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里点灯[超话]##星星的约定# 没有节目的日子,又去把初舞台盘了一遍,感慨又多了一些^O^
排名不分先后[笑cry][笑cry]
[微风]一生所爱
糖糖的舞蹈收放自如,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蹁跹如诗,灵动如水。
若说曾经的高抬腿和大跳惊艳了我的时光;那么,这一次,压轴的下腰震撼了我的心凌,呃,不,心灵。
对于那些非高难度的动作,能做出来容易,要做好却难。糖糖的控制感很绝,是那种动作需要抬腿75度,她觉不会抬到75.001度的程度,所以显得干净不带泥水,举手投足份儿自蕴含。
她的舞也是有灵魂的,不是单纯的高难度动作排列组合。配上她自含深情、打动人心的表情,淋漓酣畅,一舞天地宽,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人说,糖糖的舞是天家掌中舞,我却觉彷如绝崖识烈香——我也想醉于佳人怀。[彩虹屁]

[微风]爱你
队长选择了甜歌,用一种坦然的态度。
按照当年的分类,这是一首口水歌。但同样,要唱出来很容易,唱好却难。它反拍很多,节奏感很强,一不小心唱错拍,或者唱得软绵绵无骨,就会美好尽失。
千帆过尽,队长仍旧选择了甜美。不回避大众的印象,亦不拒绝世人给的标签——甜美是她的特色,不是负担。多潇洒又通透的看法。
曾有人认为,一位艺人要成长成熟,意味着转型,意味着事故,意味着深沉。
然而,经历岁月洗礼以后,队长却可以自由回到最初的风格,不再被任何声音束缚。知世故而不世故,懂得深沉而选择浅显,是能掌控人生后,最赞的姿态。
就像我听队长少年时的歌,和现在重新的演绎,能听出明显的区别:少年时的歌声少女感十足,晶莹剔透又娇嫩,干净是她最美好的礼物;而现在的音色更甜,却多了故事感和经历。
队长的歌声不是纯粹的甜,是甜中有骨,柔中带刚,不单薄,也不软绵。
正如小蕾姐说,阅历让姐姐们充满魅力。我爱她少年时的歌,更爱她现在的唱腔,韵味十足。
爱妳[haha]

[微风]小酒窝
一个关于突破和摒除刻板印象的舞台。
小酷与队长舞台的内涵恰好相反:一个不拒绝世人打的标签,一个则不自己给自己加标签。
打破禁锢,尝试多元化的风格,让人看到一个别样的她。
在很长一段时间,她也是甜妹的代表,灵气逼人,扣人心扉。她也有许多甜而风趣的作品,笑容如曦,沁人心脾。
所以她被人称作小太阳。
小酒窝亦是甜歌的代表,汩汩淙淙,浸润心田。而现在,她重新编曲,让它从甜中脱颖而出。
好像是回忆杀,又与回忆中的模样天壤悬隔。
卸下华丽礼服的那一瞬间,她仿佛凤凰涅槃,翱翔天际。
甜歌也能演绎得很帅。
我曾有误解,觉得甜歌音域有限,会掩盖姐姐们的唱功。
事实证明,我太肤浅。
高音真的很绝,以至于弹幕都在说:还得是大湾区的姐姐!又稳又动听,抓人耳蜗。
当然,最后的手势,很快地划过:我们22(年),爱你。既表达了对队友的深情,又与队长歌名呼应,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抱一抱]

[微风]天外来物
不得不感叹,萌萌真是有一把上天赏饭吃的好嗓子,我愿溺在你嗓音,泥足深陷[笑cry]
我曾努力猜测选这首歌的缘由,既没有回忆杀,也不能展现唱功天花板。
然而再去听它,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萌萌的声音空灵又纯粹,在动听的曲调中展现了作为一位歌者的实力,也展现了她破笼而出的勇气和毅力。
蒙眸而歌,用心感受,用耳倾听。
扯下障目之布,眼前豁然开朗,如鸟展翅,飞翔于蓝天下。
还有,中间的手势舞,有人说是C,Charlene的首字母[偷笑]
我很喜欢一身蓝色礼服,没有华丽的设计,没有花哨的装饰,简简单单,水一般灵动,与歌声同样纯粹,却给人最大的舒适。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姑娘啊,妳也一样。愿妳多一些自信,如你的歌声一般,自由自在,展翼苍穹。

