温热
你静守在月下
悄悄的来
悄悄的走
我也开始修心了

《证道指南》
本文选自第三世多杰羌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

上述般若经文全予讲解。
今说证道指南。为利生证道。如何实证般若而说。此指证道即指证般若。指南者指明方向的准则义。如何证般若捷径。一提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很多佛弟子都知道。也有专门受持者。也有听讲者。亦有专修者。更有尽其一生奋力修持。可是大部份人还是般若了般若。自我了自我。无有所获。更无所证。临命终时却不能作主。更何况在世解脱。妙用无碍。说到底来是何因缘。唯有二句。在圣因果不昧。在凡因果所缚。故当明了修行二字之真义。修行即是转换因之先后成熟。一切依因正果。因此佛才特别立有出离心、四无量心、菩提心、诸般戒律。即六度万行等专修方法。这些行法、都是专起种因结果作用的。离开了它们任你把金刚经、六百卷般若、心经背诵翻烂。也不会证到般若的。如果只是读明经理即能证道。佛也就不会说那么多具体的行持法了。佛说诸行皆是为了行者自修。转换因果。契合经理谛相。双运圆融般若自显。故我说前者般若于文字已明。但明不一定能代表实证。何以故。因众生无始以来。长处轮回。受生死烦恼诸苦之缚。五蕴不空故随行造业。而因果报应。由于属随业报果。故心随业转。不能心转业力。加之业力障盖又出自无明。故尔想证般若。想即成障。欲坐禅定。烦恼、妄心、分别、昏沉、掉举、无明由因感现成障。欲修彻却多落空鉴之执。欲修“妥噶”又以光感而作幻心。欲念咒语。口念意散。不去天南海北。就行以妄鉴妄。正欲万念归一。忽又昏昏睡觉。意识梦然、业力现前不由自主。故尔无明业力绝非想断则断。想灭则灭。因此文字般若亦非想懂则懂。观照般若亦非想观则观。实相般若亦非想证则证。何以故。由无始无明盖障、浮覆圆妙圆明真心之故。是故般若特为具大智者舍利弗而说。说一度众。菩萨悲意却非普通众生能证悟的。或略有领悟。也只能根据各位业力轻重。分段深浅、而受相对之益。故尔今特告知一切有情。欲证菩提。必证般若。欲证般若。必灭无始无明业力。欲灭无始业力。必从因入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行优果善。去障方能明生。因果依何而证。当以佛说修行而证。故一切胜义之证。不离修行。修者修正。行者行为。即将己之凡夫行为修正而符合佛菩萨所立之中正行条。唯独如此方能转换因果。善因先熟。占其报位黑业自然无位显报、推之于后。故出障明生。照见般若。以智圆明。若证般若。不离修行。无论何宗何派、何种法要。亦复如是。修行法门颇多。今不一一举之。只例一说即可圆满。转换因果之先熟善因。种大解脱之诸因。消无始之业障。业障远离、智光才能显现。方能照见般若妙明。此说并非不念《心经》不解经意。而必须三业相应一心持经。深解经意。悟其妙理。方为双运之修。若欲求解脱者。首先必须具备真出离心、真信、愿、行、真戒、定、慧。具此决心。方能真正按佛所说实行。今立加行法部份而说:无论为上师的和当弟子的。或以禅为食的。具神通幻妄觉受的。或聪明超群的。或气功出奇的。乃至智慧通妙的。学佛法不应以神奇古怪为立意。一切神奇古怪说穿了无非万法由心生。一切幻化奇妙之用都脱离不了自我意识幻化。不是第六识感观就是第七识末那意显现。或心识之王第八识阿赖耶出涌。穿墙入壁不足为奇。况复气功之类无稽之幻化小焉者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是之理也。又有以禅理高谈空鉴脱离实际说玄虚。开口一个大圆满。闭口一个无相法。启齿不谈无上步。就求金刚圆满法、不求妥噶化虹光。妄贪金刚喻定决。乃至念阿弥陀佛。口称善。实际行为做坏事。说实话吧、如果世间法的基本行为都不正。还算不上一个称道好人。狂言妄求之心是没有用的。我的宗旨是一句话。那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因为佛法是建立在世间六大缘起和合之因的悟谛。所以世间上的一切处事接物、为人、生活、工作、思想、行为等。乃至世间上的起心动念。所有相对事物及意识。都是对自己行为的洗刷。因果的印证。学佛为修行。修行就是以世间上的一切来磨炼自己的修养。更正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行为去应照世间上的诸法。这种应照是科学性的、数学性的。