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

不同的阶级,皆可加入僧团
离开释迦国,佛陀进入了北部的憍萨罗。他有一百二十名比丘同行,其中包括很多贵族背景的年轻人。他们在末罗族的阿奴毗耶城附近一个园林歇息。与佛陀伴行的,有舍利弗尊者、迦鹿荼离、难陀和学僧罗睺罗。
佛陀离开迦毗罗卫国不到一个月,释迦族一富有人家的两个儿子都欲受戒为比丘。他们名叫摩男拘利和阿耨楼陀。他们拥有三大豪宅,供三个季节之用。最初是摩男拘利希望追随几个比丘朋友出家为僧,但当他知道弟弟阿耨楼陀也有此意,便改变初衷。因为摩男拘利家里只有两个儿子,他认为全去出家有点不对。于是,他便宁愿弟弟得偿所愿,让他去向母亲请准。
但当阿耨楼陀禀请母亲时,他母亲大力反对:“我一生中的快乐就在儿子身上。我绝对不能忍受你出家。”
阿耨楼陀提醒母亲当时出家的贵族大有人在。他又告诉母亲,修行不只能令出家的人平和快乐,更可使家庭社会都融洽。因为阿耨楼陀曾在尼拘律园参加过多次佛陀的法会,所以他能言善辩地给母亲解说。最后,他的母亲说:“很好,我就让你去吧。但有一个条件你要先做到,那就是要你的好朋友巴帝耶也同意跟你一起当比丘。”
他母亲十分肯定巴帝耶是不会愿意当比丘的。他在朝廷里任职高位,他的权位和名望都是一般人很难舍弃的,更何况是为了过那种清贫的比丘生涯。但阿耨楼陀绝没有浪费时间,他立刻去找他的好朋友。巴帝耶是北方数个省份的总督,有很多军队在他统领之下,他自己的府邸也守卫森严,他的办公总部更是不断有重要人物进出。
巴帝耶以阿耨楼陀为贵宾接待。
阿耨楼陀告诉他说:“我想出家追随佛陀为比丘,但你却是我不能这样做的原因。”
巴帝耶大笑起来,“你在说什么?我哪有阻止你当比丘?如果我可以的话,我只会尽量成全你。”
阿耨楼陀于是申明他的处境。最后,他说:“你刚才说你愿意成全我,唯一的办法就是你也当比丘去。”巴帝耶觉得被难倒了。他并非对佛陀醒觉之道不动心,其实他早已对比丘的生活有些向往,只是暂时没有可能罢了。他答道:“七年后,我便会当比丘,你等着吧。”
“七年的时间太长了。都不知我那时还活着没有。”
巴帝耶又大声笑起来,“你为何这样悲观?好吧,就给我三年,那时我一定会去当比丘。”
“就是三年时间都太难耐了。”
“好吧,那七个月吧。我需要时间安排家里的一切,又要找人代替我处理政务。”
“为何一个准备出家的人,需要那么多时间打点一切呢?一个比丘应该可以随时放下一切去修行自由解脱之道。等得越久便越容易使自己改变主意。”
“好了,好了,我的朋友。给我七天再与你出家吧。”
阿耨楼陀喜出望外地回家告诉母亲。她做梦也想不到巴帝耶总督竟然这么容易放弃自己的权势高位。她突然感到解脱之道的力量,较以前更能够接受儿子出家。
阿耨楼陀更怂恿他的几个好朋友加入他的行列。他们是薄功、金毗罗、提婆达多和阿难陀。他们全都是王族血统的公子。他们约好一天在提婆达多的家里集合,出发寻找佛陀。除了阿难陀是十八岁之外,他们全都已届成年。但阿难陀早已获得父亲的允许,让他跟随兄长提婆达多。他们六人乘坐马车来到近憍萨罗的边境,因为他们听说佛陀正在阿奴毗耶附近。
阿耨楼陀提议大家在过境前把身上的饰物全部脱下来。他们将项链、戒指、手环等全裹在一件斗篷内,并同意找个穷苦人送给他。他们留意到路旁有间小型理发店,由一个与他们年纪相若的男子掌管着。他虽然衣着简陋,但样貌端好。阿耨楼陀便进去请教他的名字。
那年轻理发师答道:“优婆离。”
阿耨楼陀问优婆离可否指引他们越过边境。优婆离很乐意亲自带领他们。分手时,他们把所有的珠宝都送给他。阿耨楼陀说道:“优婆离,我们欲追随佛陀为比丘。这些珠宝对我们没用了。我们想把它送给你。这些应该足够让你下半生过得安枕无忧。”
几位公子与优婆离道别后,便越过了边境。当这个年轻理发匠把包裹打开,他被闪闪生光的宝石吓倒了。他来自社会的最低阶层,从来都没拥有过一两黄金或一枚小小的戒指。现在他眼前却是整包的珠宝。但他并不觉得高兴,反而感到慌张起来。他双手紧抱这包宝石。他一向以来的安全感全然消失了,他知道有很多人是会为得到这些东西而动杀机的。
优婆离细心反省。那些王族公子都宁舍名位财富以能成为比丘,他们肯定是明白到名位财富所带来的只是危险与负担。一念间,他也想放下这包珠宝,跟着这些公子去寻找真正的平和、喜悦与解脱。再没有丝毫考虑,他便将包裹挂到树枝上,由得第一个路过的人拿去。他自己越过边界,很快便赶上几位王孙公子。
