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评传》
作者:路东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入选理由:林散之为何被称为“当代草圣”?他的书法为何如此惊心动魄、沉郁勃发,又虚灵飘逸?他对中国书法的贡献何在?大师的成长之路又充满怎样的艰辛?

《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评传》,是首部关于草圣林散之的权威评传,也是一部耐人寻味的解密性评传,它从日常生活到艺术追求,叙述了林散之极富诗性的一生,并深入林散之鲜为人知的精神生活,深度解读了林散之的诗书画,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时代印记深刻、内心历程丰富的林散之。林散之近百年的人生风风雨雨,他在变革时代的困惑、失落和迷茫,以及他对书法艺术的孜孜以求,在作者路东笔下得以全景式展现。

这部“评传”的空前之处还在于,这是一个诗人为另一个诗人写的评传,同为诗人的作者与传主有着共同的坚持和心路历程,因而,路东笔下的林散之回到了日常的真实。这部评传为读者打开了一条隐秘小道,走上这条小道,不期然地遇见“当代草圣”,领悟“圣”之所以“圣”,从大师这里汲取理解人生的滋养力,将是阅读此书的至乐。

往深处想,在浅处活
人人都想要浪漫的人生、浪漫的情感,却很少人知道“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地走,浪费时间慢慢地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地相爱,浪费时间慢慢地一起变老”!或者只是单纯地坐在枫树下品尝枫叶,很单纯,也可以有很深刻的幸福。”很单纯,浪费时间慢慢地读诗词,品之又品,也可以有很深刻的幸福。读书随处净土书房,大抵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一间书房,无须华丽阔大,有几架书,几摞典籍,几许文具,就有了样子,就有了燕居里安顿自我、陶冶心灵的所在。书案之前,有称心的文房笔墨,可抒胸中意趣;几架之间,有赏心的珍玩卷轴,可摹古人之法;读书之余,有袅袅的氤氲茶烟,尽涤世间凡尘,直入空灵之境。正所谓“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书香百草,馥郁清芬;书胜千红,灼灼其华。有间书房,便可躬亲笔墨,或细赏几本书,涵养耀眼诗华;或品几幅画,滋生一颗文心。书房之所,精奢非所求,有丛书拥藏即可;研读之居,小室不必厌,余翰墨生香方罢。明人归有光,年少时耕读于一间极为窄小的书斋,名曰“项脊轩”,其谓“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他却可以借书满架,听万籁有声。文人心中的净土,不过是这方小小的天地,其中一本书,一幅画,一颗盆景,如此足静心,足以净意也。书房称乐,古以有之。“晚凉骐居,临池数酌,设笔墨,摹古帖一二行”,这是晚明文人莫世龙的人生乐境。其中“笔墨”二字,不仅代表艺文和书房器用,更代表了一种生活状态,一种艺术境界。温知绘事,泼墨龙蛇,少时博览群贤,赞他人妙笔;及长躬亲笔墨,知己身不足。以此为闲情所消,足养性修心,非他爱好可比。净心师古,净意为己,活出了一番境界。“书堂卜筑成,屋与人俱杰”,对于文人来说,卜筑之趣,莫过于在一间书房,于室内内可焚香、临帖、洗砚、勘书,于室外可听雨、浣花、侯月、赏风。风雅之事,养成闲慢之心。虽为容膝之所,却大道穷通;虽为小筑之居,却不输广厦。一处净土,百般乐事。“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此亦乐事”。意蕴高洁,心恬身清,澄怀之余,清净且乐。读书,是一种乐趣,能净己思,能净己虑,能让我们在尘世中有所慰藉。正如知堂老人说:“我现在的快乐只想在闲时喝一杯清茶,看点新书,无论他是讲虫鸟的歌唱,或是记贤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绘,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愿你也有一间书房,纵身于桃源,与书俱净,与墨同香。闭门即是青山,读书就是净土。闭门则深山,推窗则蓝天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有我书房,读金经,览画卷,淋漓翰墨,纵横刀田。有丝竹悦耳,有茗香沁心;不愿入世间 此生无憾。推窗凉风至闭门深意来听得花声响心底桃源开
被挨骂时很痛,那就是头脑心智;如果你用你的心接收讯息,你就会很感恩很感动,因为知道这个才是真实的。
Feeling painful when being scolded is due to the mind; if you receive the message through your heart, you will feel very touched and grateful, because you know that this is truth.

道俗时众等,
何以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人是怕死的;

不怕死的人,
只是不识死,
不认识死亡,

以为人死就一了百了,
殊不知有更大的苦痛,
在来生等着他们来受。

人生是苦,
苦是人生实相,

详见佛陀所示
「 四圣谛 」 中的
「 苦谛 」。
        
我们所处的世界名叫
「 娑婆 」,

义译
「 堪忍 」。

奇怪得很,
无论人生怎样苦,
人们都能忍受!

宁愿来生再受苦,
也要保命求生;

明知有生之后,
必然有死,
也要再生。

总之,
生生死死,
无穷无尽,

不知为何?

