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在新时代“赶考”中交上优异答卷】
金秋的长沙,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1.18万平方公里的星城大地,产业兴旺、乡村秀美、城市宜居、人民幸福。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先后实现了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元、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历史性跨越。面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洪水疫情等多重挑战,长沙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优异答卷。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GDP年均增长7.8%

  10月25日上午,深圳、长沙两地共同鸣锣,庆祝可孚医疗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这是长沙今年新增的第七家A股上市公司,以76家的总数保持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

  上市公司的多少是一座城市实力的表现。近5年来,长沙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9%,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三安光电、惠科光电、天际新能源汽车等先导性项目建成投产,三一智能网联重卡、中联智慧产业城等战略性项目快马加鞭。

  目前,长沙有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5年来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37个,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73家。

  长沙是科创资源丰沛的大市,拥有58所高校、99个独立科研机构、61位两院院士和165万各类人才的优势。长沙启动海归小镇建设,出台“长沙人才政策22条”“自贸区45条”“乡村振兴8条”等人才政策,并与清华、北大等一批顶尖高校开展战略合作。

  今年3月,长沙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142家,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八位,成功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5年来,长沙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相继获批。

  10月11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一周年改革创新成果发布会引得多方关注。长沙在制度创新中彰显省会担当,形成了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2项为全国首创。

  如今,数字人民币试点如火如荼,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紧锣密鼓,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长期落户星城,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互联网岳麓峰会等蜚声中外,经济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六位,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一线”网红城市。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近日,长沙市明珠苑小区居民代表将一面写有“为民办实事、心中有群众”的锦旗送到开福区人居环境局,这是494户居民对党委政府改造老旧小区表达的诚挚谢意。

  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年新增财力的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20年,长沙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4万元,同比增长5.7%。

  2016年4月,长沙市启动老旧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这个巨大的民生礼包惠及500个社区。通过实施“一圈两场三道”“四精五有”等一项项优化、美化、绿化、亮化城市措施,长沙大街小巷焕然一新。

  2017年底,长沙8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在全省率先让13.4万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并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对口帮扶龙山县等8个贫困县,携手“老乡”共赴小康。

  教育是民生之基。长沙强力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5年来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9所,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市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6.6%。11月5日,长沙“双减”实施具体方案出台,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2016年开始,长沙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逐步与“三甲”医院“攀亲携手”。2017年,长沙市全力推进“健康长沙”实施方案,一批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得到质的提升……如今,长沙市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率先全国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2020年11月,家住中建·嘉和城的业主成为长沙首批享受“交房交证”政策的受益者。从今年1月1日开始,交房即交证政策在长沙内五区全面推广实施。“房住不炒”是长沙闻名全国的“幸福经验”,目前,全市已建成公租房11.39万套,建成共有产权房12.48万套。据统计,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9544元/平方米,排在全国省会城市最后梯队。

  “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中国十大美好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从2016年开始,长沙每年人口净流入都保持在20万以上,去年达到50万人以上,目前,长沙常住人口已达到1004.79万人。

  城市品质加速提升,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长沙曾有句老话,“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即从长沙南门步行到北门只有3.5公里多,形象地描述了老长沙城的概貌。

  经过70余年的建设发展,长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从1949年的6.7平方公里增加到如今超过600平方公里,从“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形成了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5年来,长沙完成了宁乡撤县设市,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入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启动了金阳、金洲、金霞新城规划建设,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黄花机场T3航站楼、长沙高铁西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热火朝天,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投入使用……今天的长沙,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地铁驶入“网络化时代”,机场迈进“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高铁迎来“双核驱动时代”,京广、沪昆和在建的渝长厦3条高铁“米”字交汇,可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黄花国际机场位居全球百大机场行列,4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2020年国际货邮吞吐量比上年增长48.7%,成为中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

  今年4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召开,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从198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1997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再到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融合发展正大步探索前行。

  众擎易举,连城崛起。随着三市“1+3+10”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三市明确提出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的“十同”目标,助力三市抱团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生态环境日益优美,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10月16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公布,长沙县和浏阳市获得殊荣。这是近年来长沙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

  长沙是一座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岳麓山、湘江、橘子洲、长沙城相映成景,独具风韵,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

