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天津第一个“点将”的信创产业链为什么行?答案在这里】
  回望过去,天津,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里,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广大海河儿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职责与使命。站在又一个五年的门前,天津依然砥砺奋进,描绘出一幅崭新的蓝图。

  翻开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有心人不难发现,“制造业立市”仍是天津不变的初心。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工业文明与历史积淀的城市,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焕发制造业新的活力,天津早有准备。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要“深入打好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攻坚战”。

  向新兴产业要效益,是发展思路之一。在本市诸多重点产业链中,信创产业是被第一个“点将”的产业链。它不仅是全市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战略支撑,也是引领全市实现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今年上半年,天津信创产业链专班工作人员精准施策、全力纾解链上企业痛点和难点,促进全产业链稳步增长,最新数据显示,信创产业链完成产值181.69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加值同比增长9.8%,尤其是CPU设计和集成电路子链条拉动作用明显,产值累计增速达到32.3%。

龙头带动 群贤毕至

  早在2014年,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商、中国软件子公司天津麒麟与中国电子集团旗下飞腾CPU项目先后落户天津滨海高新区,初步搭建以“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为基础的“PK”体系。从那时起,天津对信创产业链的布局就已经抢得了先手。

  经过6年发展,2020年,天津麒麟更名为麒麟软件,总部正式落户天津,吹响了国产操作系统主力军出征的号角。在成立大会上,麒麟软件董事长谌志华表示,将着力打造桌面与服务器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三大产品。在充分满足当下“升级、重构”需求的基础上,为万物互联、新基建等前沿方向提供支撑。

  “天津,是我们布局产业的重要城市。”谌志华说,“麒麟软件的前身‘天津麒麟’在天津发展已经有5年多时间。这次,我们要强强联合,在天津打造我们的研发总部,建设我们的数据中心、销售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适配中心,以及产品生态展示中心。”

  龙头企业对于产业链建设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天津已经汇聚了包括麒麟、飞腾、360、国家超算、中环、中科曙光等1000多家信创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从CPU、操作系统、数据库、超算、网络安全到整机终端信创全产品链条,是全国信创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链接“朋友圈” 多维度打造赋能平台

  2020年,天津启动策划中国信创谷建设,要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增强智能科技产业引领力,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仅仅一年,“中国信创谷”信创产业营收就突破563.6亿元,实现了几何级的增长。

  信创产业是高成长产业,也是最具创新实力的产业。2021年11月,信创海河实验室在中国信创谷启动运营。这是天津对标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的5家海河实验室之一,聚焦微处理器设计、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高性能计算4个研究方向,致力于通过技术突破对信创产业链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承载着“抢占信创产业链制高点”的使命。

  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助理南松辉介绍,目前,信创海河实验室正在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已启动首批科研项目9项。“面向船舶行业的三维几何造型引擎”等5项重点课题项目按计划实施,完成后预计将形成20余项发明专利,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正在开展的“面向泛在人工智能的云边端协同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与应用”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探索,力争将形成突破性的原始创新成果。在产业实际需求方面,信创海河实验室密切对接恒银金融、天地伟业、曙光、麒麟、飞腾、联想、三六零、华为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共同建设自主可控技术适配和验证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是关键。为了汇聚信创英才,天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人才)联盟应运而生。该平台集聚了70余家信创领域领军企业,搭建起了信创企业之间学术技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商业合作对接平台,也构建了“政府搭台、人才主角、产业发展”的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

  “我们这个行业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信创这个领域也最符合‘天下人才天津用’这个理念。”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孟祥飞说。

  对此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窦强。他说:“信创产业是解决IT产业从原来‘缺芯少魂’到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跨越过程。可以说,天津信创产业目前是全国布局最完整的产业链的城市。而信创产业的核心又是人才。联盟依托天津市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在津IT企业,开展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学生实训,为天津信创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软硬兼施” 拿出真金白银支持

  对于信创产业的发展,天津一直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同时坚持软环境与硬件多维度大力支持。

  2021年5月,《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发布,专门提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巩固领先优势,保持全国第一梯队”的目标。方案明确,要从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重点园区、搭建创新平台、加大人才引育、强化项目支撑等多方面入手,发挥信创产业链在操作系统和超算设备领域优势,夯实基础,突破一批“卡脖子”环节,培育一批软件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企业,让产业生态体系更完善,形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天津品牌”。

  同年年底,天津发布“中国信创谷”发展规划和“中国信创谷九条”支持政策,拟设立100亿规模的信创产业基金,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国信创谷”建设。重点聚焦企业培育、企业成长、研发投入、核心环节、应用示范、投资基金、信创人才、生态营造、突出贡献等多个方面。根据《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国信创谷”的信创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家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天津在人才落户、资金、用地、市场供给、减税等各方面服务上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优惠。我们有信心在天津打造麒麟软件的美好未来!”麒麟软件高级副总裁周瑞平说。

