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论坛[超话]##如来藏[超话]#
《大乘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⑵——2

众生能降服众魔怨否:有哪些魔怨呢?可大致分为十种:

一者,蕴魔。色受想行识、色声香味触法,是指一切的实体之法,实体之法已经形成了色法,对我们的心就有一种引诱和障碍。所以这种魔怨视为众恶之本。没有这些东西,我们生不出种种的欲望来。这就是物质力量,叫蕴魔。

二者,烦恼魔。我们的贪嗔痴慢疑等,就是这些思烦恼。

三者,业魔。杀生啊、贪图名闻利养啊,意业、口业、身业,起心动念都是在造业。当然你造佛菩萨业,就是业佛、业菩萨,那不叫业魔。就看我们怎样把持这个心。一切的造业必受其报,它如影随形,不相舍离。它生生世世跟随我们。做人、做鬼、做畜生、做佛、做菩萨、做阿罗汉,都叫「随业受报」。

四者,心魔。心魔与世界观对照,就是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周边环境,怎样看待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大的心魔就是我执,自以为是。所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屠刀」就是心魔。你把这个世界观当下一改正,你就是佛。这是一切魔中最大的魔。

五者,死魔。哪个人不怕死啊?但是怕也逃不了这个关。所以死对于一个人来讲就好像天大的石头一样,压住你喘不过气来。所以听经闻法,明白了『如来藏』道理的人,首先解除对死亡的恐惧,这个死魔你已经战胜。到死的时候你只会怕疼,而不会怕死。

六者,天魔。包括那些鬼魔在内。就是你身外之魔,过去世的冤亲债主,在天道、在神道、在鬼道,他来干扰你。也就是常说的一个人中邪了,这就是天魔、鬼魔附体。

七者,善根魔。善根,这种人根机非常好。善根魔最大的是谁?阿难。他这个聪明连释迦牟尼、阿弥陀,都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凡是一切诸佛所讲经法,阿难过目成诵,入耳不忘。所以他吃亏就亏在这里,自以为是。但是呢,他是按照世间法来解释佛法,他认为大家都这么认为的就是对的。他认为自古以来这么认为的就是对的。阿难尊者跟佛一起发菩提心,佛已经成佛无量无量无量无量无量——就是一年讲到死都讲不清——无量无量无量无量……阿僧祇、阿僧祇、阿僧祇劫,在佛第八千次下娑婆世界,他还是个初果罗汉。

在佛法里,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愚蠢人得大利益。有些人根机非常好,脑袋非常灵光,他认为学了一种东西就怎么样,看不起别人。他不知道那一套东西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用场,是你自己自作多情而已。佛在《法华经》讲,你老老实实持一句《法华经》,比聪明绝顶的太空级的大法师——不是地球级,是太空级——站在二十八层天天顶,面对无量的众生讲无量的经典,而且把无量的众生都教化成阿罗汉,不如你读一句《法华经》,生一念欢喜心。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愚蠢人得大利益。他忘记了聪明人也好,愚蠢人也好,都是从这里而来。那么你聪明人很聪明,你执著在这个点:哎呀,我怎么这么厉害?你越执著,情执越重,越往下掉,把自己与这无量的法对立起来,想要出人头地。他没有想到,越是这样,他离开真实智慧越远。

往往许多讲得头头是道的那些大法师,他不能成就的,乃至还要下三恶道。善星比丘把三藏十二部经流流下水,当着佛的面下地狱。他还是佛的侄儿啊!那摩登伽女是下九流,听佛几句话当下证三果罗汉,再听文殊几句偈颂,当下证四果罗汉。所以佛感慨万分呐!阿难你们这些人贵为王子,怎么就不如一个下九流的女人呢?因为他们执著自己高贵,执著自己聪明。我们作何感慨啊?

