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敦和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对近期大类资产走势的看法

日期:20210303

1. 基本面逻辑是美国进入居民加杠杆的地产扩张周期。
居民加杠杆层面,居民部门是相对于政府、企业部门对通胀影响最大的,原因是居民部门的货币乘数效应最大,创造的货币快速进入流通,进而带动通胀。
地产扩张层面,以下几方面:从数据看,房地产的销售量、价格、投资的加速上升是居民加杠杆的直接结果。从需求看,人口结构影响房地产的需求。一方面是20-49岁的美国人在未来15年会有快速上升,另一方面房地产作为一种刚需存在。从购买力看,首先,债务偿付比例回到历史地位,相对来说偿债能力强。其次以股票和地产之间的关系,现实情况是美国的抵押贷款利率创新低,而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可以通过ABS等方式将其转化成证券化的工具,进一步影响股市。地产在居民当中的配置比例处在过去几十年区间的低位,而股票是在过去几十年的高位,在美国当前M2增速20%多的情况下,美国地产的杠杠能力会上升,原因是美国房屋抵押的财富效应更大。

2.短期逻辑在乎商品是否可以持续上涨,关键看全球的M2。当前现实情况是只有美国和欧洲的M2往上走,原因在于去年美联储扩表的力度超预期,短期内的超预期最终要下来。而商品和M2的基本关系实际可以表达成CRB的商品指数同步或者滞后全球PMI增速,具体时间是3个月。以此推断,3月份前后全球的M2可能会处于一个阶段性顶部,那么商品价格会在这一两个月或最晚年中见顶回落。

3.单纯从涨幅看,商品价格从去年疫情低点到现在(几个月)已经上涨了80%,类比次贷危机的三年时间,因此从供需不能完全解释80%的上涨幅度,背后一定有金融和流动性的因素。而商品上涨从去年到今年可分别对应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反映的是从黑色到有色的转换。当中美PMI相继见顶之后,需求因素会开始减弱,商品也不会一直涨。

原文:
基本面逻辑来讲,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因为美国进入到了居民加杠杆的地产扩张周期,就是说如果这一轮如果你盯着中国的话很难讲故事,因为这次中国不是商品需求的主角,过去20年每一轮的商品的周期都跟中国的需求扩张或者是财政刺激都是有关系的。05年到07年,09年到10年,16年到18年,其实都是伴随着中国的房地产周期。
那么对通胀来讲,政府加杠杆,居民加杠杆,企业加杠杆,哪一个部门加杠杆对通胀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一定是居民部门。因为大家想一下居民部门加杠杆是什么特点,居民部门不会因为不花钱去加杠杆,我们谁会借了钱不花,我们所有的借钱行为都是因为我们有非常明确的花钱的目的,比如说我们因为购房要借钱,比如一个低收入的人,可能我们要买一个手机,要在借呗和花呗上花钱,所以说居民部门创造的信贷创造的货币是瞬间进入到流通环节,也就是说它的货币乘数效应是最大化的。
我们想一下政府和企业不是这样的,政府和企业很多借钱是一个预防性的,或者仅仅是因为利率低,他不一定借了马上花掉。企业借了之后,比如说你去回购股票,你根本不做资本开支,这些钱就沉淀在那里,它没有进入流通环节,没有带来货币乘数的上升,也就自然没有带动通胀的上升。
所以过去10年,美国的通胀为什么不容易起来?核心的原因就是美国政府部门在加杠杆,企业部门在加杠杆,唯独居民部门从次贷危机之后就一直是在去杠杆,他没有加过杠杆,所以说美国的通胀在过去10年一直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也就推动了它的股票市场的长期的牛市。
那么现在的变局在哪?现在的变局就是美国居民终于开始加杠杆。
我们现在看美国的这一轮房地产的周期,不是简单的说房价涨或者房地产的销售创了新高,比如说你看房地产的销售,它其实从15年之后,它基本上就一直是在往上走,房价也是在往上走的。你如果只是看量和价的话,它其实不是最近在往上走,它之前就在往上走,它只不过是最近开始加速往上走。量、价还有包括投资,这个加速和之前的最大区别在哪?之前我们看到的美国的地产的只能叫恢复,因为在那个阶段我们没有看到居民主动加杠杆,就像我们看中国的房地产周期,09年以前中国的房价也涨了很多,房地产销售也很好,但是那个时候居民是没有加杠杆,真正居民开始加杠杆是09年以后。
那么美国现在也是这样,它其实是在去年疫情开始你才看到了居民的杠杆率开始上升,那么一旦进入到这个阶段,那么美国的通胀的话就按不住。
就是说我们看美国的人口结构,它其实讲美国房地产的周期跟中国一样,套路都是一样的,你可以讲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从它的需求的角度来讲,20~49岁的美国人的增长在未来15年会是一个快速的上升,它毕竟是一个移民城市,跟我们的出口出生率的持续的下滑是是不太一样的,尤其这几年有很多南美的移民到美国去。
然后美国的年轻人和父母同住的比例已经创了历史新高,也和我们一样。不是只有亚洲的小孩喜欢赖在家里,现在美国的小孩也没有多有出息,也都是啃老,一旦结婚之后的话,他其实就有刚需要买。
然后第二个就是购买力,美国的居民杠杆率已经是处在已经是低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是最低的部门了,而且它的债务偿付比例其实不考虑这次疫情的收入的发放,之前也已经是回到历史的低位了,因为这个是债务和收入的比值。
然后这一次由于利率创了历史新低,所以30年的抵押贷款利率也跟随国债收益率的下降,创了新低,低于3%。而美国的薪资增长都是高于这个水平,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就起来了。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你不能够只看他的银行贷款,银行的贷款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要全面的反映,必须得把 ABS这些加进来,因为美国它大部分贷款都会出表,转换成证券化的工具,所以说它还是非常典型的是一个资本市场主导的一种融资模式,而不是我们这种银行的信贷模式。所以这块增长的是比较快的。

