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诚然,成年人的世界,从懵懂无知到深谙世事,拼的就是一个“忍”字。忍住那些否定与嘲讽,忍住那些离别与孤独,忍住那些失败与辛酸;最终才能破茧而出,完成华丽的蜕变。格局,是被委屈一点点撑大的;成熟,是从隐忍中提炼而出的。

世间纷杂,流言四起。无论你怎么做,总会有一样的声音在耳旁响起;不是你真的很差,而是他的认知有限。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是对质疑否定最好的回击。别人的评价里没有你的未来,只有自己才能铺出宽广的路。作家莫言说:“外人的评价是很难进入内心的,他们只是根据一些可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你。真正对自己评价最准的,还是你自己。”别人的评价,终究只是飘落的雨;为自己打伞,雨再大也湿不了身。没有人是完美的,忍受否定与嘲讽,璞玉也会有瑕疵。夏洛蒂在《简·爱》中写到:“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对于别人的质疑与否定,不必太在意;忍过去,就是过往云烟。

忍受离别与孤独,有人来就有人走。的确,无论是朋友、恋人还是家人,没有人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人生,必须要随时做好准备说再见。接受离别,享受孤独,是一个人迈向出成熟的标志。不爱了,再多留恋,也改变不了事实;要走的人,拼尽全力,也终究是留不住。很多人都是这样,不是真的离不开谁,而是不敢面对孤独的自己。想起《一个人的村庄》中的一句话:“落在一个人一生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谁也帮不了谁。”人,终究是孤零零地来,孤零零地去;终究要学会成长,学会一个人去面对所有。在人生这趟列车上,有人上车,就有人不断下车。对于上车的人,开怀相迎;对于下车的人,感恩遇见;足矣。

忍受失败与辛酸,人生有苦才有甜。巴尔扎克曾说:“到处是真苦难,假欢喜。”苦难相随,或许才是生活最真实的底色。每个人都是在跌倒后爬起,爬起之后再跌倒,一路跌跌撞撞,艰难前行。原来,每个人都是从摸爬滚打中走过来的。没有人不累,只是很多人不喊累。人生如茶,初尝苦涩,细品甘甜。《生活大爆炸》里有句话说得很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的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成功只是偶然,失败是人生的必然。在失败挫折中不断吸取养分,才能逐渐强壮,用实力与生活对抗。

《人性的弱点》中说:“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成年人的生活,都是从忍让中走向辉煌。“忍”不是压抑,而是一种看淡与自我成全。你能忍受多少事,就能承载多大的未来。忍,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格局,让别人的话语随风而去;忍,是一种来去自由的豁达,没有谁是生命中的永远;忍,是一种不惧风雨的坚韧,脚下布满荆棘也不停歇。当你经历过红尘万事的曲折,才能悟透生活的真谛。正如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作者:可沫)

弘扬英模精神 | 燃尽生命 只为耕耘司法事业的“老黄牛”
——追记自治区法院办案标兵、临河区法院一级法官任继军

一腔丹心筑司法,为民躬耕在法田。任劳任怨老黄牛,埋头苦干写春秋。

“他从不抱怨、不挑剔,工作一丝不苟、默默无闻、善始善终,待人诚实厚道大度,为当事人设身处地着想,这样一个‘老黄牛’法官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提起他,一个个法律人都止不住地落泪惋惜。

他是任继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原执行一庭庭长、一级法官。于1989年9月调入临河区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基层法庭、民事审判庭任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2014年7月任审前调解、速裁二团队负责人,2015年3月任民事审判第四团队负责人,2018年1月任执行局执行一庭庭长,一级法官。

2019年1月7日,北方的冬天万木凋零、寒风刺骨,任继军与癌症病魔抗争了三个多月后,终因医治无效逝世,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的亲人、同事和朋友,离开了他挚爱的法律事业,生命定格在47岁,还那么年轻。

他心系案件,带着病痛,步履蹒跚,拖着疲惫的身体依然固执地坚持做完手头工作的身影,已深深烙刻在干警的心中,每每回想,仿佛还在眼前。

为民司法,俯首甘为孺子牛

“你看一下,某某劳务纠纷案件被执行人是否履行了给付义务,如果没有履行,赶快催一下,有什么情况及时反馈我。”“再看一下,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展到那一步了,该走的程序都走了吗?”这是书记员李晓云在任继军看病检查期间每天都会接到的电话指令。

即便是在北京看病检查期间,任继军仍然放不下手中的工作,每天还在接听当事人的电话,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打电话给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做执行和解工作,并及时指挥书记员跟进工作。

