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去袈裟,入世修行,一世成佛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 年,应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释 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 他来见佛,请佛赶快涅槃:“你度了那 么多人了,可以涅槃了。”

佛祖觉察到自己与娑婆众生的缘分已 到,就答应了波旬的请求。

魔王波旬说:“你涅槃后,我一定要破 坏你的佛法。”

佛说:“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 破坏。”

魔王波旬说:“呵呵,正义永存,邪恶 也不会消失。你在世时也不是人人都信 仰你,我的徒子徒孙不也很多吗?人性 本恶,学坏容易学好难。你入灭之后, 信仰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信仰我的人会 越来越多。”

佛说:“你破坏我的佛法对你没好处。 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着善良的人,也 照耀着邪恶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时代一 旦结束,你的福报也就完了,等待你的 就是无间地狱,你会在地狱中受无量种 种苦。”

魔王波旬:“我知道佛祖是不说谎的, 但是,佛祖你也知道命由心造。我会设 法避免地狱之苦的。”

佛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哪里能避免 得了!”
魔王波旬:“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 心。波旬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 顺应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 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 人远离贪欲。而我顺应百姓的欲望,满 足百姓的欲望。众生没有贪欲哪里有我 波旬?”

佛说:“我有佛经留世。”
魔王波旬:“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 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佛说:“我有僧宝留世。”
魔王波旬:“你要教化众生得引进新人 吧。你老人家不会拒绝我的弟子接受你 的教诲吧。”

佛说:“不会。”
魔王波旬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 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 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 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 不能达到的目的.....”

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 会,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
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佛祖说:等到末法时期,我要率领我的 徒众,脱去袈裟,入世修行,一世成 佛!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讲·上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0·上

如来心法奥妙深,一句弥陀成佛因。
纯印心法摄万象,不离自性始出尘。

《楞严经》有两句话: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这两句经要对学佛的人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切不可方向错,修行是修自己的清净心。最捷径的方法,莫过念阿弥陀佛,以佛号伏住烦恼,使妄念、分别、执著的心不起,人们对方法的选择与成佛的难易,必须谨慎又谨慎,即契理又契机,又稳妥,不偏为宜,它直接关系到当生能不能成就的大事。尤其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期,更要慎之又慎,真是错之千里,万劫不得人身!这里的三昧,是指定,息虑宁心,心定一处而不动,就叫三昧。修这个定法,有快慢之别,故称迟速不同伦。况且,初学佛的人,无不将意识思惟法则当究竟,这样必定有能执和所执。还没有离开意识内在所生的妄想尘障,而成凡夫心修凡夫法。所以纯印老人让我入不思惟境界讲法。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文字都是抽象的表示,它不能证入空寂本觉的自性,老人一生也是表修清净心而成就,叫和光同尘,心不著相,她不供仙神佛像等,免误导众生向外求、向像求。

