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子朔》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
  用世颇殷,乃穷于遇;
  待人颇恕,乃穷于交;
  反身颇严,乃穷于行。
  昔司马子长云:
  然虞卿非穷愁,
  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
  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
  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这是明代郑淑云写给儿子的回信,了了几十字。但体现了,她的爱,不狭隘,不灰暗,是一个经过风雨历练的女人在看过人生百态后,饱含仁慈宽厚的生命之爱。

信里,郑妈妈是这样讲的:

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顿,千古有之,孩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一种困顿,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

第二种困顿,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上值得交的朋友。

第三种困顿,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意愿生活。

最后,这位妈妈抚慰儿子,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不是没有好处。孩子你要多读书以自励,不要放纵自己呀!

人生一世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自古才命两相违,有才华却不一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人生固然难免困顿,纵然多有不顺,但是上天为我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我开一扇窗,在某一方面无法发展,却可以在另一方面得到补偿。所以人生有幸,有不幸,但是人生绝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努力总会有所得,穷且益坚,达人知命,苦心人,天不负!“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个世界,有什么值得我坚守的?我心。屡遭挫折,却依然不改;坚持,明知不可为,偏要逆天而行;坚守,义之所在,身死无悔!生活就像减法,每一页撕去,都不可以重来。贺儿,不要花精力和时间去犹豫和纠结什么选择是最好的,因为不到永远不知道结果,有想法就大胆地去尝试,有所爱的就要去争取。人都一样,总有其实并不是太重要的东西像是心魔一样缠着你,让你一直放不下。或许有那么一天醒悟过来,对于过去的事情一笑了之,然后会觉得以前的自己很傻很天真。贺儿,当我们犹豫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大;当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很小。等到有一天我们都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时,谁还会质疑我们当初的选择?因为那时,我们都已经变得更好了。人生像一截木头,或者选择熊熊燃烧,或者选择慢慢腐朽,风雨人生,淡然在心。我的贺儿,开宝马,住别墅固然是好,但不如我能背着你过马路。