[微风]雪落下的声音
我一直知道小吴会演戏,看了初舞台,才知道她也是舞者出身。
听闻因受伤而转业,有些可惜。但舞台上的她,依旧姿态翩然,动人心弦。
她的舞自有特色,虽因长年转行而功底不如专业舞者那么深厚,但以氛围感和演技取胜,扬长避短,画面唯美。
像一只拥芳而群赏的天鹅,惊鸿照影,春波潋滟。
这个舞台让我看到了些许中国风的优雅:歌声动人,舞蹈优美,歌舞相得益彰。不愧是演员中的舞者。
我看到了一位小精灵,活泼可人,娓娓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演绎着自己的情绪与经历,动人又正经。
嗯,初舞台完全看不出她是搞笑女。[闭嘴][闭嘴]

[微风]神魂颠倒
小爱的舞台与它的名字同样:令人神魂颠倒。[色][色]
她舞姿干净大气,每个动作一定一格,非常到位。
整个表演魅力十足,女人味尽显,与糖糖和小吴的画风迥异。
我再看初舞台,也看不出她是全世界筋骨最硬的人,可见她为了达到美好的效果,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小爱一直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人,初舞台亦然,有一种吸人心魄的力量。
美人妖且闲,采魂歧路间。依稀为山灵,忽上舞台前。
这样魅惑的舞台,还得是她,驾驭自如。

最后,感谢六位姐姐心意相通,选择了彼此。1+1+1+1+1+1>6。
妳们一字排开,真的很好看。

梅子熟了 禅机亦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大寂(马祖),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师即大悟。大寂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云:“大众,梅子熟也。”(《景德传灯录》卷七)

  这个公案是关于马祖的弟子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的一个故事,我把它大致解释一下。

  法常禅师第一次到马祖门下,问:“如何是佛?”马祖告诉他:“即心即佛。”法常禅师马上就开悟。后来他就离开马祖,到大梅山开法度众生去了。马祖听说法常禅师已经开山了,就派了一个出家僧人去大梅山向法常禅师试探虚实。

  僧人到了大梅山便问:“听说和尚您是曾经参访过马祖,您在马祖门下究竟得到什么了,所以到这里来开山传达法呢?”

  法常禅师回答说:“因为马祖向我说‘即心即佛’,我就到这里开山了。”

  这个僧人又告诉法常禅师说:“你可知道,马祖最近说的佛法又跟过去不一样罗。”

  法常禅师就问:“怎么个不一样啊?”

  僧人回答法常禅师说:“最近马祖又改口说‘非心非佛’了。”

  法常禅师听了以后便给了一个评语说:“这个老头儿真是会迷惑人了,要到那一天才不迷惑人呢?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管它即心即佛。”

  这个僧人回到马祖门下,告诉马祖,他到大梅山见了法常禅师,法常禅师是如此跟他讲的。因此马祖就宣布说:“大众啊!你们知道吗?梅子已经熟了。”

机锋不在字面

  这段公案在禅宗非常有名,因为法常禅师听到马祖说“即心即佛”就开悟,然后就自己做师父接引徒众去了,马祖要试探法常禅师究竟悟到什么程度,所以派了一个弟子去,告诉他上一次讲的是“即心即佛”,你开悟了,现在讲的是“非心非佛”,看看法常禅师有何反应。可是法常禅师不为所动,他说: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听到的还是一句“即心即佛”,所以不管它。

  因此,马祖听了就很赞叹地说:“梅子熟了。”意思是大梅山的法常禅师已经成熟了,可以做禅师了。

  听到即心即佛就能开悟,非心非佛就觉得是惑乱人、迷惑人。那么“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两句话,究竟那个才对?这是个大问题。

  依禅法来讲,“即心即佛”错,而“非心非佛”对;依开悟经验来说,因人而异,听到“即心即佛”可能开悟,听到“非心非佛”也可能开悟,这跟开悟本身并无一定之关系。

  说“即心即佛”就是开悟吗?不一定。诸位!现在我们也念了“即心即佛”诸位开悟了吗?但是法常禅师的确因为听到“即心即佛”就开悟;他悟的是“即心即佛”吗?错!他悟的不是“即心即佛”,只是听到这句话而开悟,不要认为开悟就是悟得“即心即佛”的道理。