顿渐品第八
从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佛法可分顿法和渐法。此品记述南顿北渐的分途弘化,以及惠能、神秀两位大师门下徒众不免有违言的情形,所以“顿渐”作为品题。实则法无二致,唯一乘妙法,本无顿渐之别。因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觅外法,心外觅佛,未悟自性,小根者闻大乘很难接受,易生诽谤而造重罪,故施权以令渐修。此品用意,使之如来大教,法唯一乘,本平等施予。机缘有早晚,有正邪,有善恶,根性有利有钝,但法没有顿渐。融顿渐之机,共入如来一乘平等之教。正如古人所表示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凡闻法者,皆到如来一切智地之本旨。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译文:
六祖居住曹溪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就是现今的湖北省当阳县。那时两宗都弘化极盛,人称南能北秀,而有南顿北渐的分别。一般人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是一宗,人有南北之别;佛法本只一种,只缘人有见性迟速不同。怎么能说有顿渐之别呢?佛法无顿渐之分,但人的根器有利有钝,所以才有顿渐之称。”然而神秀的徒众,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还有什么可取的长处呢?”神秀听了这话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了,深深证悟到最上乘的境界,我不如他。而且我的师父五祖,亲自传授衣法给他,岂是空说?我恨不能远道前往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留住在这里,可前往曹溪参访要决!”有一天,神秀命令他的门徒志诚说:“你天资聪明而富才智,可以为我到曹溪去听法。倘若有闻所未闻,要尽心力好好记取,回来再讲给我听。”
论议:
佛门的心法,乃一心二门:一、真如门,出世法;二、生灭门,入世法)。像人天乘、二乘人、缘觉法,二乘所修的是四谛(苦集灭道),圆觉所修的十二因缘,这都是生灭门。虽然他们出了三界,但是还有变异生死。禅学也有二门:顿门、渐门。若由真如门入者,可直指真心,彻悟真性,直证真如;一真一切真,一中一切中,皆流入萨婆若海,直显妙真如心,不必假借方便,当下即是,亦无步骤渐次,无欠无增,不添不减。此即顿门禅。由生灭门入者,着眼在妄想心上。以虚幻为真实,以幻智修离幻妄。为道日损而损之又损,幻妄日离而遣之又遣,务使妄心逐渐消除,直至损无可损,遣无可遣,最终求得解脱;犹如为明镜拂拭尘埃,须要下一番功夫,心还它一分明朗,去掉一分妄心,即证一分菩提;妄心减,菩提增,阶梯渐次,按步就班,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渐门禅。修只是期待顿悟,绝非盲修瞎练。渐门与顿门之悟无二无别。六祖说:“只是一宗一种。”可见顿渐二宗之分,只缘“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非法有二殊。神秀大师且以居处遥远不克亲近为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遣徒去曹溪听法。其心态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实为今人所难及。僧赞僧,佛法兴,四众若能如神秀大师这样,何患佛法不兴盛。秀师实亦大可钦佩!两宗纷争,皆门下徒众所为,非二位祖师之心啊!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这段经文就告诉我们,对南北顿渐的误解,六祖特别明确提出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当时六祖居岭南,曹溪宝林山南华寺,传佛心宗。神秀大师居湖北荆州当阳山玉泉寺,演畅圣教。时人称南能北秀,有南顿北渐之说。但何名顿渐,其差别在哪里?学者亦莫知宗旨之所归趣。实佛教乃三乘同轨,万法归一。一者心也。千法万法不出一心,千心万心,皆出于我之真心,真心者我之本体也。心者天地万物之本,一切惟心造。法无顿渐,人有愚聪,神秀大师,虽未传心印(纯印),亦非常之人,怎可偏抑而厚非呢?
“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所谓顿渐,乃是人之根性利钝,有人一闻千悟,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有人读遍了大藏经,听遍了法师语,尚如木偶探海,不知深浅,不解经意。所以法无顿渐,因人而异。皆如来宣说,趣真实利,开启实相妙慧,终入一佛乘。顿者,顿见圆理,顿起圆行,顿入圆位,顿证菩提,一切皆圆皆顿。“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所谓渐者,对教理行位,皆依次第,渐解渐悟,渐修渐进,故名为渐。因机利钝而有顿渐之教,实则法本一宗,诸法平等,本无顿渐。六祖答神会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顿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又顿悟利根人闻此一心法门,不假推寻,立即悟明心地。从初发心时,便观诸法实相,如镜顿现,断惑证真,无须次第修证,一见一切见,一闻一切闻,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虽修一观,圆融三观,虽修一行,圆赅万行,圆见三谛,顿证如来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故名为顿;所谓渐者,钝根人闻如来心法,“心印、纯印”天机口诀,务必多闻,方渐渐了解、渐渐起行,方达究竟。三观次第修,三惑(见思、尘沙、无明)次第而断,三谛次第而证,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证佛道,故名为渐。顿渐在人,而非法之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若明心地,了达心宗,无法不圆。六尘皆是真宗,万法无非妙理。若执文字相,徒生知解。若识本心、见本性,与识字不识字没有什么关系。虽识言教,而不识心,犹如认指为月,如何指归?讥人者,适自讥耳。犹向空吐口水,自身受害。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可见,自古以来,历代高僧贤达之士,皆以护法为心,皆互相钦重,无门庭知见。岂同沽名钓誉之流,虽名弘法,实以邪乱正。故佛法不倒于外道,唯倒于教内弟子而已!唐六祖至今千余年,时像法中,尚有门户之争,难怪今时佛门四众,自赞毁他,离间信众,心怀嫉妒,横生讥毁,不惜灭佛正法,殊为可愍可悲!秀师明哲,反嘉六祖得无师智,悟最上乘,非己所及,并荐诸门人,宜往曹溪参决,悟心印无上妙法,秀师德行实为后人之表率。

