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发布##滁州##凤阳凤画# 【凤阳凤画独特造型模式中的 观念性涵义及其文化价值】凤阳凤画是安徽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凤凰为主题的民间绘画种类。

凤阳凤画在历史上更倾向于民间神祇画的存在,神祇画是我国古人假想的宅门府邸的保护神,常见的有钟馗、天官、关公、各路神仙、菩萨等。与绘画艺术追求纯粹审美不同,在文字不普及的古代社会,神祇画除了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之外,还有适应民俗生活的功能性特征,起着精神寄托、教化民众、稳定社会秩序、进而巩固国家统治地位的作用。这大概就是凤阳凤画可以连绵不绝,跨越朝代更迭传承至今的原由之一吧。凤阳凤画是综合了民俗、生活、理想的活态文化体系,与同属于皖北文化区域的灵璧钟馗画,天长天官画为同一类型,因此历史上有“皖北三绝”之称。

凤阳凤画是贫穷的凤阳艺人世代相传的艺术门类,究其造型模式的内涵无外乎是对远古图腾、生命、生殖、神话传说、帝王崇拜、帝乡情结的传承与体现。民间艺人总结的绘制口诀体现了凤阳凤画造型的独特之处,即蛇头、龟背、九尾十八翅、鹤腿、鸡爪、如意冠、山羊胡。

蛇头

蛇在民间被称为小龙,也代表着权力和威严。同时,蛇在中国古代也被视为丰收或子孙繁衍的象征物。《说文》中说:凤凰取了弯转自如的蛇做自己的颈,但到了明清时期凤凰造型构件中已没有了蛇的痕迹。凤阳凤画中的蛇头实际上包括了头、颈两部分。头部是前端带弯叉的扁卵形,与细长的颈部相连,这一段完全是蛇的摸样。如何使凤凰既具有蛇头的特征,又保有禽类的特点,凤阳的凤画艺人创造性的沿着颈部外端画上一排向后竖立的颈羽,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颈羽长峰突起,既有松软的飘忽感,又有整齐的流畅感,既柔软如羽状,又竖立有型,组成既有规律又参差不齐的五束,民间艺人称五顶峰。五顶峰使凤凰显得更有气势和威严。颈羽也有造型上的缺陷,只适合平面造型,否则会使凤凰呈现出鸟类特有的恐惧、发怒状。因而,凤阳凤画中的凤不管姿态如何,头颈部均采用侧面形象。头部与颈部要连成流畅的一体。脸部通常用暖色加重粉渲染,犹如京剧中花旦的脸部妆容,尽显女性的妩媚与柔和。事物的外在会不同程度的反映出该事物的内在气质特点,蛇头的凤兼有禽鸟的灵活与蛇的威仪、神秘。表现出作为帝乡之凤的与众不同,体现出凤阳人对至高无上皇权的崇拜。

龟背

龟在民间被视为灵物,龟背“上隆像天,下平像地”,龟甲图案是星宿或五行八卦二十四节气的象征,龟是最早的历书。加上龟能够通神,显贵,喻寿,在古人看来,国之兴亡,王者之疑虑,均可凭着龟的灵性,通过占卜的形式来解决。说凤凰之背取材于龟,表面原因是龟的背部隆起,体色较深,和古代人心目中的凤凰之背接近,深层因素是龟崇拜和凤凰崇拜的交融,是凤凰崇拜吸收了龟崇拜的因素。凤阳凤画中龟背的图案比其他地区凤凰背的图案要繁复的多。整个背部由两部分装饰构成,上部分面积较大,由连续性的圆弧线条组成,常称鱼鳞纹,下部分面积较小,分成两块流线型的装饰色块,以翎眼点缀,每部分的色彩都有深浅渐变。背部染好色之后,还有丝毛的工序,这样既可以加强禽类的特点,又与凤凰整体协调一致,不显太突兀。

