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奋斗者 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逝世##984快报# 12月22日,记者获悉,中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奋斗者”、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原所长裘志新,于2021年12月20日9时因病在永宁县逝世,享年74岁。

裘志新1947年8月生于浙江杭州,1965年高中毕业后,踏上了支宁的征程。1981年,他育成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泛、品质优良的宁春4号春小麦。因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这一小麦品种在短时间内迅速向内蒙古、新疆、甘肃等6省区推广,被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引种,成为我国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他不断破解小麦的“生长密码”,建立起一套摊子小、花钱少、效率高的育种机制,连续30多年开展北育南繁任务,将育种工作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一粒“种子”的情怀》
裘志新:“我相信,一粒种子能造福万千苍生!”
30多年来,一个适应性广、丰产性突出的春小麦良种——宁春4号,在我国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国内春小麦产区丰产增收,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春小麦品种之一。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有名的春小麦品种,竟出自宁夏永宁县一个小小的良种繁殖场。它的发明人就是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原所长、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
从美丽的西子湖到环境艰苦的大西北,裘志新把乡村田野当成舞台,保持着泥土般的本色,不断破解小麦的“生长密码”,一次次地创造了小麦育种的奇迹。
庄稼汉是他的老师,大地是他的课堂
1965年9月,杭州火车站。600多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报名支援宁夏建设,登上西行的火车。18岁的裘志新是其中一员。那时,怀揣赤诚之心的他,毅然踏上了从家乡开往宁夏的列车,到宁夏银川永宁县插队当农民。
裘志新生长在杭州西湖边,来宁夏前从没见过高粱,更没干过农活。在艰苦的劳动中,他很快完成了身份转换,即便是壮劳力干的修渠护堤的重体力活,瘦小的裘志新都主动参与不甘人后。很快适应了农村生活的他,还积极投入到水稻插秧、药剂除草、小麦新品种引进、“5406”生物肥制作等新技术推广的工作中,成为农村科技带头人并被聘为乡农技员。
8年的农民生涯让裘志新认准一个理:农村最需要懂技术的人、良种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可或缺的助推器。为此,裘志新开始走上了良种研究的道路。
1973年,裘志新被吸收到原永宁县良种场,正式进入科技人员行列。在工作中,他深切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在老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刻苦自学了良种繁育、作物栽培、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昆虫病理、生物统计等十多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大有长进。
一起共事20多年的同事这样评价他:“调入永宁县良种繁殖场,为他后来的育种提供了基础,是他乐此不疲埋头育种的开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育种狂人。”

35年的“迁徙路”上他来回奔波
为了弄懂几个难点问题,裘志新会想尽一切办法搜集资料,骑车几十里到当地科研院所向专家请教。“从零开始,他自学掌握了各种专业知识,艰辛难以想象。”曾给裘志新当过多年副手的伍乘新说。为了加快育种的进度,每年宁夏小麦收割后,裘志新都会将种子运到云南和海南去加代繁育,也就是“南繁”。他像候鸟一样常年奔波在祖国的南北方,一年间在三地间来回奔波。
“他个子瘦瘦小小的,但是只要为了工作什么都可以不顾。‘南繁’的火车一开就是几天,裘志新就钻到硬座下面躺着休息。”上世纪80年代,在永宁县胜利乡工作的田万森第一次见裘志新时,只感觉他并没有宁夏人的长相,但是穿着打扮就像一个地道北方农民的形象。
“杂交育种,每种组合只种一两行,稍微出点意外,一些组合就见不到结果。”同事张振锁回忆,为保护种子,裘志新白天赶麻雀,夜里赶田鼠,睡眠时间很少。一次在海南育种时,当地长期不下雨,地里青苗被晒蔫了。裘志新只能和同事每天早上5点起床,从井里挑水,一瓢一瓢浇进地里,直到太阳落山才收工,足足坚持了20多天,靠血汗战胜了干旱。
在艰苦的环境下,裘志新依然秉持节俭不浪费的品质,用废水泥袋改扎种子袋,以报纸代替高级硫酸纸作杂交袋,甚至一个小小的白纸标签、一个回形针,也是用了再用。

