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安定,
很安詳,
不會多動,
這是出家人的本色。

出家人無欲無求,
甚麼都不在乎,
甚麼都不希求,
只是專一地去做一件事,

就是「 唯道是務 」,
唯有向道,
唯有向解脫向涅槃,
唯有修戒修定修慧,
是出家人唯一的工作。

這段經文,
顯示了出家主要在於發出離心,
要出離煩惱,

出離三界,
出離一切人所愛染的。

世俗人可以發增上生心,
希望有進步,
希望明年比今年進步,
希望來生的福德比今生好,
這是人天乘所發的心。

我們出家人,
學大乘的就講發菩提心。

但無論大小乘,
出家人都要發出離心,
要離煩惱出三界,
放棄一切財物眷屬,

如果不發出離心,
我們就不可以受用到出家的好處。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第三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

「 出家之人,
卑下活命,
剃髮持缽,
家家乞食,
如被禁咒。

所以然者,
為求勝義故,
為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究竟苦邊故,

諸善男子,
汝不為王賊所使,
非負債人,

不為恐怖,
不為失命而出家,
正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汝等不為此而出家耶?」

佛教誡當時的比丘 :

出家的人,
是要「 卑下活命 」,
要持缽乞食,
要把頭髮剃除。

世俗人很注重頭髮的裝飾,
有頭髮才可以裝飾,
沒有頭髮就不能裝飾,

無論是做官或是做其他職業,
無論是男是女,
把頭髮裝飾好,
就代表他的身分地位。

但出家人把頭髮剃光,
就不可以裝飾了,
不需要把時間花在打扮上。

佛制時,
每個出家人都是三衣一缽,
不可以有四件衣,
不可以有兩只缽。

釋迦牟尼佛以前是太子,
他有很多兄弟都是皇子,
還有一些王官大臣,
後來跟隨他出家,
他們也一樣在僧團中過簡樸的生活。

當時的比丘,
每天上午拿著缽在俗家人的門外,
靜默地站著,

如果他們對三寶有信心,
願意種福田,

他們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
拿著食物,
恭恭敬敬地跪著供養出家人。

而出家人不可以因為某家富有就去那家乞食,
或某家是我的親人,
就去某家乞食,

一定要依著次序去乞食,
最多只可受七家的供養。

如果一家的供養已足夠,
就可以不再乞,

但如果當天乞了七家仍未夠,
即使挨餓,
也不能再去乞食。

這就是
「 卑下活命 」。

就算出家前是皇子或大官,
有權有勢,
有地位,
有財富,
有錦衣美食,

但出了家就要全部放棄,
就要這樣生活。

他們放棄榮華富貴,
過著簡樸的生活,

好像被人念了禁咒,
被人咒到傻了一樣。

印度人很喜歡念咒,
醫病要念咒,
捉蛇要念咒,
害人也要念咒。

「 禁咒 」
即是被人害。

他們有大好家庭不去享受,
卻到處去乞食,

到底是為了甚麼?

他們是為了求勝義,
也即是為了求涅槃求解脫的緣故,

為了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所以不惜犧牲一切世俗的享受。

如果我們不盡形壽來修諸梵行,
被眷屬財物牽制著,

就沒法子放下一切專心修行,
就沒法子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現在的世間人,

都未能免除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等種種憂悲苦惱,

確實是苦海無邊,
只有放下一切來修行斷煩惱,
破我執,
斷無明,

才可解脫生死,
超出三界,

才可以永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盡了苦的邊際,
就可以登彼岸。

中國古代的人,
如果犯了法,
欠了債,
出了家就沒事了。

但佛制時的出家人,
很多都不是被國王所逼害而出家,
也不是因為犯了法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債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免恐怖的事情而出家,
不是為了保存性命而出家,
而是為了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出家。

佛對比丘說 :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既然是為了解脫而出家,
就要精進修行,
要無所罣礙,
把甚麼都放下。

這段經文點明了出家是為了甚麼,
而且說得非常明白。

第四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經中有一婆羅門問阿難 :