释尊还发大悲,
出兴于世,
畅说弥陀愿海,

彻底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而但当中有多少人真的为生死而学佛呢?

虽然释尊多番劝人发愿往生极乐,
拯济我等罪苦众生,
但有多少人能信受释尊真实之法,

领受弥陀真实之利呢?
        
佛弟子闻释尊的心底话,
恳切劝化,
导归净土;

我们岂能无动于衷,

理应即发出离心、
发菩提心、
发愿生心呢?

如净土诗偈言 :
「 莲池无日不花开,
四色祥光映宝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 归三宝偈 」言 :

「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

道俗时众者,
即出家和在家等四众弟子。

善导大师出生于唐朝,
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

正藉佛教大放异彩,
诸宗纷纷成立的时候。

为何善导大师如斯慨叹?

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所谓
「 生死甚难厌 」,
即厌离生死甚难也。

「 捨苦出生死 」 者,

「 捨此娑婆生死之身,

八苦、
五苦、
三恶道苦等 」。

既然娑婆生死之身这么多苦,
理应厌离即捨,
速往无忧恼处;

然而,
生死虽是诸苦之本,
但爱欲却是生死之本,

所以凡夫厌离贪爱、
欲乐甚难,

故生死甚难厌。
        
世俗凡夫未曾得闻佛法,
纵使忍苦而厌世,
亦不知出离,

或不知死后可往生到什么更好世界,
除了死忍烂忍外,

也不知可做甚么?

但有佛弟子既知生死轮迴是诸苦之本,
具较强的无常感,

何以也难发起出离心呢?

难道学佛修道的弟子们不是为了解脱生死而修行吗?
        
所谓
「 佛法復难欣 」,
就是成佛道心,

可说是无上菩提心、
愿生净土心。

又,
佛弟子既闻净土法门,

理应
「 信心欢喜、
至心迴向 」,

何以很难欣求佛法?

难道学佛修道的弟子们不是为了成佛而修行吗?

得闻、
相信、
接受、
行持
        
简单来说,
对于真理,

特别是释尊宣示的净土法门,
是一个藉他力之缘的信仰,

很多人未有大因缘而得闻佛法,
所以未听过净土法门是不足为奇;

然而,
纵使有些人听闻净土法门,
但大部份人未必相信。
        
净土法门是弥陀本愿名号救度法是难信之法,

所以,
纵使一些人得闻后而相信,
但他们还会犹豫,

未能决定深信、
愿意接受;

纵使极少数人会信受,

但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安心起行、
专称弥陀名号!
        
如此种种上述原因,
世人很难厌离生死,
也很难欣趣佛法。

若非佛陀出兴于世,
破恶生善,
开示佛的知见,
教化我等众生,

我们还不知有仁义礼智信,
更不知自己在知见上出了甚么问题!

佛法知见与凡夫情见
        
婆婆众生处于杂业世界,
皆是贪瞋烦恼成就的凡夫,

认知世间事物皆由意识分别心而生起
「 妄想 」,
一直活在相对待的境界之中。

各人以自我为中心,
站在不同的立场,
「 执着 」
自己的主观经验为实,

所以,
看事物皆是颠倒的,

所谓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释尊在
《 无量寿经 》言 :

「 因世人薄俗,
共诤不急之事 」。

由于世人善根浅薄,
造诸恶业;

知见庸俗,
只顾眼前利益,
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
争斗到你死我话,

对于近在眉睫的生死大事,
及对于如来所说种种善法,

却充耳不闻、
置之不理。
        
例如,
世人执有我身的
「 我见 」,
以为四大假合的肉身为生命,

殊不知根身
( 色 ) 外,

生命体还有识心
( 受、想、行、识 ) ,
都是缘生缘灭。

根身败坏,
只是一生一世;

但心识却继续流转六道轮迴,
未能彻底解决生死大事,

如上文所说的
「 两种生死 」。
        
一切六道凡夫的种性,
由于
「 妄想 」 和
「 执着 」,

一切邪知邪见和作意造业,
形成
「 所知 」 和
「 烦恼 」 两种障碍,

特色是
「 虚伪 」
( 造作,不自然 ) 和
「 颠倒 」

( 不依法性,
不顺真、
俗二谛 ) 。

这也是烦恼成就的薄地凡夫的内在因素,
没法信受佛的知见,
导致道俗众对生死,
甚难厌离啊!

难值难见,
难得难闻,
能行亦难,
信乐受持是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 无量寿经 》言 :

如来兴世,
难值难见;

诸佛经道,
难得难闻。

如来所说佛法,
皆是真理。

由于世人薄俗,

没有因缘值佛、
遇佛、
见佛,

所谓
「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

真是
「 百千万劫难遭遇 」,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不认识佛法,

不足为奇!
        
释尊续言 :
遇善知识,
闻法能行,
此亦为难。

为甚么难遇上自信教人信的善知识呢?