比如:要达到一种圣者的境界。规定为一百斤善因名为圣者。那么只具备一斤是不算数的。乃至九十九斤也是不行的。九十九斤只能算九十九斤。毕竟不是一百斤。故不圆满的。要圆满那必须要一百斤。差一克一毫也不能称圣者。因为一百斤又名圣者。所以行者之行是没有半毫虚假可走的。故尔需当三业实际应照。所以应有实际对尘标准。那就是最基本的也要以六度万行、十善、四无量、佛说诸戒为尺度。在这之前。首先得一步一个足印走正世法初基。然后再进一步深入诸行。以做到大公无私、舍己利人、爱国爱民、爱世界、热爱和平。做到一社会敬爱的善知识。以此为初因之基本德行。然后方可进修以下加行、如此较易相应。有人问佛教之修行如此善业。不但不杀生。而且恶念也不准动一下。那么对于那些恶贯满盈的坏人、魔妖之辈。不就提供了做坏事、害人民、坏佛法的条件了吗?这里我必须告之大家。佛教固以大悲普度为本。但又具大雄无畏之志。对于那些破坏众生利益、毒害大众生命、以邪说玷污正法、正教、制造社会混乱的坏蛋、恶魔。是毫不松手去抗击的。是没有半分毫畏惧的。因为佛法修行是为自觉觉他。故尔为大众和国家即世界的利益。对个别的坏人是不会原谅的。故对坏人、坏事、恶贯之行。要向有关正义部门反映的。总之。修行者一切皆是为了利益众生。凡是菩萨之举正是如是行持。故尔菩萨戒之建立魔天震之大骇。以下为证取般若之具体法要“加行”。
  加 行
  凡修行者首先得皈依而后随之发心。并必当了明修行学佛。一为自了生死。二为度脱众生。故当解行以下四句法义三业相应而行。直至生起实相。四句皈依发心即是:
  诸佛正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资粮     为利众生愿成佛
  于此进入观无常。如初修行人未生出离心者。不依观修无常之法。即不能产生真修行心。更不能依法行持。或遇难急退。故当首具真欲求得解脱之道。急求出离轮回之法。若欲出离轮回。必悟世间幻化假合皆无常性。故当观无常。观无常者。即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我体四大合。亦复如是义。应于静处前思后想。亲友离别已步黄泉。事时推岁。幼年步入青年。青年转入壮年。壮年归近老年。将入其土我体正如是理。于无人处静心下来观一切声响。观流水。一去不回头。观当下念头言语已成无常。而吾将接近亡故。死无定期。一气不来。当下两手空空而入中阴。世间诸有无从带去我之当下肉体亦复如是。如意念观成实相。则会生起怖畏。此时出离心进入生起次第。于此才明了人生时间短暂。随时可死。方可进入怖畏之苦。此时自然精进用功而不懈怠。不易产生烦法心。修密者于此四部瑜珈自然相应。诸有法门亦复如是。具备出离心后。还必须严守戒律。方可播种善因。转换恶果推后续生。此以三聚净戒为主即是。
  三聚净戒者:
  一、         摄律仪戒。誓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
  二、         摄善法戒。誓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
  三、         摄众生戒。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于此当静观我既发心学佛。欲脱离轮回诸苦。故当严守三聚净戒不可有犯。在戒之基础上。还必需以十善作为基因。十善之修。应于实践中静观深思十善。自己是否时时事事均依之三业无异。如佛所云。修法得用无疑。若行持有异当下修正。若不如佛所说而行持当然修法是没有受用的。故必行于三业实践。其具体十善即是不杀生而行放生。不偷盗而行施舍。不邪淫而修梵行。不妄语而说实言。不绮语而说质直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不恶口而说柔和语。不贪而修不净观。不嗔而修慈悲观。不痴而修因缘观。在十善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实施四无量心。建立德行。修四无量心。首先得起动果与因的实施。故尔四条即是:
  愿诸众生   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   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   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   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随意即观慈悲喜舍四无量。对诸众生于实际行动中发起此四种无量之心。施于实践。尔时当依次第而入。先由生身父母。妻室、夫君、儿女、岳父、岳母、诸亲眷属。常处身边亲近友人。次第而进。随之散于六道众生及法界一切有情。对诸有情。观如往昔互为父母。互为妻室儿女。因缘理信实则如是。故当三业相应于慈悲喜舍。落实于三业。尔时自观次第而进。若于生身父母、妻室、儿女均未相应。口言己行于众生相应。则为假相。未种相应之因。四无量心分三个次第。即是第一、生起次第。第二、圆满次第。第三、生圆不二次第。如是成就其四种无量心者。至少要达到圆满次第。若要解脱受用。先证生圆不二次第。四无量心进入生起次第。便可自知。如见到他人的生死、痛苦灾难、幸褔、富贵、快乐。从内心生得起慈悲喜舍的觉受并付之实施。即为生起次第也。圆满次第是建立在生起次第的基础上的完美境界。四无量心是否真生。可以从事例中自见。例如于行道中见一车祸伤一青年。废一肢体而残。惨状不堪。围观悲欲多泪下。汝亦如是悲心起动。过一时回家则无车祸之觉。早忘九霄云外。餐食如狼似虎。此境界为普悲感。并非四无量之悲心。假如该车祸所伤者为汝之亲人。其悲伤之心境。却非平平。第一餐绝难进食。何来虎狼食举。何以故。尔时多于思之己亲前途。心生悲妄。乃至夜不能眠。奔走求医。劳其筋骨。而不顾诸苦。若真发四无量心者。则应对他人之一切。如自己之一切。此乃菩萨行道必备之德。如证到圆满次第之四无量境。则能众生平等。以三业相应施之四无量实施之用。圆满次第区别于生起次第者。主要在于出之自然行业。不加半分毫厘强求之举。则备四种无量之心。在圆满次第的基础上。进一步则产生生圆不二次第境。此为胜义之谛。即为不染无著之四无量境。与般若有密切相关。此不作多解。在圆满次第、四无量境的基础上。恒持修学。久之自然得证生圆不二之境。行者于此静思。汝可生起、汝可圆满。如未生起、则应当下发心。行于三业。使之四无量心生起实相。而后勤修六度万行。念念不忘自觉觉他。故当发大乘菩提心。度众生脱离轮回。众生有苦即我苦。众生不尽我长度。发此菩提心。由行者于佛菩萨前自立愿心。条例方案。言出必行终身照办。不可三业有异。若口言度生。而返照四无量心。未能三业相应。度生则无实相。若未三业相应。纵能终日持咒、修观、诵经打坐、念佛。终归竹篮打水无从收益。故当日审。依照佛义上师之教。查己为任。凡与教违当下正之。(文诵至此静而思之)。行者于此当前思后想、你可做到。透关之法。立而除根。以上是为修行之要。建立加行生起次第。方入六度齐修之法,六度者: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修《心经讲义》。成观音境(成就于观音)。故当行持于六度。自行化他。行菩提道。行于利乐有情。大行大悲六度法是不可分割偏废而修的。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障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愚痴固执。智慧而无禅定。则狂慧凡情。因此我们要大发菩提心。学菩萨行愿。广修六度万行。直至圆成佛果。诸佛菩萨均依六度即诸法而证般若达成正觉。故我等若成观音正觉。必依行入法方可与佛同处法性合一。自证般若。于此行者静思自己三业于今昼之日可否与上述法义相应。而后可向大德求修正行。即可自证般若。得大解脱。或三业相应诸法行境而诵《心经》。亦复可证般若解脱无碍。凡修行者当注意自迷于真假修别之法。即是修法有假修与真修之别。任何佛法亦复如是。假修容易。真修难。真修又必建立于持恒上。何为假修。不将加行实用于处事接物、日常生活、有为法相、无为见中。是为假修。于正行持咒修观即是摄心。上坐时身坐而心不坐。持咒时口持而心不持。修观时声诵而意不观。亦名假修。有行无功步不前。有功无行如无脚。只修加行不修正行。如人无脚不能行走一步。只修正行不修加行。不能走到目的地。故单修一亦名假修。假修不得收益。何为真修。真修者建于决心学佛。永恒不生退悔。于世间法中出世法见。三业应照加行付之实践。在座上时身心俱坐。持咒时心口同持。修观时意随文入。念佛时观不离像。三业打成一遍。始终如一。乃为真修。真修者即能相应。转换因果、领悟《心经》自证般若真如。祝一切见示此讲义众生。得大利益、悉皆解脱无碍。