在一起房屋买卖纠纷执行案件中,任继军通过反复给被执行人打电话作思想工作,促使被执行人主动找到书记员联系申请人办理了过户手续;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件中,申请人打电话反馈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车辆,任继军立即拿起手中的电话打给书记员,组织人员对该车辆进行了查封,并启动了拍卖程序,及时兑现了当事人的合法债权。

这一年,正是全国法院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之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各级法院都在举全院之力攻坚“执行难”,任继军同志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义无反顾地从审判岗位转换到执行岗位,担任执行局执行一庭庭长,带领庭内干警,忘我奋战在执行第一线,截止9月底共执结案件120件,居全院执结案件数量前列。

公正司法,让正义不迟到

“你坐都坐不住了,就不能把判决书交给其他法官写吗?”任继军的妻子看到他艰难的坐在床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写判决书,声泪俱下的劝说着,心中涌动着无尽的痛楚和万般的无奈。

“这个案件特别繁琐、复杂,我审理就已经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其他法官很难快速接手,可能会使案件长时间难以下判,这是我法官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份判决书了,我不想留下遗憾,也不想麻烦组织,你就让我写完吧。”

这一案件是巴彦淖尔市一家建材企业和河北一家雕塑公司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本身较为疑难复杂,加之当事人证据不扎实,案件审理难度非常大。任继军怀着对审判事业的满腔热血和执着,支撑着自己每天晚上研究案件、撰写裁判文书,住院期间看不到案卷,他就让书记员将庭审笔录和证据拍照发过来,这份判决书他整整耗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11月3日宣判那一天,他专程坐飞机返回到工作岗位上,签发了这份判决书,让正义不迟到,也为自己审判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接着,他认真细致的交接了手头的工作。看着脸上挂着微笑如释重负的他,同事们暗自留下了心痛的泪水。

任劳任怨,无愧法官神圣职业

“他不论在审判工作岗位还是执行工作岗位,都是行家里手、办案能手,经常会有调配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但他从没有过怨言,最终将案件圆满的处理化解。”和任继军一起共过事的同事,对他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作风深有体会。

司法责任制改革后,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庭长已不再签发裁判文书,但任继军对庭内的年轻法官却分外照顾,只要拿过来的裁判文书,他都不会推诿,逐句逐字的修改,并耐心说明修改的理由,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他带出来的兵现在都已是审判中坚力量。任继军还是院里多年来优秀裁判文书的获得者。

有一次,当事人为了感谢任继军维护了合法权益,找到了家里,妻子正准备去开门,被他拦住了,他说开门怕当事人送礼,结果当事人愣是没能进了家。从事法官这么多年以来,他从没有被一个当事人投诉和反映过。

2018年到执行工作岗位后,任继军为了能够快速适应,整天埋头在案件里,“5+2”、“白+黑”式的忘我工作,连女儿筹备婚礼都抽不开身,全靠妻子一个人张罗。这一年,他加班回家后总是疲惫不堪,总说感觉很累很累……。等女儿9月15日结婚后,他的症状开始加重,经常感觉腿麻,情绪非常低落,但他却仍然没有放下工作去医院检查身体,直到国庆节的前一天,在妻子的恳求下才去了医院。当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很平静,看着身边的妻子和女儿,他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她们,因为他确实陪伴她们太少了。”

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向组织提出最后的愿望是:“希望穿着法官服下葬,家里找不到领带了,恳请能够发一条新的领带。”同时,他也向妻子提出要求:“丧事简办,不想再麻烦大家了,宴请也不要办。”

2020年1月,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专程登门慰问,当深入了解任继军同志的事迹后,紧紧握住任继军遗孀的手说道:“法院感谢你!人民感谢你!感谢你对人民好法官的默默支持和理解!”

斯人已去,精神永在!任继军走了,可他勇于负重、甘于奉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却永远活在干警的心中,融入到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不断激励和鼓舞着临河区人民法院每一位干警,发扬“三牛”精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争当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党员、好法官。

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

每一元素都有原子,原子有正负电荷,

证明可以再分的,总之世上没有不可分的东西。

庄子说,一个东西天天拿去他的一半永远也拿不完,

反正要剩下一半,永远都可以再分的。

每个东西再小都有两面,不是孤立单面,部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条件构成,

客观条件够了此物就产生了,条件和合存在,条件不够就消灭。

这是佛法讲的

“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 ” 的缘生道理。
  

正因为事物是由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

所以叫缘生法,缘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常性,

因为他是依靠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不聚则会消失,

他的存在是毫无主宰,没有常性的即没有自性的存在,

正如一个会议的组成,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会,

人都散了这个会也不存在了。

所以三法印中有一印是 “ 诸行无常 ”,

“ 诸行 ” 的 “ 行 ”

