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子龙老师丹经详解“吕祖百字铭”
能生动静的就是不动不静的。也就是动与静中间的这部分,动静相合处,非动非静处,即动即静处,那么这个地方是动还是静呢?既不是动,也不是静,既是动,也是静。不动不静的、即动即静的、动中有静的、静中有动的,那就是动静的宗主。这就叫“玄关”。

有的人说“静”就是《中庸》里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个时候是静,“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时候是动,对不对?不对。东西没来的时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就是说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怎么产生的呢?是对外界的境界,才会产生喜怒哀乐,没有对境的时候,这儿就是面镜子,“谓之中”对镜的时候,遇到高兴的事就要喜;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要怒。

“发而皆中节,为之和”。玄牝,也就是说宗主,它是什么?不是中也不是和。“中、和”中是未动,叫未发,和叫已发。将发未发、似动非动,这才是“玄关”。把它找到了,动的时候就能够有静,静的时候也就有动。


什么是“玄关”呢?就是将发未发、似动非动。举个例子,准备喝水了,还没喝,这是动还是静?是静。拿起来了,这叫动。找那个感觉,想拿还没拿。这种感觉人人都有,想开口还没有开口,这和“欲言又止”不一样,欲言又止是心里头有想法。这就是正常说话,将开还未开口的时候,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准备抬胳膊,将抬还未抬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古人举了个例子,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天地开合。宇宙突然爆炸,将开未开的时候。这种将动未动,将发未发、似动非动的状态,这有是什么状态呢?窈窈冥冥、恍恍惚惚,就是那个感觉。说它是动,它不是动,说它是静,它还将要动。举个例子,就是猫捉老鼠。猫捉老鼠的时候,老鼠趴着,猫也趴着,猫没动,但是它是不是完全不动呢?显然不是。就是那种将动未动的感觉,只要老鼠一动,它马上也动,肯定要比老鼠还快半步。时时处处找这个感觉,这就叫玄关,这是玄关的体。

如果真正的一把抓住,找到这种感觉,认识到这就是“玄关”。那么,就不需要再问了,动的时候自然就在那个状态当中,看是看,听是听,不会再起二念,就那种恍惚的状态,感觉往往比别人更敏锐,判断事物更客观更准确。在静的时候,也不是像木头一样,还有灵明觉照在。找到就这一辈子受用,“心息相依”的功夫也不用做了,就保持住那个状态。但是,一说到“保持”就又错了,有的人说“找到这个感觉就放空,一直延长这个感觉,”也不要。

念头来了,就和猫一样,老鼠动了,那就动,当察觉到念头的时候,念头就没了,而不是说死的,就是为了保持这种状态,那也就又不对了。它是活的,要起大机、大用,做事情的时候保持那种状态,似动而非动;静的时候保持那种状态,就似静而非静。“动静知宗主”下一句“无事更寻谁”,真正的动静能够知道了宗主,这个时候就是无事之人。什么叫“无事之人”呢?就是了无挂碍之人,才是真正的能做个“无事的人”,古人叫“无事的人”。


“无事更寻谁”,寻找谁呢?就是自性,就是本来面目。“动静”知道宗主,动静的宗主就是本来面目,就是自性,就是玄关。但是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脚跟不稳的时候,就要继续再找,到底是谁?我是谁?你就是你。从佛教的角度,从道家的角度都是一样。先天就是一个圆,就是无极状态,浑浑沌沌的。虽然是混沌的,但是动不动呢?是动的,圆形就一直在流动,在沿着这个圆流动,但是又看不见它在动,这就是不动也不静,这就是圆满状态。本身就在这个状态当中,但是,突然就会生起一个念头来,为什么要这样?人就是这样,宇宙也是这么来的。“一念”佛教叫无明,根本无明,简单地说,就是突然会想,为什么是这样?一旦起了一个念头,圆上就有了一个点,从这个点打开,圆就变成了一,“一跨开天”这就是没事找事。

