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科技异质结项目进展20210827
专家:易总 爱康科技异质结项目负责人
要点:
1、短期内长兴和泰兴2个基地的异质结电池产能整体规划大约是5GW。根据老板的想法,我们争取今年年内整体实现3GW产能投产,剩余的2GW将于明年上半年投产。我们三个基地的整体规划是长兴基地规划到10GW,泰兴基地规划到6GW,赣州基地也是规划到6GW。
2、组件的可靠性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问题,我们要如何把组件的衰减控制到如3%以内,这个问题和设备关系很大,与工艺也有一定关系,这个问题我们花了一个多月解决,这是最大的问题,当时是从材料端和工艺端共同去努力解决的,从刚开始衰减的6%到后来做到1%多一些。
3、良率也很关键,我们现在良率为97%。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造替换一些东西,比如很简单的托盘、吸嘴、花篮也需要考虑,这些和以前17年18年做量产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因为那个时候对电池和组件的要求和现在不一样,现在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是最大的考验。从功率提效来看并不难,还有一些国产材料的导入,比如添加剂、靶材、银包铜的选择都做完了。现在我们慢慢开始做降本的工作。
4、在RPD的助力下,我们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4.8%。
5、异质结最大的问题就是设备成本和材料成本的问题,目前正在被逐一解决。效率上领先PERC1.4-1.5个百分点没问题。从现在来看,以前我觉得异质结的设备成本到4个亿是极限,现在来看还会再少一点,它的设备成本下降也还可以。材料的痛点还是在银包铜,银浆的现在成本是8000元/KG,银包铜肯定会降到5000元/KG以下,成本降了七八分钱,这是个关键。我相信9月份肯定会出结果,这个东西一出来,成本下降30%-40%很正常。气体化学品在成本中占比较小。所以今年下半年就是元年。
正文:
1.目前产线的产能以及未来产能规划
如果以最优的设备配置来测算,以前长兴车间预计产能为2 GW,现在应该能放量2.7GW,这是设备利用率比较好的情况,如果设备不是太经济,可能只能放量大约2.1GW,这是目前长兴的排布情况,泰兴应该能放量2.5GW。总体而言,这两个基地比我们以前预计的放量要多一些,因为现在的设备各方面进步较大。短期内长兴和泰兴2个基地的异质结电池产能整体规划大约是5GW。我们争取今年年内整体实现3GW产能投产,剩余的2GW将于明年上半年投产。我们三个基地的整体规划是长兴基地规划到10GW,泰兴基地规划到6GW,赣州基地也是规划到6GW。
2.我们目前下游客户的订单价格大概在什么水平
目前我们的定价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因为我们现在的成本比PERC贵两毛,所以我们的平均价格会定在2.07元左右。这个价格也是基于成本上的考虑,现在由于电池的转化效率较高,我们后端测算出的增效大概有10%左右,以7%的投资回报率进行计算,在一类地区的增效为5毛,二类地区大约4毛3,三类地区大约3毛7,所以这样子计算再增加两毛钱的成本,电站还是可以接受的。
还有一种方式,如果电站不开始接受这两毛钱的成本差额也没有关系,因为爱康之前也做了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维,我们会跟我们的店单客户约定按照PERC的价格售卖,但是后期增效的部分我们要参与分成,而且参加分成的比例会到37开或28开这样比较高的水平,每一家公司我们都会具体去谈。
爱康科技的订单情况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爱康在手订单大约在略多于1GW的水平,爱康科技主要通过几个方式来推动:
第一点,叫做建厂模式,比如长兴基地,爱康是第一大股东,浙能是第二大股东,长兴金控是第三大股东,爱康负责生产经营,浙能主要负责采购长兴基地的产品,其实在浙能的规划中,本身就需要投资建设30GW的电站,所以他们和我们合作后会优质采购长兴基地的组件。当地政府长期监控作为股东,他们的责任就是在长兴县的范围内,开发新电站时优先选用爱康的组件,并同意爱康进行开发,这就保证了产能的供应。往后我们每一个工厂都会采取类似的建厂模式:爱康为第一大股东,大型国企为第二大股东,地方企业做第三大股东。这个模式帮我们锁定了一些消费渠道。
