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不轻菩萨】恒常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出自《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在此经中,释迦牟尼佛向得大势菩萨,即西天极乐世界的大势至菩萨,讲了如下故事: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佛出世,名叫威音王如来,其劫名离衰,国名大成,这位佛的寿命和正法住世时间非常久远。在像法时期,非但众人,乃至比丘都升起傲慢之心,而他们还具有很大的势力。这时有一位菩萨比丘,谦虚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为如何,都恭敬礼拜,并向他们说:“我非常尊敬你们,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要成佛。”这位菩萨比丘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甚至远远地看到四众,都要走过去施礼赞叹。四众中那心不洁净、嗔恨心重的人,不但对此不屑一顾,而且破口大骂:“你这个无智比丘来自何方?口中自言‘我不轻视你们’,还来给我们授记,说我们将来成佛,我们用不着你这种虚妄的授记。”像这样被呵斥辱骂,这位比丘也不生嗔恚,仍然一如既往,长年累月地如此修行。有时嗔怒的众人还用木棒打他,用瓦石投他,他在躲避时仍然高声说:“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将来都要成佛。”因为他常作如是说,所以傲慢的出家、在家众都戏称他为“常不轻”。而这位菩萨比丘临命终时,在虚空中听到威音王佛所说《法华经》,无量偈诵悉能受持,因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得清净,并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这使他得以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广为四众讲经说法。在这种神奇莫测的雄辩事实面前,以前轻蔑、打骂他的人深受震动,无不折服,进而乖顺前来听法受教。由于常不轻菩萨礼遇无数诸佛,受持读诵是《法华经》,并广为四众宣读解说,所以最后得以成佛,这位佛就是我们尊敬的本师释迦牟尼
附记;

妙法莲华经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

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

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

号威音王,

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

天、人、龙神、所共供养。

 是佛灭后,

法欲尽时,

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

时诸四众、

计著于法。

 不轻菩萨、

往到其所

 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

汝等行道,

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

轻毁骂詈,

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

其罪毕已,

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

六根清净,

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

复为诸人

 广说是经。

 诸著法众,

皆蒙菩萨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轻命终,

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

得无量福,

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时不轻,

则我身是。

 时四部众、

著法之者,

闻不轻言、  

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

值无数佛。

 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听法者是。

 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

听受斯经

 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

 时说是经。

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

 闻如是经,

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

 广说此经,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道德经》里的80句经典名言,请转发收藏,终身研读感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节选每一章中心句子,读透《道德经》最全80句千古精髓,句句道尽中国文化精神真谛 !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第 三 章

虚 其 心 ,实 其 腹 ,弱 其 志 ,强 其 骨 。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第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绵 绵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第 九 章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第 十 章

涤 除 玄 鉴 , 能 无 疵 乎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第 十 一 章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第 十 三 章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第 十 五 章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第 十 六 章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其 次 , 畏 之 ﹔其 次 , 侮 之 。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善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第 二 十 一 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第 二 十 二 章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第 二 十 三 章

德 者 , 同 于 德 ﹔ 失 者 , 同 于 失 。

第 二 十 四 章

自 见 者 不 明 ﹔ 自 是 者 不 彰 ﹔自 伐 者 无 功 ﹔ 自 矜 者 不 长 。

第 二 十 五 章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第 二 十 六 章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第 二 十 七 章

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师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资 。不 贵 其 师 , 不 爱 其 资 ,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第 二 十 八 章

知 其 白 , 守 其黑 , 为 天 下 式 。

为 天 下 式 , 常 德 不 忒 , 复 归 于 无 极 。

第 二 十 九 章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为 也 , 不 可 执 也 。

第 三 十 章

果 而 勿 矜 , 果 而 勿 伐 , 果 而 勿 骄 。

第 三 十 一 章

胜 而 不 美 , 而 美 之 者 , 是 乐 杀 人 。

第 三 十 二 章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胜 人 者 有 力 ,自 胜 者 强 ,知 足 者 富 。