古人说叫“头上安头”,脑袋本身就长在脖子上,突然就想脑袋为什么要长在这儿。鼻子就是长在脸上的,突然又想,为什么鼻子要长在这儿。这就类似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不要去纠结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纠结为什么这样,这就是“根本无明”。所以真正的明白动静的宗主,也就不用纠结你是谁了,你就是你。但是,还是有的人对这个认知不牢靠、不深刻。举个例子,唐代有个马祖禅师,马祖道一,他有个弟子,大梅法常。


法常禅师在参马祖的时候,就问马祖禅师,“如何是佛?”他很直接,就问什么是佛?马祖就告诉他4个字说:“即心即佛”,心就是佛,这个心是指真心,马祖没有解释没有多说,就告诉他4个字“即心即佛”,大梅法常禅师马上开悟了,就这么快。开悟以后法常禅师就去住山了,他找了个深山,搭了个毛棚,就住山了。古时候有句话叫:“不破初关不入山,不破本参不闭关”。开悟的人才有资格去住山,也就是只有开悟了以后,才有本事去住山。现在,有些人动辄就是到山上隐居、闭关,那都是假的,那叫方便,这些日子在山上住两天,过些日子就下山了,吃的喝的都是别人供养的,方便关,想出去了,就下山玩一玩,然后再回山上,那叫做躲清净,那不叫住山。真正住山是完全与世隔绝,修行不到那个境界,盲目住山必定会着魔。活罪好受寂寞难熬,把人关在黑屋子里,不用多长时间,只要一个星期,期间管吃管喝,一日三餐都给送,没有人与之交流,一个星期以后,一般人就会问题了,那是必然的。

法常禅师住山以后,马祖为了检验他是不是真的开悟了,就派了一个和尚去问他。这个和尚就去了大梅山,问法常,“你干嘛呢?”

法常说“我住山”。

和尚又问你“你功夫到了什么境界了,就来住山?”

“我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个和尚就检验他、勘验他,说“师傅告诉你什么了?”

他说“师傅告诉我说,即心即佛。”

和尚又说“最近师傅的说法变了”,

“变成什么了?”

“非心非佛”

法常就说:“不管他是什么佛,我就是即心即佛。

和尚回去把这个话告诉马祖,马祖说“梅子熟也!”法常禅师在大梅山住,马祖就将他比喻成树上的梅子。“梅子熟也!”就是表示法常禅师真正是开悟了!说梅子熟也,这就叫脚跟点地。

所以真正见性,一见永见,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

大势至菩萨乘愿再来,以文字因缘,作人天眼目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当代净土宗高僧。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
印光大师幼随兄读儒书,颇以传承儒家圣学自任,应和韩欧辟佛之议。后来,印光大师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即投终南山南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剃染。次年,印光大师受具足戒于陕西兴安双溪寺。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有眼疾,几近失明,后来虽痊愈,而目力已损,稍发红,即不能视物。
印光大师出家后,于湖北莲华寺充照客时,帮着晾晒经书,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是即生了生脱死的要道。
印光大师于受戒时,因善于书法,凡戒期中所有写法事宜,悉令代作。写字过多,眼睛发红如血灌,由此目病,乃悟身为苦本,即于闲时专念佛号,夜众睡后,复起坐念佛。即写字时,亦心不离佛,故虽力疾力书,仍然勉强支持。后眼疾竟得全愈,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
印光大师修净土,韬光敛迹,久而弥笃。印光大师二十六岁时,到红螺山资福寺净土道场,入堂念佛。三载之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妙契佛心,净业大进。
印光大师三十三岁时,应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请,护藏经南下,住法雨寺藏经楼闲寮,近二十载,励志精修,深入经藏。间或受寺众坚请,乃为讲净土经典,讲毕,旋即闭关。斋房书“念佛待死”以自勉,学行倍进。
印光大师出家三十余年,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长期昼夜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亦早证念佛三昧。
晚年,大弘法化之余,于苏州报国寺方便闭关。

