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考研政治徐涛[超话]#
【涛涛带刷打卡·马原】Day1-Day9 (0719-0727)
Day1 0719
1⃣️马,恩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 一系历;马 《法兰西内战》1877 总结巴黎公社经验
2⃣️马,恩创立科社主要原因;马原产生的根源
3⃣️科学性

Day2 0720
1⃣️意识 能动反映 存在;主观唯心
2⃣️时空度量运动;时空与运动不可分割

Day3 0721
1⃣️运动的衡量尺度
2⃣️社会历史发展决定力量;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Day4 0722
1⃣️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主观能动与客观规律

Day5 0723
1⃣️生产力的构成
2⃣️物质的状态、结构和性质可以被改变

Day6 0724
1⃣️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革命性是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集中体现

Day7 0725
1⃣️白马非马,个性与共性;守株待兔,必然与偶然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尊重、掌握规律➡️发挥能动

Day8 0726
1⃣️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2⃣️事物的变化发展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体现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Day9 0727
1⃣️变化的基本趋势
2⃣️平衡是一种相对静止,是“状态”问题;中庸是“态度”和“方法”问题

#徐涛真题带刷#

温故而知新

蕅益大师语录:

       1、诸佛怜悯愚迷的众生,随根机实施教化。在一切方便之中,求那最直捷最圆顿的,就没有超过念佛求生净土了。又在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那最简易最稳当的,就没有超过信愿专持名号了。

       2、 离一切相,不离一切法。离所以无相,不离所以无不相。

      3、 持名一法方便中的第一方便,了义中的无上了义,圆顿中的最极圆顿。所以说清珠投到浊水中,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到乱心中,乱心不得不佛啊。

      4、净土法门,三根普遍含摄,绝对圆融,不可思议。

5、信愿持名,是弥陀经的要旨。信愿是慧的方面,持名是行的方面。能不能往生,全在于信愿的有没有。品位的高下,全在于持名的深浅。

6、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契合自性的功德成就的。所以能普遍庄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都能往生啊!

7、佛心众生心,互为影像与实质,如众多灯光明亮,各自遍照却似乎是一个。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8、阿弥陀,中文翻译是无量的意思,本来是不可说的。本师释迦佛用光寿二义,代表一切无量。那光是横向遍满十方,那寿是竖向穷尽三际。横竖交错,就是法界体。把这个体作阿弥陀佛的三身四土,也就是把这个体作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众生的本觉理性。持名,就是始觉契合本觉。始觉本觉不是二个,众生与佛也不是二个。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9、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结合这个信愿,就是净土指南。因此去执持名号,才是正行。如果信愿坚固,临终就是十念一念,也决定能往生。如果没有信愿,纵然将名号持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般,也没有能往生的道理。修净业的人,不可不知啊。

10、问: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何必须要七天?

答:如果没有平时七天的功夫,哪有临终十念一念?纵然是下下品五逆十恶的人,并且是过去世的因成熟,所以感应临终遇到善友,听到净土念佛就信愿。这事是万中没有一个的,怎么可以侥幸?

11、问:持名念佛判为行行,就是助行,什么是正行?

答:按照“一心”说信愿行,不是先后,不一定是三个。因为没有愿行不是真信,没有行信不是真愿,没有信愿不是真行。现今全都由于信愿持名,所以信愿行三资粮,每一声都圆满具足,所以名叫“多善根福德因缘”。因为《观经》称念佛名,每一句佛号中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的罪,就是这意思啊。如果福善不多,怎么能灭除这么大的罪?

12、问:散心称念佛名,也能灭除罪吗?

答:名号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怎么能不灭除罪?只是不一定能往生。因为悠悠散乱的念,难以抵消无始劫累积的罪。应当知道累积的罪假使有形体有形相的话,尽虚空遍法界也容不下。即使一百年昼夜不断地念弥陀十万声,每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的罪,但是灭掉的罪如手掌上的土,没有灭的罪如大地上的土。只有念到一心不乱,就如勇健的人突出重围,不是三军能够困住的了。然而称念佛名就是成佛的种子,如金刚种子始终不可坏。佛在世时有一老人要求出家,五百圣众都认为他没有善根。佛说:“这个人在无量劫前被老虎逼迫,无意中称念一句‘南无佛’。现今这个善根成熟,遇到我就得道了,不是二乘道眼能知道的啊。”这样看来,《法华经》说明在过去古佛时,散乱称念佛名的,都已经成佛,难道不是真实的吗?恳切愿望出家、在家、智聪、愚钝的人,对于这个简易直捷、无上圆顿的法门,不要认为很难就生起了退转和推诿的心,不要认为容易就散漫不精勤。不要认为浅显就胡妄藐视轻慢,不要认为高深就不敢去承担实行。因为这个持念的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够持念的心性,也是真实不可思议。持念一声,就是一声不可思议。持念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都不可思议啊。

