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管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这个国家级荣誉是如何炼成的?】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管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全国推进质量提升工作先进地区、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单位、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走进区市场监管局,一块块奖牌、一面面锦旗引人注目。荣誉背后,承载着市场监管人的拼搏和汗水,反映出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满足企业所需和群众所盼,推进改革创新,把服务放在监管的前面、让监管跑在风险的前面、把规范做在维权的前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环境、消费环境,担当奋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百姓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打造“三大平台”
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走进区市场监管局的风险预警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便映入眼帘,屏幕上显示的是投诉举报、科室分析、媒体舆情、监督抽检、特种设备、实时监控等六大模块的风险信息数据,以及对药店、餐饮单位、农贸市场等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实时监控情况。据该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监控设备主要利用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自动检测异常情况,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实现风险预警,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2019年1月,区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等多个部门职能。面对近40万户市场主体、3.6万家食药生产经营单位、5.2万台特种设备监管重任,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向改革要答案,创新打造风险预警、“双随机”监管、信用公示“三大平台”,这也成为市场监管工作由“管制”向“治理”转变的“三大法宝”:风险预警平台研判处置风险9.6万条次,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双随机”监管平台开展部门联合随机抽查,组织20个执法单位对88个行业领域开展联合抽查639户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信用公示平台及时推送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信息,有1300余人次、1100余家次企业在出境、外出乘机、办理贷款等业务时受限,企业主动守法守信意识逐渐增强。
2021年5月,新区依托“三大平台”推进质量提升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风险预警、‘双随机’监管和信用公示三大‘数字化平台’,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时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工到该局调研时,对“三大平台”予以充分肯定,并在2021年7月23日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对这一创新做法予以表扬并在全国推广。
记者了解到,“三大平台”监管模式还受到其他表彰奖励:入选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入围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护航发展办实事
把服务放在监管前面
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副总裁尹爱华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服务企业联系卡”,背面详细列出了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以及8个具体业务分管负责人和服务专员的联系电话。“有了这张服务卡,关键时刻帮大忙。”尹爱华说。
此前,明月海藻旗下一家子公司顺利通过了婴幼儿辅食生产许可认证。没想到,刚刚公布消息没几天,却惹来了“麻烦”。“有人抓住现场核查与许可证发放的时间差,指责我们虚假宣传,并不断投诉、骚扰。”情急之下,尹爱华突然想到了那张“服务企业联系卡”。按照服务卡上的信息,她找到了专门负责质量、品牌认证的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并向其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并主动向投诉人作出合理解释,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才是服务型政府该做的,点赞!”对区市场监管局的这一举动,网友纷纷点赞。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服务放在监管的前面,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先后培育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2家、中国驰名商标2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262个。此外,新区在全省率先推出《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政策》,1100万知识产权服务券已向企业发放;全省首个设在区县级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已获批成立,累计办理商标业务1600件;全区授权专利总量突破7.5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件,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
今年1月,新区商标受理窗口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权质权登记权限。以此为契机,区市场监管局不断优化质押融资流程,调整发布国家商标窗口服务指南2.0版。今年以来,促成澳柯玛、金鹏联创机械等企业商标质押融资10.31亿元,7家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2000万元,加速知识产权“纸变钱”。7月26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机电产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式设立,是国内首个专注机电领域、首个在国家级新区设立的快速维权中心,将肩负起机械装备、电气设备、电子电器等产业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任务。
近日,西海岸新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对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对外开放国际形象都将发挥积极影响。
监管为民守初心
把规范做在维权前面
“人民的好公仆”——在灵山岛市场监管所,有这样一面来自河北保定崔先生寄来的锦旗。原来,崔先生网购了一款运动鞋,与商家产生了纠纷,经该所工作人员多次耐心调解,顺利解决纠纷,崔先生寄来锦旗表达谢意。
像这样的消费纠纷,区市场监管局年均处置4万余件。“坚持做到用心用情、换位思考,全力维护消费者权益。”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将关口前移,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全域创建,发展星级消费维权服务站68家,培育发展ODR(线上调解)单位4658家,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就是市场监管部门致力解决的头等大事。区市场监管局一直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每年开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抽检8000批次,创新实施叉车、起重机械声光报警和限位器加装、电梯“安全+服务”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举措;围绕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等侵害群众企业利益违法行为,每年查处案件1200余起。
“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是新区四张熠熠生辉的国际名片,这四张国际名片和一系列节庆会展活动的背后,浸透着市场监管人的辛勤和汗水。
“请所有进城车辆提前准备好进货票据、供货商资质,打开后备箱……”每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盛会期间,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都会坚守物流通道一线,认真排查每个批次的食品,严防来源不明、检测不到位的食品进入金沙滩啤酒城。同时,区市场监管局强监管、优服务,加强食品、特种设备、经营秩序安全监管工作,采取先行赔付、当日处结等便民措施解决游客投诉与纠纷,确保广大游客和群众舌尖安全。
多年来,区市场监管局全体干部职工以大局为重,讲奉献、肯吃苦、能担当。在急事难事面前,局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下沉一线指导检查;在重大活动期间,参与保障的同志起早贪黑、顶风冒雨,特别能战斗;在旅游旺季,大家调解纠纷、打击传销、处理突发应急事件……全体干部职工兢兢业业,为维护市场秩序默默奉献,汇集起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市场监管铁军的风采。
铁肩担重任,丹心护民生。新的征程上,区市场监管局将始终坚持监管为民、护航发展的初心不变,持续改革创新,让服务更有温度、监管更有力度,让企业创新创造创业更加省心、舒心,让市民群众的“吃住行游娱购”更加放心、安心,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展现市场监管新作为。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保证供应链 兰州新区争当全域现代农业排头兵