  那么“非心非佛”又错了吗?如果有人听到这句话而开悟,那是因为这句话帮他的忙,并不是因为懂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开悟,或是悟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道理。这个观念,诸位要了解清楚。

  开悟与文字字面的意思,没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是有关系。所谓没有一定关系,是说“悟”,并不是悟那句话的含意,但的确因那句话而开悟。譬如有人看到树上桃花而开悟,其悟境即是悟得“桃花开”吗?不是!只是因看到桃花开,他就开悟了。又如虚云老和尚,因为在吃茶的时候,茶杯拿在手上,人家倒开水进去,好汤!一不小心,茶杯掉在地上打碎了,因此而开悟。是不是他的悟境就是悟得“茶杯打破了”呢?当然不是,若茶杯打破就能开悟,那给你一个茶杯打打看,你开不开悟?

  祖师们开悟的经验并非就是悟了那个东西,可是当机缘成熟,他的心被一拨一点,突然间就开悟了,不是因为那么一句话,或那个动作,或那个现象使他开悟,而是因为参禅用功的那个人,已经用功到这个程度达个火候,遇到这个情况在他面前发生,他就开悟了,这是禅的悟境。

  昨天台北市发生这样一桩车祸:有一男一女两个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结果摩托车倒下来,两个人的头颅被大卡车压碎不见了,只剩下身体,惨不忍睹。大卡车是谁开的?不知道,已经开走了。听起来真可怜,也很可怕。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这跟开悟看似没有关系,为什么要讲这个案子?那也是一个案子——无头案。并不是因为骑著摩托车而掉下头来,也不是因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走而头掉下来,更不是因为卡车经过而头掉下来。就是正好碰得巧,碰到一起,头就掉下来被压碎了!我们不能说:“从此以后不能有一男一女,骑著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否则头就可能被卡车压掉。”每天车祸案子层出不穷,因有各种各样的车祸,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死亡情况。

  开悟,也是一样,不过开悟的人,并没有像如今发生车祸的案件那么多。每天几乎都有人因车祸而死亡,却未听说每天几乎都有人因参禅而开悟。所以这里说“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并不是这两句话有什么古怪或魔术。“即心即佛”使法常禅师开悟,是因为法常禅师见了马祖,马祖说了这句话。若不是法常禅师见马祖,当时也不会有人因马祖说这句话而开悟。恰到好处,在这个时间,说这样的话,这个人就开悟啦!

  当然马祖大师能够识得:什么根器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就能让他得到开悟的消息。

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佛的心。佛是什么呢?佛是彻悟、大觉;是自觉、觉他、觉满的意思。什么叫做“觉”?大梦已醒即是觉。大梦又是什么?就是烦恼生死梦。什么是“烦恼生死梦”?就是在烦恼生死之中,把烦恼当成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把生死当成自己旅游的乐园。人在生死中,佛称为苦海。什么是苦海?就是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爱别离苦。在苦中还念念不忘,舍不得这样那样,而所追求的,都是生死环境中的种种人我、是非、利害、得失,把生死过程中,所遇到的苦因苦果,当成追求的目标,一生又一生,了无已时,那是在做生死苦海的大梦。

  求不到觉得很苦,求到的觉得不稀奇,再换一个去追求,再想、再求,到死为止。到要死亡的时候,尚觉得有许多事物没有追求到,这种种的舍不得、放不下,就是苦。在生死之中,苦中受苦,还觉得很喜欢这个生死的环境,还觉得苦得很有意思,牢牢的抓著它不放,这叫做“做大梦”。

  “觉”是从生死的梦中醒来,不再追求任何东西。因此,我们的心如果不为烦恼所困扰,就是觉。不但自己觉悟,还要帮助他人觉悟,就是自觉、觉他;自己已经彻底觉悟,则是觉满。所以自觉、觉他、觉满,便叫做佛,称做大觉世尊。

  众生的心,本来跟佛的心是相同的,佛经中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心和众生心,是同一个心,佛心就是众生心。为什么说“三无差别”?因为佛心是智慧心,智慧是由众生的烦恼心转成清净的佛心;不清净的众生心是烦恼心,清净的佛心是智慧心。此心与彼心,心心相印相同,只是在众生未悟时,此心是睡著的,一旦醒悟过来,则知众生心就是佛心,所以即心即佛没有错。