未完待续。。。

【星云大师全集2】六祖坛经讲话 坐禅品第五 问题讲解(六)
作者:星云大师
2018/12/16

(六)何名禅定?禅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一个名称?
参禅修定,这是佛教重要的修持法门;透过禅定功夫,以开显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自古以来就是各大宗派所共行的修持之道。

说到禅定,六祖大师说:「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的名称、种类很多,平时较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有以下数种:

●凡夫禅:一般凡夫为了锻炼身体,为了澄心静虑,每天打坐十分钟、二十分钟,这叫凡夫禅。

●小乘禅:怀抱出世的思想,但求自己解脱生死,以此小乘心态参禅,叫做小乘禅。

●大乘禅:以救度众生的菩提心参禅,故能与佛道相应,此为大乘禅。

●如来禅:指佛地的禅定,即入于如来地,证得圣智法乐,为利益众生而示现不思议的广大妙用者,称如来禅。

●祖师禅:特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传来,而至六祖惠能以下五家七宗之禅。系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接由师父传给弟子,祖祖相传,以心印心,见性成佛,故称祖师禅。

●生活禅:六祖惠能大师主张,禅乃「识自本心,具自本性」,禅宗诸祖亦强调「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禅,不离生活,这就是生活禅。

●鹦鹉禅:自己不懂禅法,也没有真参实学,只是学会了几句禅的术语,便如鹦鹉学人讲话般到处炫耀,这是鹦鹉禅。

●三关禅:指禅宗将参禅证悟境界,分为三关,即:破本参、破重关、破牢关。

●老婆禅:在禅宗的公案里,有的老婆心切,叮咛嘱咐,一而再,再而三,拖泥带水,不能干净俐落,称为老婆禅。

●文字禅:有的人参禅,不是从心地上用工夫,而是着书立说,透过文字三昧,从文字里慢慢体会禅的意境,是为文字禅。

●止观禅:指系心于所缘境,继而运用正觉智观察、思惟的止观双修禅法。

●野狐禅:一个禅者为了一句「不落因果」,堕野狐身五百世,后于百丈禅师处得一法语「不昧因果」,因而脱离野狐之身。由此公案,比喻没有根据,说走了样的名为野狐禅。

●棒喝禅:禅门提倡棒喝,一声霹雳,破除黑暗无明,照见真性情。像「马祖一喝,百丈耳聋三日」,像黄檗禅师和临济禅师的「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从棒喝里透露禅的消息,是为棒喝禅。

●一指禅:俱胝禅师遇信徒请示:「如何是道?如何是佛?怎么样入佛?」无论什么问题,他只竖起一个手指来回答,这是一指禅。

●一味禅:世间百川流归大海,同为咸味;出世间的百千法门,同归方寸。再多的问题,禅的一味就可以调和了。

●一字禅:比方说,你参一个「无」,语默动静,行住坐卧,都是一个「无」。在行住坐卧之间,都不离一个「无」,这就是一字禅。

●看话禅:临济宗大慧宗杲禅师所提倡,专就一则古人的话头,牢牢的看紧,历久真实参究,以致于悟道的观行方法。例如:「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如何是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念佛是谁?」「狗子有佛性吗?」这都是有名的话头。

●默照禅:宋代曹洞宗的宏智正觉禅师所倡导。默,指沉默专心坐禅;照,以慧鉴照原本清净的灵知心性。就是在沉默寂静里观照自己。

●南宗禅: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分为惠能、神秀两支,惠能弘法于南方,举扬「一超直入如来地」的顿悟禅法,是为南宗禅。

●北宗禅:与「南宗禅」相对称。五祖圆寂后,神秀迁至江陵当阳山,力主渐悟之说,其教说盛行于长安、洛阳等北地,故称北宗禅。

其实,禅的种类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世间上的一切无一不是禅。花开了,是禅,花谢了,也是禅;世间上的生灭是禅,不生不灭也是禅。