地处秦王川腹地的兰州新区,立足国家赋予“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布局定位,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来,新区围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特色林果、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和农业科技研发六大板块,投资330亿元实施了56个现代农业项目,形成1亿枝鲜切花、200万头生猪、2万头奶牛、万吨有机蔬菜、200万吨粮油加工、百万吨饲料、15万吨农药、百万头生猪屠宰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百亿级,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循环经济
延长现代养殖产业链

登上30多米高的瞭望台,6栋现代化猪舍尽收眼底。“我们的种猪住的是楼房,上下坐电梯,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甘肃天兆猪业有限公司外联经理张溶基自豪地说。

养殖基地项目主要包括6栋楼房式猪舍,建设结合了经济环保等一系列综合因素,不仅让猪场更加安全,而且循环产业成为全省现代养殖的新标杆。“目前存栏种猪1.3万头,后期达产之后存栏种猪将达2.2万头,年出栏50万头以上。”张溶基介绍。

总投资7亿元的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天兆猪业种猪产业园项目是集种猪繁育、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及生猪屠宰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集群。项目现场,一栋栋7层楼,就是根据获得近百项专利的余式猪场模式建造的。

猪舍虽大,但细节突出:母猪、仔猪、种猪分类而居,还有专门搭建的妊娠舍、保育舍等,平时巡栏都由机器人完成。“企业旨在为西北乃至全国养猪事业提供最优质的种猪资源,为西北地区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猪肉产品。此外,企业还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对猪场粪尿资源开展循环利用,粪便等副产品通过生物技术堆肥供热,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企业节本增效,实现了生态效用和企业效益双赢目标。”张溶基说。

科技助力
提升精细农业价值链

洛神、雪山、高原红等20多种优质切花玫瑰在科技大棚内争奇斗艳,“无土栽培+自动化智能管控”种植模式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走在兰州新区的田间地头,一项项现代农业“黑科技”让人交口称赞。

温度34℃、湿度65%、光照强度70%、下次喷淋倒计时430秒……在花卉产业基地智能温室,除了玫瑰花香,还有各类科技元素: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确保玫瑰全周期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实现全季节、全天候生产;水循环和灌溉系统精准浇灌每一株玫瑰,多余回水经杀菌后再次调配使用,最大程度提高温室水肥利用率。

在总面积1.7万平方米的日光温室里,一条条绿色的枝蔓上,一串串成熟的圣女果光泽晶润。“它的学名叫樱桃番茄,每一串大概20多个,品相及着色均匀,这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立体栽培,1平方米樱桃番茄年产量20公斤,而用水量只有传统农业的三分之一,销售批发价每斤在10元左右。”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科公司农业生产一部部长范涛介绍。

目前,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成4座智能玻璃温室和1座组培室,年产鲜切花1亿枝、盆花120万盆,远销国内外市场。同时,示范园采用“农户+培训+乡村就业工厂”模式,吸纳新区及周边千余名农民工就业,培养产业工人600余人。新区农投集团副总经理卫俊峰说:“园区农民平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8800元提升到现在的43200元,已逐渐走出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立足优势
保证产品供应链

近年来,针对土地荒芜盐碱、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新区农投集团于2017年6月开始布局建设集现代智慧农业、休闲观光、冷链物流、贸易销售、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力打造花卉培育、花卉贸易、生态精品蔬菜林果生产三大板块,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草莓、樱桃、番茄喜获消费者青睐,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20年5月18日,占地900多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目前,新区现代农业公园引进种植切花玫瑰等百余种高端花卉,投入规模化生产30余种,可年产鲜切花1亿支、盆花120万盆。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海拔高、光照强、花期长,让兰州新区花卉在全球市场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依托国际空港、中欧班列的交通优势,集团生产的鲜切花卉销售市场不仅覆盖全国而且进入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范涛介绍。

