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道与老子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
    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第十七章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这个章节的内容论述了持经的功德非常广大,有无量无边之多的功德。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德呢?那就要看持经是什么意思。持,以前说过是受持的意思,主要还有依止、行持的意思。行者通过读诵金刚经,依金刚经当中的法义而证悟金刚般若实相心,从而能够真正地领受、观察、体悟实相心如来藏的有为和无为的清静体性。之后才能依止于如来藏的清静体性,发心随学过去,并且能够依止于如来藏的清静体性,来熏修和改变自己的身口意行,以断染还净,去除无明。在此基础之上,再为广大有缘众生广为宣说,度诸有缘,同入菩提大道,同入毗卢性海。从此走上自利利他的菩提大道,当福德和智慧资粮二者圆满具足以后,就会圆满成就无上大菩提,成为人天瞩目的两足尊。

因此,持经的功德确实是无量无边的广大,那么所持的经是什么,也就很清楚了。经,表面上指金刚经,实际上是金刚经所指的甚深义趣——实相心如来藏,以此如来藏来贯穿整部经,成为整部经的经纬线和主轴,贯穿修行的始终。因为此经如来藏是成佛的真体,因此读诵和证悟此经,就是今后修学佛道的基础和入门,而入门以后,依此经而熏修,才是入门以后的实修。逐渐转依如来藏成功以后,七识妄心与如来藏真体,同具无量功德,功德圆满,大乘修学以及所有佛道的修学即毕,无上菩提已成,自利利他行就圆满。可见,持经的功德,真正是无量无边的广大,不可思议。

原文: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一天当中,太阳刚出生时的上午时间,以自己恒河沙数之多的色身,来布施给众生;在日到中天的中午时间,以自己恒河沙数之多的色身,来布施给众生;在太阳即将落下的午后时间,以自己恒河沙数之多的色身,来布施给众生。像这样,在自己百千万亿劫的生命时光里,每天都是以这样多的色身,来布施给众生。

这里佛是假设众生能有这么多的色身,其实能有恒河沙数之多色身的人,只能是等觉菩萨、妙觉菩萨和诸佛了。普通众生,没有证悟如来藏,没有修出四禅八定,就不会有意生身,不会有分身。那要布施自己的色身是非常艰难的,即使布施色身之外的所属物,也是舍不得。布施分为外财布施和内财布施,外财布施,就是布施除色身之外,属于色身所有的钱财物等等;内财布施,是专门布施色身,供众生饱饥果腹,免去众生饥饿之苦。

外财属于依报,依色身内财而有,本是无常变幻的。但是一般众生,就连布施身外之物,都不肯,很是悭吝,更何况要布施内财,更是宁死不舍。因为没有色身,就没有了一切,色身就比身外的一切更宝贵。即使能够做外财布施,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其福德也是很广大,无量无边不可说。如果能够做内财布施,布施色身,意味着舍生忘死,身心不吝,四大皆空,其福德更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须菩提,如果又有人,听闻到这部金刚经,心生清静的信解,深信无四相的金刚般若心,其心不与经义相违背。佛说无四相,破四相,此人就不会说,四相实有,真实不虚,也不会执取四相不放,而内心愿意空却自我,空掉自心。佛说,此人的福德要殊胜、超越于那个在无量百千万亿劫当中,日日布施恒河沙数之多色身的人。更何况此人,不仅信心清静,能够读诵金刚经,证悟金刚心,依止金刚实相心来修持自己,并且又能够广为人解说金刚经,教导众生证悟金刚实相心,护持金刚经的广泛流传,那么此人的福德,就会远远超胜于布施色身内财的人。

须菩提,总而言之,这部金刚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量无边之多的功德。如来世尊都是为发大乘菩提心之人而说,为发最上佛乘菩提心之人而说。因为只有发大乘菩提心之人,具有大乘根基之人,心量广大,慈悲众生,智慧深广,才能愿意读诵金刚经,解其义理,证悟实相,之后才有能力受持如来藏法,传播如来藏法,将来才能进入初地,荷担如来家业,广度无量众生。

原文: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释: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广泛为众生开演如来藏实相义理,这个人所有的善根和福德,所有智慧和功德,他为众生所做的一切事业,如来都悉知悉见,不会错漏,不会隐藏。因为如来都悉知悉见,所以此人所做一切,都功不唐捐,一点也不会被埋没。他将来要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数、无有边际、不可思议的功德。

为什么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为众生所做的一切功德,如来悉知悉见呢?这个如来一是指色身如来,一是指法身如来。色身如来,因为有无量神通德能,以佛眼观故,悉知悉见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所有功德,悉知悉见此人度化无量众生的所有功德和福德,无一遗漏。因为佛有无量智,有一切种智,世出世间无一法不知,无一法不见,圆满光照大千,无一遗漏。