看见优婆离从后走上来,提婆达多很奇怪地问道:“优婆离,你为何跟上来?我们给你的珠宝在哪里?”
优婆离喘着气,解释说他已把珠宝留给第一个过路人,并表示他对财物不感兴趣,因而希望加入他们的行列,在佛陀的教导下成为比丘。
提婆达多笑起来,“你想成为比丘?但你只是……”
阿耨楼陀把提婆达多的话打断,“很好!很好!我们很高兴你的加入。佛陀一向的教导是僧伽如大海,比丘则是所有流入大海而与之合一的河川。虽然我们出自不同的阶级,但加入僧团后,我们便是没有任何界限划分的兄弟了。”
巴帝耶伸手与优婆离握手。他自我介绍为释迦国北部前总督,又把其他的公子介绍给优婆离认识。他们互相行过见面礼,便七个人一起继续行程。
他们第二天便到达阿奴毗耶,又获悉佛陀正住在城东北两里外一个森林。于是他们直往森林拜会佛陀。巴帝耶做众人的代表,向佛陀道明来意。佛陀首肯接纳他们为比丘。巴帝耶还表示:“我们希望你可以先替优婆离剃度,好让我们先礼他为师兄,以铲除我们之间的所有虚慢和芥蒂。”
佛陀也就先替优婆离授戒。因为阿难陀还只有十八岁,他便只好被授初学僧戒,待他满二十岁再受具足戒。现在,除了罗睺罗,僧团里最年轻的比丘就是阿难陀了。罗睺罗当然十分高兴见到阿难陀。
受戒后仅三天,他们便随佛陀和众比丘前往毗舍离。他们在那里的摩诃婆提园林住了三天。跟着,他们行了十日才到达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迦叶、目犍连和憍陈如三位尊者与竹林精舍的六百比丘都很高兴再见到佛陀。频婆娑罗王知道佛陀已回来,更立刻前来造访。竹林精舍的气氛充满欢乐。雨季快将来临,憍陈如和迦叶尊者都已做好安居的准备。这是佛陀证道后的第三次安居。第一次是在鹿野苑,第二次在竹林精舍。
巴帝耶在从政之前,曾经全心全意地研究精神生活的学问。现在来到竹林精舍,在迦叶的教导下,他精进专注地修行,把全部时间都用于禅修。他宁可睡在树底而不睡在房子里。一晚,他在树下禅坐时,亲身体验到从未经验过的大喜悦。他不期然地高声赞叹:“啊,喜乐!啊,喜乐!”
一个在附近的比丘听到他的高叫,便于翌日早晨报告佛陀,“世尊,我昨晚禅坐时,听到巴帝耶比丘高呼‘啊,喜乐!啊,喜乐!’他有可能仍然记挂着他昔日的名位财富,所以我向你报告。”
佛陀只是点头。
午食之后,佛陀作了开示。接着,他请巴帝耶出来,在僧众和在家众前问他:“巴帝耶,你昨晚深夜禅坐时,是否高呼‘啊,喜乐!啊,喜乐!’?”
巴帝耶合掌答道:“师父,我昨夜的确有这样高声呼唤。”
“你可以告诉我们你的原因吗?”
“世尊,昔日我为总督,生活在名利权势之中。我到哪里都有四个士兵保护左右,我的府中日夜有守卫巡逻,但我始终未有一刻觉得安全,我时刻都感到担忧和畏惧。现在却不同了。我可以自由地在森林里坐卧,而全无一点恐惧。相反,我只觉轻松平和,并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师父,过了比丘的生活,使我再不觉得有任何放不下的人和物,这给我带来无限的喜乐和满足。我现在就像森林里自由奔放的一只鹿。昨晚在禅坐时,这种体悟使我高呼‘啊,喜乐!啊,喜乐!’请原谅我给你和众比丘的骚扰。”
佛陀在众人之前称赞巴帝耶:“这好极了,巴帝耶。你已在自足和断执的修行上跨了一大步。你所感受到的安乐,是诸天人神都向往的。”
在安居期间,佛陀给很多新比丘授戒,其中包括一个很有天分的青年。他名叫摩诃迦叶。摩诃迦叶是摩揭陀首富的儿子,他父亲的财富仅次于国库。摩诃迦叶的妻子是来自毗舍离的迦毗罗梨,他们结婚十二年,两人都很渴望追随精神之道。
一天清早,摩诃迦叶比他的妻子早起。忽然,他看见一条毒蛇正从他妻子垂在床边的手旁爬过。摩诃迦叶连呼吸也不敢,唯恐惊吓到蛇。那毒蛇不久才慢慢绕过迦毗罗梨的手,爬出房间。这时,摩诃迦叶才叫醒他的妻子,告诉她刚才的情形。他们一起反省到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迦毗罗梨鼓励摩诃迦叶尽快找位名师学道。他曾听过佛陀的名字,于是便立刻前往竹林精舍。他一见到佛陀便知道他是一位真理的导师。佛陀也很容易便看出摩诃迦叶是个具备异常深度的人,因此给他授戒为比丘。摩诃迦叶告诉佛陀他的妻子也有意出家修道,但佛陀给他的答复是女众出家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她要耐心等待,日后有机会再加入僧团。

