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求生净土,
需否迴向?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的
「 深心释 」,

确认念佛
「 五正行 」 的
「 称名正行 」────

即一心专称彼佛,
为求生净土者的
「 正定之业 」,

其余四种正行,

即读诵、
观察、
礼拜、
赞供,

为求生净土者的
「 助业 」。

善导大师云 :
「 又就此正中,
復有二种 :

一者一心专念,
弥陀名号,
行住坐卧,
不问时节久近,
念念不捨者,

是名正定之业,
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
即名为助业。

「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
自余诸善,

悉名
『 杂行 』。

若修前正、
助二行,

心常亲近,
忆念不断,
名为无间也。

若行后杂行,
即心常间断,

虽可迴向得生,
众名疏杂之行也。」

善导大师以正、
杂二行来判释利害得失,

其中杂行要迴向方可得生。

杂行者,
即 「 自余诸善 」,

包括定善散善、
修福修慧等。

反过来说,
正行就不用迴向而得生。

为何正行不用迴向而得生?

就往生极乐世界而言正、
杂二行

善导大师解释正行云 :
「 言正行者,
专依往生经行行者,
是名正行。」

即专门依据往生净土的经典来修行的,
这叫正行,
要以往生的经典为标准,

所以,
「 专依往生经 」
来修行的,
称为往生净土的正行。

不然,
就是杂行。

总之,
言正、
杂二行,

以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情而言。

佛教言
「 正 」 者,
即正确方向,

对正目标,
纯正不杂。

这五种念佛正行专门引导求生净土者,
直接通往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言 「 杂 」 者,
即杂而不纯正,

目标对不正,
方向有偏差,

行业夹杂余佛、
夹杂余行。

比如说,
修五戒十善,
本来和往生净土也扯不上关系,

五戒得人的果报,
十善得天的果报。

如今我不求那些了,
迴转过来向着西方极乐世界,

这叫
「 迴向求生 」,

所以杂余行者一定要迴向,
不迴向不可能往生。

又比如说,
念药师佛名,
与求生东方琉璃净土相应,
但与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扯不上直接关系。

如今行者不求东方琉璃净土,
欲迴转过来向着西方极乐净土,

所以杂余佛者亦要
「 迴向求生 」,
不迴向不可能往生。

正行就不必迴向,
顺彼佛愿故

那么,
就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情而言,

正行要不要迴向呢?

按善导大师的说法,
正行就不必迴向。

甚么道理呢?

顺彼佛愿故!

「 顺 」 者,
顺从、
顺应、
相应。

称名是弥陀本愿所誓言的,

是弥陀本愿指定、
选定及约定之行业。

自余之行、
其他之法都不是弥陀本愿所誓,

是在弥陀本愿之中所没有的。

我们本来就为了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本来是为了我们要去往生,

我们愿意去往生,
阿弥陀佛誓愿接迎我们去往生。

称名与往生,
既是相应,
也是对口,
一拍即合。

如上文所说 :
「 称我名号,
必得往生 」
是必然和自然的因果关系,

称名正行自然成为往生之业,
不用迴向。

再者,
净土宗的根本义,
在于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菩萨行时,
为众生发大愿,

修净业,
成佛土,

而且他现在还为众生兆载永劫,
积植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迴施给念其名号的十方众生,
故名
「 他力迴向 」。

依本愿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求生净土,
是不用迴向的。

阿弥陀佛迴向功德给我们,
使我们可以得生净土,
我们为何把念佛摄取的弥陀功德,

迴向
( 退回 )
给弥陀呢?

你退回弥陀功德,
拿甚麽功德去得生弥陀净土呢?

所以,
善导大师説称名正行,
求生净土,
乃是正定之业,
不用迴向,

此因
「 顺彼佛愿故 」。

佛愿者,
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也。

至心迴向 ────
迴所修业,
向所去处

最后,
净土三经常劝行者 :

至心迴向,
此有何义。

此言发愿往生者必须有迴向发愿心。

至心迴向,
即一心迴愿,
有捨归之义。

按善导大师的至诚心释言,
迴者,
厌捨一切过去及现在,

在三界六道自作教他作,
一切定散二门之功德;

向者,
身口意三业向求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

简单来说,
善导大师云 :

迴所修业,
向所去处。

再简单一点,
迴娑婆向极乐,
是名
「 至心迴向 」,

并不是说 :

至心称念佛名,
迴向念佛功德,
庄严佛土,
求得往生。

如善导大师偈语 :

