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行阴十种外道(三)
(第二百二十一段)#行阴第五至第七种外道#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外,无所言说。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5、佛说:又于三摩地中,诸多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分析各类众生的生灭本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想在里面找出真理来,于是在此知见中生计度推理,动了妄念,此人就会堕入四种颠倒,陷在“不死矫乱”论中。
“不死”是一种外道论,以四禅中的无想天为不死天,认实际只有五百劫天寿的无想天为涅槃处。认为一生中只要不擅自回答任何人的问题,死后即可生无想天,如回答即用矫乱,矫乱就是故作神秘,颠倒人的思想。平时如果遇到有人提问,就回答这是秘密,不便作答。这种情况被世尊严厉批判过,世尊说:“不知不答、知就要答,不能模棱两可或知也不答。”行者以不死矫乱,迷惑人的思想,遍计虚而不实之论,共有四个特点,即:
一、行者在定中观察行阴变化无常的根源,见念念迁流处认其为(变)、见相续不断处认其为(恒)。恒即(常)之义。于非想非非想处见八万劫以内的众生、认其为(生);见不到八万劫以外的众生、认其为(灭);在生灭相续之间有一个上接下连的(性)、名为增;正相续之间的界线是两者隔离处、名之为(减);这各各所有的相生处名为(有)、各各所有的死亡处名为(无)。这些外道教人,用的就是这些教理,教人只修止观禅定,其它的都不用修。如果有人来求法,问妙义如何,就回答我现在是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在任何时候,都用这些话回答,让问话的人不知你这话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二、行者认真观察行阴中的密行处,看见每一个念头都没有来处,因此而证得空无,如果有人来问,就只回答一个字(无),除(无)之外,别无二字。
三、行者仔细观看自心,发现行阴念念相续,从未断过,每一念都是(有),因此而证得了幻有。如果有人来问,就只回答一个字(是),除(是)之外没有第二个字。
四、行者于定中见行阴中八万大劫内的(生)、又见八万大劫以外的(灭),这有和无都见到了、一境两现,犹如树枝分丫,其心也随此而乱。如果有人来问,就回答:有即是无,于无之中,不是亦有。如此一切矫乱,就连他本人也没搞懂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无生灭性,只好胡乱搪塞,让人无法问其究竟。
佛说:行者由以上的认识计度,产生四种颠倒,故而娇乱作答,虚无飘渺,最终堕落于外道,迷失自有的菩提本性,此名第五外道:四颠倒性。这些颠倒是以不死矫乱立言、执遍计虚而不实为论。
6、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行者如果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迁流不止的行阴中生起无尽之相,也就是所见之处,生有生相、死有死相,一切皆有相,于是在此有相中动念思维,妄加推理计度,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会使行者坠入死后有相论中,在心里产生颠倒。
行者此时或认坚固身形之色身相是我、或在定中见圆满十方,遍含国土之有色相皆在我心,故名我也有色相。或眼前的一切物质色相,都回复于心被我所用,所以色相属于我。或我依行阴相续之相,所以我也有相。如此推论,得出死后有相,往返循环,计算出共有十六种相,即:
一、色是我;二、色非我;三、色是非我;四、色非非我;五、色在我中;六、色非在我中;七、色是非在我中;八、色非非在我中;九、我在色中;十、我非在色中;十一、我是非在色中;十二、我非非在色中;十三、色属我;十四、色非属我;十五、色是非属我;十六、色非非属我。这十六相中的任何一种,都是说明色身死后会另有一个有相的我。
行者以此十六种相,分析计度,将色我分之为二,推想一切诸法如色身,菩提为我,故烦恼永远是烦恼、菩提永远是菩提,这两种不同的性质并驱相行,各不抵触,证明烦恼众生永远都不能证菩提;菩提是我,我死后之相,还是菩提。由此谬论,认为死后有相,于是堕落为外道,迷失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此名第六外道:在五阴色身中立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7、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于先已除灭的“色、受、想”这三阴中进行推理,认为被灭除的这三阴中的一切现象,都归于空无,没有一相可留,那么人在死后也自然无相,于是生起死后无相的分析计度心,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发心皆妄的无明颠倒中。
行者见其色身死后,因色为形有,今形灭而色无所依,故色亦灭,如此形色俱灭,好比人死如灯灭,由此认为一切断灭。行者又观察人死后思想也灭了,思想灭了,心也失去了依附,如此连接心与想之受也没有了,心与想就脱节了,于是“色、受、想”这三阴之性,也全部销散,纵然还有肉身色相在,但因为没有了受和想,就没有了知觉,没有了知觉就如同草木一样,结果仍然是断灭。
行者在定中观察“色、受、想、行”这四阴现前,见四阴毕竟空,并无一物一相,都是犹不可得,于是认定人死之后,哪里还会有种种相呢?因而通过以上勘察校对,得出的结论是:死后无相。如此循环论证,计算出共有八种无相,即:
一、“色受想行”四阴皆灭:灭即无相。二、“受想行”三阴灭:灭即无相。三、“受想”二阴灭:灭即无相。四、“想行”二阴灭:灭即无相。五、色阴灭:灭即无相。六、受阴灭:灭即无相。七、想阴灭:灭即无相。八、行阴灭:灭即无相。
佛说:行者认为这八种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形成有“受、想”而无生理、或有生理而无“受、想”的结果。由此分析计度,认为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只是个名称而已,并无实质可言,其究竟为一切断灭。以此推论,认为任何一个人,死后都是断灭无相,却不知死是另一个新生生命的开始,更不知阿赖耶识是永生不灭的道理,此人因此而堕落于外道,生迷惑而失去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难出轮回。这是第七种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极其微细的念头是我们觉察不到的,频率非常高。我们根据弥勒菩萨的谈话,菩萨告诉我们,最微细的念头,在多高的频率之下产生的?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乘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就是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我们现在科学用作时间单位是秒,那一秒钟我们能弹多少次?我以前讲的大概是五次,我们能够感受得到。有人告诉我不止,可以弹七次,我能接受,为什么?我年岁大了弹不动,一秒钟可以弹个四次、五次;年轻的、体力壮的,身体很强壮的,我相信他可以弹到七次。七次,三百二十兆乘七,三七二十一,二千一百兆,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钟。一秒钟它的波动是二千一百兆次,我们毫无觉察。这是什么?就在我们眼前的事实真相,在这个频率之下发生的是幻相,根本就见不到真相,真相就在眼前。