不是 “ 行深般若 ” 的 “ 行 ”

( 指心理活动 ),

这个 “ 行 ” 是指一切有为法,

即由因缘所聚合成的一切事物。

因为一切法因缘所生,缘散则灭,

所以他是无常的,缘生即无常,聚合则无自性。

“ 无常 ” 的含义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独立的东西,这就是无常、缘生。

所以佛法的缘生理论同辨证法的观点并不矛盾,

与马列主义并不冲突,佛法的中心论点就是讲缘生,

因为缘生所以无自性,所以是无常,不是孤立的存在,

这是符合宇宙万法的真实相的。
  
而且这个 “ 空 ” 是 “ 照见 ”,

即是用智慧如实观察时 “ 照见 ” 的,

观行是在智慧上起的,如 “ X ” 光那样透视人体,

诸法的真实相,非凡夫的眼光能见到的,

是观自在菩萨以深般若智慧观见的,

观见五蕴都是因缘所生,都没有自性,自性空才是空的讲法,缘生故空,空无自性。

空掉我们对于一切事物及人我上起的我执见,起执就是障碍,

有的对三宝即对佛像、经书上起执著了,

就贪佛像、经书,看见好的就偷为已有,

凡是对任何法上起执都是流转生死的根本,

而空就是要空掉这种执著。
  

“ 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是十二因缘的还灭法,十二因缘又叫十二有支,

都是缘生性空的,没有常恒的存在,故没有不变生灭。

般若如大火能 “ 烧 ” 尽一切执著,

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

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

“ 金屑虽贵,著眼成翳 ”,

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

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

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

《心经》说 “ 无智亦无得 ”、

“ 得 ” 有具体的东西。

“ 得 ” 有灾在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

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

“ 得 ” 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

总之应了知 “ 得 ” 是缘起性空,

这就是无执著的 “ 得 ”、“ 智 ”。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於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

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

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

佛法无多旨,真正用於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的。

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於求成,

应有畏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的学,

犹如禽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的走,

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
  
无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

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里碍。

执无为法,如三宝、般若都不应,执任何一法都是墨碍,

众生的罣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 我 ”,

“ 我 ” 就是障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障碍了,无罣碍就无恐怖,

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

因为菩萨早就没有我了,

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觉悟一切有情。

小乘发不起菩提心是因为他未真正见到无我。

“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

没有我了就不会有罣碍,无罣碍,就不会恐怖。

“ 远离颊倒梦想 ”:

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
无常常倒,
无我我倒,
苦为乐倒,
不净净倒。
  
( 一 ) 无常常倒: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

如 “ 无常颂 ” 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 二 ) 无我我倒:

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

这就是无我我倒。
  

( 三 ) 苦为乐倒:

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 四 ) 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 梦想 ”:
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

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

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

梦见欢喜的就高兴,

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
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

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

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

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

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

都说佛法不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

都是由於十六尊者住持,

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

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 ( 云南省 ) 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

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

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後都要成佛,

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

以定力住世,现的声闻相。

《罗汉仪轨)中有颂文

“ 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
  
“ 究竟涅槃 ”: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梵语的音译,

意思是 “ 无上正等正觉 ” 佛成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区别於菩萨和小乘的觉,十地菩萨等於十四晚上的月亮,

佛才是十五晚上的月亮,一切福德智慧资粮都圆满成就,

小乘的觉是偏觉,只是偏重自己觉悟。
  

禅宗阴悟的人,仅是一点没有明白,没有过关。

若根底深厚,到善知识处参学,善知识一点就穿,破除他的迷惑就开悟了。

遣便是祖师禅的微妙,祖师禅主要是以慧学断烦恼证无我,见诸法宵性,开悟就是见诸法实性,即见佛性。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见性即见佛性,佛性是无明的反面,无明遮住佛性就是迷,

断尽无明就见到佛性,开悟要依善知识参,无明的根本是俱生我执,无明

( 心里的病 )

被善知识拉出来就见到佛性,

所以要参访善知识,求师访道,请善知识印证,教诫。
  

祖师禅,如来禅都是有传承的。

禅宗门下常参 “ 念佛是谁 ”,是把无明的根子挖出来,

这是禅宗下的疑情,参念佛究竟是谁,说是我在念,

那个在念佛的 “ 我 ” 究竟有没有?

