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佛云: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圆瑛法师释曰:此下会通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一诸法,观相生灭全妄,论性即妄皆真。上科无有结文者,正因上科所显,见精相妄性真,但约近具根中,实则量周法界,遍为诸法实体,故与会合融通,摄事归理,会相入性,以明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文乃一气贯下,是以不结。从此不复称见精、见性之名,改称为如来藏,妙真如性;见性约一根是别,藏性摄六根是总,但是总、别异称,实无异体耳。

此科紧承上文,不但见精相妄性真,乃至一切诸法,无不皆然,即一切幻化之相,亦复如是,因汝犹未明了,今当为汝示之。浮尘者虚浮不实之尘境。无而忽有曰幻,有而俶灭曰化,如空华、镜像、梦境等。当去声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全无实体可得。称即名也,上明相妄。 其性真为妙觉明体者:其字指一切浮尘之相,性即相中之性,相虽妄而性元真,此明性真。以浮尘幻化之相,相不离性,其性即是众生妙觉明体;无相而能现相,故谓之妙。虽现诸相,乃是本觉湛明之性,而为诸法所依之体,即此至虚幻之法,本来无体,今明无体之体,即是妙觉明真体;如虚空华,虽至虚妄,华体即是空体。举此至虚之法为能例,例明下文,阴、入、处、界,似实有法,令其比类发明,令知一一相妄性真,即事即理也。初明幻化相即真竟。

《楞严经》佛云: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圆瑛法师释曰:如是指法之辞,紧承上文,如是至虚幻之法,尚且相妄性真,例显世间所有诸法,乃至阴、入、处、界,皆如是也。诸经论中,多皆阴、处、界三科,惟此经加六入一科,因为圆通法门,推重根性故也。 诸法虽多,四科之中,科科收无不尽,以一切诸法,总不出心、色二法,因对机开、合故,广、略有异:一、为迷心重迷色轻者,合色、开心,合色法为色阴;开心法为受、想、行、识四阴,乃说五阴。二、为迷色重迷心轻者,合心、开色,合心法为意根;开色法为五根、六尘,说十二处,六入亦然。三、为色、心二迷俱重者,心色俱开,开心法为意根、六识、七种;开色法为五根、六尘、十一种,说十八界。四、为心、色二迷俱轻者,心、色俱合,但说二法,皆可收尽一切诸法。此四科法,合上一切幻相。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者:即指四科心、色诸法,不离因缘。先约心法释:夫真心绝待,寂湛常恒,不假因缘;而六种染心,虚妄生灭,必藉因缘。一、以真如不守自性为因,无明风动为缘,因缘和合,于如来藏海,妄有三种不相应染心生。二、以业识内熏为因,境界风动为缘,亦是因缘和合,于第八识海,妄有三种相应染心生。 次约色法释:夫佛界真善妙色,性本清净,不假因缘;而九界依、正,虚妄生灭,必藉因缘。一、染法以种子为因,现行为缘,熏彼事识,妄有六凡法界,染色生。二、净法以本觉内熏为因,圣教外熏为缘,熏彼业识,妄有三圣法界,净色生。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者:亦先约心法:若众生依本觉内熏,发起始觉之智,于所缘境,不执实有,离一切法差别之相,则境风既息,识浪自澄,因缘别离,三种相应染心灭;若更了知一切心念,皆依无明而有,由无明不觉,生起三细,皆是不觉之相;无明不觉之相,不离本觉之性,则无明风息,觉海波澄,因缘别离,三种不相应染心灭。上之生灭心法,摄尽五阴中后四阴,六入中意入,十二处中意根处,十八界中意根及六识界。

次约色法释:若众生始觉有功,了知身、心、世界,无我、我所,则观智现前,事识已转,因缘别离,六凡染色灭;若更了知,不但生死染色本空,即涅槃净色亦非实有,则无明梦破,业识还源,三圣净色亦灭。上之生灭色法,摄五阴中色阴,六入中前五入,十二处中前十一处,十八界中六尘及五根界。