禅的种类讲过,接着以十二种譬喻来说明禅像什么:

●禅如一张薄纸,捣破即空:薄薄的纸,捣破即空,禅不可说,一说即不中。

●禅如空手拳头,手松即了:禅是什么?禅就是拳头。你以为拳头是禅吗?手一松,没有了。禅不可说,说出来的都不是禅。

●禅如空中云雾,一扫即空:早晨的蒙蒙薄雾,笼罩虚空,经晨风一吹,一扫即空。

●禅如三冬冰冻,一热即水:严寒的冬天,水结冻成冰,冰一遇热,就溶化成水,不是冰。

●禅如大地黑暗,日出即明:夜晚的大地一片黑暗,太阳一出,刹时光亮。

●禅如真相不明,一疑即悟:真理不能明白,你用疑心参究,觉悟了,那个就是禅。

●禅如镜上灰尘,抹净即见:镜子蒙上灰尘,拂拭干净,光就会显现。

●禅如芭蕉中心,剥了即无:空心的芭蕉,剥到最后什么也没有。

●禅如春天花朵,风吹即谢:春天的花朵,和风一吹,就会凋谢。

●禅如柴中火星,一拨即熄:木柴中的火星,只要轻轻一拨,火星即熄。

●禅如众生妄想,一明即了:众生无始劫来的无明,只要一悟,洞然明白。

●禅如无迷无悟,证者了知:迷悟是对待的,禅不是迷,也不是悟,禅是了知自性,你能够了知自性,那就是禅。

我们认识了禅的种类,也知道禅像什么,现在继续讲禅的层次:

●外道禅:禅不是佛教所专有,外道也有禅。外道禅由于没有佛学素养,对于佛法的根本,所谓慈悲、持戒,并没有实际的参修体验,因此容易有贪心,例如贪执我很安乐,我很有境界,我感到很愉快等,成为一种执着。而且由于对佛学没有很深的认识,一知半解,容易引生邪见、傲慢,这是外道禅的三种过患。

●声闻禅:比外道禅的层次稍微高一点,声闻的小乘禅中,也有过患。小乘罗汉以出世的思想放下一切,远离世间,入山修道,闭关参禅。如此一来,声闻禅也有了三种过患:第一、慈悲不够。小乘罗汉不发大乘的菩提心,没有深厚的度众悲心。第二、独善其身。小乘罗汉只顾自己,自度自了。所以,大乘佛法要有出世的思想,也要有入世的精神;有了小乘禅的出世思想,没有大乘的入世精神、事业,这也是一种过患。第三、断除佛种。因为不发大乘心,没有弘法度众的发心,也没有成佛、做菩萨的愿心,只是自己在禅定中享受轻安自在。这是第二种禅的层次。

●菩萨禅:菩萨禅是追求圣法;菩萨发心普济众生,不但不舍弃一法,不舍弃一个众生,乃至一只昆虫、蚂蚁、蚊子等,他都常加慈悲爱护。这就是大乘禅。

所以,参禅的动机要正,发心要大;参禅的动机不正,容易有过患。因此,参禅的时候,禅的障碍必须去除。在经典里,将参禅的果报依其动机、正邪、大小,分为下列十类:

●为利养心而参禅─堕地狱。

●为邪见心而参禅─堕鬼神。

●为逃避眷属而参禅─堕畜生。

●为了嫉妒别人,以胜负心参禅─堕修罗。

●为得世间智慧而参禅─堕外道。

●为了善心安乐而参禅─堕欲天。

●为得势力而参禅─堕魔界。

●为了生天而参禅─堕色界、无色界。

●为断老病死而参禅─堕二乘。

●为了悟道而参禅─生而为人。

所以,真正发心参禅,应该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所谓「寸香能消斗金」、「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过去,曾经有一个信徒供养很多金钱给赵州禅师,请赵州禅师替他诵一卷《法华经》。赵州禅师下了禅床,绕了一圈,《法华经》诵好了。