佛在世里主要是禅诵,禅是如来禅,范围很宽,

後来达摩祖师传的祖师禅,没有说是坐在禅凳上开悟的。
  
《续比丘尼传》中载:

一位叫玄机的比丘尼去参访禅宗的雪峰义存禅师。

禅师问:你从哪来,

玄机答:从日照峰来。

师问:日出也未?

答:日出就把雪峰照化了。

问:你叫什么名字?

“ 玄机 ”。

“ 一天织多少布?”

“ 寸丝不挂 ”。

说完转身就走。

没几步,禅师突然说:“ 袈裟拖地也 ”!

玄机忙回头看,禅师笑着说:

“ 好一个寸丝不挂呀!”

玄机即拜禅师为师,禅宗的话头就是没有答案,人的我执最易在名字上起,

所以禅师们以名字开玩笑。

若师徒二人都是饱参饱学,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
  
修定的人,入定时就能降伏烦恼,

所谓禅诵,禅是心里用功,修定之前的除盖、断障也都是从内心降伏烦恼,

没有智慧则被烦恼所障,

没有烦恼才能考虑问题,

禅应是止观双运。

止,心不沉,散、掉举。

观,心起十分微细的作用。

诵:
就是读诵,主要是背诵,

但现在多不重视禅诵了,禅宗丛林也很少有禅堂。

密宗的修法是如来禅,

是从佛到历代的祖师们师师相传的。

但能修的人很少。

每个宗派都有禅的修法,後期无人修就失传了,

所以内地有些大德就发心到藏地求法。
  

中国的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晋朝人,当时由於没有外国来的比丘尼,净检等尼直接从比丘僧中受比丘尼戒

( 按佛制尼众应从比丘、比丘尼二部僧中受戒的规定来说,

这是不如法的,但也能得戒,因为佛说比丘尼得戒是从比丘僧得 ),

她的学问,修行都好,由於他们受戒时有多人反对,就在船上受戒,

这表示与反对的人剧清界限,当受戒时异香芬馥,扑鼻而来,这说明她的功德大,得戒殊胜。

她七十多岁要圆寂那天,众人又闻到了受戒时的香气,并见到天上一道祥光,从光束中下来一位手拿花束的女人,

净检告诉众人她要走了,教众人好好行持,就与遣个女人牵着手从彩虹中上天了。

这是非常真实的事,是梁代高僧灾唱写的,

後来西藏盛传 “ 空行母成就法 ” 时,

才知道净检是修此法最高成就者,

修这种法最高的成就是肉身成就,

次一等是身子走衣服不带,

再次一等的身子会缩小,

成就了就往生到空行母的净土去了。

西藏修此法的人十分尊重妇女,

把女人都想为空行母,否则修此法不行。

但这法不轻易传的,修的人应十分保密不许讲。
  
佛法最重传承的,戒、密等一切法都是如此。
  

道谛归总就是三学,定学是佛法的基本功,

最开始修定不一定修祖师禅,

我们根基浅,修不起祖师禅,祗能修如来禅,现在这两种禅基本上已融合了,

如禅宗参的念佛是谁,这一句就是去除我执,

只有心定下来才能把子时想不通的问题想通,就会开悟,如来禅、祖师禅是相通的。

戒定慧三学开广是三十七道品,八万四千法门。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

咒是随心语,念咒能防护心,降伏其心,伏烦恼,念咒时发什么愿都能满愿,

咒是诸佛的愿力,念咒求什麽都能成就。

咒,一般不讲,讲了容易起执著,什麽意思都不说只是念,念时应恭敬,不打妄想,就能起作用。

神:不可测。

明:般若、智慧。

咒是大明,密法把佛法最密的都告诉你了,级若波罗蜜多是一个咒,咒是把最密的法都摄持了。

般若波罗蜜多是第一义最高法。

所谓 「 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义气第一义是一切法无我的慧。
  
“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没有一咒一法与此法相等,

这是最高的密法,是般若波耀蜜多之心经,

开始念其它经之前念一遍心经,能除一切魔障。
  
“ 能除一切苦 ”:

有我就苦,首先应通达人无我,另外通达法无我,通达诸法缘生性。

观缘生是分析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困难来了,

应从正反多面观察,就能解决问题了,通达般若就能除一切苦。

第一苦就是输回之苦,成佛就是度众生苦。

佛是真语者,宵语者,他说此经後叮咛我们心经是个咒

“ 能除一切苦 ”

是 “ 真实不虚的 ”。

这个经前一段文是显教,

後一部分是密法,

後文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咒。
  
咒有时亦可以简讲。

“ 揭谛 ”:
去超出三界的轮回;