#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十年来,兰州新区坚持发展全域现代农业,投资330亿元实施现代农业项目56个,形成1亿枝鲜切花、200万头生猪、2万头奶牛、万吨有机蔬菜、200万吨粮油加工、百万吨饲料、15万吨农药、百万头生猪屠宰的生产能力,具有设施化程度高、产业链条全、技术水平优的特点,达产后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百亿级。

站在国家级新区获批十周年的黄金节点上,下一步,兰州新区将在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把一些特色产品,包括饲草、花卉、食用菌、生猪等产业做强做大,通过合理的经济布局,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证融通的供应链,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真正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共同富裕的先行区,全力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迈进。”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陈智新说。(兰州日报)@兰州日报

#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保证供应链 兰州新区争当全域现代农业排头兵

地处秦王川腹地的兰州新区,立足国家赋予“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布局定位,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来,新区围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特色林果、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和农业科技研发六大板块,投资330亿元实施了56个现代农业项目,形成1亿枝鲜切花、200万头生猪、2万头奶牛、万吨有机蔬菜、200万吨粮油加工、百万吨饲料、15万吨农药、百万头生猪屠宰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百亿级,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循环经济
延长现代养殖产业链

登上30多米高的瞭望台,6栋现代化猪舍尽收眼底。“我们的种猪住的是楼房,上下坐电梯,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甘肃天兆猪业有限公司外联经理张溶基自豪地说。

养殖基地项目主要包括6栋楼房式猪舍,建设结合了经济环保等一系列综合因素,不仅让猪场更加安全,而且循环产业成为全省现代养殖的新标杆。“目前存栏种猪1.3万头,后期达产之后存栏种猪将达2.2万头,年出栏50万头以上。”张溶基介绍。

总投资7亿元的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天兆猪业种猪产业园项目是集种猪繁育、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及生猪屠宰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集群。项目现场,一栋栋7层楼,就是根据获得近百项专利的余式猪场模式建造的。

猪舍虽大,但细节突出:母猪、仔猪、种猪分类而居,还有专门搭建的妊娠舍、保育舍等,平时巡栏都由机器人完成。“企业旨在为西北乃至全国养猪事业提供最优质的种猪资源,为西北地区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猪肉产品。此外,企业还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对猪场粪尿资源开展循环利用,粪便等副产品通过生物技术堆肥供热,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企业节本增效,实现了生态效用和企业效益双赢目标。”张溶基说。

科技助力
提升精细农业价值链

洛神、雪山、高原红等20多种优质切花玫瑰在科技大棚内争奇斗艳,“无土栽培+自动化智能管控”种植模式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走在兰州新区的田间地头,一项项现代农业“黑科技”让人交口称赞。

温度34℃、湿度65%、光照强度70%、下次喷淋倒计时430秒……在花卉产业基地智能温室,除了玫瑰花香,还有各类科技元素: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确保玫瑰全周期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实现全季节、全天候生产;水循环和灌溉系统精准浇灌每一株玫瑰,多余回水经杀菌后再次调配使用,最大程度提高温室水肥利用率。

在总面积1.7万平方米的日光温室里,一条条绿色的枝蔓上,一串串成熟的圣女果光泽晶润。“它的学名叫樱桃番茄,每一串大概20多个,品相及着色均匀,这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立体栽培,1平方米樱桃番茄年产量20公斤,而用水量只有传统农业的三分之一,销售批发价每斤在10元左右。”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农科公司农业生产一部部长范涛介绍。

目前,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成4座智能玻璃温室和1座组培室,年产鲜切花1亿枝、盆花120万盆,远销国内外市场。同时,示范园采用“农户+培训+乡村就业工厂”模式,吸纳新区及周边千余名农民工就业,培养产业工人600余人。新区农投集团副总经理卫俊峰说:“园区农民平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8800元提升到现在的43200元,已逐渐走出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立足优势
保证产品供应链

近年来,针对土地荒芜盐碱、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新区农投集团于2017年6月开始布局建设集现代智慧农业、休闲观光、冷链物流、贸易销售、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力打造花卉培育、花卉贸易、生态精品蔬菜林果生产三大板块,积极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草莓、樱桃、番茄喜获消费者青睐,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20年5月18日,占地900多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目前,新区现代农业公园引进种植切花玫瑰等百余种高端花卉,投入规模化生产30余种,可年产鲜切花1亿支、盆花120万盆。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海拔高、光照强、花期长,让兰州新区花卉在全球市场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依托国际空港、中欧班列的交通优势,集团生产的鲜切花卉销售市场不仅覆盖全国而且进入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范涛介绍。