然后他的地产在居民当中的配置比例现在是处在过去几十年区间的低位,相反的股票是在过去几十年的高位,所以它本身也有一个重新的一个平衡的过程,更何况过去这么多年美国的租金回报率还是很稳定的,也就是说美国虽然每年房价都在涨,但是它的租金也在涨,而且租金的涨幅并没有比房价涨幅低,所以说整个租金回报率是稳定的,但对应的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和股票的股息率是持续回落的。
所以说美国的老百姓会有一个回归的过程,就是说过去的十年中国发生的事情,现在就是在美国身上发生,09年中国搞了百分之二十几的M2增速,美国现在也搞了百分之二十几的M2增速。
所以过去10年中国是房地产的配置价值高于其他所有的一切资产,美国估计接下来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且美国的地产的杠杆能力是比中国要强的,为什么?因为中国我们都知道,你不能够把你买的房子再抵押,你只能是在购房环节去借钱,而美国是可以在房屋上涨的过程当中,继续把涨了价的房子再抵押给银行,重新再获得更多的资金去干别的事情。所以它其实财富效应会更明显。而中国的财富效应是一个虚的,你感觉你自己很有钱,但变现率是远不如股票,这是一定的。房子你变现看看,你看看变现有多困难,你也不太可能说把这个房子很轻松的抵押,把钱借出来,所以美国的话它供需关系也是这样,房屋的空置率现在处于历史低位,库销比处于历史低位,但实际上美国上一次开始出现房地产的加速上涨,也就是居民开始加杠杆购房是2000年,2000年正好对应的就是纳指泡沫的破灭,那么如果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这两件事情的话,它其实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就是说其实它正好反映了一个就是股票的股票和地产这么一个切换,当然中间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利率的变化,那么我们现在其实又处在一个相似的历史的时刻,所以这个时候其实对于美股来讲的话还是非常小心的。然后这个是我们说商品的上涨的相对长期的逻辑。
但是短期来讲,大家可能更关心的就是说商品能不能涨,还能涨多久。
我们就看一下商品的涨短期主要看全球的,而全球的M2就是中国、美国、欧洲、日本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现在全球的M2增速已经是超过2009年的高点,当然最大的贡献还是中国,因为中国的基数大,但是和2009年不同的就是说2009年是只有中国一枝独秀,其他国家的M2增速都是回落的,这次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推高了 M2,中国反而是相对比较坚实的。