28.此戒具四缘成重罪,杀戒有这四种缘才能够成犯【梵网经讲录】
万佛圣城法界大学

《佛说梵网经讲录》

◎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

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贰‧列重轻戒相(分二)

十重戒

第一.杀戒

“佛言。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佛子”:就是发菩提心的佛弟子。受了菩萨戒,能够绍佛的家业,住佛的律仪,不狂不乱(没有疯狂病,也没有狂乱的思想),不病坏心,不隔他阴(言说还是今生这个人,就是现身的事儿。隔阴,就是换一个身体了。我们人的身子叫五阴,是五蕴所成的),知道自己已经受菩萨戒了,这就是佛子。

“自杀”:或用内色,即手足等;或是用手打,或是用脚踢,这都属于内色。或用外色,就是刀杖木石等。或双用内外色,即手执刀杖等;或拿刀,或拿木棍等等的。凡令人断命,那就是杀。

“教人杀”:谓面教,即是当面劝人行杀;或遣使,派人到别处行杀;或作书,写信遣他人去杀。自己虽然不杀,但教人杀,这样和自己杀死,罪是一样的。

“方便杀”:即杀前方便,束缚捉系等;就是在没杀以前,或者把他抓住,或者把他束缚、绑上,这种种的方便。或指示道路,令人被补,这都属于方便杀。

“赞叹杀”:这个人本来没有杀心,因为你赞誉,这一赞成,说:“杀害怎么怎么的好,这样你是个英雄啊!”这么样一赞叹,令他生起杀心来了。此是以赞叹怂恿之手腕腕,引导对方犯杀。

“随喜杀”:前人先有杀心,现在更奖励他去成就杀业。

“咒杀”:运用种种咒术,如起尸咒,这种咒能使死尸起来去害人;或伏弩火坑等种种恶事。伏弩,就是在地下埋上弓箭,人经过这儿,一触,这个箭一下射出来,就把他杀了。火坑,就是在地下埋上火坑,上边是什么也没有,你在那儿走呢,走到那地方,一下子掉下去,中了陷阱了。佛在世时就曾受过这种暗算。这都是属于咒杀一类的。

“杀因”:心欲前人命断。怎么叫做杀因呢?杀因就是心。心一起这杀心,想把前人杀了,令他的命断了。

“杀缘”:用种种方便助成其事。方,用权巧方便,把他的事成就。

“杀法”:如刀剑、坑弩、毒药、咒术等,就是杀死人的方法;或者用刀剑,或者用火坑,或者埋伏弓箭,或者用毒药、咒术,种种这些个方法,把他杀了。

“杀业”:就是前人命根已经断了,不得相续了,不出气儿,没有恢复的希望了,这人死了,这就是杀业成功了。

“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乃至,是超越之辞。但还有命者,就是他会出气儿这样的、有一种生命力这样的,即包括最微细的有情生物。如蜎飞蠕动,也不能故意杀害。蜎飞,就像飞蛾、蚊蚋等;蠕动,就是能够爬行的小虫等。这在比丘戒里不列为波罗夷罪,但是菩萨呢,这就算波罗夷罪了。因为菩萨是以慈悲为本的,那么你故意杀害微细的虫,这样也是伤害人的慈心,所以就乃至一切有命 者,不得故杀。这个故杀,拣别不是误伤,要是误伤的,那就不是故杀。

“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这个常住是什么呢?就是“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其性常住。”能够了知我们这个心,和佛,和一切众生,这三样是没有差别的。不过现在众生是众生,佛是佛,心是心,现在是不同,但是结果的时候,是一样的,心佛众生在理体上是没有差别的,他这本性完全都是不生不灭的。慈悲心,怎么叫做慈悲心呢?就是“同体大悲,若保赤子,惟思拔苦与乐。”就像我们人,好比说,身上哪一部分受伤,你自己都得要好好疗治,你不能说,这头是我的,这脚有病,我就不治,不能那样。因为菩萨看待一切众生同体,就像他自己本身似的,哪一部分有病,哪一部分都得要去治。哪一个众生受苦,等于他自己受苦一样,这就是同体大悲,跟他是一体的,相同的。爱护众生,就像保护赤子似的。怎么叫做赤子呢?赤子,就是小孩儿不会说话的那时候,刚出生不久的时候,所以叫赤子。用这同体大悲,若保赤子,惟独想着拔除他的苦,和给他快乐,那么样的慈悲才行。至于这个孝顺心,孝顺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尊重佛性,视同父母,不敢轻于一切。”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能够尊重佛性,就如同父母似的,这叫孝顺心。大凡一切有灵性的,就像前边所说的蜎飞蠕动等,都不敢轻慢它。《发菩提心文》云:“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菩萨看蚂蚁,都是过去生的父母,未来的诸佛,以这样的尊重法,还能够伤害它吗?!所以不敢轻于一切。

