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吧往事》 作者 | 黑麦

我爷爷家住在酒厂宿舍区,30多年前,国贸东边有一片工厂,北京东郊葡萄酒厂就在其间,生产夜光杯葡萄酒和红星二锅头。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如今,八王坟这个地名已经被大望路取代,酒厂也搬迁到了很远的地方。

1986年,在我过三岁生日的时候,电视台来到我家,在我的奶油蛋糕前拍摄了中国第一部葡萄酒电视广告。想必当时的观众对未成年饮酒画面没有什么禁忌,我在电视上举起了迷你葡萄酒杯,舔了一口露出憨笑,自此和酒也算有了一点缘分。

常听酒厂的老人们讲起,北京的胡同里原有不少小酒铺,好酒的老头领着空瓶打酒,几毛钱就能换俩二两“白干”。下酒菜也很简单,油豆腐、肉皮冻、煮蚕豆,年月不好的时候拌个白菜梆子也能喝半瓶。长大后,我在汪曾祺和唐鲁孙、王世襄的文章里都读到过这种情景,只是那些描述也会让我想起《孔乙己》这样的语文课文。

粮食酒能主导着北京的餐桌,大概和历史有些关联,据说造酒方式可追溯到宋代。20世纪70年代,红粮大曲投产,二锅头大行其道,顶替了原先廉价的红薯酒。我爷爷在酒厂工作了一辈子,中午晚上两顿饭必喝一小杯二锅头佐餐。在他看来,酒是一种日常的饮料,就像我喝汽水一样。在没有调味工业的年代,酒很珍贵,红酒香甜、啤酒干爽、白酒醇厚,他总是给我细数自己喝过的酒,然后常常加上一句,在酒厂上班,那是给个县长都不换的好工作。

80年代,北京开了几家酒吧,几家歌舞厅,不像是平头百姓消费得起的地方。在电视剧《海马歌舞厅》里,人们把酒言欢,人们烂醉如泥,《过把瘾》里的杜梅和方言说,你看这些人醉生梦死那劲儿。

随着电视剧改变的,首先是人们家里的酒柜,烧刀子、特区、女儿红,在80年代末变成了清一色的人头马,这些酒几乎都不为喝,名义上是为了招待贵客,实则是为了装点。直至今日,打开瓶的也寥寥无几,落满尘土。

1980年,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开在一条狭长的胡同里。一年后,姚依林和陈慕华两位副总理给北京的个体户们拜年,来到了这家小饭馆,并嘱咐店主,多做点儿下酒的凉菜。大概是从这时候开始,出来喝酒的人就变多了,卖酒的地方也多了起来。

那时候主要是啤酒。记得小时候见过最“奔放”的散装啤酒,是在隆福寺的牛肉面馆里,面锅旁有个大酒缸,服务员像盛汤一样,把啤酒舀到破了边的搪瓷杯子里,想必那啤酒没什么气,也不够冰,但足以让人品尝到些放松。忘了是谁说的,啤酒是最廉价的自由。一点没错。

大绿棒子一度占领着北京85%的市场份额,90年代中,随着“燕京”大量涌入市场,随处可见喝啤酒的人,和拿着空瓶子给家里换啤酒的小孩。“退瓶价”一块五,比矿泉水还便宜,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同学常以没钱为借口,聚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分享一瓶啤酒,教务主任见了直摇头,拿我们没有脾气。总之,这种浓度不高,却格外亲民的酒,很快充满了地摊、大排档、小餐馆,最终也被大饭店和酒楼接纳,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的过渡期,成为消费的主流。

三里屯因距北京城墙三里地而得名,中国第一家合资饭店在此开业,由于紧挨着使馆区,1995年时,这里孕育出一条酒吧街。其中兰桂坊、“男孩女孩”较为出众,很多影视剧曾在这里取景,使得这条街一度成为了北京新文化的标志,时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坐在这里,只为享受北京下午有些刺眼的阳光。鼎盛时期,这条街一直开到路南,沿着工体不断扩张,也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风景。不得不说,经济的上行也为酒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000年后,约有近千家大小酒吧散落在北京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商务应酬还是私人聚会,人们都把酒吧当作最新潮的社交场所。