  5年来,长沙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38天。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80%以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从2016年开始,长沙就启动了主城区老旧社区居民家庭餐厨油烟净化治理试点,引进先进技术,助力长沙蓝天保卫战。如今,重点行业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全力争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秋日傍晚,长沙市圭塘河两岸人来人往,美人蕉、翠芦莉等水生植物摇曳生姿,错落有致的植被景观、休闲步道,令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的圭塘河因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污染,让人避而远之。长沙以“点长制”“河长制”等为抓手,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今年1至9月,全市32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圭塘河、沩水宁乡段、后湖、株树桥水库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中沩水宁乡段成功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参评全国“美丽河湖”。(长沙发布)

【长沙:在新时代“赶考”中交上优异答卷】
金秋的长沙,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1.18万平方公里的星城大地,产业兴旺、乡村秀美、城市宜居、人民幸福。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先后实现了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元、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历史性跨越。面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治理、洪水疫情等多重挑战,长沙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优异答卷。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GDP年均增长7.8%

  10月25日上午,深圳、长沙两地共同鸣锣,庆祝可孚医疗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这是长沙今年新增的第七家A股上市公司,以76家的总数保持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

  上市公司的多少是一座城市实力的表现。近5年来,长沙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9%,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三安光电、惠科光电、天际新能源汽车等先导性项目建成投产,三一智能网联重卡、中联智慧产业城等战略性项目快马加鞭。

  目前,长沙有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5年来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37个,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73家。

  长沙是科创资源丰沛的大市,拥有58所高校、99个独立科研机构、61位两院院士和165万各类人才的优势。长沙启动海归小镇建设,出台“长沙人才政策22条”“自贸区45条”“乡村振兴8条”等人才政策,并与清华、北大等一批顶尖高校开展战略合作。

  今年3月,长沙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142家,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八位,成功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5年来,长沙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等相继获批。

  10月11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一周年改革创新成果发布会引得多方关注。长沙在制度创新中彰显省会担当,形成了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2项为全国首创。

  如今,数字人民币试点如火如荼,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紧锣密鼓,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等长期落户星城,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互联网岳麓峰会等蜚声中外,经济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六位,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一线”网红城市。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近日,长沙市明珠苑小区居民代表将一面写有“为民办实事、心中有群众”的锦旗送到开福区人居环境局,这是494户居民对党委政府改造老旧小区表达的诚挚谢意。

  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年新增财力的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20年,长沙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4万元,同比增长5.7%。

  2016年4月,长沙市启动老旧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这个巨大的民生礼包惠及500个社区。通过实施“一圈两场三道”“四精五有”等一项项优化、美化、绿化、亮化城市措施,长沙大街小巷焕然一新。

  2017年底,长沙8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在全省率先让13.4万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并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对口帮扶龙山县等8个贫困县,携手“老乡”共赴小康。

  教育是民生之基。长沙强力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5年来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9所,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市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6.6%。11月5日,长沙“双减”实施具体方案出台,再一次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2016年开始,长沙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逐步与“三甲”医院“攀亲携手”。2017年,长沙市全力推进“健康长沙”实施方案,一批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得到质的提升……如今,长沙市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率先全国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2020年11月,家住中建·嘉和城的业主成为长沙首批享受“交房交证”政策的受益者。从今年1月1日开始,交房即交证政策在长沙内五区全面推广实施。“房住不炒”是长沙闻名全国的“幸福经验”,目前,全市已建成公租房11.39万套,建成共有产权房12.48万套。据统计,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9544元/平方米,排在全国省会城市最后梯队。

  “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中国十大美好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从2016年开始,长沙每年人口净流入都保持在20万以上,去年达到50万人以上,目前,长沙常住人口已达到1004.79万人。

  城市品质加速提升,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长沙曾有句老话,“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即从长沙南门步行到北门只有3.5公里多,形象地描述了老长沙城的概貌。

  经过70余年的建设发展,长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从1949年的6.7平方公里增加到如今超过600平方公里,从“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形成了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5年来,长沙完成了宁乡撤县设市,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入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启动了金阳、金洲、金霞新城规划建设,建成区面积新增近200平方公里。

