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林[超话]# #易学智慧# #小说# #传统文化#

道纪:你的心是什么心?李双林

道纪:

今天是秋分,下着小雨,我坐着顿感后辈凉意,便添了一件单薄外套,看着窗外,顿感一片凄凉,一入秋季,看着焦黄的树叶,片片落入大地,化为尘埃,就想到人生百年亦是如此,生生死死又死死生生。

想到陆游的一首诗:“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似乎前几天才酷热难当,今天就天气转凉,真可谓无常也。树叶也不等黄就掉落了,就好比许许多多的人,还未衰老便已不在。

可谓是,生老病死,唯有死是确定的,而其他一切,则真不确定,并非每个人都能老去,所以要好好珍惜当下,才能不枉今生。

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在家看书,困了就小睡一会儿,好不潇洒。

人生百年,怎么过都一样,挺向往庄子的生活,能真正自在潇洒。

昨天有人问我,什么样的人才算好命?

我思考片刻,便说:“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者,最为好命。”

我们这一生,活的好不好,从来都不是由外在一切决定的,就算他人评价很高,也不过过眼云烟,什么名、利也不过是水中捞月,梦幻泡影罢了。

唯有真正能心无挂碍,身心自在者,才是好命,除此之外,皆是如蝼蚁一般,终日不得清闲。

古人说,洪福能得,清福难享。

所谓洪福,代表的是世间福报,而清福则为出世间的功德。

刚刚想到清福,似有困意袭来,便趴在桌子上静静睡去。

在梦里,我又见到了目师,今天他在家里,哪儿都没有去,目师说:“今天是秋分,日值岁破,不宜出门。”

目师拿出笔墨,铺开毛毡与宣纸,便开始写着什么,我也不是很懂,便在旁静静地看着。

目师的字写的非常好,胜过许多头衔一大堆的书法家,如果拿出来展示,一定能让不少人爱不释手。

写完后目师让我看,写着:‘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八个大字。

我非常不解的问目师,这字何意?

目师言:“现在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傲慢二字难除,特别是看了几本书,听了几堂课,自认为非常厉害,便开始目中无人,上辱老师,下贬同行,却不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的都会比较笨拙,而真正能言善辩的人,也不是随便开口说话,更不能去言他人是非。”

我听后,感觉非常有道理,便说到是的,是的。

目师又言:“这个道理,也是我慢慢才明白的,曾经的自己也是非常傲慢,自觉伟大,却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说到这里,目师便收拾桌上的纸笔,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茶杯。说道:“我就知道你要来,便提前就把茶杯清洗干净,放好茶叶,等你来了就泡。”

我问目师,怎么知道我要来呢?

目师听后,笑着说:“这就是心灵相通嘛,以后要多来,我这里宝贝多着呢,将来等我死后都传给你。”

我听后内心非常感动,便站起来给目师鞠了一躬,至于感谢的话也就不说了,只是内心暗暗发愿,如果自己有缘学到这些技术,一定要将其发扬光大,就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目师似乎知道我心里想什么,便说:“要传播这门文化,不容易啊,虽然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老百姓对其知之甚少,大多停留在道听途说又或者自我认为之上,要去改变这种观念,不仅需要你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还至少要两代人,才能把正确的易学思想传播出去。”

我听完便非常诚恳坚定的说,我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行业人才,去开枝散叶,传播易学思想,定不辜负目师对我的期望。

文化的断裂,终究是需要人去做的,前辈已逝,吾辈应当努力,这也是为今后的子孙们,留点真理在人间。

目师此时站了起来,走进卧室拿出一个老罗盘让我看,我看着这个罗盘,顿感非常清切,也有一股莫名的感动,因为我从这个罗盘上看到了无数前辈辛苦的汗水和努力。

目师说:“这个罗盘是我师父传给我的,当时差点就损坏了,因为正好赶上特殊时期,我师父也遭到迫害,他的书也被烧的一干二净,最后为了保护这个罗盘,趁半夜,自己偷偷埋在山坡上,临终前才告诉我,我才去挖出来。”

又说:“这个罗盘已经传承六代人了,从清朝到现在,有百年的历史,我一直都不舍得拿出来,怕不小心磕着了,都是供奉在卧室里,每次看着罗盘就好像师父就在身边,给了自己许许多多的力量。”