“方便救护”:是用善巧方便而救护,这是慈悲、孝顺之实事。“反”者,名其不应。应当方便救护,这才对;要是反过来,就不对。“恣心快意杀生”:恣心,就是放纵他的心,放纵这个贪心而起杀。如人好渔猎,宰鸡杀鸭、猪牛羊犬等,想吃它的肉,这都因为贪心,不知道制止。不知道要把贪心制止住,不叫它生起来。快意,这个快意就是因瞋起杀,以泄其怨恨;因为有瞋恨,而生起杀心,这样才把他这个怨恨给泄了,要不然的话,他的恨不能泄。

“是菩萨”:由本受戒,故有此名;由于受菩萨戒,所以有这个名。“波罗夷罪”:此云“弃罪”。这是印度话,中国话就叫弃罪,犯此戒者,永弃佛海边外,弃到佛法边海之外,永失妙因妙果。亦云“堕罪”,还有一个名词叫堕罪,犯此戒者,堕落三涂。

亦云“他胜处法”,还有一种意思叫做他胜处。怎么叫做他胜处呢?“受菩萨戒,本欲破坏烦恼,摧伏魔军,今犯此戒,反被烦恼所胜,又被魔军所胜。”大凡受菩萨戒的人,本来是想要破除烦恼,降伏魔军,但是现在犯了这个戒,反被烦恼所胜,烦恼作主,自己不能作主了,又被魔军所胜,这魔王就欢喜了:“一犯了这个戒,你就成不了道了,将来还离不开我的范围。”亦云“是极恶法”,还有一个意思叫做极恶法。亦云“是断头法”,头要是断下来,就不能活了,再不能有活的希望了。亦云“如断多罗树心”,还有意思像什么呢?断多罗树心。印度有一种树,叫多罗树。若把多罗树心斫断,那树就不能活了,枝叶就完全都乾枯了。只要一毁犯这个戒,就等于断多罗树心一样。还像什么似的呢?“如针鼻缺”,就像我们使用的针,这针鼻儿坏了,再不能用了,也不能穿线,也不能缝东西,那就没有用了。还有一种意思,“如大石破二分”,就像石头破了两半,再不能黏上,不能合成一个了。“夫律中明一人受比丘戒,地神空神展转传告。”戒律上说,要是有一个人受了比丘戒了,地神空神展转传告,“顷刻声遍初禅”,顷刻之间这初禅天、大梵天都知道了,“魔则震恐”,魔就害了怕了。“若一人破比丘戒,护身神出大叹息之声”,假如有一个人破比丘戒,这护身神就大叹息:唉呀!这个人糟了,要堕落了,“亦复展转传告,遍于初禅,魔则欢喜”,魔说:这个人不是佛弟子了,将来还是出不了我的范围。受比丘戒都能那样,都能三界都知道,“今菩萨戒羯磨文,明一人受戒”,那么现在这菩萨戒呢,在这一作羯磨的时候,这一个人受了菩萨戒了,“则十方佛菩萨前,法尔相现”,十方每个佛菩萨前,都现这种影子,说:某人某人受戒了,他现在是菩萨,是未来的佛。“繇是诸佛菩萨,忆念怜愍”,由是的关系,所以一切诸佛诸菩萨都怜愍这个人,都护持这个人。

“具缘”:此戒具四缘成重罪,杀戒有这四种缘才能够成犯。(一)是众生:他杀的这个是个众生。(二)众生想:他心里头有着众生想。(三)有杀心:有心杀。(四)前人命断:前人的命断了。诸戒条都有几缘成犯,必须具足众缘方成犯,这缘不足呢,就不算犯。此戒具二业成罪:(一)性业。(二)遮业。性业者,虽不受佛戒,但世间法也判罪。杀人偿命,是世法之常情。遮业者,佛制之所遮止,犯者得破戒罪。此之杀业,不受戒人,只得性罪。已受戒者,兼得性遮二罪。