  黄花机场T3航站楼、长沙高铁西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热火朝天,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投入使用……今天的长沙,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地铁驶入“网络化时代”,机场迈进“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高铁迎来“双核驱动时代”,京广、沪昆和在建的渝长厦3条高铁“米”字交汇,可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黄花国际机场位居全球百大机场行列,4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2020年国际货邮吞吐量比上年增长48.7%,成为中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

  今年4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召开,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从198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1997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再到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融合发展正大步探索前行。

  众擎易举,连城崛起。随着三市“1+3+10”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三市明确提出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的“十同”目标,助力三市抱团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生态环境日益优美,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10月16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公布,长沙县和浏阳市获得殊荣。这是近年来长沙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

  长沙是一座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岳麓山、湘江、橘子洲、长沙城相映成景,独具风韵,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

  5年来,长沙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38天。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80%以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从2016年开始,长沙就启动了主城区老旧社区居民家庭餐厨油烟净化治理试点,引进先进技术,助力长沙蓝天保卫战。如今,重点行业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全力争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秋日傍晚,长沙市圭塘河两岸人来人往,美人蕉、翠芦莉等水生植物摇曳生姿,错落有致的植被景观、休闲步道,令人心旷神怡。

  几年前的圭塘河因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污染,让人避而远之。长沙以“点长制”“河长制”等为抓手,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今年1至9月,全市32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圭塘河、沩水宁乡段、后湖、株树桥水库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中沩水宁乡段成功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参评全国“美丽河湖”。

【重庆日报】永川 奋力建设西部职教基地

正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赋予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的功能定位。

  作为职教名城,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永川的靓丽名片,吸引着全市乃至全国的目光。

  不管是敢为人新,开创了被教育部称为“中国职教第四种发展模式”的职教探索,还是勇立潮头,致力于打造“重庆现代职业教育基地”;不管是齐抓共管,构建了齐头并进的永川职教发展格局,还是一马当先,形成了在重庆各区县乃至成渝地区保持领先的职教规模,永川通过大做职教文章,改变了一座城市,培养了数千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可供借鉴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蓄力而为 点滴荣耀成就永川职业教育高度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从10余年前的4.3万名在校学生到如今14.4万名学子济济一堂,从占地2平方公里到如今10平方公里的发展规模……对于永川来说,持之以恒探索换来的是竞争优势厚积薄发,是国家重点战略的垂青,是知名企业的关注,是老百姓的信任。

  奋力奔跑的永川人,跑出的是属于自己的“永川速度”。

  打造了一批职业教育“排头兵”,构建众雁同飞、齐头并进的永川职教发展格局。现有本科、高职、中职等17所大中专院校,33个大类299个专业,9000余名高素质教师,14.4万名在校学生,年均培育对接产业发展、契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4万余名。

  一所所学校强势崛起,跨越腾飞。重庆文理学院申硕在望,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转设成功,重庆科创职院升本有序推进,重庆智能工程职院暨华为联合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投用,重庆水电职院、重庆财经职院、重庆科创职院成为市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培育)单位,重庆农机校、重庆经贸校、重庆工业技校、永川职教中心建成国家示范中职学校。

  这些学校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仅2020年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及学生技能竞赛获奖全国银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排名全国第28位。重庆财经学院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排名全国第17位。

  学校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美誉度的“王牌专业”“精品课程”。

  永川区围绕产业办专业,3年内新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与川渝两地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51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2个、精品课程15门,重庆市级重点专业51个、精品课程45门。

  产教融合是永川的特色,也是优势。永川区粘紧“产”“教”两张皮,3年来对接企业68家,开设65个专业订单班、主体班、现代学徒制试点班90个,学生3636人;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联盟,校企共建实训基地303个。

  或许正是因为把准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助推产业升级、服务城市发展的作用在永川体现得淋漓尽致。

  永川区GDP总量排位从2017年的全市第10位跃升至2019年的全市第8位,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生态城、百亿级智能家居产业园、特色轻工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一城七园”产业集群,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96人。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招商引资综合考核分居主城都市区第2位、第1位。2018年起,永川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城区人口达到78万人。

  今天的永川,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职教名城,拥有持续强劲的发展引擎。

  谋局而动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永川深知,一步领先容易,步步领先难,要想继续领跑,改革势在必行。

  永川不为成绩所骄,不为挑战所困,不为经验所惑,从政策、资金、机制等方面全面发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创新发展。

