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因果故事】‖《太上感應篇圖說》(21):月晦之日 灶神亦然

《太上感應篇圖說》(21)

月晦之日 灶神亦然

【原文】

除夕千门爆竹喧,

孤灯黯淡倍凄然。
半生虚假多逢困,

一念真诚便格天。
悔过何难消宿孽,

改行自可盖前愆。
连生二子皆麟凤,

五福全膺享大年。

注:“晦”,月尽之日也。灶有三十六神,在天为五帝真符,在地为五音太岁,在家为五祀灶君,司一家良贱之命。人有罪过,纤悉必记,每月晦日,诣天奏白,按轻重而加之罚。作恶之人,不过取快一时,岂知灶神森然鉴察,却于何处逃匿乎?

案:俞都多才博学,名噪庠中,自负取科第如拾芥。约同辈联十善会,一戒杀,二戒淫,三戒口过,四买物放生,五敬惜字纸,六周恤孤寡,七掩埋枯骨,八勤教后学,九遇乡里争讼,从中劝息,十逢朔望持斋诵经。行之多年,并无报应。年五十,屡赴棘闱不第。止得一七岁子,颇聪慧,忽患痘疹夭殇。俞自伤多年行善,反膺重罚,乃为诗告灶神,有“看来司命多聋聩,不解从公佑善人”之句。时值腊月除夕,俞与病妻孤灯对坐,无聊之极,仍至灶前朗吟前诗。恍惚如梦,见一衙署,有老人白发方巾皂服,招郑至内,逊之坐,曰:“吾司命之神也,承君佳作见责,今特为分剖。”俞知是灶神,流涕叩头求示。老人曰:“凡人欲得福禄,必有真正善事。君返而自揣,善事安在?屡屡归怨神道无灵,逃祸不暇,尚冀美报乎?”俞曰:“吾多年联十善会,岂尽属虚假?不蒙天佑,而反受罚,神道之灵安在,乌能无怨?”老人笑曰:“无论君之所为种种愆尤,即以十善论,如戒杀一条,君为寒士,伏腊宴客,不得不俭,倘囊有余资,岂能持斋茹素?且虾蟹之类,常登庖厨,彼独非生命乎?以云不杀,其谁信之?流盼少艾,恋恋不舍,如有邪缘相凑,能坐怀不乱乎?有登徒子好色之心,托为鲁男子以邀誉,直欺天耳。放生惜字,君不过随人俯仰,众不举行,君亦罢歇。君有寡嫂,不能存活孤儿,现无营业,君今置若罔闻,不过邀众聚敛,遇孤寡者给以分文,攘众人之功以为己有,乃鬼神所最恶。口过一节,君虽极意警戒,然往往遇事讥弹,出于不觉,大伤忠厚。惟埋骨一事,众皆恶其朽秽,君独亲身照管,稍有功德。今埋骨之所,已经盈满,君并无安插之计,亦未了事也。君现为塾师,生徒功课何尝认真?乡里争讼,君遇有不平,反为加石,何尝劝息?只于朔望烧香礼佛,乃妇女之见耳,何功之有?君从今刻刻改悔,切勿自欺,切勿自堕,痛除求名邀福之心,实实落落以圣贤为己任,自然感动上天,护庇无穷矣!”俞于次日元旦对神忏悔,实行善事。次年即连生二子,俱聪慧登第,夫妇犹及见孙。

愚按:灶神黄帝时已有之,普愿广告四方,灶神用事之日,不宜刮锅冲犯。每年八月初三神诞日,各家宜斋心虔礼,切勿杀生,慎之!戒之!

【注释】(1)登徒子:好色者的代名词。(2)鲁男子:春秋时鲁国人颜叔子独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颜叔子整夜点着蜡烛火把照明以避嫌,时人称他为“鲁男子”。

【译文】

注:“晦”,就是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灶有五方五帝灶君、曾灶祖灶、灶子灶孙、运火将军、进火神母等三十六神,在天为五帝真符,在地为五音太岁,在家为五祀灶君,司掌一家人的富贵贫贱之命。人有罪过,大小都记录下来,每月最后一天,上天奏事,根据轻重加以惩罚。作恶的人,不过爲了图一时的痛快,哪里知道灶神森严鉴察,又如何逃避得了呢?