九尾十八翅

都说“龙在头上变,凤在尾上分”,凤尾是凤凰身上最美丽的部位。其他地区的凤尾形式多样,条数不一,有一条、两条、三条、四条、五条……根据画面或雕刻需要随意变化。但凤阳凤画凤的尾羽必须是九条,不能多也不能少。中间三条是主尾,长而飘逸,卷曲自如。两旁各三条次尾羽,形式变化比三条主尾羽少,长度也更短小些,颜色多是黑色或深色,使凤不管姿态多么变化,颜色多么繁复,整体形象都会显得沉稳、庄重。十八翅指的是每只凤翅由九只硬翅组成,左右双翅共十八只硬羽,称“十八翅”。众所周知民间美术中独特的造型特征、数字运用等都有特别的涵义,不仅仅是形式美的需要。凤阳凤画为什么必须是九尾十八翅,有以下几点文化内涵:1.明以前凤阳地区的文化主体为道家文化,《易经》以阳爻为九,代表人类至高无上的行为典范,与凤凰的象征意义是相通的。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即数中的最大之数,与颈部的五顶峰形成“九五”之数。“九”为阳数最高位,“五”是阳数最中位,含“至尊中正”之意,表现出凤阳的凤凰之不同一般的高贵身份。3.老艺人们世代相传的原因是“九尾十八翅”代表着凤阳府当年管辖着九州十八县。这是凤阳人的荣誉与骄傲。

鹤腿

凤阳凤凰的腿采用的是仙鹤的腿部造型。仙鹤也是人们喜爱的吉祥鸟,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鹤是仙人的坐骑,有仙风道骨之神态,有君子的优雅气度。古人把鹤称为一品之尊的贵鸟,与凤凰一样,享有很高的声誉。凤凰之腿取于仙鹤有以下几点文化内涵:其一,超凡脱俗,具有高士的气质。其二,寿高望重,是长寿的象征。其三,高雅美德,具有君子雅士之风度。头顶如意高冠,长颈、长身、长尾的凤凰,再配以仙鹤的长腿,才能挺胸昂首气度不凡。

鸡爪

凤阳凤凰是鹤腿鸡爪,因为“鸡”与“吉”谐音的缘故,鸡在民间文化中也是生命力和生殖力的象征,代表着光明与吉祥,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称鸡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这样的品德与人们心目中凤凰的品德也是一致的。鸡爪表达了凤阳人向往红火幸福的生活愿望,也表达了“雄鸡一唱天下白”的群体思想。

如意冠

如意是传统文化中家喻户晓的吉祥物,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明清两代,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凤阳凤凰的如意冠就是一种灵芝造型。凤阳人不但祈求凤凰带来富贵长寿,还可保家宅平安,无病无灾。所以凤阳民间有遇到嫁娶、乔迁、盖新房等喜庆时买张凤画悬挂家中,以示吉祥的风俗。

山羊胡

传统凤阳凤凰的下巴上有一绺飘逸的山羊胡非常有特点,别的地区都没有这个特征,凤阳凤凰的山羊胡代表的是孝道。传统文化认为羊是最孝顺的动物,小羊跪着吃奶,就是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都通过祭祖而提倡孝道,其重要目的当是相信“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之古训,尊祖敬宗、孝敬父母也是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明太祖朱元璋尤其重视祭祀,曾说“国之大事,莫重于祭祀”。可能因为父母贫病早逝,在思念先人上比常人更甚。朱元璋乡情深厚,虽为皇帝,不忘根本,给了家乡很多恩惠与荣耀。虽然朱元璋的龙袍并未使凤阳变成“好地方”,依然是天灾加人祸,“十年倒有九年荒”,但淳朴的乡民却念念不忘朱元璋的恩德,借凤凰图画表达崇敬与祈求之意。

诞生于富贵成长于贫穷的凤阳凤画虽然比不上文人画的艺术成就,但它以其古老丰富的生命象征内涵和艺术象征形象,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凤阳地区发挥了社会启蒙和文化调适的作用,成为凤阳地区民众生存心理中约定俗成,久盛不衰的文化传统。象征的本质使凤画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绘画艺术,直到今天仍然为凤阳人的生存心灵带来莫大的慰藉和情感力量。(□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刘晓玲文/图)

最后一张图为胡家萍插画设计《生肖记》

2007年,广汉一个农民放牛时发现一个铁疙瘩,本想着能卖100万,可最后只赚了200元,这是为何?
 