这并不是赵州禅师走了禅床一圈,就把七卷数万言的《法华经》诵完,而是赵州禅师一念禅心的功德,足以回向信徒有相的布施。所以,能够一念归于无念,一滴归于大海,一心包容虚空,才是真正的禅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没有我阳搞不定的事儿(换做是我就不一定了,哈哈哈)他真的好棒他说有好多有色的向他推送过来,哼,直接被系统识别检测到了有色成分呗,you see see you中
  • ☁️姐的iPhone xs Max真好使呀拍照是真好看p12趁她做饭拿她手机偷偷臭美[开学季]p3☁️的抓拍 可真有氛围感呀[哇]p45是记录一起吃宵夜龙井味和
  • 以前,缙云的河阳、新建一带老居民,除躬耕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外,就是靠山吃山——山上全是毛竹。如今,福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肉、蛋、禽、奶、鱼、果、菌
  • 我认为这反而是她在意这个工作室的表现,我也不认为她的那几句话算她「暴躁」(图4)②「尴尬,罪魁祸首」:老师,我没记错的话,您是小助理吧,第一催的不是您,第二您为
  • solo追所有圈ing 喜欢直关,如有冒犯可以直接移除粉丝 所有推均是dw[右哼哼] 韩娱: 唯崔然竣主义[太开心] 一体机 50%妈粉30%嬷嬷20%梦女
  • 沿着步道向前,山野中吹来阵阵微凉的山风,竹叶沙沙作响,清泉叮咛合奏,让人不免发出“山中自是清凉国”的感慨~[送花花]上林湖在群山环抱的山林湖畔散散步,也是在慈溪
  •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世间善德之事,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 经常关注卡西欧电子表市场就会明白,相对有点信誉的商店一般售价在700以上的型号不会有假的。处处彰显原装气质,给它一个专柜,它就是正品??、字面:每个字丁都单独抄
  • 我天[黑线]拿完牛奶走的时候,说:“妈妈你怎么不喝我的奶。我真得谢谢她咯,我不尴尬,就觉得挺害羞的,光天化日管人家叫妈,人家也害羞的嘛[笑cry]#幸福社区全家
  • ”言馨儿偏头躲开她的手指,她道:“我也不想这样,可是……”“去问他!”  在路过江敛墨时,那弟子忍不住鄙夷的看了他一眼,废物就是废物,自己技不如人挨了打,竟然还
  • 所以,我们才会发现,在生活中有着很多因为脾气好,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而受到源源不断地欺负的人。”其实每一个人在最初相处的时候,都是会对对方在一定的尊重的
  • ​‎ ͏  万用母‮节亲‬文案分享/// 【母‮节亲‬文案】 、ᴹᴬᵞ₁₂ ⁻ ʰᵅᵖᵖʸ ᵐᵒᵗʰᵉʳ’ˢ ᵈᵅʸ   ‮ ‬ 祝‮世全‬界的
  • 【佩玲心语】做一份工到底是开心还是丧气,别人一定能感觉到的。——Ezoey徐佩玲心语#许个愿吧##十二星座##佩玲每日心语#也喜欢这样的朋友 淡淡的联系 但会给
  • 要对自己的交易负责~#a股##股票#5月07日星期二收盘点评;一,目前多板块轮动交战谁也不服谁,如老的低空要退不退的,上周的地产以及穿越的化工,还有合成生物,这
  • 不是他帅,他有钱,是不顾一切爱你且幽默、善良又松弛的人绝种了,我们在他身上投射了理想。焦迈奇:好帅的小哥哥一枚 还准备了各种才艺 还唱了那首经典的《我的名字》黄
  • 心里总会嘀咕这人凭什么要我为他改变,可时间一长,又想通了。这个时候你肯定会想“他就是那样的人,我没必要与他计较”。
  • 2、现在,请闭上眼晴想象一下,2058年,你已经七老八十了,坐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你臃肿老态,没钱没势,生活不能自理,你向上帝许了一个愿望,说:“求求你,再让我
  • [送花花] 但是后来,随着与里厄医生的相处,他选择留下来,他说:“在这人世上,什么都不值得离开自己所爱。”我也在这一页做下了我的批注“除了爱,我还背负着更多的
  • 详情了解请戳:(天府郫都)【体彩追梦人汪为东:退伍不褪色的“公益标兵”】他是党员,是退伍军人,是安徽体彩游戏研究组专家,是合肥体彩公益联盟牵头人。他投身体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