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再议住房、消费和生育的关系

早上一起来,就看到一个朋友发来的公众号文章《专家建议:想要拉动消费,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我一看这标题,没等打开链接看文章,就回复说,“如果发房子能有用,早就没有住房问题了”。对方回了我一个诡异的表情包。

我好奇地打开公号链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专家居然是“厦大教授赵燕菁”!虽然标题写的是我,但整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发表宏论,只是在中间有一句话提到“一名叫赵燕菁的教授提出,如果真的想要拉动消费,那么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既没说来龙,也没说去脉,然后就煞有介事地发挥起来。我赶紧上网一查,嚯!讨论还真不少,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就是没有人问一句这个“厦大教授”在哪里说的。

其实这句话的来源是观视频“2020年中国政治经济40人论坛”年会中间的一个采访。现在B站还有这个视频,22.8万人观看过。标题是“解决住房的根本不靠政府分房,而是如何让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买得起房”。

和现在网上那个“厦大教授”说的完全相反!一个学术观点,居然能被互联网世界改造成这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有人会疑问你为什么还写文章和作者商榷?我大体浏览了一下,这些公号的作者不是假名、笔名,就是不知背景的小作者,你的那句话就是被用来博取流量抓取眼球,是否真假根本不重要。你想和他们商榷都无从商榷起,因为那句话根本不是你说的!

其实,住房和消费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别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在原视频里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原视频里,我只是强调住房不能“免费”发,而是要创造让年轻人买得起的住房制度,也就是我一贯主张的“先租后售”。但是和消费的关系并没有“发一套房子”这么简单。一直以来,学界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商品住房榨干了“六个钱包”,家庭债务将其他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如果要想扩大内需,就要把房价压下来。

这一套说法看似符合常识,但却不符合事实。从去年开始房地产就一路下滑,房价一跌再跌,但是你看到内需扩大了吗?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房地产不景气的同时都伴随着消费下滑。

如果放到更长的经济周期,你甚至可以看到相反的住房消费效应——房价上涨的房地产繁荣的周期,大多也是消费扩张的周期。尽管我非常不想得出房地产拉动消费的结论,但事实却是如此。

当事实和常识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放弃的是常识而不是事实。我之所以一直不认为“房价下跌利好消费”,就是从现代货币角度看,消费和市场上货币的总量是正相关的。现代货币,特别是M2,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创造的。如果社融下降,消费大概率会萎缩。

房地产相关贷款是银行社融的大头,其他贷款很多也是以不动产做抵押,这意味着现在市场上的货币,很多都是由房地产创造的。如果房价下跌,社融会下降还是上升呢?如果市场上货币总量收缩,消费会上升还是下降呢?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房价高影响消费,房价低也应消费,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就是只有少数同时熟悉房地产和货币创造的专业学者才知道的现象,那就是创造资本和提供消费的其实并不是同一伙人,对应地,房地产市场也应该有两种住房,创造资本的住房价格要高,同样的住房能抵押更多贷款;而创造消费的住房价格要低,同样的收入能剩余更多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能有更大的面积容纳耐用消费品。这才是我在这个视频里提到的重点——住房双轨制以及与此对应的“先租后售”模式。而不是被自媒体演绎出来段子——“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

至此可以看出,住房和消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即使我提出的“双轨制”也还是一种建议性的方案而已,因为在标准经济学里有一个没有经过检验的共识,那就是“单一市场里任何双轨制都是低效率的”,因为理论上这样的制度一定会出现套利(尽管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已经验证了双轨制的可行性)。自媒体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降低为“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然后自作聪明地大发议论,表面上看有助于将住房和消费变为一个公共话题,但对解决问题几乎毫无助益。

关于“发房子拉动消费”话题使我联想到一年前我在2021年第十八届蓝筹年会上的一个发言。这个发言被自媒体自行剪辑为“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雷人的观点也是一脸懵逼,“这真的是我说的?”我那次演讲实际提出的问题是“计划生育时人口约6、7亿,为什么现在14亿反而人口不足?”。文字稿首发于经济观察网,道亦有道传媒经转载,网上都可以查到。其实,我那次发言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而是“建议给多生孩子的家庭奖励”。

