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邹曦:周期崛起的正确姿势——A股市场展望

2021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表现出周期崛起的态势,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大幅上涨,表现遥遥领先市场,而周期板块的表现能否持续是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们认为,这些中上游资源品行业在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下的强劲表现,其背后的原因既有短期因素又有长期因素。客观来说,异常的短期因素占主导,因此其可持续性有待观察,但是从中长期来说,可能宣示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周期板块整体创造了系统性重估的机会。今年以来中上游资源品行业的表现更像是“为王前驱”,周期板块崛起的深入演进,有必要从稳定性和持续性进一步寻找方向,其中房地产基建产业链值得关注。

1、短期扰动因素推动资源品价格上涨

本轮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导致的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等短期因素影响,“双碳、能耗双控”等中长期因素影响有限。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海外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推出了力度史无前例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基本上一年时间走完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6-7年的路。美国本轮刺激偏向于财政政策,导致其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是实物消费需求急剧膨胀,已经明显超过疫情前的合理增长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抗疫得力,被动成为全球工业品的主要保供力量,出口份额迅速提升。出口需求快速增长,疫情导致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低迷,同时为清理历史旧账,房地产基建相关投资受到抑制,导致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中国经济在2019年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正常的经济生态应该是出口、消费保持合理增长,投资维持低位稳定增长,各种需求的配比关系比较均衡。

但是疫情导致需求结构阶段性紊乱,从而经济体系内在摩擦加剧。一方面,全球短期过度的实物消费需求与中国有限的资源品供应能力不匹配,导致国内能源、金属、化工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口很难无缝平滑地向制造业转换,存在一定程度隐性的摩擦性就业不足,导致居民整体的收入和消费难以回复到疫情前正常的增长水平。

从煤炭产量、火电发电量、电力需求量等数据来看,需求尤其是出口工业品需求过于旺盛,是资源品价格上涨的主因,而市场目前普遍关注的“双碳、能耗双控”等因素,更多的属于情绪影响。

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状况的持续性,主要取决于海外尤其是美国需求的持续。根据历史经验,本轮疫情过程中美国经济的杠杆率尤其是政府杠杆率大幅提高,整体需求的持续性存疑。同时,当疫情逐渐恢复,美国消费需求从实物转向服务,中国出口需求逐步回落应该是大概率。今年4季度,美国财政支出退坡,叠加购债Taper启动,将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至于受到广泛期待的稳定资源品价格的政策干预,中央政府已明确定义为“市场化手段”,同时还在反复强调对“双高”项目的严格控制,更多的纾困政策措施立足于缓解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本,维护好市场主体。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忍受经济体系短期的结构性摩擦,不能采取违背长期导向的权宜之计来应对短期的经济问题,最好的做法是等待经济规律自然发挥作用,否则当异常需求脉冲的潮水退去之后,又会留下一堆过剩的高耗能产能。

2、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宣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中长期经济结构的视角来看,目前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的状态更类似于2002-2003年。当前市场普遍用2010年4季度国内部分地区的“拉闸限电”来研究类比今年8-9月以来能源供应的紧张,更多地从“能耗双控”政策的角度来考量。

实际上,远至2002-2003年,同样出现过中上游行业供应紧张的状况,当时统称为“煤电油运”。1999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企改革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并加速了市场出清;房地产市场改革,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重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为中国经济增长打开新的空间。直至2002-2003年,以“煤电油运”的供应紧张为典型现象,才确认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黄金十年”,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供给端对于需求的持续增长估计不足。

回过头来看,从2019年开始,中国经济大概率已经再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财税体制改革和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抑制了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的无效融资需求的无序扩张,同时加速了低效产能和过剩库存的有效出清,经济内生风险充分释放;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重新崛起,人的城市化加速推进,为中国经济增长打开新的空间。

碳达峰和碳中和,将促进中国占据优势的电动车和光伏产业链的发展,可以归结到中国制造重新崛起的因素之中;共同富裕,将降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共同富裕最有力的抓手,就是人的城市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将明显提升。我们预计,未来3-5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可以保持5.5%左右的水平,之后5年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过去二十年,投资阶段性超前产生的供给与当期需求的不匹配,导致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基建与房地产领域无序的投资冲动行为受到有效制约,相关投资产生的供给与当期需求的匹配程度将大幅提升,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将大幅降低。