总论心、色诸法,唯心所现。本经云:‘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又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俱属依他起性,依他似有,观相元妄,于本无生灭中妄见生灭;合能例中,幻妄称相,若执实有,则成遍计执性,若能了知,依他起性如幻,遍计执性本空,则当下即是圆成实性矣。

《楞严经》佛云: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圆瑛法师释曰:上明相妄,此论性真。以身、心、世界,乃属依他起性,从缘生灭,虚妄无体;然当知妄不离真,全体即是圆成实性。按唯识三性解,依他起性如绳,圆成实性如麻,绳依麻有,故曰依他,离却麻即无绳可得。若于依他法上,不了如幻,更起遍计执性,如夜间见绳,认作是蛇。遍计执性,情有理无;依他起性,相有性无;相有是幻有,性无乃本无,此明无性之性,即如来藏性。 生灭去来,乃指心与器界,似有生灭之相;众生根身,似有去来之相;相依性起,不离当处,如空华、镜像、梦境,华性即是空性,像体即为镜体,梦人本属醒人,众生迷而不觉,故曰:‘殊不能知,身心世界,生灭去来之相,本即如来藏性也。’

如来藏,即众生同具本觉性体。本觉者本有之佛性,众生迷位,本觉在缠,此性隐而不显,如来之性,含藏众生心中,故曰如来藏。 又即不生不灭之真如心,一切如来,恒沙净德,无不含藏于此,故曰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即藏性德相。本无去来曰常住;不属迷悟曰妙明;本无生灭曰不动;无处不遍曰周圆;合此四德,为妙真如性。妙者不可思议之谓也,以其全妄即真故,一切皆如故,无有一法不真,无有一法不如,合能例中,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法华》所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也。

《楞严经》佛云: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圆瑛法师释曰:上明妄元是真,此明真本无妄。由不知万法唯心,宛见差殊,而有彼此去、来,圣、凡、迷、悟,始终生死等相,犹如翳眼,妄见空华。然既知相妄性真,于藏性真常之中,求其去来等相,了无所得;如梦行千里,一经醒寤,不离床枕,岂有去、来之相可得哉?如迷东为西,忽然有人指示令悟,岂有迷、悟之相可得哉?如梦生人间,自少而老,报尽命终,岂有生、死之相可得哉?迷、悟二字,约义乃在于心,约人即是圣、凡,约法即生死、涅槃。迷、悟在人,理中实无迷悟。此合上能例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故无所得。 此中数节之文,与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若合符节,其意会之自明。初总明即妄即真竟。

