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主人吃剩的那块年糕还粘在碗底,色彩也没什么变化。坦率说,年糕这玩意儿,我至今尚未品尝过。看上去好像很香,又有点吓人。我搭上前爪,将粘在表面的菜叶挠下来。爪上沾了一层年糕的外皮,黏糊糊的,闻上去很像把锅里的饭装进饭桶时散发的那种香气。吃不吃呢?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影。女仆不论岁末还是新春,总是在外面踢羽毛毽子。孩子们在里屋唱着“小兔,小兔,你说什么”。若想吃,趁此刻,如坐失良机,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刹那间,我虽是猫,也悟出一条真理:“难得机缘巧合,会使所有的动物干出它们原本不敢干的事来。”

​其实,我并不多么想吃年糕。相反,越是仔细看就越是觉得它在碗底的样子很丑,已经没什么食欲了。这时,假如女仆拉开厨房门,或是听见孩子们的脚步声朝这边走来,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那碗底的年糕,而且直到明年,也不会再想年糕的事。然而,一个人也没出现,没人来干涉我的迟疑和徘徊。这时,只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还不快吃!”

​我盯住碗底想:但愿有人来阻止我。可是,终究没人出现,注定我非吃年糕不可了。我把身体重心压向碗底,将年糕的一角叼住一寸多长。按理说,使出这么大的力气,大多数东西都会被咬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当我以为已经咬断而要将牙齿拔出时,却拔不动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年糕原来是个怪物,但为时已晚。

​我现在的处境很像那些陷进沼泽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就陷得越深;我越咬越不行,最后牙完全动不了了。看来年糕这玩意儿虽然很有点嚼头,可惜我对它实在奈何不得。美学家迷亭先生曾评论我家主人“是一个当断不断的人”,此话恰如其分。这年糕也像我家主人一样“切不断”。我咬来咬去,怎么也咬不断,就像用三除十,永远也除不尽。正在烦恼之时,我突然脑洞大开,悟出了第二条真理:“所有动物,都能凭直感预测吉凶。”

​真理已经发现了两条,但被年糕粘住牙让我高兴不起来。现在我就跟拔牙一样疼。如果不快些咬断逃跑,女仆可就要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已停,一定也是朝厨房奔来。我焦躁不安,尾巴摇几圈,不见任何功效;耳朵竖起再垂下,还是没用。想想也是,耳朵和尾巴跟年糕怎么也扯不上关系,看来揺尾竖耳都是枉然,只能作罢。

​慌乱之中,我突然急中生智,我想出借助前爪抓掉年糕的办法。于是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巴周围来回扒拉,可这并不奏效。接着我又抬起左爪,以嘴为中心快速有力地画了个圆圈。但看来即使这是一种咒语,也对付不了现在这个妖怪了。我安慰自己:最重要的是忍耐。我再次尝试左右爪交替着扒拉年糕。无奈牙还是嵌在年糕里。唉,真麻烦,索性双爪一齐上吧!谁知,这样一来,我竟然破天荒第一次直立起来了,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已不再是猫。

​可到了这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什么意义呢?无论是什么,都要先解决这个年糕妖怪,我一鼓作气,双爪在脸上胡乱抓挠。因为前爪用力过猛,总是因重心不稳而摔倒。为了保持平衡,必须用后爪调整姿势,并且不能总站在一个地方,因而我不得不在厨房里到处转圈乱跑。意料之外的直立行走,让我悟出了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能为平时所不能为之事,此之谓’天佑’。”

​承蒙天佑,正在我与年糕妖怪酣战之际,忽闻脚步之声,好像有人朝这边走来。这时候有人来,那还得了!我跳得更高,在厨房里绕着圈跑。脚步声渐近,唉,真遗憾,“天佑”不足,终于被女孩发现,她高声喊:“哎呦,小猫吃年糕,在跳舞了!”

​第一个听见这话的是女仆。她扔下手中的活计,叫了一声“哎呦”,便从厨房门跳了进来。女主人穿着带家徽的绉绸和服,道:“呦,这只该死的猫!”主人也从书房赶来,喝到:“混账东西!”只有小孩子们拍手喝彩:“好玩呀,好玩!”接着像一声令下似的,大家齐声笑起来。

​我又恼火,又痛苦,可又没法停下转圈蹦跳,真是有苦难言。总算大家渐渐停止了笑。可那个五岁的小女孩说:“妈呀,这猫也太不成体统了。”于是,犹如力挽狂澜,又引爆了新一轮大笑。

​对于人类缺乏同情心的各种行径,我也算见识过,但从未像此时此刻这样刻骨铭心。终于,“天佑”消逝,我也站不住了,我摔倒在地,四条腿乱爬,累得直翻白眼。

​最终还是主人动了恻隐之心,他命令女仆:“帮它扯下年糕!”