#顶果钦哲仁波切[超话]#
在死亡时,你应当如此做:
如佛陀圆寂时,侧躺在右边,头枕在右手上。
右手的小拇指挡住右鼻孔,用左鼻孔呼吸。
禅修慈心,愿广如虚空般的众生皆能得到快乐;然后禅修悲心,愿众生都能够从一切痛苦中解脱。
呼气时,把所有快乐、舒适与财富布施给所有受苦的众生。
吸气时,把所有众生的病痛、邪恶、负面情绪和障碍吸纳到自己身上。

之后,你应该观照轮回与涅槃本身如梦如幻,或如一个魔术师的魔术表演,万事万物缺乏自我的存在。
不论是在此处或在中阴,一切不过是心的觉知,即没有事物存在,也没有恐惧的原因。
努力保持这种信念,心中没有任何执着。

《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文并没有「忏悔」这两个字的连用。而在印度,忏悔是做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不论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过失,都应该忏悔。对佛教徒来讲,忏悔可分有几种程度的不同。

最基本的程度,就是自己犯过失,而其它的人不知道,并没有从其它的人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也就是说,没有妨碍人,没有让人家受伤害,可是对于自己的修行,是有过错,或者是一种过失,那就要忏悔。这种忏悔,是对自己个人,就是「责心忏」,责备自己。所谓责备,并不是骂自己,不是悔恨自己,而是检讨自己。检讨自己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已经犯了错,那怎么办呢?从此以后发愿不再犯错。这是忏悔的第一种。

第二种是「对人忏悔」。对谁忏悔?对自己所伤害的人,或者是自己觉得让他人痛苦,或者自己知道对他人造成伤害,可是对方没有发现。这时候要自己请罪。不管对方知不知道我们伤害了他,还是要忏悔。我们发现自己对人不起,就要跟他忏悔。忏悔的意思是说,自己做错的事,要负担起责任来。对人如此,甚至对动物,也是相同的。我们伤害了动物,动物是不会讲话的,但是我们知道让动物困扰了,一样的要忏悔。

比如说,我们跟人在一起互动讲话,无意之中,你说了一句让人家伤心的话,也许你根本没有想到你伤害了人,可是你发现这句话是不应该讲的,这时候要马上对他讲:「我忏悔,对不起!」从此以后,希望我对你不要再有这种行为,甚至于对所有的人,也不会再有这样的行为了。这是第二种忏悔。

第三种,就是犯了众怒,或者是让一组人、一个团体受到伤害、受到损失,不论是在精神或者物质方面,让一个小团体或是大团体受到伤害了,就要当面忏悔,叫做「当众忏悔」。

众,有小众,有大众,如果局部的人、几个人被你伤害,或者因为受你的影响而损失了,那就对局部的人忏悔。如果整个团体,因为你做的事,而使得名誉上受损失,或者是财务上受损失,那就要向大众全体忏悔。