那么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中国的M2已经开始回落了,日本的M2也基本上持平了,现在只有美国和欧洲还在往上走,那么因为美国 M2靠什么?不是靠银行的贷款,银行的贷款是一个非常小的量,美国融资体系,它主要还是靠资本市场,所以说它跟中国是不一样的,它不是靠银行的信贷去创造,美国最大的M2,还是来自于联储的扩表,就是联储的扩表增加基础货币,然后增加M2。
但为什么09年 M2没起来?去年M2起来了,其实就是去年的联储的扩表的力度超预期的大,它实际上是把09年10年11年三轮QE该干的事情,他在一两个月内都干完了。
所以说你可以看到就是说美国的 M2飙升,其实就是在去年三四月份之后,疫情爆发之后,它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扩表,那么这个东西当然也是有基数效应,因为现在你不管怎么讲,你每个月1200的空,你是不可能和去年的4月份的扩的量相提并论,所以你最终的这个东西会下来。
所以说美国的M2其实现在也在一个接近驻顶的这么一个过程当中,这样的话我们看一下商品和M2的一个关系,就是说实际上CRB的商品指数大概是滞后全球PMI增速或者是同步或者是滞后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在3月份前后的话,全球的M2可能会处于一个阶段性的一个顶部的话,那么商品的价格其实也有可能就是在这一两个月或者最晚到年中的时候开始见顶回落。
我们看一下其实这一轮商品的上涨,虽然我们知道我们可以从供需上找很多理由,比如说需求,我们可以讲刚刚说的美国的地产的故事,供给我们可以讲,因为过去几年产能投入不够,所以说供应相对比较少,但是我们看一下商品的涨幅,从去年疫情低点到现在的话,商品的价格已经涨了80%,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从2008年到2011年次贷危机的那三年的话,商品的累积涨幅也就是80%。换句话讲,我们只用了当时不到一半的时间,我们已经实现了08年次贷危机之后的三年的涨幅。
我主要想说什么意思?我想说的是现在商品的涨幅已经远远不能够从基本面去解释,你不能说基本面导致这个东西能够涨80%,它一定是有大量的金融和流动性的因素在支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我们认为接下来如果全球的经济是在一个复苏的阶段,但是如果当你的流动性扩张的最猛烈的时期过去的话,你对商品的价格一定也会有冲击,因为你的价格本身已经包含了很多非供需的因素。
那么实际上去年国庆节以后和今年春节以后这两轮上涨分别对应的就是国内需求,海外需求最好的时候,所以说去年四季度涨的最多的是是黑色,今年的涨的最多的是有色,它其实就反映了驱动的一个转换。
那么随着中国的PMI在今年一季度见顶,美国的PMI到今年年中见顶的话,其实需求的因素也就会开始减弱,所以我们觉得商品也是需要时间去休整,也不是说可以这么一直涨下去的。
#股票##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空虚寂寞很厌烦? 海德格陪你谈无聊
你无聊是因为你自由?
人之异于禽兽,在于他是会感到无聊的生物。 ……和纯粹的时间流逝四顾茫然的邂逅,我们就称之为无聊。 ——Rüdiger Safraski

在〈你的无聊是谁制造的? 〉文章里,我在结论提到:人类总是想找点事情做,但最后仍是以无聊作结。 从此处延伸,无聊似乎跟等待有关,也似乎和做的事情有关,但真的是这样吗? 有没有办法对无聊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呢? 也许你会惊讶,对海德格而言,无聊竟然是哲学思索的开始! 他到底从哪边得到此结论,又如何从此结论继续思考无聊? 这一次的文章,就让我们跟着国分功一郎的脚步,看看海德格是如何思考「无聊」的问题吧。 3

