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蓝帐篷内24小时值守人】新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西宁大地。有一抹蓝,在阳光中熠熠生辉,温暖了成千上万人的心,这一抹蓝驻扎在城市、社区、农村的各个角落,无私守护着西宁的大门。近日,晚报记者兵分四路,为大家记录下蓝帐篷值守人点点滴滴的感人故事。从农村到城市,从车站到社区,从黑夜到白天,他们坚守在基层防疫一线,担负着指引群众检测体温、疫情排查、车流疏导等重任。我们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了难忘的一瞬间,所见所闻彰显了全民抗疫的巨大能量,更增强了最终战胜疫情的信心。让我们一起向蓝帐篷内的值守人致敬! (记者 张永黎)
社区:这道防线不能松懈一个环节
2月19日清晨8时,此时此刻,在社区各值守点蓝色帐篷值守一夜的人员与白班团队开始交接。“昨晚有无夜归人?有无外地返宁人员?有无异常事件?”接着,白班团队接下接力棒,开始了为期一天的记录、测温、电话寻访、社区巡逻等工作。随着近期返岗人员增多,基层防疫者们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大,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在岗位坚守。
“我们这个点正好是道路出口,所以往来的车辆和人员较多。”城北区山川社区协管员宋利霞与同事在山川小区出入口接过班后一人拿着登记册,一人拿着测温枪,正忙得不可开交。初春的西宁,异常寒冷,为了看清楚来往的车辆和人员,即使再冷,宋利霞和同事几乎很少在帐篷内。从早上到下午,车辆就没有断过,几位值守人员甚至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记者在值守点内的帐篷看到,两盒早早就送到的热盒饭直到变凉也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几个小时下来,光是登记车辆信息宋利霞的手指已经冻得生疼。“戴着手套,写字不方便,天最冷的时候一次穿四条保暖裤。”宋利霞边跺着脚边搓着已经通红的双手。有着15年党龄的她主动请缨要求到外来人员多、管理难度大的1735户的山川小区值守点。“党员肯定要带头,我可以做好这工作。”在疫情防控中,无数个像宋利霞一样的社区党员先锋冲在了最前方。
“这么晚还出门,请你出示出入证。”“没带,手机里有照片。”2月18日晚上10时,驻守在城东区下南关值守点的团结社区书记马燕看到一名陌生男子出入立即迎上前去仔细询问,没想到这名男子不耐烦地一把推开了她,连续20多天没有好好休息的马燕一个趔趄差点摔倒。“看着面生,就害怕是外来人员,当时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将他推了回去。”听到动静的同事连忙赶来,经过仔细询问,这名男子是本地住户,当晚来亲戚家吃饭,没想到出来的时候却被马燕“逮”了个正着。松了一口气的马燕说:“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放过一个细节。”
城东区下南关街中的平房区有1000多户,近30%是租户,流动人员多,管控难度大。为杜绝外来人员,社区只留下一个出入口。同时开展拉网式登记排查、入户劝导、出入人员登记、商铺消毒、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保障……值守点从开始的一张桌子变成了一顶可以遮风挡雨的蓝色帐篷。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大家马不停蹄,冷了喝口热水,饿了就用方便面对付,晚上太晚无法回家就在社区办公室沙发上眯一会。“女儿,加油,我们相信你,孩子放在我们这里你放心。”深夜,看到父母发来的信息,马燕眼里泛起泪花。疫情不退,我们坚决不退。
“每天看到社区人员在我们就安心了。”隔三差五就有热心居民为值守人员送来香喷喷的热乎饭菜,这时马燕和同事的心里暖暖的,她坚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春暖花开。
(记者 小蕊 )
村民: 有你们昼夜坚守我们不怕
“这风有点大,你先进帐篷里热和一会,我继续盯着。”大通县朔北藏族乡旧拉浪村党支部书记铁顺虎一边跺着脚,一边将身上的大衣紧了紧,然后对在同样值守的朔北藏族乡郑家沟村团支部书记郑岳邦说。
2月19日凌晨4:00,虽已立春,但位于海拔2400多米的朔北藏族乡窎沟片区入口处的联合劝返点,气温却只有零下17℃-18℃,一顶简易的帐篷里透出星星点点的光亮,一面鲜红的党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我们是党员,有我们在,你们什么都不用怕。身为党员,我们一定会站好这个岗位,把好这个关口。”望着身后的村子郑岳邦目光坚定地承诺道。他告诉记者,该劝返点位于全乡10个村的主干道入口处,只有将该劝返点守住了,村民的安全才会有保障。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各村的普通党员也纷纷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快来吃点热包子,补充点体力,这么冷的天,你们为了大家还在坚守,辛苦了!”2月20日7时30分,菜子口村普通党员蒋富存拿着刚刚蒸好的包子来到劝返点一一分给值守的工作人员。
“疫情当前,这些事不值一提,联合劝返点的值守人员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像铁顺虎,一个人揽下了不少活。还有村里的热心党员、群众志愿者。我坚信干群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蒋富存说。
为了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该乡窎沟片区旅游联盟中心党委组织窎沟片区菜子口村、边麻沟村等10个村党支部,在片区入口和出口处设立2个联合劝返点。各村党员干部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开展24小时不间断值守,负责过往车辆和司乘人员信息登记、体温检测、行驶路线查询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已排查车辆1812辆、检查人员3228人次,劝返车辆786辆、劝返人员869人次。
“无论何时,村里的党员干部都始终挺立在前。有他们一心一意为生命站岗,我们老百姓自然身安、心安!”78岁的麻家庄村村民张文芳说。
(记者 樊娅楠 摄影报道)
火车站: 蓝帐篷清晨6点的志愿者
清晨6点,天蒙蒙亮,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西宁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蓝色帐篷外,志愿者常文源和医务人员张生轩站在风中迎来了第一波旅客。虽然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冷风还是见缝插针地钻进来,浑身很快就打起了哆嗦。
由于接待的是体温较高和湖北方向及湖北籍身份证来宁人员,火车站东边的这两顶蓝帐篷“身份”略显特殊。“这位旅客体温38摄氏度,请带到站点进行复核。”20日早上,常文源从站台将一位体温较高的旅客带到接待点,在一米红色线外,医务人员对该名旅客进行体温复核、登记、消毒。
“体温36.8摄氏度,正常!请过5分钟再测量一次。”
二次确定体温正常后,在常文源的指引下,该旅客被送到了城北区接待点。
常文源是西宁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从2月1日起,常文源和他的队友一直坚守在一线。“把好最后一道关,这是我们的责任。”