故事还要从2007年冬季的一天说起。这天,一位叫唐兴凤的农民像往常一样,把牛赶到村外石亭江畔边放牧。
 
在牛吃草时,唐兴凤百无聊赖,沿着河边随意走动打发时间,走累了,他看见地上有一石墩,便坐了上去,休息放松。
 
可是,说来也是奇怪,唐兴凤坐着坐着,却感觉身下不仅冰凉潮湿、还很硌人。出于好奇,他弯下腰,拿起块小石头敲了敲。
 
不敲不要紧,一敲却听到这块石头居然发出了一声厚重悠长的“咚——”声。这声音像极了金属物件。就这一下,彻底勾起了唐兴凤的好奇心。
 
唐兴凤便随手捡起一根粗树枝,挖起了“石头”周边的土。可是挖啊挖,却怎么都挖不出来。
 
为了加快挖掘速度,唐兴凤连正在吃草的牛都顾不上了,赶忙回家找了把铁锹,二话不说又返回原地去挖。
 
可是,眼前这个“大石头”好像挖不到底似的,无论唐兴凤多么卖力地挖,这块“大石头”依旧纹丝不动。
 
眼看就要天黑了,无奈之下,唐兴凤决定找亲友求助。终于,大家齐心协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把这个“大石块”挖了出来。
 
大家敲敲打打,把这“大石块”外面裹挟的厚厚土层打去,逐渐看到了“大石块”的庐山真面目露了出来,原来这个“大石块”是一个外形硕大、粗糙笨拙的“铁疙瘩”。
 
后来,唐兴凤找车把这块“铁疙瘩”运回了家。妻子看到这块巨大的铁墩,也高兴坏了,觉得可以卖不少钱。
 
可是,第二天早上,妻子却意外发现这铁墩子上有几个字,顿时觉得大事不妙,心想:“这莫不是什么文物?”
 
很快,“唐兴凤放牛在地里挖到了宝贝”的消息在村中不胫而走,同村村民纷纷上门去看“宝贝”。
 
然而,当大家切切实实看到这个所谓的“宝贝”时,却大失所望。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这个“铁疙瘩”确实是铁,也挺高大的,高1.5米左右,宽半米左右,不过它当形状怪异,像是一堆废铁组合而成的庞然大物。而农村里,四处可见废铁。原本以为是“宝贝”,结果看了却是“废铁”,村民失望也是自然。
 
村民趁兴而来,败兴而归,原本热闹的庭院一下子变得寂静。后来,院子中只剩几个稀稀落落的人,唐兴凤的妻子告诉他们,这石墩上好像有字,大家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赶紧都围了上去,仔细辨认。
 
原来在“铁疙瘩”的一侧靠下,有一排密密麻麻的字。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有人说这排字肯定是咒语,这铁疙瘩就是老祖宗埋在地下镇邪物的,现在唐兴凤把这东西挖出来,可不得了!
 
后来,一名上过学有文化水平的村民趴在“铁疙瘩”上看了又看,经过仔细辨认,最终认出了几个字——“广汉郡雒江桥墩”。
 
得知这上面的字不是所谓的什么咒语,也没有什么邪门的事情,大家的心才放松了下来。
 
然而,没过多久,气氛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大家隐隐感觉到,眼前的这个“铁疙瘩”,可能真的是“宝贝”。
 
后来思虑再三,唐兴凤把这件事上报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
 
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接到消息后,当下立即前往唐兴凤家中,对“铁疙瘩”进行专业检测。在文物专家的仔细勘查后,初步确定这个“铁疙瘩”应是古代桥墩。
 
后面,“铁疙瘩”被运送至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专业研究,我国著名文物专家李学勤经过大量翻找资料,确认“铁疙瘩”是两千年前西汉汉武帝时期铸造的大型桥墩。
 
这一研究发现,一时间在历史领域引起很大的轰动。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在历史学界,考古实证是证明历史的有力直接证据。
 
汉武帝作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历史地位自然不必多说,而支撑汉武帝地位的,是他在位期间所做的内政外略。
 
虽然汉武帝文韬武略为历史所公认,但仍有一些地方存疑,而对西南夷的统治就是其中之一,一直没有确切的证据佐证。
 
那么,上文所提到的这个“铁疙瘩”桥墩又和汉武帝有何关系呢?
 