2020-2021年逐渐显现出来的资源品供应紧张状况,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一定程度上可能与2002-2003年有类似之处,体现了供给端对于需求的持续增长估计不足,验证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虽然目前来看,短期异常的海外需求确实是主导因素,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海外需求脉冲的潮水退去之后,中国经济将焕发出新的面貌。

首先,经过疫情考验的坚强的制造业体系,以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链的优势地位,将确保出口好于疫情前基本陷入零增长的水平,进入合理增长的状态;其次,经过有效出清,得到合理约束的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将确保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维持低位稳定增长;第三,随着人的城市化加速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将以较低的社会成本逐步达成,消费将重新回到合理增长的水平。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能够保证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中长期稳定增长,反过来说,资源品供应紧张可能正好验证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长期需求的稳定增长并不意味着中长期供需关系的紧张,起点的现象相似并不意味着未来的走向会雷同。首先,美国过度刺激消费需求带来的全球需求超速增长的持续性存疑,全球并未真正进入需求持续扩张的大周期。在未来可见的时期,如果美国的实物消费需求回落至正常水平,中国出口需求的脉冲会随之回落。虽然目前对房地产基建投资需求的严厉抑制届时将有所放松,但是在“不以房地产作为经济刺激手段”的明确政策导向指引下,相关投资需求只是逐步回归正常化,很难想象会进行强力刺激,预计难以完全对冲出口需求的下行。

其次,二十年前的中国,快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加速城市化,叠加重化工业化的需求释放,因而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而目前进入的新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有所不同,工程师红利推动的制造业升级更强于劳动力红利释放带来的规模扩张,人的城市化的重点落脚在已进城中低收入人群消费需求的升级,因此整体需求的增长在于持续性而非绝对增速水平。

第三,双碳目标的约束,对能耗和环保的要求,决定了非化石能源将逐步成为新增能源供应的主要组成部分,能源转型会进一步制约对资源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由此可见,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中长期来看并不成立。

短期需求的脉冲与中长期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要求政府调控“有形的手”进行合理应对。一方面,不能因为短期供需关系的紧张就紧急大干快上“双高”项目,形成未来2-3年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又不能无顾现实需求的稳定增长和风、光等新能源发展的渐进性,“一刀切”地猛烈削减传统能源和原材料的新建产能。否则,就会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旧有循环。这可能就是中央政府强调“跨周期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吧!

为什么近期中央政府强调不搞“运动式减碳”,相关部委提出对煤炭、火电产能的合理增长要予以满足,应该都是基于中长期因素的考量。当然,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有效约束,也为跨周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3、资源品行业股价的强劲表现可能只是周期崛起的序曲

如果中上游资源品价格上涨更多取决于短期的异常需求,而非中长期的“双碳、能耗双控”政策,其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依据正常的投资逻辑,相关行业和公司很难赋予较高的估值,或者说估值提升的空间有限。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周期板块的行情就要结束了呢?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周期板块的机会才刚刚开始。如果资源品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持续性和稳定性大幅提升,将有力地支持周期板块的系统性重估。

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将逐步回归正常,市场出清接近尾声,房地产基建相关产业链基本面或将改善。可以预计,当出口需求逐渐回落之时,出口一枝独秀,“我花开罢百花杀”的格局将有所改观,需求结构将重新趋向均衡,经济体系的内部摩擦将逐步缓解。

从未来3-6个月的时期来看,房地产基建相关的投资值得重点关注。如果出口尚未回落,现有的摩擦状况短期继续持续,制造业和居民消费将继续受到伤害,需要通过适度放松房地产信贷,加大基建投资来稳定经济和就业;如果出口明显回落,则意味着美国过度刺激占据全球有效供给的局面扭转,为中国发展内需腾出了空间,可以适度放松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抑制,通过恢复内需来稳增长。