哲学的根本情绪
在海德格所著的《存有与时间》(link is external)中,他讨论到「不安」的情绪如何在人类存在中蔓延,而《形上学导论》(link is external)虽然讨论的议题是 「哲学是什么?」,但在之中却有不少关于另一种情绪:「无聊」的论述。 国分功一郎在《闲暇与无聊》中对海德格的哲学思考进行一连串的考察,他提到了海德格的哲学重视着人类的「根本情绪」4  ,而根本情绪便是「无聊」。 整理如下:《形上学导论》中,海德格提到他所处的时代,许多畅销书的共通点皆描述欧洲人体验了西方文明的「没落」5,因此他说:我们必须要赋予自己新的任务与角色 。 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阶段性任务已经结束的西方人再也没有意义可言,再也看不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海德格又接著论述,为什么我们必须给自己新的角色或意义呢? 难道我们的存在本身其实不重要? 如果我们总是要找点事情做,它的必要性到底在哪里? 难道是因为人类太无聊,才想要做点什么让自己不再无聊吗? 又到底? 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了无聊的存在呢? 6海德格想说的是,如果有种情绪催促我们找到新的任务或角色,这代表屏除外在,自身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存在,意识到没有意义的自己,那挥之不去的情绪,其实 就是无聊7 :如同烟雾般蔓延在我们周围的无聊导致了人类想要替自己寻找新的任务,也是海德格思索「哲学」的开端。
「无聊」的形式
即便我们能够感受到无聊,但追根究柢,它到底是什么? 关于这个我们知道,却又讲不清楚说不明白的什么,海德格是这么说的:

会有不知道此种无聊的人存在吗? ——即便如此,这种谁都知道的事物的原貌是什么,又有谁可以单刀直入、斩钉截铁地说清楚? 8                    

无聊如此暧昧不清,很容易产生你我虽然讨论「无聊」,到后面才发现两边的认知大不相同的情况(换言之,鸡同鸭讲)。 海德格认为先提出两种比较常见的无聊是有助于后续讨论的:

(1) 因为某种事物而让人感到无聊
(2) 在面临某些状况时感到无聊9

海德格把前者称作无聊的第一形式,而后者为无聊的第二形式。 这两者的差异在于第一形式的无聊是被动的;存在着某样无聊的东西,让人产生了无聊的情绪。 相较于此,第二形式的无聊并非特定的事物导致,而是当人处在某些情况时,被无聊慢慢包围,但却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如此的情况。 以下以海德格所举的例子分别讨论。

无聊的第一形式
还记得文章一开始的例子吗? 当我们在等待时,我们总是想找点事情做,因为大部分的等待是无聊的。 在海德格的例子中以等待火车为例,但在描述中更凸显出了当事人的厌烦:

…例如,我们在偏乡的地方铁路支线上,坐在某个无趣的车站里。 下一班列车要四小时以后才会来。 这个地区也没什么特别的吸引力。 其实背包里还有一本书-那么,要看书吗? 不,好像没那种心情。 那还是要来思考什么大道理大问题? 嗯,好像也不是那种气氛。 读一下列车时刻表、详细看一下从这个车站到其他地区的距离一览表,但这些地区的状况也完全搞不清楚。

在火车到达之前,例子中的主角(也许是海德格本身?)有四个小时的空档,也因此他做了许多事情来避免无聊。 我们要先厘清的一点,是等待并不必然带着无聊,比如你和喜欢的对象第一次约会时,等待对方到来的情绪可能更多是紧张和兴奋,又或者要和别人谈判时,你 的时间多半在酝酿你的愤怒或者不安。 然而,像车站例子中的等待,便被海德格看成是无聊的第一形式;他认为在等待之中,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拖入」了无聊中。 自然我们需要问,无聊在哪里出现? 会陷入无聊,是在这个例子中的什么东西所引发呢? 功一郎的说法是,这和「理想时间」有关系,而理想时间如何引发无聊,则来自我们生活中的「绊脚石」所导致的「空虚放置」。

理想时间是什么? 要回答此问题,必须要回到海德格所说,物品具有其特有的时间。 以车站为例,车站特有的时间便是车站的理想时间,也就是火车从车站发车的瞬间。 在即将发车之前抵达车站的旅客符合车站的理想时间,也因此他们不需要等待便可以搭上火车。 换句话说,只要事物的理想时间无法配合,我们就会感到无聊。 这样绕口令式的说明要讲的其实不难,例子中的主角做了许多事情,却也一次又一次看着他的手表,确定当前的时间。 其实他在做的,与其说是确认当前的时间,不如说是确认火车到站还剩下多少时间,还得继续和无聊奋战多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总希望时间走得越快越好-因为时间走得太慢了!
体验到时间的迟缓,甚至是时间的停滞,变成了例子中的「绊脚石」,让我们无法立刻得到期待中的事物,就如同例子中的车站,没有回应我们的期待,却把我们丢到 跟期待毫无关系的环境当中;环境里有站牌、石头、书本、树木和更多的东西,就是没有火车。 这便是「空虚放置」,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这些物品没办法成为我们的听众