第二点,爱康是做电站起家,在市场上有一些固定的合作伙伴,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资源。同时我们出售电站时也会要求我们的合作伙伴采购我们公司的产品,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多合作伙伴的认可。
第三点,在公共平台方面,我们和很多的海外基金,包括新加坡淡马锡、新加坡能源、加拿大保险基金、欧洲区等都开展过分布式合作计划,因为这些基金以前只用过一些分散的产品,他们也认可一些产品,所以这些基金也和我们公司签订了合同订单。
第四点,爱康以前也做太阳能边框与太阳能制造的销售,边框做到了全球第一,制造也是国内的第一梯队,这些业务的销售也带动了我们公司建立一个全球的分销体系,目前我们单欧洲一家分销商,就带给我们100MW的订单,其他如日本韩国的分销商也会给我们相关的若干订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松下明年可能不再生产,因为他们在成本方面比不过爱康,他们会全部委托爱康帮做ODM的合作,之后也会专门做一个松下工厂,他们也答应为爱康做推广,明年将为我们提供不少订单。
第五点,现在国家正好在整顿经济,爱康因为和浙能合作,浙能也愿意接受爱康的产品,因为相同面积可以发更多的电,意义重大。
3.异质结产线建设的进度
我认为有些电池公司对外公布进度比较顺畅其实有些夸大,从我个人而言,3月份开始出片到现在,其实遇到的问题不限于电池,也要多关注组件。
首先组件的可靠性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问题,我们要如何把组件的衰减控制到如3%以内,这个问题和设备关系很大,与工艺也有一定关系,这个问题我们花了一个多月解决,这是最大的问题,当时是从材料端和工艺端共同去努力解决的,从刚开始衰减的6%到后来做到1%多一些。
还有一个问题是产能,我们现在这条线相对于之前的工作经验来看,这个线要比以前的线略大,产能如何从每天的1万提到7-8万,在提升产能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莫名其妙的设备问题或工艺异常,这也是有难度,但不像第一个组件可靠性问题影响那么大。效率提升也是一步步的,现在量产最高能做到25.1%,平均能做到接近24.8%,所以这些都是在大量量产中逐步优化才能提升的。
良率也很关键,与自动化的设计、用材都有很大关系,也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造替换一些东西,比如很简单的托盘、吸嘴、花篮也需要考虑,这些和以前17年18年做量产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因为那个时候对电池和组件的要求和现在不一样,现在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是最大的考验。从功率提效来看并不难,还有一些国产材料的导入,比如添加剂、靶材、银包铜的选择都做完了。现在我们慢慢开始做降本的工作。
4.长兴一线与二线的设备选型;开机率情况;
一线以全进口为主,除了RPD是捷佳伟创的,制绒是YAC的,CVC是应材的,丝网是应材的;二线则整线都是捷佳伟创的。
第一条线开机率在94%-95%,应材的PECVD能做到97%,开机到现在只停过两次机,是因为设备故障,开机率没有问题。 捷佳伟创的RPD最近一个月统计数据来看开机率能做到90%以上,丝网相对常规化一些,能做到94%-95%。
我们这条线RPD与其他家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是超大产能的RPD,爱康是第一台从以前的3000片调到5500片,产能基本翻了一倍,目前它的镀膜均匀性大概控制在3.3%-3.4%,这与PVD很接近,PVD也是在3.0%左右,所以均匀性上没有问题。从效率上来看,我们也和别家的PVD做了对比,现在有0.3%的明显优势(后续还会导入新型靶材和遮边方案),RPD目前还有最关键的材料成本问题需要大家关注一下。以前住友的价格很贵,现在国产的价格是进口的不到一半,因为现在的材料成本也开始接近PVD了,开机率和PVD也差不多,因为现在主流的PVD一年也在92%-93%,而且RPD的效率也高一点,材料成本国产化也还可以,而且还有降本空间。
5.长兴一线的后续良率与效率提升空间
