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支援荆州战“疫”12天,广东医疗队的谋略与战法】 蓝光不停旋转,鸣笛声响彻空旷的城市。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冲锋舟”。

2月22日,荆州市监利县中医院向位于荆州市区的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成功转运了一名危重症病人。132公里,救护车一路飞驰,医护人员随车时刻监控患者生命体征,保证安全,下车后又是一路冲锋。

医护人员们小跑着转运一位重症病人。

今天,这样的“生死时速”还将大规模上演,并让荆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格局焕然一新:全市除下辖的洪湖市外,各县市区危重症患者全部收治于市区的2个重症救治中心,洪湖危重症患者全部收治于当地的区域重症救治中心,其他各县市区危重症患者数清零。这是广东“四个集中”经验在荆州的成功应用。

2月10日,广东省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

2月11日凌晨,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第一批成员108人抵达荆州,与海南共同对口支援荆州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截至22日,广东在荆州医疗队员增至570名。12天里,广东医疗队马不停蹄,迅速摸清荆州疫情防治工作“困”与“路”,与海南医疗队、荆州市携手,打破困局、抢救病患,跑出广东速度、拿出广东方案、干出广东水平。

从11日至20日24时,荆州出院556人,为此前累计出院人数近10倍,重症、危重症患者减少78例,治愈率大幅提升。

从岭南吹来的这股春风,让荆州早早地感受到了春意盎然。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11日早,在广东医疗队抵达荆州前发布的疫情信息,看着让人揪心:10日,650万人口的荆州,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75例,新增30例、死亡2例,在院重症、危重症患者180例,病死率1.58%,下辖的松滋市病死率达到3.7%。而彼时,广东全省1175个确诊病例中,死亡病例1例。相比之下,荆州形势相当严峻。

短暂休整后,11日早上,医疗队立即与荆州市政府负责同志、专家团队分析疫情形势。洪湖市疫情成为会上焦点。洪湖与武汉市接壤,与武汉市区的距离不到100公里,输入性病例多,确诊病例、重症、危重症患者均占荆州的1/4,而且还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严重掣肘疫情防控工作开展。

“洪湖胜,则荆州胜,这个短板必须马上补。”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黄飞做出判断,立即行动。几个小时后,总指挥连同80人的“南方医院战队”抵达洪湖市人民医院,立即投入战斗。

不到24小时,在广东医疗队的鼎力支持下,核酸检测设备、试剂、人员迅速齐备,每日可完成500人份左右的核酸检测量,帮洪湖市告别外送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标本的历史,并在几天内,迅速完成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全面排查。

省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副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业升高度重视核酸检测的排查工作,抵达荆州后,立即部署相关工作。16日,他又带队出席省际对口支援荆州会商会,广东、海南、湖北荆州谋划勠力战“疫”。

荆州洪湖市人民医院内,广东医疗队的队员们正在救治ICU病房内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控制疫情,检测能力是关键,检测能力一旦提高,就可以快速排查,该收治的收治、该出院的出院,让治疗更及时,整个治疗环节流转起来。”黄飞说,这是广东从抗击非典以来的多次疫情防控战中总结出的经验。

这个做法正是来自广东的实践启示。1月30日起,广东同时对本省确诊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重点疫情地区来粤人员、全省发热门诊重点人群进行大排查,迅速摸清情况,精准决策。

从洪湖开始,在广东医疗队和来自广东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荆州全市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21日开始对所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大筛查,22日开始对发热门诊患者进行全面大筛查,不仅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还同时筛查流感病毒,以真实掌握发热门诊病症情况,排查人数将超过6000人。

不少医护人员说,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但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是特效药,早一天治疗,病就好治一点,因此跑出广东速度至关重要!