艰苦条件下诞生的“宁春4号”
在专业理论知识贫乏,缺少育种经验、基础材料、仪器设备、育种经费,以及人手不足和家庭拖累大等困难下,裘志新依然在极为简陋艰苦的条件下,带领课题组的同志,从单位与生产实际出发自学了育种专业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先后引进了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1万余份,配制杂交组合2万多个。根据工作实际,他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单位实际,摊子小、花钱少、效率高的育种方法。连续35年成功地进行了一年2—3代的北育南繁工作,将育种工作推向前进。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1977年,裘志新与他的同事们首先育成半矮杆中熟丰产的春小麦新品种永良1、2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后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当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次科学大会“育成小麦新品种奖”。1981年,他们育成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泛、品质优良的宁春4号(永良4号)春小麦,因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在短时间便受到农民的欢迎,得以大面积推广,至1983年即完成了宁夏灌区小麦品种的第4次更新,同时迅速向内蒙古、新疆、甘肃等6省区扩展,并被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引种,成为我国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并深受广大农民与面粉加工企业的青睐,迄今仍是西北春麦区的当家品种。

截至2019年,仅宁春4号(永良4号)累计推广面积就达到1.4亿亩,已增小麦70亿kg,创造出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宁春4号的成功选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穿梭育种”的典范,其育成与推广先后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银川市有突出贡献科技成果特等奖。裘志新也被国际小麦玉米中心的小麦育种专家马丁.金格尔博士誉为“穿梭育种的典范”。

此生只为“宁春”来
然而,裘志新并未就此止步。继宁春4号之后,他又带领技术人员先后育成宁春5号、宁春13号、宁春26号、宁春33号、宁春38号、宁春39号、宁春41号、宁春48号、宁春51号、宁春52号、宁春53号及永良15号等12个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为西北、华北春麦区的小麦生产发挥了作用。
他还利用小麦雌雄蕊成熟的 “时间差”,首创“小麦剪颖直接授粉法”,省去“去雄”这一工序,将杂交工效提高了5-10倍。
裘志新对小麦育种事业,已经近乎痴迷与执着。在学生孙占波心中,这一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能跟随裘老工作。“2008年我们在云南进行南繁的时候,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暴雨,等我从梦里反应过来时,裘老师已经冲到雨中把种子收了起来,已经快60岁的他全身都淋透了,那个场景我终身难忘。”孙占波回忆道,裘志新老人工作起来根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正是因为日复一日的忘我付出,让他的身体落下了严重的疾病。“如今我们的同学们都奔赴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是‘育种家’的精神已经注入了我们每个人的骨血,激励了我们以他的精神和力量,把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份事业去拼搏。”孙占波说道。
2019年,裘志新被授予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与他一同出现在“最美奋斗者”获得者名单上的,还有黄继光、邱少云、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人。

“在田里的时候一站就是一天,雨鞋捂得脚极其难受,我们年轻小伙子都吃不住,但是裘老师从来没说过累。”作为裘志新的学生和同事,李前荣的心中裘志新是仿佛一座难以超越的大山。“他工作时的忘我精神,影响了我们所有的人。”李前荣告诉记者,4年前裘志新老人因为生病,逐渐丧失了语言功能,但是他心中依然惦记着繁育出比宁春4号还要优秀的品种。 “很遗憾没能在老人生前完成愿望,但是这也是我们每个育种研究员正在努力的目标。”李前荣说道。

对于身后事裘志新老人要求一切从简,就如同他生前的生活一样简朴而执着。

裘志新曾说过,“我相信,一粒种子能造福万千苍生!”如今,老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可他培育出的新品种数十年如一日,替他守望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守护着宁夏人民的“粮袋子”。(银川新闻网)

【村医战“疫”】2月15日晚,雨水夹着雪花给疫情下的乡村又添加了几份寒意,修水县西港镇楼前村乡村医生梁小勇诊所的门依然开着。19时许,一位村民的求医来电,梁小勇立即背着药箱、带着手电筒及雨伞,骑着电动车,冒着雨雪出诊。车骑到村口时,一道简易的木杆阻挡进村路,他只好将车停放在路边,打着手电筒步行进村。“疫情期间,所有进村路口,村民们都采取各种方式封堵,上门看病都得经过几道关卡。”#爱心守望情暖赣鄱# (江西日报记者梁振堂 田野)详情:https://t.cn/A67PiUC2