产线上的a级品率,目前大概是投入的片数乘97%,目前良率的问题主要是碎片率有点高,在0.8%左右,我相信到了9月中旬可以做到0.4-0.5%,这里还有0.3%的空间;此外最难做的与自动化载具有很大的关系,b级品改良需要生产过程中有些自动化精度调整,这里还能提高0.2-0.3%。还有一些接触应急等因素,综合起来做到98%还是有可能的,预计10月份可以实现。良率从50做到60,再做到70是比较容易的,当你做到95之后再往上走就相对难一些,因为越往后走提的比例越来越小,我认为极限能做到98.5%,现在片子越做越薄,不容易做到99%,还是和自动化有很大关系,98.5%我觉得还是有希望做到。
6.异质结一年内薄片化程度;薄片化和大尺寸是否有冲突
我觉得到年底能够找到120微米的厚度,因为以前制绒损伤的比较多,现在减少损伤,所以现在140微米的硅片做完之后只有125微米,年底极限能做到120微米。
大尺寸意味着高功率。现在的难度在于如果切大尺寸,比如整片210的硅片是切不薄的,只能切170微米,大尺寸要切薄有一个办法,拉成棒子之后先从中间切成两块,然后再直接切成210半片硅片,就能确保切薄。
大尺寸硅片技术目前没什么大问题,比如中环也能做p型210。 n型现在210只有合肥通威在用,内部数据不太清楚,但是硅片端我相信应该n型慢慢能做好,主要是电池端的考验,其实就是自动化的问题,组件端没什么问题,大尺寸主要考验的是电池的自动化。因为片子大,它是长条形的,对于传输芯片的取件方式比较讲究。
7.技术团队的背景和情况介绍
我以前是晋能和汉能的技术人员,是最早做技术的人;黄博士是台湾的,以前做薄膜,之后又切入做材料,他自己也看靶材,我相信黄博士在材料和镀膜上还是有深入研究。降本和提效现在都靠他,银包铜这些东西也都是他在导入。
8.如何看待设备的竞争情况?
从应用端和各家量产的情况来看,CVD肯定首选稳定性最好的应材。不过应材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现在CVD各家走的方向不一样,有的走大腔室,有的走多腔室。走大腔室的除了应材,现在金石和捷佳伟创也做。金石的CVD做了很多年,做的还不错,我看到它的各方面来看,能接近应材一定的水平,所以大腔室技术比较不错。金石的开机率也还行,在莆田几百兆瓦跑了很多年,应该可以保证90%以上的开机率。捷佳伟创现在做的板P,腔室比我现在用的应材还要大一些,均匀性也能达到我们要求的技术标准。
现在有人推广捷佳伟创的管P,成本比板P便宜很多。这个设备如果搞定的话,异质结设备行业成本还能下降,而且预计难度不大。管P如果能做成,或可凭借低成本使得板P 退出市场。管P设备成本大概便宜35%,做光伏希望投资成本越低越好,如果设备的工艺没问题,我们给他设备又便宜肯定愿意使用。
9.同样的设备不同厂商最终呈现结果差别大吗
差别会很大,因为设备稳定后工艺才会稳定,设备不稳定时工艺也不稳定。如果设备很好了,效率做不好,肯定就是工艺和技术团队的问题了。我觉得如果各家的设备一样,技术团队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这个行业的技术人员其实很难找,所以我相信同样的设备到每个公司效率绝对会有差异,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样。比如我们现在能做到近24.8%,行业内没有其他团队能做到。我不认为同样的设备能做出一样的事情。长期之后各家都会有差异。
10.异质结电池成本及构成;组件的成本及构成
没有精算过,电池方面因为第一期的设备比较贵,抛开折旧来计算,非硅成本应该能控制在0.35-0.36元/W,银包铜用上去后可能还会降六七分钱,我相信以后和PERC的非硅成本差可以控制在一毛钱之内。
组件的用材差不多,无非是有边框还是无边框,组件成本基本可以打平。现在PERC的主流组件大概做到415W左右,异质结现在主流的能做到430-435W。
11.在当前如何看待异质结、PERC和TOPCON的技术演变趋势
效率上领先PERC1.4-1.5个百分点没问题。从现在来看,以前我觉得异质结的设备成本到4个亿是极限,现在来看还会再少一点,它的设备成本下降也还可以。材料的痛点还是在银包铜,银浆的现在成本是8000元/KG,银包铜肯定会降到5000元/KG以下,成本降了七八分钱,这是个关键。我相信9月份肯定会出结果,这个东西一出来,成本下降30%-40%很正常。气体化学品在成本中占比较小。所以今年下半年就是元年。
至于TOPCON,很多公司还在研发阶段。异质结的效率会好一些,TOPCON的双面银浆用少一些,但是银包铜导入后,异质结的成本劣势会慢慢消失,所以效率得以凸显。
PERC和异质结效率只差了15-20瓦,因为异质结会做半片,半片切割的的效率损失会比PERC大一些。比如PERC是0.05%,异质结可能会有0.2-0.25%,所以它的组件功率理论上高于 25瓦,因为切割上损失的多一些。HJT双面率会比PERC高一些。#股票##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孙子的大学学费

