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讲述的中国故事——紫砂文化因交流而更美】当沉睡亿万年的特殊泥土被唤醒,有600余年历史的中国紫砂以质朴玄妙的特殊工艺独步天下。紫砂壶因其独特的美质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个巧合使紫砂壶成为交流的主角

2019年6月,筹备了六个月之久的第一届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在美国洛杉矶比华利山市政府市政会议厅举行。我代表华夏文化促进会全程参与了这次论坛的筹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如何在短短一天的论坛时间里,以点带面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经过参与筹备的同事们反复酝酿、多次讨论,我们把范围圈定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的传统技艺这一类别上。传统技艺有相对较多物化的作品,但即便是把范围缩小为原先的十分之一,传统技艺依然有国家级子项目超过650多项,因此必须聚焦再聚焦,从传统技艺类别中再做进一步的筛选。特别是这样的论坛又是第一次举办,还是要找出最能代表中国,又为美国朋友相对熟悉的项目,在和美国的合作方交换了思路后,我们最后选择了“中国陶瓷”作为论坛的主题方向。

当时有一件特别巧合的事情。2017年12月,我曾在洛杉矶举行过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行——中国紫砂壶”巡回展览,由美中交流促进会、世界名人俱乐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编委会联合主办,共展出经典款和创新款紫砂壶135把,除去作为伴手礼赠送给当时出席展览的重要嘉宾以及慈善捐赠外,剩余73把紫砂壶,一直在当地的一家美术馆展出,以推动当地对中国紫砂壶的认知。

基于这一巧合,我马上和论坛美国合作方进行了协商,决定在论坛上增设一个中国紫砂壶的展览,并由我以中国紫砂壶的制作、使用、收藏形成的紫砂文化为论题作主题演讲。

邀请什么样的嘉宾参加论坛是重中之重,既然要把论坛做得有影响力,那一定要邀请“有影响力”的嘉宾参加。

论坛规模控制在60人,论坛的演讲环节要给予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参会者进行提问和讨论,在论坛开始前安排出专门的时间段,让嘉宾们观赏紫砂壶,每把紫砂壶的所用泥料、名称、特点、寓意等专门做了中英文对照的册子,希望从观赏紫砂壶开始就进入交流状态,还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在观赏过程中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做出回答。

在介绍材料里开门见山地对紫砂壶的通用背景作了以下的说明: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于2006年第一批被中国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中国东部离上海200公里、一个叫宜兴的地方因紫砂壶而出名,该工艺一般认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有超过600年的历史,是中国陶瓷文化非常重要又独特的组成部分。另有说法紫砂壶的历史有两千年之久,是由中国历史名人范蠡在宜兴丁山发现了可以制作陶器的泥土,并教会了众人制作陶器,而开始了紫砂壶的历史,范蠡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被中国人称为“陶朱公”。

为了和这些有影响力的嘉宾建立密切的联系,让他们成为中国紫砂文化的传播者,当时我们作了一个决定,论坛结束后赠送每位参会嘉宾一把紫砂壶。参与组织的比华利山市历史学会还提出愿意收藏两把紫砂壶,以增加来自中国藏品的比例。余下的则全部捐给一家妇女儿童慈善组织,这家机构的负责人也是参加论坛的嘉宾之一。同时,还特地邀请了2017年12月参加过我巡展的五位重要嘉宾,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中国紫砂文化的认知。

论坛前一天布置展览,现场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美术馆请的物流公司负责人是一位华人,在现场他蛮有兴致地问了我很多关于紫砂壶的知识,问得还特别专业内行:具体到中国某位工艺美术大师紫砂壶的市场拍卖价格、目前有哪些有市场潜力的年轻的大师、当前市场上有什么新的创新作品、使用了珐琅彩装饰技艺的紫砂壶市场前景如何等。我很是惊讶,一问才知道他竟然是紫砂壶的资深收藏爱好者。他还专门向我展示了他的紫砂壶藏品图片,竟有200余把,他专门在家里做了一个展览室,最早的藏品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他说因为喜欢喝茶,所以一直对紫砂壶情有独钟,有空时会约上三五好友出海钓鱼,带上他的紫砂壶在船上泡茶享受,说紫砂壶泡出来的茶味儿正,而且有格调,还可以给其他族裔的美国友人展示一下中国文化。