无聊的第一形式在这边得到了结论:让我们无聊的真正原因,是来自我们的期待,和所期待的事物之间的时间落差,落差产生了绊脚石,导致我们被空虚放置

无聊的第二形式
海德格的分析并没有在第一形式就结束;随着他的思路走下去,他认为第一形式可以发展成更深层的无聊第二形式。 在第一形式中,我们可以明确发现有某种东西让我们感到无聊,但第二形式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明明处在非等待、甚至是自己期待的环境中,无聊仍然在不知不觉产生 。 海德格的例子如下:

…我们傍晚被招待到某处。 说是这样说,但也不是非得去不可。 但是我们一整天都很紧张,到了傍晚时也有空,因为这样所以就去吧。 在该处端出了如同往常惯例的晚餐,大家围着餐桌进行如同往常惯例的交谈。 食物也不是每一道都十分美味、谈话相当有趣。 吃完饭以后,跟平常差不多的感觉大家愉快地坐在一起,大概会听听音乐、一同谈笑。 很有趣、很愉快。 差不多到了该离开的时间,妇人们像是要确认聚会真的很棒,说了好几次「今天真的很开心」。 不仅是在告别的时候如此,连下了楼出到门外,只剩下我们自己的时候,还是如此重复说着。 正是如此。 非常棒,很开心。 在今晚的款待之中,无聊什么的完全找不到踪迹。 交谈对话、人们、场地,都不无聊。 因此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回到家以后,稍微看一下在傍晚因为聚会被打断的工作,为明天的工作立下大概的计画与目标-就在…亲朋好友聚会玩乐的情况对大多数人来讲并不陌生,比如拿前阵子,不知何时成为惯例的中秋节烤肉活动说明如何呢? 参与者有人调味,有人拿着啤酒喝,有人负责端上盘子的食物,让你一份又一份吃进肚子里,接着看看烟火,拿起手机拍摄,这应该是充满乐趣的事情吧。 但当你回想时,会不会有其中的某些时候,你觉得无趣了? 就像聊天聊到某个程度后突然静了下来,每个人把焦点移转到自己窄小的手机萤幕上那样,因为开始无聊了。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难道无聊是来自自己吗?
如果要找出第二形式的无聊来源,功一郎建议我们先从分析第一形式的方法,亦即从「让自己不无聊」的活动看起15。 不管做什么都没关系,只要让时间快点过去就好,在此种情况下让自己集中精神,忘记时间的缓慢流逝,是第一形式的活动意图,也就是说等待时所做的事情和期待 的事情并不直接相干。 问题来了,在第二形式的案例中,最大的差别在于,所做的事情和期待的事情直接相干,让我们感到无聊的活动,本身便是消遣。 在宴会中不管是拿食物也好,谈天说笑也好,无一不是消遣,我们主动沉浸在消遣之中,那么「绊脚石」和「空虚放置」在哪边呢?
功一郎认为这两者在第二形式的确存在,但却和第一形式不相同,因为第二形式的空虚放置是逐渐成长而来16。 请再次回想中秋节烤肉,当时你正在做什么呢? 不管是什么事情,你总是顺着「中秋烤肉」的情境打转,配合着气氛和其他人在其中随波逐流。 因为随波逐流,慢慢地你再也不会追求其他东西,慢慢地,无所谓。 结论是,我们自己把自己丢入了空虚放置当中;空虚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自己。 那绊脚石呢? 在消遣活动中的时间并不像等火车那样迟缓;时间在自己的无所谓之中流逝,看起来并没有对我们造成任何困扰。 但仔细一想,时间虽然没有造成困扰,但我们却无法从时间当中脱离,时间在本质上捆绑着我们,时间本质上成为了我们的绊脚石。
无聊的最终形式
在之前的讨论,我们看到了两种形式的无聊;第一形式的无聊由外部产生,而第二形式的无聊由内部产生,无聊和消遣彼此交错出现,也因此海德格认为此为较深层的 无聊,但其实,还有一种更深层的无聊是前两者都无法达到的深渊,又被他称做无聊的第三形式:

对海德格而言,第三形式的无聊便是没来由地无聊,和人、事、时、地、物完全没有关联,完全没有办法给出具体例子(相对于其他形式),发自内心深处 的声音。 我们被强迫倾听声音的当下,同时把自己放置到空虚当中,外在的一切都无关紧要时,因为自己的孤立无援,在「一无所余的完全广域19」中容不下任何的可能性 ,自己成为了自己的绊脚石。
依照海德格的说法,无聊的三种型式如是发展,而人类面对第三形式的无聊,人类并非就此打住,而是回过头导致了另外两种形式的无聊。
怎么说呢? 当我们听见发自内心的无聊,我们想要摆脱此种状态,但却没有办法,只好透过各种忙碌忽略无聊,对其视而不见。 第一形式的无聊,最好的体现并非等待公车,而是工作。 我们想要时间依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更确切地说,我们不想失去时间;当把自身的时间投入在工作中,人类才有办法忽略深刻的无聊-透过成为奴隶,让忙碌充满自己,逃脱了 第三形式,却进入了第一形式。

可能性的动物
在断断续续书写此篇文章时,我一开始从对海德格论述的厌烦,到对海德格面对自己处境(面对无聊)的无奈感同身受。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为什么我们要让各种活动充满自己的生活,一说是我们想要过得有意义,但这个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有时候我们以工作包装,有时候我们沉浸在娱乐,把这个意义和无聊放在一起,我发现到这也许是一体两面的事物:无聊,是意义的缺失。

我们听到内心深刻的无聊,想要找些事情做,想要透过意义,让自己不无聊。 说到底,人类就是这样的生物吧? 想要为每一件事情找解释,想要为每一件事物找意义。 以为找到意义了,但在某一个时刻却发现没有意义时,一股厌烦感便油然而生,「意义的缺失」以无聊呈现,最后又以无聊作结。

回到海德格,许多解决无聊的方式治标却不治本,比如睡觉,比如换件事情做,又或者全心投入在工作中,这不就是他在书中所述,两种形式的无聊吗? 为了忽略最深刻的无聊,要嘛我们把自己投入到工作中,感受到了第一形式的无聊,要嘛我们把自己投入到消遣当中,感受到了第二形式的无聊。 但,这真的是坏事吗?
海德格在讨论无聊的最后,竟然得出了神奇的结论;对海德格而言,当你心中响起无聊的声音,其实就是在告诉你:你是自由的,你有很多可能,所以去做某 件事情吧! 所以,海德格对无聊的答案很简单:「无聊,就是自由,我们透过下决断发挥身为人类的自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当我们在第三形式的无聊底下,革除了 一切外在的可能性,但同时,我们却从内在看到了身为人类的可能性。 「自己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并不是负面的,而是在邀请你去做些什么;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什么都做得到。 20
综上所述,我认为无聊和我们的关系是这样的:

无聊,是意义的缺失。 因为无聊,想要找寻意义,所以我们「下决断」,我们行动。 这就是人。

最后的最后,我们以海德格的说法来做结吧:

...所谓在世存有(dasein)21的自由,仅存在于在世存有让自己自由的过程中。 但是,在世存有让自己自由这件事,每次只会发生在在世存有面对自己本身、下决断的时候;意即,只有在在世存有为了做为在世存有的自己,而将 自己打开的时候。

但我不想把两人的关系过快深入下去。因为她总给我一种好像对什么感到迷惘的印象。我问起什么,回答也有时慢一两拍,出现极短暂的停顿。而在一瞬间的停顿中,我不能不察出其中有一种什么"阴影"。

秋去冬来,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继续每周见面。我一句也没问起那"一种什么",久美子也只字未谈。两人见面,去哪里转,吃饭,无关痛痒地闲聊。

"嗯,你怕有个恋人或男朋友吧?"一天,我一咬牙问道。

久美子注视了一阵子我的脸,问道:"这话怎么说?"

"总有那样的感觉。"我说。两人那时走在冬日寥无人影的新宿御苑。

"具体地说?"

"你好像想说什么。要是能说的话,就对我说好了。"

我看出久美子脸上泛起轻微的涟漪。的确轻微,轻微得几乎捕捉不到。她可能有点困惑。但结论一开始就很明确:"谢谢。不过没有什么要重新说的,总之。"

"你还没有回答我最初的问话。"

"我有什么男朋友或恋人什么的?"

