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第三十五段)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诌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世尊说:如果有人相信佛、皈依佛,佛是不会有半点欺人之谈,更无虚诳之语的,也没有任何贪欲或嫉妒之意,因为如来已断了一切法中的所有恶业,扫清了三惑二障,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言必真。所以佛于十方世界,独自拥有大无畏智慧和大无畏力量。我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自身,光明遍照无边世间,受到无量多众生的尊敬,我为他们演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一“实相印”,都是实话实说。
“实相印”即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一切虚妄之相;“印”表法“信”,意思是所说之法能得到众生的相信和信任。如来所说诸多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实相印就是一佛乘。
世尊说:舍利弗!你应当知道,我自本来因地修行,就立下了“誓愿”。此誓愿指的是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是每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都必须要立的,因为无愿不成行,立小乘愿成小乘行、立大乘愿成大乘行,不立愿则一事无成。只有立了大乘誓愿的人才能成佛,成佛之前和成佛之后,都要兑现自己的誓愿,世尊就是为了兑现“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誓愿才出现于世的。
世尊说:现在我已成就佛道,就要使一切众生,和我一样,共成佛道。我往昔发的这些誓愿,今天已经得到满足,为了普度无量无边多的众生,我从说方便法到说究竟法,都是在兑现我的誓愿,我作种种诱凡入圣的开示,目的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使所有的众生都能入一佛乘之菩提大道。在我遇见的众生里,我都尽心尽力地教以圆满的上乘佛道,但有些缺乏智慧的人,错乱理解,自心迷惑而难以受教,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世尊说:我知道这一类未受教化的众生,以前没有修以戒为根本的善行,却坚固妄执本为虚幻的世间事为真,贪著于“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由愚痴和情爱生出种种烦恼,他们以诸多的情欲为因,感召不好的业缘果报,最后堕入三恶道中,轮回于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的六道里,加倍承受种种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各种毒害,分别轮转受生于“胎、卵、湿、化”等十二类众生中,一会变成“牛、马”等胎生庞大类身、一会又变成蚊虫蚂蚁等微形类身。世世增长的就是这些恶道业缘,即使再生为人,也德薄福少,被生活中复杂的世事所产生的众多痛苦所逼迫,烦恼不断,邪见深重,这些邪见在他们的意识中犹如森林般地茂密。
世尊说:这些邪见之人,一听人说“有”、即执邪常,认五蕴之身为常住;一听人说无、即执断灭,认人死如灯灭为永灭。并依此而生“六十二种邪见”。“六十二种邪见”为《梵网经》所载,说的是围绕“我”和“世间”所展开的六十二种观点与见解,其中,依过去世而起的邪见有十八种、依未来世而起的邪见有四十四种;共计六十二种。依过去世而起的十八种邪见大概是:
1、常住论:说我及世界是常住,共分为四种,也就是找了四种理由来说明本非常住的我和世界为常住。
2、半常半无常论:说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无常。共分为四种,即:一、以创造主梵天为常:从梵天化生的众生为无常。二、以“戏忘天”之外的诸天为常:从戏忘天死后转生的众生为无常。“戏忘天”指六欲诸天。三、以“意愤天”之外的诸天为常:从意愤天死后转生的众生为无常。“意愤天”又名“蔢沙天”,资料不详,可能是三十三天中的一个天。四、以“眼、耳、鼻、舌、身”中的“我”为无常;以心、意、识中的“我”为常。通过推论,审察而起此见。