“第一把”紫砂壶的动人故事

根据论坛议程安排,我的主题演讲被安排在了第一位。如何让参会嘉宾短时间内听得懂又记得住关于中国紫砂壶制作、使用、收藏的若干信息,以及如何理解由此形成的独特的紫砂文化,我在撰写演讲材料之前颇费思量。

虽然参会嘉宾都是见多识广的有影响力人士,但如果不能用好故事打动他们的话,后续传播的效应会大大减弱。因此,为了找准嘉宾的兴趣点,我特别在展览介绍材料上把紫砂壶的两个起源都列了出来,为我的演讲作了前置性的铺垫。经过不断的梳理材料,最后确定把“交流”作为演讲内容的核心主线。

论坛当天,嘉宾们在参观完紫砂壶展览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当时有紫泥、朱泥、绿泥等为原料的各种造型的紫砂壶,在灯光的照射下,纯天然的色彩显得特别惊艳,很多人边看介绍材料边比对实际作品,非常认真。等我开始演讲时,嘉宾们对紫砂壶已经有了直观认识。我的演讲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因交流而生;二、为交流而生;三、向交流再生。

中国紫砂壶的起源可能是因为一场逃跑的爱情,男主角范蠡,一个协助越国国王重建越国的谋略家,懂军事、懂经济,更懂人性,女主角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精通琴棋书画,他俩彼此相爱、生死相依,与罗密欧、朱丽叶的爱同样坚定,但表达上更加含蓄和隐忍,范蠡和西施为越国打败吴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范蠡担心他们知道的太多,引发杀身之祸,就带着西施逃跑了。

两人逃跑到了宜兴,享受着男人经商、女人持家的爱情生活,范蠡发现了一种可以制陶的泥料,但是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成品率总是很低,不是变形、就是有裂缝,但又不知道原因。范蠡是个极具智慧又懂浪漫的人,有一天在旁边陪着西施做饭,观察到灶火的火焰很高,锅下还垫了石头,而且每次饭快要熟时,西施会减少木柴的用量,让火变小。

范蠡晚上带西施去看星星,躺在草地上,看着流星划过天空,就问西施烧饭时用火的原理。西施解释若没有石头而让锅直接压在火焰上会让火熄灭,不控制木柴让大火持续烧的话,米饭会夹生而不会熟透。第二天范蠡根据和西施交流的感悟,马上在烧制紫砂陶器的温度控制和程序上作了调整,很快成功地做出了非常完美的紫砂壶。

据此,认定紫砂壶是因范蠡和西施的交流而产生也不为过,美丽又智慧的女人总能激发男人的创造力。嘉宾们给了我一阵热烈掌声。

幻灯上打出了朱泥西施壶的图片,到了中国的明代,一位叫徐友泉的紫砂壶大师,以想象中的西施的身体为型,创造了这一经典的紫砂壶造型,用以纪念西施的美。有关范蠡、西施的传说,也属于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文学的两个项目。

紫砂壶,不仅仅是一把壶

制作紫砂壶的泥料,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紫砂壶是喝茶的器皿,能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久放而不腐,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闲暇时约三五知己品茗交流,泡茶论道,既健康养生又增进友情。用紫砂壶泡茶招待客人,被认为是以上宾相待,有助于快速拉近距离、促进情感交流。在家人、朋友生日或其他重要日子,紫砂壶是一种很高雅的礼物。

幻灯上打出了陶刻有诗文、字画、金石的紫砂壶图片。一人独处,用紫砂壶泡一壶香茶,欣赏着壶身上镌刻的中国古代骚人墨客的诗词文章、书法字画,可以和中国古代先贤大儒、名师大家进行一场深刻的交流对话,提升自身修养。

顺境时可买一把陶刻有“大展鸿图”的紫砂壶,逆境时可买一把陶刻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紫砂壶,平静时可买一把陶刻有“随缘”“自在”的紫砂壶,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己和自己的交流模式。