​女仆瞧了主人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何不叫它再跳一会儿?”

​女主人虽然也还想继续观赏我跳舞,但并不忍心叫猫跳死,便没作声。

​“再不扯下来它就完蛋了!快点!”主人回头瞪了一眼女仆。女仆好像做梦吃宴席吃到医保被惊醒了,满脸不快,揪住年糕用力一拽。我虽然不是寒月先生,可也忧心门牙崩断。至于疼不疼,这么说吧,结结实实嵌进年糕里的牙,被她这么狠狠一拽,谁能受得了?由此,我悟出了第四条真理:“一切安乐,必经困苦而来。”当我睁开眼睛四下观瞧时,家人都已散去了。

南怀瑾老师讲述:你是“满口佛话,一脸佛相,一身佛气”吗?

就像我说许多学佛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有同学讲电话,跟对方说要“供养”什么东西,我在一旁听了就骂,讲什么“供养”,讲把东西给了人就是了嘛,偏要用“供养”,为什么满口佛话。学佛久了以后,讲起话来就用另外一套术语,这就是学佛不通。

大乘菩萨学通了的,嘴里没有这些术语。什么“般若”、“供养”、“布施”、“因缘”都是术语,你跟不懂的人就不能用这套,要用普通的话来讲。很多朋友对我说,来这里跟你聊聊很好玩,可是你那些学生不正常。我说,对!这些学生不正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非要作个庄严的样子出来不可,多讨厌!所以社会常看我们这一群人是疯子。

学了佛法容易被法困住的,任何一行干久了就有职业病。像我当老师当久了,就爱骂人了,看人都不对劲。我一出去到外面就随和得很,像前一次,人家一定要请我吃饭,还请了教育部的次长作陪。吃完了饭,这位次长对我说,“老师啊!我学了个东西,你终席没有喝过一杯酒,没有吃过一点东西,没有说过一句话。”人家敬酒我也要举杯作个样子,每一道菜我也沾一点就放下了,人家说什么我就说“好,好,是啊,是呀,谢谢”。我决不会像你们一样,摆个道貌岸然的死相,犯职业病。人家恭维我世界闻名,我就说没这回事。说我学问好,我就说我是跑江湖的。说我懂禅,我就说“我只懂馋,来来来,快吃,快吃”。

我一再说,学佛是学解脱,学道是学逍遥,结果很多学佛的人既不解脱又不逍遥。维摩居士告诉我们要解脱要逍遥,怕你被法困住了,所以他跟着说,“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我应离之”,你学佛学得满嘴佛话,满脸佛气,那就是众生颠倒。本来好好一个人,又油漆上这么多东西。人生已经被很多绳子捆起来了,结果想解脱这些绳子,又到解脱绳店里买了些绳子,菠菜(般若)啊,金菇(真如)啊,再往自己身上捆。所以说:法想也不对,法想也是颠倒。一念颠倒就是大毛病,还是要丢离。

*****

像有些年轻人一来就要行跪拜礼,你有恭敬心一进门就看出来了,打个招呼就好了嘛!不须要来这个,害我还得跪着还礼。你规规矩矩学佛,好过跟我磕头。你成了佛我还来拜你。我一辈子不受人跪拜,因为我受八关斋戒,不坐高广大床,这都是沙弥戒、比丘戒的基本,不坐上位。我讲经白衣升座已是不应该了,所以我一定摆个佛像在前面。你们是拜佛不是拜我,这样一来有人来磕头我也不在乎了。

《维摩诘经》没有一点形式主义的味道,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徒同样害怕。有一次有辆基督教的宣传车开到我家门口,讲了两个钟头还不停,我已经忍辱波罗蜜吃了好几个了,只好写张条子递出去,上面说:上帝曰不要骚扰别人的安宁。他看了只好把车开走了。人家问我递了什么条子,我说是道教张天师画的符,只有他懂我懂。所以,不要搞这么多形式,反而引人反感。

《维摩诘和花雨满天》

---------------------------------------

“其无正”,不要太正了,正到了极点,岂不就歪了吗?这也就是不要矫枉过正的意思。过正就是过分,就是会歪了。为什么做人不要做得太正呢?“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一个东西偏了,要把它扶正,扶得过分了,又偏向了另一边。

