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瞭望丨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热烈祝贺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卫东 宋常青 李杰 王铭禹
◇兰州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自2012年8月获批设立十年来,从拓荒植绿、铺路通水,到产城融合、宜业宜居,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2年,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批复设立。设立之初的兰州新区,由于地处黄土高坡“撂荒”盆地,满眼童山秃岭,遍地盐碱荒滩,完全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

十年来,兰州新区荒地起新城,“白纸绘丹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人才环境、生态环境,近年来更是融入国家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度,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城从荒地崛起

2012年8月,位于兰州市北部60余公里的秦王川盆地迎来了高光时刻,位于此地的兰州新区作为我国第五个、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获批设立。

彼时,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发展相对较慢、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中间位置的兰州新区,被寄予了助推区域均衡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厚望。

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人口不足10万人、GDP不足5亿元,所在的秦王川盆地,北距腾格里沙漠仅25公里,东、西、南三面均为黄土丘陵,干旱少雨、植被稀少、风沙肆虐、土地贫瘠。

“国家级新区对甘肃是新鲜事物,无先例可循。”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罗耀宗说,与其他人才、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地方相比,兰州新区相当于从零起步。

新区距离兰州市城区较远,起初各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备、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制约着引进人才、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推进,为此,兰州新区设立之初便加速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兰州新区核心区100平方公里的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产业新城雏形初现。
同时,兰州新区产业发展实行“一招二迁三引”,即奔赴各地紧盯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引资,同时力促兰州市区企业“出城入园”迁入新区。

兰州新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始终秉持改革先行、均衡发展理念,一方面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组织运行机制改革,营造发展高地、人才洼地;另一方面强化产业集群驱动、生态治理先行的发展思路,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兰州新区推动“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改革,县级机构精简26%;撤销除教育、卫生以外的管理性质事业单位;机关干部精简50.8%,全部充实到园区、社区服务一线。
“机构的精简,充分释放了行政管理、组织运行效能。”兰州新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王俊锋说,目前,兰州新区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企业投资审批流程和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目标的四分之一以及八分之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在国家18个试点中位列第三,市场主体年均增速30%以上。
——人才环境持续向好。为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兰州新区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打通了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间干部人才交流渠道,推动干部梯次良性发展。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扶持、人才选拔管理等系列政策,近五年引培各类人才超10万人,人才“虹吸效应”充分释放。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年来,兰州新区累计生态修复超12万亩,造林绿化20多万亩,城市绿化率由2012年不足5%提高到2021年的36%,不仅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还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绿色中国·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经济增速领跑国家级新区

近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兰州新区发展迅猛——连续5年GDP增速超15%,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表示,兰州新区不是新建一座城,而是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甘肃特点的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路径。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时,就赋予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要职能。

十年之间,甘肃省委、省政府指导兰州新区围绕“极、地、台、区”四大功能定位,打造西部特色现代化新型城市,初步形成较好发展局面。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兰州新区GDP从设立之初不足5亿元,到2021年突破300亿元,增长近60倍;近5年GDP增速最低15.6%,最高达20%。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兰州新区GDP增速仍达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优质产业项目富集。5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80多个、总投资5280多亿元,形成了千亿级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其中,2021年12月,海亮集团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破土动工,今年6月首条铜箔生产线便投产出箔,将于9月正式投产。海亮集团副总裁、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超180亿元,将助推兰州新区形成全球最大的铜箔材料生产基地,高端产业持续落地开花。

——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为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兰州新区出台科技揭榜挂帅、扶持奖励等系列政策措施,建成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38.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在清洁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十年之间,兰州新区不仅创新平台从不足10个增长到168个、研发人员从200余人增长到近6000人,而且研发强度从1.4%提高到3.8%,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3年的6家增加至2021年的90家,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2亿元。

——不断构筑向西开放新高地。2015年以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陆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对外开放平台快速搭建,肉类、种苗、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活体动物六大指定监管场地和网购保税、跨境直邮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陆续设立,开通16条国际货运航线,实现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产自兰州新区的钻机、铜材、线缆、新能源汽车、农药等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集散枢纽和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形成。近五年来,兰州新区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58个,贸易产品200余种,商贸物流营收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45%,成为西北进出口贸易分拨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

走出特色之路

兰州新区获批十年来,从黄土荒丘到产业新城,从筑牢发展四梁八柱,到勇担“极、地、台、区”职能,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少专家学者、干部及企业负责人认为,兰州新区结合定位和围绕国家战略,克服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疫情等掣肘实现较好较快发展,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度嵌入国家战略谋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可供参考借鉴的路径和样本。

