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加速推进夏粮生产 多举措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当前,我国夏收正大面积开镰,丰收在望。河南、山东等产粮大省以确保丰产丰收为重点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各地都纷纷加大在粮食收获、存储、收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保障颗粒归仓,实现农民增收。中央层面也明确了粮食生产一揽子政策,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措施,防范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各地加大夏粮收购力度确保农民增收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小麦种植面积超8500万亩,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今年夏粮收购期间,河南省预备了有效仓容500亿斤左右,筹措收购信贷资金500亿元。同时,河南省充分利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降低参与门槛,吸引更多的粮食企业参与,搭建“优粮优信”粮食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据介绍,河南省今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超过1500万亩,一、二类苗比例超过90%,丰收基础较好。目前,河南省储备、加工、饲料和省外用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意愿较强,预计新小麦的市场价格会高于国家发布的最低收购价。同时,省内各地粮食系统积极参与优质小麦订单收购,提高订单履约率,实现优粮优购、优粮优价,促进农民增收。

山东省小麦呈“面积、单产、产量”三增态势,总产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夏粮有望获得丰收。日前,山东省粮食、财政等部门出台文件,重点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准备工作,做到及时开秤收粮,重点强化收购资金、运输运力等保障,千方百计扩大市场化购销,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不发生农民“卖粮难”,确保储备充实、库存充足、供应充裕。

在各地夏粮收购等政策中,保障农民利益和增收成为工作的一个重点。湖北省出台措施,强调要做到应收尽收,体现优质优价,让种粮农民得实惠。河北省则强化为企服务,搞活粮食流通,积极推广预约收购、上门服务等方式,确保随到随收,并树立优粮优价导向,引导农民通过市场实现增收。山西省结合往年暴露的突出问题和今年实际情况,针对拖欠农民售粮款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近8200万亩,收获进度达27%,其中机收面积近8000万亩,日机收面积近1000万亩。其中,四川、湖北麦收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安徽超过四成半,河南超过三成。

创新技术和模式保障颗粒归仓

在夏粮生产过程中,各地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采用先进技术等方式,减少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损失浪费,保障颗粒归仓。

机械化收割是夏粮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近9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在夏粮收购期间,也支持开发、推广先进的节粮减损技术,减少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损失浪费,并提供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储粮。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日前表示,今年投入“三夏”麦收的联合收割机将超过60万台,其中跨区作业达25万台。为确保小麦跨区作业顺利进行,目前,各主产区在主干线设立了2000多个接待服务站,来应对农机可能出现的转运不畅、供需失衡等突发情况。

与此同时,各地还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把众多小农户“三夏”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需求集中起来,为农民提供集中连片的机械收割、秸秆处理、深松整地、播种作业、田间管理等服务,通过服务组织把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业生产中。

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虽然目前来看,今年夏粮生产形势喜人,但全年粮食安全形势仍然存在压力。农业部门表示,今年气象年景不容乐观,旱涝、极寒、极热等极端天气可能多发,重大病虫害也呈重发的态势。对此,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将及早制定预案,出台相关措施,保障今年粮食丰收,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对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一揽子政策再次强调,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包括在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在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7000万亩、推动种业产业链现代化、因地制宜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内容。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都是着眼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此次一揽子政策,比往年更加体系化,力度加大,目标也更明确。”

另外,一揽子政策明确提出要稳定种粮补贴,保障种粮合理收益。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的补贴比例提高至35%,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等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范围;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其他相关补贴,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

针对今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期发布报告认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粮价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300多万亩,在连续4年减少后首次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夏粮丰收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及打造高标准农田等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要实现今年的粮食生产目标,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政府在政策落实上更加精准和细化,保障粮食生产的要素完备,推进新技术、新模式落地更加广泛,切实增加种地农民的收入,调动粮食种植的积极性。

李国祥表示,实现我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一方面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及管理办法,探索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路径;另一方面要靠地力保护和科技创新,突出抓好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发工作,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科技创新之路。(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李志勇)

央地加速推进夏粮生产 多举措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明确粮食生产一揽子政策 颗粒归仓确保农民增收

  当前,我国夏收正大面积开镰,丰收在望。河南、山东等产粮大省以确保丰产丰收为重点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各地都纷纷加大在粮食收获、存储、收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保障颗粒归仓,实现农民增收。中央层面也明确了粮食生产一揽子政策,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措施,防范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各地加大夏粮收购力度确保农民增收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小麦种植面积超8500万亩,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今年夏粮收购期间,河南省预备了有效仓容500亿斤左右,筹措收购信贷资金500亿元。同时,河南省充分利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降低参与门槛,吸引更多的粮食企业参与,搭建“优粮优信”粮食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据介绍,河南省今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超过1500万亩,一、二类苗比例超过90%,丰收基础较好。目前,河南省储备、加工、饲料和省外用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意愿较强,预计新小麦的市场价格会高于国家发布的最低收购价。同时,省内各地粮食系统积极参与优质小麦订单收购,提高订单履约率,实现优粮优购、优粮优价,促进农民增收。