首先,桥墩是铁铸造的,说明西汉时期在这个地方是有铁器铸造的,而在当时,县官鼓铸铁器,大多都是大器,不是民用的。既然是大规模的铸造,就势必需要集中统一调动。 
 
其次,桥墩出现在四川地区,而上面所刻的文字又明确记载“太始元年”,正好和汉武帝在位时期所对应。
 
由此可知,汉武帝统治期间的确开发过西南夷。
 
唐兴凤应该没有想到,自己出于好奇而发现的“铁疙瘩”,居然是有这么高价值的文物。
 
后来,国家对于唐兴凤发现文物并上报的行为,给予了200元的奖励和表扬证书。
 
如今,这块沉睡地下千年的“铁疙瘩”被保存在了三星堆博物馆,每一个看过它的人,都能隐约从它身上感受到历史的深度。在这岁月的长河中,曾经有一位叫汉武帝的帝王,对这西南地区进行过开发,只是,当时的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国际奥数包揽金牌:中国人的数学,为何这么厉害?
《史记·留侯列传》中,记载了郦食其劝说刘邦封立六国、张良分析理由并加以阻止的场景,当刘邦兴致勃勃对张良讲述郦食其的观点时,张良答道:“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随即用筷子充当算筹,为刘邦一一数出利弊,这一幕被称为“运筹借箸”。“运筹”原本指用算筹计算,衍生出经略谋划之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刘邦后来对张良的评价。现代应用数学学科中的Operations Research引入中国时,也被译为“运筹学”。
在我国古代,数学通常被称为“算学”。算筹——形如筷子的小棍,是先人使用数千年的“计算器”,其运用法则蕴含着中国古代数学中基本的位值思想、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尽管随着时间推移,算筹在元代以后逐渐淡出,但在它基础上衍生出的算盘和“苏州码”沿用至近现代。
算筹:演天地之数
算筹又名算子、筹策,它究竟在何时出现已不可考。《易经》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可以看作一种最原始的记录事件兼计数方式,其他古文明中亦有应用。在此基础上,先民逐渐研制出更便于使用的计算工具。
南美洲印加人曾用于记事的“奇普”(Quipu),是将多根打结的绳子系在同一根横向绳索的下方,不同形状的绳结可以代表不同数字,也可以用来计算总数,不同颜色则代表时间、物品等复杂信息。
《史记·历书》记载:“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虽然隶首为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但也可一窥“算数”历史之悠久,并且是为满足人民的实用需求而诞生的。
晋代人整理的《逸周书》中有“卑辞而不听,□财而无枝”之语,有研究者认为,“枝”指的是周代使用的算筹雏形。早期的算筹可能是使用取材方便的竹棒、树枝随意为之,“算”“筹”“策”等字都体现出它的质地。用来盛算筹的容器,叫做“中”,《周礼》中记载“凡射事,饰中,舍算”,后世有注“中,所以盛算也”,它很可能也是竹子制成的筒状容器。
在春秋时期,算筹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论语》中有“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老子》也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1954年,在湖南左家公山的楚国墓葬里出土了40根竹算筹,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算筹实物。在《汉书·律历志》中,明确了它的制作规范:“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换算成今天常用的单位,就是直径约0.23厘米、长约13.8厘米的直棒,一套共271根,叫做“一握”,可以放在一个六边形的容器里。
古人常用的算筹除了竹制,亦有金属制、骨制、玉石制。横截面不仅有圆形,也有不易滚动的长方形。《晋书·王戎传》中,用“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描述王戎“积实聚钱”的勤奋程度。宋代《邵氏闻见后录》描写了略为灵异的一幕:“盗夜发咸阳原上古墓,有火光出,用剑击之,铿然以坠,视之,白玉帘也。岂至宝久埋藏欲飞去邪?既击碎之,有中官取以作算筹。”古人用帘,需能随意舒卷,因此白玉帘可能不是整片的白玉,而是由多条磨细的玉棒连缀而成,正适合做算筹。
古人为了携带方便,通常将算筹放在一个布袋里,挂在腰带上,这个布袋亦名“算袋”。《旧唐书·舆服志》规定,“一品以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连海中的乌贼也因为外形略似有飘带的袋子,被古人认为“秦皇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
我国胶州湾以南的海域有一种珊瑚纲无脊椎动物沙箸海鳃(Virgularia sp.),因为躯干主体部位呈细长笔直的圆柱形,很像一根算筹,古人称之为“越王余算”,并创造了相关传说:“昔晋安越王渡南海,将黑角白骨作算筹,其有馀者,弃于水中而生此,故叶白者似骨,黑者似角。
纵横布筹,算无遗策