说到这里,目师双眼湿润,我明白目师的心思,他是担心这门技术到自己手里就失传了,担心后继无人,担心这几千年的文化彻底的断掉。

我听完,内心也非常触动,便想起南怀瑾与曾仕强老师,在讲到传承问题上,都留下了泪水。

现在的人啊,太不尊重文化了,没有了传承的精神,没有了敬畏心,就算技术传下去,但这种精神失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的传承,是精神与技术并传,不仅能传承技艺,还能传承先辈们那种品德与智慧,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目师拿出来给我看,我知道他的用意,也是希望我能代替他把这门文化传承下去,这也是我的使命,我必定要竭尽全力,因为,总有人要站出来,总有人要去做的。

目师又说:“那个年代收徒弟都是非常严格的,师父要考察徒弟三年,徒弟要给师父免费做三年劳动,而且学成出师后,还要回报师父三年。现在的人,都没有这样的传承精神了,收徒要求越低,行业就越乱,懂得人越多,受害的也就越多,真的是末法时期,群魔说法,如恒河沙。”

我听到恒河沙这个词,便问目师,您是学道还是学佛呢?

目师说:“佛道本一家,因世人分别而有不同,若观究竟大道,皆是法法归一。”

我请求目师给我讲讲如何才能知晓佛法真意?

目师说:“你读过心经吗?”

我:“读过。”

目师:“你知道什么含义吗?”

我:“一知半解。”

目师:“若能明白心经要旨,就通一切如来智慧,全在一个心字之上。”

又问:“你知道,心经的心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吗?”

我:“清净心,智慧心,慈悲心吗?”

目师:“什么又是清净心,智慧心,慈悲心呢?”

我:“这就不清楚了,还望目师开示。”

目师:“我们看待问题,总是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感知与判断,特别是这个第六,第七识,障碍了我们的智慧,因为着相,故而障碍。

我们是用‘想’的这颗心,而去掉上面的‘相’得到下面的‘心’便是心经的心。

这是一颗不着相的心,应无所住的心,无挂碍的心,无烦恼恐怖的心,是真心,自性。”

听完后,我似乎有一点感悟,明白世间一切皆是无常,如果执着便成烦恼,只有放下,才得清净。

目师又说:“人着四相,分别为人,我,众生,寿者,你知道这个寿者相是什么呢?”

我:“是指寿命长短吗?比如想长寿等。”

目师摇摇头,并喝了一口茶后说:“是我们着相的时间很长啊,昨天的事情,今天还想着,用昨天的事来影响今天的心情,甚至去年的事情,今年还反复念叨,这就是寿者相啊。”

是啊,世人多是如此,因着相而生烦恼,求法就是内求己心,当自己这颗心放下这些相之后,自然得清净,自在。

目师说:“我再给你写一副字,你带回去贴在家里,日日观读,可增智慧。”

说完,目师便收起茶具,又铺开笔墨,一气呵成写完。

‘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

看后,我非常不解,便问目师何意?

目师说:“你不要管什么含义,只要日日观读即可,慢慢的自然就会明白,当你证悟这句话之后,我再开导你。”

目师又说:“以后如果收弟子,一定要先教做人,后教做事,尊师重道是前提,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不能传任何法,因为,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学到了也不会去利益大众,反而会挟术害人,甚至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

曾经我有一个师兄,因为朋友介绍收了一个弟子,在学艺期间态度都非常好,但学完之后,就到处去说我这个师兄的坏话,最后被师兄知道后,便发誓再也不收弟子了。”

我听后,连连点头,并告诉目师自己明白,也会注意的。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行业,各行各业都是一样,就好比在公司里面,老员工带会了新员工,反而被新员工陷害的事情也比比皆是,真可谓,人心是最不能直视的。

若有感恩之心,师父一句话,便能真正为自己所得,上天也会欣赏这样的人,而从旁指点,反之,不懂感恩的人,师父就算传授再多,也不会心存感激,反而嫌弃师父传的不够,甚至还四处辱骂师父,这样的人,也比比皆是呀。

一切都是贪婪心,傲慢心,嗔恨心作怪罢了。

想到这里,又想起我曾经一个朋友,他与我是同行,也收过一个徒弟,在一起这个徒弟为了学艺,经常去看望我这位朋友,态度也非常诚恳,朋友感觉这人还不错,便传授了风水之中比较隐秘的方法。

但学会之后,就不认我这朋友为师父了,反而四处宣扬,说朋友没啥本事,还到处宣传他的私事,搞得我这朋友,因这事弄的心情很差。

人啊,唯有懂得感恩,才能得他人尊重,一副狂妄的样子,只会表现出自己的无知,而令人厌恶。

最后我告别了目师,便回去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了。

纪:李双林亲笔
壬寅年八月二十八

提示:本文是李双林亲笔原创作品,摘抄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字字皆辛苦,感谢您的尊重!

