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意思是说,你知道一些事情是无可奈何的,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随缘的人,绝非得过且过,而是把生命视作是一场体验,不喜亦不惧,从容自在。
如局内人一般尽力,又像局外人一般随缘,活在当下,只管努力,不论得失。
《庄子·田子方》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孙叔敖一生,三起三落,曾三次官至楚国令尹(宰相),也三次沦为平民,但他始终面无忧色。
肩吾不解,便问他:“你享高官厚禄时不显荣华,贬为平民时也不担忧害怕,你是怎么想的呢?”
孙叔敖答道:“我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官职来了我不拒绝,走了我也不阻止,得失并非是我能左右的,故而心无忧虑。”
《荀子》中说:“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未得到时,就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担心失去,所以终其一生都是纠结痛苦的。
其实,得到是命运的馈赠,失去不过是人生的磨炼。
何不随缘,尽人事听天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得之则喜,失亦无忧,哪还有什么烦恼可言呢?#洞见#

世事无常,
我们该
“ 听天由命 ”吗?

佛在经中说,生命在呼吸间,

“ 无常大鬼,
不期而至;
冥冥游神,
未知罪福。”。

“ 无常 ”
是佛门弟子的必修课,

那么,面对世事无常,

我们是该选择“ 听天由命 ”,

还是报之以深情呢?

认识无常

首先,认识无常。

什么是“ 无常 ”?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中这样总结: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

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

这就是十一义中
“ 性无常义 ”和
“ 刹那灭义 ”。

佛经中说:
“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
就是这个意思。

“ 诸行 ”,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

“ 行 ”是迁流变动的意思,

一切现象都是迁流变动的,

所以叫做“ 行 ”。

这个字的本身就包含了无常的意义。

“ 生灭 ”二字,

实际上包括着“ 生、异、灭 ”三字

或“ 生、住、异、灭 ”四字。

这里每个字表示着一种相状:

一个现象的生起叫做“ 生 ”;

当它存在着作用的时候叫做“ 住 ”;

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叫做“ 异 ”;

现象的消灭叫做“ 灭 ”。

刹那是极短的时间,
佛经中说弹一下指头的时间有六十刹那。

刹那生灭,
就是一刹那中具足生、住、异、灭。

有人问,一个人的寿命一般有几十年,怎么是刹那生灭呢?

佛教把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叫做一期,

一期是由刹那刹那相续而有的。

对一个人的整体来说,
他有一期的生住异灭,
即生、老、病、死;

但从他的组成各部分来说,则是刹那刹那的生住异灭。

佛经说人的身体每十二年全部换过一次。

一个物体的生住异灭,
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

实际都是刹那生灭相续的存在。

照佛教的教义,一切现象没有不是刹那生灭的。

佛教把主张
“ 有常恒不变的事物 ”
的见解叫做“ 常见 ”,

认为是错误的。

无常的价值

在一般人的思想观念里,大都不喜欢无常,

总觉得人生无常,令人恐惧;

人情无常,令人悲伤;

世界无常,成住坏空;

一切无常,虚假如幻。

所以一谈到无常,往往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没有意义的。

但从另一层面来看,无常实际上是蕴含着积极奋发的思想。

对此,星云大师开示了无常的价值:

一 、带来希望的人生:

无常的定义是好的会变坏,坏的会变好,

所以它带给我们无穷的希望,

它让我们懂得珍惜美好的,改善不好的。

譬如现在我贫穷,没有关系,贫穷是无常的,我可以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一旦我有钱了,我也知道要好好惜福,

因为我知道无常,如果不好好爱惜,千万金钱也会随流水而去。

在情感上,你爱我,我会珍惜,你对我不好,没关系,

我来改善不好的前因,未来我们就有希望结成善缘。

二 、具有自由的精神:

无常的另一个定义是,凡事都不是命定的。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可以从改变处世的方法等种种改变上,来扭转原有的命运,

