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有多喜欢我,为了见我又跑到我的梦里来
我喜欢清晨钻进我房间的第一缕阳光,却都不及你的笑容灿烂
我喜欢你,像花落满地,不留空隙;我喜欢你,像太阳升起落去,不论朝夕
有风拂过窗沿,有花开满庭前,有你入我心间
我非常爱吃橙子,橙汁不行,橙子软糖不行,就像我喜欢你,长得像你的不行,脾气像你不行,不是你就都不行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大学》:“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只有先静下来,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深思熟虑;思考才能有所得。

人生的至乐境界是心静,唯有静下心,方能进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境。

心静则身安,身心俱安则优雅;人静心不浮,静心能豁达安逸。

看着春风不喜,看着秋风不悲,看着冬雪不叹,看着夏蝉不烦。

在生命的长河中,以仰头看天的心境,辟一块安静的绿地,静下心来默默耕耘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方向不回头;

总有一天,你会激发生命潜能,用缤纷鲜艳的生命之花,芬芳自己的岁月。

文学家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看透人生的平静,心灵得到一种美的过滤。

这种美,美在恬静,美在淡雅,那是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更是一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安谧意境。

体味到那走过千山万水后的温馨与平静,又体味到生命的本真和美丽,其实人生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就在于心中拥有那个“静”字。

人无完人,事无完美,有些小人,你不须计较,计较会烦;有些繁事,你不必在意,在意会累。

静定神思,一切也许就在改变中,好比一面凹凸不平的镜子,里面反映的影像也都是扭曲的,又象波浪起伏的水面上,反映出来的月亮也是不完整不宁静的;

假如镜面光滑平整,水面是风平浪静,那镜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就会使你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感。

静赏花开,静观水流,心静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缘的自在。

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动静相宜,是人生最美的状态;

静以生慧,是生命的至高享受。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光怪陆离,金钱、名利和美色等使人心动神驰。

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如果超然于外物,真正做到“恬然不动其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人生就会智慧无穷、精神愉悦。

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一个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智慧,因为智慧可以带给我们光明。

我们的心平静了,它就能生智慧。静能生慧。智慧如水,圆润通融。

古人云:“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

水一心向前,不论中间遇到何种阻碍,始终不忘初心;又不自以为是,随时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智慧的法则,不就是这样吗?

“懂得通融,方能从容”,是一种内心有所坚持的顺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一种相互理解的圆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虞书欣[超话]#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互帮忙、患难扶持, 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您的点滴之恩, 将
  • 蟹肥稻又香,丰收好时光四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在成熟的稻田内作业,一岸之隔的池塘旁,农民们正手拿网袋,将活蹦乱跳的螃蟹送入木盆……横山是陕北水稻重要产区,区域
  • #毕业论文# #教师#《电脑知识与技术》ISSN:1009-3044CN:34-1205/TP主办单位:安徽科技情报协会;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2020)复合影
  • 不过,那都是一些善意的谎言,没有恶意,更是无心伤害你,大可随声附和,一笑了之。不过,那都是一些善意的谎言,没有恶意,更是无心伤害你,大可随声附和,一笑了之。
  • 统计一下仙路漫漫——池瑾昀(…好吧但我还是好喜欢你啊池瑾昀)师途——随机立绘(我喜欢用傲娇性格!)掌门休夫日常——桑月谋(温顺情有独钟的正宫)娱乐圈之生存法则—
  • 二段还是千年不改的侧脸 其至与婚卡一段重叠且与剧情不相符撇去背景(如书信 电话等)人物本身没有民国风格 塞到任何一个主题卡池都能用 精细度也和其他男主不在一个档
  • 如果体系认证书上不加上‘设计责任’的话,天博就成了一个零部件加工厂,这不是太亏了吗?”王立峰介绍,经过再三权衡,曲阜天博决心向认证公司提出要求,通用中国的张先生
  • 这是玩了这些天去过这么多地方最喜欢的一把椅子了[泪][泪][泪]又见到了奎若,他真的在每一个我要去的地方等着我啊呜呜呜呜呜,我真的好喜欢他的配音,给人一种好靠谱
  • #一条plog告别九月# 在微博上记录生活吧p1 过中秋节p2 去喝酒的ootdp3 去滩涂p4 宁波的台风雨p5 吃日料,三文鱼yydsp6 化了蓝色的眼影p
  • 上星期的狒狒废话合集☞雇员给带了宠物,第一眼看简介:“雇员每天都会梦见老婆”、“将自己梦中的大哥送到对方梦里”…怎么味道怪怪的…第二眼认真看了只想说:我会挂一些
  • 5那更不用说这法会上成无量千万亿的修行人,听了半个小时的,就是讲人没有生死这个道理,多少人证了阿罗汉地上菩萨等觉菩萨,这些人叫【闻悉受持】。所以【能问诸佛】 
  •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层次不同,不必争辩;烂人烂事,不必纠缠……随和处事,就是无形中给自己扩大朋友圈,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很多人说在娱乐圈
  • ” 教授收到女孩寄过来的青铜器照片后,反反复复地查看了好几遍,最终决定亲自前往小陈家中,他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过了许久才缓缓解释道:“这是一只麒麟尊,不过它的尾
  • 尺寸:大号48x45x10cm 尺寸:中号39×42×8cm 尺寸:小号35×37×7cm 、喜欢 ➕v:1027379007大盘未能形成5分钟,级别B段上涨
  • #防控疫情 天津在行动#【9月28日天津新增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公布】记者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经多方流调,2022年9月28日天津新增的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基本
  • 所以,甭管是教育还是帮助,先做个榜样吧[微笑]⚠️ 一个“使用说明”⚠️欢迎可以同路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玩长期追 名学&密神 等 ➕阶段性 追剧 追综艺(大
  • 2022.9.18 星期日今天又是全民核酸的日子,上午带优优一起下楼,排了将近一个小时,小区里到处都是小飞虫,不停的在赶虫子抓虫子,做完回到家已累瘫,没有力气再
  • 所以柳树也易被人想到丧事,不吉;另一说是讲柳树不结籽,若栽于房后、院后,还恐妨害,感应得这家人家也无子嗣后代了。因为桃花、桃枝、桃实都是血红色的,妖魔鬼怪都愿意
  • 款式简约,造型百搭,单穿、打底、搭配风衣牛仔都OK[赞啊]每个颜色都很显高级,完全不土,很时髦, 无论内搭外穿都很合适~均码,弹性大,包裹性特别好,回弹性非常
  • 【极简复盘模版】看到社群里聊到很多人苦恼“复盘”一是觉得累,工程量有点大二是无法坚持然后回想起我用的简约复盘方法码了来分享给大家复盘可以是轻松快乐今早有伙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