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噔噔噔!!!重新猜[二哈]
结合官方的提示和大家的意见,改为:

[打call] 20:00 22:00[打call]

官方提醒请被表象迷惑且不要动脑,那表的不能再表的就是22T(time)和麻将8点
至于小鸭子,有只藏起来了,就不算表象了……应该就没它什么事了!
书上的20也许是20点,因为它足够表象,小编可能怕我们没发现麻将,就再写个时间提醒大家.....

[好爱哦]哈哈哈.......但愿我们今天都被蔡国庆老师那“吉祥的光”照耀着![冲刺][冲刺][冲刺]

#饿了么##饿了么免单1分钟##饿了么[超话]#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二集)  2015/8/10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1-023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五頁第五行,科題,「利他行」,分兩科,兩小科,第一,「慈和勸進」。法藏比丘也就是法藏菩薩,圓滿修足忍辱波羅蜜,所以前面講的是「忍力成就」,意味著自度圓滿了,自度圓滿之後就要度化眾生。為什麼要成佛?是為了要幫助眾生,不是為自己。但是要幫助眾生,首先得自己成就,自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就不能幫助眾生,必須自己修行功德圓滿,戒定慧三學都得到了,這才能教化眾生。我們看這段經文:

  【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

  這四句話非常重要,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解,上面就是前一段經文所說的「惠利群生」,這是慈,「忍力成就」是悲。「是故於諸有情,常以慈忍為懷」。慈,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講的仁,所以我們常常把仁慈連在一起,仁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慈是佛陀所說的,意思相接近。仁者愛人,推己及人,所以仁這個字它是會意的,人邊,這邊是二,就是二人,有自己一定想到別人,這叫仁。佛家講慈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這慈悲兩個字都是仁,中國用一個字代表,佛把它分成兩樁事情,一個是幫助眾生離苦,一個是幫助眾生得樂。這就是佛陀教育的終極目標,最後希望做到的。幫助眾生離苦,眾生苦從哪裡來的?是從迷失了自性,對於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認錯了,看錯了;看錯了,於是就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才惹了許多麻煩。

  我們今天的社會,現在住的這個地球,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樣子?是人為的,不是自然有的。這個,中國傳統文化說得很清楚,佛也說得很清楚。現在量子力學家做出了證明,說得沒錯。宇宙從哪來的?生命從哪來的?我從哪裡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諸位如果讀過《壇經》,《壇經》是六祖大師說的,他是中國人,他不是印度人,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他老人家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最後一句很重要,「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整個宇宙。全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生的,自性現的。自性是什麼?我們常說真心,自性是真心。是從自性生的,所以明心見性了,對於這些萬法樣樣都知道,樣樣都明瞭,一點都不迷惑。這個也是佛陀教學的最高的目標,就是教你把自性找回來,明心見性,佛陀教育就圓滿了。見性之後,你對於一切萬法真正明白,沒有認錯,有能力自度。自度什麼?自己的苦沒有,樂現前,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是登峰造極,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所以苦跟樂佛知道,迷了就苦,覺悟了就樂。所以佛對於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理論依據,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或者是轉迷為悟,都行,總是要覺悟,不能再迷惑。用什麼手段?用教學。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佛陀是教育,佛法不是宗教,現在一般西方人講的宗教,佛法不屬於,佛法屬於教育。釋迦牟尼佛在世,這歷史上有記載,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出現在北印度,現在的尼泊爾附近。當時都是部落,部落就是小國,他父親是個國王。他十九歲出家,為什麼出家?感覺到生老病死苦,這苦怎麼來的?能不能避免,怎樣避免?每天想這些問題。想到最後,看到有些出家人他們是真正在做這樁事情,離苦得樂,他深受感動,十九歲出家。出家之後,他給我們表法,他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求學,所以印度那個時候宗教之國,也是哲學之國,幾乎所有宗教學派,他都親近過,十二年,到三十歲。回頭再看看這些所學的、所修的,得不到結果。這個結果是什麼?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那就是沒結果。六道輪迴是苦的根源,能夠脫離六道,那就是離究竟苦,再也不受苦了。與樂,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一個道場,不要說一個國家,那不是國家,極樂世界沒有國王,沒有總統,它是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叫極樂世界,得究竟樂,這裡頭再也沒苦了。為這個來的。

  唐朝,我們淨土宗善導大師有一句名言說得好,「諸佛所以興出世」,十方三世諸佛到世間來了,來幹什麼?「唯說彌陀本願海」,說彌陀本願海就是這部經,就是為了說這部經而來的。他一生講了許許多多經典,換句話說,那都是附帶的,最主要的是這部經,而且這部經是講了很多次。我們中國古大德,細看《無量壽經》,現在《大藏經》裡收的有五種版本,五種本子對起來看,這個裡面有很大的差別,這就顯示不是一次說的,如果一次說的,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差異,一定是多次說的。這部經在中國有十二次翻譯,非常可惜有七種版本失傳了,《大藏經》上有經題,有這個經名,書沒有了,只剩下五種,七種失傳了。