十年来,兰州新区坚持发展全域现代农业,投资330亿元实施现代农业项目56个,形成1亿枝鲜切花、200万头生猪、2万头奶牛、万吨有机蔬菜、200万吨粮油加工、百万吨饲料、15万吨农药、百万头生猪屠宰的生产能力,具有设施化程度高、产业链条全、技术水平优的特点,达产后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百亿级。

站在国家级新区获批十周年的黄金节点上,下一步,兰州新区将在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把一些特色产品,包括饲草、花卉、食用菌、生猪等产业做强做大,通过合理的经济布局,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证融通的供应链,不断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真正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共同富裕的先行区,全力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迈进。”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陈智新说。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且人家根本没有连一半的力量都没使出来,“简直就是单方面压制”#余景天# #余景天粉丝#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当然也不是什么大日子,你不记得也很正常也不需要你
  • 我能做到的:每天能拿紫星币和做活动,可能没办法可以拿满,但一周五个是没问题!此招印证了我的“适当的运动,可袪小疾、防止大病”的理论,是我的一个小“得瑟”。
  • 即使很多事情他们不擅长说,但最让人放心的是,如果他们爱你,他们会杜绝你和异性的交往。因为根据过来人的经验,如果你回答不忙的话,百分之百对方会让你成功的忙起来5、
  • 我老向你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你就给我讲佛法的义理,让我相信因果,了缘了债之类的话。所以,你这时的人生从攀缘心变成历事练心,修心达志,就是人生只有一个目的——利用所
  • #蔡晓梅##幼稚子宫##女性健康##故事类#一直觉得韩国最值得买的产品之一就是这个红参液,不夸张的说真的可以一支下去原地满血复活!​今天我也深度思考到,其实我们
  • ”小队成员们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更多的参与者是年纪较大的群体,年轻人或者说是已经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大学生,觉得农业生产没有出息,更希望到城
  • 没想到他对我一通指责,说我自私,只知道索取,城市里哪有女方结婚把彩礼不带回来的,简直是卖女儿…很多话真的很难听, 我再三给他强调,我爸自己有退休金有保险有房,什
  • 我的大学经历让我下意识认为算上通胀,现在大学生生活费应该在一个月1500~2000之间,不然岂不是吃饭都不够。富养了,多花了钱,不一定会让孩子的人生变好;穷养了
  • 一种全新的拼图方式嘿嘿我觉得还不错诶哈哈哈哈哈哈哈今天开始锻炼惹 周六野姐姐的课程真的好累加上跳绳 我感觉人真的要累完惹但是我还能坚持!想想就开心哈哈哈哈哈哈那
  • 本文选取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亚洲移民优选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移民区的社会空间多元化趋势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从概念上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城市空间的这种局部超级多元化现
  • 在这种状态里,人就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我活着到底是啥意义。像我这这么大的人,应该每个人都在琢磨“意义”。
  • 聞此消息的眾香港“黃絲”內心五味雜陳,有人好心勸“還是回家好,外面風大雨大”有人支招“台灣有什麼好,要移民就去英加澳”但鮮有“黃絲”再像早前一樣將槍口對準台當局
  • 文学的灵气、天资与功底       在当今文学创作者的队伍中,说某人有灵气有天资那是一般性的褒扬之语,因为在这样浮躁喧嚣的时代,众多人的休闲方式是打麻将看影视
  • #宋亚轩[超话]##陪宋亚轩开万人演唱会[超话]##颜霸主唱宋亚轩[超话]##人鱼唱功宋亚轩[超话]#syx#宋亚轩文案馆[超话]# “你是海平线的终点 是我愿
  • #刘銮雄澄清过往传闻#吕丽君作为大刘曾经心尖上的人,后面跌落神坛,被大刘在记者招待会里比喻成画皮魔鬼,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并不爱大刘,或者说曾经喜欢过,但后来
  • 从2025年起,参加当年统一高考的学生须参加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方案对考试方式、时长、考试范围和内容等等做了明确。
  • #王源新专辑客厅狂欢##王源电视剧灿烂# [心动超崽]"希望吹风能对你温柔点拂去烦躁满目皆是深情"[心动超崽]y所有晦暗都留给过往,从遇见你
  • 抵达AMS时已完全落日,从申根区到非申根的大厅都挂满了圣诞装扮,节日气息扑面而来,每一个旅客都期待着圣诞的美好出行计划[许愿星]~“I ESCAPE CITY‘
  • 房地产开发板块领涨,三湘印象两连板,新华联、新城控股、中南建设涨停,中交地产、合肥城建、金地集团、招商蛇口、城建发展等多股涨超5%;互联网电商板块午后拉升,跨境
  • 前些年每月几个G,后来10G20G,前几个月不足40G,这个月50G,是小米阿里华为,住附近的东北人,还是安全部门监控主管干的,用这种方式训练我的,已明确不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