刘老汉坐在宾馆的床边,他满面愁容,脸上布满的皱纹越发像堆起的折子一样尽是沧桑,头发花白,粗布棉衣,唯一令他欣慰的就是身子骨还算硬朗,这大概算是他这么多年来辛苦劳作的本钱了,也是穷人的本钱,一家人的生活费都指望着他呢。
此刻他眼含泪水,嘴角在低声囔着:“我的瓜,我的瓜。。。。。。”声音很轻,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其实宾馆的这间房间,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所以他大可不必担心会有人听到他的声音。但是他还是这样小声的低囔着:“我的瓜,我的瓜。。。。。”。他已经低囔了一下午,声音里,尽是茫然和委屈。
是的,刘老汉只是一个卖水果的平头小百姓,他家就在昌平莽山脚下的小村里,有几亩田地。这两年随着北京城的扩建,城市也慢慢延伸到了昌平山脚下。而更多的城里人,周末都喜欢自驾到郊区去游山玩水,还有采摘,因此他也把他家的地,从一开始种玉米等改成了种水果,有苹果、梨、桃、西瓜等,都是常见水果。一开始还行,去的人也多,只是后来周边村子都开始搞农家乐和果园采摘,竞争也就激烈了,刘老汉的收入也跟着下来了。不得已他只能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把水果拉到了昌平的生命科技园里来卖,这个园区离市中心很远,而且,刚刚建成开放还没太久,应该属于城管“不想管”的范围。他倒也落得个安心的每天卖他自己种的水果。
刘老汉选的位置很好。生命科技园里面有个康泰商学院,里面有不少学生,他就在学校门口的马路边上卖水果。马路的对面听说还有个写字楼叫“康泰中心”,马路往北的两百米的丁字路口对面是个医院,医院旁边也有不少写字楼。因此,刘老汉选的位置属于“风水宝地”,平时客流量很大,除了商学院的学生会出来买水果外,平时吃饭和上下班的点,周边写字楼的人都会经过刘老汉的地段到南边200米的一个小公园里散步,路过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人买上一两斤水果。
最主要的是,这个风水宝地竟然没有被其他人发现,刘老汉在这里卖了快半年的时间,竟然一直只有他一家在那里卖水果,而学生和写字楼里的白领,都是不差钱的人,因此刘老汉这半年的收入是很乐观的。特别是进入七八月份之后,由于应季的水果多了,有桃、苹果、梅子,还有他种的最多的西瓜。他的收入也比前几个月更多了起来。
