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七岁的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是由于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的带领下,踏遍了河山,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除了在这家医院,几年下来,我已经几度和岳老师在别的医院相遇,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要妹妹带来一堆书。

中午,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什么都考。最后,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古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三百遍。很奇怪,无论小病号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试的时候,死活都背不出来。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而这两场泪水其实都是为小病号流的。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要教小病号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差不多一个星期里,她夜夜难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过,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时,我不由得哽咽了:无论如何,这人世,终究值得一过——蜡烛点亮了,惊恐和更加惊恐的人聚拢了。聚也好散也罢,都只是一副名相,一場开端。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被开除的是生计的弃儿,离婚的是婚姻的弃儿,终年蛰居病房的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迟早相见,迟早离散。但是,就在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的不光是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

其实,是反抗将我们连接在一起。在贫困里,认真听窗外的风声;在孤独中,干脆自己给自己造一座非要坐穿的牢房;在反抗中,我们变得可笑、无稽甚至令人憎恶。这就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

但是,有一件事情足以告慰自己:你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剩下,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反抗的痕迹。在这世上走过一遭,唯有反抗,才能留下最后的尊严。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着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又在用写写画画反抗着所剩不多的时光。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手中,一头向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到了那时候,躲在暗处的人定会现形,隐秘的情感定会显露,如河水般,涌向手握线头的人。如果真的到了那时候,疾病、别离、背叛、死亡,不过都是自取其辱。

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我没有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她迟早会醒来——稍晚一点,会起风,大风撞击窗户,她会醒来;再晚一点,骨病会发作,疼痛使她惊叫一声,再抽搐着醒来。醒来即是命运。这命运也包含着突然地离别。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北京医院的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如此,他们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才叫醒小病号。当小病号醒来时,他还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一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她,人们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最近看到一条评论,是这么说的:

“我老公也是连吵架的机会都不给人,有什么都是闷着,我打了两天电话给老公,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也不回,我告诉老公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把微信也删了!有点不得不承认老公很听我的话,叫老公不要打电话给我,他真的做的到,微信删了他也没主动加,都两个月了!

后面我通过他姐姐把我的话转达给他,才打电话给我,我感觉我很sha,我在家带小孩,有时候我也需要关心,今天干嘛了,想找个人分享一下都没有,当我跟我老公说一大堆的话,老公只有听我说,有时候说着说着,我都没想挂断电话,老公就说不说了!老师,帮我解答一下吧,谢谢。”

#婚姻家庭故事# 郑立寒回复 :

亲爱的,我感受到了你的着急,以及焦虑。不知道老公在想什么,为什么他老是沉默不语?连吵架的机会都不给?

如果能大吵一架,两个人说个痛快,什么事也好解决,可是,他却总是闷葫芦,什么事都闷在心里不说,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一点魅力都没有,是不是老公不爱自己了?不然,他怎么跟木头一样,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感受?

其实,这里面有太多的男女思维差异了。

首先,男人平均每天讲6千字,而女人一天可以说2万个字。

男人在工作的时候,已经说完了6千字,而女人还剩下很多字没有说完,回到家的时候就会唠叨。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喋喋不休的老婆,然后身边坐着一言不发的男人。

如果从进化心理学来看,在过去男人是打猎的,而女人是摘果子的。

在打猎的时候,男人需要保持沉默,不然猎物就会受到惊吓溜走了,这样回家就会两手空空,老婆和孩子都会饿si的。

而女人在摘果子的过程中,她需要和邻居街坊交流信息,哪里的果子熟了,哪里的果子好吃,什么样的果子有du?在不断的聊天中,她会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就能确保家人吃到的食物是美味的,而且还是安全的,这样基因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女人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连接了情绪和感受,这会让她们情绪更稳定,而且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自己身处的环境是安全的,也释放了一部分的精神压力。

因为女人的生理结构比较脆弱,所以,她们经常容易感受到恐 惧。甚至连去洗手间,都要结伴同行,交流交流感情。

这也导致了在感情中,女人感受不到对方的回应,她就会焦虑;而男人需要思考时间,在感到压力时,他需要进入“洞穴”中思考。

说道“洞穴”,这是男女的另一个思维差异,男人需要进入“洞穴”中缓解压力,而女人是通过倾诉来缓解压力的。

为什么男人需要躲进洞穴呢?

