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个男孩在山里采野货,突然被不明物体割到了手,后来得知竟是价值5000万的宝物,他毫不犹豫便献给了国家。

这到底是什么?出于好奇,男孩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把这个奇怪的东西拿了出来。

这个东西长得跟树叶一样,但是摸起来却冰冰凉凉的,而且边缘非常锋利,把自己的手都割伤了。男孩拿着这片“树叶”,试着用它来割草,没想到居然毫不费力就割下来了。

谁会把一块石头打磨得这么精美和锋利?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究竟用来干什么的?男孩百思不得其解。

原本他想找个人问问,可是男孩看了一下四周,这里荒山野岭的,也没有什么人。“这个东西还挺有趣的,不如自己就带回家吧。”就这样,男孩拿着树叶回家了。

殊不知,这个男孩无心带回家的“树叶”,却不是一件普通的东西,它的价值无法估量。

“树叶”带回家之后,男孩迫不及待地找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研究这个奇怪的“树叶”。大家众说纷纭,都没能准确地说出这片“树叶”的来历和作用。

即使这样,男孩还是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每天都要拿出了把玩一下。

久而久之,男孩的新鲜劲过了,这片“树叶”也就被他扔到了角落里,男孩渐渐地遗忘了这件事。

本以为这件事就告一段落,没想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这片“树叶”以珍贵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时光飞逝,一晃眼就到了1965年。这一年,我国相关文物部门在国内组织了文物普查活动,而男孩家乡当地的文物部门也下乡进行宣传。

来到男孩家时,专家们无意间发现了这片奇怪的“树叶”。“这片树叶不简单啊!”这些有经验的专家一眼就看出了这片“树叶”的不凡。

经过男孩的同意,专家们对这片“树叶”观察起来。

专家们仔细询问了男孩“树叶”的来历。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专家觉得这可能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希望可以把它带回去做研究。

自己无意中捡的“树叶”居然是文物?男孩看到这个情形,也明白了自己捡回来的“树叶”肯定不一般,很可能就是一件文物。

如果真的是文物,那自己硬是要留下,可能就犯罪了,而且放在自己家里,或许就发挥不了它的价值了,应该让懂得这些的专家带回去好好研究。

就这样,带着这片不起眼的“树叶”,专家们马不停蹄地回去进行研究分析。而这一分析可把大家吓了一跳。

经过详细的研究分析发现,这片“树叶”是一件古代的石矛,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了,粗略估计价值5000万元。因为它的形状像桂叶,专家们给它取名桂叶形石矛。

按照时间推算,这件石矛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历史悠久,而且保存完好,考古价值非常大。

而且,这件石矛不是打磨出来的,而是由人工压制而成。在古代,这样的石器在生产力落后的时期制作起来非常困难,所以这件石矛极其稀有。

男孩捡到的这件桂叶形石矛,代表了当时压制石器制作技术的高超水平,而且不是谁都能用的。

顺着这个线索,专家认为发现这件石矛的地方应该还有一座古墓。

为了防止文物遭到破坏,专家带着文保工作人员再次来到了男孩家里,把这件文物的“身份”告诉了他。

听了专家们的介绍,男孩在震惊之余,也希望为文物保护工作出一份力。随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把这件珍贵的文物上交给国家。

男孩的行为,让文保人员感到意外,同时也受到了文保工作人员的赞赏,所以,他们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奖金,虽然跟文物的5000万相比,相差甚远,但是他们还是作为奖励颁给了男孩。

可是男孩却不肯收,他觉得自己上交文物并也不是为了钱,这个奖金怎么能收呢?于是,他一直推辞了这份奖励。但在工作人员的坚持下,最后这个奖金还是到了男孩的手里。

于是,在男孩的带领下,经过对发现地的勘察,果然在这里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首领的大型石墓,大家都非常惊喜。

经过挖掘,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石器和陶器等一大堆文物。

而男孩发现的精美石矛,很有可能是这位首领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陪葬品,对我国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意义非凡。

后来,这件珍贵的石矛因为形状像桂叶,被命名为“桂叶形石矛”。由于它的研究非同一般,最后成为了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男孩误打误撞从山里捡来的“树叶”,在好几年之后突然变成了价值非凡的文物,可以说是既戏剧又幸运。

而这么一件珍贵的文物,男孩却毫不犹豫地上交给国家,其勇气和胆识也是非常令人钦佩!