非心非佛

  “非心非佛”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我们的心当成佛的心,或不当成佛的心,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认为凡夫有一定的心叫烦恼心,而佛有一定的心叫清净心,那凡夫永远不能成佛。所以“非心”是不要认为有一个心是众生的心,或者是有这么一个心叫做佛的心。即不是佛的心,也不是众生的心,那么有众生也应该有佛罗?没有不变的众生,也没有定相的佛!为什么?因为众生不会永远是众生,如果众生永远不能改变的话,那就没有人能成佛了。众生能成佛,所以众生不是真的;众生的心能变成佛的心,所以众生的心不是真心。如果真有一个众生的心,众生就不能成佛了。反之,亦不能说佛也有一个心,佛亦不是真正有一个什么固定的心,叫做佛的心;成佛之后,法身遍在,即无相也无心。

  所以,众生无常心,否则众生不能成佛;佛也是无心,如果有心,那不是佛,那叫有相、有执著、有我,岂能算是佛。

  那有没有众生呢?没有!为什么?若有固定的众生,这个众生就完了,没有希望成佛了。相同的,如果执著有一个佛,那众生成了佛,就成为永远不变、永恒存在。如果到处都遍在,那就变成泛神论了;永远现佛身,那就变成多神论,而佛教乃是无神论的。因此,佛只有无尽功德,没有固定形象。佛是无相的,处处在,也处处不在,所以叫做如来如去。所以不能讲“有佛”,说“有佛”是毁谤佛。但也不能说“无佛”,否则又成了断灭见的唯物论。因此讲“非心非佛”是对的,因为佛心无相;众生有相,但众生不是真的;有相的佛不是真的佛。佛是无心、无相的,却有其悲智的功德作用,所以说“非心非佛”。

信心十足

  大梅山法常禅师听到了“即心即佛”而开悟,各位现在也听到了,然而你们听到以后却没有开悟。那就是说“即心即佛”这句话,对你们立即的开悟,完全没有用,但也并不等于是句废话。

  再说,马祖去考验法常禅师时,是用“非心非佛”来考验他,结果法常禅师说:“管他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知道是即心即佛。”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否表示法常禅师执著?牢牢的执著他听到的那句“即心即佛”?不是!请诸位不要中圈套,如果他执著这么一句话,能算开悟吗?其实,他是以平常心来处理这样的一个考验。所谓“平常心”就是:“我当时开悟,就是听到这句话,我的经验是如此,至于马祖大师又说非心非佛,那是他跟另外的人讲,和我没有关系。”所谓惑乱人、迷惑人,意即是说:这个老和尚的花样、手段满多的,对这个人这样说,对那个人那样说,如果头脑不清楚,就跟著被他弄得眼花撩乱;今天讲这个,明天说那个,究竟什么意思啊!没有开悟的人,这样一听就混淆错乱啦!可是马祖大师真的用这两句帮助两种不同的人。法常禅师得到的帮助,就是“即心即佛”这句话,“非心非佛”则也许真的帮助了其他的人,然而对法常禅师来讲,他只经验到“即心即佛”。

  为什么马祖说法常禅师“熟”了呢?因为他已经信心十足,已经不受外边眼花撩乱的情况动摇了。法常禅师若非真的开悟,听到马祖又说出另外一句话时,或许会觉得很惊奇,以为他当时听到的、经验到了,可能有问题吗?如果真的如此,他当时就不是真的开悟。由于法常禅师对自己的经验,非常坚决的肯定,所以马祖说他“成熟”了。

【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强者退,智者放,慧者隐】

人生在世,往往倾向于锋芒毕露,而忽略克己让人。

仿佛去争、去抢,才能收获幸福;忍耐、低调就会有所委屈。

可实际上,处处逞强,时时斗狠,只会让自己身处积怨之中,使得生活不能平静下来。

而聪明的人,从不会过多的与烂人烂事纠缠,而是选择低头退让。

选择低头“认怂”的人,从来“不怂”,他们有的是长远打算,而不是眼前输赢。

1:强者退,只因内心强大

俗话说:“性傲者易陷,善忍者易成。”