就包括佛在《楞严经》《法华经》狂呼乱叫,修行人啊,只要听《法华经》《楞严经》,不要离开讲经堂,几句话、几个小时,你甚至当下就能成佛。这个法呀,你们听《法华经》听到现在,是我讲的?还是佛讲的?你即使怀疑印广讲错了,你也应该把经文看一看,他讲错了哪里,你才是在对自己负责任,对三宝负责任。可是这些人非常浮躁,信口开河,凭自己的想象就「我认为、我认为」。我讲这么多年的经,我从来没有一个「我认为」,我都是在讲「佛认为」,而且是讲《法华经》认为、《楞严经》认为。

有些人非常可惜——他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就是放不下面子,不愿意亲近善知识,恨不得较量个高低。当年六祖慧能在南方拜了印宗大师。印宗大师当时已名满天下,他是六祖慧能的剃度师,又是其戒师。好,给他授戒以后,当下拜六祖慧能为师父啊。再看鸠摩罗什的老师,叫鸠盘婆达多,是他的小乘法老师,后来大概三年的时间,鸠摩罗什学了大乘法,他师父回来跟他雷霆大怒,「学那个东西干什么啊?」师徒二人经过三个月辩论,最后他服了,不仅服了,而且拜鸠摩罗什为师。但鸠摩罗什也不是说:「好,我就做你的师父。」他还是谦虚,最后互相谈判:「好,你是我的小乘师父。」「好,那你就做我的大乘师父」。修行人啊,没有自他之别,只是尊重真理。

青听丨别给自己贴“标签”

1

很多人都有着一些问题。

他们的问题往往是这样的:

我觉得自己缺乏自信,请问怎么样才能培养自信?

我感觉有社交障碍,怎么样才能跟别人更好地相处?

我觉得自己太敏感,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我都会放在心上,很烦恼,怎么办?

……

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

许多问题,并非源于问题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它们的看待角度和认知方式。

它们来源于哪里呢?来自你的内心,或许是你的认知,造就了它们的诞生。

同样,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哪里呢?

也在你的内心。

外在的指导也好,协助也好,种种方法,其实都只是帮助你,让你更好地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找到解开答案的“钥匙”。

2

很多朋友可能会难以接受这一点。他们会认为:这些问题的确存在,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怎么可能是“我自己造成的”?又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解决?

但其实,当你觉察到问题在哪里时,其实就已经解决一半了。

不信的话,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当我们说“我缺乏自信”时,我们想表达的是什么?

显然,我们想表达的应该是:我觉得自己有能力达成目标,但我的能力并不足以“确保”我达成目标,它的成功率只有50%、60%,总之不到100%,因此,我不确定我能否成功 —— 对吧?

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维呢?既然你已经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那么,这还能叫做“缺乏自信”吗?

举个例子,你觉得自己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1.半年内,利用业余时间学会做一个办公自动化程序;

2.现在辞职,开一家公司,并争取在3年内做到1个亿的总收入。

第一个目标,你的反应也许是“有点难,可以试试,不一定能成功”;而第二个目标,许多人的反应也许就是大喊“这怎么可能”了。

那么,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真正的“缺乏自信”?显然,应该是第二种。

真正的“缺乏自信”,是认为自己“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不可能做到”,并且完全不怀疑这一点。这才是缺乏自信。

而当你明确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只是这个能力不足以让你100%确认时,你是“缺乏自信”吗?

并不是。

你只是在害怕这种不确定性而已。

3

同样,其他问题也是相似的。

真正的社交障碍:没有人会喜欢我。

虚假的社交障碍:我有时表现得很好,有时表现得不好,当我表现得不好时,就会使别人不喜欢我,所以我要努力表现得很好。

真正的自卑:我什么都做不好。

虚假的自卑:我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失败了就说明我缺乏能力,所以我不能失败,一定要成功,啊,压力好大。

真正的敏感:我果然又出丑了,这下我在他们面前完全抬不起头了。

虚假的敏感:我知道别人可能并不在意,甚至可能压根儿就忘了,但我自己就是忘不了,总觉得很难堪,怎么办?

诸如此类。

真正的问题,往往根植于当事人的内心,根深蒂固,已经成为了他们认知方式和思维框架的一部分。他们完全无法觉察到,更没有办法去摆脱。

所以,我们会说,最难以改变的是什么呢?是那些坚定地认为自己“没有错”“没有病”“没有问题”的人。

就像那些坚定地认为“我是为你好”的朋友;那些坚信“年轻人就该吃苦耐劳”的老板;那些“你懂什么,听我的”的长辈……

而一旦你觉察到了,也就意味着“框架”已经“松动”了。

你已经完成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最难的这一步 —— 其他的,不过只是调整认知、慢慢改变罢了。跟这一步相比,一点都不难。