1937年,印光大师于苏州灵岩山闭死关念佛,关中答一日本人的“近来动静”问题时,答云:“自到灵岩,任何名胜,均不往游,以志期往生,不以名胜介意故。”足证印祖一生行化,以身弘法,道盛德隆,感人至深。
1911年,印光大师五十二岁,高鹤年居士将大师文稿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人虽不知为谁,而文字般若已足引发读者善根。
徐蔚如、周孟由诸居士见之,叹誉云:“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于是,一再搜集印光大师文稿,刊为《印光法师文钞》,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及佛学界内部广为印制流通,印光大师德名由此而腾誉海内外。
《文钞》实为印光大师弘法之缘起。由读《文钞》而倾慕大师道德,竭望列于门墙的善男信女,日益增多。或航海梯山而请求摄受,或鸿来雁往而乞赐法名,二十余年,皈依印光大师座下者,不计其数。即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以往生西方净土的士女,不胜枚举。

我国近代以来,欧风东渐,礼教陵夷,社会人士莫不以身心活泼为现代意识,遂致身口意三业,放荡恣肆,漫无忌惮。故印光大师针砭时弊,力倡竭诚尽敬,惭愧自牧,以培净业行人之福基。
生逢干戈不息、战祸连绵之际,而水旱天灾亦交迫迭至。印光大师悲心凄恻,广倡因果报应之说,以为因果者,圣人匡治天下、诸佛救度众生之大权。尝语人云:因果之法,为救国救民之急务。必令人人皆知,现在有如此因,将来即有如此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
印光大师生前流通《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数百万册,足见其力倡因果之悲心。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上承古佛祖师之血脉,下契近代众生之根机,言言归宗,字字见谛。印光大师剀切指陈: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出离生死的唯一要道。其与吴璧华书云: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从佛法与众生根机的对应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抉择。
印光大师除了以文字般若与讲经说法的形式弘扬净宗外,还建立灵岩山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亲自立定规约章程,为末法丛林之表范。
印光大师还创办弘化社,广印经书流通,二十余年,所印各种佛书,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亦在百万余帧,法化之弘,广被中外。

印光大师一生克苦俭仆,注重惜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食唯充饥,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非却而不受,即转送他人。如果是普通物品,便令交库房,与大家共享,决不自用。洒扫洗涤,事事躬自操作。受请外出讲开示,虽为备轿,亦不肯坐,以为折福故。
印光大师自奉节俭,待人却甚为慈厚。凡善男信女供养的香敬,悉皆代人广种福田,用于流通经籍,救济饥贫。凡闻何方被灾告急,必尽力提倡捐助,悲愍苦难众生,无以复加。

1940年冬,印光大师略示微疾,促令办理妙真法师升座仪式,预知时至,多诸迹证。
初三日晚,对大众开示:“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初四日早一时半,由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
二时十五分,印光大师坐床边呼水洗手毕,起立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走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即坐椅上,端身正坐,口唇微动念佛。
三时许,妙真和尚至。印光大师吩咐:“你要维持道场,你要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自后即不复语,只唇动念佛而已,延至五时,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世寿八十,僧腊六十。

印光大师一生潜修实证,淡泊平常,以文字因缘作人天眼目,利益叵测,人称大势至菩萨再来。其著作有《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篇,丙子息灾法会法语等流通于世。
文 | 摘自《净宗十三祖师》 https://t.cn/z81PuZC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宗教圈也是個是非圈?大家總以自己眼界,來看待身旁週遭的一切人、事、物。凡符合自己所理解&期待的法意?那才算「正信」嗎?這至為可笑的理解程度!先來說說,今天遇到的年輕朋友?他說要教我三皈五戒(我只覺得好笑!),這個我還需要他來教,那 五百羅漢 (500Arhat) 版主不就該徹換了嗎(但想想剛好,我也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