从明末开始,随着茶叶贸易,通过“万里茶道”,中国的紫砂壶也进入欧洲,紫砂壶也扮演了中欧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幻灯上打出了2019年2月5日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上展示的我及9把紫砂壶的图片和视频。现在紫砂壶也扮演了中美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嘉宾席响起了赞叹声和掌声。

紫砂壶一直以纯天然质地和肌理为美,但随着时代推移,和其他技艺也互相借鉴,创造了陶刻、镶嵌(镶嵌金、银、玉石、色泥、螺钿、红木、瓷花等)、包锡、包漆、泥绘、粉彩、彩釉、珐琅彩、描余、浮雕、镂雕、绞泥、模印、贴饰等一系列变化,满足了不同审美人群的需求,紫砂壶的收藏性得到了提高,行业之间、技艺之间的互相交流借鉴,让传统的紫砂壶不断焕发生机。

演讲结束后,嘉宾们向我提了若干问题,嘉宾之间也展开了热烈讨论,拿到获赠的紫砂壶更是喜出望外。论坛后,来自加州大学的一位嘉宾专门撰文对中国紫砂文化写了评论并在媒体发表,盛赞中国文化的魅力。

围绕紫砂壶形成的紫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随着交流更加生生不息,并和更多的中国故事一起,散发出中国文化的独特自信和魅力。(作者:常月红 系紫砂壶创新艺术家、中国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复原史前长颈鹿总共分几步# 我将古生物科学艺术复原作为职业工作的主要方向,原因很简单——因为史前生命足够怪,却又怪得合情合理。将这些奇怪的推理相互连接、彼此关系就能窥到生命之网是如何生长、自然万物是怎样交互的。

无论是刷新自己对生命形态的认知,还是发自内心去享受进化力量所带来的颠覆震撼,抑或是单纯的猎奇心理、探索欲望,都能从古生物科研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每一次,科学家把他们最新发现的化石骨骼摆在我面前,我都无法控制住自己在脑海里去勾勒它的形象。

最近一次,我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复原了一头“怪兽”。它最终的样子登上了《科学》杂志。

“它的头顶长着一个圆盘状的独角,很大,顶是平的,从角发育过程推测:怪兽活着的时候独角呈半球状,形似军用钢盔。独角前端两侧可能还各有一个小突起。”

“颈椎异常粗壮,比起正常动物关节面厚了许多,我们做了模拟碰撞力学研究,认为是适应激烈碰撞的特化结果。独角与颈椎的特性表明碰撞行为时常发生,可以判断它是一个善于碰撞的好斗角色。”

“估计该动物体重140千克左右,肩高120厘米以上。开始我们一直认为怪兽属于牛科,最近研究证明,怪兽是早期的长颈鹿,命名为獬豸盘角鹿。”

这是我从古脊椎所研究员王世骐老师那里得到的化石标本的核心信息,一起拿到的还有一份盘角鹿化石标本的三维扫描模型。

图1:盘角兽复原定稿
图2:数字模拟盘角兽碰撞姿态(左上)解剖姿态(右上)头颈肩角度

一个奇怪的颅顶、一串似乎比例失调的颈椎,外加似曾相识的脸部骨骼,构成了一个幽绿色的头颈骨。

最简单粗暴的复原方法是直接在眼眶里填上眼球,沿着骨骼外轮廓封闭出一个实体,用体面结构区别一下头颈口耳鼻,一个粗略的复原形象就有了。但是,那又有什么乐趣呢?