而法身如来,因为随时随地跟随此人,此人所做一切,必有法身如来的照应和护持。法身如来就是此人的如来藏,因为如来藏了知此人的心行,又会配合此人完成一切事业,又会记录收存众生的业种。因此此人所做的一切,如来藏悉知悉见,业种又会全部收存,将来就会实现此人的所有功德果报,使得此人功不唐捐,最后能圆满成佛。

世尊说:像这样能够受持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且能够为众生广泛宣说的人,他们都能够荷担如来的家业,将来也能够毕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此经是为发大乘菩提心者说,为发最上乘的人而说呢?须菩提,如果一个人喜乐于人天小法,那肯定是执取我见、人见、众生见和寿者见,他就会为着虚妄的五阴而修行人天小善法,目的是让五阴升天享乐,享受富贵荣华的果报。他会见有我可享乐,有人会接受布施,有福可获得。

那么他就不会信受如来所说,不会信受金刚经中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真实法,不会信受有离四相的金刚实相心是真实的我。他就不会读诵金刚经,更不会证悟实相如来藏,更不会去为其他众生演说大乘实相法。而乐着自我解脱的小乘人,因为内心也是着于四相,错见有自我五阴,因而害怕自己的五阴自我再会受苦和轮回,就急急忙忙进入涅槃,出离三界生死,不肯回心于大乘菩萨法的修学。因此他们也不会来听受读诵此经,当然就更不能去为人解说这部经典了。

世尊说:须菩提,不管在任何之处所,只要有这部金刚经,有金刚不坏心如来藏,一切世间天人以及阿修罗,都应该来供养这部经典,供养大乘如来佛。你们应该知道,有这部经之处,就是一座佛塔,就是一个庄严道场。所有众生都应该恭敬供养,整个身心都要围绕着佛塔而作礼,并且用种种的花香散播此处,以香花来供养佛的塔庙。

为什么若有此经之处,都应该供养呢?因为此经就是法身佛,就是如来,只有供养这尊佛,才能最终成佛;而且主要以受持读诵来供养,依止修行来供养,才能最终成佛。为什么有此经处,就是道场呢?因为一切修行都是围绕此经而修;一切修行都是在此道场中而修;一切法都从此道场来;一切度众事业,在此道场而实行;最终成佛,也在此道场而成;一切种智,在此道场而圆;一切佛国土,也在此道场而成就。为什么要对此经作礼围绕呢?因为任何众生、任何法,根本也离不开此经,不围绕也是围绕,不得不如此,认谁有无穷的力量,也脱离不开此经此塔。