  山东省小麦呈“面积、单产、产量”三增态势,总产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夏粮有望获得丰收。日前,山东省粮食、财政等部门出台文件,重点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准备工作,做到及时开秤收粮,重点强化收购资金、运输运力等保障,千方百计扩大市场化购销,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不发生农民“卖粮难”,确保储备充实、库存充足、供应充裕。

  在各地夏粮收购等政策中,保障农民利益和增收成为工作的一个重点。湖北省出台措施,强调要做到应收尽收,体现优质优价,让种粮农民得实惠。河北省则强化为企服务,搞活粮食流通,积极推广预约收购、上门服务等方式,确保随到随收,并树立优粮优价导向,引导农民通过市场实现增收。山西省结合往年暴露的突出问题和今年实际情况,针对拖欠农民售粮款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近8200万亩,收获进度达27%,其中机收面积近8000万亩,日机收面积近1000万亩。其中,四川、湖北麦收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安徽超过四成半,河南超过三成。

  创新技术和模式保障颗粒归仓

  在夏粮生产过程中,各地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采用先进技术等方式,减少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损失浪费,保障颗粒归仓。

  机械化收割是夏粮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近9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在夏粮收购期间,也支持开发、推广先进的节粮减损技术,减少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损失浪费,并提供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储粮。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日前表示,今年投入“三夏”麦收的联合收割机将超过60万台,其中跨区作业达25万台。为确保小麦跨区作业顺利进行,目前,各主产区在主干线设立了2000多个接待服务站,来应对农机可能出现的转运不畅、供需失衡等突发情况。

  与此同时,各地还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把众多小农户“三夏”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需求集中起来,为农民提供集中连片的机械收割、秸秆处理、深松整地、播种作业、田间管理等服务,通过服务组织把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业生产中。

  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虽然目前来看,今年夏粮生产形势喜人,但全年粮食安全形势仍然存在压力。农业部门表示,今年气象年景不容乐观,旱涝、极寒、极热等极端天气可能多发,重大病虫害也呈重发的态势。对此,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将及早制定预案,出台相关措施,保障今年粮食丰收,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对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一揽子政策再次强调,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包括在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在东北地区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7000万亩、推动种业产业链现代化、因地制宜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内容。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都是着眼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此次一揽子政策,比往年更加体系化,力度加大,目标也更明确。”

  另外,一揽子政策明确提出要稳定种粮补贴,保障种粮合理收益。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的补贴比例提高至35%,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等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范围;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其他相关补贴,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

  针对今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期发布报告认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粮价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300多万亩,在连续4年减少后首次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夏粮丰收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及打造高标准农田等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要实现今年的粮食生产目标,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政府在政策落实上更加精准和细化,保障粮食生产的要素完备,推进新技术、新模式落地更加广泛,切实增加种地农民的收入,调动粮食种植的积极性。

  李国祥表示,实现我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增,一方面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及管理办法,探索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路径;另一方面要靠地力保护和科技创新,突出抓好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发工作,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科技创新之路。(记者 李志勇)

官方最新发文,这一市场要爆发

院外市场,要爆发了

5月24日,湖南省卫健委联合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处方流转与监管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下称《试行方案》),提出建立全省统一的处方流转与监管平台,实现各医疗机构处方数据流转,开展医院处方外延、智能线上审方、慢性病续方、合理用药监测等工作。

图片
  
  据了解,首批试点医院包括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长沙市第三医院和石门县人民医院。试点后再逐步向全省二、三级医疗机构进行推广。
  
  湖南要求,可外延的药品应以慢性病、常见病的口服或外用制剂为主,注射剂(自用胰岛素针除外)、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其他用药风险较高或需要特殊管理的药品不纳入处方流转范畴。
    
明确药店接入条件与退出机制
严禁违规统方
  
  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改善居民就医购药体验,提升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水平,根据国办《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湖南省制定了该《试行方案》。
  
  《试行方案》提出,建立全省统一的处方流转与监管平台,实现各医疗机构处方数据流转,开展医院处方外延(包括医院 HIS系统、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等)、智能线上审方、慢性病续方、合理用药监测等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处方流转工作的线上监管。
  
  同时,开展处方服务体系建设。基于湖南省处方流转与监管平台,创新传统配药发药服务模式,建立处方服务系统,连通患者端、医师端、药店端和管理端,为广大患者提供处方外延、预约购药、用药咨询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患者可凭医院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为主的电子处方,经药师审核后,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者零售药店购买药品。
  