所谓
「 近朱者赤 」,

「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

以凡夫的知见,
就算平生遇上善知识,
得闻佛法,

恐怕是听而不闻,
没法起信。
        
释尊续言 :
若闻斯经,
信乐受持,
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道俗时众等得闻
《 无量寿经 》 的
「 念佛往生 」 之妙法,

欢喜信受,
如法修持者,
少之又少,

难得之中的难得,
没有比这个更难得!

经文说 :
「 是故我法,
如是作,
如是说,
如是教。

应当信顺,
如法修行。」

难就难在这里!         

在往生净土、
解决生死大事上,

我等凡夫信自己的知见,

以自己知见作往生行业、
乃至教人往生净土之法,

偏偏就是不信顺弥陀悲愿、
未能依弥陀本愿名号法修行,

结果走了很多冤枉路,
吃了不少苦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那以后每天睡前都会给我录个小视频,然后记录我们每天的点点滴滴,快乐和不快乐的都会说,就连为什么吵架他也要从头念叨一遍,本来很生气的事情被他说的都会笑![跪了]
  • 在当初你我相遇的那个路口也不要停驻,没有美丽的花朵在那边盛开,只有青苔附着的台阶,厚重的黄叶掩埋了回到原点的小路。奇葩一号:我挂机呢,但是我在刷公屏,邀请进来的
  • 忍着想打死邵群的冲动,看完娘娘腔......还是不懂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原谅,以前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因为孩子而舍不得分开,当然现在还是一样不理解,大概也就是
  • 今早一下楼就被奶奶按着喝了一大碗,关键碗里剩下的大蒜还要吃掉,哦那个味道啊…下午想去厨房找点吃的,一推开厨房的门,大蒜的味道迎面而来,我是真的要吐了,都开始反胃
  • 哈哈哈哈遇到的那些小姐妹们都很直爽,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梦想到来,带队的姐姐白皮从林中走来好像光真的好漂亮不止是气质身材好的哥哥也!#请哇唧唧哇公平对待伯远# #
  • 家人沟通不了我就拼命读书我不信搞不明白了还[doge]我不适合看太厚的书让慢慢变薄消化还得个把月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别人偷不走的“不同凡响”[跪了]人生的第一
  • 为啥我担心这游戏会惹到佛门的人,就是因为净土宗本意是好的,后来有些邪门歪道利用净土宗的简单思想搞一些奇怪的事情,坑底层老百姓的钱,过去历史上有白连叫,西游记里有
  • 读到这里,想象着在大海中独自漂流的饱经风霜的老人,一种莫名的心酸袭来,我相信,无论是读者还是老人,此刻最希望的还是让他手上再多一些新的伤痕吧!就是这顽强的意念让
  • :真的吗? 拜拜哟 在韩国再见吧今天马克看起来心情很好鸭第三回东叫了我的名字。(情绪很高涨ww)彬:?
  • 【白羊、狮子、射手】爱你的时候万分宠溺,所有孩子气都给了你,不爱的时候成熟、懂事、随心所欲,贼有个性。嫁给了对的人如果你真真正正的嫁给了射手座,能让一只狂放不羁
  • #小桂南天气##听我说你所不知道事# #李同学# 李同学每次视频看着我第一句话就是:“傻狗”所以我现在接视频的时候在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就把摄像头放我和阿姨中间,
  •   天蝎座:难以取舍#星座#   天蝎座的下半年桃花运很不错,不过也是因为这样情劫才到来的,遇见的好对象很多,选择对天蝎座来说并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下半年可能会
  • 环境不同,适用就不同。其四,抬头望见一轮明月,瞬间无限宁静,无限美好,无限遐想美不分贵贱,但分层次阶段。
  • 中国古代诗歌崇尚素淡冲远,绘画崇尚平淡天真,都体现了“纯素”的审美追求。在古人看来,“纯素”是一种不与物相杂的本真状态,即使混迹于事物之中,它也保持着自然天成的
  • 拒绝了所有人的邀请,不愿与除你之外的人看风景!她说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  今生不等花开,不叹花落,只等你来,采撷这一滴珍贵,蘸着最纯美的语
  • 今晚的舞台真的…贺峻霖只是在自己该有的part有了镜头而已,仅此而已。如果稍有差错,在鲁宾斯基与博尔德克被贬谪之后,这名工于心计的年轻小子,很有可能会泰然自若地
  • 这个故事是令人震惊和痛苦的,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说,它展现了一个充满战争的国家里的混乱的暴力和不平凡的那些人物。#童年的动漫回忆# 无境之兽 乌佐丁玛
  • 每天早晚敷,妆前服帖更养肤,也不心疼啦喂~这么划算的面膜不买白不买,买了准不悔!怪不得男票没事就掐我脸!
  • 它水果分量很足,种类也很多,这也许是它成为顶流的原因之一,它的草莓和橘子,这两种并非百分百是甜的的水果都很甜,很不错。它是滴管设计的,每天两次,一次用量两泵刚刚
  • !Badiani Gelato 750ml[汤姆]peach sorbet不是甜甜的桃子味,更像微酸的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