2004年后,工体西路上的娱乐场所变得越来越多,90年代去迪厅的人好像都钻进了夜店和KTV,音乐突然变成了喝酒的主题。芝华士、黑方、灰雁,混着干姜水、苏打水,替代了90年代葡萄酒加雪碧的组合,电子音乐取代了的士高,点歌变成了自己唱,在这段时间,夜生活给职场上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逃离感,一种解压的方式,同时也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多了些现代的色彩。

最近被吊销执照的“天堂超市酒吧”,就是后夜店时期的产物,这个起初贩售烟酒的小卖部,因价格低廉,聚集了不少客人,随即,这里增设了桌椅,经历了两次扩大和升级,最终变成了一家酒吧。“天堂超市酒吧”与脏街遥相呼应,引来的大多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麻辣烫、烧烤摊、啤酒、薯条的味道弥漫在夜晚的空气中。2017年5月,“脏街”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环境治理,5年后,“天堂”也关门了。

这几年,饮酒的场所似乎又发生了变化,随着餐厅的精致化,又细分出精酿酒吧、居酒屋和小酒馆。我那些从小喝“大绿棒子”的朋友偏爱精酿,他们对啤酒的味道似乎有了依赖,对清爽的口感情有独钟;喜欢居酒屋的朋友大多是些上班族,平日里他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加班,在居酒屋,他们畅饮獭祭50,获得暂时的慰藉;喜欢葡萄酒馆的朋友,大多对自己的口味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迷恋成熟果实的气味,也在乎时间给酒带来的陈年感。

小酒馆的概念来自英文Bistro(Bistronomy)一词,它的原意是小酒吧,随后根据餐食演变出不同的风格,这一风潮由米其林星级餐厅带起,主理人精简掉了那些繁缛的规矩和繁复的菜肴,试图让客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美味的烹饪和酒。在这些地方,啤酒、葡萄酒和日本酒一度泾渭分明,却也在今日开始变得融合。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三种酒类也先后出现了品鉴与侍酒的考级培训,总之,现在喝酒的人越来越清楚自己想喝什么,要喝什么了。

今年初夏,北京的餐饮都有些消沉,各种酒馆更甚,夜晚走过曾经热闹的三里屯、一番街、鼓楼、五道营,不由得担心是否还能再次踏足曾经去过的小店。于我而言,喝酒不光是为了开心或感伤,也不止社交或是倾诉,我总觉得酒精有时候像是一种润滑剂,拉近我与一座城市的关系。

干杯,期待热闹的夏天回来。

《杨千嬅和刘惜君是怎样毁掉《葡萄成熟时》的?(也谈谈粤语歌的“语气感”)》

抱歉了,这一期的《声生不息》,我只想聊聊《葡萄成熟时》这首歌——杨千嬅和刘惜君是怎么毁掉这首歌的。

(利益相关:才见完她俩;且杨千嬅一直都是我最爱的粤语女歌手,当大家狂喷她《无条件》不行是我是她忠实的捍卫者。但,这次是真的对事不对人。)

《葡萄成熟时》这首歌收录于《U87》里,当初并未被唱片公司定为主打歌。但其后的回甘,就像歌里所唱的那样,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在我心目中,这是陈奕迅南玻王的一首歌。在我的《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本书里,我把自己整整一个章节定位为“留低击伤你的石头”,讲我成长故事中的“最耀眼伤口”,我相信这也给了《声生不息》关于这一期主题之灵感。

好了,杨千嬅和刘惜君的《葡萄成熟时》,最大的问题,她们从第一句开始就错了的问题,在于:

《葡萄成熟时》这首歌,你必须没有【想法】;一旦你有任何【想法】,就没办法【进入】这首歌,就会【毁掉】这首歌。

陈奕迅,是一个憨憨。他的大智若愚,作为一个演唱者(虽然偶尔也会创作)、诠释者,但从来没有人会认为陈奕迅没有态度,因为他总能把两个伟文的歌唱得,就像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对,我们说陈奕迅是神,他最神的地方,在于他华语乐坛最最最最最强的语气感。他真正贯彻了李宗盛所说,“唱歌是说话的延伸”,他把粤语中本来就有九音六调,用和李宗盛殊途同归的演唱方式,把它给唱出来了。我们总说陈奕迅的歌就像在你耳边说话,娓娓道来,这不是一个泛泛而指的形容词,这是陈奕迅的绝世武功,华语乐坛独此一档。