一方面,西部地区,潜力巨大。当前,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西部增添发展动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带来发展机遇,中东部产业西迁为西部提供发展主体,西部地区应把握机会调结构,形成“新增量”。

另一方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放。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中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其中,营商环境制约人才、技术、资本聚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形成产业发展、人才汇聚的良性循环。同时,西部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前沿地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才能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桥梁,实现高质量发展。
https://t.cn/A6Stm7XM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解码十年# 【十年砺剑绘宏图 勇立潮头再扬帆——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成就回眸】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重大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极、地、台、区”)。

勇当标杆,敢为闯将!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

在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面前,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等各领域改革,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发展蓝图,已化作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改革势如破竹 发展蓄力腾飞

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车间全速生产,马不停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川北站物流园,货运班列和各类货车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这是兰州新区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区开放发展十年来的生动截图。

回首建设之初,荒滩之地,百业待兴,发展何处落笔?改革如何“破题”?

新区向“新”,兰州新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桎梏藩篱,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在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4年11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启。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目前,兰州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61%,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等。
2017年3月23日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将原国有控股、参股的61户企业整合重组为市政投资、城市发展、金融投资、农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文旅6家集团公司,新组建石化、水务2家集团公司。2022年新成立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临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国有集团公司,引导十家企业发挥国企投资牵引、筑巢引凤、优化生态功能,商投集团入列中国“500强”,开发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2017年6月,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兰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审批综合服务模式,有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改革举措,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从改革前的7到9个工作日到现今即时即办、立等可取,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商事登记模式。

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绩全省领先。

十年过去,播撒下的改革“良种”,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兰州新区不断创造着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十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城镇化率超过70%,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全省乃至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22年上半年,兰州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稳岗拓岗等重点工作,实现GDP增长13%,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聚力集群强链 产业全面“开花”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快速落地的项目、不断增长的数字、率先实现的突破……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兰州新区始终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现代农业、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十年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0%、40%以上,实体经济主战场地位凸显。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一排排生产装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活”,工人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装配、调试、喷漆……全力以赴确保加氢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核电机组等一批重点产品按时完工。

2012年,通过“出城入园”,兰石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石化装备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迅速实现营业收入由40亿向60亿的大幅跨越。

兰州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形成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一路不懈接力,重振“兰州制造”辉煌。

2022年6月14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标志着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投产出箔,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快速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能源、光电、建筑等新材料产业,引进落地宝武、海亮、道氏、宏宇、德福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将在这里诞生,“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储能之谷”。

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兰州新区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绿色化工园区内,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新冠防治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兰州新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智治善治 新城宜居宜业

今年7月3日,第三届“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双选会在兰州新区举办,吸引3.5万余名求职者到场参加。
城市的核心是人。兰州新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目前,兰州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9.5%,现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0余人,博士300余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超过5万人。

人才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入学、就医、“零门槛”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步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拴心留才”一流环境加速形成。

2021年8月起,兰州新区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1批次1700户6851人,完成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保障工作,推动灾后易地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虹吸效应不断增强,背后是“智治+善治”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会思考,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2022年3月18日,兰州新区“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与全省数字政府系统同步运行,5500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98.74%;重点打造“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加快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职教园区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累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千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加速释放西北旅游集散地、都市休闲游乐新城的品牌效应。兰州新区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

如今,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载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昂首阔步,再迎下一个十年。

兰州新区锚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2035年建成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正全力践行国家“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在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新甘肃·甘肃日报)
https://t.cn/A6SGT5j0

#第一批冷冻人现在怎么样了#我还记得去年12月的新闻,中国首例“冷冻人”冰封4年后,丈夫回应新恋情。

2017年5月10日,49岁的晚期癌症病人展文莲在呼吸和心跳停止后,身体被济南一家低温医学研究中心进行了人体冷冻处理,放置在零下196℃的液氮罐中长期保存。

她就是中国国内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志愿者。

据桂军民表示,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为了在30年或更久的以后,在医学技术足够发达的情况下,对展文莲进行解冻“复活”。

如今四年过去,桂军民再一次火上微博热搜,却是因为他被曝出疑似再婚。

虽然目前,桂军民已经出面回应,表示他没有再婚是新女友,自己仍然爱着妻子展文莲……

这个神秘的“人体冷冻”到底是啥?