算筹应当如何表达数字和做计算?或许有人会联想起一个经典的笑话:老师教学生写字,讲“‘一’字画一横,‘二’字画两横,‘三’字画三横”,学生马上觉得自己都学会了。父亲让他给姓“万”的人写封信,他画了一天还没画完道道。
看上去像一根根小棍的算筹,要怎么表达数字呢?难道也像这个故事里的学生那样,表达数字“一”摆一根,数字“十”摆十根,数字“万”摆一万根吗?其实,古代的算筹记数依据是“位值制”记数法,即每个数字所表达的数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取决于它在记数中所处的位置,这样就能够用较少的符号表达较大的数。算筹的位值制记数法建立在十进制基础上,即每满十数进位,相比于二十进制、六十进制,这种进位制的应用最广泛,我们今天使用的运算法则也是基于十进制的。
至迟在春秋时期,我国的十进位值制已经成熟。《墨子·经下》中提到:“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说在建。”意思是,如果一和二都位于个位,一比二小;但如果一位于十位及以上,它代表的数字就比位于个位的五大。《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晋国绛县老人自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意思是他出生以来经历了445个甲子日,最后一个甲子日是20天前。官吏询问大臣他应该有多少岁,师旷说:“73年。”史赵则给出了一个字谜:“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答案也是73年。“亥”字的篆体上有二横,下面是三个“人”字,形同“六”字,如果把上面的“二”移到下方,就成了“二六六六零”,将天数折合为年就是73年。(如果是2666天,和现实不符)
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前的《孙子算经》记载了基本的算筹记数法则:“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一纵十横,百立千僵”直观地说明了算筹采用的纵式和横式两种记数方法,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这样相邻数位纵横交替摆放,避免数位太多时发生混淆。从1到5的数字可以直接摆放对数目的算筹,如果要用算筹表达从6到9的数字,则不需要摆和数字一样多的根数,而是先摆一根代表5,再在和它垂直交叉的方向放上1到4根,就可以分别代表从6到9的数字。算筹中没有表达“零”的字符,用空位代替0。《夏侯阳算经》概括为“满六已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算筹摆位的时候,高位在左,低位在右,和现代的阿拉伯数字相同。如果要摆数字“71824”,并不需要摆71824根,只需要在个位摆4根,十位摆2根,百位摆8根,千位摆1根,万位摆7根就可以。因此,现代认为,“算筹系统是世界上唯一只用一个符号的组合,表示任何十进位数字的系统”。
与之相比,其他古文明中的记数法则显得较为繁琐。比如,以古埃及的数字形式表达“3244”,需要写3个表达1000的文字、2个表达100的文字、4个表达10的文字和4个表达1的文字,并且外形各不相同。古希腊数字则是用不同的字母表达从1到9的数、10到90的十位数和从100到900的百位数,在书写数字时,将对应的字母写在一起,如写“241”就是将代表200的σ、代表40的μ和代表1的α三个字母并列。如果数字较大,则不利于计算和记录得数。
石刻上左栏中间表达数字为2,中下为2/3,底部为1/12;中栏中间表达数字为60,右栏顶部为1/30,中间为1/40。
用算筹做加法、减法,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逐位相加、相减,随着加减的结果及时摆出对应位上的算筹,也可以直接在被加或被减的数字上操作,把每位数的结果摆成新的。乘除法也类似,以乘法为例,古人的做法是“上下相乘,实居中央”,先把乘数和被乘数按上下位置摆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上面的数的第一位乘下面数的每一位,把乘得的积摆在上下两数中间,然后去掉上面的数的第一位,把下面的数往右移动一位;再用上面数的第二位乘下面数的每一位,把结果和中间的乘积相加……这样以此类推,直到计算完成。做除法是将被除数放中排,除数放下排,商数放上排,余数放在最下一排,刘徽《九章算术注》中定义,在上的筹称“实”,在下的筹称为“法”。
如果用算筹做涉及负数的计算,可以将算筹涂上不同的颜色,宋代使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表示负数;如果使用同色算筹,就在数字最后一位斜放一根,以示区分。做小数计算的话,要将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区分开,南宋秦九韶采用的方式是在个位数下记单位名称,比如要计算天数,就在个位数下面标一“日”字。元代刘瑾则将小数部分整体下移一格。做分数计算时,和现代的分数表达形式一样上下摆放,《孙子算经》称在上的筹为“子”,在下的筹为“母”,这就是“分子”“分母”的由来。