我拆开每一块骨骼,观察它们彼此的连接方式,模拟关节的运动范围,设想器官和组织复原的位置。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盘角鹿异常粗大的颈椎会侵占咽喉的空间,我试着加大颈椎与头骨的夹角,但并没有太多改善。

特化的碰撞结构显示,最佳的撞击姿势更接近于头部长轴与颈部呈直角时的状态,但在这个状态下容纳咽喉的空间会被颈椎侵占得更加彻底。这似乎不合理,出现了bug。这毕竟是一个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真实生灵,而不是一个通过想象力赋予生命的幻想生物。

科学复原要求严格参考标本参数,骨骼化石的三维数据是古生物复原工作中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留存的结构蓝图,对于蓝图的主观变形是不可取的。模型数据中盘角鹿头颅和颈椎来自化石本体的等比例扫描,那矛盾只应该出现在后期拼接的脸上。假设面部结构可以前移,咽喉被侵占的空间似乎就可以得到释放。

带着疑问我来到王世骐老师办公室,他捧起盘角鹿化石,对照着相关现生动物的头骨标本,为我细细解说盘角鹿头颅的结构和相关的信息,并验证了我的假设。经过探讨比对,我们认为盘角鹿确实可能拥有一张更狭长的面孔。

盘角鹿头部的复原雏形在其骨骼的合理复原之后,又经过几次调整顺利完成了。与我熟悉的爬行动物的头部复原不同,哺乳动物头部的软组织轮廓和骨骼轮廓并不完全贴合,有些甚至差别很大,比如鲸、河马,需要借助一些关键骨点去明确复原结构;还有一些角质的构成无法形成化石,如盘角鹿半球形的独角,在化石上的留存其实是一个很平的骨质盘座,真正的角则发育在这个基座之上。

好在,可供参考的现生哺乳动物材料还是很丰富的,比如长颈鹿、霍加狓、羚羊以及其它的牛科动物,它们的影像和解剖学资料都比较容易获得。比较解剖学更是常被应用于古生物复原工作:相近的种类、相似的结构、相同的功能、类似的行为、近似的环境……自然界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很多原理共通,比如鲨鱼、海豚和鱼龙,比如飞鸟、蝙蝠和翼龙,身世虽不同宗,但身段却异曲同工,这便是功能和形态在自然选择下的趋同。

评价一件科学复原作品的合理性,其中一个有趣的方法就是通过客观的科学构架,去假设复原生物真实复活,它们所被设定的生物结构是否真的可以正常运作、维持生命,是否可以帮助它们应对所处的环境。也许听起来有些玄幻,但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同时打开多个维度去评价生命形态的可能性。

关于躯体的复原,经历了很多次的改版,大致我们尝试过两版的羚羊型,和一版西瓦兽型(一种粗壮型的古长颈鹿)。因为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所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复原考虑:动物形体的协调性——头身比例协调;有助于碰撞行为的体形——健壮稳定;生存环境对体形的选择——林地活动短腿更灵便。

综合以上几点,西瓦兽型的形体被认为是更合理的可能。但初始120厘米的肩高推测,在复原上会形成很奇怪的头身比例。视觉上的协调,可能是人类与生俱来辨别“自然”和“非自然”、“真实”和“非真实”、“和谐”和“非和谐”的先天性审美。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我们更倾向于这种协调,最终我们估计盘角鹿的肩高在90~100厘米区间。

一个完整的科学复原过程一定是由内而外的,一件专业的科学复原作品也一定可以“由外见内”去鉴赏。

简单来说,古生物科学生态复原的逻辑思路即是骨骼—肌肉—皮肤—皮肤衍生物—动作—行为—环境交互。由于它们互为因果,所以顺序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任凭复原形象披毛戴羽,无论复原姿态静止或者灵动,都可以感受到内在的解剖结构与之呼应,外在的环境因素与之共鸣。

复原工作者在每个阶段的思考与体悟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痕迹,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是最耐人寻味的,就像画家的笔触、雕塑家的刀痕。

关于体色和斑纹的设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环境因素,干旱的疏林草原,背景色与今日的非洲稀树草原类似,动物的体色与花纹在视觉层面主要用于交流或保护。哺乳动物大多没有绚丽的色彩,生存于林地的种类往往发育有斑纹——这有助于它们在斑驳树影间隐匿身形。盘角鹿的底色选择了大地色系的保护色,腹浅背深,配有暗色的斑纹。

其二,演化的伏笔,体现在斑纹形式的选择上:将长颈鹿典型的马赛克式几何斑纹以及霍加狓臀部的平行条带状花纹引为元素、疏弱化处理后再现于盘角鹿皮毛之上,这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导向手法,暗示着其中的演化联系。

