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汉书》•抄读第1246天
叔皮唯聖人之道然後盡心焉。年二十,遭王莽敗,世祖即位於冀州。時隗囂據壟擁眾,招輯英俊,而公孫述稱帝於蜀漢,天下雲擾,大者連州郡,小者據縣邑。囂問彪曰:「往者周亡,戰國並爭,天下分裂,數世然後乃定,其抑者從橫之事復起於今乎?將承運迭興在於一人也?願先生論之。」對曰:「周之廢興與漢異。昔周立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其勢然也。漢家承秦之制,並立郡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至於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國嗣三絕,危自上起,傷不及下。故王氏之貴,傾擅朝廷,能竊號位,而不根於民。是以即真之後,天下莫不引領而歎,十餘年間,外內騷擾,遠近俱發,假號雲合,咸稱劉氏,不謀而同辭。方今雄桀帶州城者,皆無七國世業之資。詩云:『皇矣上帝,臨下有赫,鑒觀四方,求民之莫。』今民皆謳吟思漢,鄉仰劉氏,已可知矣。」
——卷一百上  敘傳第七十上
《汉书》抄读的最后一天,其实透露的是班氏家族记录历史的旨趣所在:现实而具体地求解“汉道”根心,其中有以汉代经学为集中呈现的公共意识,有士大夫家族意识,有多重互文作用下的历史文化专业精神。

【礼本来是指祭祀鬼神之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的范围越来越大,由祭祀含义扩大到各种规范,甚至包括治国平天下的典章制度——依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周礼】  春节的脚步近了,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隐藏着一定的礼仪。礼仪是什么?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是礼乐文明。那礼仪之邦的特征是什么?礼乐文明,有哪些优秀的成分?今天我们面对如此的文明,应该如何看待哪些东西可用、哪些东西不可用?如果要用,该怎么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锷在做客齐鲁大讲坛时,以《周礼与现代社会》为专题,对上述问题作了解读。
“把俗加以规范就变成了礼”
  王锷教授从孔子教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故事入手,引入了礼和周礼的问题。“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针对许慎的《说文解字》,清代的学者段玉裁有个注,说‘履,是足所依也。引申之,凡所依皆曰履。’换句话说,人在社会上生存,所要依赖的有关规则,这些都能叫‘礼’。”王锷分析,从本意来说,礼本来是指祭祀鬼神之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的范围越来越大,由祭祀含义扩大到各种规范,甚至包括治国平天下的各种典章制度,都应该算到礼的范畴。
  王锷认为,礼是俗的规范化。“我们经常说礼俗,各地的风俗不一样,但当这个俗被大多数人所遵守、信从的时候就可能变成礼。礼的范围要比俗的范围大,当礼被某一个地方接受、大家都遵循,也可能会变成俗,礼俗之间是互动的。所以说礼是俗的规范化,把俗加以规范就变成了礼,且是现实生活的粉饰化。我用了粉饰这个词,粉饰是‘梳妆打扮’的意思。”
  在另一个层面上看,礼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如果人离开了礼,那你做事就不知道该怎么做。礼还是治国理政的典章制度。我们回顾中国历史,从周代以来,所谓周公制礼作乐以来,一直到现在,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会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各样的法规制度等一些条文。这些条文是干什么的?放大来说就是礼。”王锷说。
  王锷指出,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礼不仅包括风俗信仰、礼仪制度、法律法规,还包括家规乡约。“这几年大家热谈一个话题,叫家风家训,家训也是属于礼的范畴。”
  从狭义来说,礼有两部分,包括礼物、礼仪。“拿礼物送人,要考虑这个礼物以什么样的形式送给对方,对方如何接受,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礼仪。礼,简单来说包含礼物和礼仪两个部分,是人际交往的准则。”
  如果再细分,礼有很多要素,就是行礼包含很多要素,这些要素包含什么?包括礼法、礼容、礼器、辞令、礼义等要素。在中国谈到礼,必然会包含乐,乐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华文明也是礼乐文明。
  而周礼是指哪些内容呢?王锷分析,周礼有五礼,叫吉、凶、宾、军、嘉礼。吉礼是指有关祭祀之礼,凡是与祭祀有关的礼仪都是吉礼;凶礼是与忧伤有关的礼仪,比如人去世了,要下葬,有葬礼;宾礼是周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以及诸侯派遣使臣向周天子问安的礼节仪式;军礼是协同天下各国之礼;嘉礼,是使万民相亲相爱之礼,具体来说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贺庆之礼等。
与现代社会相关的饮食礼、冠礼
  我们现在能看到哪些周礼的影子?哪些和我们现代社会还密切相关?王锷教授接着分析了《三礼》与周礼的关系。周礼为什么如此受周人重视?周礼关乎国家民俗民风、国家盛衰。通过《坊记》的记载即可见一斑:“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这样的一些礼制,在哪些书中有体现?王锷说,要了解周代礼制,必然要读《周礼》《仪礼》《礼记》。