徒然地知道了这颗妙明真心,但是有的人不敢把妙明真心认为是自己本来的清净心。如果你稍微一理解就敢认的话,那说明你宿世善根不得了,如果你一认识到这个妙明真心,你就能够没有妄想心的话,你肯定不是一般的人。

修行的过程就是从理论上的认知,到观想修,有些观想修会快一点,有些会慢一点。有些专门修行的人,就是行住坐卧尽可能都安住在清净心,就是妙明真心当中,而不起妄想心。

很少一听说一明白妙明真心,马上就能妄想心不用了,这个一下子是做不到。但是要想能够认这颗妙明真心不容易,因为你会怀疑妙明真心是不是确确实实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你,就在你的当下,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的话,那好,你就会慢慢地来认取这颗妙明真心了。

妙明真心一定就是在你这个当下,清清楚楚明明历历的,一定是你的不是别人的,一定是你能够感知到的,不是一个物质性的东西。

修行有很多,有渐次修法跟圆顿修法。渐次修法呢是通过观想,接近慢慢接近于这个心性法;圆顿修法呢,是直指你的心性,不需要通过观想,这个就叫圆顿修法。这实际上在慧思大师大乘止观里,就讲了如何通过这个第六意识的妄想心,来渐渐来证得清净心,这是都有的。

因为清净心是不可以缘虑所知,不可以言说所及。那么怎么样通过缘虑心,来了知不可缘虑的那颗清净心呢?

清净心是离一切相,离言思分别。以自己的眼睛在找自己的眼睛,在拼命的找啊找啊找啊,在找自己的眼睛,其实你能看见东西,说明你的眼睛就在,你就不用在找眼睛,对不对?

我们来看所有的语言文字音声都是什么啊?以指标月,缘虑心来听闻佛法,也是以指标月,这个法背后迥超语言文字思惟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法性。

顺着手指你要看月亮。月亮是什么?充满光明啊。这个手指有光明吗?没有光明。如果你盯着手指当月亮,你不光是错过了月亮,也错了手指;不光错了手指,你也根本不了知什么叫月亮的光明跟手指的黑暗。

这个比喻是,如果你以缘法之心当作你的清净心,你不光是不知道清净心,不知道妄想心,你也不知道清净心本具的什么?自性光明,你是把妄想心的这种暗,当作清净心的明。

当我们临命终时,人的意识心昏沉的时候,可能意识心起不来,但是内里还有清清楚楚的。就像很多人生病的时候会觉得很晕,但是如果你懂佛法,你知道晕的背后还有一个不晕的,哪怕疼死掉,你都会知道疼,能够知道疼的那个不疼,是不是?就有个不疼,就有个是不变的东西,所以那个才是宝贵的,它没有形象,但是了了常知啊。

我们清净心,我们的见闻觉知性这个是不变的,是不去的,是常住的。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佛说,你现在看见我的这个能见的见性,见精啊(精就是很精髓的这一部分),并没有在见上起分别,明元就是元明,本来具有光明,不要靠外在电灯泡的光明,它本来就有光明。这种见精明元这种见性,实际上虽然还不能完全代表我们的妙明真心,但是它已经如同第二个月亮,不是水里的月影。

我们的见闻觉知性这个见性呢,本身就是我们妙明真心当中的其中一部分功能,就是我们的见性、闻性,也是我们妙明真心的一部分功能,所以这个见性闻性叫见闻觉知性,它就代表的如同第二月,但是不能完全就是妙明真心。见闻觉知性的它的一体性,这个一体性才是真正的妙明真心,所以见性如同第二月。所以这里面虽非就是,虽然不是妙明真心,但也如第二月但不是月影。

晚上睡着无梦时,今天晚上睡着了又没有做梦,第二天醒来了,这中间咋就没死掉呢?又醒过来了,有没有发现很奇怪?我们自己并不了解我们自己啊,这中间到底谁在支撑着这个睡眠无梦,谁让我还这么活着?就是你见性的这个心本妙明净。