第 三 十 四 章

万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辞 , 功 成 而 不 有 。

第 三 十 五 章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第 三 十 六 章

将 欲 歙 之 , 必 故 张 之 ﹔将 欲 弱 之 , 必 故 强 之 ﹔

将 欲 废 之 , 必 故 兴 之 ﹔将 欲 取 之 , 必 故 与 之 。

第 三 十 七 章

无 名 之 朴 , 夫 亦 将 不 欲 。不 欲 以 静 , 天 下 将 自 定 。

第 三 十 八 章

上 德 不 德 , 是 以 有 德 ﹔下 德 不 失 德 , 是 以 无 德 。

上 德 无 为 而 无 以 为 ﹔下 德 无 为 而 有 以 为 。

第 三 十 九 章

昔 之 得 一 者 :天 得 一 以 清 ﹔地 得 一 以 宁 ﹔神 得 一 以 灵 ﹔谷 得 一 以 生 ﹔侯 王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贞 。

第 四 十 章

反 者 道 之 动 ﹔ 弱 者 道 之 用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

第 四 十 一 章

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中 士 闻 道 , 若 存 若 亡 ﹔下 士 闻 道 , 大 笑 之 。

第 四 十 二 章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

第 四 十 三 章

天 下 之 至 柔 , 驰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

第 四 十 四 章

故 知 足 不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长 久 。

第 四 十 五 章

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弊 。大 盈 若 冲 , 其 用 不 穷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

第 四 十 六 章

天 下 有 道 , 却 走 马 以 粪 。天 下 无 道 , 戎 马 生 于 郊 。

第 四 十 七 章

不 出 户 , 知 天 下 ﹔ 不 窥 牖 , 见 天 道 。

第 四 十 八 章

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

第 四 十 九 章

善 者 , 吾 善 之 ﹔ 不 善 者 , 吾 亦 善 之 ﹔ 德 善 。

信 者 , 吾 信 之 ﹔ 不 信 者 , 吾 亦 信 之 ﹔ 德 信 。

第 五 十 章

出 生 入 死 。生 之 徒 , 十 有 三 ﹔死 之 徒 , 十 有 三 ﹔人 之 生 , 动 之 于 死 地 , 亦 十 有 三 。

第 五 十 一 章

生 而 不 有 , 为 而 不 恃 ,长 而 不 宰 。 是 谓 玄 德 。

第 五 十 二 章

天 下 有 始 , 以 为 天 下 母 。既 得 其 母 , 以 知 其 子 ,复 守 其 母 , 没 身 不 殆 。

第 五 十 三 章

朝 甚 除 , 田 甚 芜 , 仓 甚 虚 ﹔服 文 采 , 带 利 剑 , 厌 饮 食 ,

第 五 十 四 章

故 以 身 观 身 ,以 家 观 家 ,以 乡 观 乡 ,以 邦 观 邦 , 以 天 下 观 天 下 。

第 五 十 五 章

物 壮 则 老 , 谓 之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第 五 十 六 章

故 不 可 得 而 亲 , 不 可 得 而 疏 ﹔不 可 得 而 利 , 不 可 得 而 害 ﹔不 可 得 而 贵 , 不 可 得 而 贱 。 故 为 天 下 贵 。

第 五 十 七 章

人 多 利 器 , 国 家 滋 昏 ﹔人 多 伎 巧 , 奇 物 滋 起 ﹔法 令 滋 彰 , 盗 贼 多 有 。

第 五 十 八 章

祸 兮 福 之 所 倚 , 福 兮 祸 之 所 伏 。

第 五 十 九 章

无 不 克 则 莫 知 其 极 ﹔ 莫 知 其 极 , 可 以 有 国 ﹔

第 六 十 章

治 大 国 , 若 烹 小 鲜 。

第 六 十 一 章

大 邦 者 下 流 , 天 下 之 交 ,天 下 之 牝 。

第 六 十 二 章

人 之 不 善 , 何 弃 之 有 。

第 六 十 三 章

天 下 难 事 , 必 作 于 易 ,天 下 大 事 , 必 作 于 细 。

第 六 十 四 章

合 抱 之 木 , 生 于 毫 末 ﹔九 层 之 台 , 起 于 累 土 ﹔千 里 之 行 , 始 于 足 下。

第 六 十 五 章

故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贼 ﹔不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福 。

第 六 十 六 章

以 其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第 六 十 七 章

我 有 三 宝 , 持 而 保 之 。一 曰 慈 ,二 曰 俭 ,三 曰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