《法华经》福不唐捐
(第二百一十二段)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佛说:观世音菩萨以慈悲济世,呵护一切众生,如果有一些众生,淫欲心太重,自觉不好,但又很难控制,这种情况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离欲修清净行。如果有人嗔恚心重,常生嫉恨,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远离嗔恚。
如果有人愚痴心重,认假为真,枉入轮回,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离痴,返迷归觉。以上所说为贪嗔痴三毒,是恼乱身心,蒙蔽自性的祸根,但只要能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斩断祸根,回归正觉。此贪嗔痴三毒,又名三垢、三火,能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中,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现简介于下:
1、贪:具体是指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色、声、香、味、触等尘境相接触,这五种接触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贪”与“爱”实为同体异名。
贪与爱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及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贪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之一,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列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
《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即: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并进一步细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
2、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行为;或者诋毁、诽谤、报复他人的种种行为。嗔具有损害性,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以一切恶行所依为业,是人生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列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情绪或行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其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将嗔看作是修行的最大障碍之一。
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伤害,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3、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以一切杂染所依为业。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烦恼,必由痴生。
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又将随烦恼中“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等作为痴的具体表现。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愚痴。
欲断愚痴,必求圣道,求道者、以寂灭为体;修道者、以离相为宗。寂灭是菩提,可灭一切诸相。离相即觉,觉者佛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由上可见,贪嗔痴实为生死轮回之根,若要解脱生死轮回,就要将贪嗔痴转为戒定慧,这样就可以超越三界。如此认识贪嗔痴、断除贪嗔痴,即可转凡成圣。
那么破除贪嗔痴用哪一个方法最好呢?用依仗观世音菩萨的大威神力为最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方法最简单易行,众生只须用恭敬心,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破此贪嗔痴三毒,自然灭妄证真。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此等大威神力,还有很多的大神通普遍饶益一切众生,众生若想得解脱,就应以恭敬心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众生凭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心想事成,比如有女人,想求生一个儿子,这不难,只要她能真诚礼拜,用香花糖果等珍贵供品供养观世音菩萨,即可生有福有德有智慧之男;如果想求生一个女儿,即可生落落大方,端庄漂亮的福相之女,此女宿世以来就积聚了很多的福德,从小到大都会受到众人的爱戴和尊敬。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此之大神通妙力,如果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福”指修福:指供养如来和诸菩萨的善念信力。“福不唐捐”是指对如来和诸菩萨的恭敬供养,或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持戒修善等所做的一切佛事,都不会是白白无意义的,都是有回报的、都会得到相应的福报善果。所得福报善果如果是十分,是一分也不会少的,此名“福不唐捐”。所以众生都应该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样就会得到很大的福报。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菩萨的名字,而且尽形寿即一直到自己死,都在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四事,你认为如何?这个善男子或善女人,所做功德多不多?“无尽意菩萨”回答说:这个人修的功德太多了,世尊!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人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者只作了一个时期的礼拜和供养,这个人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菩萨的名字并作四事供养的人,所得福报是一样多,没有差别,这福报之多,用百千万亿劫那么长的时间来说,也是说不尽的。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将得到如是无量无边多的福德大利益。
无尽意菩萨对佛说: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为什么原因云游到娑婆世界来的?又为什么原因而为众生说法?其方便法所示现的大神力,又是怎么回事?
佛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这样给你说吧,观世音菩萨的大神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九个方面,即:
1、佛说:如果有某一个国土的众生,此人修行已顿超十地,应该以佛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变化成佛身而为其说一乘了义法,使其证得佛果。
2、佛说:如果有人应该以缘觉身得度者,就现辟支佛身而为其说十二因缘法,使其证得辟支佛果。
3、佛说:如果有人应该以声闻身得度者,就现身闻身而为其说四谛法,使其证得阿罗汉果。
4、佛说:如果有人应该以梵天王身得度者,就现梵天王身而为其说初禅法,使其证得梵天王位。

【经文连载】杂宝藏经卷第一 · 王子以肉济父母缘 第二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在舍卫国,那时阿难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城里化缘乞食。看见一个小孩子,有双眼失明的父母,(这个孩子)把乞讨得到的好的食物供养父母,粗糙的食物就自己吃。阿难对佛说:“世尊,这个小孩子非常少有,乞讨到好的食物,用来献给父母,选择粗劣、不好的自己吃。”

佛说:“这不算难,我过去生中,供养父母,才是极其困难。”阿难对佛说:“世尊,过去生中,您供养父母,那些事是怎样的呢?”

佛说:“在过去,有大国的国王,统领国土。国王有六个孩子,各自统领一个国家。当时有一大臣名字叫罗睺求,谋划起兵,杀掉了那大王和他的五个孩子。大王的第六个小儿子,事先有鬼神来告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其他五位兄弟,都被大臣罗睺求杀害,接下来要到你(这里)了。’王子听说后,立即回到家里。妻子看见王子脸色忧虑憔悴,与平常不一样,于是问丈夫说道:‘你为什么这样呢?’丈夫回答妻子说:‘男人的事情不能告诉你。’妻子说:‘王子,我现在和你生死与共,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不能告诉我?’丈夫回答妻子说:‘刚才有鬼神,来告诉我说:你的父亲及五个哥哥,都被他人所杀,接着轮到你了。因为这件事忧虑害怕,不知道该去哪里。’