4

大多数时候,你压根并不是“缺乏自信”,而只是在害怕不确定性。

其实,这就是许多问题的根源。

大脑不擅长处理不确定的事情。因此,面对不确定性时,为了避免“宕机”,大脑会采取捷径,调整我们的认知,给我们“贴标签”。

许多我们常犯的认知偏差和谬误,其实都肇始于对不确定性的逃避。

比如,最常见的这么几个:

非黑即白:“你究竟站在哪一边”“这是友军,别开枪”。

为什么一定要把讨论问题建构成“两军对垒”呢?为什么不能容忍中立存在?无非只是因为,大脑只能理解简单的“是或否”,难以处理更复杂的局面罢了。

所以,你会看到,在许多争论中,其实大家看的是什么呢?站队。过于追求“理客中”的观点,通常都不受欢迎。是因为理客中不好吗?不是,只是因为它对许多人而言,理解起来太难了。

以偏概全:“四川人是不是都能吃辣”“我只是运气不好而已”。

以偏概全是什么意思呢?抽取整体的一部分,用来作为对整体的判断和认知。它的原因也很简单:大脑难以处理“多因素”,因此,只能把其中某一个因素放大,来简化对不确定性的认知成本。

它大多数时候会导向刻板印象。这是一种方便的思维捷径,但如果仅凭刻板印象行事,我们永远都难以真正理解外部的世界。

心理过滤:“我早就说过我不行吧”“我早就知道它会失败”。

心理过滤是指:从已有的事实或观念中抽取一部分,来支持自己的信念 —— 往往是负面的信念。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我们会在大脑里建立一个筛子,只允许那些“符合错误信念”的念头经过。

久而久之,它就会愈发强化我们的观念,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大脑惧怕损失,大脑厌恶损失,因此,它需要告诉自己“这部分损失是可预见的”,亦即,强行把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来“强化”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 尽管那只是一种妄想。

条件思维:“我必须在5点前完成任务”“我不得不这样做,否则就会酿成大祸”。

条件思维是一种负担。它是“自主性”的天敌,会束缚住我们的脚步,让我们遵从外界的指示行事。

原因也并不复杂:我们不愿意承担“自主选择”的后果和风险,因此,我们把选择转化为“条件限制”,让自己从“我要做”变成“我不得不做”,从而撇清自己的责任。

……

类似的认知偏差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来自大脑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想走捷径”的思维。

正是这种思维,让我们陷入误区,徘徊在负面的想法和信念之中。

5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情形呢?

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重建我们的认知。

第一步,先把自己身上的标签,无论是别人给你贴的,还是自己贴上的,全部撕下来。

我们总是喜欢给自己归类,喜欢遵循某一种固有的模式去生活和工作,害怕成为“异类”。但也恰恰是这种行为模式,束缚住我们自己,让我们陷入类别的桎梏和限制之中。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照这样的模式去生活,从而真的成为这样的人。

大多数情况下,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最极端的那一面。我们会想象最坏的后果,沉溺在焦虑和压力中,一遍遍反问自己:

万一它发生了,怎么办?

这叫做灾难性思维。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能力,用来应对环境风险。但在现代社会里,它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无谓的压力。

如何应对呢?不妨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事情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

事情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事情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不是凭空拍脑袋决定,而是需要搜集信息,慎重判断,考虑诸多可能性。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让自己平静下来,慢慢调整认知的过程。

只要你发现事情“并非只有最不好的那一面”,就能非常有效地减轻自己的压力。

还有,哪怕你觉得自己的看法是“相当正确”的,也不妨试着站在对立面,为对立的观点辩护。

试着去搜集相应的证据,列出逻辑支撑和论证,甚至提出天马行空的可能性,来想办法强化对立观点,弱化你原来的立场。

这既是一种思维锻炼,又能非常有效地帮助你从更高层次鸟瞰全局,从而更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

还有就是“重定向”。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技巧:把“我应该”“我必须”,换成“我可以”“我能够”。

是不是看起来很简单,毫无技术含量?但即使是这样轻描淡写的一步,也能够有效地帮你松绑,重新激活你对掌控感、自主性的感知。

当你能够直面“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时,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改变认知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起加油。

《论睁了眼看》——鲁迅

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猛进》十九期)。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但现在我所想到的是别一方面——

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我们的圣贤,本来早已教人“非礼勿视”的了;而这“礼”又非常之严,不但“正视”,连“平视”“斜视”也不许。现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在体质,却大半还是弯腰曲背,低眉顺眼,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驯良的百姓,——至于说对外却有大力量,乃是近一月来的新说,还不知道究竟是如何。

再回到“正视”问题去:先既不敢,后便不能,再后,就自然不视,不见了。一辆汽车坏了,停在马路上,一群人围着呆看,所得的结果是一团乌油油的东西。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苦痛,虽不正视,却要身受的。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当前的苦痛不过是“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为。”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茶,睡觉大吉。再说费话,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呸!