录《葡萄成熟时》时,陈奕迅刚满30岁。我不知道他到底知不知道Y想在歌里面表达的东西。但就像我在我书里写Y的章节中,我说的:“这些流行歌已经伴随我们走过几多年,说不清是那些歌词说中了我们的经历,还是我们的经历印证着那些歌词。我还可以将十几年的时间和这些歌曲分割开来吗?我在听薛凯琪唱《给十年后的我》的时候,幻想起未来的年岁更替;时光荏苒,到了《木纹》,再到《葡萄成熟时》,我们亦已有底气唱好这些厚重的词——黄伟文为了不辜负这些歌词,静待歌手用几年时间变得成熟,我们的幸运是陪着歌手一同等到了看穿谜底的这一天。”

你回忆一下,你是不是在忽然某天,才忽然了解了歌中唱的东西?就像我觉得我是以音乐为主题的中文世界当打之年最强写作者,上海文联的朋友看了我的研究以为我要去考文学硕士——可我一转眼,看到XXX这些孩子们搬运点东西转发量是我10倍,然后我再听“悉心栽种全力灌注,所得竟不如别个收成时”,你说我这一次要不要介意?就像无数人对我指指点点,让我要这样做那样做,“你干嘛不那样”的时候,我才会明白,“就算失收始终要守”。

我不知道30岁时的陈奕迅到底有没有经历过这些。也许是有的。在他第一个全盛期,因为续约问题,直接被英皇冷藏,看着刘浩龙这些别个在蹦跶。足足等了500天,加盟新艺宝后的第一张唱片,正式《U87》。500天是什么概念?在快上快下的香港乐坛,郭富城在1994年一年就发了8张唱片;陈奕迅被冷藏的03、04年,容祖儿同期也能一年发3张唱片。500天是足足可以被人彻底遗忘的时间,但见旁人谈情何引诱,问到何时我才能发片?答曰:你要静候,要静候。

所以,按理来说,在《葡萄成熟时》时,陈奕迅是不是应该用愤怒的、满是不忿的、伤感的、你们都是战五渣我来了……whatever,他应该是用这些情绪来唱吗?以及在技巧上各种炫技?

没有。完全没有。

陈奕迅《葡萄成熟时》成功之处,在于陈奕迅什么都不想。当黄伟文给出了这么一份充满哲思和辩证的词作时,陈奕迅却完完全全地放弃了说教,放弃了成为年轻导师,但他却收获了真正意义上的【表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陈奕迅从《U87》开始,从《葡萄成熟时》和《阿牛》这样的歌开始,变成了神。

可是,请看看杨千嬅和刘惜君都做了什么?

从第一句开始,她们就开始说教。哦不对,是从第一下木吉他开始,编曲老师就在说教。先来个木吉他,淡淡的木吉他,在讲故事,对吧?你知道,一旦你有【想法】,这首歌就完蛋了。然后,杨千嬅和刘惜君的每一句,都是错的。我当然知道她们都很想唱好这首歌,可刘惜君不知道,为什么杨千嬅你也不知道呢?你作为eason的知音,不可能不懂啊?而且,杨千嬅你自己出道至今也从来不是一个以唱功见长的歌手,你也是0唱功0添加然后直给的歌手啊?但为什么你要把“你要静候”唱成这样扭捏造作?你要故意强调“静候”吗?地球人都知道“静候”是这首歌的文眼啊?但请问,如果你一边唱的时候,一边有另外一个声音在提醒我:喂,敲重点啊,静候啊,听到了吗,要静候啊——我反感吗?这是什么啊朋友们,这是爹味啊。在父亲节,听到杨千嬅和刘惜君唱了《葡萄成熟时》之爹味版,这是提醒我们性别平等吗?