这种改变,是我能你能,大家都能的。

因为无常是人人平等的,无论你是国王大臣,还是贩夫走卒,无常一样跟你在一起。

所以大家都可好可坏,可坏可好,这是很平等的。

三 、否定神权的控制:

人活着,最苦恼的就是对自己的未来茫然无知,

因此很容易被神权控制,

很容易把自己的未来交给神权去主宰。

但是如果明白无常的道理,

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

就能脱离神权思想的控制,而做自己因缘的主人。

四 、破除定命的论调:

如前所说,凡事都不是命定,命运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只要我们心好,只要我们不侵犯别人,而又能广结善缘,无常亦能使乖舛的命运转好。

万事万物,
因缘聚合

一件事能否做成,
心态消极的人说“ 听天由命 ”,

信奉成功学的会讲“ 人定胜天 ”,

而学佛之人则会祈愿“ 因缘和合 ”。

那么, 因缘,到底是什么?

和“ 听天命 ”又有什么不一样?

因缘,
其实是“ 因 ”和“ 缘 ”的并称。

因,是指引发结果的直接的内在原因;

缘,是外来的相助的间接原因。

所以,因缘也常被叫做
“ 内因外缘 ”、
“ 亲因疏缘 ”。

不仅仅是做事,世间的万事万物甚至这个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来自于因与缘的聚散。

用缘起来看世界,一切都是因缘聚合之后形成的现象,

如果脱离那些内在的原因、外在的助缘,

根本找不到能够永恒不变、独立存在的人、事、物。

所以,不论是我们做什么事,

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

大到生活着的城市山川,

甚至地球所在的浩瀚宇宙

…… 都是这些因缘聚合起来的暂时现象。

例如,
从种子生长为大树,成长过程中,种子是最重要的内因,

而阳光、水土、不会被砍伐的自然环境等等都可以看做外缘。

但无论是内是外,这些条件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手中握着种子,就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拥有树林,这真是太高估了自己。

当种子真的长成为大树后,

水土是否还足以支撑大树的生长、

虫害是否会侵袭大树的健康、

周围的环境是否会遭到破坏

…… 这些条件依然在发生变化。

所以,百年大树、千年古树才会如此难得。

因缘变化,
所以无常

因缘瞬息变化,从缘起的观点看,

世间没有任何现象是可以永恒的,这就是无常。

有的因缘可能变化速度比较快,而有些比较缓慢,

我们只盯着手中所拥有的事物就会浑然不觉。

而我们内心的贪瞋痴,
我们的无明,
更使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很多错误的认知,

总觉得生命中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

期待我们拥有的家庭、事业、健康、人际关系都能长长久久。

事实上,
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只是内心不愿接受一切都在无常变化的现实。

真正理解了因缘和缘起,就能接纳无常。

无常只是一个客观规律,本身无所谓好坏。

无常不等于消极,不只是让我们接受一切最终都会毁坏的事实,

反而能让我们懂得珍惜眼前短暂聚合起来的因缘。

“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 ”,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心理准备,

就不至于长久地沉溺在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拨,

也不会因为挫折而怨天尤人,

也更有力量来应对。

如果不愿面对无常,一味的抗拒真相,

除了给自己制造更大的痛苦,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广结善缘,
助力成就

我们在世间做事也是这样的道理,

缺少阳光、土壤等外缘的帮助,

再好的种子也难以发芽,更不要说长成大树了。

看似一帆风顺的事情,

也很可能因为一个小小因缘而出现波折,无常才是正常的,

调整心态,看淡得失,积极应对,这才是上策。

更何况,无常也不等同于坏败、消亡,

正因为无常,一切都是在变化的,坏的也可以变好,

我们多创造什么样的内因、外缘,

它也很可能就会朝什么方向去改变。

遭遇挫折时,也要记得否极会泰来,

做好我们能做的内因,同时祈愿外缘的和合。

想要“ 因缘和合 ”可以祈愿,

但也不是只要祈愿就可以的。

当我们还未成功时,要记得广结善缘,

在自己的“ 账户 ”上多积累功德,

因缘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各种方式来到,

这样祈愿才有“ 回响 ”。

而当我们获得成功时,应当感恩所有的助缘,切莫骄傲自大,要清醒地知道这并非自己一人之功。

无常不是消极,而是让人更加懂珍惜。

愿大家了知无常,把握当下,积极生活。

最后,愿逝者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阿弥陀佛!