第 六 十 八 章

善 为 士 者 , 不 武 ﹔善 战 者 , 不 怒 ﹔善 胜 敌 者 , 不 与 ﹔善 用 人 者 , 为 之 下 。

第 六 十 九 章

祸 莫 大 于 轻 敌 , 轻 敌 几 丧 吾 宝 。

第 七 十 章

吾 言 甚 易 知 , 甚 易 行 。天 下 莫 能 知 , 莫 能 行 。

第 七 十 一 章

圣 人 不 病 , 以 其 病 病 。夫 唯 病 病 , 是 以 不 病 。

第 七 十 二 章

是 以 圣 人 自 知 不 自 见 ﹔自 爱 不 自 贵 。故 去 彼 取 此 。

第 七 十 三 章

天 网 恢 恢 , 疏 而 不 失 。

第 七 十 四 章

民 不 畏 死 , 奈 何 以 死 惧 之 。

第 七 十 五 章

民 之 饥 , 以 其 上 食 税 之 多 , 是 以 饥 。民 之 难 治 , 以 其 上 之 有 为 , 是 以 难 治 。民 之 轻 死 , 以 其 上 求 生 之 厚 , 是 以 轻 死 。

第 七 十 六 章

强 大 处 下 , 柔 弱 处 上 。

第 七 十 七 章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 功 成 而 不 处 , 其 不 欲 见 贤 。

第 七 十 八 章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胜 , 以 其 无 以 易 之 。弱 之 胜 强 , 柔 之 胜 刚 ,天 下 莫 不 知 , 莫 能 行 。

第 七 十 九 章

是 以 圣 人 执 左 契 , 而 不 责 于 人 。

第 八 十章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善 者 不 辩 , 辩 者 不 善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圣 人 不 积 , 既 以 为 人 己 愈 有 ,既 以 与 人 己 愈 多 。天 之 道 , 利 而 不 害 ﹔圣 人 之 道 , 为 而 不 争 。