显见不杂也就是说,我们的见性它跟任何其它东西不相杂的(杂就是混在一块儿),到最后显见不杂你看了以后再去看显见不分,你又会觉得矛盾,为什么?显见不分,是跟一切东西是又分不开的,懂吗?在我们的很多经典当中,非什么非什么,非这样非那样,非非非什么非非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佛性,我们的心性,真的是不可以以我们人类的这种语言去描述。你说它同也不对,异也不对,对非同非异,也不对,即同即异也不对。所以这个人类的语言是非常有局限性的,我们心性是不可言说的,那么你去思惟他,你把它思惟成任何模样,都不对,所以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这个意思。

这个佛所见的世界是什么?微尘数的清净国土都能清清楚楚。你们去读《华严经》就知道佛的境界了,佛的境界那个自在妙用,这个世界跟那个世界搓面团一样的,这边一搓搓了以后,扔到那个世界,那个世界再扔到这个世界,也就是这个宇宙在他们手中啊就是游戏。有人说,扔的话我怎么没觉得的?你算什么?你想想这地球天天在这么疯狂的转,你都感觉不到,你还感觉得到整个宇宙在扔来扔去啊,听得懂吗?佛的神通我们感觉不到的,魔鬼的神通我们都感觉不到。五十阴魔里魔要破坏修行人的境界,我们感觉不到,但是修行人要修行的时候要打破色阴的时候,魔鬼能知道,但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觉得有魔来干扰我们。

说笑话,我说你还不配著魔呢。其实我们很多人就是个大魔头啊,但是我们学了佛的人有智慧。

佛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这里面就是通过见性不是物象,物象不是见性,而且能见的是你自己能见,一定这个见性就是你的,不是别人的,而见性周遍。我们的见性没有大小,没有长短,没有方圆,如果你以不取著的这种心态对一切法,这一切法到一定的时候自然的就洞透无碍啊。所以应无所住,本来是如幻的你就应该无所住一切法。无所住,那么才能生清净心,清净心就能洞透一切法,一切法就是在这个清净心当中。所以只要无所住,傻傻的,那就能够“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再进而就是一步一步能够“心能转物”。“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这是不容易的。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既要观无常观生死观,同时又要知道有不死的东西。现在能不能知道有不死的东西?如果真正知道了那算明见心性,真正知道要能够自己体悟得到,那你算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刹那之间都可以。但是你在生活当中从来不去反复地思惟反复地用功,我们要把这种不生不灭的见性,能够每天如法思惟如理修行。

祖师大德境界来都牵他不走,他想到哪里去的时候才到哪里去,那个是真正有功夫。他想到哪儿都可以,不随境界所转,不被业力所牵,这才叫定力,这叫自性定。“东家作驴,西家作马”,他去度众生的,他不是随业力转的。我们学了《楞严经》如果这上面你能用得上功夫,那就真的不简单。

经文当中反反复复从不同层面来开显我们的佛性。有些人想这个佛性会不会丢失掉,显见不失从来不会丢失,你放心。

是道理还是自己实际能够体悟到,这是不同的。真正的内行讲话,有些不重要的就不要谈,几句话就能点中要害,你就知道他是内行还是个外行。内行人对内行人很好谈话的,就怕内行遇上大外行而没办法交流。

因为有众生才叫佛,佛本来是不可以用名字来形容他的,但是对众生而言,你要谈一个佛。
众生需要什么法,你正好就说什么法,要观察众生的根机,佛对众生讲法就是以海潮音,这叫应不失时。

色法有多少?色法包含了色声香味触法,还有眼耳鼻舌身,叫十一种色法。我们谈到色法的时候,不要只是看到这些物质的叫色法,那声音也属于色法范围,知道吗?还有味道,色声香味,包括触冷暖这些都属于在色法范围之内。为什么?两个色法在这儿,一拍就有声音,这是不是声音啊?每一样东西它有不同的味道,对吧?吃起来味道不一样,闻的味道跟吃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还有冷暖不同,每一个质地不同,比如冬天你碰到一块钢板就会特别冷,但是你碰到棉被上面它这种感觉不一样。所以色声香味触法等,这些都属于色法范围之内。