不用等临终,现在就已经不退转、已经无量寿了

净土宗的特色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身不退”,“现生不退”的意思是,不用等临终往生极乐世界才确定不退,现在就已经不退转了。

若依照华严、天台、禅宗、唯识、三论的解释,要到极乐世界以后才有不退转。我们这个法门不是这样,而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现在就已得不退转了,就如《无量寿经》所讲:“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不必等待来生往生极乐世界后,不隔时、不隔日,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的法门!

往生极乐世界都是不退转的菩萨的身份,是必须等到往生极乐世界才获得?还是现生尚未往生就获得了呢?是“现生不退”──还在娑婆,就预先获得了不退转的身份。因为必定往生,而往生必定是不退的。所以从因来说果,在因地时就说这个果报的话,现在就已经是不退,现在就已经是无量寿了。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所谓“即”就是当下,不隔日,不隔时,从“至心回向”那一刻起就已经是往生涅槃报土的身份,永不退堕。

就一般了解,须得往生到净土之后才不退转,或者是自力的功夫证悟到初地或七地以上才不退,但现在未到极乐世界就获得不退转了,这是“从果说因”。因为我们必定往生,今生今世必定“顺次生”,下辈子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说来,岂不是现在就不退了。

“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亦即:平生之时,已得往生身份,不待临终之刻;身在娑婆,已得不退转位,不俟往生之后。

我们这个法门是简易殊胜,是现生不退,不退报土,不退涅槃境界,不退成佛之身。

第十一愿当中有两个愿事:第一就是“住正定聚”,第二就是“必至灭度”。这两种利益是到极乐世界才能获得,还是现在就能获得?从昙鸾大师的问答解释中就可以了解。

昙鸾大师说:“不断烦恼得涅槃分”,意思是说,在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无量贪嗔痴、尘沙烦恼罪业还没有断除时,就已获得终必成就涅槃的身分。所以“涅槃分”就是指“住正定聚”。完全的“必至灭度”是往生后就能够获得。

所谓“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这个不退转,是只要“乃至一念”(“乃至一念”就是“上尽一形,乃至临终十声、一声、一念,念其名号”之意)──这个念佛不是只为了现世的福报,或者是为了将来求生人天,都不是,而是“至心回向,愿生彼国”;有了这“回向愿生彼国”的话,“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当下就获得往生身份了。

在四十八愿当中,乃至在整部《无量寿经》当中,除了说念佛以外,也谈到诸行来迎、也谈到三辈功行,可是,诸行来迎的目的,是要导归念佛必生;三辈功行虽然各有不同,但每一辈都谈到“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尤其是第十八愿的成就文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乃至命终,一念念佛、愿生极乐,当下就往生,就住于不退转的果位,岂不是念佛很殊胜、超越一切、当生成就!

《观无量寿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这在在都在说明依第十八愿“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的众生,他就是正定聚不退转菩萨。

我们学佛的目的在于成佛,如果能够进入必定成佛、不会退转的地位,这样虽然现在还没有成佛,也就没有恐惧了,因为既然已入不退转位,总有一天必定会成佛。反之,如果我们还没有进入不退转位,那么即使才高学博,深入经藏,而且精进勇猛,但仍难免心中会存有在多生多劫中可能会在某个因缘下退转的顾虑。因此,菩萨道的各阶位,最重要的就是初地,也就是欢喜地、不退转地,只要能够进入这个阶位,接下来就只有前进,而绝无退转,这样岂不是必定成佛可期了。