  內蒙有一位金教授,現在是蒙古文的權威,他整理蒙古文《大藏經》,告訴我,蒙文《大藏經》裡面,《無量壽經》有二十多種譯本,比我們多得太多了。所以我就希望他能把這部分東西翻成漢文,提供給我們淨宗來做參考。真正證明釋迦牟尼佛這部經常說,四十九年每隔一、二年他都會講一遍,有的時候年年講。為什麼?佛說法契機,看到有人跟極樂世界有緣,那一定要告訴他,不能疏忽。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這個人成佛的機緣到了,不能不幫助。一個人也要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其他的成不了佛,還在六道搞輪迴,慢慢來,不著急,這個人機緣成熟了,一定要幫助他。所以一個人也講,三個人、五個人也講。這是什麼?慈悲,慈悲到極處。

  我們這一生遇到這部經,也不是偶然的。大乘經上說得很好,凡是遇到這部經,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人,都是有很大的、很深的善根。深到什麼程度?佛說了,都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今天遇到這個本子,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你能信,能發願,肯念佛,不簡單!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這許許多多經典,像《大藏經》,每部經都要靠自己修戒定慧才能向上提升。這一部經,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特別慈悲,不靠自力,靠佛力,完全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保佑,阿彌陀佛加持,縱然你造了很多罪業,只要你真正相信,不懷疑,真正求生淨土,阿彌陀佛還是來接引你,這個不可思議。所以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就是這一門。這一門簡單,很有效,保證你一生成就,不必等到第二生。

……

我分享了【《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三二集)】, 快来看吧! | https://t.cn/A6xRUhs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月6日 那天他C位断层出道,走向更好的未来8月2号 菜菜的破壳日2月14号 了解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事,经历了粉他以后的第一次不好的事情,觉得这个男孩是真的
  •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印广法师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亦以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邯郸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决定在市主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 #LOLITA[超话]##图透##转发抽奖##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春夏季也要做酷酷女孩蝴蝶骨T➕SK套装 镂空翅膀鞋 日常又特别 SK会做长款和短款可供选择车专
  • 人不必太美,只要有人深爱;不必太富,只要过得温暖;学会知足,学会淡泊,学会理解和宽容,就是幸福;一生之中有个爱你的人,理解你的人,牵挂你的人就是最大的幸福。不完
  • 有句话叫做“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我打开心窗,你走了进来,生命里充满了你的片段,从此我想陪你走过繁华万千,去欣赏风景无数,憧憬如诗如
  • #长春身边事#【长春小伙是献血屋的“常客” 用亲身经历去实现深层次愿望[中国赞]】2019年12月4日,在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即将到来之际,吉林省第82例(全国
  • 你还年轻,她正美丽,那你就要先好好努力,用你的年轻去保住她的美丽,很多成功人士,背后总是有个黄脸婆,那是因为他的不努力与长时间,当爱情遇到如此的时候,我正当魅力
  • 投稿:#具体求文#受原来是1好像 记不清忽略不计[拳头]受是很风流的那种 好像不是很相信爱情 前情忘了 和攻偶然成为邻居 入住时噪音太大还有点小矛盾 但是两个人
  • 我能够理解老婆这么多年来一个人过日子的痛苦,婚姻失败对她打击很大,所以她特别谨慎对待我与她的关系!人生,不怕失败,怕的是你整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过日
  • 就像你做儿女的不好好孝敬父母,从小就反抗武逆父母,等你做父母时儿女就会反抗武逆你,这就是亏了伦常道,违背了本分的因果,所受到的惩罚。我真的是气哭了,哭傻了,我接
  • 怎么可能!”2019年《大江大河2》启动会:主持人:“这一部宋运辉的年龄可能跟你本人的差距比较大,对你是个怎样的挑战呢?
  • 这个秋天啊,我一直想和你走枫叶铺满的小路,有秋风的柔谧,有白云的闲适,有你一颗陪伴、聆听的心,与我同守岁月的绵长,那才是一幅至美的生命的画卷。这个秋天啊,我一直
  • 这样的生活方式也体现出了我们对于男人味的追求和品质的生活的向往,服装本身是要让人来去驾驭,每个人的服装应该有自己的自我表达。他的确是有这样的可塑性和转变力的,每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每个心中也住着衣锦还乡的渴望,只是,现实里不只有美好,除了诗与远方,也不乏很多不能承受其重的卑微与悲凉。冬日暖阳的午后与书友和亲人享受如
  • 18年的直播百看不厌 快乐病毒会一直感染着我(好久不见的娜娜/和梦梦住一起的ten/一粒七团宠昀昀/梦队忙内马克/吉祥三宝的出现/隔三差五18条不分你我的直播/
  • 曾经我真的想有一次任性,可甜爸说,我们无亲无故来到这里,有个什么事情还得靠朋友!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城市获得幸
  • 全程互夸, 比如你的睫毛很好看之类的(果然全世界的女人都是一样的)另外就吐槽德语很难学(在德国和人建立友谊的必选项目)回来的路上和埃及小姐姐聊了20站,我都不知
  • 艹nm,当初就是听了煮壶那两句觉得朗朗上口还nm魔性脑内循环停不下来,正巧当时没工作无聊就点开了狗令,谁他妈想到瘟到现在,吧唧一校真的是害人精,害人不浅,几个月
  • 【从浙商银行破发说明A股生态正在悄然改变】阿里巴巴在美国势不可挡,今天港股估计又是上涨了,所以不要总把IPO就当坏事,阿里在港交所募集1000亿,创下今年最大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