3、有边无边论:说世界有边、无边。共分为四种,就是找了四种理由来说明世界周围有边和世界周围完全无垠(yín),无边;及世界周围上下有边,横侧无边;或此世界既不是有边,也不是无边。言无定论。
4、诡辩论:每答所问,支离破碎,入于诡辩。共分为四种,就是找了四种模棱两可答非所答的理由来搪塞所有的问答,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无因论:认为“我”及世界、无因而生。共分为二种,即:一、从无想有情天死后转生的众生起此见。二、通过推论,审察而起此见。上面是依过去世所起的十八种邪见,而依未来世所起的四十四种邪见是:
一、死后有想论:认为死后,“我”有思想。共分为十六种。
二、死后无想论:认为死后,“我”没有思想。共分为八种。
三、死后非有想非无想论:认为死后,“我”不是没思想、也不是有思想。共分为八种。
四、断灭论:认为今世的有情、死亡后彻底消失。共分为七种。
五、现在涅槃论:“于现有生存有情,而说最上现在涅槃。”共分为五种。
《梵网经》认为,以上六十二见均为邪说、偏见。究其根源,都是“以触为缘”而产生的。所以经文在结尾时,又说到“七因缘”,说“此触以受为缘,生起爱、缘爱生起取、缘取生起有、缘有生起生、缘生生起老死、愁悲苦恼忧。综上所述,这六十二种见解都在三界内,所得果报最高最好的虽然可至无色界,但果报享尽后仍将堕入轮回,可见这六十二种见解都不能了断生死,故称为邪见。
世尊说:这些以生为常、以灭为断,所生六十二种邪见,是分别心的作用,此分别心一起,即失菩提心,即轮转生死。这类邪见之人,深深执著于虚妄的世间小法,坚持领受已有之邪见而不肯舍离,以邪为正,生贡高我慢,不敬三宝、不信正法,自恃高傲,故意歪曲事实,颠倒真理,心中虚伪,这种人即使是经过千万亿劫长的时间,也听不到佛的名号,更听不到正法,这类人是很难度化的。
由上可见,邪见是产生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能毁掉自己的法身慧命,就是诸佛来世,对这类人也是束手无策,难以度化的,所以,我们对邪见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时刻警醒自己,以一佛乘为正法,勿生邪见。

#德尔斐小记# 故事起源于两句话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想和我明天去康巴什散步呢”
“我觉得很有可能”
实现了去年夏天的愿望,买一个闪闪发光的头饰。虽然去年的我还豪言壮语:这些晚上摆摊的休想从我的口袋里骗走一分钱[苦涩]
尊的很感谢朋友为我拍的照片,她已经从拍照白痴进步成了有自己想法的“摄影师”。出去说的最多的话“对对对,你就这种似有若无的摆”“你可以炫酷的回头,她们网红都这种,再后期配个动感音乐”“你看向远处,但是让你的头发飞起来”[黑线][黑线][黑线]但总的来说,我很喜欢这些照片[可怜]

读书学典:《论语.子罕》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知:知识。无知:没有知识。朱子:“孔子谦言己无知识。”孔子不以有知而自居,此处当深思。何晏曰:“知者,知意之知也。”知意,谓故用知为知也。圣人忘知,故无知知意也。若用知者,则用意有偏,故其言未必尽也。我以不知知,故于言诚无不尽也。
▲鄙夫:庸俗浅陋之人。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吾、我:《四书纂笺》: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
▲空空如也:此处一指孔子空空如。无识也。缪协:“唯其无也,故能无所不应。虽鄙夫诚问,必为尽其本末也。”焦竑:“孔子言己空空无所知,唯叩问者是非之两端,而尽言之。孔子自得其本心,见闻识知,泯绝无寄,故谓之‘空空’,然非离鄙夫问答间也。”《四书反身录》:“夫子惟其空空,是以大而能化,心同太虚。”刑昺注:空空,虚心也。郑彼注云:“悾悾,诚慤也。”此鄙夫来问夫子,其意甚诚慤,故曰“空空如”。
▲叩:叩问。钱穆:“如叩门使门内人闻声开门,又如叩钟使自鸣。孔子叩问此鄙夫,使其心自知开悟。”李光地:“叩者,推究以发其所疑之两端也。”《正义》“叩”者,反问之也。因鄙夫力不能问,故反问而详告之也。
▲两端:两头。事物有其两头,如始终、本末、上下、精粗、利弊、正反等,孔子根据此人所疑之事的两端进行叩问而告之。郑注云:“两端,末也。”凡事物之始,皆起微末,故末有始义。尹氏曰:“圣人之言,上下兼尽。即其近,众人皆可与知;极其至,则虽圣人亦无以加焉,是之谓两端。如答樊迟之问仁知,两端竭尽,无余蕴矣。若夫语上而遗下,语理而遗物,则岂圣人之言哉?”