穿好防护服、鞋套,戴好防护帽、防护手套,“全副武装”的他们开始上岗,并轮流在火车站进行24小时值守。“这些志愿者们每天都是穿了防护服来的,一起并肩作战这么久,还没见过他们的模样。”市卫健委体改科科长马柔洁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批批青年志愿者主动上岗,成为西宁蓝帐篷内的值守人,为西宁疫情防控注入了新鲜血液。(记者 张永黎 摄影报道)

小区: “小岗亭”里的故事挺感人

在一个不足3平方米的小屋,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不停重复,在与疫情抗击的时间里,这个“小岗亭”就是奋战在社区一线工作者任为民的“阵地”,虽然只是一名平凡的社区工作者,也干着平凡的事,但他却用责任与担当为居民守住了健康。

冬日的高原之夜寒风刺骨,在疫情的影响下,街道显得格外清冷,陪伴任为民的只有昏黄的灯光和这座孤零零的“小岗亭”。别看这小小的岗亭,它的作用可了不起。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为做到24小时随时响应,打好防控疫情的阻击战,任为民几乎没离开过“小岗亭”。2月18日凌晨,在瑟瑟的寒风中,任为民一直等待着返宁居民杨某的到来,等杨某到达后,任为民一边为他测量体温,一边叮嘱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等一切就绪后,他还不忘叮嘱他在隔离期间做好家庭消杀,有任何需要及时在群里告诉社区的工作人员。等一切忙完后,已经到了凌晨两点多。