假如一定说打坐、学佛、学道,清净无为就是好的,可是许多年轻人,一天到晚跑寺庙,学佛打坐,而事实上,他们一点也不清净,一点也不无为,更谈不到空。那是自找麻烦,把腿子也搞坏了,不但佛没有学好,道没有学好,连做人也没有做好,学得稀奇古怪。这就是“正复为奇”,学正道学成了神经,就糟了。

“善复为妖”,人相信宗教本来是好事,信得过度了,反而是问题。所以我的老师、禅宗大师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就说过,世间任何魔都不可怕,只有一个魔最可怕,就是“佛魔”。有的人看起来一脸的佛样,一身的佛气,一开口就是佛言佛语,这最可怕,所以不要轻易去碰这些人。

袁老师说这些话是什么道理?意思就是“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凡事太过就错了。过与不及都是毛病。不聪明固然不好,而聪明太过的人,那属于“善复为妖”,就变成妖怪了。

整理自《老子他说》

--------------------------------------

没有分别心,不管是上座还是下座,随时都在一念清净中。在这个三摩地的境界,就连定境都是空的。所谓空,没有一个空相,一切无相。在这样的境界中,智慧进步当然很快。但是,人人晓得讲,个个做不到。哎呀,老师啊,我就是空不了。这一句话,已经着空相了。

一般人以为,“空”就是把那些杂念分别都去掉,另外有一个空出现。那还是空吗?那是一塌糊涂的有!所以我常讲,我最讨厌一般学佛的人,一脸的“佛相”,满身的“佛气”,满嘴的“佛话”,听了就讨厌。本来给你讲空嘛,你这样摆一副修行的样子,早就空不了了。空是非常洒脱,非常自在,是大自在。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

大家学佛要注意:一个真正学佛的人要很平凡、很平常,不要做怪,不要一脸佛气、满口佛话,一身都是佛油子的味道。我叫这种人是“油子”,变成老油条,何苦呢?

所以,和许多同学见面,我说:“不要来这一套”,见面打一声招呼已经很好了,非要这个样子干什么呢?这个“合掌”就是手印,你真正进了道场就应该这样。进了佛堂,你说:“喂,菩萨你好呀!”那又不对了,要规规矩矩合个掌。你到了普通的场合,例如正在马路上或者高速公路上驾车,在很急的时候你还一边“阿弥陀佛”一边合掌,砰!撞到了,何必合掌呢?(众笑)

所以真正学佛先要学做人,人都没做好,不要谈佛了。人是很平凡的,不要奇特 。

《准提法开示》

--------------------------------------

禅宗丢开一切名词,那么要怎么办到?佛法叫“内证”,回转来反照自己。“内证之法,岂在文诠”,文字上找不到的,文字语言只是表达了“这个”给你看,你懂了文字,要丢开文字。

我经常说一般人学佛,别的没学到,满口佛话,一脸佛气。唉呀!那个味道真难受,变得每一根神经、肌肉都跳出来的佛法,你看那怎么受得了!搞久了变成什么?佛油子,把佛法当口头禅就完了!真正的佛法不在“文诠”。

《宗镜录略讲》

----------------------------------------

什么叫法性之所拘执?禅宗的书,密宗的书,这些佛学的书看多了,那些理论就把你抓住了,满脑子佛学,满口佛活,一身的佛油气,佛魔,就是弥勒菩萨的这句话,法性之所拘执。

结果心念专一做不到,静不下来,根本达不到心一境性,这些不属于善,不能调和心境。诸如此类等等,必须自己作研究。

《如何修证佛法》

-----------------------------------------

“觉碍为碍而不自在”,自己总觉得自己觉悟了,看别人总觉得不对劲。等于刚刚学佛的人。一看到人就合掌了,然后满口佛话,见人就问你吃不吃素呀?没有吃素!唉唷!阿弥陀佛!好像不吃素就罪大恶极似的,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我平常最怕碰到这种人,令我毛骨悚然。

什么叫解脱?不要以觉碍为碍,那就得自在了。学道而没有道的味道,觉得自己非常平凡,即使成了佛也很平实,你看在《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也跟大家一起去化缘吃饭,吃完饭,收衣钵,自己还去洗碗,把衣服折叠好,然后洗洗脚,敷座而坐,把座位上的灰尘擦一擦,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行经,多平实。

千万记住,平实就是道,平实就是佛法,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气,怪里怪气的,弄得与平常人不一样,那就不平实,那就有点入魔了。