  近代的科学家,科学在地球上发展大概四百年,四百年累积的经验,后人踏着前人的业绩向上攀升,到最近的二十年才突破了第一个关口,物质现象。物质到底是什么搞清楚了、搞明白了,跟佛经上讲的一模一样。这些科学家对佛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想的,佛三千年前没有科学的技术概念,他为什么知道?说的比他讲的还详细。于是我们就明白了,大乘经里头不但有尖端的哲学,它还有尖端的科学。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频率是我们没有办法掌握到的,一个幻相,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觉察。

  我们看老式的电影,老式的电影是动画的原理组成的,幻灯片。放映机的镜头打开,这一张幻灯片打在银幕上,再把镜头关起来,换第二张,再一打开是第二张,一秒钟二十四张。二十四张就把我们眼睛欺骗了,我们眼睛看到银幕上,这画面在移动,象是真的一样。那是什么?二十四分之一秒。那我要看真相,真相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只看一张相、一张底片。可以,我们来做实验。我们把镜头打开,一张画面,再关起来,下面的底片全抹黑,没有,全抹黑,只留下这一张,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看到没有?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一道光一闪就没有了,这光里面有什么东西没看清楚,只看到光一闪。光里头有画面,有完整的画面,可是我们完全看不到,它太快了。我们必须在什么状况之下?二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十二张底片,我们能看到这里头刚才有树、有人、有房屋,有这个概念,一闪就过去了,详细看不见了。所以这眼能量不大。现在的科学技术有能力捕捉一千兆分之一秒,能被它看见、看清楚,它可以照相,把它照出来,我们能看到里面的真相。所以真相就在眼前,我们听不到,我们看不到,我们闻不到,我们接触不到,连第六意识都想不到,就是我们的心,妄心,想不到。

  佛告诉我们,到什么时候你能够看到?经上常讲的八地以上。所以佛不需要科学仪器,不需要用现在科学技术,他直接就看到。他用的是什么?用真心,用清净心。真心为什么能看到?真心不动,你是动的,妄心是动的,动得再快,真心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心里面本具有智慧、有德能,这个观察、听闻,这是德能,它没有受到障碍,所以再微细,频率再高,它也看得清楚、也听得明白,它没有障碍。所以它在一念,这一念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就这么短的时间,它能看清楚,它能听明白。这事实真相就在眼前,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是现在,现前一念。大乘经里面教导我们,我们如果能证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里面证到第八地,我们六根的功能,眼耳鼻舌身意,就跟佛差不多了。佛所能看到的,我能看到;佛所能听到的,我能听到;佛所能接触到的,我也能知道。八地,八地距离佛很近。《华严经》上把菩萨修证的果位定作五十二个阶级,前面五十一个是菩萨,最后一个就是成佛了,第五十二位就成佛了,八地距离成佛很近,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这就成佛了。菩萨最高的第四个位次,他六根的能量完全恢复了,跟佛一样,佛知佛见。