观音菩萨的14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灭除苦恼(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苦恼难)逼迫外身,名苦;逼迫内心,名恼。菩萨不自观世间之音声,只观能观者是谁,所以智光不外照,不随声尘所起知见,没有虚妄,一切真寂,所以不受苦恼。因此,受苦众生,但能一心称菩萨名,菩萨则观其称念音声,寻声救苦,令其即得解脱苦恼,是为苦恼无畏。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灭除火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大火难)知见旋复者,在心名叫“知”,在眼叫做“见”;“知”、“见”之性热,则属于火。众生执着知见,而菩萨则能旋转知见,回复真空,复归自性之真知真见,心体内寂,内见觉之火既息,而外间一切果报大火,恶业大火,烦恼大火,都不能烧,此即大士以自证之力加被众生,故一心称名者,即为大悲威光所摄,不堕火难,则大火难无畏矣。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灭除水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大水难)观听旋复者,“观”和“听”之性动,闻根是属于水,与一切水性相通,虚明湛寂,菩萨能够旋转观听,以复真空,闻业既除,所以水不能溺。是大士以自证之力加被众生,使众生之果报水、恶业水、烦恼水,一切都不能溺,灭除九界妄水,而登佛彼岸,是故大水难无畏。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脱除鬼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恶鬼及罗剎鬼国难)菩萨证悟实性,断灭妄想,妄想既灭,心无杀害念,完全超越鬼神的心理行为。若众生法自在,菩萨观机逗教为菩萨众生说辩才被逗设使众生入于罗剎鬼国,鬼亦不能害,如此则无畏罗剎恶鬼矣。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脱除刑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刀兵刑具难)熏闻成闻者,是菩萨反闻自性,本觉内熏,返妄闻而归真闻,耳根既返源,六根同时清净。六根害人,与兵刃无异。菩萨六根既皆消灭,以复真空,一切尘境,同于声尘听闻之性。菩萨以此不动不坏的根本加被众生,众生临当被害,恭敬称念菩萨,则刀刃所加,段段折坏,纵然其刀不坏,其身亦无所损,犹如以刀割水,水无断痕,如风吹光,光不息灭,自然无畏刀兵刑罚之难矣。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剎,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脱除祟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鬼祟难)药叉(又名轻捷,食人之男鬼);罗剎(又名可畏,食人之女鬼)。人尸若臭,可以咒养令其新鲜而后食,属北方天王管辖。鸠盘茶(魇魅鬼),能魇魅于人,属南方增长天王管辖。毗舍(噉精气鬼),能噉人及五谷之精气,乃东方持国天王管辖。富单那(热病鬼),乃西方广目天王管辖。其余诸鬼,性皆幽暗。菩萨闻熏功深,达到极至时,本元真精,晶莹发光,明照法界,譬如烈日,幽暗即消;众生虽被药叉诸幽暗者来近其侧,然菩萨之精明能使药叉之目受明夺,自不能视,则诸鬼难亦无畏矣。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脱除囚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枷锁难)音性圆销者,是当返闻时,音声动静二性,了然不生,观听返入,根尘双灭,如是内无所系,外无所拘束,是谓受虚妄声尘系缚,菩萨以此妙力加被众生,遇难人民,若能一心称念圣号,即成感应,禁系枷锁,(在颈名枷,练脚名锁)都不能着其身,自然而脱,此为枷锁难无畏矣。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脱除贼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贼难)灭音圆闻者,即菩萨反闻入流时,灭音而解脱声尘的结缚,反闻而圆证根性,外没有敌对,皆融于一心,故能遍生慈力,菩萨以此修行力,大利众生,令彼得乐,是故众生能志心称念圣号,经于险路如行坦途,或遇恶寇,惨心毒人者,悉化慈悲眷属,是为劫贼难无畏。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离贪(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贪毒难)、瞋、痴,名为三时,能毒害法身慧命,甚可怖畏。熏闻离尘,色不能劫者,是菩萨因熏闻而离声尘,不被色尘所劫,六尘结缚齐解,随色现色,不为色所劫持,如镜现影,如水现形,能使一切性多淫念之人,远离贪爱欲乐。是以言三毒无畏者,非纵恶无所畏,乃由持菩萨名离毒,是为无畏。又贪瞋痴是三涂因,多贪众生堕地狱;多瞋众生堕饿鬼;多痴则堕畜生,故应常念观世音菩萨以消灭三毒。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离瞋(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瞋毒难)纯音无尘是纯一清净的闻音妙性,没有所对的声尘,外无所对之境,内也没有能对的根,根与境圆融一体;瞋怒生于拂逆敌对,既绝对待,瞋恚自无从而生。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菩萨以自证的无瞋妙力,使心怀忿恨的众生,仗慈风扫除恚热,离诸瞋恚,自可无畏矣。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离痴(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痴毒难)妄尘所蔽,无明所障,名之为痴。具足见惑为昏;具足思惑为钝;具足无明为性障。消尘旋明者,谓菩萨消除所缘之妄尘,旋复自性之本明,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所以外之法界、内之身心,犹如琉璃宝,洞然朗照,内外明彻,无所障碍,菩萨以此自证之大智妙力,加被众生,能令一切无善心之昏迷愚痴众生远离痴暗钝愚。阿颠迦,又名无善心,痴之最重也。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以正念而袪邪执,仗智日以破昏蒙,便得永离痴暗,则痴毒可无畏矣。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应求男(此段说菩萨应众生求男愿)世人如无儿子,必生三畏。一畏年老无人照料;二畏后事无人办理;三畏宗嗣无人继承,香灯断绝,由此三畏故必求生男。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为满众生所愿,化四大假合的幻形,归返一真的闻性,浑身成一圆融清净宝觉,不动道场而涉入世间,随类现身,依理成事,又不破坏世间之假相,能遍至十方,供养微尘诸佛,禀承其法,各为法子,而能绍继法王,有男子之道,故能感而生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菩萨以这种福慧妙力加被众生,能令法界无子众生,生德福智慧之男,此则为求男无畏矣。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应求女(此段说菩萨应众生求女愿)古德云:男承内嗣,女结外亲,有男无女,亦非全美。菩萨六根圆通,明照无二,通达无碍,含摄法界,如大圆镜,以此承顺法门,受领无失。承顺即坤仪柔德,有女子之道,故能感而生女。果能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菩萨以此自在妙力加被众生,能令法界无女之众生得端正福德柔顺之女,是为求女无畏。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

持名得福(此段说持名菩萨施无畏)众生有以但持观世音菩萨名,不持诸菩萨名者,恐一名不及多名而生怖畏。此三千大千世界(指娑婆世界)百亿须弥山、有一百亿日月、有一百亿四天下、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之多的法王子,住三界六道之内,随类化身,亲作式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性,以方便智,用各种权宜方法,善巧教化。观音菩萨得真圆通,能使求福众生持彼名号,就等同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名及持无数菩萨名号一样,是为持名无畏。