【古人较为青睐的花】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花卉植物,花卉大国”之桂冠或许非中国莫属。不论是花卉种类、名品数量,还是价值利用、盆景开发,中国都曾领先世界。其中,原产品种梅、兰、菊、牡丹最具代表性,为古人最爱。
  梅花被古人称为“天下尤物”
  如果问历代古人都青睐的花卉是哪种,梅花堪称第一。用宋代文人范成大在《梅谱》中的说法,叫“梅,天下尤物”。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梅子最晚在五六千年前已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在新石器早期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上,便曾发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梅核。《诗经·召南·摽有梅》一诗已有:“摽有梅,其实七兮。”意思是,用竹竿去打梅子吧,树上只剩七个梅子了。
  先秦人视梅与盐一样的重要,梅子是上等酸味调料。《尚书·商书·绝命上》中称:“若作和羹,尔唯盐梅。”但是,将梅作一种名贵花卉来栽植应在汉代。据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内有“梅七:朱梅、紫叶梅、紫华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梅作一种观赏花卉是在汉魏以后。据南宋文人、赏梅专家杨万里考证,在南北朝时,梅花“始一日以花闻天下”(《洮湖和梅诗序》)。到唐代,梅花已全面受宠,明张之象所编的《唐诗类苑》中咏梅唐诗达52首,仅次于牡丹。
  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原创花艺一绝的“盆景”已经出现,时称“盆栽”,被移植进花盆里的梅花称为“盆梅”。被误传为苏东坡妹婿、苏小妹丈夫的秦少游就非常喜欢盆梅,曾作《梅花百咏》,其中《盆梅》诗称:“花发圆盆妙入神,静观意思一团真……”
  在宋代,梅花成为养花人一致的首选品种。范成大《梅谱》称:“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这有无多少,绵不系重轻。”大概意思是,家里养花,其他品种可有可无,多点少点都不要紧,但不能少了梅花。宋人爱梅几至痴迷,北宋诗人林逋便号称“梅妻鹤子”。
  明清时期,梅的文化内涵被进一步发掘,清嘉庆时文人苏灵曾将盆景植物分为“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等四大类,梅花被排在“十八学士”之首。
  到了近现代,梅花仍为群芳之首。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内政部呈行政院为拟定梅花为国花请核转鉴核施行文》中,拟定梅花为国花的理由之一,是梅花“凌冬耐寒,冠冕群芳,其坚贞刚洁之概,颇足为国民独立自由精神之矜式”。这,或许就是古今中国人均爱梅花的重要原因!
  兰花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香”
  在古人所喜爱的花卉中,以香味独特而受到青睐的首推兰花。古人认为,兰花姿态秀美,芳香馥郁,故誉之为“香祖”,又有“天下第一香”的说法。北宋文人、书法家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称:“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其实,兰花的“国香说”,最早并非出自黄庭坚之口,《左传·宣公三年》里便出现“兰有国香”之语。其典为:郑穆公的母亲燕姞未被郑文公宠幸前,仅是一名贱妾,一次她的祖先托梦给她,告诉她将有“兰”这个儿子。并提醒她,兰花的香味在全国数第一,佩带兰花,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样地爱上你。果然燕姞不久后即受郑文公宠幸,并生下了儿子,取名“兰”,此即郑穆公。
  先秦名人中,给兰花评价最高的名人是儒家圣人孔子。《孔子家语》一书里,多处提到孔子对兰花的赞美:“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兰花的人工栽植也是到唐宋时才趋于普遍。在唐代文人中,对兰花最有心得的当是诗人王维。王维是制作兰花盆景的高手,他对花盆特讲究,后唐冯贽《云仙杂记》中“贮兰蕙”条称:“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
  北宋黄庭坚也是兰花专家,他主张种兰必须选用沙石,其在《幽芳亭》中写道:“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由于兰花的普及,宋代画兰之风遂兴,郑所南便是一位以画兰花出名的南宋画家。宋代宁波人赵时庚还写出了中国最早的兰花专著《金漳谱》,同时期类似的著作还有《兰谱》、《兰易》等。但兰花最受人们欢迎、研究最深入的时代是在明清时期,《兰史》、《罗篱斋兰谱》、《第一香笔记》、《兰蕙同心录》、《兰蕙镜》、《兰言述略》、《艺兰四说》等研究兰花的论著,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古人为何这么推崇兰花?原因大概全在孔子的话里——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这是优秀人品的象征。
  菊花是古人最早开发药用功能的花卉
  相对来说,在古人喜爱的花卉中,比较平民化的是菊花。春、夏、秋、冬四皆可赏菊,但什么样的菊花为贵,古人有相对一致的标准,这就是清初陈淏子《花镜》中的观点:菊花“究竟开于秋冬者为正,以黄为贵”。
  菊花的别称很多,有近20种,女华、延年客、更生、朱赢、女茎、金蕊等,都是菊花的异名。菊花也是先秦时即进入人们生活的,《礼记·月令》中称,晚秋“鞠有黄华”;“鞠”通“菊”,意思是晚秋时节,菊开出黄花。
  与梅花一样,古人之所以很早就认识菊花,与对其食用价值的较早开发和利用有关。早期,古人更看重菊花的食用价值,而非用于观赏。屈原《楚辞·离骚》中便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到了汉代,菊花的药用功能得到进一步认识。《神农本草经》中即称,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其别称“延年客”,即因此而来。
  魏晋时,菊花的观赏价值得到肯定。这一时期,把菊花赏出品位和境界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文人陶渊明。其在《饮酒》诗之五中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令菊花的身价和地位暴涨,菊花从此成为中国文人赏玩的珍贵花卉。“九华菊”是陶渊明最为欣赏的菊花良品之一,《花镜》一书释名菊达152种,其中就有九华菊。此菊,花大心黄,白瓣,花朵达两寸半,清香异常,越人又称为“大笑菊”。