湟岸巷4-17号院是一个老旧楼院,一直由社区代为管理,与其他小区相比这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困难重重,身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今年刚30出头的任为民没有退缩,他主动要求值守在“小岗亭”中,每天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我还年轻,我可以,没问题。”这是任为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虽然已经立春,但早晚气温依旧很低,任为民担心居住在院子里的孤寡老人出门不方便,他主动上门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为老人们测量体温。统计好老人们需要购买的生活用品后就当起了“采购员”,这样贴心的服务感动着每一位居民。“现在,进出家门的时候,看到小区大门口的工作人员为居民测体温、做登记、发放防疫情宣传册(单),心里暖暖的。”小区居民王女士说。

“小岗亭”已成为守护城西区老旧楼院的坚实堡垒,而在这里面有着众多像任为民一样努力奋战在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他们用平凡的善举温暖着寒冬,更用无畏的付出坚守着我们的家园。 (记者 王瑞欣 摄影报道 )

家,心灵安顿的地方
文/文昌
1
小桥下,河面上漂浮着落叶向东流去,零零散散的菱角叶在不远的水面次第花开,河边的杨柳荫下,有人在垂钓,径直走在通往家里的小马路上,路边的樟树在微热的天气里散发出清香。

不远处,黄灿灿的一片水稻,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成熟的稻穗已经压弯了腰,秋风拂过,也只是象征性的摇曳着金黄的叶片。在过去的棉花田里,雪白的棉花点缀在枝头。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就这样,我回了家,这里没有城市热闹的气氛,只有如往日一般平静,生活依然在继续。

2
以往回家多半是在春节,在外漂泊了一年的朋友都满载而归,人际的喧哗和节日的喜庆掩盖了素日生活的平淡,疲于应酬也就很难走心的体会真实的生活,十一恰逢秋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家里生活的庸常也算是不错的体验。

村子里是没有夜生活的。每天八点之后,基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即使电视在放,人也不经意间就睡着了,在田间地头或者工地上忙碌了一天,已经没有体力再去娱乐,思考其它问题,来不及焦虑,也没有时间抱怨,只是随着自然的起伏生活,头天早睡,次日天蒙蒙亮就要起床劳作,在炎炎的夏日里,也就早上那么一段时间比较凉快,忙碌到天开始热了,再回家做饭收拾,开始白天的休整。

简单规律的农村生活,风吹日晒都写在了脸上,黝黑的皮肤里满是生活流淌下的厚重,对于生活从来不需要高尚的精神品质,对于现实,大多都是别无选择之后的安于现状。城市里所谓的上进和竞争,在这里都有些不合时宜,事物本来的样子就是很简单的,吃饱喝足,无病无灾,可以应付生活的种种就足矣。

3

其实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贫穷和富有表明只是经济状态的不同,更大的不同在于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每个人的机遇和出身不同,难免会有高下之分,但实在没有必要纠结于此,大家能够坐在一起,谈天论地,享受很朴实的欢乐,也是生活的恩赐。长年在外,回家总有点怀旧的情绪,联系了很久不见的小学同学。

总是感叹回不去的是故乡,但还是有人扎根在家乡,开个门店,做点生意,或者就近找份工作,享受最简单朴实的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局限,品尝过城市生活的喧哗,但还是愿意在家里发展,遵循着最简单的处世原则,凭借现实的经验生活在这里知足安心,不骄不躁,享受生活的平和宁静,也没有什么不好。

借着平日爬山跑步的体力,聊有兴致的约同学,依着儿时的记忆,重走春游之路,走在田间地头,拍一拍稻田,看一看荷花池,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家乡的风土人情。依稀记得小学时,学校里组织春游,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到堤上,春天的田间是最漂亮的,大片的油菜花,豌豆苗,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生态,那时的美好如今还在,这大概这是向来醉心自然的缘由吧!