案:俞都博学多才,在学校里很有名气,自认为取科第如拾草芥。约集同辈人组成十善会,主要从事十种善事:第一,戒除杀生;第二,戒除邪淫;第三,戒除口过;第四,买物放生;第五,敬惜字纸;第六,周济孤儿寡妇;第七,掩埋尸骸枯骨;第八,尽力教导后辈;第九,遇乡人打官司,从中劝解;第十,每逢初一十五持斋诵经。俞都坚持施行这十种善事多年,并无福报降临。年过五十,考进士屡试不中。只有一个七岁大的儿子,颇为聪明,忽然得了天花夭折了。俞都心想自己多年行善,却惨遭上天重罚,伤心不已,于是写了一首诗,向灶神诉苦,诗中有“看来司命多聋聩,不解从公佑善人”的句子。时值腊月除夕之夜,俞都与有病的妻子,孤灯对坐,觉得十分没意思,仍然到灶神像前朗诵前面那首诗。恍惚之间,像做梦一样,见到一所衙署,有位老人,须发皆白,头戴方巾,身穿黑色衣服,招呼他进去,请他坐下,说:“我乃是司命之神,听到你的佳作对我有不满之意,今天特地给你解释一下。”俞都这才知道原来是灶神,痛哭流涕,请求开示。老人说:“世人要想得到福禄,必须做真正的善事。你扪心自问,好好想想,你都做了什麽善事呢?屡次抱怨神明不灵验,你逃祸都来不及了,还期望福报吗?”俞都说:“我多年来组织十善会,难道都是虚假的吗?没有得到上天保佑,反而受罚,请问神灵在哪里,怎么没有怨气呢?”老人笑着说:“先不说你的种种罪过,就拿十善来说,比如说戒杀生这一条,你是贫士,所以逢年过节宴请宾客,不得不俭省节约,假如口袋里还有余财,你还能做到持斋茹素吗?而且虾蟹之类,常常登入厨房,它们难道就不是生命吗?嘴上说不杀生,谁相信呢?你见到年轻貌美的女子,注目流盼,恋恋不舍,一旦有邪缘被你碰上,你能做到坐怀不乱吗?有登徒子好色之心,装成鲁男子来沽名钓誉,这是在欺骗老天。买物放生、敬惜字纸,你不过跟着别人做做样子,大家不举行,你也就放到一边了。你有一位寡居的嫂子,孩子都没法养活,现在也没有营生,你现在不管不问,不过是邀集众人聚敛钱财,遇到孤儿寡妇,施舍分文,把大家的功德据为己有,这是鬼神最为厌恶的。戒口过这一点,你虽然也是极力克制自己,但是往往遇事随意嘲笑讥讽,让别人十分伤心,你自己还觉察不到,很不厚道。只有埋骨这件事,众人都嫌脏,你独自亲身照看收拾,稍有功德。现在埋葬骨骸的地方已经满了,你并没有想办法找到另外安置枯骨的地方,也是做好事不到头。你现在是塾师,学生的功课什麽时候认真过?乡人打官司,你遇到不平事,反而添油加醋,落井下石,什么时候调解好过?只是初一十五烧香拜佛,这是妇人之见,有什麽功德?你从现在开始时刻改悔,千万不能自欺欺人,也不要半途而废,痛切改除求名求福的念头,实实在在,以成圣成贤为己任,自然感动上天,得到上天的佑护。”俞都就在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向神明忏悔,实行善事。第二年就连生两个儿子,都很聪明,考上进士,夫妻俩还能亲眼见到孙子出生。
按语:灶神,远在黄帝时期就有了,在此广泛向世人宣告:灶神上天奏事之日,不宜刮锅冲犯。每年八月初三是灶君神诞日,各家各户应该斋戒虔诚礼拜,千万不能杀生,切记!

为什么积阴德可逆天改命,那做阳善之事有何不同?
一、何为阴德?