我并未实验过,但有时候想:倘将一位久蛰洞房的老太爷抛在夏天正午的烈日底下,或将不出闺门的千金小姐拖到旷野的黑夜里,大概只好闭了眼睛,暂续他们残存的旧梦,总算并没有遇到暗或光,虽然已经是绝不相同的现实。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中国婚姻方法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早就感到了,他于是使一个才子在壁上题诗,一个佳人便来和,由倾慕——现在就得称恋爱——而至于有“终身之约”。但约定之后,也就有了难关。我们都知道,“私订终身”在诗和戏曲或小说上尚不失为美谈(自然只以与终于中状元的男人私订为限),实际却不容于天下的,仍然免不了要离异。明末的作家便闭上眼睛,并这一层也加以补救了,说是: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经这大帽子来一压,便成了半个铅钱也不值,问题也一点没有了。假使有之,也只在才子的能否中状元,而决不在婚姻制度的良否。

(近来有人以为新诗人的做诗发表,是在出风头,引异性;且迁怒于报章杂志之滥登。殊不知即使无报,墙壁实“古已有之”,早做过发表机关了;据《封神演义》,纣王已曾在女娲庙壁上题诗,那起源实在非常之早。报章可以不取白话,或排斥小诗,墙壁却拆不完,管不及的;倘一律刷成黑色,也还有破磁可划,粉笔可书,真是穷于应付。做诗不刻木板,去藏之名山,却要随时发表,虽然很有流弊,但大概是难以杜绝的罢。)

《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较的敢于实写的,而那结果也并不坏。无论贾氏家业再振,兰桂齐芳,即宝玉自己,也成了个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和尚。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疑了。至于别的人们,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的结束,不是问题的开头。读者即小有不安,也终于奈何不得。然而后或续或改,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瘾太大,所以看了小小骗局,还不甘心,定须闭眼胡说一通而后快。赫克尔(E.Haeckel)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和原作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

“作善降祥”的古训,六朝人本已有些怀疑了,他们作墓志,竟会说“积善不报,终自欺人”的话。但后来的昏人,却又瞒起来。元刘信将三岁痴儿抛入蘸纸火盆,妄希福佑,是见于《元典章》的;剧本《小张屠焚儿救母》却道是为母延命,命得延,儿亦不死了。一女愿侍痼疾之夫,《醒世恒言》中还说终于一同自杀的;后来改作的却道是有蛇坠入药罐里,丈夫服后便全愈了。凡有缺陷,一经作者粉饰,后半便大抵改观,使读者落诬妄中,以为世间委实尽够光明,谁有不幸,便是自作,自受。