《圆觉经略说》

黄狗裴元庆
|||

我这题目不是骂人,那狗就叫裴元庆,是我们下乡知青养的一条大黄狗。

我下乡的地方是个山村,前面已经有一拨知青,二十多人,在村里呆了两年了。因为我们的到来,他们那拨就成了“老插”,我们自然就算作“新插”。

老插下乡时,因为是本村头一批,村里比较重视,居然专门给盖了一排砖房,每间房住两人,比我后来住的大学宿舍还阔绰。

等我们这一拨到来,知青已经不稀罕,进村时例行的放了两串鞭炮,但住房就别提要求了。老插的砖房在一个小坡之上,坡下有个旧谷仓。村长让人把谷仓腾空了,排开一溜木板床,这就是新插的宿舍。

人到哪儿都会分三六九等。同为天涯沦落人,但老插们多沦落了两年,就有了一种优越感,一开始并不怎么接纳我们这班兄弟(新插清一色的男性)

老插们集体养了一条黄狗,但不愿意我们这些新插逗这条狗。只要看到黄狗朝我们这边走动,就立刻会把它叫回坡上去。叫的啥听不真切,似乎是叫“边庆”。我们一班新插猜了半天,猜不出为啥叫“边庆”。

新插努力跟老插们套磁,过了差不多一个月,老插终于对新插能接纳一些,看到新插逗黄狗,也就不再坚持把它叫回去。我们便撒开了逗它,天天叫“边庆”过来玩。

老插有个陈宜章,学校里学的东西,数他保持得最好,这点积蓄让他不需要下地干活,一直在村里民办小学当老师。老插二十来人,他是最早对新插放下架子的,时常给我们讲讲在此地混生活的要领。

既然熟了,我们就问他这狗为啥叫“边庆”。

他喷喷鼻子说,什么“边庆”啊,是“裴元庆”。天天叫,叫多了舌头偷懒,就给你们听成了“边庆”。

我们觉得不理解,说裴元庆是隋唐第三条好汉。那为啥咱这狗不跟第一好汉李元霸,不跟第二好汉宇文成都,却跟第三好汉裴元庆起名呢?

陈宜章笑笑说,当时大伙也没怎么特别研究,大概就觉得李元霸虽说是第一条好汉,但书上说了,李元霸身形矮小,骨瘦如柴,咱大黄高大威猛,叫李元霸不妥。宇文成都呢得叫四个字,累。于是就挑了裴元庆吧。

别看裴元庆在说唐里是第三条好汉,在咱村里那是数一数二的。有一年村里闹狗瘟,全村总共只有两条狗活了下来,一条是村民家的黑狗,另一条就是裴元庆。

裴元庆没有自己的伙食指标。它的伙食都是知青们从嘴里省出来的。知青们吃饭时,裴元庆就会过来蹲在旁边。我们知道它是等吃的,就从碗里挖一勺饭喂它。一人喂一口,它就足够吃饱有余了。

刚开始我们新插是把饭扔到地上让裴元庆吃。老插看到了就说别那样,扔地上脏。我们说那咋办?给它弄个盆?老插说不用。就这样。说着从自己碗里挖一勺饭团,朝裴元庆头顶抛过去。裴元庆往起一蹦,一口就把饭团叼到嘴里咽下去了。那以后我们也都是这么喂。

裴元庆不光会吃。它看家护院的本事也是一流的,最著名的战绩是它在村长小腿上咬了一口,留下一个疤。这个事从人类视角来看似乎欠和谐,但狗的思路毕竟跟人类有些不同。作为知青集体养的狗,裴元庆的敌我概念就是:所有知青都是主人,其他人都是外人。

当然裴元庆也不会跑农民家里去惹事。它只对闯到家里的外人发飙。让事情有点挠头的是,知青住房正好是在村子与河之间。村民们去河边挑水,必须经过知青住地。

通常这不会出事。因为原来二十多个知青,新插来了之后近四十人,基本上什么时候都有人在家。如果有村民经过,知青们会把作势进攻的裴元庆给叫回来。

那天村长挑水经过,看到裴元庆冲过来。因为平时总有知青出来喝止,所以他也没当回事,继续往前走。偏巧那一刻知青们都在屋里打牌,没人拦着裴元庆,结果它真冲到了村长身边。等村长发觉不妙,转身逃窜,已经晚矣,到底被裴元庆在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幸亏有知青听到村长惨叫,赶紧出来撵走了裴元庆,事情才没闹得更大。村长当时是连说没关系,但知青们过意不去,下次回城的时候还是凑钱给村长带了好几包面条。