至於我反問他,你覺得「阿彌陀佛」存在嗎?這個我的理解是,你從史實來看是不可能找到的人物(這類話題以前文章談論不少,在此就不再從敘)?但假如單純從信仰來看似乎比較符合「佛教」徒的期待!這二個說法是層次問題上的差異。你是單純把它(佛教)當信仰呢?還是把它當成一種人生哲理去走(行道)呢?當信仰已是人生哲理你會把虛幻的神話拿掉。因為你已不需要這些神話來增加自我對(佛教)認同與肯定(神佛滿天的這類大乘思想,真有助於一個宗教!走上更健康與令人期待的境界呢?那倒不回民間信仰去還比較直接,因為哪裡還可以與你所期待的靈界做更全面的一對一接觸(坊間的宮、壇都是))。

至於說歷代祖師或出家人的水準,一定在水準之上(就如今來看,水準差異也是參差不齊)?熟悉中國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數千年來中華大地是饑荒&戰亂不斷,所以古代僧人多數是文盲,看看弘一法師又怎麼來看:「從南宋迄今六七百年來,或可謂僧種斷絕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以為中國僧眾很多,大有達到幾百萬之概;據實而論,這幾百萬中要找出一個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就說如今的僧人都把「閉關」實修當成畏途,興起的是「出國參學」蔚為風潮你就能明白如今的程度,就連南宋以來的這批僧眾還不如。這裡不是說「出國參學」不好?是大都沒真心放在修行上面。

真的像「玄奘法師&鳩摩羅什」這類僧人並非常見。不是說祖師們一定是妄語(而是他們所受環境與想法,一般都來自師承)。師承最大問題是?師父怎麼說就怎麼做,但它又忽略人性都有惰性與好、惡(然如今的宗教還有人(團體)成天想著成佛作祖,想成為一代宗師),衍生出許多他個人自己對佛法的理解(當後人也在一知半解下去接觸,這極為容易造成理解失準一而再三傳遞,舉個很間單的例子一週前我跟朋友講的話,一個月後再問他一次已經變質了,所以別把指望寄託給人類的大腦)?所以與其花時間去了解祖師在說什麼?倒不如用有限(因為時間從不等你、我)的時間去探究「佛陀」在說什麼?

一個人層次的高下(意識頻率高低)!不是看誰讀的書比較多(凡是讀就能會的東西、這只要用心學就會,再來是能講的出的人也未必能理解它真實的涵義)。光一小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坊間我們能看到的解譯版本,就不外上百或者上千種(大家不妨思考為何一段相同經文,卻有如此大的理解差異呢?)!再舉個例子,假如我說菩薩不存在?我看會得罪一票「佛教」徒,但是從實際來看他們(菩薩)已是法界遍虛空(是種能量在傳遞),假如還停留在有個菩薩具體的形體,那他就不再是菩薩而是欲界天道眾生或靈體。「佛教」上一直有個迷失到底是誰說的算(除釋迦牟尼外),應該更正確解釋是誰說的都不算?「道由心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識字的「六祖惠能」只因心無所住,自然能憑一句話即刻了悟佛心、那我們呢?

很多朋友喜歡討論「修行」,既是修就是要「行」不然那只是空談,人品(做人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不行!談再多也是浪費時間,「捨得&貪著」不就是一般人最大的考驗?俗話說,你若「無德」練不起就是此意(萬人無出其一)。學修首重個人「品德」,這是首要入門條件,「品德」不行任憑大羅神仙前來度你也沒用?「去貪」與「捨得」是關鍵觀察指標(還記得李文德師父在世,曾開過條件是若要他收為徒,我需要讓他考驗三年)。老實說當年我志不在道(宗教),如今卻經歷過這十年的學修,我的想法雖有改變?但對人性的難以捉模更是灰心(不懂得的人忙著四處參學,稍微懂得的人在比高下,真懂得的人少之又少)。