看着微信和支付宝里渐渐多起来的余额,刘老汉的心里不知道多美滋滋,每天晚上回家都会盘算着孙子的学费还差多少。提起孙子,他的心里就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感觉。孙子是他一手带着长大的,今年参加高考,7月底的时候拿到了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听孙子说还是什么“985”学院,他自然是不懂的,不过挺孙子说的高兴,他也跟着高兴,只是在听到学费的时候,他才黯然的回屋,虽然前几个月卖水果的收入都不错,但跟学费比起来,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留下让孙子别担心学费之类的话后,刘老汉更加卖力的卖他的水果,他起的比以往更早,每次拉过去的水果也比以往更多。好在黄天还是没负他这个有心的穷人,进入八月份之后,他每天卖的水果收入是以前的两倍还多,看着田地里一天天被卖掉的水果,他有信心在孩子开学的9月前等凑足学费。
可是就在今天,他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拉着着他刚采摘的新鲜水果来到老地方,准备趁着中午写字楼的人饭后遛弯的高峰期大卖的时候,他忽然被几个穿着隔离服的人给带走了。先是被告知他“属于密切接触者”,然就把他带到了一个宾馆,说是要隔离,后面还有什么检测之类的。他才缓过神来,打听了一下,因为这个宾馆的人都是跟他一样的情形,许多人也像他一样蒙圈状态,是后来有个人特意来告知他们,他卖水果旁边的那栋楼里出现了确诊案例,他们在那周边的人,都属于需要被隔离的人,至少要隔离14天。
听到要隔离14天,期间只能呆在宾馆里,刘老汉立刻就脸绿了。他一个劲的追着来告知他们的那人问:“他的瓜怎么办?他的水果怎么办?”然后他就要冲出去,可是被外面一群人给拦下来了,那些人只是告知他,他是不被允许出门的。
几番祈求无果之后,刘老汉只能跟着安排他的人进了房间,被告知一会会有人来通知他去做检测,以后的一日三餐都有人专门送给他等等之类的话,刘老汉完全听不进去,他进了房间后就径直走到了床边默默的坐了下来,眼睛望着窗外,一个劲的嘟囔着:“我的瓜,我的瓜。”虽然他还可以用手机,但是他的孙子肯定不知道他的水果在哪里,而且,就算知道了,他们也不能去,否则也只有跟他一样的结局。而今天采摘的就算了,最主要的是那些在田地里的瓜,他只能告诉他的孙子,让他尽量在水果成熟的时候,采了到处去卖卖试试,能卖几个是几个,总比烂在地里要强。
而这么多年,都是他一人在卖瓜和操劳,他的孙子又怎么知道如何去卖瓜,甚至于连水果是否熟了,他的孙子都不知道。这些年来,为了让他的孙子安心读书,家里的事,他的孙子都基本不知。现在却只能靠他的孙子了。指望他的孙子能把所有的瓜和其他水果都卖出去是不可能了,刘老汉想到这里就难过伤心,他一直任劳任怨,他也从不怨他的孙子不能帮他干活,因为让他的孙子安心读书,将来能考个好大学,一直都是他最大的心愿。现在孙子已经达成了他的心愿,可是他却无法再用自己的双手为孙子凑够学费。
 “现在看来,学费只能先去借点,等以后在想办法还上吧”,刘老汉摊开双手,看着自己已经有些苍老又长着老茧的双手,狠狠的捶在宾馆的床上。