莫论弥陀摄不摄,
意在专心迴不迴,
但使迴心决定向,
临终华盖自来迎。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出处《古今观音感应录选》惭愧居士敬辑〕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祥。(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六)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亦未尝无感应也。(文钞三编卷一·复蔡锡鼎居士书二)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音顿堵,敦厚笃实)伦常,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无论水火、刀兵等危险,及怨业病,医不能疗者,倘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吉,在危而安,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天灾、人祸,不时降作。祸患之来,莫能预料。避无可避,防不胜防。若能依《文钞》、《嘉言录》所说,至诚念佛及观世音,必能于冥冥之中,得蒙加被。或转有为无,或转重为轻,决不至与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一)
  ●祈遍令乡人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以期疫疠消灭。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即汝之眼疾,亦当由宣布此语,而得痊愈。茫茫大苦海,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祈与乡人详说之,则幸甚。(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书十四)
  ●念观音,不独邀净友念,当于村中及近村宣告,无论老幼男女,通皆吃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家各人在各人家里,一路做事一路念。于行住坐卧中常念,决定可以不遭瘟疫。前年各处虎疫甚剧,陕西澄城县寺前镇附近,死数百人。一弟子村中有五、六十家,人皆令念,只死两个坏人,余均无恙。甘肃甘谷何鸿吉居士提倡念佛,凡念佛处,疫不入境。汝邀净友念,是小办法。教全村中老幼男女念,是大办法。顶好吃净素,如其不能,亦须少吃。即未吃素,亦要念。当此凶险之时,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为能救护。(文钞三编·复穆宗净居士书二)
  ●十余年前川中一居士,提倡持楞严咒救国息灾,以不能念者印咒作一小卷,俾带之身上,悬之门首,供之家中,其费亦颇有可观。而不知教一切人念观世音,则不需费。而一切老幼男女,同种莫大之善根。……念观音除不发心者外,虽三岁孩子,也能念。念楞严则万中一二人耳。(文钞三编卷二·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二)
  ●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人之所致也。欲挽劫运,非提倡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与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不可。现今之世,常在患难中,唯有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可以倚靠,当常持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转移。又祈与诸眷属,及亲友、乡党,皆以是为倡导,则其利大矣。(增广文钞·复马舜卿居士书)
  ●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fá伐),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音渠,大路),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当看观音本迹颂,观音灵感录,观音慈林集,可以知其大略。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若不以改恶修善,常念观音圣号,以为恃怙(音是护,依靠),则欲得安乐,难之难矣。(文钞续编卷下·历朝名画观音圣像珂罗版印流通序民27年)
  ●一心念佛,无事不办。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校(比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第二十八参),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当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则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以经中未曾说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观音也。(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果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可蒙菩萨加被,转危为安。现在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
  愿中外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同以观音救苦救难之心为心。同以观音利人利物之事为事。则人我念空,斗争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乐天常。纵令定业难转,丧身失命,亦可仗菩萨力,往生西方。则是因宿业而殒(音允,死亡)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鉴此愚诚。(民国26年)(文钞三编卷四《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启事》)


道俗时众等,
何以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人是怕死的;

不怕死的人,
只是不识死,
不认识死亡,

以为人死就一了百了,
殊不知有更大的苦痛,
在来生等着他们来受。

人生是苦,
苦是人生实相,

详见佛陀所示
「 四圣谛 」 中的
「 苦谛 」。
        
我们所处的世界名叫
「 娑婆 」,

义译
「 堪忍 」。

奇怪得很,
无论人生怎样苦,
人们都能忍受!

宁愿来生再受苦,
也要保命求生;

明知有生之后,
必然有死,
也要再生。

总之,
生生死死,
无穷无尽,

不知为何?

释尊还发大悲,
出兴于世,
畅说弥陀愿海,

彻底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而但当中有多少人真的为生死而学佛呢?

虽然释尊多番劝人发愿往生极乐,
拯济我等罪苦众生,
但有多少人能信受释尊真实之法,

领受弥陀真实之利呢?
        
佛弟子闻释尊的心底话,
恳切劝化,
导归净土;

我们岂能无动于衷,

理应即发出离心、
发菩提心、
发愿生心呢?

如净土诗偈言 :
「 莲池无日不花开,
四色祥光映宝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 归三宝偈 」言 :

「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

道俗时众者,
即出家和在家等四众弟子。

善导大师出生于唐朝,
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

正藉佛教大放异彩,
诸宗纷纷成立的时候。

为何善导大师如斯慨叹?