生活中假如有人真的碰到价值不菲的文物,也不知道会不会像男孩一样主动上交呢?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电话中说不清楚,我就先过来了,明天我问问主治大夫,签了字,我照顾你,护工给医院说下别请了,虽然我们这些年分居,但是我还是比较熟悉你的,钱你也别操心,安心治病,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看明日是否能冲过这个关口,能过则好,不过则短期有调整需求。所以,现在的市场对很多人来说也并不是好参与的,这波涨过之后在市场上的轮动下,指数还有可能回归到3000
  • 游戏界面的UI设计确实是一个新兴的分支点,当游戏行业卷完写实风格,卷完三渲二,终于把卷王的皇冠扣到了UI界面设计上,你这个弹窗不够炫酷,这游戏一看就不行,连一些
  • 特别罗云熙,小何以琛时期还那么青涩,整个人僵僵的,现在灵动的像换了个人,吴倩以前大多是活泼角色,这次的高冷女医生也给了我不同的感觉,他俩在一起很有火花。看了余生
  • 下一幕“堕灵之主”归来坦言你过去的爱人已经消失,融合之后的我已经不知道自己的模样,但想让你在世界和我之间选择我(这是什么爱你但并不自知的悲美爱情,创死我吧[苦涩
  • 柏克莱加大森林生态学家约克(Rob York)表示这是一个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让这种方法足以在生态系统规模产生影响。加州林务与消防局防灾专家芮斯塔诺(J
  • 赛拉斯:我们的防守完全不好,我们面对换防必须做得更好前往虎扑App,查看最全、最快的篮球资讯:全文如下:NBA常规赛森林狼对阵火箭的比赛已经结束,森林狼129-
  • ⏰试营业时间:2021.11.11~11.17⏰开业时间:2021.11.20事由:物DIY手作体验馆开业文案:开一间温暖的小店,遇见眼光相似的客人地标:凯悦小
  • 把自己想象是从大唐盛世穿越到现在的,只是人群不一样了,所以你从盛世美女变成了“胖女孩”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发型衬托出自己的魅力呢,你在问题里直接锁定要短发,那么
  • #小詹好可爱[超话]# 【11.04香香合集】 1⃣️「YRGD陀 螺香」 是线香 陀螺单独买的 木质调 小众香氛 适合看书冥想时点 味道很安心 小詹买的是07
  • 低街货熊证有54934和54713,杠杆分别为9.3和9.1倍,都属于远期熊证。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作成。
  • 这是我们很容易体验得出来的,就是这麽个道理,十法界依正庄严,一个道理!这是我们很容易体验得出来的,就是这麽个道理,十法界依正庄严,一个道理!
  • 接通裁决书后,秦很不服气,以为只是和刘出现了不正当的恋爱关系。但刘对秦感到不安,放下心来,让小秦写书面申明,每一年给小刘10万余元,并表露刘在照料他的日常生活。
  • 荷兰国脚诺阿·朗自从上赛季末起就多次与AC米兰产生了转会的绯闻,这名来自布鲁日的攻击手在过去两年多里发挥出色,已经一共比利时豪门在各项赛事登场了96次,交出了2
  • 【照片】220526官方彩色相机更新#张民柱Aki[超话]#相关#狐颜美貌张民柱# 正文: [] 220526 청주대학교 축제 메이져스의 첫 대학교축
  • 4.《最毒不过妇人心》你是我的亲人血脉相连怎能分割拼尽自己的所有一如既往从不曾后悔过你是我的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掏心掏肺护着你为你默默付出不知吝啬你是我的爱人花
  • #上下同心共筑美好开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访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你好二十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
  • ”温颜垂眸,语气透着悲凉:“她撒谎顶替我正王妃的身份,爹的偏爱让她的话成了事实,我却成了侧妃,嫁进来沦为取血工具……”说到这儿,她眼尾一红:“这也罢了,只是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