1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古人说:“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合起来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的意义明确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好喜欢这个没人认识我的微博,我可以说好多好多屁话,吐槽工作和生活上的人和事,发一发照片游戏美食。在这里没有人会说你虚荣心p 图和啰里八嗦,根本不用去考虑自己拍
  • 鸟鸣,是用生命与灵魂在欢唱,更是一种热闹的寂静。村里长满大树,鸟儿更多,比如麻雀、斑鸠、啄木鸟与乌鸦……它们各有不同的歌喉和旋律,叫声有的清脆,有的婉转,有的短
  • 屁屁日记来啦嘿嘿由于屁屁最近被工作折磨得半生不死日记好久没更新[泪][泪]又是老吴送的花花 真的好好看噢❤️不知道是不是樱花的树开花了好美腻小猫咪没睡醒的样子太
  • 在茶的品种上,雅安人有诸多选择:南路边茶(雅安藏茶)、蒙顶山茶(蒙山茶)、蒙顶黄芽、永兴寺禅茶……这些茶的制作技艺,都是传承了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茶的品种上
  • 薄涂厚涂都让人惊艳 敲显白也适合秋冬天涂 气场拿捏住了~ 上嘴质地轻柔如纱 不厚重 成膜后是哑光雾面感 不沾杯!!
  • #原神[超话]#可以带真丶萌新一起玩,找箱子,找神瞳,一起探索世界,主要是那些50级了还自称萌新的我怕打不过你家的怪[doge],还有玩小号自称萌新的,我去给你
  • 10.我爱人间, 我在人间生长,但比起你来,人间还远不辉煌。37.“我们这一生 /会遇到多少人/缘分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唯独与你 /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3
  • 一位资深量化投资人士表示,5000万元的年终奖只有顶级量化私募的核心员工才能拿到。一位资深量化投资人士表示,5000万元的年终奖只有顶级量化私募的核心员工才能拿
  • 当然了,因为你要学人家的本事就要听人家的,古时候与师学艺整个人身都付出了呢,现在只是学徒不光要吃苦还得用来事,否则光是吃苦也学不到本事。是不是好友又有什么关系相
  • 爱之于我,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知足者常乐,贪婪者招灾,愿你我都能放下执念,放下求而不得的欲望,丰盈自己的心灵,用心体会人生的美好。
  • 想到简单其实“潘一”也简单了[允悲]#执法权能外包吗#执法权显然不能外包,能够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的只能是“服务”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向第三方公司购买服务。派遣人员,
  • —— 唐代·杜牧《遣怀》译文想当年,困顿江湖饮酒作乐放纵而行,专爱那纤细的腰身能在掌中起舞,婀娜轻盈。【如是我闻二十六】《第一炉香》民国乱世、社会浮华,张爱玲
  • 西湖龙井的品级分法更是有其独特之处。尤以明前和雨前最为珍贵,共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等茶名为“黄毛丫头”。此等级的茶是西湖龙井的极品。是在每年初春清明前3-5天
  • 尤其是衣帽间,采用了L型的设计,带有很多收纳格,内部还做了细分,很好地解决了衣服、鞋子、包包等物品的收纳问题,是我理想中衣帽间的样子,最重要的是性价比很高。空间
  • 挽回是一件有利于自己,而不是有利于TA的事情,现在的情况仅仅是你放不下,你想要去挽回,而TA就是想和你断了联系,所以无论你做了什么改变,无论你有多么痛苦,得不到
  • {注:市场均价为在售住宅楼盘报价} 据房天下数据监控中心统计,2021年4月潍坊市内六区新房市场均价7726元/㎡,环比上月微降0.14%。 从潍坊市内六区4月
  • 但是最近两三个月,我发现我们对朋友相处的方式不太一样,我因为朋友不多,所以能交到好朋友就会特别特别对ta好,但是w就属于朋友很多不会只一个朋友上下心思,虽然这太
  • 但是最近两三个月,我发现我们对朋友相处的方式不太一样,我因为朋友不多,所以能交到好朋友就会特别特别对ta好,但是w就属于朋友很多不会只一个朋友上下心思,虽然这太
  • 这也是我爱他们的原因。我源真的太太太温柔了真的超级喜欢《夏野了》这张专辑最喜欢的是夏天 最喜欢绿色 也超级爱源哥《夏野了》从第一首歌出来我就一直在期待,伴
  • [打call]起床后吃了奶,又睡了一个小时,大概7点30醒了,但我实在太困,就没理她,一个人躺在那里咿咿呀呀说了半天,直到把我吵到起床陪她玩。趁她睡觉,我把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