話回到前言,這十年來我所見聞看到的是所謂佛教徒,不是在比修為高下就是在逞口舌上見長短(少有人在比誰的內心更沈靜),這也讓我逐漸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佛教徒能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被媒體名師所累,總以為他們講的一定是正確(諸不知,這是人為與團體刻意營造與培養的傀儡+他自己也有意願)。道法已不自然,你去學修不走火入魔都挺難的(記住!道法自然這句話你一終身受用)。什麼至高無上真理?只要一經自然法則去檢驗它,你即刻就可知道真假(再來切記!別過度迷戀神通與異能)。再言佛教徒,我執心似乎比凡夫更側重,學佛口口聲聲都說要去我執,那我所看到的卻反到越多人、越走越深入執著心越重?這似乎在說明你已在走上回頭路了。

那天有朋友問我?學佛是想求什麼?我不求去什麼「極樂世界」。若是有、只求一件事!將來走的時候直接「升天」(至於我能到什麼境界去,那就看我臨終時放下了多少?)去(至於想直接升天去,這也沒那麼容易幾萬人僅出一、二或許還嫌多)。再說,能否「升天」關鍵是靠自己生前「德性&修為」,這不是求誰得來的。大乘佛教的興起口口聲聲講菩薩道,但實際上就連一個「佛教」最基楚的「阿羅漢」都成就不了時?這是應該算誰的錯呢?等於你雖把餅做的很大但是能吃飽的卻是一個都沒有的意思。相對來說原始佛教裡還不時傳出某某人成就「阿羅漢」果位。大家難道?沒有在反思你是否也走錯了路嗎(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因為我們都被置入性行銷,總覺得行菩薩道比較高尚點,反而錯估了對原始佛教的理解)?

電視媒體什麼「法王&名師」所講的話聽聽就好,這類在多層次包裝下的,已是營利性質的宗教團體,雖然還是有修為不錯的人,但在媒體包裝下很多人初心早已不在?他們更徹重的是他們宗教王國的興起與建構。所以與其花實間去接觸,到不如回歸本心去尋找自己(禪修即方法之一)。那坊間的名師或有出書的作者呢?這個部份爭議性更大!簡單送大家一句話:「在慾望的世界裡,眾生皆苦!」。希望大家能明白我想傳遞的是什麼?簡單說,這些人不外是在貪「名&利」(俗話說有了名、利隨之即來)。修行徹重在於修心,真有道者還真怕出名,因為麻煩事會緊跟著而來!你沒看廣欽老和尚還得裝瘋賣傻免得打擾的人一堆(如今是半水桶的,都成天敲鑼打鼓深怕你不知道呢?)。

說人生不苦是騙人的,不然難得假日也要一大早(這麼多人)跑來台南「東獄殿」找地藏王菩薩(開恩赦罪呢?),我路過看到一批又一批前來,遊覽車停了滿街都是(其實老是外求也不是辨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內心去懺悔己過後,用行動付諸實踐)。我從彌陀寺持經(心經)回程路過看到的,拍下幾張照片跟眾人分享。多數人都把它(菩薩幫人)視為應該的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幫你是念及你還有點善念,日後也能用相同的心去對待所有人(但如今的人,卻是自私、自利居多數),真懂的感恩的人恐怕也只是佔少數。最後請大家謹記一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讓善良成為理所當然」。

隨筆漫談:

人的一生因緣交錯,會遇到對我們很好的人,但也有因忌妒心把你視為死敵的人(人心就是如此的複雜,看不得別人好)。這都是我們成長的助緣,只要心懷感恩!好、壞皆因緣,就照著自己順緣而走就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自然雲開日出接太平(豐年)。