“人体冷冻”顾名思义,就是把人给冷冻起来的技术(废话文学拿捏住了)。

这是一种正在试验中的医学技术,将人体或动物进行处理后,放置在极低温度(一般在-196℃以下 )的环境内保存。在未来,后辈们可以用先进的医疗科技将他们解冻复活及治疗。

“人体冷冻”是期望在某一天TA可以活着,而冷藏柜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内保护死者尸体不腐败。

简单来说,就比如,一个人得的病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没法治好,只能等死。于是他就花钱用“人体冷冻技术”把自己冻起来,等以后医学科技发达了能治了,再解冻复活治病。诶,这么一来人不就好起来了。

再比如说,有人年龄到头了,他还是不想死。就把自己冻起来,等到技术能延续生命那天解冻,直接给自己再签500年寿命,实现“永生”。

在许多电影、小说里都有这样的情节出现。

例如《美国队长》里,美队最后驾驶飞机撞入冰川,冰封70年后被唤醒,依旧可以打天打地,年轻健美孔武有力。

小说《三体:死神永生》中,云天明身患绝症,药石无医。他接受了“人体冷冻”技术将大脑摘取保存,在漫长的一百年后,先进的三体人用科技将他复活。

这俩案例和前面的比方听起来是不是相当科幻?嘎嘎,鸭鸭也这么觉得。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人体冷冻技术”其实已经存在了很久哦!

据资料记录,“冷冻术”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人体冷冻之父”的罗伯特·艾丁格在他的著作《永生的前景》中提出这一观点,并且书中还引述了大量植物和低等动物经过低温休眠后来又苏醒的事实。

他认为,死亡只是一个渐进过程,只要身体被冻的足够快,一定还可以有机会逆转。

而世界上最早的一例“冷冻人”出现在1967年的美国。

美国的詹姆斯·贝德福斯教授,因癌症去世成为了世界上的首个“人体冷冻技术”试验员。

不过当时的“人体冷冻技术”,在今天看来毫无规范相当混乱。储藏詹姆斯·贝德福躯体的公司后来还破产了,导致他的躯体几经辗转。嗯……看来他大概是无法复活了。

2015年,《三体》的编审杜虹,成为了第一个中国冷冻人。那个时候的国内,还没有正视这项医学技术。于是杜虹一家花费了12万美金(约75万人民币)在美国进行了手术。

将杜虹的遗体经过人头分离,大脑被保留在-196℃的冷冻液氮罐中,也就是说她能够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一个大脑。

2017年,中国本土的第一例“冷冻人”展文莲在山东的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完成实验。

据《凤凰WEEKLY》的记录。在展文莲呼吸和心跳停止后的4-6分钟里,来自银丰研究院的医生团队迅速介入进行手术。

因为在这个时间点,展文莲脑部和其他器官的功能仍然存在。医生先通过外力维持机体生理功能,再减缓血液凝固,同时进行降温,让身体保持活性,维持在一个可以复苏的状态。

而在手术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灌流置换手术。即将血液导出全部换成冷冻保护剂,尽可能减少身体降温保存造成的冷冻损伤。

做完手术后,就要对躯体进行降温冷冻处理。

这一系列操作至少需要65-70个小时才能完成。全部处理完后,展文莲的身体以头朝下的姿势存放在一个-196℃的不锈钢液氮罐中,她已经这样“活”了四年。

目前,国内一共有十名“冷冻人”,年纪最大的老者72岁,年纪最小的孩子仅有13岁。

他们都被储藏在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里,这是中国唯一一座人体冷冻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个此类研究机构之一。

以冰封身躯,悄然等待。或许有朝一日能重回人间。

当然,繁复的手术,和术后的每日维护花费不低。而且“人体冷冻”分为全身冷冻或仅头部冷冻,前者价格比后者贵很多。

目前,国内的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没有给出“人体冷冻”项目的收费价格,但在杜虹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们一家支付的75万人民币,只够冷冻头部。

emmm……一般人还是难以承担这个价格的。

不过就现在的技术,全世界的研究院都还没有能力将“冷冻人体”唤醒。我们只能做到“冻”,“解冻”还需要交给无数后辈交给未来去努力……

但在2020年12月初,美国媒体爆出一条新闻:美国的田纳西州,27年前在液氮罐里冷冻的一个胚胎被“唤醒”,并移植到了一位母体的子宫中,成功分娩出了一个健康的女婴。这让参与人体冷冻实验的所有人,再次燃起了希望。

在一切都是未知的领域里行舟探索,对人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人体冷冻”实验也让很多网友深感兴趣。比如就有人发出疑惑。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被宣告死亡后,立刻进行了冷冻手术。但此时他的脑部功能仍在,他还有意识,那此时将其冷冻处理,意识是将封存还是仍在活动?

大脑会在不锈钢液氮罐中继续思考吗?

如果在未来,真的有技术“复活冷冻人”。但只能复活他们的大脑功能,无法复原身体组织。那么这些“冷冻人”又是什么样的存在的?意识?精神?