  《周礼》又叫《周官》,本来有6篇,可《冬官》丢掉了,现在能看到5篇。第五篇是《考工记》,里边记载了很多制作车子、制作弓箭等方面的一些资料。
  《仪礼》在汉代的时候据说有50多篇,而今看到的《仪礼》只有17篇,而且有两篇是分上下的,其实只有15篇。这部书中讲什么内容?大概讲就是男子、女子到一定年龄如何加冠、如何结婚。还有射礼、朝礼、聘礼,包括人去世之后如何举行丧葬礼、祭礼等。
  “《仪礼》这部书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非常深远。比如到一定年龄要结婚、家里有人去世要举行丧葬礼、祭祀祖先这些礼仪完全能追溯到《仪礼》。”王锷说。
  《礼记》有49篇。“《仪礼》是大量讲事情该怎么做,但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些没有讲。比如结婚,为什么新郎要迎接新娘子?《仪礼》没有讲,《礼记》中有《婚仪》阐释了为什么要迎接。因为男方家里迎接的是能传宗接代的女性。”王锷分析。
  古人讲的礼制特别多,概括起来,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大概有饮食礼、冠礼、丧葬礼。王锷以饮食礼、冠礼、丧葬礼和祭礼为代表,讲述了记载周代礼制的情形。
  以饮食礼为例,饮食文化中有一个关键词叫“酒肉”。“我们经常说‘酒肉朋友’,酒和肉很重要。吃饭没有酒、没有肉,那就是随便吃。对酒肉,中国文化特别重视。所以《礼记·坊记》中说,‘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和睦也。’就是用酒肉聚集宗族,教老百姓和睦相处。《礼记·丧服四制》中说‘老病不止酒肉’,就是年长一点的人不能禁止酒肉,当然不要喝多。这是古人对酒肉的理解。”王锷说。
  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大概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有酒了。关于饮酒,古人制定了很多的礼节。主人招待客人,主人敬的酒叫“献”,客人得回敬叫作“酢”,然后主人再献酒叫作“酬”。根据不同的级别,最低是一献之礼,最多是九献之礼。
  在先秦时期,招待客人吃饭大概有三种礼仪:飨礼、食礼、燕礼。《左传》记载:“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飨礼规格最高,有酒有肉。食礼有牲牢、无酒,以吃饭为主。
  “食礼和飨礼是有规定的,要坐端正,吃完就走;燕礼没有规定,燕礼是明君臣义,前两种礼是象征性的、有级别的招待,燕礼是招待的时候有酒有肉,而且后面不限制你喝多少、不限乐,音乐伴奏一直在。但也有规定,孔子说过,‘惟酒无量,不及乱’,而且最好是‘饮酒不至变貌’。这样的一些规定,是把饮酒礼引导到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大家又高兴,又不至于喝醉耍酒疯。”王锷说。
  通过分析饮食礼、冠礼、丧葬礼的内涵,王锷指出,周代的这些规定对今天的社会是有一些影响的。从汉代开始,一直到清代,历朝历代都根据《周礼》《仪礼》《礼记》的相关记载,制定适合他们那个时代的相关礼制。
礼是为了节制
  《礼记·乐记》中讲到人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外物的触动。人对外物的触动越来越多,对有些东西喜欢,对有些东西不喜欢。如果人对外物触动的欲望不加以节制,就是人完全被外物带着走,那人就会胡作非为。如果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力量大的就会欺负力量小的,人多的就会欺负人少的,聪明的就会欺负愚蠢的,胆子大的就会欺负胆子小的,生病没有人管,鳏寡孤独老人小孩没有人管,这是大乱之道。
  “所以孔子说,正因为这样,先王治理国家的时候,要制定各种各样的礼制,目的就是要把人的性情引导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不要让他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要让他做有害于他人且有害于自己的事情。”王锷分析。
  王锷认为周礼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修身养性,二是诚实守信,三是尊敬他人,四是以礼治国。
  就修身养性来说,儒家特别强调人性和人情的关系。《礼记·大学》里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是一个人修身的结果。“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修养好自己的性情,让自己的性情符合当代礼的范围,这样的话,一个人才能正常发展。”王锷说。
  周礼中特别强调做事要守信。《礼器》中讲到“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就是要讲诚信。如果不讲诚信,规章制度是为部分人服务的,那肯定不行。
  修身养性和诚信,是针对一个人在发展中自我修养要注意的,但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一个人生存。父子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夫妻之间,都有一个礼仪在。中国文化讲的五伦关系,把夫妇关系摆在最中间,说一个家庭夫妇关系搞不好,必然会影响父子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等。所以夫妇关系特别重要。夫妇之间应该怎么相处?应该相亲相爱。