广东医疗队的队员们正在和当地医护人员沟通病人情况。

用兵之道,莫过于一

在医疗队前方指挥部,一幅《广东援荆医疗队作战指挥图》十分抢眼,10面鲜艳的小红旗插在荆州大地上。这是广东医疗队员的兵力分布图。

在第一批“先遣部队”抵达并快速突进的同时,第二批、第三批……第六批医疗队快速赶到,570名队员带着大量的医疗物资进驻荆州中心城区和6个县市共10个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成建制接管或共同接管18个病区,为战“疫”带来充足的广东力量。

在“分兵把守”的同时,广东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和广东经验,推动各县(市、区)将患者集中收治;同时,集中优势兵力与荆州市联手在市区打造2个重症救治中心,接收除洪湖市以外各县市区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正如兵书《六韬》所言:“用兵之道,莫过于一”。

医护人员正在互相鼓气。

在荆州古城内,荆州区荆州中路60号荆州市中心医院6层高的内儿科大楼就是重症救治中心的所在地。2月16日,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正式启用,可同时收治100-15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目前,76名广东医护人员在此奋战,已接收13名重症、9名危重症患者。

中心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ICU副主任医师蒋文新说:“中心集结了广东医疗队在危重症救治、呼吸疾病领域的专家,集中优势医疗资源,让危重病例、重症病例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准备迎接各县(市、区)重症、危重症患者到达,中心医护人员正忙碌着。

在广东医疗队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重症超声领域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ICU副主任医师黄道政担任主任,率70名医务人员在此奋战。

在广东指挥部副总指挥、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朱宏的率领下,医疗队126人在洪湖市人民医院打造了重症救治区域中心,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并全面接管洪湖患者的医治工作。

“将重症、危重症集中收治,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救治,既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又有助于防止重症、危重症患者传播超强病毒,还极大缓解了基层医院的救治压力。”朱宏说。

此外,广东还推动了荆州市各县(市、区)医院改造病区,最大限度集中收治,病区改造正在火热推进。

非典袭来时,钟南山院士的一句“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掷地有声。17年后,广东医疗队把这种“广东抗冠”精神带到了荆州。

生死之间,大显身手

19日晚上,监利县中医院里,一名患者危在旦夕,自1月28日入院以来,一直处于重症状态,使用了呼吸机后,仍无法维持其氧合指数,生命体征不平稳,病情反复,不断恶化。广东医疗队监利分队副队长、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郑伟向前方指挥部汇报,决定将这名病人转运到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然而,将一个危在旦夕的患者转院,谈何容易。广东医生拿出了重要武器——ECMO。“通过ECMO设备,可以给病人作一个体外的肺脏,帮助其在转运过程中维持呼吸”。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研究室副主任廖小卒解释道。作为国内首家 ECMO 技术临床应用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曾在广东使用ECMO抢救过新冠肺炎患者。2月17日晚上9点,该院组建了一支9人ECMO小队,携带一台设备驰援荆州。关键时刻,他们正派上用场。

经过2个多小时的研判、1个小时的ECMO手术和路上6个多小时的奔波,9人小队,终于成功把患者转运到重症救治中心。这也是湖北省第一例ECMO成功转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在荆州的12天里,隔离病房、抢救室里,广东医护人员上演了太多“生死营救”的故事,通过高水平救治,挽救了一个个生命。

荆州洪湖市人民医院内,广东医疗队的队员们正在救治ICU病房内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21日早上,阳光明媚,广东医疗队石首分队队长孙小聪“全副武装”,走进王某的病房。“血氧饱和度96%、心率77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49/99mmhg……”看到王某各项指标基本平稳,孙小聪微笑了一下:“好棒”,并为他拔除胃管。19日,他刚为新冠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王某成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这是荆州市第一例成功脱机病人。

孙小聪拉开窗帘,温暖的阳光照入病房,“阳光很好哟!”王某脱口而出。
“这可能就是生的希望。”孙小聪感慨道。

【特派记者】赵杨 曹瑷瑷 肖文舸
【摄影】董天健

【加力起飞,只为配得上这个时代】兴奋的人群中,孙军显得很安静。3000米考核出发线上,有人不停地活动脚腕,有人快速高抬腿,有人原地小跑,甚至按捺不住来一段冲刺……孙军如同每次起飞前一样,从表情到身体,都透着一种专注和沉稳。终于出发了。