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所谓
「 生死甚难厌 」,
即厌离生死甚难也。

「 捨苦出生死 」 者,

「 捨此娑婆生死之身,

八苦、
五苦、
三恶道苦等 」。

既然娑婆生死之身这么多苦,
理应厌离即捨,
速往无忧恼处;

然而,
生死虽是诸苦之本,
但爱欲却是生死之本,

所以凡夫厌离贪爱、
欲乐甚难,

故生死甚难厌。
        
世俗凡夫未曾得闻佛法,
纵使忍苦而厌世,
亦不知出离,

或不知死后可往生到什么更好世界,
除了死忍烂忍外,

也不知可做甚么?

但有佛弟子既知生死轮迴是诸苦之本,
具较强的无常感,

何以也难发起出离心呢?

难道学佛修道的弟子们不是为了解脱生死而修行吗?
        
所谓
「 佛法復难欣 」,
就是成佛道心,

可说是无上菩提心、
愿生净土心。

又,
佛弟子既闻净土法门,

理应
「 信心欢喜、
至心迴向 」,

何以很难欣求佛法?

难道学佛修道的弟子们不是为了成佛而修行吗?

得闻、
相信、
接受、
行持
        
简单来说,
对于真理,

特别是释尊宣示的净土法门,
是一个藉他力之缘的信仰,

很多人未有大因缘而得闻佛法,
所以未听过净土法门是不足为奇;

然而,
纵使有些人听闻净土法门,
但大部份人未必相信。
        
净土法门是弥陀本愿名号救度法是难信之法,

所以,
纵使一些人得闻后而相信,
但他们还会犹豫,

未能决定深信、
愿意接受;

纵使极少数人会信受,

但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安心起行、
专称弥陀名号!
        
如此种种上述原因,
世人很难厌离生死,
也很难欣趣佛法。

若非佛陀出兴于世,
破恶生善,
开示佛的知见,
教化我等众生,

我们还不知有仁义礼智信,
更不知自己在知见上出了甚么问题!

佛法知见与凡夫情见
        
婆婆众生处于杂业世界,
皆是贪瞋烦恼成就的凡夫,

认知世间事物皆由意识分别心而生起
「 妄想 」,
一直活在相对待的境界之中。

各人以自我为中心,
站在不同的立场,
「 执着 」
自己的主观经验为实,

所以,
看事物皆是颠倒的,

所谓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释尊在
《 无量寿经 》言 :

「 因世人薄俗,
共诤不急之事 」。

由于世人善根浅薄,
造诸恶业;

知见庸俗,
只顾眼前利益,
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
争斗到你死我话,

对于近在眉睫的生死大事,
及对于如来所说种种善法,

却充耳不闻、
置之不理。
        
例如,
世人执有我身的
「 我见 」,
以为四大假合的肉身为生命,

殊不知根身
( 色 ) 外,

生命体还有识心
( 受、想、行、识 ) ,
都是缘生缘灭。

根身败坏,
只是一生一世;

但心识却继续流转六道轮迴,
未能彻底解决生死大事,

如上文所说的
「 两种生死 」。
        
一切六道凡夫的种性,
由于
「 妄想 」 和
「 执着 」,

一切邪知邪见和作意造业,
形成
「 所知 」 和
「 烦恼 」 两种障碍,

特色是
「 虚伪 」
( 造作,不自然 ) 和
「 颠倒 」

( 不依法性,
不顺真、
俗二谛 ) 。

这也是烦恼成就的薄地凡夫的内在因素,
没法信受佛的知见,
导致道俗众对生死,
甚难厌离啊!

难值难见,
难得难闻,
能行亦难,
信乐受持是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 无量寿经 》言 :

如来兴世,
难值难见;

诸佛经道,
难得难闻。

如来所说佛法,
皆是真理。

由于世人薄俗,

没有因缘值佛、
遇佛、
见佛,

所谓
「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

真是
「 百千万劫难遭遇 」,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不认识佛法,

不足为奇!
        
释尊续言 :
遇善知识,
闻法能行,
此亦为难。

为甚么难遇上自信教人信的善知识呢?

所谓
「 近朱者赤 」,

「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

以凡夫的知见,
就算平生遇上善知识,
得闻佛法,

恐怕是听而不闻,
没法起信。
        
释尊续言 :
若闻斯经,
信乐受持,
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道俗时众等得闻
《 无量寿经 》 的
「 念佛往生 」 之妙法,

欢喜信受,
如法修持者,
少之又少,

难得之中的难得,
没有比这个更难得!

经文说 :
「 是故我法,
如是作,
如是说,
如是教。

应当信顺,
如法修行。」

难就难在这里!         