面条这事可能得稍微解释两句。南方不产麦子,山村里没见过面条。知青们从城里带了面条去,有村民们过来玩,看到了觉得很稀罕,尝一口更觉得是人间美味,后来就有村民拿自己榨的花生油来换面条。花生油对于知青来说是上好烹调油。而村民也觉得面条是上好美食。以物易物,所谓双赢。

起先知青们也不知道村民换了面条会怎么用。有女知青热心,特地去到村民家里,打算教他们怎么煮食。结果去了才发现人家不用教。他们就把面条当粉丝,煮软了加些酱油辣子,翻炒一下当做菜来下饭。

知青们看了觉得有些好笑,但笑不出来。

这个村在当时并不算最穷,一个工分值两毛钱。最穷的那个村,一个工分是九分钱。一个男劳力一年也就1000工分左右,妇女同样出工时间,干的活并不轻,包括插秧或是收割,但工分减半。这种工分制度是明文规定,妇女们也从没觉得有啥不对。

村民平时吃的菜都是自留地里种的蔬菜。有时地里的菜接不上了,就往米饭上面洒一把葱花,再淋一些酱油,一顿饭就这么解决,过大节的时候才会沾一点荤腥。

所以炒面条在村民嘴里就是好菜了。

就这么着,人家还邀请那几个知青吃饭。知青们陪着吃了几口——不吃是不行的,若是有人推辞,村民的劝说工作能坚持一个通宵。吃完告辞回家,给大家说了这事。后来大家有机会回城,不管自己吃不吃面条,只要米面指标还有富余(那时候买这个需要粮票),都会尽量带几包回来给村民。人家当然也不会白要,都是用花生油换,但这么着他们就很开心了。

接着说裴元庆。裴元庆有一种神秘的辨别能力,即使是从没见过的人,它也能看出(更可能是嗅出)这人是知青还是农民。

我们常带它下地干活,有时去得很远,都到了邻村的边上了。倘若碰上所有知青全都离开,比如挑着割下的稻子回村了,而裴元庆一时贪玩没跟着回去,这时地里就只剩下当地村民,但它不会跟着村民跑。村民叫它它都不理。

有一回正好邻村的知青也到这片地方干活,裴元庆抬头看看,再过去嗅一嗅,就认同了这帮知青,跟着他们到处走,直到本村的知青出现,它才屁颠屁颠的跑回来跟着我们。

其实下地干活时,知青穿着跟本地农民一模一样。不相识的人,一眼看去真分不出是知青是村民。但裴元庆一点问题没有。它一嗅就知道谁是谁。

更神的是它对潜在危险的灵敏嗅觉。发狗瘟那年,疫情有点严重,于是公社领导按官府办事风格,做了个一刀切的决定,要各村把所有的狗只全部杀灭。我们村里的民兵有两把冲锋枪。民兵队长带着一帮民兵挨家挨户搜寻,看到狗就拿冲锋枪扫。

知青听到消息,知道这事没人能拦得住,但也没人愿意看着裴元庆就这么给杀了。大家紧急商议了几分钟,还没想出办法,就看到民兵队长带着人朝这边走过来了。

陈宜章惶急之下指着山坡后面对裴元庆大叫一声:“裴元庆,快跑!”

说也奇怪,平时你让裴元庆跑,它多半懒得理你。除非你扔个东西逗它,它若是兴致好,或许会去追回来。其他时候它都是懒洋洋地趴着。但那回裴元庆只冲那帮拿枪的人看了一眼,立刻就明白苗头不对,嗖的一下窜上山头消失在树林里。民兵队长带人追上去,却寻不到半点踪迹。

知青们想说服队长就这么这算了。但队长很认真,说这是上级命令。俺拿了枪就是军人,军纪不能违抗的,于是每天傍晚收工之后就带着人在山上找,找了两个星期,死活找不到裴元庆。

后来狗瘟过去,公社领导大概看着整理效果不错,政绩方面压力不大,就撤销了那个绝杀令。

民兵队长也不是歹人,听到命令后就来告诉知青,说上面通知改了,不用杀狗。我不知道你们把裴元庆藏哪儿,反正现在是可以放它出来了。

其实知青没藏裴元庆。知青自己都不知道裴元庆现在是死是活。陈宜章专门到公社去了一趟,打听得真切,杀狗令确实是撤销了,知青们立即上山,散开到各处叫裴元庆的名字。不到十分钟就看到裴元庆从树林里跑出来了。瘦了不少,但还是很精神。大家带它到河边洗了个澡,回家吃了几天好的,裴元庆又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狗瘟没放倒它,打狗队也没奈何得了它。知青拍着它的脑袋,赞它果然不负裴元庆的名字。