善于隐忍之人,其实内心早已自成世界,不为荣辱而纠结,不因得失而悲喜。而这样的人,往往会笑到最后。

晋国公子重耳曾因晋国混乱而逃往楚国,并受到楚成王的热情招待。

楚王问重耳,若有一天成为晋王,如何报答自己。

重耳回答:“如果我成为晋王,与贵国交战时,必退避三舍。”

一舍,便相隔三十里。这样的让步,让楚王大为满意。

而之后两国交战,已是晋文公的重耳,果然下令后撤九十里,遵守了自己当初的承诺。

然而,楚国大将子玉,却性格激进,眼看晋文公“认怂”,觉得大势已成,便长驱直入,准备速战速决。

然而,晋军虽退避三舍,却始终保持着作战的准备,最后以逸待劳,击败了楚军。

在生活中,“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是退让、回避的表现。

可实际上,“退”与“避”并不是真的害怕,而是选择性地认输,只为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有时候,太过情绪化,往往惹得矛盾激化,得不偿失,而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把自己的情绪放缓,反而是顾全大局的表现。

俗话说:“退一步,乾坤即大;饶一着,万虑方休。”

真正厉害的人,懂进退、知荣辱,他们表面上看似很怂,其实内心比谁都坚强。

争强的人,容易失了方寸,也输掉了格局;而懂得退让的人,看似妥协,却常常赢得先机。

敢于“认怂”的人,其实从来都不简单。

2:智者放,只因目光长远

俗话说:“退一子而窥全局,登峻岭而观天下。”

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做人做事,都要让自身保持长远的目光。

康熙末年,准噶尔部发动叛乱,前线大清六万军队全军覆没。

康熙决定从自己的皇子中,选出一位“大将军王”,统领西北大军平叛。

所有皇子都认为这是未来继承大统的有利条件,于是为了抢夺此位,无所不用其极。

其中十四子胤禵在得到八阿哥的支持后,更是视其为囊中之物。

然而,当他把敌视目光投向四阿哥胤禛时,四阿哥却选择了“认怂”,不仅放弃了此次争夺,还力保胤禵成为“大将军王”。

其实,四阿哥胤禛的目光从不在“大将军王”上,而是未来的皇位。

一方面,他放弃权力,使得自己逃离了争夺的漩涡,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分析未来的局势;

另一方面,他看似“放手”,却也让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远离权力中心,为自己之后的继位,埋下了伏笔。

其实,很多时候,放下并不是放弃,而是一种长远的眼光,只有格局远大,潜伏静待,才能赢下最后的胜利。

太过重视眼前,决断往往会出现偏差,最后的结果也难免会偏离最初的方向。

真正的聪明人,从不会在乎一时成败,一地得失。

他们知道,眼前的优势并不主要,未来的结局才是心中所想。

3:慧者隐,只因认清现实

白居易曾有这么一首诗:《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独游香山寺)》。

他在诗中写道: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九年”是指大和九年,那一年甘露之变,文官与宦官相争失败。

那几年,白居易看透世事,离开朝廷中枢,到洛阳任闲职。

听到这个消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皆是对比,祸福难测与全身而退的对比;过去与今天的对比;麟龙与乌龟的对比。

所有对比,皆揭示着清醒与淡然。

白居易年少清贫,后为民为国,几次起伏于朝堂,虽已着紫封爵,但他还是选择避居洛阳。

他放下了名利,淡出了纷争,皆因他看清现实,选择从心所欲。

其实,一个人走多远,往往与能力无关,胜负的关键,在于内心的平静。

认清现实,是一个人的格局,而选择离去,则需要一生的勇气。

余秋雨说:“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

当一个人阅尽了繁华,见识了深浅,便不会纠缠于有无之中。

要知道,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潇洒;而让一步,亦有让一步的坦然。

结束语:

《菜根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生活的困境,往往在于利益比较,情绪的冲突。

许多时候,选择认怂退让,事情反而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些懂得藏锋守拙,在自己的底线内退让的人,才是真正厉害的人。

强者后退,只因自己无所畏惧;

智者放下,只因自己格局远大;