同时,政策性市场出清阶段性进入尾声,无论是2020年4季度有关国企的严重债务违约,还是2021年3季度逐步显性化的房地产高杠杆企业的困境,都表明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整顿和房地产行业低效产能的清理已见到明显成效。重大事件意味着有效约束的建立,意味着新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已经具备放松过度压制,推动房地产融资和基建投资重新回归正常化的条件。就像2004-2005年,在对国有银行体系进行深度整顿之后,其经营行为阶段性得到有效规范,以国有银行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为标志,银行体系扩张信用的能力得到全面恢复。

货币信用格局可能根本扭转,市场风格转向低估值。2021年初以来的“紧信用货币宽”或将逐步转向“宽信用货币紧”,导致市场风格从成长转向低估值。从资金需求结构来看,出口和制造业资金周转速度较快,资金需求强度较低;房地产基建相关行业资金周转速度较慢,资金需求强度较高。年初以来出口相关行业高速增长,房地产基建行业受到政策压制,需求结构因素必然导致信用扩张较慢,形成了紧信用的状况。

由于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维持严格中性,因此剩余流动性自然提升,出现了货币宽的结果。未来如果出口逐渐回落,房地产基建相关行业逐步回升,信用扩张将得以加速,宽信用格局形成,预计货币政策同样将维持严格中性,因此剩余流动性自然下降,货币将会变紧。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风格将发生转变,低估值板块在基本面出现改善的情况将会加速上涨。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周期板块将可能打破A股市场固有的偏见。在经历了资源品行业充分表现的序曲之后,周期崛起将会持续演化,这也是A股市场整体走出震荡格局,突破向上的前提条件。由于盈利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已成为周期板块重估的主要前提,因此“损有余补不足”的均值回归定律在周期板块或将发挥作用。综合盈利增长预期改善和市场风格转变两方面考虑,我们认为以房地产基建产业链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板块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主线。#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十二星座【#一周运势# 】吉凶
双鱼座(09/27~10/03包含上升星座)。你今年的运气主要是一种休息和停滞的状态,可是过了中秋之后,一股全新的能量正在酝酿和发酵,这种新的运气的启动和转变,你自身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例如你会想要开始找新工作,或是想要规划未来的新一个阶段的工作发展。这种展望未来,接受挑战的期待,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你的梦想。想要结婚的、想要生小孩的、想要买房子的朋友,这一切的的梦想都是可以期待的事情。特别提醒,第三波水星逆行,现在已经开始了,请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家中水火电器的使用,并且注意网路商品交易行为,以免买到假货或是瑕疵品。

钟正生 | 原油市场“三剑客”:病毒、飓风和美国政府

以下文章来源于钟正生经济分析
作者:钟正生/范城恺/张璐(钟正生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本文首发于《复旦金融评论》第13期

核心摘要

今年7月以来,国际油价经历大幅震荡下行,这背后有三个关键词——病毒、飓风和美国政府。上述“三剑客”将对今年9月以后的国际油价产生复杂影响,本文重点讨论其影响并再次展望今年下半年油价走势。

剑客一:Delta变异病毒。今年7月以后,全球新冠疫情因Delta变异病毒而进一步恶化,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石油消费国均受影响。本轮疫情暂时仍未对全球石油消费造成明显冲击,但显著打击了需求预期。国际能源署(IEA)8月报告中,将2021年下半年原油需求预估下调55万桶/日。考虑到,今年6-7月全球石油消费维持强劲、全球航班数据显示8月需求不弱、主要经济体本轮防疫政策力度有限等,新一轮疫情对全球经济活动及石油需求的边际影响或有限。今年7-8月WTI原油期货非商业多头占比下滑至疫情以来新低。目前市场可能已经充分(甚至过度)pricein本轮疫情对于下半年石油需求的冲击。

剑客二:飓风。8月29日登陆美国的艾达飓风广受市场关注。参考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和2017年哈维飓风的影响,我们判断,本次艾达飓风对油价的影响整体有限:短期或表现为小幅拉升,因墨西哥湾石油生产活动受阻;但在未来的2-3周,路易斯安那州的持续性停电将主要影响石油加工厂的生产活动,或一定程度上减弱石油需求并对油价形成一定抑制作用。