举例来说,我们每半个月举行的诵戒会,就是当着大众忏悔。这是比丘(尼)、沙弥(尼)的受持,其实已经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也应该是这样。如果没有受菩萨戒,也不是出家人,那怎么办呢?就是有聚会的时候,向大众公开忏悔,或者写悔过书,让大家知道。
在我们团体里边,不论是出家人或者是一个修行的人,要经常忏悔,才能保持三业的清净。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在吃饭以前,要把碗筷洗干净,吃完饭以后,也要把碗筷洗干净,这样下次再用的时候,碗筷都是干净的。如果下一次使用的时候,发现碗筷上已经有了灰尘,还是要先洗净。

已经犯的错,要忏悔;如果自己没有犯错,或者不知道自己犯了错,可是为了要修行──修定、修慧,或者发愿受戒,这个时候也要忏悔。就好像是我们吃饭以前,要把餐具洗干净,忏悔则是恢复我们三业的清净。但是,忏悔以后,是不是我们的业就已经了了?我告诉大家,没有「了」。忏悔是说,我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所以要负起责任,来弥补错误。

现在讲「忏仪」。忏仪,是大乘佛教才有的,在原始、小乘的佛教,并没有这种集体的大众修行。而大众一起修行的时候,必须要整齐、要划一,因此有了仪轨的产生。如果没有仪轨,大家在一起修行,会互相的干扰,可能你修你的,他念他的,你拜你的,他拜他的,在时间上、动作上以及声音上,都会互相的干扰,那就不是共修了。因此,祖师大德非常慈悲,编写了种种的忏仪。比如,汇整〈大悲咒〉(〈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和《法华经‧普门品》,而编成一部「大悲忏」。修净土法门,就以净土三经而成「净土忏」。这两种忏,我们法鼓山、农禅寺都用的。

而「梁皇忏」,是所有忏仪之中最大的一部。除了「梁皇忏」之外,还有「水忏」、「药师忏」、「地藏忏」,还有「观音忏」(即「大悲忏」),最早还有「法华忏」,专门拜的《法华经》。但是论团体的大修行,拜「梁皇忏」是最殊胜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梁皇忏」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是结合着所有大乘经典的佛号,以及大乘经典的佛法、法义,汇编而成。而这种修行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集体的修行,我刚才讲,就是彼此互相的影响,我们的心是共同一致的,我们的唱诵是一致的,我们的仪轨动作是一致的。这时候,修行比较不会懈怠,也不容易散乱。如果单独一个人拜「梁皇忏」,很可能拜一拜就休息,拜一拜打打妄想,没有办法集中心来规律的拜完。而团体一起拜的时候,由法师带着唱诵,气氛非常的凝聚,我们的心也比较容易一致,发起虔诚心来。

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二千多人参加,这上千人的心,不可能同时都在打妄想,总有几个人,心非常安定、非常专注。只要几个人心是专注、虔诚的,我们的气氛就跟着凝聚一起。如果人少,气氛可能没有那么凝聚。所以,人愈多,修行的效果愈好。

我们有七天的修行,叫做「七永日」,就是七天之中,不间断的、不休息的在用功。所谓「永日」,就是每天早上起来要先调心,很虔诚的准备来拜忏;而拜忏回家以后,还是保持着拜忏时候的心情。这样一天下来,都是在修行的信心之中,叫做「一永日」,七天则是「七永日」。这七天,诸位虽然没有住在寺院里,最好能够持「八关斋戒」,以清净的身心来修行七天。

我们拜忏的时候,念的是佛号,念的是佛经的经句,可是没有拜忏的时候做什么呢?念「阿弥陀佛!」如果没有拜忏的时候,你在闲言杂语,那就不能叫「一永日」、「七永日」。在家居士能够七天都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无法每天来,至少要有一个永日。你来一天,就有一天的清净、精进;来七天,就有七天的精进、清净。这有什么好处呢?我刚才讲,忏悔以后,能不能消业、除障呢?当然能够。如果不能够消业、除障,我想大家都不会来了。可是,消业、除障的意思是什么?