弥陀本愿名号具足万善万德,此万善万德让于称名之人,所以称名愿生之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生成佛之正因正业,于此娑婆世界虽是凡夫,已获不退转决定成佛之果位,将来诞生极乐,自然升进成佛。

现生不退
(一)典据 字意 宗义
典据:“特色”举出十则,在此引用数则经论法语以明。

《大经》言: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小经》言: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龙树菩萨《易行品》言: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字意:“现生”,现在还生存在娑婆世界,尚未到极乐世界。“不退”,亦名“必定位”,亦名“不退转位”,将来决定成佛之位,不退转成佛之位。“现生不退”,现在娑婆世界即已获得不退转位,不必等到往生极乐世界方才获得。

宗义:弥陀本愿名号具足万善万德,此万善万德让于称名之人,所以称名愿生之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生成佛之正因正业,于此娑婆世界虽是凡夫,已获不退转决定成佛之果位,将来诞生极乐,自然升进成佛。

(二)现生不退 不待往生
不退:亦名“正定聚”,亦名“必定位”,亦名“不退转位”,将来必定成佛之决定地位,不退转成佛之位。

人有三种:决定不退,名“正定聚”;决定流转,名“邪定聚”;随缘不定,名“不定聚”。

若生弥陀净土,不问圣凡善恶,必定证悟涅槃;故唯有正定聚,无二亦无三。

今,决定往生,心行具足之念佛人,因中说果,亦名正定聚,即是“现生不退”,因为弥陀“摄取不舍”故,临终“佛圣来迎”故,因果“法尔自然”故。其“经证、理证”已于《净土宗特色》(四、现生不退)举出经论释之文,在此略就“经证、理证”并“事证”,作一补充说明。

《大经》释尊于“第十八愿成就文”解释第十八愿言: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小经》言: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论何人,一旦愿生彼国,皆能即得往生。此“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之“即”,是“实时即”或“异时即”?若依龙树菩萨《易行品》之“本愿释”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及《本愿偈》言: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便可一目了然,“即得往生”之“即”是“实时即”,非“异时即”。换言之,就是“现生之时”,“即”已“住不退转”,此谓之“现生不退”。故“本愿称名”之念佛人,已得“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的身份。

《易行品》又言: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称其名号。

或言“即时”,或言“此身”,此即“现生不退”之理。

又,若以《小经》之经文佐证,亦甚为明确,经言: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此“欲生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之经文,便可明知:愿生称名之念佛人,现在平生尚未临终之时,即已获得正定聚不退转之果位,不等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是故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下卷亦言: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凡欲成佛道,必须发心励行,生生世世,愿心坚固,正见不失,历经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如是愿行圆满,方得佛果;而此乃自力难行道,佛言“末法时 中,罕一得者”。然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菩萨之时,“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令诸众生,功德成就”(《大经》)。此功德之宝,皆在六字洪名之“南无阿弥 陀佛”之中。故此名号,万善具足,万行圆备;是万德所归,即是万德结晶,具足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功德,能令称名愿生之念佛人现生即已完全成就将来往 生成佛的正因正业,此即佛言“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之意。是故“本愿称名”之念佛人,必得往生弥陀之“报土”,而且已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从因说 果,因既已完成,果亦自然决定故。

愿生极乐,专称佛名,心决定时,净土莲花,现其色相;