  2017年,永川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的意见》和《加快建设现代职教高地激励政策24条》,核心是支持鼓励职业院校扩大发展规模、做优做强、提升服务能力,并具体明确了24条“真金白银”的支持鼓励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受到普遍叫好,让社会各界看到永川办好职业教育的决心和气魄。

  以资金奖补机制为例,永川院校新设立符合永川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按本科、高职、中职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补贴;辖区本科院校升为应用型大学奖励1000万元,高职院校升为本科院校奖励500万元,中职学校升为高职院校奖励300万元;为永川企业开展的订单式学历培养班且每班不低于30人,毕业后按本科、高职、中职分别奖励学校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

  这些政策极大调动了永川职业院校加快发展的积极性。2017年,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只有2600名在校生,现在已达8600名在校生规模。前不久,该校又购买了480亩土地用于扩大办学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1.5万名在校生规模。永川职业教育中心迁建,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科创学院扩建校区,渝西卫校新建校区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这些政策也吸引了更多的职教资源往永川聚集。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华锈中等专业学校先后落户永川。其中,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已于2020年9月建成投用,首批招录了1300名学生。

  “职教24条”实施4年来,永川区财政已累计兑现相关奖励补贴资金9.4亿多元,已累计出让7000余亩土地用于职业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及新办职业院校。

  2019年,永川区又有大动作,将职业教育归口永川国家高新区管理,释放出一系列利好讯息。

  “高新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推进职教发展,加快西部职教基地建设步伐。”永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朝国强调,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城校互动,产教融合优势,一手抓产业,一手抓职教,双手合拳,十指相扣,有力推动“产城职创”融合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优势,加快职业教育学校发展的审核审批等职能办理,提高办事效率,为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永川区还成功争取教育部、市政府共建西部职教基地,建立市教委、市发改委每季度到永川专题研究的例会制度,聘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为首席顾问,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汇聚更多力量。

  在机遇面前,永川人找准优势,独辟蹊径,以敢为人先的胆识、敢于创新的气魄,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乘势而起 西部职教基地呼之欲出

  伴随着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谋变与变革,探索与尝试,摆在永川人面前,如何再出发?

  在永川区看来,只有目光长远,眼界才会真正宽广,才能赢得未来。扛起责任,肩负嘱托,永川区踏上了职业教育发展新征程,描绘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

  围绕永川城市布局,规划“一核一片一圈一镇”西部职教基地四大组团空间布局,推动职教资源集聚发展,“产城校景”深度融合。

  其中,“一核”是指在城东生态科技城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西部职教城核心区。“一片”是指在卫星湖片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职教特色示范片区。“一圈”是指以重庆文理学院、水电职业学院为中心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一镇”是指依托重大城科、科创学院等院校,打造职教文旅小镇。

  在美丽蓝图下,是永川人一如既往大胆创新、砥砺奋进的铿锵步伐。

  坚持“两眼向上”“两眼向外”,时刻关注党中央、重庆对职教发展相关政策规定和各地职教院校迁、扩建动态,支持市内外院校优先迁建至西部职教基地。

  当好“强力胶水”,粘住产业和职教“两张皮”,支持引导在永川院校增强与永川主导产业契合度,大力推进订单班、中国特色学徒制班等共建工作。积极兑现“职教24条”政策举措,鼓励院校广泛建立公共实训平台、研发平台,努力实现职教发展对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作用。

  实施产业需求引领、产教联盟链接、实训基地支撑、职教增量提质、职教改革试点、职教品牌塑造、职教发展智库七大工程。

  开好西部职教基地建设季度联席会,高标准办好首届西部职教基地高峰论坛,努力打造“扎根永川、立足成渝、服务西部”的西部职教基地。

  令人期待的是,永川区力争到2025年将实现永川职教城建成区达到20平方公里、院校20所、在校学生20万人,年社会培训20万人的发展新貌。

  改革没有止境,发展没有止境。如今的永川人正快马加鞭,朝着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能人才供给区、西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区、全国“产城校景”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奋力前行。