  到了宋代,菊花已由室外露天栽培发展到室内盆栽,成为“盆菊”,中国第一部菊花专著《菊谱》即为宋人刘蒙所撰。明清时期,人们对菊花的研究更有热情,明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记菊达270种,分为黄、白、红,粉红、异品等种类。
  牡丹是古人心目中最能代表富贵吉祥的花卉
  在古人心目中,最能代表富贵吉祥的花卉是“花中之王”牡丹花。古时有“南梅花,北牡丹”的说法,牡丹在隋唐以后,备受北方贵族的喜爱,并以唐人为最。
  “牡丹”一名最早出现在曾任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的东晋山水诗人、世称“谢康乐”的谢灵运笔下,《谢康乐集》中有这样的说法:“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
  牡丹得名,说法不一。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事实上,牡丹初无名,秦汉依芍药名,称为木芍药,且始有木、草之分,芍药则对应地称为草芍药,后人誉它们为“花中二绝”。
  牡丹正式当上“花中之王”并获“国色天香”之美誉,是在隋唐时期。唐代诗人刘禹锡《赏牡丹》一诗,最能代表唐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牡丹的“百两金”、“富贵花”等别称,都是隋唐时叫开的。栽植、观赏牡丹,以唐开元年间为盛,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最爱牡丹花,李白《清平调》中咏牡丹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就是李隆基带着杨玉环月下赏花时,应诏进宫的李白即景随性而作。
  到了宋代,长安牡丹输给了洛阳牡丹。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称,“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牡丹称“洛阳花”,即源于此。
  洛阳牡丹之盛,民间认为要感谢武则天。传说,有一年武则天雪中赏梅,一时心血来潮,希望“冬天百花开”。手书圣旨一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次日,御花园里啥花都开,独牡丹不放。一怒之下,武则天把牡丹贬出长安,扔于洛阳北郊邙山上。
  当然,这仅仅是传说,但让牡丹及其他花卉反季节开放在唐代已完全可能。据《续仙传》记载,有一个叫殷七七的唐代道士就有调节花期的技术,“能开非时花”。当时,为花木建温室或是将花卉放在浴堂里养已不鲜见,李白《春葺新居》诗句:“看惯温室树,饱识浴堂花”,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了水就有了灵气,还是需要一场雨,来润泽一下已经燥热多日、略显焦渴的这座城市。一棵棵粗壮的梧桐、国槐都有几十年树龄了,如今枝繁叶茂,不光遮蔽了人行道,连街面也覆
  • 仔细咂么,其实《菊次郎的夏天》有点儿伊斯特伍德拍摄的《完美的世界》的味道,都是公路片,极具反差感,年长者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而年幼者都是需要被引导,被疗愈的
  • 爱了‼️三亚依山靠海神话山海经小众民宿 又是想住酒店的日子9 •• ┈♥♥❥. ⓿ ❼ 月┈┈ •若不是朋友推荐,可能真的很难找到这家“山林与海”都可以拥有
  • )品牌商品有举报风险一共五张图,麻烦谷了我每次都很认真的替朋友解答感情问题ta们的快乐悲伤我都会尽力共情 因为这样我才能尽我的全力去帮助ta们 站在ta们的立场
  • 善良,是做人之本,人生路上那些惊喜和好运,往往就来自于你积累的温柔和善意。人生中,该你遇见的人,就算你要抗拒,也是无法改变与逃避的。
  • 所以就说明了这个婆罗门女过去是有修行的,是行菩萨道的。 过去的善根很深厚,“宿福深厚”就是她善根力很强,多生修行,根据她的愿力,不论生到哪个地方,当时的大众人民
  • 感受到了小双很喜欢肖战,真希望肖战可以一直一直代言双立人,这样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蹲直播间回购了,真的好用又实惠。还有今天的直播间真的很优惠,要不是家里厨具够用了,
  •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人不能常碎念,这样的话会老得快,天天要过的开开心心的,看美好事物,然后心呢想的都是好的东西,这样的话呢,心里面就不会有负
  • 而且客居地“新丰”之得名本就与乡愁有关,加之前句“归梦”的导诱,联想到自己与马周境遇迥异,是愁上添愁。作者以《夜雨》为题,通篇却不着一个“雨”字,而是从听觉人手
  • 居然被人做成大买卖】腾讯在美国投资了开采月球矿藏资源的MoonExpress、致力于在外太空与小行星上开矿的PlanetaryResources,在阿根廷投资了
  • 而深色纯棉,会自然脱色,尤其是黑色和藏蓝色,都会有些许泛白;毛衣,只要不是送去干洗,基本都会个别部位起球......真的没有完美的面料。280克大毛圈,面料成份
  • #有球必硬[超话]# 【U19青超联赛B组比赛预告】 第22轮对阵双方如下:15点30分,梅县铁汉生态VS梅州客家15点30分,青岛中能VS武汉卓尔16点00
  • #三亚生活##三亚旅游# #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去世#【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去世,网友:真乃女中豪杰】说到酋长,很多人都会想到非洲和热带雨林的少数部落,那些远离文
  • #故宫博物院[超话]#“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将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正式开展! #我承认我昨天声音大了点# 青山见我香氛蜡烛取《千里江山图》之韵,
  • 来评论区分享最惊艳你的一部文艺片吧~#海的尽头是草原角色海报#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今日释出一组“草原看海”版角色海报,展现了陈宝国、马苏、阿云嘎、王锵、丁程
  • !!
  • 株洲市城管局灯饰管理处负责人称,所谓“微亮化”就是有别于大型、连片式夜景灯光布局,落脚点放在社区、街巷和小游园等区域,优先解决居民最后100米的照明问题,形成“
  • 这世间,我们都是行人过客,时光才是永恒。亲眷友人终过客,却让人,牵肠挂肚。
  • 再往后一首《花落时相遇》就温暖起来了,主歌部分感觉在温柔却有力地击溃屏障,安慰你,让你放下、让你敞开——“靠近你 倾听你 相信你 还没有放弃;陪伴你 拥抱你 给
  • 颂今老师与他是中国唱片广州公司的老同事,他曾经为颂今老师编录的许多唱片专辑设计封面,给歌手拍照片。Taylor Swift在法庭证词中如此介绍自己“我是一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