夫妇(一起)想办法,立即一起带着孩子,逃奔去其他国家,携带七天的粮食,预计可以到达。(但由于心里)惶恐害怕导致错误地走上了曲折的小路,走了十天,还没有到达。

粮食用尽,困顿饥饿临近死亡,王子想着:‘三人同死,痛苦太大了,宁可杀掉一人,保存两人的性命。’于是便拔出佩剑,想杀掉妻子。他的儿子回头看见父亲,合掌说道:‘希望父亲现在不要杀我的母亲,宁可杀掉我自己,来替代母亲的性命。’父亲听了儿子的话,想杀掉自己儿子,儿子再次说道:‘不要断绝我的性命,如果断绝我的性命,肉就会腐臭发烂,不能保留多长时间,(这样)我的母亲可能(也)不能到达(目的地)。不(要)断绝我的性命,需要时就割取,每天慢慢吃。’(即使这样)还没有到有人的村子,剩在身上的肉,只有三块了,儿子对父母说:‘这两块肉,请父母吃掉它,还剩下的一块肉,就拿来给我。把我放到地上,父母继续前进。’

当时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于是立即观察是什么因缘。看见这个小孩做稀有的事情,就化作(一只)饥饿的狼,来索取肉,小孩思考着:‘我吃这些肉,也是性命将尽,不吃也是死。’就舍下这块肉,给了饿狼。释提桓因就变成人,对小孩说:‘你现在割肉,给你的父母,心中后悔吗?’回答说:‘不后悔。’又说:‘你现在为痛苦恼乱,谁能相信你没有生起后悔心呢?’小孩这样就说出真实(不虚的)话语道:‘我若不悔,身体的肌肉还长出来恢复像以前一样,如果有后悔的想法,就马上死去。’说完这句话,身体恢复,和原来的样子没有差别。释提桓因就将这个孩子和他的父母归聚一处,拜见了当地的国王。(国王)心里充满巨大的悲喜,怜悯他至孝,感叹从来没有过,就给他军队,回去恢复本国。释提桓因即护佑他渐渐做了阎浮提王。那时的小孩,是我的前身,那时的父母,就是(我)现在的父母。”佛说:“不但现在赞叹慈爱孝顺,在无数劫以来也常赞叹。”

众比丘对佛陀说:“世尊,过去生中,供养父母,那些事都是怎样的呢?”佛说:“过去迦尸国王的领土中,有一座大山,山中有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他的)父母年纪很大,并且眼睛都看不见。睒摩迦常常取美味的果子、鲜花和甘甜的水,用来赡养父母,把他们安置在悠闲安静没有恐惧的地方。凡是做(什么)事情,一举一动,(睒摩迦)先禀告父母。(这天他)禀告父母后,就取水去了。那时梵摩达王出游打猎,看见有鹿饮水,拉弓射鹿,涂有毒药的箭误中睒摩迦的身体,遭到毒箭射中以后,睒摩迦高声呼喊道:‘一箭杀死三个人,这痛苦何等厉害严重啊!’

国王听见他的声音,马上把弓箭抛在地上,就立即上前观看:‘谁说的这话?我的这座山中有位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仁慈孝顺,赡养盲眼的父母,举世称颂赞叹。你现在莫非是睒摩迦?’回答说:‘我就是。’进而对国王说:‘现在我的这个身体,不计较痛苦,只是担忧父母年老眼盲,父母如果饥饿困顿,没有人供养啊。’国王再次问道:‘你的盲眼父母,现在在哪里呢?’睒摩迦指示给王说:‘在那个草屋中。’王随即到盲父母的住所,睒摩迦的父亲那时对他的母亲说:‘我的眼皮跳动,难道是我孝顺的儿子睒摩迦有灾祸吗?’他的母亲又对父亲说:‘我的乳房惶恐不安地跳动,不会是我的儿子有(很)不祥的事情吧?’那时盲眼父母,听见国王走路的悉悉索索的声音,心里生起恐惧:‘不是我的儿子在走动,那是谁呢?’

国王走到他们前面,高声说:‘行礼了。’盲眼父母说道:‘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是谁在行礼?’回答说:‘我是迦尸国王。’这时盲眼父母对国王说:‘大王啊!我的孩子如果在,应该给大王奉上好的花果。我的孩子早上去取水,这么晚了久等不回来。’国王于是悲伤哭泣,接着说偈言:

  ‘我是这个国的国王,在这座山游猎,

  只想射禽兽,无意之间伤害了好人,

  我现在舍弃王位,来侍奉盲眼父母,

  和你们的孩子没有差别,千万不要产生忧愁苦闷。’

盲眼父母用偈言回答国王的话:‘我的儿子慈善孝顺,天上人间都没有,国王虽然怜悯我,哪里能像我自己的儿子?国王要怜悯我,希望您指示儿子所在的地方,能在儿子左右,(我们)同死心意也满足了。’

这样,国王带着盲眼父母前往睒摩迦身边。(盲父母)到了儿子所在的地方后,捶胸顿足,懊恼不已,嚎啕大哭说道:‘我的孩子慈善仁爱,孝顺无比,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池众神啊!’(盲父母)说偈言道:

  ‘帝释、梵天、护世四天王,为什么不帮助他呢?