经常有很多信众会问什么是阴德,积阴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早在汉代的道教经典《淮南子·人间训》就有:“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积阴德是道教天道承负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广积阴德必将得到神灵的赐福。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人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在《易经》中有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二、阴德与阳德

善行,都是积善。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德有阳德与阴德之分。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

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

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阴德就如《赵氏孤儿》里舍身救赵武的公孙杵臼,以及牺牲亲生儿子的程婴,他们扶忠除奸不求回馈的阴德,令人称扬。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积阴德是“给人”,但不为人所知,是“为人”但不为人所明,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三、积阴德的五种福报

1
远离魔障
《悟真篇》中说:“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道光曰:魔障在彼,修持在我。阴德既宏,灵丹可冀。”

如果人想修道,但是缺少阴德,一修就会有群魔阻道,而有阴德深厚,就金丹有望。

2
贵人相助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中说:“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

如果你想保持你的富贵,或者是你想过的好一些,则需要积累阴德,这样才能得贵人相助,得上天帮忙。

3
子孙昌荣,远离恶道
《吕祖全书》中说:“为善事者,必享福报;积阴德者,子孙荣昌。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善事也。救死扶伤,急人患难,无纵隐,贼阴德也。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道无所不入矣!”

阴德深厚,子孙才能昌盛,而积累阴德的方法有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救死扶伤,急人患难。如做人无恻隐之心则毁伤阴德,这时恶道就会接近你。

4
降服恶鬼
《真仙真指语录》中说:“阴德伏鬼,阳德伏人。”人有阴德鬼邪惧怕!

5
能避祸患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中说:“君家阴德合天门,岁小淹留祸不侵。”人有阴德自然可以远离祸患,接近福报。

四、积阴德与积阳德的区别

或许有朋友要问,积阳德行不行?能否也有好效果?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阴德是做好事而不为人们所知道,上天会加以赐福;而阳善则是做好事让人们知道,得到群众的称赞而享有盛名。

有人会说,阳善享有名声,得到掌声、恭敬、礼赞、鲜花、媒体上刊登事迹,闪光灯聚集在身上,不是很好的事吗?

这个“名声”,确实也算是一种福报,但是这个“名”,却是老天希望大家能戒除的。为什么呢?

因为“名”也是消耗福报的一种方式,做了善事,宣扬功德、炫耀自己,功德往往被损耗,好像钱花出去钱就没了,你把这个“名气”的福享了,也就等于消耗了部分福报。

所以说阳善只是得到一个形式,这个福报你一用没了,而且这个“名”,老天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人世间享有盛名,但言过其实的,大多会有奇祸。现今社会我们仔细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现世报。知名度很高的人,如果他没有实德,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祸。

名誉超过了实际的功德,就有奇祸,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念头不正!都是“求名”的心。努力了半天,就希望别人宣扬一下。做善得祸,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自己好好检查一下,做善求名,我们求名的那个心,是想得到“恰如其分”的那个名,还是“名过其实”的那个名?

“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相反,一个人清白无辜,被人恶骂,被人冤枉,看起来委屈,殊不知他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都报掉了,子孙往往很发达。公众号嗣汉天师府,宋朝的大政治家司马光说得再透彻不过了:“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所以,阴阳之际很微妙。“阴阳之际”讲的是循环的道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盛极肯定是衰,显耀至极是祸患。

五、广积阴德,命运必转

阴德,即上德;阳德,即下德。

上德之人,人前背后言行一致,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可以“慎独”。下德之人,行善功利心重,斤斤计较,念念不忘,是小善。至于虚情假意行善,做做表面文章的,那就是伪善了,所以《道德经》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许多圣贤先人告诉我们,积阴德、积善果,那永远都是你的,别人是偷不去、抢不走的。

你阴德积得久,积得多了,后面的福报也大,甚至还会福泽你的子孙。所以我们做些好事,最好不要宣扬自已,故意让别人知道的道理就在这里。

阴德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这样得的福报才大。积阳德别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阴德积得住和留得住。