  “当你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你要尊敬他人。那怎么尊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在礼书中讲到很多要尊敬他人的做法,和他人交往,自己内心诚信、修身养性做得好,才有可能尊敬他人。只有你尊敬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所以《礼记》中有一句话叫作‘自卑而尊人’,就是每个人要把自己放低一点,而把别人抬高一点。”王锷分析。
  “以礼治国是儒家倡导的,也是孔子等人所倡导的。怎样以礼治国?各个时代不太一样,但是孔子对以礼治国在《礼记·礼运篇》也有详尽的论述。如果从广义来说,现代社会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但也应该认识到,在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应该说大量存在着有法不依、有禁不止和违法乱纪的事情,现行的规章制度还是有纰漏之处的。所以从礼的广义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按照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借古鉴今,制定适合现代的完善的礼制,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话我想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好,人民会更幸福,社会会更安定。”王锷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人生路上,每个人其实都应该学会放过二字,放过他人,放过自己,然后成就自己,因为当我们停滞不前,时间并不会为谁停留,只会流逝的更快,到最后的最后,你会明白自己
  •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 厦门市湖里区马垅社#厦门领养##厦门猫咪领养##种植牙[超话]# 好好保护真的很有必要真的是很重要,不要把当它当作不起眼的小事毕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要是
  • 也有可能是大数据的推送|・ω・`)嗯……有关什么现场接机啊什么无厘头的一直追赶他啊啥的,都感觉自己做不来,也不能去做因为原因很多……也大概是我比较佛系追星吧哈哈
  • 这里的草莓好好吃 我每天都走好多路 一万多 微信步数都是一万七一万八 买了很多巧克力 牛奶巧克力我真的很喜欢吃但我觉得我每天走这么多还是瘦了 这里的巴士大部分都
  • 可明知上官浅来者不善,是自己的死对头,他还是忍不住动了情,温柔刀,步步沦陷。可明知上官浅来者不善,是自己的死对头,他还是忍不住动了情,温柔刀,步步沦陷。
  • 交感丹,铁翁先生方,香附开郁,茯神宁心,郁解心宁,故心肾交泰。迨王清任《医林改错》治痘六方之一的助阳止痒汤(黄芪1两,桃仁2钱,红花2钱,赤芍1钱,山甲1钱,炒
  • 多少年后,当时光带走你的影,当岁月漂去旧的伤,却依旧可以,在一朵花上,温柔地看见你,在一本书里温柔地触摸到你——疼痛又甜蜜。” “温柔的晚风,傍晚的晚霞,解暑的
  • 我总想起你,闷闷的,偷偷的想起你,我不是个好妈妈,没给你足够的爱,没给你吃好的罐罐,我甚至还会嫌弃你掉毛,也没有给你足够的关心,连你生病了我都没第一时间发现,你
  • 受虐者守势的父母与儿子对换,肯定是给这个儿子心理身体带着痛楚,几个人按着,针扎着,我想算命的在只扣一个酒杯儿子就好上撒了慌,我想不好坟头还会再多一个带血的酒杯。
  • 但是大表姐使出浑身解数挑逗男主那几段我真的看得hard不起来[衰]甚至暂停好几次来缓解那些片段带来的尴尬[泪]她frontal nude打人那段我真的尖叫[泪]
  • ————————————————【鸡倌】适用建筑:养鸡场居民品质:白(100~500)岗位需求:1~2+冥鬼能力值作用:减少喂饲料偷懒概率稀有技能:增加强壮值冥
  • 此时挂着一串钥匙的男子带领一群人出现,惊动了的外星人们仓皇乘飞船离去,一个小外星人E.T.被同伴不小心留在了地球上,幸运地被善良的小艾里奥特发现,他瞒着妈妈偷偷
  • 其实,对更多人来说,关心的并不是点位的多少,而是市场的赚钱效应,就是A股市场能持续的带来收益,这个收益怎么来呢,你单纯的从指数的点位去衡量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就
  • 人家别人分手都是和双方有关,就杨紫分个手大家有的都不知道男的是谁只记得胡辣汤了。”我去,那都要有社交距离和分寸感吧!
  • 虽然我觉得是我自己自言自语地说我好像挺适合干这个,店主才说了这样的话,但店主的话真的有让我觉得被认可,我脑子里闪过了《绝望主妇》Gabby去找工作,面试失败去购
  • #银河系闪耀星[超话]#[打call] #银河系闪耀星 益盏星河#[打call] #银河系闪耀星 洗盆纯爱战神# “星火点缀人间,枯叶在秋风中结束 光从希望之中
  • 加入即拥有——1⃣免费的专业咨询,哪里不会点哪里;2⃣高效筛选、确认信息,随时对答案,省心省时间;3⃣有意识流的美学理念探讨,也有干成沙漠的设计施工经验分享;4
  • #新疆是个好地方##万人说新疆·喀什##丝路重镇·多彩疏勒# 新疆,是一块阳光宝地,祖国西北这片浑厚的土地上,充满了无数神话传说,这方土地辽远广阔,承载着无尽的
  • 顺势而为 突破发展过去三年,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搭建企业平台推进农村天然气管网及煤改气项目为依托,华陇能创积极与地方政府、当地燃气公司对接合作,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