我们常说楼市/股市具有货币的蓄水池效应,即把市场中的很多钱汇合、聚集在这些资本市场的池子里。那该如何理解这种效应?这种效应有何影响呢?

1、钱多,物价为何不涨?

过往的经济学通胀理论告诉我们,钱多物价必涨。可从过去十年的经历看,未必如此。

这是一张2009年以来M2(可通俗的理解为市场中的钱)数量和CPI(可通俗的理解为物价涨幅)的走势图。

由图可知,M2由2009年初的49万亿增加到2019年初的185万亿,现在钱的数量是十年前的3.77倍。可物价呢?除了2011年前后约一年多的时间物价涨幅超3%外(最高也就是2011年7月的6.45%),其他约8年多的时间物价涨幅都在2%左右徘徊。

有人会反驳说:钱多了,可商品和服务也多了啊?对应的物价没涨也正常啊。

那这十年GDP增长多少呢?2009年初我国GDP约为32万亿,而2019年初我国GDP约为90万亿,现在GDP是十年前的2.8倍,可M2却是十年前的3.77倍啊。也就是说钱的数量涨幅远高于实物(商品和服务)数量的涨幅。虽然如此,但物价稳定、涨幅很小。

说好的货币超发引致通货膨胀呢?

理论来自与实践、并用来解释实践。不能说以前的通胀理论过时,最起码需要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调整。

科技进步、商品生产自动化使得产能过剩,原则上可以无限量供应人们必须的任何商品(如维持基本生活的吃/穿/行商品服务等),既然有无限量的商品供应,所以物价上涨也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现在的物价上涨都是结构性的,即在某个阶段、某些商品/服务因供给失衡或资金猛然大量流入而出现价格上涨,如曾经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

这十年货币超发而物价却不涨,多印的钱都去哪了呢?

对的,也许你猜到了,钱都去了楼市。这就很好解释了最近十年间,为什么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如此之大——一般都在3倍以上。

我们都知道,钱大致分为两类:增量的钱和存量的钱。前者就是指新增的信贷、银行贷款,后者是市场中正在流通、已经存在的钱。

这十年很多人进城买房,买房的钱来自哪里?很多人除了付个首付,剩余的钱都是银行贷款啊,银行贷款就是新增的钱,说明增量的钱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楼市。

那买房的首付又来自哪里啊?很多人说是自己存的啊、向亲朋好友借的啊……当然更多的是双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钱包的钱,而这些钱就是存量的钱啊。

钱越来越多,可越来越多的钱却流向了楼市,这就是房子的货币蓄水池效应。

这一效应是如何实现的呢?

2、房子是这样蓄积货币的

我们知道,房子/股票等资产是买卖双方交易的标的物、是货币流通/换手的介质,有买才有卖、有卖必有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就是说,市场中钱的数量并没有发生增减,只是从一个人手里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了。

买房人把钱(自己积蓄及亲友借来的钱/去银行贷款贷来的钱)给了卖房人(新房开发商/二手房的个人房东),卖房人就可以把卖房到手的钱用来买买买、花花花啊。

这个交易之后,卖房人手里钱就跟房子没有关系了。既然如此,市场中的钱就会很多,房子汇集货币、锁定货币的蓄水池效应又体现在哪里呢?

看清了,包括房子/股票在内的资产,其货币蓄水池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资产买卖而造成的贫富分化,钱集中于少量人手中了,从而减少市场中流通货币的数量,二是因预期资产价格继续涨,人们会压制别的消费、减慢货币的流通速度。

因资产价格上涨,前期买入的人会赚很多的钱——实际上是财富的转移,包括买房人及亲友及六个钱包的积蓄,还包括买房人在银行的贷款(也就是买房人的债务,要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去还)。社会上的钱因房子而聚集到一小部分人手里,也就是贫富分化。

富人有很多钱,可他们的边际消费较低——富人总不能一顿吃1头牛/喝一箱奶、同时开两辆车/穿三套衣服/住五套房吧?他们花钱会有一个量的天花板。而想消费、想改善生活的普通人呢?他们可想消费,但是没有多余的钱啊。

结果就是市场中的钱很多,但都在富人账户里存着、躺着,并没有在市场中流通——市场中流通的钱也就少了。而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房子啊。这是房子蓄水池效应的第一个原因。

心理预期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当预期房价还要涨时,大家会怎么做呢?当然是继续买入、赶紧买入啊!有钱的会把钱取出来继续买房子,以期赚到更多的钱;没钱的会四处借钱赶紧买一套,否则以后更买不起怎么办?

结果是什么呢?人们不愿意、或没有钱去进行其他的消费——除了房子。人们的钱都用来买房子、或准备买房子了,又哪来的钱去进行其他的消费呢?市场中的钱由此变少、货币的流通速度由此降低(人们不愿意花钱了)。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还是房子啊。这就是房子蓄水池效应的第二个原因。

蓄水池效应有何影响呢?