算筹能够将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甚至连视力有障碍的人也能熟练运用它做计算,《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位擅长算筹的盲人卫朴,“大乘除皆不下照位,运筹如飞,人眼不能逐。人有故移其一算者,朴自上至下手循一遍,至移算处,则检正而去”。体现出中国传统数学解决问题的“机械化”特点,即每一步骤都具有固定程序。除了四则运算,算筹还可以用来做开方、开立方,解高次方程、四元方程等,自先秦至宋代的诸多领先当时世界的数学成就,都离不开算筹的助力。作为我国古代数学的基石,它在推演历法、修建工程、计算人口和赋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0.7记录假期休整,睡眠充足了,整个人很舒服,天冷了喝排骨玉米汤,暖暖的,汤和肉都好吃尽情撸猫的时光好幸福,咖啡对我们的好是相互的,它即使很困,也要跟我们待在
  • 我云南的朋友在`亚微'节展播的微电影上看到了南广,看到了电力人的风采。春节,我们特意再看看” 2月12日(大年初一)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南广镇居民胡兴华特意把腾讯
  • 2022.10.6朋友的卡点祝福/对我说的话/feifei零点的时候跟我说生日快乐/宝送的花花/喘在生日最后几分钟给我打视频让我吹蜡烛/和cy说腰酸背痛然后带我
  • [抱一抱][抱一抱]开心 味道也很好 下次再去这家 (另外 鸭血粉丝一般[委屈])#好好吃饭# 5除了照片上的,零食还吃了那种散称的梅干菜饼、鸡蛋烙饼和两
  • 广平高速平武枢纽互通立交初见雏形广平高速作为省重点工程,其建成通车后可加强广元市、青川县、平武县的交通连接,通过平武进一步实现广元市与阿坝州的顺直连通,对于完善
  • 【存档】ドリボ会見ほぼ全文② 2020/11/05 ーーどんな新しいドリームボーイズに? アクロバットなどのパフォーマンスは? 岸 ドリームボーイズやジャニ
  • 刷完了#虚颜# ,开播的时候知道是念念无明的团队就很有兴趣的,只不过我当时有别的剧要看就打算完结再刷的,这个小短剧也是完全不费时,一下子就刷完了,也是集齐了很多
  • 2.正常的多肉葡萄嘻嘻4.奈雪的金色山脉宝藏茶(现在改名了 以前叫旺仔宝藏茶)是看到一个很喜欢的小姐姐推荐的 所以就去喝了 但好像也一般般 因为对我而言太甜了好
  • 不仅仅是出生的日子,感觉更像是因为春天里有种名为“杋圭”的氛围,淡淡的很舒服。我要被这两张粉丝的生贺图给笑死了kkkk大哥泪眼迷离,哭得眼睛红通通我狗却在旁边笑
  • #易烊千玺[超话]##易烊千玺拾贰画##一心一意,易烊千玺##说到街舞就能想到易烊千玺# 25年前的今天我出生,这年我没有遇到你,但是在我二十岁这年,你出现在我
  • #金多贤[超话]# .-. 豆泡9月上线25天, 发送泡泡355条, 文字286条 直播6次 .......... bubble教程:豆吧翻译
  • 重要的是稳连技术,互相插拔,也不会互相影响,不会重新握手,体验好了太多,用过双C充电头的都知道,每次重新握手停止充电我都觉得有点窒息[允悲]这个小电视还真的会亮
  • #姚政[超话]##姚政1101生日快乐# 歪歪,我来啦,今天有一点点忙,所以来晚了,继续聊“我们”的故事吧~[羞嗒嗒] 初次的印象昨天也说过一点,因为抢拍问题
  • 金女士提出去做检测的要求无可厚非,她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毕竟,那么大一块饼,她可是吃了不少的,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损害,她也不知道,只能通过检测后,才能确切知
  • ——林徽因《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10.我们都喜欢光 虽然转瞬即逝 但你还是你 有我一喊就颤心的名字 ——余秀华 11.我真想拉起你的手,逃向初晴的天
  • 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上班跟上坟一样,我每天的快乐和动力都是上班,我每天emo的点都是下班一个人在家,除了弯弯陪我真的有点孤单,说起弯弯它真的是一个逆子,以前乖巧听
  • 所以双方反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状态假性恋爱中的人,需要的不是伤春悲秋,让自己沉浸在情绪内耗中而是能实际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真正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这种状态中
  • 辛巳日与壬戌日配吗,辛巳日柱与壬戌日柱是否适合 辛巳日与壬戌日配吗 因为壬戌日柱出现在辛巳日柱适合婚配的日柱列表中。因此辛巳日与壬戌日相配。辛巳日柱婚配表:适合
  • 記得以前有一位交往很短暫的男朋友,他是建設者三分人,三分人很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整合內在的分離感,他太陽在水瓶座♒️火星在金牛座♉️8宮,他身體的慾望挺強的,但
  • 结束后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就是麻药使得我的左半边脸像不是自己的,血在嘴里也没有那么腥,吸唾管按到嗓子眼时才会恶心,及时的洗掉口中唾液真的很有必要…没有肿,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