  从具体实施来看,试点医院要结合实际,明确本机构可开展处方流转工作的医师、药师以及可外延的药品目录。零售药店可依据药店接入条件自愿参与流转与监管平台,连接零售药店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零售药店接入条件和退出机制,湖南要求,零售药店自愿申请接入,采取承诺制申请,且应具备以下条件:近一年内未因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且具备向处方共享平台即时上传各门店储备药品编码、价格等信息的基本条件;营业时间内,零售药店执业药师在岗或零售连锁药店符合《湖南省执业药师远程审方设置规范》确定的远程审方条件,并可实时开展处方审核、指导合理用药;未开展远程审方的零售药店应配备执业药师,经营中药饮片的还应配备执业中药师(具有执业药师和执业中药师双证资格的配备1名即可),实时指导用药;营业场所有标识明显的药学服务区域;提供与医院流转处方相符的药品等。
  
  湖南也对接入处方流转平台的药店提出严格要求,若存在:拒绝开放处方流转涉及的信息数据;擅自更改调剂医院流转处方所列药品;存在药品储备不足导致患者无法到店取药情况,经调查核实年度累计达10次及以上;违规统方;未按规定进行处方药审核;存在严重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它违反法律法规等情形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取消参与资格,同时两年内不得提出申请。
    
处方外流提速
院外市场迎利好
  
  近年来,类似湖南的处方流转平台模式陆续在部分地区上线,山东、江西、甘肃、广东等多个省市都在积极探索建立在政府监管下的处方流转模式。
  
  3月2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医保局等28个部门研究制定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将出台电子处方流转指导性文件,完善技术路线设计,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随着未来指导性文件政策的出台,电子处方流转模式落地或将提速。
  
  在业界看来,处方流转平台也将成为处方外流的主要载体。随着覆盖省级的处方流转平台落地,将对区域市场的处方药流动产生巨大影响,也给承接的零售药店带来更多的流量机会。
  
  处方流转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的具体措施。
  
  随着药占比、零差率、分级诊疗、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医改措施实施,以及“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模式逐步形成。从2020年以来,叠加疫情影响,医药分开、医院处方外流明显提速,院外市场持续扩容。
  
  有调研机构报告称,到2028年,处方外流的市场规模将超过7200亿元,连锁药房将承接5000亿元。随着“医药分开”政策的进一步推行,未来处方外流将直接惠及医保门店、院边店及DTP药房。也有观点认为,随着医改政策推进,未来医院门诊药房或将取消。
  
  值得关注的是,在很多医保谈判药品无法进入医院渠道下,创新药的处方外流成为大趋势。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供的一项数据,近两年上市的创新药,其销售渠道主要是在DTP药房(销售占比可达90%)而非医院。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在城市实体药店中,抗肿瘤用药以高价、多种新药加入等特点呈高增长态势,以高达60.8%的复合增长速度进入药品亚类的第一名。
  
  基于此,日前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对于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品种,及时纳入“双通道”管理。这也被业界视为院外市场迎来新的起点。“双通道”管理机制同样提到,将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部署处方流转中心,连通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保证电子处方顺畅流转。
  
  对于企业来说,院内、院外市场亦面临新的布局策略。以跨国药企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尤其针对国采未中标品种,纷纷加大院外零售市场的投入。越来越多医药工业企业、创新药企也宣布启动处方药新零售战略。与此同时,国控、上药、华润等医药流通巨头,大型连锁药店作为承接处方外流的重要力量,持续积极布局,做足承接处方外流的准备。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昨晚,“超级月亮”现身夜空!今年最大、近80年来第八大满月,你有没有被它刷屏(内附高清美图)丨新闻早茶
  • 焦点丨中俄联合反恐演训在宁夏银川启动!现场图曝光!
  • 范冰冰弟弟选秀?!这是要出道了吗?
  •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抚顺雷人女德班被叫停 校长自称出身“黑道商人”
  • 迅雷内讧落幕:为什么迅雷和迅雷打起来了?
  • 八项规定表情包来啦!
  • 李亚鹏疑曝新恋情 李亚鹏新女友是谁?
  • 刚确定!联通将重磅参展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展台位置就在...
  • 悟空卫星重大发现 中国科学院公布异常现象!!
  • 刘亦菲出演花木兰,是“票房毒药”还是“为国争光”?
  • 2018假期出炉,拼假可连休16天
  • 柯洁痛失世界第一,关于围棋的常识考点都在这里了
  • 中俄联合反恐演训启动 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国家
  • 曝美队与女友复合:外网竟然说美队居然找了新女朋友
  • 【提示】上海边检今起启用出境自助通道,三步可自助通关出境
  • 【BBC News精读】美韩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 动图 | 杜兰特遭驱逐,嘴里FFFFFF罚球
  • 柯洁痛失世界第一:围甲最终轮输给对手
  • 【新消息】今天,中俄联合反恐演训在银川启动!一波现场图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