▲竭:竭尽。孔安国:“竭尽所知,不为有爱。”钱穆:“于此两端,穷竭叩问,使鄙夫来问者,对其本所怀疑之事之两端均有开悟,则所疑全体皆获通晓,更无可疑,使自开悟。”

■现代翻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一个粗鄙的人来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从他所提问题的正反两头去探求,尽了我的力量来帮助他。”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知者,知意之知也。言知者,言未必尽也,今我诚尽也。孔安国曰:有鄙夫来问於我,其意空空然,我则发事之终始两端以语之也,而竭尽所知,不为有所爱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知,谓有私意于其间之知也。圣人体道为度,无有用意之知,故先问弟子曰吾有知乎哉也。又云无知也,明已不有知知之意也,即是无意也。此举无知而诚尽之事也。鄙夫,鄙劣之夫也。空空,无识也。言有鄙夫来问我,而心抱空虚如也。两端,事之终始也。言虽复鄙夫,而心虚空来问于我,我亦无隐,不以用知处之,故即为其发事终始,竭尽我诚也。即是无必也。故李充曰:日月照临,不为愚智易光;圣人善诱,不为贤鄙异教。虽复鄙夫寡识,而率其疑,诚谘于圣,必示之以善恶之两端,竭己心以诲之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孔子教人必尽其诚也。孔子言,我有意之所知,不尽以教人乎哉?无之也。常人知者言未必尽,今我诚尽也。空空,虚心也。叩,发动也。两端,终始也。设有鄙贱之夫来问于我,其意空空然,我则发事之终始两端以告语之,竭尽所知,不为有爱。我教鄙夫尚竭尽所知,况知礼义之弟子乎。明无爱惜乎其意之所知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圣人之于人,患其不能学,不倦其所教;患其不能问,不隐其所答。互乡童子之进,则与之而不拒;鄙夫之问,则叩两端而竭焉。盖智及之,而诚不至,圣人答之以略;智不及,而诚至焉,圣人告之以详。

●宋朱熹《论语集注》: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程子曰:“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观于孔子、孟子,则可见矣。”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此章之意,亦恐学者以圣道为高远而圣人为有隐也。凡所以告二三子者无不尽矣,虽使鄙夫持空空之质而问,所以告之者,亦未尝不就其两端而无不尽者焉。盖语近而其远者未尝不具焉,语卑而其高者未尝不存焉。形而上曰道,形而下曰器,而道与器非异体也。圣人有隐乎尔哉?在学者体之何如耳。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夫子应问不穷,当时之人,遂谓夫子无所不知,故此谦言“无知”也。焦氏循补疏:“此两端,即中庸‘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之两端也。鄙夫来问,必有所疑,惟有两端,斯有疑也。故先叩发其两端,谓先还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使知所问焉。盖凡事皆有两端,一旌善也,行之则诈伪之风起,不行又无以使民知劝。一伸枉也,行之则刁诉之俗甚,不行又无以使民知惩。一理财也,行之则头会箕敛之流出,不行则度支或不足。一议兵也,行之则生事无功之说进,不行则国威将不振。凡若是,皆两端也。而皆有所宜,得所宜则为中,孔子叩之,叩此也。竭之,竭此也。舜执之,执此也。用之,用此也。处则以此为学,用则以此为治,通变神化之妙,皆自两端而宜之也。”处则以此为学,出则以此为治,通变神化之妙,皆自此两端而宜之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知识最高处就是“无知”,就是始终宁静,没有主观,先没有一个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的学问境界。孔子说,你们以为我真正有学问吗?我老实告诉你们,我一点学问都没有,我什么都不懂。有不曾受教育的人来问我,我实在没有东西,因为没有主观,没有成见,就反问他提出问题的动机,就他相对思想观念的正反两面研究透了,给他一个结论。所以我没什么学问,不是我给他答复,是他自己的意见提出来问我时,我替他整理作个结论而已。

★此句是见圣心之虚,教人之诚也。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泯绝见闻识知,彻见本性,就是空空如也。本性空空,而有大用,刘宗周曰:“人之心,虚而已矣。生一分知识,便窒一分天理。”本性空灵,毫无妄见,所以“空空如也”,即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道理。这里又提出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中庸》说舜执其两端,此处是说孔子叩其两端,都是中道。刘宗周曰:“才拈一物,便有两端,如有是则有非,有本则有末,有精则有粗,才有过便有不及。两端之道,阴阳而已。”很多人不能看透事情的本质,面对问题的时候迷惑不定,就是此两端模糊不清;或者,对事情的起因、结果存有分歧;或者,对事情的利弊不知;先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穷竭叩问,要未叩不先起念,既竭依旧忘知,物来顺应,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说降魔乃分内之事,然后不分昼夜风雨兼程,你站在山顶最高处感受千里外的魔物,你看着飘落的雪想到了什么,我其实不相信你只想到了将积起来的雪当作食物,你的语气总是坚
  • 】[蜡烛] 还是Taylor Swift 霉霉 尾气 你要知道 你要知道她是不尊重中/国的劣/迹艺人 你还要知道 首周7版本0.39 买不了吃亏 买不了上当 请
  • ”蛋壳对小宝宝说心里有你的人,永远对你上心生命中,若是有个在乎自己的人,就是幸福。“太好啦,我的宝宝正缺个摇篮,这只蛋壳做摇篮刚刚好!