业,主要是缘于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打结了,就是障碍、业障。如果你忏悔之后,心里不再打结,这就不是障碍。当我们的心没有障碍,遇到种种外在的障碍,也会减轻,也会减少。这什么原因?有两个原因。第一种原因,因为从过去世到今生犯的错误,我们已经承认犯了错误,也愿意承担责任,往下就是如何来弥补、补救我们所犯的错误。

怎么补救法?第一,发愿回向给那些灵界的怨亲债主。我们拜忏的时候,诸位有没有写牌位啊?这就是在发愿回向给他们,但是能有多大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回向是说,你在修行,你在成就道场,你在成就弘法利生的大事业,这就是为他们做好事。因为你做了功德,回向给怨亲债主、灵界的众生,所以他们到这里来听我们拜忏,跟着我们拜忏,放焰口的时候,他们也来听焰口。

我们拜忏,都是用的佛法、用的佛号,焰口是用的种种的真言,都可以让他们直接得到利益。就好像是说,我们请他们来听闻佛法;就好像是说,我们为他们请客,不是用嘴巴来吃,而是用心来接触佛法的利益。他们听了佛法以后,也能够心开意解。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冤冤相报,或者来找你。

另外,我们拜忏的时候,除了超度怨亲债主,对其他的孤魂,也请他们来的,为他们做大布施。这就是弥补了往昔所造的种种诸恶业,使他们受到伤害,如今我们做佛事,来弥补过失。这样子,是不是我们的罪业全都消了呢?没有,只能够说,他们暂时不会来逼我们的债。小的债务,他们不计较,如果重的债务,还是有的。因此,我们要经常的忏悔,经常的修行。

还有,佛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的本质是空,而罪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心造成的。如果我们的心──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自我中心的心,全都消灭了,就是烦恼心没有了,便能够生起智慧心、菩提心,证得菩提果。证得菩提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修行就是要证菩提果。如果我们的烦恼心断了,而证得菩提果,这时候才真正的没有罪了。

如果你尚未得解脱,但是你的心时常能够与空性相应,那么怨亲债主也找不到你的。如果你常常修空观,实际上就是禅修,而修行到没有自我中心的时候,什么业障也找不着你,那是不是逃避了债务呢?不是,不是逃避了债务!这时候,你要发起大悲心来。

菩提心,是智慧心,也是大慈悲心。「梁皇忏」又叫做「慈悲道场」,是发大慈悲心,愿自己利益一切众生,那就是行菩萨道。当你发大慈悲心,利益一切众生,你随时随地都是在做大布施。因为你随时随地在做大布施、做大好事,怨亲债主只要靠近你,就会有好处。本来是怨亲债主,结果变成你的护法、你的助缘。这样子,我们的业就消了。

因此,忏悔有多种层次的功能,可小可大。如果说来拜忏,就能够消罪业,那是不懂佛法。如何才能够消业除罪?就是常常要发起慈悲心,多一点慈悲心,少一点自私心,你的心就能与空性相应。所谓心,多半是指的自私自利的烦恼心,自私自利的心愈重,你的业障便愈重;自私自利的心愈轻,你的业障就愈轻。这是对我们自己来讲,那对于我们的亲友,也就是先亡眷属,以及在生的亲戚朋友,我们拜忏对他们有没有用?对他们是有用的。这是替他们做布施,替他们做功德,为他们来积福。他们自己没有来,但是你们替他做了,还是有用。可是最好还是自己来修行。诸位知道,自己修行和代替修行的功德是多少?六分比一分,六分功德属于修行人自身,一分功德可以回向,但还是有用的。

因此,我们人在世的时候,自己修行是最好的。如果在世的时候,没有机会修行,不知道修行,那么过世之后,我们还是要替他修行,还是要替他做布施。如果在世的时候,已经知道布施,已经开始修行,则功德全属于他。

我今天讲的开示,诸位听懂了吗?忏悔,是不是一定要来参加共修才忏悔,平常要不要忏悔?人家不知道你做错了事,但是你自己犯了错,要不要忏悔?自己对人不起,人家也知道,怎么办?如果对许多的人做错了事,怎么办?要当众忏悔。可是很多人很愚痴,做错了事,不但不认错,反而编出很多的理由来,说错不在我。而这种人,更是罪加一等。所以,身为一个佛教徒,做了错、犯了过,一定是自己负责,也要对人负责,这是最基本的忏悔。