观音菩萨发十二大愿:救三灾(火、水、风)脱四难(难、鬼难、囚难、贼难)离三毒(贪、瞋、痴)应二求(求男、求女)持名得福。由斯十二大愿,演变为十四种无畏力施于众生。称观世音菩萨圣号,更可解脱其他地狱、饿鬼、畜生、生老病死、毒龙恶兽、咒诅毒药、怖畏军阵、苦恼死厄等难。持菩萨名号,能得如斯多之利益,众生何其愚昧而不行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郎是我们在他三周大的时候捡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奶猫我和小徐每天小心翼翼的两三小时喂一次奶 擦拭肛周帮他排便 完全就像带一个小婴儿一样 除了不是我把他生出来的
  • 无意间在闲鱼上看到了一个缠花的小发夹非常美貌拍下之后又逛了一下卖家的主页,发现每一个作品都炒鸡精美,之后又看了其他作者的缠花作品,发现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
  • 其实这两年我有在好好生活,虽然很少在发你们的动态了,看着你们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我觉得就这样在心里好好爱你们,时不时想起来是会温暖我的存在。抄作业核心在于有两个
  • 大家的建议是我们做得越来越好的最大动力~[抱一抱]我们同时在快看、腾讯动漫、动漫之家和有妖气四个平台连载更新啦!攻因为前世的某些原因煞气缠身,经常遇到鬼怪和灵异
  • 我就从零点起步,向最美好的前途,向最美好的前途,哪怕是漫长的路”……晚安,Mriya。而那同样属于她的暴风雪号,已经在那里等她好久了……“有个声音来自最美好的远
  • 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
  • ㊗️你生日快乐任嘉伦[蛋糕][蛋糕] 秋冬一步步归去,春夏一步步走来,愿你每时每刻无烦恼无忧愁一切顺顺利利,愿你现在未来无病痛无灾难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 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分享到露营红利的,主要是露营装备企业,这与之前的户外运动装备企业的兴起十分相似。2022年,则是露营市场继续爆发性增长的一年。
  • 作为一个已婚人士,我倒觉得他们夫妻俩挺真实的,要是特别秀恩爱,没准还是假的。我不是一个会看选秀会喜欢爱豆或内娱明星的人,某天就是刷微博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刷到了余景
  • #和陈肉肉老公的婚后生活# 五一小假期 早上睁开眼用微弱的声音叫老公 确认我要起床 老公会把房间的灯都打开 窗帘拉开 然后翟困困还要赖床半个小时 老公热好早饭
  • #单身[超话]#女嘉宾推荐出生年:1991身高:156职业:财务收入:9w学历:本科星座:双鱼座现居:湖北省 武汉市 车房:无房无车婚史:未婚自我介绍:性格开朗
  • 「催眠麦克风」团队 x えびも·角色设计 新作企划「カリスマ」反発のカリスマ・猿川 慧(CV:细田健太)『LONE WOLF』视觉图公开 ❤️‍过往MV: MV
  • ”皇帝可怜又可恨 亲手弄丢他最爱的姑娘 又祸害了那么多个跟瑶瑶相似的女孩 所有人包括小柳儿都被当做瑶瑶的替身小柳儿在皇帝面前永远是娇娇儿 到番外才终于做回了小柳
  • #恰似故人归#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怎么说呢 不管是万花谷第一御灵师纪云禾还是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阿纪 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热忱的心 不
  •   “从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引导牌、演员服装,到和平鸽表演、主题歌演唱,再到主火炬点燃和熄灭,代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雪花汇聚五环旗下,这不仅是中国式浪漫,更是‘
  • 七 张定边说到元末猛将,很多人会先想到常遇春,之后就是徐达、汤和、蓝玉等人,然而论智勇双全,陈友谅驾下的张定边不逊色于明朝开国元勋中的任何一个。陈庆之虽不以武见
  • 据说,西汉的江都王刘非也十分喜爱火锅,而且吃的还是类似于鸳鸯锅的“分格鼎”。(六)涮兔肉火锅和拨霞供也许你还记得灰太狼一直念念不忘的“涮羊肉”不过在宋代,我们先
  • #今天的开心事# 最近一些开心的吃吃买买一直想买的酸奶出了新口味而且还在做活动喜欢吃达克瓦兹但是之心城那家不做了 好久没吃到 意外发现大众点评收藏的南京一家做达
  • [打call]等剧出来再说,多少次上当怎么还有人学不会教训,当初小白的大妈衣服和白色的泡泡袖衣服糊路透被嘲当我失忆呢,那时我们家也有人莫名其妙发疯,结果电影里有
  • 对考前14天离开吉林省或发热等情况,不符合当地防疫要求的人员,考生不得与健康考生同考场参加考试。开考后迟入考点、考场的考生,必须接受体温检测和入场安全检查,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