  我孝顺的儿子,让他遇到如此痛苦,

  深深感怀我的孝子,请速挽救他的性命。’

这时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用天耳听见盲父母悲痛的话语声,就从天而下,来到他们所在之处,对睒摩迦说:‘你对于国王,产生恶心了吗?’回答说:‘确实没有恶心。’ 释提桓因说:‘谁能相信你没有恶心呢?’ 睒摩迦回答说:‘我对国王有恶心的话,就让毒箭的毒传遍全身,马上死去。如果我对国王的做法没有恶心,毒箭应该离开身体,疮疤就会痊愈。’马上就像他说的那样,毒箭自然(从他的身体)出来,(伤处)恢复得像以前一样。

国王非常欢喜,高兴无限,便发出教令,普遍告示国内的人们,应该修行慈善、仁爱,孝顺侍奉父母。睒摩迦从过去以来,慈仁孝顺,供养父母。想知道谁是那时的盲父吗?就是现在的净饭王。那时的盲母,摩耶夫人就是。睒摩迦,就是现在的我,迦尸国王,就是舍利弗,那时的释提桓因,就是摩诃迦叶。”

经典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见一小儿,有盲父母,乞索得好食者供养父母,粗者便自食之。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小儿者,甚为希有。乞得好食,用奉父母,择粗恶①者,而自食之。”佛言:“此未为难,我过去世中,供养父母,乃极为难。”阿难白佛言:“世尊,过去之世,供养父母,其事云何?”

①恶:1.粗劣。如:恶食[粗劣的食物];2.不好。

佛言:“乃往过去,有大国王,统领国土。王有六子,各领一国。时有一大臣名罗睺求,计谋兴军,杀彼大王及其五子。其第六小子,先有鬼神来语之言:‘汝父大王及诸五兄,悉为大臣罗睺求之所杀害,次欲到汝。’王子闻已,即还家中。妇见王子颜色忧悴,不与常同,而问夫言:‘汝何以尔?’夫答妇言:‘男子之事不得语汝。’妇言:‘王子,我今与汝生死共同,有何急缓①而不见语?’夫答妇言:‘适有鬼神,来语我言:“汝父大王及与五兄,悉为他杀,次来到汝。”以是忧惧,莫知所适。’

“夫妇作计,即共将儿,逃奔他国,将七日粮,计应达到。惶怖②所致,错从曲道③,行经十日,犹不达到。粮食乏尽④,困饿垂死。王子思惟:‘三人并命⑤,苦痛特剧,宁杀一人,存二人命。’即便拔剑,欲得杀妇。儿顾见父,合掌白言:‘愿父今者,莫杀我母,宁杀我身,以代母命。’父用儿语,欲杀其子。子复白言:‘莫断我命,若断我命,肉则臭烂,不得久停,或恐⑥其母不得前达。不断我命,须臾则割,日日稍食。’未到人村,余在身肉,唯有三脔。子白父母:‘此肉二脔,父母食之,余有一脔,还用与我。’掷儿放地,父母前进。