  蓝图已铺就,只待宏图大展。

  放下“数字包袱”,摆脱“速度情结”的天津轻装上阵,脚步正稳。以信创产业为代表的多产业链蓄力齐发,定将助力天津加速产业新格局的形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奠定基石。

  欲听天津故事,下回更精彩。
https://t.cn/A6SAjnDl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没事吧我天,别在这刷存在感,不信不要看,直接滚,姐没时间陪你玩,你磕友情那四个人之间都是一样的,还用你说?我:对呀,所以爸爸真的很爱航航,只是已经到了该睡觉的时
  • 为了父母的幸福,也为了自己每天能够睡的更安心,更踏实,我想自己尽快结束漂泊异乡的生活,早日回到父母身边 “老爸,今年的父情节又不能回去陪您过了,您看,这些都是我
  • 现在唯一的感受就是:冷,真冷……此刻卷缩一团,窝在沙发里,惬意,随冷,却也安逸……每一个节假日都是我们的“劳动节”要说光荣,也当之无愧了。[抱抱][抱抱]许你:
  • 总是找不到更加确切的词来形容我眼中的你最好的词就是——真诚对所有你热爱的人和事都永远真诚,却也总是周到的明白阿米的心思与担忧,给足我们安慰与支持,果然天使就是智
  • 【树洞】关于近日coser颠茄和F的狗崽cos图的投稿,一些粉丝可能过于热爱,导致部分coser粉 狗崽粉言行非常不理智,给路人、coser、树洞、理智粉都造成
  • ✋空空心,灵灵醒,好好奇,鲜鲜感,幸幸如会羡慕别人空闲快乐的生活 累了想要歇下来的时候 总有声音在push你往前 我时常会纠结 我当下的选择是否是最好的 但我现
  • #自洽 朴师傅真的在Forever Young[苦涩][苦涩][苦涩]去年的“希望你们有一个淋漓尽致的人生” 到今年“希望你们顽强而有底线”我真的好爱[单身狗]
  • 建强园区容纳项目,补齐园区基础设施薄弱短板,按期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做好“园保贷”服务,真正让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得好。“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在
  • ​​#新星v计划##人性# 今天又是指环王力量之戒第七集日记 救救 还有一集要结束了 这集拍的真是又臭又长 一整个灾后重救重建重出发用得着一集吗先说矮人 都林儿
  • 但精英们可不这么想,美国是他们的桃花源,搞翻了美国和西方,他们心中的圣地就没有了,所以当饿与乌克兰打架时,他们自动地站在乌克兰立场上,这类人不是一个两个,是网络
  • 脑子装不下的东西,就用肚子来装♡ ʜᴀᴘᴘʏ̆̈ ◡̈︎*饺‵子‵趁‵热‵吃 ʚ❤️ɞ 未‵来‵趁‵早‵知我多想再见你,哪怕匆匆一眼就别离,路灯下昏黄的剪影,越
  • #向往的天一阁#你了解一本书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吗?[太阳][太阳]#团子带你看# 【#品读古人书信中的汉语之美#】见字如面、见信如晤,试想在鸿雁传书的时代,笔墨
  • 喜水的人,一到长假会比较喜欢往海边去度个假,不管是海岛城市或者去海滩酒店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吸收点水气,精神倍爽,也有利于思维。喜金的人,假期也许会喜欢安排骑行
  • ”因为能有缘遇到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就不是一般的人,据《无量寿经》记载:“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白话译文】:释迦牟尼佛
  •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龙沙区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引领、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招商引资作为第一工作、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核心、优化环境作为第一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
  • 所以我不责怪寂寞,我只能责怪我心底的荒芜和很多人告别时,我都会说后会无期,我总觉得有期只是约好了一个久远的时间,而无期也许就会是下一分钟相见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
  • 我:不会的,你将来会遇到一个比妈妈漂亮的女孩结婚的约珥:可是妈妈,你已经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了!最近我跟娃爸很忙,白天一出去就是一天,昨晚回家,约珥说:妈妈,你是我
  • 也许好斗从来都是人的天性,不管再怎么强调和谐,真正的和谐也许只是到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暮年时期,大家都无力再去争罢了。 ​​​“生活一路辛苦,甚至有时候感
  • 自从有了娃 长期居住在大邑 上班和回家的距离和微薄的工资 让我对工作越来越消极 自己的情绪也经常不受控制的烦躁充满了负能量[悲伤]还好的是家里人承包了我车子加油
  • 从这个复盘可以看到,白酒前面两波跌,基本是情绪主导,第一波是对泡沫估值的恐慌,第二波是对政策的恐慌,而第三波则是对基本面的怀疑,体现为之前业绩最强的次高端这波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