还有,为什么要共修忏悔?一个人不能拜「梁皇忏」吗?一个人可以拜,但是不够好。一个人修行,力量是一根纱,十个人一起修行,就变成一条线。如果是千支纱在一起,就是索缆。共修的力量大。因此我们要办这样的法会,大家一方面来种福田,一方面修福修慧。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傲诺拉星熠高凸285术后坐标:南京隆胸,假体丰胸基础:168 95胸不到B医Y还是比较大的一家,挑挑选选了很久,面了4家才定的,术前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基础,但是对
  • 今天结束两个,还有三个[允悲]但是做的太烂了,不想挂自己的名字,觉得播出去也丢人~我真是太失败了,搞得很累却又做的不好~但我希望,不怨怼,不失望,但行好事,莫问
  • #巴巴伯的日常# 不在超话里面直接就发完8当做填填乐好了填一些想填的1.张张神图好嘛,8月,本人智性恋的颜狗,dddd2.初印象:182 192 帅的我要死不活
  • 我太太太同意了,真的就是又帅又奶[doge]后来我就在各大平台看了一下张张,一些商务直拍,那张脸无死角,是南京传媒大学的,嗯 我也在南京,那就算待过一个城市吧[
  • 地面瓷砖防滑措施对比一、防滑瓷砖 传统的地面防滑措施之一,应用广泛,众所周知的一种防滑措施,但其缺点也是众所周知:清洁起来比较麻烦,边缝处很容易积攒污垢,需要
  • 额上的美人尖加上你不温不火不眉相,性格上较为执着为人处事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但容易因行为过激使自己身边的人缘较差,又因鼻子的歪斜,事业上的运势就比较低落了一些,
  • 可是,你真正应该懂的是,有些话告诉你是不对的,恰恰不是在害你,而是在对你好啊有些事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不能做的是在告诉你,要做好的事情,就会变得很好和更好的哦~
  • 」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懂得感恩和节俭,时时怀着感恩的心是一种善良的美德,也是一个做人的基本条件,知足的人都懂得感恩,能对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表示谢意的人,他的人生
  • 又完了,我又把真话说出来了好有很多,我等着明天说吧,如果1菲的粉丝还会不会来刘诗诗的广场拱来拱去了?#刘诗诗##刘亦菲# 刘诗诗的广场上现在猪粪堆了一地,不说了
  • 真香提醒:如图所示风浪大的情况下,建议即使会水的千万别下水作死。我们在彩虹瀑布下可以看到一个大洞穴,有一个关于它的传说。
  • 收到判决后的舒某非常生气,不认可一审法院的判决,果然提起了上诉,并提出了以下上诉理由:1.酒行对自己实施了欺诈行为,自己不是职业打假人,增加购买茅台酒的数量不影
  • 北平的秋天确实是天堂,然鹅,不管是好大鹅,还是坏大鹅,东北的冬天都会送它们去天堂…《风味人间》3的文案摘抄在这儿吧,简直完美,句句都会写进我心里:有多少人四海闯
  • 【每日闻法】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经云:“… 佛告文殊师利。汝已供养几所诸佛。 
  文殊师利言。我及诸佛如幻化相。不见供养及与受者。 
  佛告文
  • 1、医生带着妻子来打人小孩子家里交涉,这是正常之举,除了想搞清楚小孩子打闹具体情况外以及打人小孩家人的态度,最为重要的,也就是医生此行的目的在于好好教育打人小孩
  • 9号敢紧赶慢的到达会议室,又临时被通知镇上的活动要帮忙,听书记讲挺安逸的,还给我们配了车(供我们使用,这点挺好)就被“哄骗”去了!晚上2⃣️活动正式开始前两三个
  • 玲说该不会是蛋糕的香味吧,然后knm还去闻了闻判断出不是一种(你是什么小动物呀[抓狂])最后破案是玲在用的护手霜的味道,玲说快用完了时,knm非常激动地说我帮你
  • 世间再大的暴风雨都不害怕了,因为我会在风雨里撑开一把小小的伞,将残酷的世界阻挡起来,让自己不用再淋雨了。我生命里头装满了苦涩,即使有瓦可以遮头,但四周会灌入刺骨
  •   她本没有抱什么希望,毕竟三年前被人设计陷害后,她就没有资格挑剔,只有别人挑剔她了。  她本没有抱什么希望,毕竟三年前被人设计陷害后,她就没有资格挑剔,只有别
  • #阳光信用[超话]#[收到] #实时号测试# [哇]#阳光信用# 晚安啦[送花花]希望有人能懂你的欲言又止 ,热爱生活 开心有趣 努力善良,带着所有的期待与
  • 其中2020年登上金鹰nv神的宋茜,微博拥有4918万人追踪,人气不差,但当年她穿金鹰战袍亮相时,整个人看起来显胖,遭嘲讽「史上zui胖nv神。从2006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