慧者淡然,只为自己生活淡然。

人生苦短,我们不必执着于对错之间,是非之法,保持谦虚内敛,从心所欲,如此方能笑到最后。

愿你我遇事放平心态,不争不抢,顺其自然,余生不悔,旧路不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沉浸在甜蜜里无法自拔,两人的爱恨情仇也慢慢上演,遇见是那么的措不及防,林之校在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后,也渐渐开起了她的爱情之旅,会得了一点小“逞”而开心到飞起,也会
  • 私德的作用点是围绕日常互动的,你私德一高别人私德很快就低下去,你一包容他她就放纵下去,你一高尚她他就无耻下去,私德高就是不嫌脏乱差,亲密矮挫丑,私人“扶贫济困”
  • 至宝不常现,至善不常有。 至宝不常现,至善不常有。
  • (不瞒你说,如果世界上有面具人,他绝对是世界的顶尖人物)他总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好像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烦恼,他给人的感觉很乐观,超级超级开朗(当然是熟朗以后)他总
  • 因为这个世界上总要允许普通人的存在,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顶峰,也没人可以永远年轻,即便是你可以做到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终将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当你发现你这些年的经历
  • 一些生活碎片:1.站在窗户旁吹风感觉自己是住在模型里的小人儿2.院子里不知名的花开了招引来蝴蝶惹的我看了好久3.在家自制热干面听说搭配一杯咖啡更好4.小朋友问我
  • #Jinson##早上好嘿☀️# “怎么了,好像不开心”“没事,我很好”“你明明就有事,到底怎么了”“我...我好像太喜欢你了,只想象了一下你离开我就难过的不行
  • #植发医生##李会民植发# 渣男会让你变成一个疯子暖男会把你变成一个孩子而我:能让你变成你最美丽的样子#医美整形与健康[超话]# 本院设有整形科,皮肤科,私密科
  • 我是油性发质,有头皮屑,用这个牌子洗发水洗完头发两天没有出油,头皮很干净,没有头皮屑,头发也不毛躁。我是油性发质,有头皮屑,用这个牌子洗发水洗完头发两天没有出油
  •   在传统产业占比达70%的淄博,如今已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先行区,企业从智慧数字改造中尝到“甜头”。  在当前发展阶段下,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的
  • ”而他反感的梁佳却茗救了他,他是感动,但也不代表梁佳茗过去所做的事情就都可以当做没有发生过,他一直觉得最好的结果是他们像从前一样,他将梁佳茗当成妹妹来照顾,然而
  • 虽然舰上武器系统尚未正式对外公布,不过根据新闻画面可以看到装备了两座8联装垂发系统(海红旗-16?),以及2座疑似RBU-6000/12000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
  • NO.12 辰龙七杀主事,“犯冲”衰星入命属龙人内心脆弱,人际关系下降的一天,最好跟那些平时就觉得不好相处之人保持一定距离,多与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人接处,他们
  • 一般性的痘痘讨厌就讨厌在只见红肿不见白头,要等自己消炎实在漫长…可还是架不住痘痘此起彼伏,于是去看了中医,说我是炎症性痘痘,除了自身内分泌等因素外,和一直戴口罩
  • 那些凋谢的花瓣纷纷落下,像仙女散花,又像粉妆玉砌的世界,真叫人赏心悦目,神迷欲醉。那一朵朵美丽的粉色桃花让人眼花缭乱,那一朵在傲立枝头,这一朵好像在和她身旁的小
  • 【《46亿年奇迹:地球简史》】全国各地11所一流名校校长,更是联名推荐全套13册,整套书加起来近20斤重任意翻开其中一本,话题之广,主题之深,都足以让你的大脑充
  • #养生# [微风] 【人过四十“虚火”旺!三味药解除症状】 爱上火,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人到了四十岁之后,上火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今天,介绍一个小小的茶
  • 发售日期待定,喜欢的姑娘就准备好钱包吧~Cr:ins trendmood1#美妆#  #新品资讯#珊瑚蚌金鱼饺<假蟹黄的制作>将澄粉加红萝卜汁蒸熟即成。<做法>
  • 所以,高僧不可思议的力量,他的忍辱,不是凡夫做得到,你怎么打他、怎么揍他,他就是不把埋黄金的地方告诉他,那是常住的钱,再怎样他都不讲,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照理
  • 那些常识点你得领会伤风的增发水平大师都该当领会,那么仅次于伤风,却往往简单被忽略的是什么呢?是肠道病症。以是说,您即使不领会常常下泄该如何办,该当先把凡是的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