……想想有点科幻了起来。科技发展,真是让人畏惧又着迷。

如果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你会选择“濒死冷冻”让意识留存获得“永生”?

还是选择顺应“死亡的周期”,花开花落,人间戏耍一刻?

部分资料、图片来源:
南窗文化生活:《揭秘中国第一家人体冷冻中心:最小冷冻者13岁》
CC周刊:《中国“冷冻人”复活倒计时50年?起底国内首家人体冷冻中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食用场景/食用方法】1. 可以加鸡蛋蔬菜等DIY轻食汉堡,丰富口感;2. 适合糖友和控糖人士作为主食代餐;【保质期】90天【禁忌人群】无#美食# #美味# #
  • ——宫崎骏6.人的欲望是个奇怪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渴望得到一些东西,得到后却又很快失去兴致;我们手中明明握着别人羡慕的东西,却又总在羡慕别人的手里。 —
  • “妈,你就不要拒绝秦淮的好意了”“对啊,干妈,你要是再拒绝的话,我会很难过的”。我听说去外边度假心情愉快,对身体的康复有好处,而且还好的比较快”秦淮说道:“哎呀
  • 女人如果是对自己不自信的情况下,一件雅致的珠宝,会让你成为优雅的女士[思考]青姐在淘翡翠的时候一直都强调过,合适自己的翡翠才是最好的。青姐觉得每个女人都会有几件
  • 都美竹再发长文:我并不是你们所称赞的女英雄,我只是一个勇敢了一些的普通人,顶着压力说出了真相。 这段时间,我为了躲避他极端粉丝的人身攻击,退掉了在北京的大学
  • 然而,王子家中刚刚消费的并不是普通的翡翠海岸购买。据悉,公开报道中,上一次有中国神秘女富豪重金海外置业的消息还是在6年前。
  • 财富运势财运平平,没有求财的行动,基本上以正财为主,但也能做到收支的平衡。嘛,预祝大家新周愉快啦~没见过潭柘寺的黄叶 就不算见过北京的秋天一直想去见识一下 但发
  • 因为帆船比赛大多在宽阔的海面上举行,时间久,航程长,气象、水文条件千变万化,监管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参赛者本身具有良好的绅士风度,那些为了取胜而不择手段的功利
  • 《报告》提出,除了行业协会外,来自行业头部的船公司、港口、科技公司等也都在积极推动行业数字化标准的建立,以帮助国际物流数字化进入更规范、高 效、安全的发展通道。
  • 二、拇指与无名指都为涡纹这种手相的人,说明年轻的时候受过很多磨难,而且还没有人帮助,身边的亲戚朋友都靠不住,属于六亲缘比较浅薄的一类人。四、事业线起点在智慧线的
  • 同时具有带杆运输的特性,转场灵活方便,非常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危旧房改造等领域……[右哼哼]X1yCR湖人今天客场108-130大败给绿军,遭遇3连败,目前8胜
  • 이 웨이보를 보내고 나서 또 나가야 해.. 음..목적지는 어느 한 번도 가본 적이 없는 회사다. 그럼 무슨 일 때문일까? 오후에 다시 설명하자
  • 幻影朦胧,情义缠绵,在静谧的夜色中,诗人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融合在一起,最后只能是回到现实中来,接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惆怅结局,保留心
  • 每年牛剑预录放榜季,领科和光剑的名字都会在意料之中登上各大排行榜单,名气声震全国,就拿2021届毕业生来说:领科2021届截至2021年9月,领科2021届毕业
  • 愿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有你既安好,浅笑明媚世界,喜欢你,不言而的欢喜何其有幸,此生此世遇见你,从此一见钟情喝了你酿的爱情的酒,我愿意沉zui而不愿
  • “针对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在这里梳理了一下资料,share一下:蜂王与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为什么他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翻开卷宗资料发
  • 2022世界 QS大学排名511-520位亚洲 QS大学排名128名,2022年全马大学综合排名第8位2016年8月,马来西亚北方大学通过AACSB认证,全世界
  • 节目所呈现的,并不是一味打鸡血、喊口号,而是敢于直面现实世界的难,不逃避生活与工作中的窘,用幽默的段子解构世情,以乐观向上的态度笑对人生。幽默搞笑的表演技巧包裹
  • ⚡주위의 모든 것이 다 조용하다 새하얀 빙산만이 남아 나를 에워싸고 난 망설이지 않았어 Don't look back.. 뒤로 물러나도 낭떠러지
  • 你真正以利他心去利益众生的时候,才有真正的快乐,那是大乐!之前是小乐,本身就是痛苦的。阿弥陀佛以什么样的形象来,谁也不知道啊!真的,也许是海啸,也许是地震,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