  • 事事琐碎多烦忧,后来少了表达的欲望,独自消化,再重新振作,在自己给的安全感里如此循环往复。 ​​​再很少像今日这样失眠,少了从前的烦躁,困了就睡挺好。
  • 这个冬天,富平柿饼又添加在我的购物车,可我却再也不想买了,那是您最喜欢吃的零食啊! 有时候您会说起您小时候的事情,说您老家有一大片的杨梅树,杨梅成熟时,您躲在
  • 当时就很喜欢她,想说要不要去要个微信撩下,但我又是个被动的人一拖拖了七八年,直到今天早上我看到她发微博说要结婚了。之后你只要看见我就笑,爸爸最近也开始吃你的醋了
  • 说不知道玩梗啥意思 笑掉我大牙了 私信我的来看看我才懒得一个一个答疑解惑 喜欢她六年了 真心喂了狗 离两次婚是有道理的 人品差的要死哦 我不关评论 还有 我不是
  • 哦,不对,我一直以来都重要的不得了,因为几乎请假都得说我几句,现在直接不批了,生孩子产假结束的时候明明知道我有两个孩子还没请到保姆依然是不同意我延长产假,如果再
  • 《赠予你33条简洁的人生建议,值得珍藏。》 1、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道德经》 做事的时候认真细致不会错。 2、 你过去的每一个决定,把你推到
  • 歌颂周末的欢愉(hymn for the weekend) 吟唱生命的赞礼(viva la vida) 徜徉星海的璀璨(a sky full of stars)
  • 巩汉林,又尴尬了,他又晒女足签名足球,可能也是假的。 近日,巩汉林又拿出的第二个签名足球,是中国女足的签名足球,不过前中国女足浦玮评论说:巩老师,貌似还真不是
  • 青春的遗憾太多了,导致现在看亮星星的时候共情不了。可能很多都在说如果她也有一个张万森该多好,可现实就像美学老师说的那样,悲剧就是把一切美好撕碎了给人看,因为有遗
  • #取名# #谷爱凌# #祝卿好#没有金主,热巴一路走来都是通过自己努力争取的,她自己走来的每一个脚步都很清晰,正因为她努力,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才华,从小都很
  • 热气腾腾的红薯加上蜂蜜的香味,真的是绝了!#红薯糯米团##美食真香现场# 有空气炸锅的一定要试试好吗!
  • ) 起点的评论忒少了,又去看微信读书的评论了,也不多,且看到了很多觉得这个穿越没必要写的,其实这种话说出来基本就认定公子把文章的开头写好了。还是写我的流水账舒服
  • “最怕见了这些书,移了性格”和贾母说的“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是一个意思。不过,贾母这一段评《凤求鸾》的话,倒是和宝钗对黛玉“兰言解疑
  • 从来没什么理想抱负的我听了家里的意见考了老师 刚开始只觉得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可是现在越来越爱上了这个职业刚上班不适应的我 平均一个月生一次病但我的孩子们也在用他们
  • #手提箱里的儿童剧#两个演员,一把吉他,一个箱子,带来无限惊喜……手提箱迷你剧场系列剧之《小星球》讲述了在遥远的咕拉拉星球上,住着呼噜噜和咕噜噜,他们每天好奇的
  • 这个年龄是自己最好的年龄,有拼搏的目标,有陪伴在身边的家人、朋友、恋人,一切都非常的美好,每年最感动的就是两个老人给我唱生日快乐歌,这种幸福最能填满人心。拍摄b
  • 啥时候能解决好城市内河的污染问题,让济宁城区流淌着清澈的湖水,到时候运河之都才会有感觉。因为城区内河并不是“活水”自然流淌,而且污染有时严重,这些年好多了,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