因为他们需要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在生活中,他也很少去求助别人,哪怕是亲密的伴侣。如果他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他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担心支撑不了家,毕竟作为顶梁柱嘛,他也害怕别人说他无 能。

所以,当男人压力巨大时,或者他们心情不好时,他们都会选择沉默,自己躲进洞穴里待一会儿。

如果你不懂这些差异,就会特别焦虑,为什么老公又不理我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只有等他从洞穴里走出来时,就说明他已经拿下了问题,你们之间可以好好地交流了。

当然,每个男人处理压力方式是不同的,可能他需要洞穴,可能他会去踢球,或者是其他的方式。这个时候,你就安静地陪在一边就好了。如果需要倾诉,可以找闺蜜,或者是其他女性朋友。

最后,说一下沟通方式。

很明显,这个姑娘是用说反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以为老公应该是懂得自己的潜台词,很可惜,直男都不是很懂这种弯弯道道。

醉简单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我要什么。”

非 暴 力 沟通里有个公式:描述场景+表达感受+提出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希望老公跟你多聊天。这个时候可以说,“老公,我看见你最近3天回到家都一言不发,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特别担心你,害怕你遇到麻烦了。如果你真的碰到什么事,可以提前跟我说嘛?我希望我们感情更好,希望你能多听我聊天?”

我相信男人听了这种话,也会觉得很理解,为了不让你担心,他可能就会满足你的需求。

既然两个人都结婚了,那就更应该大胆点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总让对方猜心。默契这个事,需要一定的时间建立的,也需要培养对方情商。

比如,可以这么说,“老公,你可以每天都问我三个问题嘛?今天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事嘛?”

当老公做到了,你就需要给他奖励,让他感觉开心,这样他就会有动力去满足你的需求,而且你们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感情会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你有情感困惑,心理烦恼,都可以找我。#求助郑立寒#

#柔情史##我和妈妈的故事# 中国式母女的相爱相杀 文|读者:款款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我和我妈 相爱相杀。”——这是电影《柔情史》印在海报上的一句宣传语,也是整部电影的故事核心所在,即一对普通母女“相爱相杀”的琐碎日常。

北漂女孩小雾是一个自由编剧,因为意外得到一笔稿费,她租下了胡同里的一个老房子,并期待着一个人的崭新生活。然而母亲却突然搬来同住,并将她荒谬的生活规则与偏执的行为方式强行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小雾备受折磨。于是独属于母女间的奇特战争开始了。她们在一蔬一饭间你来我往,仿佛乐此不疲地相互伤害着,又试图从彼此身上寻求慰藉。

电影由“奶”“羊蝎子”“瓜”三段组成,“吃”也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因为正是饭桌连缀了母亲的世界和女儿的世界,是两人之间唯一风平浪静的闲暇时刻。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对女儿目前身处的世界鞭长莫及。只有饭桌,是她唯一能找回存在感和安全感的地方。她在饭桌前将女儿一口口喂养长大,在饭桌前传递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在饭桌前成为一个母亲。

女儿小雾虽然看似独立自由,但面对生存困境和创作焦虑,她也在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至于与母亲的争吵,尽管痛苦却也痛快,好似一场默契的游戏,让她短暂忘记外面的风雨。说到底,这其实是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笨拙地对抗世界、保护自己。而母女关系的微妙映照,又让女儿选择了与母亲完全相反的方式进行应对,于是矛盾、摩擦甚至战争就开始了。

美国心理学与女性研究荣誉教授菲利斯·切斯勒在《女性的负面》一书中,专门用了三个章节来讨论母女关系。在第五章中,她提到了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阿德里安城·里奇(Adrienne Rich)在其著作《女人所生:母性作为一种经验与制度》里引出的“惧母症”(matrophobia)概念。这是一种“愿望”,“彻底肃清母亲的所有束缚,成为个性鲜明的人、自由人”。对此,她还借另一位女性评论家的观点进一步阐释道:“在俄狄浦斯神话中,亲子杀父以便取而代之。相比之下,在新女性神话中,女儿‘弑’母是为了不必取而代之。”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悲剧的宿命论都占了上风,那些女儿们一直努力想要逃离的,反而被根深蒂固地继承下来。在电影《春潮》里,金燕玲饰演的纪母和郝蕾饰演的建波,在将母女之间的角力升级的同时,也将不幸的人生延续。

比起小雾和母亲的“相爱相杀”,建波和母亲更像是仇敌,剩下的只有“相杀”。小雾和母亲会争吵翻脸,也会相携逛街,而在面对母亲如魔咒般喋喋不休的抱怨、控诉乃至谩骂时,建波早就放弃了言语的回击,始终保持冰冷的沉默。因为对于亲手砌起围墙,将自己围困在不幸过往里的母亲,言语是无效的。真正有力的回击或者说报复,是竖起浑身的刺,凡事叛逆而行。

战争止于母亲的病倒。背对母亲的病榻,看着窗外夜色里的霓虹,建波终于开口了。她诉说了从小被母亲漠然以对的委屈,以及母女矛盾的症结所在——父亲。尽管于母亲而言,父亲是罪恶和羞辱般的存在,但于她而言,父亲却是唯一给过她点滴温暖的人。可母亲却硬要摧毁这一点温暖,只为证明自己有多么地不幸。