  这话说起来容易,修起来好难。怎么修法?放下而已。放下什么?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我们不知道,起心动念就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个生灭,那叫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妄心没有了,阿赖耶没有了,完全用真心。真心极其灵光,再微细的,它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可思议。学佛没有别的,回归自性而已。《楞严经》上所说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证得圆满的果位,成佛了,妙觉如来,你有没有得到什么?没有,一无所得。你所得到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没有一样是新的东西,自性本有的。所以佛法最忌讳的是心外求法,心外没有法,你到哪里求?佛法一切向内不向外。所以佛经称为内典,佛学称为内学,向内不向外。一切是自己本有的,外面没有一法,外面全是假的,幻相,如梦幻泡影。向内求,一切圆满;向外求,永远得不到。

  自性本具众德,所以佛具众德,你证到佛的地位,无量无边德能统统现前,为世间所尊重。世间是凡夫,六道是世间,十法界还是世间,六道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对佛尊重,所以称之为世尊。世间没有比佛更尊贵的,他的性德、他的智慧、他的相好圆满的显现出来了。虽然如是,我们必须要知道,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跟世尊没有两样,只是他觉悟了,他不迷,性德完全显露;我们在迷失自性,我们是妄心当家做主,不是真心。妄心是生灭心,就是这个生灭的念头,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这是妄心。这个妄心把真心所变的相扭曲了,真心所现的相是完整的、圆满的,妄心所现的相像水,我们在湖的面前,小湖,风平浪静,水清澈没有染污,那水就像镜子一样,四周围的风景都照在里面,圆满照在里面,叫照见,真心见,那是什么?叫一真法界。妄心怎么样?妄心就是有染污,水不干净,有波浪,有风吹起了波浪。能不能照?能照,照得不清楚。十法界的众生心动了,就是他有波浪,他有染污。染污有轻重不同,波浪的频率高低不一样,所以分为十法界,愈往上面去愈洁净、清净,愈往下面去,大风大浪,特别是三途,也可以把阿修罗加进去。人天两道比较好一点,天上很好,有修行,有点定功,虽然有杂念,有波动,不是大风大浪;大风大浪,阿修罗,下面饿鬼、地狱、畜生,浮躁到极处。最可悲的、最难受的是地狱,地狱里头有无间地狱,《地藏经》里面讲得很详细。所以经上讲的世尊,我们每个人都有分,希望我们恢复本来面目,那就叫世尊。「佛是世间极尊」,极为尊重,「故称世尊」。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二一集)2014/10/24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②。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④。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⑤。

文言批注第一:

道可道,上一“道”字,系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在道家亦指先天无极大道;下一“道”字,为言说之意名可名,上一名“字”,指具体事物的名称;下一个“名”字,作动词为命名。常道、常名二“常”字,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作“恒”,为永恒,真常之意。如《玄真子》:“天地有常。”虽变化万端,但不离其经。
这两句各版本多作“无名”、“有名”,真真误之久矣。究其源头在《史记.日者传》中引用作“无名者,天地之始也。”。老子本意应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但见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知“有无”并举,方为老子本意。再则景龙本没有“之”字,以有名,无名解,实在不通。
历代诸家注本,多作“常無欲、常有欲”断句,如河上公、王弼等。而司马光、王安石、苏子由、范应元诸本,又都以“常無,常有”断句,所以历代道家学者在注释此处时发生分歧。但若通观全书,老子多以“有无”对举,如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又见《庄子.天下篇》:“建之以常無、有。”也是在说“常無,常有”。况且欲者,乃意欲之意,如《庄子.知北游》:“欲言而忘其所欲言。”如此思之,应从后者以常无、常有断句。且“有、无”并举贯通《老子》全书,是整本《道德经》的精髓所在,读者不可不知。 妙,微渺之意。如荀悦《申鉴》:“理微之谓妙”。徼,敦煌本作“皦”,为光明之谓。“妙”就先天而言,喻道之精幽,隐匿;“徼”就后天而言,喻道之宏大,显扬。
“此二者同”系指“有、无”两者对立而统一,本无中生有,有复还无。各版本均作“此二者,同出而异名”断句。陈景元、吴澄则以“此二者同”断句。我也认为应从后者,以同断句。严复也悟及此,谓:“同字逗,一切借从同得。”
“同,谓之玄”,各版本均作一句读,误。“同”字断,承接上句指有、无相同。因老子有“是谓玄同”之训,此同即是混沌,即是恍惚,即是窈冥,即是玄同。 玄,为幽昧深远之意。范应元有文:“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意。”吴澄也言:“玄者,幽昧不可测知意。”所谓玄本是无形无迹,变化莫测,无可言说,不可比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系指有无二者在玄同的状态下,混沌一体,变化在变化,相生再相生,互为表里,迁化流转,无穷无极,便是开启一切奥妙得法门。
今译释真第二: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恒常不变的大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都不是亘古不变的真名。無,是形成天地宇宙的本始;有,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所以,常在无的状态中,去观照大道的精幽玄妙;常从有的状态下,去观照大道的显化宏大。无和有先天混沌之中本是一体不二,待后天演化分流而出,便有了有和无这两张不同的名字,而先天之中有和无的这种混沌状态(即玄同),幽昧深远,称之为玄。玄奥啊再玄奥,幽深啊再幽深,这便是打开一切奥妙的法门。