"嗯。"

久美子止住脚步,摘下手套,塞进风衣袋。然后抓住我没戴手套的手。她的手又热又软。我轻轻回捏一下,她呼出的气似乎更小、更白了。

"这就去你住处可以么?"

"当然可以。"我不无愕然,"去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只是不是什么可炫耀的地方。"

那天我是第一次拥抱久美子。但现在我仍认为,那天是她在期待我抱她,在某种意义上是她主动的。倒币是具体说了什么表示了什么,只是当我把手搭在她身上的时候,我感觉得出她早就希望我这样。身体软绵绵的,没有抵触感。

对于久美子是第一次性体验。事完后久美子好久好久没有开口。我几次试着搭话都不应答。她冲罢淋浴,穿上衣服,又在那片阳光中坐下。我不知说什么好,便也挨她坐下,就那么始终默默坐着。太阳移动,我们也随之一点点移动。黄昏时分,久美子说该回家了,我送她回去。

"你是有什么想说吧?"电车中我再次问。

久美子摇摇头,低声道:"可以了,那个。"

以后我再未重提。归根结底久美子选择由我抱她,纵然她内心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自然化解。

那以后我们仍每周约会一次。差不多都是她来我宿舍,在那里亲热。相互拥抱爱抚时间里,她开始一点一点谈起自己。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这个经历的种种事物,以及对那些事物的感受和想法。我因之得以逐步理解她眼睛捕捉到的世界姿影,并得以向她慢慢讲述自己眼中世界的样态。我深深爱上了久美子,久美子也说不愿意离开我。等她大学毕业,我们就给了婚。

婚后,我们生活得很幸福,没有发生任何可以算是问题的问题。尽管如此,有时我还是不能不感到久美子心里像有一块我不得进入的仅属于她自己的园地。例如,本来两人一直很正常或很起劲儿地说着话,久美子不知何故突然陷入沉默。就是说在没有什么特殊原因(至少我没意识到有什么使之如此的原因)的情况下交谈陡然中断。沉默本身固然时间不长,但之后她好半天都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而且需经过一定时间后方能恢复过来。向她说什么她也只是无可无不可地应付只言片语,如"晤,是啊"、'的确"等等。每当她那样时我就问她"怎么了?"因我对她深感困惑,生怕自己哪句话刺伤她。恒久美子每每菀尔一笑,说一声"没什么的"。过一些时候后,她又恢复如初。

记得第一次进入久美子体内时,我便有与此相似的奇妙的困惑感。久美子初次感觉到的应该只有疼痛。她觉得痛,身体始终硬邦邦的。但我感到困惑的缘由则不止于此。其中似有一种异常冷静的东西。很能表达确切,但确有一种乖戾感。自己搂抱的身体会不会是同刚才并坐亲切交谈的女子不同的另外什么人呢,会不会在自己没注意的时候换成另外一个人的肉体呢--便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念头征服着我。抱她的过程中我一直用手心在她背部抚摸。小巧而光滑的背。这一感触使我忘乎所以。但同时又恍做觉得这背位于远离自己的场所。似乎久美子尽管在我怀中,却又在遥远的地方正考虑别的什么。我甚至觉得自己此刻搂抱着的,不过是临时位于此处的权宜性肉体。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尽管我很冲动,但到射出仍费了相当一些时间。

不过,产生这种感觉仅限于第一次交合。从第二次开始,她的存在便开始给我以亲切感了,肉体也开始做出敏感的反应。于是我明白过来,那时我之所以有乖戾感,大约是由于那对她是初次。

如此追溯记忆过程中,我不时伸手抓绳梯猛地一拉,确认是否脱扣。我一直怀有恐惧,怕绳梯万一因为什么脱扣。而一想到脱扣,我在黑暗中便极度惶惶然,心跳得几乎自己都能听到声音。但在拉过几次--大约二三十次后,我心里渐渐踏实下来。绳梯牢牢控在树上,不可能轻易脱开。