脚下的跑道,是这群人再熟悉不过的机场跑道。飞行员们冲出去,原本横向队列逐渐拉开差距,变成长长的纵队。

孙军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前不后。临近终点冲刺时,他没有发出那种嘶吼,摆臂的幅度和步频也没有明显加快,但他仍超过几个前面的人,以超越满分的成绩抵达终点。

“状态有点下降了。”他语调平静,看不出多巴胺释放后的那种兴奋,就连呼吸也是均匀平和的。

作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孙军的跑步节奏一如带部队的节奏一样,处于一种内里紧张、外表从容的稳态。

“看似稳,骨子里却是快。”跟随孙军在天空南征北战的飞行员们,早已熟知这位80后旅长的节奏。那是一种人生不断加劲奔跑的状态,也是一支歼击机部队不断加力起飞的状态。

“加力起飞,只为配得上这个时代。”孙军说。

[飞机]被时代推着往前跑,是幸运;跟着时代往前跑,是使命

相比于他驾驶的战机——歼-10C在世人眼中的耀眼光芒,孙军并不为大众所熟悉。

蓝天上的战机英姿,只需高倍望远镜或长焦镜头就能捕捉到精彩瞬间。但飞行员们的飞翔人生,更多时候在人们视线之外。

孙军的人生轨迹,与大多数同龄人的命运航道一样,充满了许多偶然和必然。那些或偶然或必然的选择,塑造了他,最终也成就了他。

少年时,孙军帮父母养过鸡、种过田、干过电工、修过房子。尽管摆在这位农家子弟面前的命运前景并不明朗,但少年时埋下的草蛇灰线,在日后成长中逐渐显露。

初二时春游,学校组织到附近的机场参观。坐在大巴上,看到战机编队在跑道上滑行、起飞,孙军对飞行员羡慕极了。多年以后,当他驾驶战机飞向蓝天,那熟悉的轰鸣声,立刻召唤出了蛰伏在他脑海深处的记忆。

命运,总是以一种看似偶然的方式,布局着必然的逻辑。

当年,空军到学校招飞。大家都去报名,孙军不为所动。那时,孙军想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梦想着成为一名海军军官。

“天空比大海更辽阔。人人都想去的地方,一定是个好地方。何不试一下?”班主任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航迹。

这一试,一发不可收。从优秀飞行学员到优秀飞行员再到优秀指挥员,孙军以一种加速奔跑的方式成长着,并用一连串的“优秀”不断强化着这样的评价:他天生就是干飞行的料。

驾驶着先进的国产新型战机,带领着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团队,年轻的80后旅长……无论放在哪个坐标系审视,这位出生于1981年的航空兵旅旅长,都足够让人羡慕。

“我真没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孙军的话语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对自己,更对祖国。

即便是已经无数次在跑道上加力起飞,孙军描述起那一刻时仍激情满怀:“越是挣脱大地、直冲云霄,越能感受到祖国的澎湃推力。”

孙军至今忘不了第一次跨进歼-10座舱时的情景。那时候,他正痴迷于研究外军先进战斗机,从外形、布局到参数,如数家珍。但那一刻,他着实感到惊讶和兴奋:“没想到我们中国也能造出如此先进的战机!”