佛堂讲话(第一天)
初勿贪多但求相续: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的数目,只是随便念念,日子久了就会忘记的。在家居士们,既要办家里的事,又要办社会上的事,实在忙的很!然而正因为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课程,方不致于因为事忙而把念佛忘记了。那么,究竟一天应当念多少佛号呢?这要依著各人的因缘,自己斟酌参订;他人无法代为规定的。每日念数千声,数万声都好。但每日至少须念“十念”。“十念法”出在《观无量寿经》;是“下品下生”的功课。所以每天至少须念“十念”佛。否则,不但不能“入品”,恐怕也就不能往生了!“十念”的念法,是这样的:每日清早,漱洗以后,面对西方,合掌端立,心存观想,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即以合掌之十指,默记十口气之数,念完十口气的佛号,再念一遍“回向偈”,即算功课完成。回向偈有多种,以四句的为简单明了;偈曰:“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广度一切诸含识”。至于念佛的声音:或高声念,或低声念,或者默念,亦要看家庭的环境而定,不可拘泥。
一、念佛须知了生死。
今天得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诚属殊胜因缘。‘打七’乃是常事;衲僧来此参加佛七,承诸位檀越真诚的发心。利益一方有情众生。真是功德无量!衲僧能够和诸上善人在这打七用功,感觉非常荣幸!
打佛七,只须一心念佛,不须讲话,所谓‘行起解绝’。若是在念佛堂中讲话,那是‘打闲岔’。既是打闲岔,为什么还要讲话呢?因为我们众生和诸佛不同,‘众生以差别为性’,其根机不是一样的。在座诸位出家师父,及各位老居士,不但自己会用功,而且能够领导别人用功,自然不须要讲话。但有一般人,须要听讲以后,才能提起精神,精进办道,那就必须讲讲说说,以作助道之缘了。尤其是道场中,有初发心的人,他们对于打七的意义,尚不甚明白,是则更须要讲话了。
打七的目的在甚么地方?在‘了生死’!若对此目的不明,则念佛就没有甚么意思了。普通人到寺里来念佛,为的是向佛祷告,希望能够消灾免难。求消灾免难固然是好,但这不是佛的本意。还有一种人,因为现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到这里念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事事如意。求来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另有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贵也没有多大快乐;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够升天。来生得能升天,这固然也是好,但亦非佛的本意。
佛的本意在那里?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
今天所讲的话,可分成三段:
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则学佛亦学不好。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说法度生,首先度五个人,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之法,就是‘四谛法’。四谛法之第一就是‘苦谛’,可见‘知苦’是何等重要了!‘谛’就是真实之理,一切众生,皆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众生迷而不觉,总以为有快乐可得。不知不但地上的众生是苦,天上的众生亦还是苦,所以谓之‘苦谛’。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来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种种业,聚集起来,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决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来的,所以谓之‘集谛’。佛说我自己没有苦,我的苦已‘灭’了。‘灭’就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证得寂灭的佛果,真实灭除一切苦恼,所以谓之‘灭谛’。佛果由何而来?由‘道谛’而来。若能修‘道’,一定证‘灭’,所以谓之‘道谛’。现在明白了佛说的四谛法。我们要‘证灭’,就必须‘修道’。修道为的‘断集’,断集必先‘知苦’。所以第一段先讲‘学佛应先知苦’。
第二、次观人生之苦:人生有八种苦,第一是‘生苦’:人生出胎,‘呱呱堕地’,即是证明‘生苦’。设若生而不苦,小孩子落地,应当不呱呱的哭了。第二是‘老苦’:老苦的证明很多,在这念佛堂里面,多半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六根’都‘暗钝’了。例如:念弥陀经,老年人大都不能背诵,记忆力很差,赶不上青年人,这是‘意根暗钝’了。又如我们要学‘炉香赞’,为甚么总唱不好,不如青年人学得快呢?因为是‘舌根暗钝’了。我们‘绕佛’时,感觉脚酸,‘打坐’时,两脚都盘不起来,勉强盘起来,疼的要命,这是‘身根暗钝’了。总之,老年人的鼻根眼根耳根,都不如青年人,这就是‘老苦’。第三是‘病苦’:在现时代,医药的价钱很贵,生病本来是苦,而因医药价贵,负担不起医药费,真是苦上加苦!我们若能留心观察,就知道有了病是多么痛苦了。第四是‘死苦’:一听到‘死’,谁都不高兴,为什么不愿意听这个字呢?因为‘死苦’太苦了啊!
前面所讲的生老病死苦,无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还有四种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第五‘爱别离苦’:有了六亲眷属,就有恩有爱,倘若最爱的人别离了,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大多数家眷都不能团圆,有的家眷已经死了,那是‘死别’!有的家眷留在大陆不能见面,那是‘生离’!不但有此爱别离苦,就是天涯海角亦有此苦;你想,有的是丈夫死了,有的是太太死了,有的是父母别世了,有的是儿女夭亡了,这种爱别离苦,谁能免得了呢?第六‘怨憎会苦’:你的怨家对头讨厌憎恨的人,偏偏要聚会在一处,想离都离不开;你在北,他在北与你相会;你到南,他到南与你相会。这种怨憎会苦,才令人难得忍受呢!第七‘求不得苦’:我们所求的事情很多,大都不得满愿,这就是求不得苦。例如:我们的念佛会,为甚么白天人少,晚上人多呢?因为居土们白天都要去做事,想来念佛不得来,只得晚上稍有空闲,方能参加,欲求在这佛七之内,好好地用七天功而不可得,亦是一种求不得苦。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阴’是身,‘受想行识’四阴是心,简单讲一句,这是身心之苦。我对于此苦,另有一种很浅显的解释,叫做‘健康苦’。