依着曾经的记忆,徒步二十公里,也见识了大片区域的日常,在家的人都是老一辈在家务农的人,如今的农村像是别人遗忘的别墅群,很多人在外地挣钱,在家里盖着很洋气的楼房,但平日里都是大门紧锁,只有春节才回来。农村的家是最后的根据地,父母在,尚有归处,再往下,还真有点不敢想。

4

我们这一辈已经进入的适婚年龄,父母一代基本也步入了五六十的年纪,下一代也差不多三四五六七的年纪,对于农村的大多数,下一代基本都会放在老家让长辈抚养,隔代抚养和留守儿童当下是普遍的现实。

散户式的农村经济在没落,等到未来一定是规模化的农业经济,从小的来说,等到我们这一辈已经很少有人从事农耕,多少都会在城市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城市里的房价和户口,以及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暂时难以解决时,眼下的情境就成了必然。

小孩子在镇上读书,完成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学业,每天都会有校车接送,放学之后完成作业了就在一起玩耍,村子没有护栏,也没有隔阂,三五成群的小孩会在一起长大,他们之间会形成非常强的情感连接,在性格成形的年纪里是一起长大的。对于他们来说,开心会来的更加容易,一起疯玩做游戏,哪怕没有高级的玩具,但是在一起玩耍也会很开心,那种质朴的欢笑,天真的笑容,无忧无虑的样子让人动容,也会不忍心,未来现实可能会更加残酷。

大家经济状况都差不多时,也不会有大多的竞争意识,从小感受不到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在未来也很难与城市竞争。但他们会享受散养的自由和欢乐,家庭教育也只是农村最朴素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复杂的信息摄入,更不会意识到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大部分的教育都依托于学校,分数会伴随着他们青春的时候一起成长,现实的资源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选择,对于大部分农村人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这也并不过分,当然这只是大方向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轨迹。

5

岁月在流转,随着个人的成长,其实每次回家都会有新的视角,以往总会因为出身农村而有些自卑,每次看到小孩任性沉溺于电视,得不到优质的教育而心生忧虑,担心他们的未来会坎坷不已,其实是多虑了,每个人的出身本来就不同,但追求幸福,享受人世的喜怒哀乐,体验世间的千姿百态,都有各自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就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在喧哗的城市心无所依的时候,总会提起白居易那句“我生本无乡,心安即归处”,以此来安慰在外的漂泊,等真正回到家里,看到父母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依旧,才知道我生是有乡,也是有家的,心安即归处,那是精神世界片刻的安慰。

【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 第一层:因为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见(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 第二层:有主见乃感觉出旁人意见与我两样(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 第三层:此后看书听话乃能得益(融会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 第四层:学然后知不足(知道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 第五层:由浅入深便能以简御繁(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 第六层:是真学问使有受用(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 第七层:旁人得失长短二望而知(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 第八层: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精辟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以上文字摘自梁漱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的讲演。在此次演讲结束时,梁先生说:

现在把上面的话结束起来。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虽天分较低的人,也不至于全无结果。盖学至于高明之域,诚不能不赖有高明之资。然但得心思剀切事理,而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而所谓高明正无奥义可言,亦不过俗祛蔽解之真到家者耳。此理,前人早开掘出以遗我,第苦后人不能领取。诚循此路,必能取益;能取益古人则亦庶几矣。