当然,自媒体硬把“奖励多生”解读为“惩罚少生”也没问题。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一回事。但问题是这根本不是我那次讨论的重点。我的观点是,各国人口下降是由于现代金融制度导致的。

由于养老金制度替代了家庭代际互保功能,所以家庭生育的效用没了,而家庭人口的减少,反过来又导致养老金制度沦为庞氏骗局。一个合理的推论就是,只要集体养老的制度不变,奖励还是惩罚都不会改变生育率下降的总趋势。为了避免养老金崩溃,就要延长缴纳养老金的就业年龄,缩短领取养老金的被抚养年龄。这和网上传的“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完全是两回事。但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误解,你根本无从反驳,因为没有人能为一个他没有说过的观点进行辩护。

相信遭遇到此类网络无妄之灾的人不少,但我原先以为都会是一些有影响的大V,捏造一些抓人眼球的段子也轮不到我这样的普通教师。我不仅因为“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被捧上热搜,并能够在一年之后还可以荣登“专家教授‘金句名言’”。我看了下,这里面有黄有光、张曙光、管清友……估计他们入选的“金句”也是被网络改造过的。在网络上被骂几句其实无所谓,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把捏造、扭曲过的观点强加在大V名下赚取网络流量的现象。

一种观点是舆情操控。网络上大量带有政治、经济、宗教目的“网络水军”被有目的操控操作某一个话题,俗称“带节奏”。比如大家常听到的“行走的50万”“五毛”“美分”“1450”,不同政治观点的网络群体也会给对方舆论领袖集体画像,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要是某一群体代表性大V说的,都会遭到力捧或谩骂。不过在我看来,这类网络“阴谋论”存在,但对操作中性的学术话题兴趣不大。

另一种观点是网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的下降。一个2002年到2015年的统计表明,中国互联网网民所受教育的水平不断下降,初中及以下的网民比重超过一半。随后几年的这一比重还在增加。这些网民对专业程度较深的讨论很少参与,而一旦有自媒体把专业话题“简化”为这类群体自以为能够听懂的“人话”,就会很容易掀起网络风暴。这就像当年为了便于大众理解,把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工作简化为“1+1”导致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热是一样。

不过我自己更相信是互联网“点击率”和财富挂钩这一机制导致。由于点击率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又与财富收入相连,网络上就会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自动将长逻辑链学术讨论降维。加上网络匿名的特点,进一步导致网络话题的低俗化。

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断章取义重塑敏感话题成为有利可图的网络行为。观点被扭曲的受害者只不过是市场为了迎合低水平读者的牺牲品。你要想利用市场机制的便利传播学术思想,就要做好为各机制付出“代价”的准备。

怎样避免网络“低智化”带来的无妄之灾?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集体养老机制与个体生育选择”(公众号《存量规划前沿》),当我写道“按照现在的统筹模式,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和你有没有子女是无关的,这就意味着不生小孩的人退休后是靠别人家的小孩‘供养’”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最难理解的部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正在阅读本文的你暂时不能理解这一点,说明已经触碰到你的专业盲区,那么本文后面的讨论也不必往下继续阅读了”。有没有用,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二舅”视频作者将发布澄清视频#衣戈猜想称自己最多一天接到150个未接来电,家人不堪其扰。据衣戈猜想透露,他已经准备好一个长达40分钟的视频,将于近期发布。“这个澄清视频快剪辑完成了,里面基本上包含了网络上的质疑,我也对这些质疑做出自己的回应,如果大家对视频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去看澄清视频。”

【二舅视频火爆全网引发争议 作者再发声:将发40分钟新视频澄清】据天目新闻报道,他们的记者联系上视频作者衣戈猜想,其告诉记者,视频在受到广大网友关注后,自己和家人所受到的困扰已经超出常人的想象。据衣戈猜想透露,他已经准备好一个长达40分钟的视频,将于近期发布。