剑客三:美国政府抛储。8月2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拟至多出售20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于今年10月1日至12月15日之间交付,出售规模为2011年以来最高。我们梳理了1990年以来美国6次大规模出售战略石油储备对油价的影响。整体来看,美国出售战略石油储备或短期(半年内)抑制国际油价。1991年-2011年期间的五次出售均造成了油价下跌,WTI和布伦特油价最大跌幅分别为20-44%和16-45%区间,时间间隔在1-3个月左右。本次出售的规模和节奏或将大于和快于历史平均水平。同时,不排除拜登政府后续加大政策力度以抑制油价的可能性。美国政府抛储等行动可能对今年下半年油价形成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综合判断,我们下调2021年9-12月国际原油价格目标区间至65-75美元/桶区间,且不排除油价短期下探至65美元/桶下方的可能性。1)需求方面,虽然本轮疫情对全球经济活动和石油需求的边际影响有限,但我们对下半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判断更加谨慎。此外,由于中国疫情已经控制而美国疫情仍在蔓延,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在未来1-2个月仍保持对WTI原油的相对强势。2)供给方面,美国政府抛储将提高今年10-12月的石油供给,期间油价大概率承压。但若不考虑美国抛储的影响,下半年原油供给偏紧的格局仍将维持,这也是我们并未大幅下调油价目标区间的关键原因。3)金融环境方面,即使美联储在年内实施Taper,下半年美国金融市场或保持相对稳定,美元大幅走强的概率也不高。不过,仍需警惕的是,美联储正式宣布Taper前后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届时不能排除油价跌破65美元/桶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超预期,OPEC+增产幅度超预期,美联储政策超预期。

今年7月以来,国际油价经历大幅震荡下行,这背后有三个关键词——病毒、飓风和美国政府(图表1)。

7月5日,WTI原油和布伦特油价分别涨至76.3和77.2美元/桶的高位。但好景不长,Delta新冠变异病毒的全球扩散持续引发市场恐慌,叠加阿联酋与OPEC+协议出现短暂分歧,致使油价上行趋势终结。8月以来,国际油价连续三周下跌,其中8月11日美国白宫呼吁OPEC+增产,加剧了油价的下行趋势。8月20日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分别跌至62.1和65.2美元/桶,距离7月5日高点分别下跌19%和16%。

8月下旬,墨西哥钻机平台火灾与美国墨西哥湾“艾达”飓风对石油供给的扰动,助力油价强力反弹,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在8月23-30日期间分别涨11%和13%,布伦特油价重新企稳于70美元/桶,但WTI油价持续低于70美元/桶,二者价差不断拉大。8月2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拟于今年10-12月出售至多20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又为后续油价走势增添变数。

图片
我们在2021年6月判断,2021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主要维持在70-80美元/桶区间,同时不排除油价短时间升破80美元/桶的可能(参考2021年6月30日报告《油价会不会是下一个“灰犀牛”?》)。但Delta变异病毒对中美等石油需求大国的冲击、美国飓风对供给的扰动、以及美国政府通过抛储等手段企图抑制油价,这些均超出我们此前的预期。上述“三剑客”将对今年9月以后的油价产生复杂影响,本文重点讨论其影响并再次展望今年下半年油价走势。

剑客一:Delta变异病毒

今年7月以后,全球新冠疫情因Delta变异病毒而进一步恶化(图表2),其中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石油消费国,其疫情影响受到原油市场高度关注。中国方面,7月以前本土新增确诊数基本保持个位数,但8月上旬最严重时本土病例日增破百。在此背景下,多地政府重新加强防疫管控,市场开始担忧交通出行等活动减少及相关石油产品需求的减少。尤其是,6月和7月中国自沙特进口原油数量(季调)环比连续下滑6.8%和6.6%,且7月进口数量为2020年10月以来新低(图表3)。美国方面,新冠单日新增确诊数从7月以前的2万人以下,升至8月的10万人以上。疫情抬头叠加疫苗接种速度缓慢,使美国政府不得不推迟宣布经济的彻底解封。
详情链接:https://t.cn/A6MZPUhY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