如果修心、修行不够,或造点小恶,随修随报,到后来好的善果就没有了。

所以只有多积阴德,德才能积得住,也留得住。

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八字算命、八字合婚、起名字、奇门遁甲测事寻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黄慧如的悲剧,从她爱错人开始,如果当初知道陆根荣有家庭后,放弃这段感情,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历史那些事[超话]#1927年, 和豪门贝家定亲,但她的大哥却不满
  • VMA 音乐录音带大奖公布新一批表演嘉宾:- Big Sean & A$AP Ferg.- H.E.R.- Normani- Ozuna早前确认的表演嘉
  • 【DL】【320K MP3/EP】Zene the Zilla – zillamode 4【↓↓↓↓↓↓↓】Track List: 01. Dressed Up
  • 我觉得,在你面前,我对你和你喜欢的事物表示了足够的尊重,在你需要我的帮助的时候我也尽力而为了,甚至在你低谷时候我好歹也展示了足够的别人给不了你的宽容和善良吧。第
  • 流土过5宫(这几年的上升天秤)不易感到开心,不太爱参与娱乐活动,有点恐惧亲密关系,感情里责任大于纯爱本身,讨厌肤浅表面的人事,恰恰因为这份深刻才更容易找到内心深
  • 》与《2》的大声呼喊和天马星空的奇妙幻想,探索未知,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获取力量,终将打破挫败与低落,继续前行✨新的一天继续明天会不会首唱新歌呢好期待节目单[开学
  • 眼睛大,稍微有点漏神,心里藏不住事,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嘴巴唇形比较好,嘴角朝上,配合眼睛,性格比较乐观开朗,人缘比较好,但是眉毛不能乱画,容易破坏面部风水,可能
  • 乐乐出道的第二个赛季,现在的百花战队副队长,将来的百花队长,霸图F4,永远喜欢你wDay5毫无疑问,世界冠军张佳乐!乐乐出道的第二个赛季,现在的百花战队副队长,
  • 现在的我,想对你说,对你的爱,入骨入髓永远沉沦其中不能自拔。心与心之间,灵魂与灵魂之间,是惬意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优雅和从容,画与画的交织,人与人
  • [2022]《奶奶家のOOTD》[小雪人][小雪人][小雪人]在奶奶家待几天脸是真的能大一圈[允悲][允悲][允悲]算了 能吃是福[心][心][心]奶奶给我打扮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打游戏可以,游戏麦哒咩[裂开]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刘宇宁白愁飞# |#摩登兄弟[超话]#像冬季清晨里的一抹阳光,像夏季傍晚的凉风,
  • 大自然是你最理想的避署圣地夏日的七月,没有一丝凉风,烈日当空,大地完全置于“火焰”的笼罩之中,城市的街道来往的人愈发减少,就连森林公园里也很少有人来关顾了。愿各
  • ”胡庆余堂是我国全面配制中成药,规模较大、创设较早的著名国药店,与北京同仁堂齐名,有“江南药王”之誉。有"藏地药王谷"之称,又有小江南之称,
  • 李哥最震撼我的一句话是第二季的时候他们做菜,其实每次都做不来,都是“实验”大家都是乱七八糟地在完成,李哥那句话是:“没关系,我们装作好吃就行了,谁都不知道。别的
  • 不知道从哪天起想要碎碎念念的分享,每天睡前脑袋里都是翻江倒海波涛汹涌的思绪 捡起烂笔头却找不见纸张记录第二天醒来空空的 好像那些从没来过也没关系不过是些悲观的疼
  • 而销售公司在出售该车时向贾女士承诺,这是一辆新车,销售公司的这一陈述就属于虚假或者不真实的情况。不过,本案涉及的赔偿金额毕竟太高,三倍赔偿对销售公司的影响也很大
  • #情感# #实时号测试# #恋爱# 你最喜欢第1朵,测是否有人会死心塌地爱着你,很准的:你虽然很积极勤奋,但其实内心是很消极的,得到了就该珍惜,就好像哪怕遇到一
  • 就象中医号脉一样,对于针的晃动,风水先生归纳为"八奇":一搪,惧也,浮而不定,不归中线。风水先生如果要格水的方向,就用罗盘(托盘)正中的红线(有的用白线)指定水
  • 2010年7月,参加完公司入职培训后, 作为小组组长的他,带着一个14名新员工的 小分队倒腾40多个小时的火车,风尘仆仆地 从福州赶到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一彭州市
  • 项目内部还蕴含70万平的体育公园,10万平的天然湖泊,现场环境极为优美,空气质量相比市区好很多,是包头乃至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真正意义的原生态别墅。其实这些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