“你想让我找一个好男人,有一个家,过体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见我现在的样子。”
是的,建波用承袭不幸的方式去反抗母亲的不幸,通过摧毁自己的人生来摧毁母亲的人生。这无疑是双输的惨烈结果。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惨烈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纵使没有如此激烈的冲突,相信每对母女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类似的“紧迫”时刻。

爱恨交织,情仇难分。因为同性的境遇投射,尤其在父权和男权之下,处于弱势地位且面临纷繁压力的女性又普遍缺乏安全感,母女关系在所有家庭关系里也最为复杂和幽深。

香港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硕士、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李惠珠在《母女关系交织着复杂的爱恨情仇》一文中曾写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女儿与妈妈的关系紧密,边界模糊的关系使得彼此情绪相互影响着,女儿一方面要安抚妈妈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吸收妈妈的情绪,融合分不出来。身为女儿,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会觉得这个情绪似乎不是自己的,很想摆脱可又摆脱不了,觉得陷入母亲情绪的洞里,但是离开这个洞,似乎又背叛母亲。这样的矛盾挣扎,以及脱离不了的愤怒与无力感,让她纠缠而且进退两难。”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孝顺美德影响下,中国式母女关系更容易深陷这种“逃离-内疚-挣扎/争吵-逃离”的负性情绪循环,难以找到出口。而面对成年女儿的反抗,母亲的口头禅除了“都是为你好”,就是“再也不管你”。比起前者,后者杀伤力更大。因为它唤起的是孩童期的生存恐惧。

在《春潮》里,母亲会骂“白眼狼”,“你从小吃我的,喝我的,合着我养你就是让你来跟我顶嘴”;在《柔情史》里,母亲会大喊“你以为你的自由是什么换来的,你早该挣钱养活我了” 。

因为养育之恩,所以有了“管”的权力。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很多人都经历过被父母支配的恐惧。而作为母亲一生的投射和焦点,独生女所经历的被控制感只会更加强烈。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居家的人,称得上典型的贤妻良母。小的时候,尽管经济条件不好,母亲却总能把家里料理得妥帖温馨,而且常常用一双巧手制造着小小的惊喜。母亲尤擅织毛衣和扎辫子,我也因此经常被同学羡慕。母亲用浓浓的爱意将我包裹,但与此同时,也将我重重围困。

除了上学,只要我一不在她的视线范围内,她就会恐慌。用我四婶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恨不得把你拴在裤腰带上”。整个成长期,我都在这张爱的罗网里左突右撞。直到进入大学,除了遵守至少每两天打一个电话的约定,作为反抗,我开始一两个月不回家。有一次,因为跟同学在外吃晚饭,我没有接母亲的电话。等再拿起手机,有18个未接来电。那一瞬间,往事历历,汹涌而来,我终于忍不住情绪崩溃。

如今回想起来,我才发现,那时的母亲是孤独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作为家庭主妇,母亲也没什么朋友。加上那个年代经济拮据、娱乐匮乏,我既是母亲的女儿,又是她的朋友、她的玩伴、她的生活目的、她的情感寄托。也正是因为慢慢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来,我开始跟母亲真的像朋友那样相处,从前的那种紧张感也逐渐变得轻盈。

当然,物理距离的拉开是先决条件。远离之后,爱才能自由呼吸,否则就会在密闭空间里发酵成复杂难言的恨意。中国式母女关系,以及所有代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其实都源自界限感的缺失。而无论是痛苦转嫁还是爱的捆绑,都不过是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关于这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界限感”是对关系双方的要求。当我们想让母亲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时,我们也应该撕掉母亲的标签,把她也当作一个人、一个女人来看待。

母亲也是人,会有脆弱、愤怒、嫉妒、自私的时候;母亲也是第一次做母亲,会有彷徨、无助、忧郁、想要放弃的时候。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清楚为什么要生孩子,或者在根本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成为了父母。而流传千年的“慈母”圣像塑造和主流文化里对“母爱伟大”的讴歌,都让母亲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跟母亲关系的真正缓解,是从第一次明显看出她的衰老开始的。当我惊讶地发现母亲的模样变得比我记忆中瘦小时,就好像褪下了“母亲”这个壳,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母亲也是个普通人。前两年过年回家,如同当初她教我背唐诗一样,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从那笨拙又用力的模样里,我瞥见了幼时的自己。有次国庆回家,我看懂了她眼里的喜欢,于是将口红送给她,并让出梳妆台,让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涂抹,就像小时候我偷偷穿她的高跟鞋一样。与此同时,借助微信的文字和表情包,母亲的爱意有了更多的外露表达,而我也开始学着对母亲进行哄劝式的赞赏,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在乎。