3、蓄水池效应的积极作用

除了房子和股票,其他资产或商品——字画、文玩、翡翠玉、茶叶、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等也具有货币蓄水池效应,只是太小众、参与的人太少,参与的资金量也小、持续的时间也太短(少则数月、多则不超过2年),无法像楼市和股市一样长时间的、持续的、天量的蓄积货币。

也因为这种货币蓄水池效应,所以会产生一些影响。消极的影响是对其他领域的资金挤压,因为钱都流向楼市,所以会挤压消费、会挤压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流入,这些讨论的也很多了。这里就说说蓄水池效应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聚集和抑制物价方面。

聚集货币。对于早期购置房产的人来说,高房价让其平白无故的获得一笔巨额财富——以出售或银行贷款的形式实现。出售是接盘者的财富转移,贷款是社会资金的转移,其本质都是巨额资金的聚集、并由此形成资本。

想开店办厂做生意办实业、想为公司筹措流动资金、想挽救濒临破产的企业,卖房或抵押一套房后,救命的资金就来了。高房价可以把社会资金聚集起来,让有房的人赢得一笔资本。在银行征信体系还不完善的当下,高房价下的房子是最好的信用背书工具。房子起到了吸储、汇集资金的作用。

抑制物价。因为房子具有蓄水池作用,会把超发的货币、市场中多余的货币聚集在这里,相应的就会减少市场中流通货币的数量。在商品/服务一定的情况下,货币的减少会相应稳定、甚至降低物价,这也就是开头所看到的——货币虽然超发、略带泛滥,但物价却保持稳定的一大原因。

很多人在抱怨高房价,可没人感谢低房租(一线城市的租金收益率低至1%点多)和(相对)低物价,高房价只是让人买不起房,若高房租则会让人住不起房、高物价则会让吃不起饭或者生活水准降低。

除了以上这两条积极作用外,其他还有支撑市政建设和个人大资金储蓄地的作用。

近十余年,中国一二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高铁/地铁/桥梁/高架/公园等越来越好,钱来自哪里?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而这也带来了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的生活工作便利。

只有大池子、大江大水才能盛下大鱼。同样的,高房价、高总价的房子才能更好的承载大额资金。对于数百万、上千万的高净值人群来说,寻找到可靠的资金附着物、现实财富/资产的代际传承,高单价、高总价的房子确实是个理想的选择。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是矛盾的、是复杂的、是对立统一的、是好坏交融的,简单化的思考和情绪化的表达,只会偏离轨道。很多结果(比如高房价)是多方重复博弈后的均衡状态,光抱怨没有用,正确的做法是在这种现状下,如何行动让自己的处境更有利、受益更多更大。(金戈财经大佬作品,写的真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岁女童过斑马线被碾压致死 交警:心都碎了
  • 强大的实力!韩国司机拒载中国游客受警告处分 上诉后败诉
  • 优酷原总裁杨伟东被调查,或因《这就是……》系列综艺黑幕
  • 中领馆通报11名中国公民遭日方拘捕:仍在调查
  • 3岁小女孩乳腺癌,3岁女孩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 网贷12万给女主播,没见过面,究竟图啥?
  • 过马路看手机判刑10个月 给“低头族”敲响了警钟
  • 体检行业爆丑闻 网友:底线无止境
  • 微信支付感染勒索病毒 支付宝密码或遭窃取!
  • 经历了什么?小学生持刀弑母
  • 深圳海关正式回应毛俊杰,网友:谁给你的优越感?
  • 2018年度汉字出炉?!关于它的读音,网友评论亮了……
  • 哈哈哈!野猪误闯玻璃天桥吓得劈叉…送回山林后"自闭"了
  • 中国男篮今晚佛山迎战黎巴嫩
  • 校园贷藏身学英语:为何学个英语还能背上十几万的贷款
  • 【热闻辣评】巧了!布克受伤传承科比技能 詹皇第四冠无望?
  • 神探李昌钰完婚:两人性情相近 热爱公益走到了一起
  • 巴萨重回榜首 皇马继续爆冷
  • 北京顺义无人驾驶场总建设用地约20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 命,三组冤家再聚首;服,最大赢家又是他!欧冠果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