語末: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心如出水聖潔不染。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https://t.cn/RUaz4x8

john 2020 8 2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平淡是天空的一片云,自然地飘着,轻松无牵绊;平淡是大海深处的一块礁石,默默地藏着,经历海水冲蚀却宠辱不惊;平淡是山
  •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当天,#一百万只冰墩墩到货#[doge] 厂家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呀,前两三年没人买,就一直没敢备货,谁知道春节期间给火了?但是工厂人都放假了,
  • #咸宁身边事# 【年关将至 注意用火安全!咸安一户人家熏腊肉引发火灾】腊肉是家家户户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年味”,岁末年关,很多人家又开始准备熏腊肉了。腊肉虽然美
  • 【專訪MC 李靖筠 Will 不一樣的自愛方式 吃泡芙、紋身、耍廢】剛剛好31歲的《瑪利嘉兒》正由少女踏入另一階段,跟這6位新世代new face(李靖筠•王嘉
  • 百度秦时明月弄玉吧四月壁纸发布 烟雨蒙蒙的江南小镇,花开正好,细雨染上花香,飘飘洒洒的落在人们的衣裙上,给这座城带来别样韵味。 在言微小筑里,弄玉正在细细端赏
  • #日行一善[超话]# [照相机]#每日一善# [飞机]#阳光信用# 因为善(趋善、向善、心中有善、以身行善)而无我,从“小我”走向“大我”,解放心灵,让我们的
  • #允在[超话]#210627 jj_1986_jj 评论李洪基ins#金在中# 【嗯...??食物非常非常好吃就已经够让人惊讶了,甜点还那么有趣,谢谢啦...
  • 来给姑娘们扫个盲,mai线适合的基础很局限,第二次做都只能全切,姑娘两年前在深圳做的双眼皮现在一单一双了,现在想重新做,二妹已分析回答//主页功课或者平仑区,龙
  • 【人的福气,在于修行】人的福气源自于孝亲。凡孝亲敬老之人,终究会有福报。人在做,天在看。人的福气源自于知足。知足者常乐,最朴素的福气就是不与他人盲目攀比;最真实
  • 今天深圳气温12度,中雨。戴帽子雨中慢跑八公里结束。 如何跑步既不太累,又有健身效果呢?我的建议是,不妨选择轻松跑。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跑法,具体来说,就是可以边
  • #一个普通教师的一天 ##生日# 2021年6月19日, 一个没有虚度的生日。过生曰并不高兴。 今天周六,小学毕业班考试, 早上6:20忙到下午6:50离开学
  • 知命不惧,日日自新。无论明日有多落魄,至少今天没有蹉跎。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顾来路,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所有的苦难和背负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时光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谷爱凌12岁演讲有多精彩#©️必回❤️ 12岁的谷爱凌就同工同酬/性别刻板印象发表的演讲: 「人们不接受女性可以自主决定她们
  • #陪你一起好好吃饭剧评#爆米花电视剧,挺适合下饭的。 女主人设很讨喜,可爱温柔和理性兼并,有工作能力且理性克制情商在线。业务能力能打也不恋爱脑,遇到渣男搞清楚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西百色:传承蓝靛瑶特色刺绣 助力乡村振兴促增收】“穿针、引线、下针、勾勒、折叠、裁剪......看起来简单的作品,做起来却很有难度,蓝靛
  • Day 163 今天是走亲戚的一天。吃了大姑寄来的板鸭,整整一只煮熟了由我来切,要先切腿,再剖胸,再开始切块,骨架可以舍弃直接切背部的肉。第一次带酒去,结果亲戚
  • 【巨变!澳洲WHV已开放申请,从抢名额变成EOI随机抽取,附申请攻略】 今日(2022年2月22日),澳大利亚大使馆开放澳洲打工度假签证申请,并更改中国大陆居民
  • 是每天晚上给我带夜宵小马 是我半夜起来上卫生间等我回来时给我照灯的小马 是每天睡觉要牵我手的小马 是我偷懒贴了面膜又不想去洗脸时给我擦脸的小马 是每天早晚给我挤
  • 20220222 正月二十二 星期二 有好多爱的一天 因为一些事情,昨天心情其实挺emo的,感觉之前定的小目标瞬间没希望了 但今天看到小程的考研分数又觉得替她骄
  • 2022年2月6日 由于伊朗出国的航班少之又少,所以能从设拉子离开的飞机也只有凌晨班次,不过也蛮好的,一觉醒来就又能沐浴到新世界的阳光。 早上六点半,飞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