在前述提到的两部电影里,两对母女的“相杀”也都因为母亲的“示弱”戛然而止。《柔情史》里是母亲黄昏恋的失败,《春潮》里是母亲的病倒。在《亲情无价》《热泪伤痕》《母女情深》等多部讲述母女关系的经典美国电影里,这也是让矛盾暂歇的通用情节。因为借由危机或生病而来的,其实是一次角色互换,一次婴儿回归。

随着母亲衰老,女儿成熟。身体、经济、认知、地位,在时间的催化下,母女关系也发生了调转。女儿变成母亲,母亲变成女儿,从而获得一次和解的机会。本质上母女一直互为镜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双生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清自己身为人、身为女人的局限,才能找到一种自洽的方式,更好地与母亲相处。抛下“母爱是最伟大的”双重束缚,才能减轻女儿反抗的愧疚,并卸下母亲圣像的枷锁,真正透过“母亲”,看见母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都是由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都是石头,只不过有些是规则球形大点的叫星球,小的叫陨石彗星流星或星星,物质大部分都是矿物和化学气体。#晚安,安理#入睡之前,和小智一起探
  • 去年的这个时候涨到了764,现在还是764[苦涩]@曹国伟 您什么时候再施舍我6分[开学季]就6分不需要关注我~只想把这里当一个存话树今夜又失眠了眼睛很疼很累可
  • 公司:某境外大客户通知暂停生产......知情人士:丢掉的订单为AirPods Pro】11月8日晚间,歌尔股份(SZ002241,股价23.02元,市值787
  • Let’s go sosi let’s go!!!现在是少女时代[为爱发光][为爱发光][为爱发光][为爱发光][为爱发光][为爱发光][为爱发光][为爱发光]
  • !!
  •   二、选调教师条件  1.选调教师为正式在编教师,特岗未转正、与单位签有服务协议且服务期未满者不得参加选调;  2.学历必须为全日制一次性本科及以上;  3.
  • ”鬼使:现在我终于明白师傅为什么不给我受戒,我终究戒不了烈酒,放不下屠刀。只是你不能,而我又身不由己,少年时总觉得情不够用,到如今却问苍天为何物。
  • 其实,更应该让我们思考的是,作为一名受过教育者,你真正在平时问候过你曾经的老师吗?其实,更应该让我们思考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你真正帮助过多少学生?
  • 】#七夕[超话]##七夕我们在一起#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今天,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爱情总是
  • 忙完了丧事,我等了几天还是将怀孕的事情告知了男友,再去医院此时已经怀孕五十二天(末次月经算起)然后我就一直等着男方家的态度,毕竟我与他年纪已然不小,他30我26
  • 奇怪 过去再不堪回首怀缅 时时其实还有朋友 你试过将我营救朋友 你试过把我批斗无法 再与你交心联手毕竟 难得有过最佳损友从前共你 促膝把酒倾通宵都不够我有痛快过
  • Charli XCX 报名了2023 年格莱美九个类别:CRASH DELUXE年度专辑,最佳流行演唱专辑,最佳古典类工程专辑BEG FOR YOU年度制作,最
  • 丑陋的帝国主义行径,在乌俄战争中暴露无疑,人们慢慢就会发现,权利落入资本家手里才是人类最大的灾难,当不同的利益团体嗅到权利的味道,他们会不择手段地夺取权利,他们
  • 这事传到小袁夫妻这里,这才明白,一开始鲁班神说的这方子不治秃头发的人是有原因的。”李氏移步,拦住这人去路,“您这份心意我领了,病人常年卧床,家里实在是不干净。
  • 这缘分,已经远远不止于一部剧、一首歌,未来路还很长,朋友,请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有空可以一起喝杯酒,一起欣赏这九州山河……@任嘉伦Allen汉九话人生[鲜花
  • 今天很早就开始做核酸了,大白挨家挨户上门核酸,真的很辛苦[爱你]还有各地来的志愿者,帮忙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呀中午不想吃饭,就按照网上教程做了南瓜羹,是真的好喝,
  • 8L的水可以用好久,两天以上的续航,大家发现没,家里那种小小的加湿器经常懒得给它加水就放着,这种大的就可以全屋快速水润加湿。便利店和网上都有卖,感兴趣可以试试✅
  • 招聘企业预告及人才在线预报名】福建省第88期中高级人才招聘会,鸿博集团、中建路桥等省内五十家国企、名企携300余个中高级岗位在闽江饭店虚席以待举办时间:2017
  • #亚当斯庄园8-15再/贝反# #8/21截团# 苹论里啾个宝贝喝下午茶~ 今晚就截/团啦,不知道大家冲了哪款过万圣节呢[哇] 小夜整理了几位小红薯妹妹的re
  • 和20年的情况一样,赶在冬天前分手可能是什么魔咒,毕了业就没在有值得高兴的“新鲜事”觉得每天都很无趣呢。也算是在身份上成为了小时候期盼的“大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