或许,只有熟知中国空军发展历史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孙军这句话的含义;或许,只有在一个更大的时代坐标上审视,才能读懂一个人、一代人的成长遇见了什么——

1999年,孙军考上飞行学院。那一年,歼-10战机刚刚迎来首飞。国庆50周年阅兵的空中梯队中,还没有它的身影。

仅仅10年之后,孙军和战友们就驾驶着歼-10战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

再10年之后,孙军已担任航空兵某旅旅长一年,所在部队早已换装歼-10的最新升级版。国庆70周年阅兵那天,天安门上空再次成为展示中国空中力量的“T型台”:歼-10C,歼-20、歼-16……

中国战鹰的“换羽”速度有多快,孙军们的成长就有多快。孙军当旅长那年,他的同批军校同学蒋佳冀也在另一个航空兵旅当旅长。放眼更多空军部队,他们的同龄人大多走上旅团主官岗位。

托举他们快速成长的不仅有澎湃国力,还有改革强军释放的效能。在改革转型的洪流中,他们不仅被一项项新任务推着跑,更被一个个新理念领着跑。

“被时代推着往前跑,是我们这一代军人的幸运;跟着时代往前跑,是我们这一代军人的使命。”孙军称自己这代人是“改革一代”。他常问自己一句话:“改革需要什么?我能干什么?”

“匹配时代的需求,才能赢得时代的选择。”他说。

[飞机]不仅是新机型的飞行员,更是新时代改革转型的“试飞员”

这些年,处在奔跑状态的孙军和战友们,一直在做“填空题”。

做过试卷的人都知道,填空题比选择题难做。填空题不仅拒绝侥幸,还要求你对括号里的内容了如指掌。但对孙军来说,填空题难做,难的不是括号里的答案,难的是发现那些“括号”在哪儿。

那些“括号”,涵盖在一次次新型战机改装、一次次执行重大任务、一次次实弹实战演练中。

它们通过一个个行动代号、一个个耀眼成绩,不断擦亮着一支部队的番号,最终迎来上级的信任、兄弟单位的尊重,以及更多走在前面的试点、更多重大任务……

对于孙军所在的这支部队来说,“第一”“首次”早已不是新闻:“截至2014年,我们就已经创造100多项第一了。后来,我们干脆就不总结了。”

部队第三次迎来新机型改装那年,孙军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仅仅处在部队改装的一线,还处在空军转型的前哨。“我们不仅是新机型的飞行员,更是新时代改革转型的‘试飞员’。”

走在转型的“无人区”,他们迈出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新的。这里按下的“快门”,锁定的是空军转型的大景深,每一个镜头都不可替代——

一次次飞向东海、飞向南海,一次次飞向雪山、飞向大漠……他们向前迈出的每一小步,与战斗力提升的进度息息相关;他们的精彩与传奇,注定成为空军转型故事的一部分。

聊起训练、聊起改装、聊起转型,孙军的眼眸里瞬间射出光芒,整个人如同切换了一个频道。那高频的语速和高密度的专业词汇,仿佛等待已久。此刻,他所展现出的自信,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灼热,而是带着一种研讨式的温和,随时期待你和他一起探讨。

飞行员们说,旅长脑袋里装满了问题,随时问自己,也问别人。那天,面对记者,孙军突然停住话语,以一种征询的语气问:“我们经常说‘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问题是——仗究竟怎么打,我们搞清楚了吗?”

这个问题,经常萦绕在他的脑际,时刻投射在日常训练课题中。争吵伴随着他们的探索之旅,也成为这群探路者最有效的沟通:“每一次争吵只有一个结果,便是达成进一步的共识。每一次共识的形成,便是又一个探索成果的固化。”

在孙军看来,探路的乐趣正在于此:“干了一件别人没干的事,干成了一件别人没干成的事!”