最后复原的是运动形态。我盯着显示器,一帧一帧地反复观看牛科动物的碰撞视频。我分别得到了盘羊和麝牛碰撞行为的定格参考:它们的起势不同、蓄势不同,收势也不同。

盘角鹿,那些特化的骨骼注定是它天生的破门器,它会怎样碰撞,会如何开始、如何结束,是怎样的力道,我们也许永远都只能猜想。最终,我参考了盘羊和麝牛的姿势设定了两套不同碰撞形态的场景复原小品,不知在定格的静态复原中,是否也能让观者听到遥远世界那声声回响。https://t.cn/A6aqLOT8

#复原史前长颈鹿总共分几步# 我将古生物科学艺术复原作为职业工作的主要方向,原因很简单——因为史前生命足够怪,却又怪得合情合理。将这些奇怪的推理相互连接、彼此关系就能窥到生命之网是如何生长、自然万物是怎样交互的。

无论是刷新自己对生命形态的认知,还是发自内心去享受进化力量所带来的颠覆震撼,抑或是单纯的猎奇心理、探索欲望,都能从古生物科研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每一次,科学家把他们最新发现的化石骨骼摆在我面前,我都无法控制住自己在脑海里去勾勒它的形象。

最近一次,我花了近5个月的时间复原了一头“怪兽”。它最终的样子登上了《科学》杂志。

“它的头顶长着一个圆盘状的独角,很大,顶是平的,从角发育过程推测:怪兽活着的时候独角呈半球状,形似军用钢盔。独角前端两侧可能还各有一个小突起。”

“颈椎异常粗壮,比起正常动物关节面厚了许多,我们做了模拟碰撞力学研究,认为是适应激烈碰撞的特化结果。独角与颈椎的特性表明碰撞行为时常发生,可以判断它是一个善于碰撞的好斗角色。”

“估计该动物体重140千克左右,肩高120厘米以上。开始我们一直认为怪兽属于牛科,最近研究证明,怪兽是早期的长颈鹿,命名为獬豸盘角鹿。”

这是我从古脊椎所研究员王世骐老师那里得到的化石标本的核心信息,一起拿到的还有一份盘角鹿化石标本的三维扫描模型。

图1:盘角兽复原定稿
图2:数字模拟盘角兽碰撞姿态(左上)解剖姿态(右上)头颈肩角度

一个奇怪的颅顶、一串似乎比例失调的颈椎,外加似曾相识的脸部骨骼,构成了一个幽绿色的头颈骨。

最简单粗暴的复原方法是直接在眼眶里填上眼球,沿着骨骼外轮廓封闭出一个实体,用体面结构区别一下头颈口耳鼻,一个粗略的复原形象就有了。但是,那又有什么乐趣呢?

我拆开每一块骨骼,观察它们彼此的连接方式,模拟关节的运动范围,设想器官和组织复原的位置。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盘角鹿异常粗大的颈椎会侵占咽喉的空间,我试着加大颈椎与头骨的夹角,但并没有太多改善。

特化的碰撞结构显示,最佳的撞击姿势更接近于头部长轴与颈部呈直角时的状态,但在这个状态下容纳咽喉的空间会被颈椎侵占得更加彻底。这似乎不合理,出现了bug。这毕竟是一个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真实生灵,而不是一个通过想象力赋予生命的幻想生物。

科学复原要求严格参考标本参数,骨骼化石的三维数据是古生物复原工作中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留存的结构蓝图,对于蓝图的主观变形是不可取的。模型数据中盘角鹿头颅和颈椎来自化石本体的等比例扫描,那矛盾只应该出现在后期拼接的脸上。假设面部结构可以前移,咽喉被侵占的空间似乎就可以得到释放。

带着疑问我来到王世骐老师办公室,他捧起盘角鹿化石,对照着相关现生动物的头骨标本,为我细细解说盘角鹿头颅的结构和相关的信息,并验证了我的假设。经过探讨比对,我们认为盘角鹿确实可能拥有一张更狭长的面孔。