太说教,太爹味了。杨千嬅和刘惜君太想在《葡萄成熟时》里讲道理了。她们忘了,陈奕迅《葡萄成熟时》最成功之处,就是他的沉默,他的无我,葡萄就在这里,它有没有成熟,我只是一个普通的30岁的中年人,我不知道。

《声生不息》的节目组朋友们,对不起了,我只能讲真话。也感谢你们,做出了一个完全错误的示范,借此机会,可以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语感。过往,我们只在新东方里面听到语感这个词,后来语感频频出现在音综里面,到底什么叫做音乐里的语感?参考sense of language,所以歌手的语感,归根结底,其实是sense。它包括了审美,包括了直觉(intuition),当然也有感觉(feeling),还有讲故事的方式(storytelling)。而本次《声生不息》里面,让我重新认识到他的唱将身份——毛不易老师,他在这一期里和曾比特唱的《弥敦道》,洪卓立的歌,我跟樱嫂一起看的时候,樱嫂说:毛不易唱歌的预感怎么会这么好的?你听他唱,很陈奕迅啊——当时,洪卓立出道时,也是被定位为陈奕迅的copycat,但他只有陈奕迅的形,可毛不易在唱《弥敦道》的时候,他整个演唱的句子的结构,他的设计,这才是陈奕迅精神续作啊?我在节目组里,我问毛毛,我说毛毛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太神奇了啊。他很谦虚地说,真的没有,我就是研究了一下原唱怎么着——研究洪卓立原唱能有这个水平?这就是天赋,而且是刚好粤语歌的九音六调本身就有歌唱性,而毛不易恰好就是把他的语感加进去,他就像说话那样就好了(记得当时毛不易刚出道时被人说是“少年李宗盛”吗)。

真的,这一季《声生不息》结束后,我就想着毛不易老师和周笔畅老师马上给我出粤语专辑。

然后《葡萄成熟时》就成为今后大家学唱粤语歌、以及解释什么是语感的时候,作为一个必修的错误示范吧。感谢《声生不息》。留下了对的东西,也留下了可以打人的石头。

#声生不息##杨千嬅刘惜君合唱葡萄成熟时#


太阳成事心修法‬炼|第316天

赚钱,是急不来的

王尔德曾说过一句话:“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万万不行

1.让别人好了,钱才会来
2.将委屈转变为执行力

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是赚钱谋生。为理想而狂奔的路上,有风霜雨雪。但是只要踏实勤勉,就能抵达心中的远方。

穷,眼里的世界就是苟且和冷眼旁观。富,眼里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和颜悦色。

好在你我都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未来争取一份游刃有余

愿你今日所有的艰辛,都可以换来日后笑对生活的底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升温” 董秘“领跑”
  • 川藏交界出现裂缝怎么回事?裂缝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出现?
  • 杨紫票数反超热巴,你们忘了这件事情吗?
  • 北大医生被打通报,产妇丈夫被刑拘,做医生还要学点武术?
  • 恶意投毒?小区7天内近30只宠物狗死亡
  • 莉哥被行政拘留5日,B总001也出事!
  • 重磅!刘士余、易纲罕见发声!释放强烈政策信号!
  • 泰国沉船情侣大婚,摩根浦捷贷、新新贷、天下汇通、贷未来、微拍贷新人享高收益
  • 联想诺曼底计划帮光:欲重新抢夺手机市场直指小米8青春版
  • 林志颖庆生颜值逆天 调侃要和Kimi同岁
  • 女子网恋骗168万 以为谈了场“浪漫”跨国恋
  • 迪丽热巴在争议声中拿下视后,杨紫王刚闫妮的表情亮了
  • 阚清子新恋情曝光?网友:真骚!
  • “哈佛招生歧视案”今开审 美国亚裔维权迎来重要一役
  • 武艺深夜拥吻美女疑似恋情曝光
  • 可以宽恕,不可忘却,德国商人冒死记录日军暴行
  • 惊魂! 女司机导航翻鱼塘,导航真的不靠谱?
  • 今日情报(国际新闻)
  • “迪丽热巴、李易峰”角色和我正年轻,上汽大众polo全程赞助支持
  • 【以案释法】设下“裸贷”的圈套,敲诈勒索大学生,骗人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