“这个澄清视频快剪辑完成了,里面基本上包含了网络上的质疑,我也对这些质疑做出自己的回应,如果大家对视频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去看澄清视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沙丘上映#看完了!迫不及待感叹一下,这部电影的科幻美学绝了!黄沙烈日茫茫大漠浩渺无际,显得人类是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
  • 有哪些让你觉得一见倾心的文案? 1、我历山河而来,你的眉目仍惊鸿如初。 2、灯月下执笔春生。 写乡溪饮马,写山野长风。 写来路细雨,写故时天晴。 三月初还,
  • 按我爷爷的为人处世原则,本应该我们这些儿孙们都勤劳刻苦,诚实善良守信,有着非同一般的自律性才对。可是从父辈们开始,就只仅仅继承了他老人家的部分秉性品质,也就是我
  •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相逢行二首·其一》人只能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任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月圆固好,日
  • 杭州|船宴上的柏悦五周年 柏悦第二代的标杆酒店转眼也已经五周年了。 有Peter坐镇,年年的周年庆必有盛宴坐镇。今年在宴会厅里设船,所有的客人都要盛装登船
  • #荷诺 X 双十一# [生而为赢]双十一暖心福利第二弹 这个双十一 我们不仅关爱单身人士 我们还给情侣们 准备了一份「爱情合约卡」: 生活的小细节,都可以
  • #365天早餐不重样[超话]# 拨云见日之后 看见赤忱与爱[太阳] 有人说:“朋友能走过三个月的,已不容易。能坚持六个月的,值得珍惜。能相守一年的,堪称奇
  • To:张先生 生日快乐呀!这是陪你过的第9个生日,当初写下《而立24》的少年,如今已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正如昨天直播你说的,时间真的很快。 谢谢你一直努
  • #川津明日香[超话]##tokusatsu-heroines##川津明日香##川津明日香# Twitter更新[抱一抱] 1st写真集「明日から。」本日発売です
  • 一年前的今天,你在爸爸妈妈的忧愁与欣喜中来到这个世界。 忧的是你只有1760克,小得没比老鼠大多少,喜的是你长得很白很乖,乌溜溜的眼睛正看向襁褓外的世界。 只匆
  • #龙树菩萨[超话]#[微风]#龙树空宗# 【究竟】 (术语)梵字Uttara之译,事理之至极也。三藏法数六曰:「究竟犹至极之义。」 【方便】 (术语)梵语湀和
  • 【受赠记•书里写到了我】昨天收到河北友人闫逶迤兄签名寄赠的《少年滋味》,欣喜之下未及翻读即迅速发到朋友圈。临睡前要读几段,这才发现书里有一篇文章是专门写我的。
  •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周生辰# #任嘉伦嗨放派# #任嘉伦一生一世# #任嘉伦马克华菲品牌代言人# 美丽的青岛! 为什么我如此热爱青岛四
  • 京东京造 半圆形折叠垃圾桶 厨房折叠壁挂垃圾桶 墨绿色 ¥19.90 ㊙️找优惠券可以先自助搜一下: 今日疯抢-翻牌抢0.01元好货 休闲食品-领劵199减1
  • 属兔的人本周运势如何? 生肖兔本周运势(10.18-10.24) 生肖兔本周运势多吉利,机遇较多,但也多有奔波劳碌。事业上利于项目合作,谋事可得到贵人的关照
  • 【江苏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释放产业活力 聚力人才发展】原标题:我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释放产业活力 聚力人才发展 四年前,“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出现在
  • 十七岁是对一切都充满希望的年纪,而夏完淳的希望只属于另一个世界。他的早慧让他明白,大明的时代已经落幕。父亲、老师和他的牺牲,都将献祭给一个已死的王朝。 这是比
  • #体育# 在曼联主场对阵亚特兰大的关键战中,博格巴并没有出现在首发名单。曼联传奇斯科尔斯在BT sport直播中直言,索尔斯克亚已经不相信博格巴了。   斯科
  • 休息的这些天,发现几个有意思的事儿: 周边的男人在选择颜色的时候,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绿色; 男人活得比女人更精致;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迷恋上了家居和装修,感觉
  • 周汶錡結婚9周年無意「追女」 衛蘭專注錄新碟推演青春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思穎)周汶錡(Kathy)、楊洛婷、衛蘭、黄德斌、馮允謙、組合Super G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