①急缓:危急,紧急。

②惶怖:恐怖。

③曲道:曲折的小路

④乏尽:竭尽。

⑤并命:共命运;同死。

⑥或恐:或许;可能。

“时释提桓因宫殿震动,便即观之,是何因缘?见此小儿作希有事,即化作饿狼,来从索肉。小儿思惟:‘我食此肉,亦当命尽,不食亦死。’便舍此肉,而与饿狼。释提桓因,即化作人,语小儿言:‘汝今割肉,与汝父母,生悔心不?’答言:‘不悔。’又言:‘汝今苦恼,谁当信汝不生悔心?’小儿于是,即出实言:‘我若不悔,身肉还生,平复如故;若有悔者,于是即死。’作此言已,身体平复,与本无异。释提桓因,即将其子并其父母,使得一处,见彼国王,心大悲喜,愍其至孝,叹未曾有,即给军众,还复本国。释提桓因,即渐拥护,作阎浮提王。尔时小儿,我身是也。尔时父母,今日父母是也。”

佛言:“非但今日赞叹慈孝,于无量劫常亦赞叹。”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过去世中,供养父母,其事云何?”

佛言:“昔迦尸国王土界之中,有一大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父母年老,而眼俱盲,常取好果鲜华美水,以养父母,安置闲静无怖畏处。凡有所作,举动行止,先白父母。白父母已,便取水去。时梵摩达王,游猎而行,见鹿饮水,挽弓射之,药箭误中睒摩迦身。被毒箭已,高声唱言①:‘一箭杀三人,斯痛何酷甚!’

“王闻其声,寻以弓箭,投之于地,便即往看,谁作此言。‘我此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慈仁孝顺,养盲父母,举世称叹。汝今非睒摩迦耶?’答言:‘我即是也。’而白王言,‘今我此身,不计苦痛,但忧父母年老目冥,父今②饥困,无人供养耳。’王复问言:‘汝盲父母,今在何许?’睒摩迦指示王言:‘在彼草屋中。’王即至盲父母所。睒摩迦父,时语妇言:‘我眼瞤动,将非我孝子睒摩迦有衰患不?’妇复语夫言:‘我乳亦惕惕而动,将非我子有不祥事不?’时盲父母,闻王行声索索,心生恐怖:“非我子行,为是谁也?”

“王到其前,唱言作礼。盲父母言:‘我眼无所见,为是谁礼?’答言:‘迦尸国王。’时盲父母,命王言③:‘王,我子若在,当以好华果奉上于王。我子朝往取水,迟晚久待不来。’王便悲泣,而说偈言:

   ‘我为斯国王,游猎于此山,

  

但欲射禽兽,不觉中害人。

  

我今舍王位,来事盲父母,

  

与汝子无异,慎莫生忧苦。’

“盲父母,以偈答王言:

    ‘我子慈孝顺,天上人中无,

  

王虽见怜愍,何得如我子?

  

王当见怜愍,愿将示子处,

  

得在儿左右,并命意分足。’

“于是,王将盲父母,往至睒摩迦边。既至儿所,捶胸懊恼,号咷而言:‘我子慈仁,孝顺无比。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池诸神!’说偈而言:

  

‘释梵天世王④,云何不佐助,

  

我之孝顺子,使见如此苦?

  

深感我孝子,而速救济命。’

“时释提桓因,宫殿震动,以天耳闻盲父母悲恻⑤语声,即从天下,往到其所,而语睒摩迦言:‘汝于王所,生恶心也?’答言:‘实无恶心。’释提桓因言:‘谁当信汝无恶心也?’睒摩迦答言:‘我于王所有恶心者,毒遍身中,即尔命终;若我于王无恶心者,毒箭当出,身疮便愈。’即如其言,毒箭自出,平复如故。

“王大欢喜,踊跃无量,便出教令,普告国内:当修慈仁,孝事父母。睒摩迦从昔以来,慈仁孝顺,供养父母。欲知尔时盲父者,今净饭王是。尔时盲母者,摩耶夫人是。睒摩迦者,今我身是。迦尸国王,舍利弗是。时释提桓因,摩诃迦叶是。”

①唱言:高呼

②今:假使,如果。

③命王言:命这里有“给”的意思。给国王说➡对国王说。

④世王:护世四天王,又云护国四王。四天王居须弥山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云护世。《维摩经·方便品》曰:“护世四天王也。诸恶鬼神残食众生,护世四王护之不令害也。”