恭录自《佛说梵网经》讲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了助力糜子产业做好品种研发、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做强精细加工、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做优市场营销、文化宣传、品牌打造,府谷县实施“知名专家+”助农行动,着力构建
  • 一、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大三阳”乙肝“大三阳”通常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因此“大三阳”生娃就更要做好预防传染给孩子的措施,争取母婴阻断。父母“大三
  • 每天清晨醒来,热一杯牛奶豆浆,别提多幸福~杯身印毫升刻度,用量不出错,子形的把手也不易滑落,妥妥的烘焙好帮手,也可以直接放到冰箱冰冻,杯子有倒流口,不会留的到处
  • [泪]小动保基地一直在困境中坚持,账上月月都是赤字,“关关难过关关过”相信在大家不离不弃的陪伴下能接着走下去,在持续的疫情下,闪耀了人性的微光,也抚慰了我们疲弱
  • 本肖战粉丝小飞侠觉得小飞侠的任务是让天上所有能飞的都认识和喜欢如梦之梦五号病人、余生请多指教顾魏、王牌部队顾一野、玉骨遥时影、梦中的那片海肖春生。虾虾的任务是让
  • ​在我们评论区看到一段很治愈的留言:“夜已深,此刻独自一人在公司加班,享受工作带来的充实感,时刻告诫自己,别着急,你看这年复一年,春光不必趁早,冬霜不会迟到,过
  • 除了玩耍,大声笑和放牛以外,想不到什么重大的事情了,小孩儿的世界里玩耍才是大事吧。总之,和你一起出来玩真的是无比放松和开心[心]我爱老公[心][心][心][举手
  • 然后我猜 P'Zee 看到我了,就用他拿着的风扇对着我他真的很好! 离场时遇到了保安,收到了一大卷彩带,去旋转木马处拍了宝贝同款照片,离开乐园时又去抱了断眉小
  • 三周年贺峻霖一直都在被队友挡着 多次想要尝试去看弹幕都看不见 最后直接选择了放弃 因为无聊所以在后面玩勺子 三周年我只想看贺峻霖 我们霖丝都一样 可是现在看到这
  • #珍惜每一天# #我们的当打之年# 有些人,是我们敢在逝去后重新触碰的,但有些人,只敢远观,也只有祝福可能是因为对那段时光的肯定,可能是对青春的追思也可能是在蹉
  • #职场# 领导#财运##人生##情绪##知识##生活#工资#我有时候真的蛮佩服一些男人的自信心的之前有个男的问我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我说我可能会比较喜欢斯文败类
  • 全国疫情的反复,让各地的纺织品发运受到影响,下游企业成品库存或将有一定累积,对纺织化纤人的生产、交易等影响颇大。此次防控措施的调整势必对企业的生产和物流运输造成
  • 包装设计的定位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和营销策略的具体表现,没有定位就没有目标性、针对性,没有目标消费群体,这就影响到商品的后期销售,这就失去了包装设计的真正意义。包
  • 天猫搜索海蓝之谜官方旗舰店,12月14日13:30,我在直播间等你哦,惊喜礼遇等你来~ (海...全文: ​大佬B之新加坡之旅 媽咪希望每年都能帶你去一次旅行
  • 1.0mm巨细眉芯,可以达到根根分明的野生眉效果~ 9支备用芯,放包里就很方便~ 搭配新染的发色用了苔绿色yyds~ (一共6个颜色选)大宝这款B5 ,98%
  • 会议要求,充分发挥片区优势,合理规划各类生活配套设施,汇聚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实现“工作在渭北、生活在未央”。为将县城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房县实施空间优化工
  •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陽光信用# 【指
  • 作品登记证书(著作权)公开发表证明 登记号:黔作登字-2022-F-00587658 作品/制品名称:太平有象 作品类别:美术作品 作者:深圳逸航文化艺术有
  • 魔都新晋地标丨浪漫星海下用餐竟然是吃泰料最近发现一家超级有意境的东南亚餐厅STARLEAF星叶南洋料理·星海旅行餐厅(万象天地店),胃口被这家星空下的南洋菜妥妥
  • 最近韩束推出了一系列加入蓝铜胜肽的面霜,绝对是很有力量的一款作品。✨韩束蓝铜胜肽面霜✨韩束这几年发力很猛啊,研发实力突飞猛进,也做了一些很不错的成功出来,比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