“ 波罗揭谛 ”:
走到彼岸去。

从生死大海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

“ 波罗僧揭谛 ”:
僧,和合众。

使我们大家都到彼岸去,

“ 菩提莎婆诃 ”:

菩提是佛的果位。

“ 莎婆诃 ”:
成佛,我们大家都成佛。
  
这个心经是全部的佛法,佛法无多旨,不应贪多,

最後的建议是我们佛弟子的修行目标,

我们听了心经,不应起执著,我们大家都成佛。

( 全文终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寒,是入骨的相思,暖,是缠绵的相守,一枚小字,写不出人生的辽阔,一句旧辞,描不出生命的寂寞,就像,一朵夜来香,开过,以最美的方式芬芬,荼靡,以最快的时间零落。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但是,在一夫一妻制内部第二种矛盾也因此而发展起来了。同靠杂婚制取乐的丈夫并存的还有一个被遗弃的妻子。[注:这句话和前一句话
  • 其实天很蓝,阴云总要散;其实海不宽,彼岸连此岸;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或许,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记忆,如最初相识的感觉一样,哪
  • 每一个人内在都是连结的,你只是服务另一个你而已,你也是他另一个面向。你发展越多的面向,认识自己就越多,跟自己内在的连结就越多,所以每个人都是为了服务自己而来的。
  • #刘宇0824生日快乐# ly#刘宇真香了# Huh 梦见遥远 漫过滚烫时光 我想像落水的月亮 你的身边太多的风浪❀.༵ 让我停在你身旁黑夜停止
  • [鲜花][鲜花][鲜花][鲜花]我希望你能活出精彩的自己,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我希望你能体验未曾体验过的情感,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我希望
  • #创基金# 创基金8min知识分享 [话筒][话筒][话筒] 孙建华老师“时、空、物、角设计观”五次分享完美收官,如一本好书时时回顾常看常新,设计创造价值,也
  • 周末去湿地公园,荷花已经残败(图一) 今天中午溜达去风荷苑, 惊喜发现满池荷叶婷婷, 荷花虽已不及盛夏时灿烂,但憋着最后一点劲儿绽放的一池花,又美又惊喜。 眼
  • #乔家的儿女[超话]# 今日结局了,与快56岁的一成叔叔道个别。 曾经他也是妈妈保护着的小男孩,对这世界有着最美好的认知和期待。可是生活把他和弟妹们丢进了黑暗
  • 【辐射会让皮肤变黑】辐射对皮肤的危害很多,面对电脑时间长就会出油,外界环境中的一些灰尘就会吸附到脸上,导致肤色变得黯沉。而且辐射会让皮肤缺水,皮肤失去了水分就会
  •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
  • #我的公交我的城# #日行一善[超话]# 【790路帮学生找回失物】 9月6日早上8时左右,790路2219号车驾驶员王琼俊在堤角公交场站后,对车辆进行例行检
  • 【市场观点】全球央行宽松的情况下,如果希望资产跑赢各类的通胀品,大类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就凸显了。最近很多政策推进在加速,最主要的一个政策的脉络,就是叫“从效率优先
  • 《茶札小记》 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哲学本是带着一种乡愁,寻找家园的精神指归。 而茶真实的存在,是这种精钟指归的凭借物,使心灵
  • #浪浪钉[超话]# 今日是山•黛玉•蛋蛋 你们看看,在山上待久了,就没人理我了。[左哼哼] 我没这么大福气攀受,什么点赞什么评论的,我不过是个六级之人罢了。[
  • #林彦俊徐光耀# lyj#三十天安利林彦俊大作战# Day7 TO:小橘 有空去看看导演加布里埃莱·穆奇诺的《当幸福来敲门》真实故事改编,他的不向命运低头,仍
  • 【你现在的心境,决定未来的处境】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人生路漫漫,道阻且长, 会享受阳光的照拂, 也会经历风雨的洗礼。 真正优秀的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打卡第八天 今天来讲大道之源-周易,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这就是易学。《周易》是对
  • #法治微课堂##2019年中国网络十大诚信新闻# 【2019年度中国网络诚信十大新闻发布】 12月2日上午,2019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西安开幕,会上发布201
  • 第15期二十四节气:芒种茶会 青梅煮酒英雄, 麦黄稻绿东风。 糯粽飘香刚去, 蝉迎仲夏霞红。 好日子慢慢过,好风景慢慢赏,好茶慢慢煮。在这个草木葱茏、瓜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