「 阿難,
汝何故於瞿曇所出家?」

「 瞿曇 」
是指釋迦佛的姓,
釋迦是族名。

釋迦佛有三十二相,
阿難尊者有三十一相,

他的相貌非常英俊,
差不多有佛那麼圓滿,
他非常聰明,
很令人歡喜,

又是比丘中最年輕最英俊的,
所以那個婆羅門看見他跟佛出家,

就覺得很可惜,
也覺得很奇怪。

阿難簡單地回答 :
「 為斷故。」

婆羅門復問 :
「 斷何等?」

阿難回答說 :
「 斷貪欲,
斷瞋恚,
斷愚癡。」

貪欲、
瞋恚、
愚癡是三毒,

也是根本煩惱,
如果斷了三毒,
就可以破無明,

斷除一切煩惱,
就可以了生死,
得解脫。

我們出家剃頭不是為了貪圖涼快,
不是為了別人叫我們師父,
而是為了斷貪瞋癡。

從以上的幾節經文,
我們可以體會到出家的作用,
主要是要破除世人的自私心和狹隘性。

世俗人因為被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親族束縛著,

要牽掛自己的父母、
子女、
兄弟等等,

他們一定有自私心和狹隘性。

而出家就全部捨棄,
放棄了世人所執著的自私性和狹隘性,
放棄了自我,
放棄了家庭,
放棄了親族,
放棄了一切財物,
放棄了名聞利祿,
把一切都放下了。

出家也有
「 消極 」的一面

有的人會想 :
這樣會不會很消極?

這到底是不是消極呢?

或者有人以為,
那些事業失敗,
情場失意的人,
為了逃避現實才會出家。

這種想法是錯的。

如果有人這樣出家,
他的動機就不正確。

我們出家,
純粹是為了斷煩惱,
了生死,
得解脫,
是為了普利眾生。

這樣的出家,
絕對不消極,
絕對不是逃避現實。

如果講出家有消極的一面,
那是消極於自我,
消極於財利,
消極於世人所貪愛的一切。

但另一方面,
卻是積極於向解脫,
積極於向寂滅,
積極於修梵行,
積極於修戒定慧。

這種大積極,
世間上的人都做不到。

這種不是逃避現實,
而是超現實。

世間的現實并不理想,

生老病死有甚麼理想可言?

有親愛就有別離,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有甚麼理想可言?

所以我們要超脫它,
改造它。

我們出家就是要超脫現實,
改造現實,

由不理想而達到理想,
這就實現了所謂出煩惱家。

我們出家,
並不只是形式上剃了頭,
穿上僧袍那樣簡單,
主要是為了出煩惱家,

出了煩惱家才達到解脫、
自在的目的。

所以,
依佛制,

就要用無家、
無私、
無我這種平等的方式來修學出家法,

修學佛法,
修學解脫法。

在僧團裏,
所謂的六和共住,

就是無我、
無私、
平等。

大家住在一起,
所有人都要持戒,
不管你在家時怎樣有地位,
怎樣有財富,
出了家,
人人都要守戒律,
要戒和同遵。

大家都要智信三寶,
見解是一樣的,
就是見和同解。

大家的受用是一樣平等的,
不會誰厚誰薄,
人人都是三衣一缽,
就是利和同均。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损人不利己,这不符合自然规律,没有动力不会产生运动,否则三维世界就有永动机了。所以说,所谓的损人不利己,只是损人者察觉/未察觉自己做这件事的动机,其差异多在于损人之量和利己的量的比例多少。换句话说,损人都是为了利己,但损人未必能利己,利己的方式有很多,未必需要通过损人实现。