那么心法呢?当然包括所谓眼耳鼻舌身意意识,还有末那识,还有阿赖耶识,都属于我们的心法范围之内。诸缘,就是生起色心,这些有四缘,有二缘等等,叫“色心诸缘,及心所使”。心所使是什么?除了这八种主要的心王之外,他有各种各样的心所,我们有大体的所谓五十一种心所法。什么叫心所?王是最主要的,其他的都属于心所,是隶属于王的,是为王而服务的,是被王所带动所指使的,这个都叫心所。比如我现在正在思惟佛法,或者我思惟某某人怎么怎么样,某某人这个人人品不好,你有没有起瞋恨心,对不对?这个时候顺带的这种情绪,这种瞋恨属于心所范围之内,但是我们主体是在思惟这是意识,意识当中就带了这种所谓的这种心所在了。

如果谈到某某人经常做功德,佛法学得好等等,你带着一种赞叹这里面有善心所。恶心所善心所都在随着我们心王而起。包括我们第一念如何生起。比如说突然生起一念,这一念怎么生起的,它都有。第一念如何生起?首先有五遍行心所,有些是触作意受想思,还有些是作意触。是由外边直接先引起我们的这一念,还是我们这一念主动地去思惟,这个就是触跟作意,一个放前一个放后,这两者都可以放在第一或者是第二都可以,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所以触作意受想思,里边实际上讲下来都很有意思的。

如果众生颠倒,我们的心性当中就能现起六道轮回;那么如果说众生不颠倒,能够觉悟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性就能自在妙用,起无量无边恒河沙清净功德。这些妙都是本自具足的,本来就圆融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六祖大师讲的,这里叫本妙,也就是本来圆融的妙的,而且是清净光明的心,还有它是宝藏是性,我们的心性就从这里来的。

你取著清净反而会迷惑掉,那就是所谓的住地无明。你取著清净心,“嗯,这个就是清净心,这就是佛性。”佛性可以让你取著吗?这叫头上安头,那就已经迷惑掉了。

因为我们的清净心本来离一切相,本来是洞透无碍,能够显现一切法但是离一切相。真正的清净心,它的那个空是清彻通透光明,不是我们世间的这种光啊,自性之光。而众生因为不懂得自性,所以我们认为的所谓的空,叫“晦昧为空”。你看我们这个空,空吗?你们觉得这个空,空吗?这个空一点都不空,因为你看不到整个宇宙,是不是呀?这个空只要有东西一挡住,你空就不空了,是不是?真正的自性空,它是洞透无碍的,是“十方洞开,无复幽暗”,那才叫真正的空。

找到我们的清净心,那无处不踏实。
宇宙从哪儿来呀?宇宙是我们所有一切众生的妄想心感得的一个结果。现在知道宇宙的本源了吧?这个本源不是最初有个什么,是无始以来的颠倒妄想,这就是宇宙本源。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就是我们的色身我们的山河大地,都是我们妙明真心中物,就是我们的心,是我们清净心当中依我们的妄想取著而妄现似乎有一个色身,或者似乎有山河大地,是似乎有,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外在的什么山河大地,色身,而是当下即是心。

这就是六祖为什么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就是心,这颗心不是妄想心。

所以讲唯识就是一切皆是识,唯识无境,一切皆是识,没有所谓的客观外境,知道吗?所以唯识无境以后,你还不能取著一个识,因为一切识都依他起的,依他起的就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你就不可以执著它,就不应该有遍计执。只要没有遍计执,依他起当下即是圆成实。

佛不是活在虚空当中,佛的法身也不是虚空,佛的法身非常美妙,佛的法身具足无量无边清净功德,能现起一切法游戏神通,佛菩萨都可以游戏神通啊。有人说我不要成佛了,为什么?人世间都可以看到山河大地一切都很美妙啊,成佛以后不就是自性空吗?自性空以后不是离一切相吗?但是你忘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而且是具足无量无边神通妙用,清净功德,忘了这些了,所以说《华严经》为什么要讲那么多佛啊,一会儿把多少世界合成一界,一会儿又是一微尘当中多少无量无边诸佛在说法,那个多有意思啊,你忘了佛有多少宝藏了吗?所以大家如果觉得没意思,多看看《华严经》,随便任何一个章节,都能让我们科学家不可想象,这个世界是没有界线的,知道吗?大即小,小即大,其实这些都是虚幻的,而且我们看到是有距离的,是因为我们的取著,其实大即小小即大,没有障碍,大可以变小,小可以变大,一即多,多即一,这个是我们超出想象了,佛可以做得到,所以佛说我们不知道这个一切都是我们心中之物。