他说,至于我个人,于学问实说不上。上述八层,前四层诚然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往最好里说,亦不过庶几望见之耳——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少时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学问;二三十岁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问题益转入实际的具体的国家社会问题上来。心思之用又别有在,若不如是不得心安者。后此不知如何,终恐草草负此生耳。末了,我要向诸位郑重声明的: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https://t.cn/AiQlrqf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2星座冬季如何获得好运气:白羊座:跟帮助过自己的老朋友叙叙旧金牛座:做一次舒服的SPA并早睡双子座:跟闺蜜畅聊一次八卦巨蟹座:一个人偷偷吃一次大餐狮子座:详细
  • 四国観光大使兼任)「青い檸檬」STU48 ボーカル選抜岡田奈々・門脇実優菜・矢野帆夏以前在读漫画「天使なんかじゃない」时候,就想,像我这种不懂他人感情的人,大概
  • #打卡舌尖上的进博会#】澳洲的黑金和牛、韩国的柚子茶、西班牙的火腿…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向来是进博会最热闹和“真香”展区。#2022进博会# 不少参展商还把厨房、
  • 不爱打游戏不爱追剧不爱聊八卦不爱逛微博 我也不知道一天到晚自己在干什么不想去交际不想去说话 就想舒舒服服的躺在自己舒适圈内 和相处舒服的人聊聊天 打打牌 就这样
  • 花树艳如枫,怜我心意深[心]写于2022年7月31日晚[羞嗒嗒]美得缱绻眷恋~美得扑朔迷离~《天官赐福》本就是个神鬼玄奇、浪漫瑰丽的故事啊!#天官赐福漫画[超话
  • 而渣男想的就是:找个好操控的继续自己的欢乐日子希望沈小姐觉醒之日不要太痛苦。”我说:“怎么可能 我怎么可能定外边那个 我都没订过 而且咱也没穿外套 出去拿多冷”
  • 更多新赛季爆料即将陆续呈现,敬请期待~(此为研发过程中画面,所展示内容仅供参考)#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创作匠十一打卡##寻找网易创作
  • !!
  • 中西合璧,就好似那拈花一指的佛祖和缔造万物的上帝在天空同时出现,和蔼的对着人们微笑着,那莲花座和天使的羽翼辉映的如此美妙,让不同灵性的高楼大厦都为之动容。中西合
  • 可惜于女性但是叙事延伸还是不足,狼女-豹女已经是混血的范畴。以此来突出表现动物的人性,显得很真实,这一点跳出了种族审美的凝视,有了更广阔的不受标签之争的创作自由
  • 【tb-缘来因券】彩妆化妆工具套装 -------------------- 本来是:14.90 群内只要:9.90 领了去: ----------------
  •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
  • #王鹤棣机场给粉丝比了好多心#[打call]#王鹤棣回顾出道5周年vlog# 我真的被他的真诚热烈洒脱自在还有柔软细腻一次次的打动,我以为我的情感是一支没有观众
  • 早安☀人生不过三万天,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待到撒手人寰,一切皆去飘飘然;人生短短几十年,别太爱面子,活受罪;别太爱金钱,活受累;当乌云遮住了太阳,等一等天就晴了
  • 我终于又回星沙了我的朋友真的太好了还开车送我回家[泪][泪][泪][泪]虽然匆匆忙忙但是超级开心哇在家逗留没有一个小时吧爸妈也……和我的朋友妹妹一起次了锅~(这
  • 当圆满了事业,就可能忽略了家庭;当欣赏了日出,就可能错过了夕阳...正如恒愚法师所写的《半点禅》: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2006年底,石城桥又进行了改建,名称也变成了汉中门桥(也曾叫过一段时间汉中门石城桥、汉中门大桥)。(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三汊河有个“
  • 所以,也许这本书于你而言是一次寻找自我的孤独旅程,愿你我永远善意地面对这个世界,乃至善意地直面自己。#好书推荐# 《我不》 善意能消戾,善意能得缘,善意能带业
  • 从一个社恐变成社牛……年轻的时候老气横秋,现在好多兴趣都来不赢学~无论多少岁,我想我都有一颗少女心[挤眼]从女人的行为特征,能判断她是否缺爱。看了以前的心情笔记
  • #电影##十二个想死的孩子[电影]# 《十二个想死的小孩》中日双语,见评[杉咲花/新田真剑佑/北村匠海/高杉真宙/黑岛结菜/桥本环奈/吉川爱/萩原利久/渕野右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