盘角鹿头部的复原雏形在其骨骼的合理复原之后,又经过几次调整顺利完成了。与我熟悉的爬行动物的头部复原不同,哺乳动物头部的软组织轮廓和骨骼轮廓并不完全贴合,有些甚至差别很大,比如鲸、河马,需要借助一些关键骨点去明确复原结构;还有一些角质的构成无法形成化石,如盘角鹿半球形的独角,在化石上的留存其实是一个很平的骨质盘座,真正的角则发育在这个基座之上。

好在,可供参考的现生哺乳动物材料还是很丰富的,比如长颈鹿、霍加狓、羚羊以及其它的牛科动物,它们的影像和解剖学资料都比较容易获得。比较解剖学更是常被应用于古生物复原工作:相近的种类、相似的结构、相同的功能、类似的行为、近似的环境……自然界中有很多规律可循,很多原理共通,比如鲨鱼、海豚和鱼龙,比如飞鸟、蝙蝠和翼龙,身世虽不同宗,但身段却异曲同工,这便是功能和形态在自然选择下的趋同。

评价一件科学复原作品的合理性,其中一个有趣的方法就是通过客观的科学构架,去假设复原生物真实复活,它们所被设定的生物结构是否真的可以正常运作、维持生命,是否可以帮助它们应对所处的环境。也许听起来有些玄幻,但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同时打开多个维度去评价生命形态的可能性。

关于躯体的复原,经历了很多次的改版,大致我们尝试过两版的羚羊型,和一版西瓦兽型(一种粗壮型的古长颈鹿)。因为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所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复原考虑:动物形体的协调性——头身比例协调;有助于碰撞行为的体形——健壮稳定;生存环境对体形的选择——林地活动短腿更灵便。

综合以上几点,西瓦兽型的形体被认为是更合理的可能。但初始120厘米的肩高推测,在复原上会形成很奇怪的头身比例。视觉上的协调,可能是人类与生俱来辨别“自然”和“非自然”、“真实”和“非真实”、“和谐”和“非和谐”的先天性审美。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我们更倾向于这种协调,最终我们估计盘角鹿的肩高在90~100厘米区间。

一个完整的科学复原过程一定是由内而外的,一件专业的科学复原作品也一定可以“由外见内”去鉴赏。

简单来说,古生物科学生态复原的逻辑思路即是骨骼—肌肉—皮肤—皮肤衍生物—动作—行为—环境交互。由于它们互为因果,所以顺序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任凭复原形象披毛戴羽,无论复原姿态静止或者灵动,都可以感受到内在的解剖结构与之呼应,外在的环境因素与之共鸣。

复原工作者在每个阶段的思考与体悟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痕迹,这些细节的处理往往是最耐人寻味的,就像画家的笔触、雕塑家的刀痕。

关于体色和斑纹的设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环境因素,干旱的疏林草原,背景色与今日的非洲稀树草原类似,动物的体色与花纹在视觉层面主要用于交流或保护。哺乳动物大多没有绚丽的色彩,生存于林地的种类往往发育有斑纹——这有助于它们在斑驳树影间隐匿身形。盘角鹿的底色选择了大地色系的保护色,腹浅背深,配有暗色的斑纹。

其二,演化的伏笔,体现在斑纹形式的选择上:将长颈鹿典型的马赛克式几何斑纹以及霍加狓臀部的平行条带状花纹引为元素、疏弱化处理后再现于盘角鹿皮毛之上,这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导向手法,暗示着其中的演化联系。