也就是我们众生,在百千澄清大海当中,只认一个水泡泡当作是自己,以为这个就是整个的大海了,那能够代表什么大海啊?那差得远,你只是一个泡泡,泡泡一破灭,什么都不是,泡泡也是水组成的,泡泡所有的东西都是海水啊,但是泡泡不是大海。所以我们首先就要破这个泡泡,破这个泡泡就是破我执啊,那以后你还不能执著这个一切法,一切都是虚妄的,波浪也不能取著啊,所以我法二执都要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昨天中午进厨房看见婆婆腌好了八爪鱼和小黄鱼,:中午吃海鲜哦~:都是给你买的,平时我家不吃鱼的,因为我不吃鱼腥味的东西:那也太不好意思了(然后中午我就帮忙打了下
  • #柳岩#【柳岩:看到我的“事业线”也请看到我的“事业心”】柳岩从不避讳讲起为“钱”出道的过往,也不会回避谈起“性感”标签带给自己的好处——“我有事业线,更有事业
  • 有请网友指正,不过看到短短两个月上证就开涨500点,这里的意思更接近开泰吧,想想从2021年2.19号后,大盘调整快16个月了,市场需要一波涨解解这沉闷的市场…
  • #王者荣耀[超话]##王者荣耀[超话]##王者荣耀[超话]#Cpdd 河北人 身高181 高壮男孩 98的 慢热星人 如果没有共同话题可能很难聊下去
  • 据了解,吉林市现已聚集了吉林碳谷、国兴碳纤维、吉林精功和吉研高科等企业,形成了从原丝到碳纤维再到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吉林经开区碳纤维及差别化纤维产业达到
  • ……事实上,海信视像2020年就开始布局了Micro LED,只是之前比较低调,让大家很少能看到其此方面的信息,目前海信视像已经掌握了Micro LED核心技术
  • 6节卧车中,包括4节典雅黄金车和2节至尊紫金车,每一节卧车尾部都配备多功能独立休息区。呼伦贝尔号建造耗时一年左右,去年6月交付投用,包括蓝钻、金钻两种铺位,其中
  • 这么闲呢[兔子]也是,看你用的手机也才一千块[666]真是寒酸失态啊我欢迎所有跟它一个德性的玩家过来这里对号入座[兔子]想起一个多月前 我工作后的第一位老师 说
  • 但当你选择跟他站在同一线上时,他对你的抵触心理就会越来越低,直至情绪缓和,他就会意识到,他的选择多少是冲动的,把对情感的态度全放在你的身上,也是不妥的。当然,选
  • 如果有一款医院,美容院都在使用的医美级别的护肤品,已经临床应用了十多年,你敢不敢尝试一下呢,可丽金的产品0添加0防腐剂0激素,所以不会立即见效,如果你能坚持用一
  • !!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心]#每日一善# 居家之善,无非勤俭持家,孝养父母,严教子女。一口之善,可传十里;一人之善,可传千里;一书之善,可传百世。
  • 我知道我很幸运拥有与我一起长大的家人和朋友,但我的经历对每个年轻女孩来说都应该是这样的。 人跟人真的不一样,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带孩子,是甘之若饴的幸福。
  • 逝去的, 走来的,淡去了人生的沧桑, 浅醉了过往的流年.... @愿6月所有的遗憾,都是7月惊喜的铺垫!”是啊,哭从来都不是脆弱,当擦干眼泪,再次微笑面对,就会
  • 紫色组其实有不少优秀作品,张雨绮是现在少有的能驾驭颜色挑人、体量巨大的大礼服的中国女星了;倪妮把这条暗紫裙穿出清爽自然;黄璐的这条雪青荷叶边装饰裙也是非常难穿
  • 保罗:从农场男孩到首进大满贯16强一周过后,汤米·保罗就将回到母亲位于新泽西的农场中,帮忙照看在那里超过100只的动物,有时他还要负责开拖拉机,不过在那之前,他
  • 汉森指,猎杀吸血鬼的任务必须要严肃对待,历史记载要使用特定的方法和工具,据说具有宗教意义的物品例如十字架和圣经可以将吸血鬼击退,因此出现在工具箱中是理所当然。H
  • 【做人“识趣”,是一种很高级的情商】 01 看过一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人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你是别人的配角,也是自己的主角。能够拿捏住分
  • #风林铁骑##坦克300##越野##国产汽车#【坦克300风林铁骑排到明年交车,落地超30万】日前,从相关渠道获得了,坦克300 风林铁骑的相关信息,新车由顶火
  • ◆工信部会同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于3月16日、3月17日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会议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