我们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资深拖延症患者,一些痛苦显而易见又让我深刻。
当我脑海里心心念念,必须执行某种操作,去做某一件事时,这种想法,随着时间过去,他真的是随时间过去了。
我的想法,始终都只是想法,而很难有实现的那一天。
从而带给我很大的痛苦,这种痛苦是对自己批判的结果。
而当我不去批判自己时,我是快乐的,因为我不需要承受去执行一件事时带来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是事情的难度带来的,也可能是失败带来的。
对执行一件事情的憧憬,能够产生足够的多巴胺,从而让人陶醉其中,而当事情执行过程之中,多巴胺很快就会消耗,从而因为执行之中的挫折,而带来内啡肽。
很多人都会在无时不刻从脑海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但是给人带来快乐,这种快乐形成的原因,便是对事情的憧憬。
而一件事情,当人们有动机去想之时,已经说明了这件事足够憧憬,足够让人快乐。
而让这种快乐最大化持有下去的办法,便是不断去想,而非去做。
想的越多,事情甚至能在思想之中实现,而一旦去做,便是打破这种多巴胺带来的享受平衡,从而反过来形成了内啡肽。
首先,能实现的事情,或者说,容易实现的事情,本身具备的憧憬就不多,因而多数人都不会浪费多少注意力去想,而只有难度达到一定程度,比较困难完成,而完成之后能够带来巨大价值的事情,才有去想的动力。
因而,憧憬的美好越大,执行的痛苦也就越多,进而,多数人的选择便是,将这种想法永存。
而如何将美好的憧憬永存,答案便是无限拖延下去,这样多巴胺足够一直让人感觉快乐。
好几次,当我憧憬着要去将自己的软件开发完整之时,心中对他的憧憬,便是他将会具备很多实用的功能,将在开发结束之后,受到万众瞩目和吹捧。
然而现实是,当我真正去开发的时候,这种憧憬带来的兴奋很快便消耗干净,大量的时间都被用来对抗bug带来的焦虑和不耐。
而当我选择不断去想而不去执行之时,可能项目一直在拖延,但是我的多巴胺水平依旧持续着,每一次想起来,便感到充实和向往,依旧具备这样的激情,而不是憧憬被打破带来的失望。
这或许像是吸烟上瘾之类的症状,但其实他们的原理是一样的,他们都属于资深拖延症患者的症状。
因为他们有同样的特征,便是将美好的憧憬无限拖延下去,从而活在快乐之中。
我们不能否认,快乐这种感觉,他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追求快乐,其意义,如果不能带来本质上的提升,那么这种快乐也将只是感觉快乐这个层面的价值。
而去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有些情况之下,反而促进自己成长。
从开发软件这件事情来看,若是我主动放弃憧憬多巴胺的快乐,立刻去执行这件事,我将得到一整天的苦恼和郁闷,但郁闷之后,事情有了进度,也能得到一点儿苦尽甘来的回报,这也是快乐,虽然和多巴胺的消耗比起来,很微弱,但是,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
因为多巴胺的快乐是随时的,他的产生很随意,可能一件小事或者引起注意力的事情出现,便能分泌多巴胺,然而她也是很容易消耗的,一会儿便能用完,这也说明了他的持续力不足。
那么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当主动去执行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之后,苦尽甘来,最终获得的那微小回报,便能发现,那种回报虽然微小,却是某种量变,他能积累,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便达到了质变。
那是一种看似没什么量,但是长时间积累之下能带来巨大变化的快乐。
与多巴胺相比,这种快乐名为肚子里有墨水,名为真正的充实。
然而,因为多巴胺容易产生,容易麻痹人的思想,因而,受到多巴胺的控制之下,人很容易形成拖延症,将憧憬留在脑海之中而不去实现执行。
这种快乐是美好的,但也是廉价的,在时间长河之中,以多巴胺为主的快乐很容易受到控制,从而被那种真正充实的快乐所打败。
有时候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晚上五点钟起床背诵英语单词,为什么有人能够忍受冷嘲热讽,站在讲台之上朗诵自己的文章,为什么有人能够不断被打脸,依旧默默挺急着。
很多时候,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正是多巴胺给我们带来的即时感受,多巴胺告诉我们,要及时行乐。
而内啡肽会带来真正充实的快乐,会告诉我们,其实这样子痛苦才是最快的进步方式,当你正确的以痛苦为快乐之时,便走出了多巴胺的陷阱。
这这将是一条进步最快的道路。
这条道路只有一条,而当没得选的时候,恰恰也是最自由的时候,因为当你直到自己只能走这样的路,而这样走才是对的时候,那么,自己将更加自由。
因而,有些痛苦,想要成长起来,必须拥有,这就像是雏鹰想要展翅翱翔成长为雄鹰,必须一根一根撂下自己身上笨重的旧羽。
一件事情,如果感到痛苦,但他又是对的,那么应该高兴,这说明熬过去,就能进步。
每天一个脚印,不断前行,相信自己能行。
我是小苏,关注我,每天给你们带来正能量!
没点赞的记得动动小手,给个大拇指或者小爱心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国堵城排行榜出炉!南昌竟然排在……
  • 英女王92岁生日!一生传奇的女王
  • 隐形贫困人口火了,说的就是你?!
  • 红水浇地案 通报
  • 小学生剐蹭汽车后留条道歉 车主致电表扬婉拒赔偿
  • 土豪村分红26亿,每位老人能领123万
  • 307家山寨组织名单公布!
  • 桂林龙舟翻船事故:逝去的人再没机会唱《收兵歌》了
  • 厦大洁洁良事件
  • 世界地球日,你环保了吗?
  • 我为什么不敢用百度搜索?
  • 昨天,北京一消防员灭火时牺牲。
  • 最快只需15分钟!不用插管、打麻药,检查肠胃吞颗小胶囊就行~
  • 公园游乐设施安全锁扣脱落 男子被甩飞坠亡!
  • 范冰冰自曝护发秘诀,居然还有这操作…
  • 郑州工地 古墓群专业人士正在对古墓考古研究中
  • 温岭城东街道弄虚作假干扰环保督察,本台曝光后当地承认掩埋垃圾事实并承诺整改!
  • 中国深海水下滑翔机首潜8213米刷新世界纪录
  • 球员变教练!媒体直斥勇士不尊重对手,赛后科尔的解释引球迷狂赞
  • 关注|朱婷土超亲友团抵达 徐云丽 :飘洋过海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