裴元庆晃了晃耳朵,神情淡定的看着远山,仿佛并不把这当好大一件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治愈系# #心理学# #V光计划# #一起家庭教育# #儿童心理##明日之后[超话]#啊,气到睡不着了,援助任务变成四个了,今天没看,直接把黎明区四个做满了,
  • 强者看到的都是进步的机会,弱者看见的仅是微小的困难...​​最近给部分私教们额外增添了一项测试任务,一些伙伴积极行动,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提升...​​而个别伙伴
  • [哈哈]见了丈母娘就拍一组这样的【丽江婚纱照】[鼓掌] [心]【3天2晚古城酒店免费入住+24小时免费接机】 [心]【8套衣服8次造型+摄影团队一对一服务】 [
  • 《难经•四十四难》里说:“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很多人喝个水都
  •  辣目洋子说自己很怕水的,可是帅哥王鹤棣邀请自己去海上做瑜伽时,自己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就觉得泰坦尼克号的浪漫也就不过如此了吧,那一刻觉得呛多少水都值了。这样
  • 龜山島的類型是火山島嶼,從民國 88 年就被納入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內,保有人文及生態的重要資產。#天水# #天之水网# #今日头条# #关注话题# #寻
  • 我命在我不在天,后天的生存环境,生活经 ...展开全文c今天有个病人在看完病向我抱怨,说他最近几年不太顺,总觉得是自己名字不取好造成的,问我能否换了名字改下运。
  • ✅亲们,集福活动已火爆开始,百分之百中奖率不要错过❗️参与集福的可以识别我发的二维码关注,给你分享集福链接,以识别过二维码的,参与的消息我,给你分享集福链接❗️
  • 纯正的炭火烧烤,美味可想而知[馋嘴][馋嘴]不过图中的场景不是谁家的“爬梯”而且竞选国会议员的组织者用经费招待选民,意思是吃人家的最短吧[笑cry][笑cry]
  • #肖战# xz#肖战时影# 我衷心希望 你的日子里总有光亮 笑起来的時候可以什么都不用去想 对的要坚持 错的要遗忘 世间山河之广 祝你如愿以偿。我真的想看第三季
  • #龙泉寺多语种# 19/07/2017 【Caridade Ren Ai】Recentemente, os alunos da Turma Yangzheng
  • “滴!交易成功!”8月19日,广州市上线数字人民币付款码支付公交乘车费用的试点功能,成为国内同类城市中首个开通该功能的城市。此次第二期杭州文旅消费券具体开始发放
  • #午间分享# 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蔡崇达《皮囊》早上从被窝爬出来默默洗漱换衣服上课,知道要自己穿厚点,从寝室到教室,想象着未来的日子,雪
  • 在他们带领下,工地上有锁了门全家上阵的,有父子比干劲的,有志比山高的英雄少年和新婚夫妇,还湧现出“铁姑娘排”、“李铁梅班”等英雄群体。当年的各级干部都是好样的,
  • 但事实却是,我和阿孝一样,面对人生中的初次死亡表情木然,与其说是沉静,不如说是冷漠,我想他们是我的爷爷奶奶,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呢,可我始终就像举着奶奶的遗像去殡
  •   晋城多地推动“多彩花海”项目  日前,在高平东站北侧,高平市住建局组织人员正在进行景观作物的点坑放线和打坑工作。  “两口”景观提升,是指在城市东出入口围绕
  • 最近一直看东方甄选董宇辉,他的出现是抖音直播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们身边每天都在推陈出新,最近的嘉宾是梁晓声,他们之间的谈话让我感触很深,让我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
  • 赵孟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联合编辑整理 书法探微 李怀琳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四) 赵孟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释文: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
  • 谷江山和小山贼永远都是双向奔赴[抱一抱]昨天我的室友和她男朋友来找我们玩,玩到2点然后又8点半赶回来加班准备活动,终于实现了我和室友的约定,也很谢谢对每一个来这
  • ”进门打卡后沿路碰到的每一个老师或者领导不管认不认识都会笑着打招呼 一张一张笑脸是真的好有感染力 尤其尤其真的太多细节了 无时无刻感受“以幼儿为中心”那种对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