  贺娜 图片由永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想我的爱情一定是慢慢来的,慢慢感受彼此的爱,慢慢给予彼此爱。两个人谈谈各自的目标,多花一些时间陪陪对方,了解彼此的喜好,我们会陪着对方做对方喜欢的事情,我们
  • #20220222超爱刘宇宁# 在最有爱的日子里来表达对宁的喜爱,应该是很浪漫的事了吧!自中奖于皓都以来,几乎每场直播都跟了下来,又陆续的考古了2020年的所
  • 在选择门窗品牌加盟时除了关注产品的品质外,经销商首先必须要了解品牌厂家的过往经历,这很重要,因为直接关系到品牌的诚信以及今后的合作,可以说每一家真正优秀的企业都
  • ​​​《文学的故乡》——迟子建1.它扇动着湖蓝色的翅膀悠然地环绕着我转了一圈然后无声地落在我右手的无名指上仿佛要为我戴上一枚蓝宝石的戒指《世界上所有的夜晚》2
  • #一年无事为花忙今年的绣球很争气,几乎每一个枝头上都挂满花苞,我喜欢自然的颜色,对花友们追求的蓝不感兴趣,但阿豚对调蓝充满了好奇,于是试着和她一起为两棵绣球调蓝
  • 谁能想到二十年后,武汉这个城市的夏天也是需要穿着薄外套度过的,就像二十年前,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滑稽的告白”会成为我的往后余生。恋爱时,我们都不接受闪婚,不相信一
  • 所取题材,多赋予吉祥富贵寓意,形式上也追求富丽华美的审美意趣,风格是鲜明的宫廷艺术特色。#孙悟空[超话]#1955年,画家刘继卣所绘《闹天宫》连环画刘继卣,杰出
  • #大理婚纱摄影# #大理婚纱照# #大理旅拍#陪你青丝变白发,陪你朝阳又夕下,我们三餐四季,我们煮茶赏花你是我的乍见之欢,你是我的眼神所向,你是我的温柔的归宿,
  • 很显然,农耕文化的“麦熟”与二十四节气无关,而是与七十二候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和小麦灌浆饱满没有关系,奥迪,作为汽车工业科技企业,蠢!
  • 2017年7月,兰州新区将原有39个县级机构压缩为29个,整合设立了21个工作部门,在全省率先整合成立了市场监管局,构建了大人事、大经济、大建设、大监管等“大部
  • 因此地中海国家的人们都喜欢佩戴海蓝宝石,希望借助它让自己拥有甜蜜的爱情、维持婚姻的美满。这个医院一般是私立妇儿,家庭的必须支出,技术上牛不牛,这个不知道,但很多
  • 说正事儿,说正事儿1互动电动触控屏幕,针对大中院校教室及汇报厅和机关单位中高档会议室;2VR全景720自助拍照系统,集:拍照分享收费于一体,主要针对高校和景区,
  • 对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技术技能提升补贴、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就业补贴
  • 故事讲完,教室里沉默了,老师知道,学生们已经听懂了这个故事:世间的善与恶,有时错综复杂,难以分辨,所以凡事不要只看表面,不可轻易论断他人。原来,父亲和母亲乘坐游
  • #温州[地点]##微博表白计划##告白短信计划##美女##最近一次的怦然心动##温州相亲##相亲##好想谈恋爱##情感语录##找对象##单身#分享最近的快乐(今
  • 】早在2009年,来自美国的科学家Kevin J. Ruff等人在SCI期刊《Clinical Rheumatology》上发表了一项关于蛋壳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
  • 【4月16日甘南摄影团】兰州/临夏八坊十三巷/卓尼百年藏寨/尼巴村/岷县腊子口/扎尕那/郎木寺/拉卜楞寺民俗风光摄影7日创作活动#摄影[超话]#摄影老师推荐拍摄
  • 我真的要被这个sb雪糕气死了!我都吃完了品出来不对了这哪是冰碴子这是白酒冻上了,我喝酒又不行吃一根这个现在头晕想吐最重要的是这么难吃居然一个要19,我20买杯奶
  • ​所心所念的毕设,在一个极具童心和浪漫的日子划上句点,似乎真的要和本科的设计生涯说声再见了有遗憾也有收获吧,感谢homie的不摆烂,感谢各位老师让我们玩的这样开
  • #一城行走客[超话]#人这一生,如果能够遇到良人,自然是幸福的。也许我们心怀期待地等一个人的出现,却没有想要对方是一个非常烂的人,曾经的甜言蜜语,曾经的海誓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