最后复原的是运动形态。我盯着显示器,一帧一帧地反复观看牛科动物的碰撞视频。我分别得到了盘羊和麝牛碰撞行为的定格参考:它们的起势不同、蓄势不同,收势也不同。

盘角鹿,那些特化的骨骼注定是它天生的破门器,它会怎样碰撞,会如何开始、如何结束,是怎样的力道,我们也许永远都只能猜想。最终,我参考了盘羊和麝牛的姿势设定了两套不同碰撞形态的场景复原小品,不知在定格的静态复原中,是否也能让观者听到遥远世界那声声回响。https://t.cn/A6aqLOT8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该怎么说真理往往是简单的,简单到容易被忽视,我该怎么说我拖延症,任务不知道怎么完成,一直没完成,消息不知道回,一直没回消息。#研究生不回导师消息# 其实这个事
  • 大阴线好比是一只大船沉入海底,但在底部受到强大的支撑,并有超过其下跌的能量维持它的上升,因此"假如"说均线系统是往上的,中线指标看好,没有理
  • 《雨季》    不是你不是我不是情 不是雨不是云不是风 来不及穿不透还未消逝 什   么游过雨季 像   未来的呼吸 在窗前在地上在路边 有时候有些人有些事 送
  • 很多年轻教师的预期是自己可以教好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老师,那么面对现实,会压力巨大。如果是心思单纯,觉得当老师只是和学
  • 徐翔,78年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大,优秀的基金经理没错,但正印虚浮无根,耐力不够,所以专做短线。后面一路好运,东方港湾几十年成长期,这就是时间的玫瑰。
  • 目前我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顺利,但这也很正常——今年这支球队经历了大换血,有许多球员我都是第一次和她们一起打球(2013年大冠军杯阵容见下图)。但另一方面,也有许
  • ”#李兰陵[超话]#谢谢兰陵,今晚无意间被安慰到了,兰陵在回答一个姐妹的问题时说我们不可能重新来过,类似这个意思吧,我感觉自己有被安慰到,这两个月我失去了太多,
  • 我也硬是没咋想通[笑cry])自从…跟发哥在一起后[允悲]一到周末就拽我出去,生怕我累着了[笑cry](其实我真的一点也不累[笑cry][笑cry])一到大长假
  • !!
  • 这几年我们为500余个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成功手术矫正,其中绝大部分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多数可以找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窘境;但是没
  • 好像世俗定义里,这些才是现代中国人普世语境里的“过得好”= 出人头地赚大钱但大家都知道离普通人太遥远了,究竟我们在追求什么,什么又是好好活的意义,真有意思,我这
  • 第一步当然是把孩子的球服球鞋安排上!自从我妈开始钓鱼之后就变了,经常四五点起床跑去河边蹲守,天还没亮她个高度近视眼是否真的看得清鱼漂都值得怀疑,反正就是觉也不睡
  •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兴风作浪我想知道 为什么一瞬间我们就在风里长大了 那些花开 那些日落 那些单纯清澈的时光 那些明亮的青春 以及年少的忧伤 究竟是怎样穿过我的身体
  • 人跟人之间的交往,就像积分制,你不能总是消耗别人对你的情谊,而总吝啬于付出你的真心。有时你对别人的好,只会惯坏不知领情的人。
  • 性价比最高泰国生姜洗发水,脱发少女必备昂虽然是生姜洗发水.但是是柠檬味道.特别清淡.洗完第二天还是香香的.洗完头发特别蓬松.不会干涩.我是油皮发质.洗完能撑个四
  • 活动二:在9月11日——9月21日期间,符合以下免费畅玩条件之一南昌文旅一卡通会员可免费畅玩上述10大项目①抖音粉丝数超1万②身份证号码含5个1③手机号包含7个
  • [笑而不语]回复ñ赞7分钟前十二星肖牛十二星肖牛:突然想起了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台词, 秋香说 你 如果是唐伯虎那我我就是观世音,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是
  • 如影响到家里的平安及家人的身体健康,有的家庭人员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灾祸,这点与你家里风水不好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净宅了。如果不做净宅处理家宅好运来的很慢,有时还
  • #喷漆扩关[超话]# 这是一辆提前发车的有病螺车 车主不敢带太多人 车主@小易想吃鱼圆 约4个脑子有病的 车主老公@时代少年团-宋亚轩 他不约 养霖@别抢我
  • 小坏气质的陈思成和林更新,俊朗硬汉黄景瑜、阴郁气质的刘烨秦昊、男人味十足的孙红雷、文艺范潘粤明、才华横溢郎朗李健毛不易、刚毅冷峻的李幼斌、喜剧大咖赵本山范伟沈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