至理阐幽第三:

老子于本章开宗明义,先以“道可道,非常道”,教人破道执;以“名可名,非常名”教人破明执。无道可道,是为真道;无名可名,是为真名。但凡道之可道者,即非真常不易、永恒不变之道。名之可名者,亦非真常不易、永恒不迁之名。道非具体,大则涵天地,听之不闻;小则入微尘,视之不见;远之存乎宇宙,近之道在汝心。所以道不离心,心即是道,自求即得。

老子继而以“無,名天地之始”,开先天境界;以“有,名万物之母”辟后天境界。天地未分,鸿蒙未判,原始祖炁(音同气,特指先天气)寂然不动,特称之为“无”;《易》称为“无极”。待其炁机初发,生意初动,有迹可寻,特称之为“有”;《易》称之为“太极”。“恍恍惚惚,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此为无中生有,即是从无极生太极;又见十六章“万物并作,我以观其复。”此为有复归无,乃是太极归无极。此中无非真无,中含妙有;有非实有,中孕玄无。是以无即是有,有即是无,既无既有,有无不二。故老子又以“此二者同”与“同,谓之玄”共阐有无同宗之理。

其后,进一步垂示“以无观妙”与“以有观徼”二法门。因先天一炁自无生有之时,一本散为万殊,以有观之,道宏法显,其大无外。当其自有返无之时,即万法归一,以无观之,道隐理微,其小无内。又见《清静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此一句是为“观字诀”下手法门。先将一切杂念遣逐心外,回光内视,念头从⼼而发,连⼼都没有了,看他从何而生?瞑⽬外视,以⼼生形,连形都没得了了,看他心从何而生?瞑⽬目远视,天地、日月、星⾠、山河都没有了,看他身又生于何处?心、身、物都似乎没有了。天、地、⼈三才万物,未有一物。混混沌沌,只有虚空,常未了却,故曰:惟见于空。以外而言,乃是虚空,以内而言,乃是真空。所谓真空,就是自身之玄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即在此处。此一功夫,其造境既能高妙超然,亦能空灵自在,此中妙处,学人身到方知!

丹道筑基第四:

修行人欲学丹道,下手之初,别无他法,只有一心端坐,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双眼垂帘观照。在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包括下丹田在内的一个范围)。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一呼一吸为一息),任其一往一来,以神气两者凝注此处。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久而久之混混沌沌,恍恍惚惚,早已不知身在何处。这个时候,哪里还知是神之入气,还是气之归神,浑然以无人无我。修行人到此,当灭躁动心,不灭观照心。在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便是玄关窍开)。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道家谓之玄关妙窍。玄关开窍现象,并不是人生某处,也不是两眼之间的山根,其实是指打坐中,回光返照,神奇相交,坎离交媾,杳杳冥冥,真息绵绵(真息既胎息),静极生动从无到有的那一的一种现象。而要使玄关显像,就必须做到心息相依,神气打成一片,吸气之时,为阴为静为无,呼出之时,则为阳为动为有。若想修成正觉,只有在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的本我在(元神本性)。 所以丹经说:“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物,人有此一觉而结金丹。”但是这一觉犹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所争只毫厘间。古来仙佛也都是由此一觉积累而成。 修士下手,不从观无观有、观妙观窍下手,又以什么为根本?无与有、妙与窍,无非阴静阳动、一气判为二气、二气仍归一气。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为一阳生、活子时;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复命归根。而修道者欲得玄道,必须静之又静,定而又定,其中浑无物事,是以无观妙,此为一玄。等到气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存一动想,有一心,无二念,是以有观徼,这是又一玄。至于玄之又玄,其实是归根复命之所(就是窈冥之中玄关开启的状态),这不就是众妙之门吗?但可惜的是,普通人虽然有此妙窍, 却不知修行,走漏神识,耗泄精气,不至耗尽而不止。而修行之人在玄关窍开时,一眼识得,勤加下手,操存涵养,在玄关开启状态下盗取天地元气,直造无上根源,以求成为大觉金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又是修仙一日,起个炭炉,泡壶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明明是不同的每一天,却又仿佛日日相同。 慢慢退远,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注视自己,大概宇宙深处那么远: 昨天、
  • #佛教[超话]#【善导净土教理的核心09】 【善导楷定,凡夫乘愿入报】   此弥陀报土乃是阿弥陀佛为十方众生所建立,并迎接十方众生往生之净土。因此,大师紧接着
  • 当你尝试邀约后,她表示“我不确定到时去不去”,这时你可以回:好,不知道为什么想问的第一个是你,如果这样我约其他人吧,挺遗憾的。”谈话的最后,要懂得切断话题,不管
  • 28岁的肖战绝版了 何其幸运 这是陪你过的第二个生日 我相信这个最值得我们爱的男孩子会永远披着光走下去 光芒随你而行 我们因你而爱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让我
  • #网站建设[超话]# #网站制作# #网站设计# 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高档西服、衬衫和服饰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近日,希努尔男装携手专
  • #佛教公案[超话]# 南无羌佛说 《世法哲言》 (二) 『 是非由或自论,凡事之非,莫可于执,着之抗言之斗,自度非业加盛,终至入患,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挂
  • 对不起,我没能好好告别 2020年 10月17日 星期六 第97天 入秋后的天津格外的寒冷,今年好像是最近几年里最冷的一年。不知道是不是温度的原因,一切的情绪
  • 来来来看看四川的秋天 秋天是画,是成熟,是收获, 金秋十月大美川西,我们在川西等你[勾引][勾引] 川西天天有车,自由行旅拍 10️22日出发川藏线[发呆][发
  • 2020年10月8日庚子年农历八月二十二 恭迎燃灯古佛圣诞殊胜日 祈愿光明永远充满人间 祈愿世界和平安宁 祈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远离一切天灾人祸! 燃灯
  • #小飞侠互粉[超话]# 摆摊了,摆摊了 为了拯救我的社会关系,走过路过的都看一看我啊 主超12级大咖黄v,活跃可互动,有ss 互信用650以上主超十级以上的铁
  • 斩做客纪录,莱比锡继续领跑! 前3轮的头两名莱比锡与奥格斯堡上演本轮焦点战,红牛客场2-0攻克对手,4轮后10分继续在德甲领跑。丹麦中锋鲍尔森替补出场后第一
  • 渣渣辉 十月了天冷了 知道我多想和你一起睡觉吗 张家辉表情包 ​ ​​​ 减肥中 我要瘦到性感至极 迷死所有人 图片 背景图片 ​ ​​​ 哟这是哪里来的稀客
  • 【宁夏故事 ·印记 | 一个人“复活”着一座城】这是一部关于灵武市的时光倒带。掀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者,是一群坚守信念的考古人,其中就有灵武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宏
  • 【定心丸!官方留言:海教园仍可以报考市区高中】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咨询“海河教育园区接下来的上学政策问题”。 9月2日,官方回复来了,给
  • 把比海更深看完了,是枝裕和真的挺喜欢东京西边,自行车赛场,什么团地都是我挺熟悉的地方。我刚知道团地是小区的意思,我还说那儿怎么那么像国内八九十年代的老小区。 影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
  • #软装[超话]#昨天活动被设计师朋友说你是"穿着Andre Fu的沙发主持意大利复古主题的Baxter啊"[允悲][允悲][允悲] 我说"那完了,我这简直19
  • 许墨 『每日一表白』 “我贪得无厌,想要你的全部。” “在雪原与星空之间,在我的眼里,你是唯一的色彩。” “所有萌发出的柔情和犹豫,都是因为这暧昧的
  • 我终于改变了看法,去寻找一个完整的人所发现的适度的真理。而不是一个只有一个目的的人去求索世界尽头。对完整性的承认和正视,不也是一种更脚踏实地的虔诚吗?这样一来,
  • 纳格尔斯曼[话筒]:“我们表现得更好,胜利配得上我们。放眼接下来的情况,总是踢好比赛,部分时候是次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取得积分,去实现我们的目标。因此,每一分都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