⑤悲恻:悲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杨紫微博粉丝数量突破6000万#要我说,蹲拍了几个小时,最有价值的部分还要靠剪辑来误导观众,靠画外音添油加醋,倒不如拍一个什么随地吐痰的视频更有杀伤力[笑cr
  •   争取双胜利,战疫战贫两手硬  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农畜产品销售“触网”贫困农牧民的产品再也不愁卖了。最让他们称道的是,产业园发挥信息灵通、交易渠道宽的优势,
  • #武汉消费#【披萨外卖涨六成,武汉球迷零点看球热情最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赛一周,球迷们的看球热情除了“挥洒”在评论区,也“暴露”在了外卖平台的深夜订单里
  • 而三停平均之人,则说明他一生的运势都非常顺畅,非常平稳,若是上停面相长得好,便能够年少成名,早年得志,事业也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甚至会越来越旺。而三停平均之人,则
  • 最近,叶根友又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缘由是每天凌晨4点起来写书法,已经坚持了20多年,惹得不少人惊叹:这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桂冠屬於會打順風牌的人,剩下的,在汗斑、淚
  • 虽然红海滩也一股裹脚布味(儿子啊血统啊这那的)但是天大地大做得更绝。东风把桃花都吹落了,佳人还是不在。
  • 见面之后她从包里拿出巧克力面包,我们一边过马路一边吃,红绿灯旁边的屏幕显示现在九摄氏度,脸有点冻,但是因为有太阳就没有那么冷,对我来说不能叫冬天。我们走到阿宫博
  • ” 高见鸿神色一顿,淡淡道:“你以为这几年下来,他得罪的人还少吗?” 朱韵看着他,低声说:“李峋喜欢笨女人的话只在基地成员面前说过,媒体为什么会知道?
  • 对此,有村民反映说,要是村民拆旧建新,不给乡政府有关干部“协调”好都不行,现在这座大型钢构厂房还有这么多间门面房说建就拔地而起建起来了,背后肯定有后台在撑腰,不
  • 人家利用了你的善良,你的业障被消除了,这个本来也是一个好事。我们滚雪球、做雪人、打雪仗,还自己做个高翘在雪里走,摔倒又爬起, 不亦乐乎。
  • 晁华说,供暖以来,物业服务热线的来电也随之增加,而每一通电话,他们都会立即建立工单分派维修,往往是刚处理好一件事,工位上的电话铃声又再次响起。“有的老年人不会线
  • 6件拍6件29.9亓 莎布蕾 软心爆浆武士曲奇饼干6包 巧克力豆、椰奶等夹心 一口下去软糯酥甜美味 群友指名道姓要的武士曲奇 亲测很好吃 很多群友
  • #广州猫咪领养[超话]#免费领养猫猫,四个多月了,狸白猫猫,白手套,八字脸,胸毛和尾巴毛毛都很长,很可爱,小猫是我从一个散养猫猫家里领养的,太小了,太可怜了,就
  • 直到clj,鬼使神差,然后就到了现在,多方了解才知道以前这个偏见和误解离谱了,五年才刚够上这个青年演员的盛会,看看以往的名单里有过哪些人都会被气笑了,但是娱乐圈
  • 其实想要分辨男女之间是不是纯粹的友谊,可以看俩人相处时有没有适当的距离感和分寸,再好的朋友也知道男女有别,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如果是打着好朋友的旗号,做着暧昧
  • [作揖]11月30号plog~《早安-看完⚽️睡觉了》#平凡宝妈的plog每日一更##不在摆烂打卡# 小人物的生活跟日常今天刚静默解除做完核酸就迫不及待的找泡芙
  • [求关注]喜欢肖战主演电视剧余生请多指教 喜欢肖战饰演的顾魏[抱一抱][抱一抱]期待肖战主演的电视剧玉骨遥 期待 肖战 时影[打call][打call]期待肖战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其实,最开始妈妈并不爱你,还想着等你半岁就给你断奶上班,可是,你真的太可爱太小啦。然后那个大二的学生也是很厉害,每次意识到自己出丑了之后就会害羞,怎么有那么可爱
  • 看到这儿:“也许,我们一生接触最频繁的食物就是谷物,它在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在那些俯首皆是的平淡日子装点幸福和甜蜜。屈原游走在楚先王的宗庙和祠堂里,四周包围着云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