在往生净土、
解决生死大事上,

我等凡夫信自己的知见,

以自己知见作往生行业、
乃至教人往生净土之法,

偏偏就是不信顺弥陀悲愿、
未能依弥陀本愿名号法修行,

结果走了很多冤枉路,
吃了不少苦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是丧的一天,或许你就喜欢那种元气满满的女孩子吧,每天都积极向上,她会编辑好看的语言,有很多美好的故事,有许多可爱的朋友,而我这样不善交际,不会表达自我的人,
  • 很荣幸能陪你走过这样一段路 以后你不管是大红大紫还是泯然众人 我都记得你曾经是我擦干眼泪抬起头来的动力 我见证过你眼里有光并也认为前路有光的时刻。陪我走过最黑暗
  •   小清河是济南市由“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重要联系纽带,进一步优化小清河两岸城市功能、形象和生态环境,提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打造市民休闲娱乐生态景
  • 其实啊朋友呢 真的就是 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小何给我说 现在所有人都在她身边她就很开心下一次见面我们也要巨开心巨开心 因为 你们是我的朋友啊我们会遇见新的开心
  • ”(他想说的大概是身处在a空间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便是a空间的内容)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鲜,但ZYG说出来总让我愿意多想一会何为真实何为虚幻?虽然真实不可得,可是,我
  • 不爱了怎么如何挽回感情婚姻家庭#LN,认识你很高兴,但也仅限于此了,希望你一生平安健康,拜拜他发际线很高,眉毛很浓,眼睛很亮,鼻梁很挺,皮肤很黑,人很成熟,虽然
  • #情感# 让你哭到撕心裂肺的那个人,是你最爱的人。她,曾沛慈真的很棒很棒,也很努力。
  • 分割线此次应援是我们几个贫穷散粉姐妹的联合应援感谢@喵喵_zen可爱 @空谷雨歌 @向前走兮 @熊三岁UV @正晒着太阳呢 以上几位金主姐妹的赞助和支持!领取条
  • #诗艺的日常分享[超话]# 烟花虽炫,不过转瞬即逝,人生虽美,不过弹指一挥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谁会走进你的视线下一秒又离开不知去了哪里,人生总是充满无数遗憾,不
  • 宇治的街道一眼望到头也不会有几个行人,整个城市只有自己踩在石板上的声音,朝雾桥也是静静的等着你,只有宇治川哗啦啦流淌着仿佛说着再会啦~再会啦~我真的想做个美食博
  • 永远别和那个让你觉得孤独的人在一起,否则会是一生的“酷刑”。轮船的舵握在你的手中,所以希望你千万不要被我们干扰,被我们的喜欢所累,一定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结交自
  • 3)、尺白法是:利用九星的1白、6白、8白、9紫这四个吉祥数来定尺寸,使用尺、寸、分,尤其是尾数最为重要,要求尾数都取紫白数。如坤宫受木克,会受肠胃之疾,如在坤
  • 我们永远是一家人!2018.4.06百分九男团正式出道,2019.10.06百分九男团正式解散,这一年半的时光是你们彼此最美好的回忆,NINEPERCENT就像
  • 它真的来到尾声啦,能够参与这个盛夏是我的荣幸。我要做不会离去的看客,永远活在对你们心动的每一刻。
  • 颁奖在即,这几天,入围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名单的中国作家名单,在包括加拿大约克网站等的多家中文网站热传。耐克270气垫系列公司级 官网同步发售 耐克 Ni
  • 香糯Q弹的口感,似是行走在山水间的稻花香泾渭分明的四季才有得天独厚的品质。覆膜田位于北纬44度区域,“五山四分田,半水半草原”的地貌结构让稻谷得以在每日温暖的日
  • #武汉染发# 生命的进行就如同参加一次旅行。你可以列出清单,决定背包里该装什么才能帮助你到达目的地,但是,记住,武汉接发沈阳北京接发染发在每一次停泊时都要清理
  • “篮球教学在我校体育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学校超过60%的学生选择篮球作为日常体育娱乐的运动方式。据悉,按照要求,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必须将校园篮球纳入学校
  • 我想你一定很幸福吧现在,这一生所有的人都那么爱着你。哥哥只能看着你送着你离开,谢谢你用你的一生陪伴着你所爱的人,我也会用我的一生守护着这份爱。
  • 结果我害没开始,老板就自己动手把她绑的眼皮都扯起来了,还对病人说:这下好看了,你可以出门了。书都到了,刘老这本居然是一版一印[耶]喜欢朱老的这句话,借来回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