例如须达,将造祇园,心决定时,欲界诸天,现其宫殿。

是故,心行相续,业成不退。(转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好了,闲言少叙,有一些朋友,不明所以,人云亦云,或者呢,在一些人的教唆下,在自家大门上挂镜子,甚至是这个八卦镜,而且呢,对准,对面的邻居,那这样的结果,好不好呢
  • 虽然这两天短暂的旅程发生在上个星期,对我来说却有种发生了很久,又好像没有发生的感觉,若有又似无,就像鱼只有七秒记忆,第八秒就把一切遗忘。不要再等待了,貝瑪雷咨紮
  • 嗯,买债券的确买的是国力和国运,但我觉得范闲今晚最大的忽悠是:庆国国运明显不行了[doge]亮点二:范思辙推销债券,和银行金牌销售给你推销各种金融产品一样[嘻嘻
  • 第一次买烟,挑个漂亮的吧第一次在人群当中角落里,当时感受很羞耻很尴尬,躲在吸烟区角落里,希望没有打扰别人几个深呼吸的吞云吐雾中,呼吸慢了下来,心跳慢了下来,思绪
  • 水牛啊是水牛哈哈哈哈哈好久没喝这个绿豆沙了 之前在学校特别喜欢 嘿嘿嘿嘿嘿嘿喜欢 最后还是和璇璇一起又来了这家店 这个芝士玉米和饼砸真的特别绝 属于是心心念念
  • 百毒不侵的内心,往往会被一句简单的安慰打败;刀枪不入的伪装,常常在懂你人的面前彻底投降。#种地吧#1、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把单纯的事情看得既复
  • 喜欢做的事,做得更好了;喜欢的人,感情更浓了;不喜欢的人和事,更能接受了;与身边的亲朋好友,关系更和睦了;身体给予自己的状态更好了;吃饭、睡觉更香了;更能感受到
  • ⑵他说接受不了自己变菜,于是经常打蛋仔心情不好就破防下播撂下一堆粉丝,破防的时候直播间是一声大气不敢喘的⑶五月份一次乐园团建,因为他本人情绪不好,在和粉丝玩乐园
  • 所以分秒必争,我有这一秒钟的时间念佛,不能打妄想,少说废话,这句佛号念好了,自利利他 淨業路 2024-05-03 21:43 天津 2人听过  120
  • 5⃣️对于收入很稳定,手里还有现金流的客户群体,这次是一次建仓的机会,房地产发展了几十年,首付从来没低于15%这个先例,2024年的5.17是破房地产历史纪录了
  • 但明显可以感觉到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苦涩]昨天去接小六放学,他说的一段话现在想想觉得有点意思。#荣耀茶话会[超话]# 老婆们可以帮我看看吗
  • 他想起之前看法制节目,警方查获的“笑气”跟自己运送的货物高度相似。好想搞一盒[doge]打卡《中国医生》emmm我觉得改个名字电影能好很多,感觉剪的稀碎,很多该
  • 中意艺术家和演奏团队联袂演唱演奏了《我想给你一个吻》《茉莉花》《我的太阳》等两国名曲,献上一场美美与共的音乐盛会。中意艺术家和演奏团队联袂演唱演奏了《我想给你一
  • 2904-夫人秦少又跑了(80集) 2905-夫人她又重生了(致命权宠夫人她又重生了)(77集) 2906-夫人一身反骨,爱给楚总添堵(99集) 2907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为了记住你的笑容,我拼命按下心中的快门@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燕子京[给力]刘宇宁珠帘玉幕刘宇宁魏
  • 然而,随着市场上洗衣液品牌和种类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于洗衣液是否会对衣服的材质造成损害的问题也愈发关注。本文将从洗衣液的工作原理、成分及其对衣服材质的可能影响等
  • 总之,如果你也需要从临海到垫江汽车班次,那么这趟长途客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你以为的太子:扮猪吃老虎 实际的张昊唯:扮猪吃鸡(bushi 苏汶涛的微
  • 本科时期最好的搭档无论是一起做pre,听力对话,吃饭,考研很开心大学期间一直有这样一位朋友陪着她的脾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回想起大学的日子,总觉得是她迁就我多一些也
  •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 但喜欢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这使得虽然有许多人欣赏属兔人,但真正能够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的贵人并不多。属龙人的贵人往往也是曾得到他们帮助的人,处处是缘分,人生旅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