《冬日迎新》

既入冬就应向冷
然而连续的温暖
反倒让人忘却节气
仿佛已到春天

拗不过一场北风
迟来的严寒
从落叶的枝头
呼啸行远

那些沉默的事物
省略很多语言
枯黄的色调
一如历久的书卷

好在时间未被冰封
昼夜交替
匆匆的脚步
踏破流年翻转

星星点点的雨
逐渐变得肆无忌惮
云重欲雪
梅香暗探

围绕熊熊火炉
潜藏的回忆一再复发
并借酒的命题
生产所闻所见

少了守望与吆喝
田野更为空阔
只把种子
萌芽于心间

问候穿越季节
荒芜的料峭
终将逝去
即使有加厚的衣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怪味锅盔加番茄酱听起来像黑暗料理,但是意外地好吃,点单排队人超多,每个口味都有买的,嗯……实在是吃不下了!!
  • 对方依旧没有要动筷子的意思,这让谢允略感失落,他头一次这么给人准备长寿面呢,图的就是个吉利,可蓝忘机竟然不为所动?”“有你,我便快乐”蓝忘机回应了他的拥抱,谢允
  • 入室开门处预留了储物间,左手边便是约7.9㎡的超奢华U型厨房空间,中间还预留了冰箱位,即便是酷暑的夏季,也能大展厨艺,悠闲自在。金纺高能精华|给生活多一点用心生
  • 当生活慢慢像你了之后,当生活轨迹如你之后,我更加明白你当时对我的纯粹,以及对我付出,如果换做现在,我不会因为你哪天没主动打我电话而嗔怒,我不会因为我所谓的感觉要
  • 1909年,16岁的黄蕙兰是南洋糖王最宠爱的女儿,她和初恋情人没有爱的结果,于是与一名英国驻印尼的外交官Beauchamp Forde Gordon Caulf
  • 一碗牛汤用心去做,无添加更健康!一碗牛汤用心去做,无添加更健康!
  • 因为当一个男人对你没有兴趣的时候,不管你如何做,对方依然是不爱你的,对方依然是不在乎你的,对方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在乎你的,重要的是,当一个人不爱你的时候,你做什
  • 最开始偶然在豆瓣看到一个喜欢电影人的简介,上面写了这段话:电影的诗意,是种精神性和心有灵犀的东西,是一种被感染和认同的时刻,这种东西可能是音乐, 也可能是语言,
  • #每一平米的设计# 近年来,开放式厨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它人性化的设计让准备美食的人在视线中感受到家人的陪伴,让烹饪的过程变得更为愉悦和温馨[围观]如果你更
  • 因此,只要某生产商的产品达到了国家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所要求的“绿色食品”标准,那么不管该商户在哪个城市,提出相应手续,都可以使用该商标。“潼关肉夹馍”是作为
  • 成长与舒适性是可以共存的,设计师的项目正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体验内心的平静是一种新的奢侈。设计师试图在屋内构建新的功能空间并恢复建筑的完整性。
  • 喜欢静香的“纯白无垢”但又觉得“像静香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呢”所以以前的Machi的想法是:“或许,真正纯白的人根本不存在。赤楚:可能是没有的东西会比较想要
  • 在家属院居住多年的胡大叔说:“楼前这段路,先前一下雨就是烦恼的‘水泥路’如今硬化成了真正的水泥路,原来零乱的管网线规范下埋,积存多年的建筑垃圾也清走了,看着改造
  • 如果你有时间打开,那请给我一个机会,陪伴你度过安静的阅读时光。如果你有时间打开,那请给我一个机会,陪伴你度过安静的阅读时光。
  • 晚上和姥爷和我妈唠唠闲磕每天和柴米油盐还有家长里短的平凡接壤规划着着未来的一些事和天南海北过着没有压力的简单日子朴素的日子也闪着光让我就这样颓废着过大概这样我还
  • 随便看看两下(主要是听我叭叭)1早上出门坐车,有一只脸超级像狐狸的小狗一直跟着我们(简称小黑)一路跟骚哥,可能骚哥真的有地 心 引 力[笑cry]2到了景区,就
  • 把菩提心忘了,你去行种种的善法,那是做魔的事儿,是为魔业,魔的事业。为什么蕅益大师说,你假定没有信愿——缺了信愿,不信不愿,就是疑嘛——疑的话,你念佛念得风吹不
  • #时代少年团[超话]#“我希望写一首最好听的歌”——马嘉祺“我丁程鑫的梦想是当飞行员”——丁程鑫“我宋亚轩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宋亚轩“我刘耀文也当一名飞行员
  • 2003年8月底9月初,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指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
  • 在旁协助的另一位同事H也很温柔,我们三个人单独在一个小房间,H特地把房门关上,告诉小O,你说的一切都会是confidential的(保密的)我们不是在责备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