世上的人,大多不知道有苦,若对他说‘生苦’,他说生时我不知道。若对他说‘老苦’,他说我现在还没老。若对他说‘病苦’,他说我从来没有害过病。若对他说‘死苦’,他说死还未到。若对他说‘爱别离苦’,他说我的家眷团聚没有别离。若对他说‘怨憎会苦’,他说我没有怨恨憎恶的人。若对他说‘求不得苦’,他说我凡事都很如意。如此说来,这种人就没有苦了吗?有的,有的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试看,现在社会上的凶杀案、抢盗案、奸淫案,真是太多了!为什么有这种案件发生呢?因为有一般人的身心太健康了。他们受了心理上的支配,生理上的冲动,坐卧不安,无事生非,所以才造出许多杀盗淫的罪业来。他们的身心不能安宁,好像给火烧著似的,故曰:‘五阴炽盛苦’。连前面所讲的七种苦,合起来叫做人生八苦。这八种苦,只是苦的大纲,每种苦中,都含有无量无边的苦。我们学佛的人,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讲的八种痛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观轮回之苦:我们既观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轮回之苦。因为人生只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虽然受苦,而为时甚暂;假若像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来生来世,那这苦不算大苦。如世尊所说轮回之苦,方是大苦哩!三界以内,有三善道,有三恶道。今生若造恶业,来生就堕三恶道。今生若造善业,来生就转三善遗。头出头没,永不停止,这就是所谓‘六道轮回’。
有智慧的人就要观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暂的小苦,而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无了时的轮回之苦,真是大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了生死’。其中有‘念佛法门’为最容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乐。若能真发‘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与佛之本意相应。
本来念佛用功时,不须要讲话;因有初发心的人,故不得不讲,然而讲话总是‘打闲岔’,大家还是好好念佛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举个实际的例子,今年5月份的时候,天猫联合兰蔻发布了一个发光眼霜新品,优先一个月把这款眼霜发给超级会员, 同时也为他们专门定制礼盒,在线下提供眼部SPA等各种
  • 《命运》这是我第一次阅读和死亡这么近的书,闽南小镇里每个人都在和命运作斗争,但最终也以“这就是命”作为规劝他人和放过自己的落脚点。阿太真的太生动又很通透,姐妹团
  • 这简直是神仙下凡造福我等土鳖,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美丽的人,谢谢姐姐下凡,让我的眼球得到了净化,姐姐的脸就像沙漠中的露水,让我这个濒死的人看到一线生机,不敢相信这
  • #星闻速递##关晓彤##姜文#我对男神的爱,最久的十年(但其实不算迷恋了,只能说还想得起这号人)最短的三天……在追剧的过程中不停地变换迷恋对象。今年已经是第五季
  • 将电影艺术与主旋律完美融合,看得我热血沸腾,不由得和朋友感叹,“去哪都不如中国好啊,还好我是中国人”。电影删了一些镜头,让我感觉很可惜,如果能加进去就好了!
  • #荣耀神秘黑市[超话]# 你们觉得这个帅吗..我感觉跟我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一个打太极的对抗路 我老觉得他的脸怪怪的,但是把眼睛遮住又是帅的,可能是因为他是个打
  • 而上述猴场老板表示,实际上能供应实验用猴的养殖场远远不到57家,“很多已经被大型CRO包圆了,实际上不面对市场”。这位猴场老板说,“由于行业前几年的引种数量有限
  • 台词有讲到:“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力的”试想啊,一日三餐当作一种仪式来对待,这样的生活纯净而虔诚,对待生命与死亡都会是一样的波澜不惊吧,因为在他们心中没有什么比过
  • 当执着于某事某物时,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若心无挂碍,看开一切,就会无所畏惧。螺狮粉而我们应该幸福快乐,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 #元宇宙# #中国时尚2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超话]#大飞股道 元宇宙之谋 以脸书更名为meta(媒塔)引爆元宇宙概念,令一众公司跟风而起,经过一年的时间的
  • 这一期简直是大理人专场,群里小伙伴甚至约着要去大理啦[偷笑][偷笑]还有约密室逃脱的,枸杞养生的✌️不过最最重要的还是找对象[哇]小哥哥小姐姐们诚恳地讲自己的喜
  • [心]再好的广告词都不及一句:V:15127763123 ——我在用,我一直在用[色] [心]护肤品和爱人一样,不能将就[心] [心]找一个懂你的人,过一生
  • 前段时间张北海先生去世,微博上、播客里都在聊他和他的著作《侠隐》。艾嘉女士信息中表示,“他没有太多痛苦,安静离世”她有幸在他离世前告诉了他“好好休息吧,我们都很
  • 只保留下了生存的本能:吃饭。其实也只是想睡觉。
  • #每日一善[超话]# [心]#阳光信用# 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因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熊猫守护者# 因为有许多不完美,我们才追求完美;因为有许多不快乐,我们才追求快乐。#十五天安利刘泠# [许愿星]#袁冰妍祝
  • 4、秉持平常心,人生才能万事从容复旦教授陈果说:如果一个人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最潦倒的时候,还能保持一份豁达,一份涵养,一份风度,那才是修养的真功夫。江声发之于
  • 她也曾问起,爹娘怎么会给她起了个这么雅致诗意的名字,母亲只掩嘴偷笑。我却感觉很神圣,郑重地和她拉勾,“伯母,小浅儿万一忘了小哥怎么办?
  • 因为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好看的小卡,也没有想过当厨子,所以之前我买的所有专辑小卡都还在pb里面夹着…没有卡膜卡套…有些上面确实有瑕了…可能这就是本人理智的原因之一,
  • #体育资讯# 德乙 001 德累斯顿VS菲尔特比赛时间 2020年6月10日本场推荐:主负 博高赔让平比分参考:1.2 0.1德国杯 002 萨尔布吕肯VS勒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