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7种要提防的面相】

相面术里说:形不胜貌,心不昧术,久昧者,不明也。俗语也说,面由心生。

可信任,能交往的人有分七种:

一,貌端气和者,也就是五官端正,气息平和多为忠孝之人。与人为善,待人真诚,值得信赖。

二,骨正色静者平等,骨形坚实,面色清正,不浑沌之人,多为为人公正。骨是人的支柱,骨形坚实不歪斜,中正之象,自带一身刚正之气。

三,眉开眼大者宽容,印堂开阔眼大的人,为人量大包容。眉开眼大者舒展而不局促,心胸宽阔,不斤斤计较。

四,气和闲暇者纯粹,就是神定气闲的人不虚伪。气定神闲,对生活的的态度也比较开放,不会斤斤计较于鸡毛蒜皮的小事,绝不会干出小人虚伪之事。

五,面开准黄者施恩,面部丰满,准头带黄光亮洁之人,为人乐善好施。祖荫厚重,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人谦和,自然人品出众。

六,鼻直神定者有常,鼻子挺直神色安定不慌乱之人重信义,做事负责。

七,刚肃貌古者刚直,面骨直而面方者,原则性比较强且正直。这样的人虽然有些严肃,但做事刚直不阿,是值得信赖能撑大事的人物。

不可深交之人也分七种

一,眼凶神露心险恶,眼光露凶光外泄这种人心中多阴险。

二,眼下嫩色者邪秽,眼肚带枯色嫩黄之色的人多心生邪念和不干净的想法,

三,眼深肉横者苛察,眼窝深,脸生横肉的人蛮横无理,苛刻,

四,眼带忿气者矜夸,眼中常生出欲望不满,冲动的人,性子浮燥,骄横,

五,眼急色杂者奔竞,眼神似火,眼内色不纯的人,只看重利益,没人情味,

六,视流容笑者谄媚,眼神流动不断,不喜却强笑的人,多奉承,虚假。

七,气粗身摇者苟且,气息深重,身形不正的人,为人不可靠,且用情不纯。 https://t.cn/RJhTtpf

从朋友圈里得知。村里前天失踪的85岁的老人 ,被人发现时死在湖边,今天出殡,记得三十五年前,几岁的我也出席过这位老人父母的白喜事。说起来也是光绪年间的人了。目睹了这一家二代人的生老病死。突然心生感慨,时光飞逝,很清楚的记得我和我奶奶的对话,我奶奶那时候七十几岁了。面露微笑的问我,白喜宴上的糖果好吃么,没有丝毫的悲伤。或许年龄大了,看淡了生死,尤其经过抗战过来的人,人总有一死,人生短短 ,生命只有一次,好好的活着,用心的活着,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7.29晚是|时影娃衣&忘羡婚服|现Huo7.30晚是#琑了衣橱古风四期# 的全体shou看过四十九天的人才会懂,百时从欢就是绝配啊啊[泪][泪][泪]
  • “孟子义突然说了一句:”我觉得你们不一定吃得惯啊,因为这个酱就是,有一点点臭!柳岩马上一拍巴掌:“啊我最喜欢吃这个了!
  • 到了茅庵,黄损向一名胡僧奉上玉马坠,那胡僧道:“我看郎君必是仕官中人,成名之后,儿女之事就会来到。这时,床中忽然出现白马,吕用惊慌逃窜,还将玉娥送给他最恨的人。
  • 关于管理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邀请,他拒绝的理由是,“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金的人,倘因为我是黄色人种,特别优待,从宽入选,反足以增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
  • 爱,从不缺席[心][心]@TFBOYS-王源咲的成长历程家人的爱从不缺席太喜欢弟弟阿惠了一直陪在姐姐身边为她祈愿 陪她穿黑色衣服刚开始听阿惠祈愿的时候有点疑惑为
  • (央视新闻,泽塔)【中国科学院:#中国南方古人类与古印第安人基因组相近#】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专家运用科学手段,对在云南蒙自发现的“马鹿洞人”
  • https://t.co/AcMRMd9yb2✏応募方法1⃣ @crank_in_net をフォロー2⃣ この投稿をRT⚠応募締切:7/31(日)23:59✅応
  • 忘了之前五个人一起上过一期BLTBLT 2021年 11月号#liella# 部分 扫描版虽然不是主推,但关注还是会关注的,无人一开始就是无观众的表演,到少人
  • 详情见>>>#再就业男团[超话]# 我很清楚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每一个都有各自经营了十多年的独立的事业。走过一段路后,才发现,当内心强大,
  • 认真分析自身问题,改正在长期关系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让自己的“负加分”项变小;同时找到自己身上当初吸引对方的特质,并且把这种闪光点发扬光大,这就等于给自己的魅
  • 【天猫双11红包入口】【商品】【米森】时尚百搭商务旅行双肩背包【原价79元】券后【49元】起包邮【专柜品质,万人好评】精选深度防水面料,多功能隔层设计,减压抗
  • 昨天下班去小糖果家蹭饭我和老闫眼睁睁看着糖果爸回到家一顿“挨喷” 一句没还今早起来收拾冬衣 我瞅准时机我:你看灿叔对丽红 腾爷对地图姐姐 你不觉得你对我要求太高
  • #刘宇宁新歌肆无惧燥#♑️#刘宇宁开始推理吧#♑️#摩登兄弟[超话]#春风十里,不及相遇有你;晴空万里,不及心中有你。又来和你说晚安了,晚安老大,早点休息❤️@
  • #刘宇# ly#正能量艺人刘宇# 刘宇队长 唯一官方认证全能✨ 创4初也是终 舞台实力表现力 热爱国风可甜可盐 营业双箭头 你喜欢的样子 甜他都有 @I
  • 除了脍炙人口的《想去海边》本栗鱼目前最喜欢的是《人间萤火》和《人生浪费指南》[送花花]《人间萤火》中有句歌词“就让所有此刻孤独微小温柔的光,陪伴着漫漫长夜被照亮
  • 给你发微信……每次发完我都感觉自己好像个傻子,把你当成精神支柱,当成什么都可以分享的人,可是我感觉自己的分享欲不是你想要的,或者说我的分享欲会让你觉得很烦很烦,
  • #那时的我们-毛不易[音乐]#Godmother is so beautiful!A wonderful movie can touch the heart o
  • 可能是这两个圈子(变形金刚and特摄)女的少(然而并不),从入坑几年来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你是女的?……[允悲]不是,这玩意,也没标明只能男的看你们这叫性别歧视[
  • #天津旅游[超话]##玩在天津##旅游君带你游天津##蓟州#不仅适合避暑,还可以赏荷~盛夏时节,郭家沟村睡莲逐渐从梦中苏醒,成了小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一朵朵莲花
  • 변백현, 이름이 참 좋네。저도 당신을 좋아합니다.마음에 들어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