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关羽岳飞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一是前世已造夙因,如岳飞;一是死后使他成神,如关羽。定命不可逃,成神的善报更满人意,所以杀人者不足责,被杀者也不足悲,冥冥中自有安排,使他们各得其所,正不必别人来费力了。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彷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中国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自然,此上也无可为,因为我们已经借死人获得最上的光荣了。沪汉烈士的追悼会中,活的人们在一块很可景仰的高大的木主下互相打骂,也就是和我们的先辈走着同一的路。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倘以油为上,就不必说;否则,当参入别的东西,或水或碱去。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现在,气象似乎一变,到处听不见歌吟花月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铁和血的赞颂。然而倘以欺瞒的心,用欺瞒的嘴,则无论说A和O,或Y和Z,一样是虚假的;只可以吓哑了先前鄙薄花月的所谓批评家的嘴,满足地以为中国就要中兴。可怜他在“爱国”大帽子底下又闭上了眼睛了——或者本来就闭著。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吃一块厚实过瘾的塔塔,时尚又减脂,热辣黑椒牛肉意面,碳水满足感爆棚,一杯劲爽的IPA致敬领跑全国热度的西安仲夏夜,夏天来啦,你期待的正在发生…#西安生活[超话]
  • 康乃馨音樂節2.0已經一年了啊!想起音樂節前老大說過2天be這2天可讓我們等到望穿秋水啊![偷笑]什麼時候3.0可以實現呢?@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下
  • 来源:搜狐网。 当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美国更是摘得头魁。 全球市场经济低迷,美联储更为疯狂,推出的末日“救市计划”,开始无限制地印刷货币,向市场投放货
  • 解放后,葛明惠和他的次子先后去世,长子葛去祥继续经营,他继承发扬父亲的烹调技术,使烹制的坛子肉一开坛便香气四溢,经其多年苦心经营,遂使葛记焖饼成为闻名遐迩的风
  • 】天津,向上时光流转,岁月脚步不停转眼2022已过半盛夏津城,蓄势待发—夏粮丰收、消费增长、就业稳定产业升级、市场回暖……让天津自动与年轻、活力、未来画上等号天
  • 专注和坚持是优秀的必要条件✨不要羡慕别人的精彩,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所有精彩和成功的背后,都沉淀着酸楚,融解了心血。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在奔跑,我们会赶超一些人,
  • 肖安,我还是想这样叫你,虽然你似乎换了网名,但这个名字,在网课期间给我的力量是无穷的。想到这里,心有遗憾,眼前模糊,又是一年盛夏炎炎,孙女我真的,甚是想您。
  • Q弹爽滑丰富营养一吸到位‼️#太子彦美食# 葡萄今年丰果最近接近成熟期陆续红果鸟儿知道了三两成群的飞来尝鲜一对白头翁总是公鸟先来停在葡萄架上看看没什么危险就
  • “我始终坚持把不锈钢的延伸与发展作为自己的主业,坚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深耕一定会有收获,”马杰诉说着对不锈钢行业的理解,“客户需要我,我才存在,客户需要我,我
  • 一个善良的人,就像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传播。做个善良的人儿,世界也会温柔待你。
  • 烁灼肆意,肆力而冲,默默加油,就是干[加油]@ACE-YOUNGKINGYOUNGBOSS 做好准备才能一鸣惊人,期待黄子韬沉潜蓄力,厚积薄发,带领龙韬娱乐公司
  • 想到还处在封控下的人们,我已很知足这样的奔波。如水的情怀,端庄的仪表,深沉的内涵,总是在不经意间,渗透在言谈举止间……#驴友[超话]#七律●雨中情小桥溪涧草青青
  • 现在它已经完全长大了~ 而且过的超级幸福~看图六那销魂的睡姿就知道它很放松很踏实~真替它开心~在狗年到来之前遇到了愿意收养它的一家人 并且给它温暖给它爱!辗转夜
  • [星星]这套服装是6星的,耗费很大,要是一次换不完可以等下次再被投票选出来的时候换完一套,毕竟珠连和归珍都是循环活动,姐妹们量力而行[锦鲤附体]七月的阳光,那可
  • ”日伪军看着谢宝银一通乱骂,连连发笑,觉得就是牛受惊把丈母娘摔了的事,后面排了很长的队,也就没有再搜查,连忙招呼他们快走。这时,一个日本兵过来,抬脚就要踹牛车上
  • 2. 为对高速公路故障车辆实施快速救援,公司在沈阳、锦州、盘锦、沈抚地区设置自主救援服务队伍12个,配备人员136名,喷涂“辽宁高速”字样救援车辆47台,全力为
  • #画笔下的少男少女#【庸俗与高雅】:中国美协倡导:艺术为大众服务,当代主流国画,油画就是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才有了广泛的市场,真正的大画家,文人画大多是寂寞的,
  • 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面面俱到的统筹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让男人永远望尘莫及的生育支配能力(我的孩子绝对是我的孩子)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这个新时代女性文化的初始
  • ”其实,于我而言,我是真的想再拥有个女儿,不是说真是同人玩笑那般,不想做婆婆,不想看未来媳妇脸色[嘻嘻],只是单纯的觉得女儿会更贴心,更让人感觉温暖;于我女儿而
  • 不过有人说,曹植对甄氏的感情很可能不是真的,毕竟甄氏刚进曹府时,他才13岁,但《洛神赋》里又留下了太多甄氏的身影。其实,当时不仅曹丕垂涎甄氏的美色,就连曹植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