看表,夜光针即将指向3:00。下午3时。头上悬浮着半月形光板。井外地面应该洒满夏日绚丽的阳光。我可以在脑海中推出光闪闪流淌的小溪,随风摇颤颤的绿叶。就在这可谓弥天盈地的光的脚下,竟存在如此种类的黑暗。只消顺绳梯往下移动一点点即可,即可置身于如此浓重的黑暗中。

我再次拉一下绳梯,绳梯仍固定未动。我头靠井壁闭起眼睛。俄顷,困意犹缓缓上涨的潮水朝我漫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爱她旺盛的生命力,爱她蓬勃的野心,爱她那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屈服的灵魂在叫嚣,屹立着永不被打倒的姿态她爱上了
  • #76岁父亲为46岁儿子胡万权发声# 最开始刷到这条抖音的时候 我还以为是作者的爷爷给自己的孙子垫的纸 然后我刚刚又刷到这个博主了 就点进主页看了一下 这是广西
  • 厉景深不止是头一次把人带其实很多东西,命运早就定好沈知初知道厉景深得有癌症,是在和白邱璟去游乐园前一天晚上,有条匿名电话发了厉景深患有癌症的检查报告,因为快死了
  •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今日午盘盘龙就分析了:面对衍生品交割期,指数的反弹不会有大作为,以史为鉴,过去4年中临近衍生品交割日,大涨的次数只有10%,概率值极低! 今日午盘大虾就分析了
  • 7. 别只看现在的业绩和市盈率,要看未来!7. 别只看现在的业绩和市盈率,要看未来!
  •   ▷其他碎碎念  脾气不算好,一般也在自己的微博发疯,讨厌的人多了,想骂就骂了,单取我会狠狠截图骂你然后拉黑你,毕竟人哪有不疯的?  ✖乙解(指魔怔人)还有把
  • 我还是挺喜欢的~这么多年身材都保持的不错,优优雅雅的~装是挺装,但是咋滴,现实中谁不装啊[汗]你们身边没有装13的人吗[允悲]都爱面子她年轻的时候得到太多了,飘
  • 这还没有动力啊明天目标4300可以完成吗桃姐,求你们了每个号都要是超like!要把超like捡起来啊,田嘉瑞最爱嘉竹桃哎!
  •   沈思卿凄然一笑:“十七岁的你说你会永远爱我护我,就连在街边随眼瞥见的玉簪也会想到我,可如今,你的心里可还有我半点位置?  她眼眶通红看着他,声音又干又涩:“
  • ” 她回答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明楹对我有那么大的敌意,我一开始明明想和她交好,但是她一点面子不给,反而还三番两次终止了跟我的合作,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过她,海平
  • vs厂欧米茄海马300是目前复刻手表中最好的款式之一,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喜欢的人很多,主要是做工好,机芯质量稳定以及细节处理的都非常好,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手感上
  • 很多爱书成痴的人,除了喜欢收集书,对于美丽的书签也情有独钟,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书签也许是下次送礼的好选择,就算是不常看书的人,看到也会会心一笑吧谦
  • #玄学小tips# 1.运气差的阶段要充足的睡眠,能改运。 2.不要说任何人坏话,不议论别人,折福。 3.少说话,少开口,少交流,多冥想,增 运! 4.人生最
  • 我:[思考][思考]我只是想看看没准备吃啊(我看起来是什么很嘴馋的人么)。总之,好的口周状态才能为好看的口红色号锦上添花,快保养起来吧!
  • [嘻嘻]#熊宜文骨相鼻##妈生鼻##耳软骨隆鼻##鼻综合[超话]# #澜久[超话]# [给你小心心]#520超话开饭啦#[给你小心心]#超话心动企划#我还在想,
  • #建议讨好型人格每日读十遍#讨好型人格所以一直在内耗,在玄学界就是损元气所以财运运气都不好,不被自己掌握,姐妹们从今天开始一起告别讨好型人格吧,做自己,爱别人。
  • 来啊,看看令望美豹变的知盛,他的舞、和歌、汉诗(日本对中国诗经、唐诗宋词等的统称)与台词考吧~重衡似云中月,纯欲又洗练,吟弄风花雪月;知盛乃阳炎,性感而艳丽,他
  • 李楠远表示,“开封+”客户端正精心打造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民生。 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李楠
  • 信了赌,卖了屋。  他人观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  莫把真心空计较,五行不是这题目。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