“探路,是为了铺路,要让后面的人踩着我们的脚印,走得更实更快。”在孙军印象最深的那些飞行任务中,有两次是失败的经历。当旅长之后,这两次失败的经历经常浮现在他脑海,提醒他:“探路者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要经得起检验。”

营区道路两侧,一块块宣传牌上的精彩瞬间,记录着这支部队的跨越足迹。走在这条路上,孙军常常感到肩头的沉重:“‘使命面前敢担当、困难面前敢压倒、强敌面前敢战胜’,这三‘敢’是我们旅的精神,‘敢’没问题,关键是我们的本领能否支撑这些‘敢’。”

“迈向世界一流,我们首先得明白‘世界一流’的坐标在哪儿。”孙军说。

他提醒记者查一下他们机场的历史资料——这里,曾是抗战时著名的“驼峰航线”的重要节点。70多年前,这里云集着世界最先进的战机,接受战火的洗礼。

今天,战争的形态在加速演变。“我们在跑着追赶,人家也在跑着前进。我们只有跑得比人家更快,才能赶上他们。”

在一份报告中,这位经历三次中外联训、每天带着飞行员学半小时英语、逼着飞行员翻译外军原著的旅长,以一种恳切的口吻写道:“我们要清醒看到自己与世界空军强国之间的差距,认识差距、正视差距、研究差距,这是缩小差距的第一步……”

[飞机]负起那些必须负起的“重”,打赢那些必须打赢的“仗”

孙军的微信名和飞行代号是同一个单词:“cannon”,中文意思是“加农炮”——一种炮弹膛口速度高的火炮。

人如其名。外表沉稳的孙军批评起人来,“语速快,骂得准,杀伤力大”。

虽然孙旅长的批评“从来都对事不对人”,但让官兵惊讶的是,孙旅长关注的“事”可谓事无巨细:上到天上飞行、下到地面机务,大到实战演练、小到日常管理……

孙军称自己是复合型性格,“在大事上举重若轻,在小事上举轻若重”。无论是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他的方法只有一个: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目的也只有一个:要干就要干好。

“要干就要干好”,这既是孙军性格中不服输的天然属性,也是他一路成长的朴素总结。

小时候,家里住的是土屋,一天不打扫就到处是灰,他就天天仔细打扫,弄得家里一尘不染。中学时,因为担心“上不好学就得回家养鸡”,他埋头读书,高考成绩超过了当年的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

“就连打球,也必须争第一名。”这位喜欢和官兵一起打篮球、踢足球的旅长,每次组织比赛,只奖励第一名。在他眼中,“打球和打仗一样,只有第一才是赢家”。

“要干就要干好”,在孙军看来,是对职业的基本尊重——歼击机飞行员是勇敢者的职业,也是需要天赋的职业。“做优秀的自己,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天赋、配得上国家的培养、配得上时代赋予的使命。”

当旅长后,孙军做了一个决定:在歼-10C战机上喷涂曾中断了几年的“红鹰”标识。他希望,这支部队带着鹰的眼光、鹰的胸襟、鹰的本领,驰骋未来战场。

11月7日,记者全程见证了他们的自由空战训练以及之后的复盘讲评。在弥漫着求胜欲望的空气中,他那加农炮般的批评弹雨,早已被飞行员们所熟悉并折服。在飞行员的世界里,树立权威靠的不是级别,而是专业。

飞行员就是这样的事业,它让你臣服于一种类似于修炼的节奏。专业的修炼、技能的修炼、身体的修炼、精神的修炼……反复修炼让人纯粹,纯粹到直面最简单的法则——负起那些必须负起的“重”,打赢那些必须打赢的“仗”。

孙军的微信头像是两个儿子的照片,朋友圈的主题就像很多军人一样,充满了家国情怀。

这一年,他和妻儿在一起的时间只有4天。他像流星一样,在密不透风的时间表上来回腾挪,一个人扮演着现实这部纷繁电影中的许多个角色。

抛开对家人的歉疚,他骨子里最钟情的还是飞行员这个角色。

那天,从来不发空中照片的他,在朋友圈发了一组在万米高空拍下的雪山照片,配了一句话——

“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来保卫!”(解放军报)

#成都微博房产# 【为建成通车打基础!天府机场高速公路高架最难段开始架梁】4月28日,成都天府机场高速公路重难点工程、K主线1号特大桥开始架梁,拉开了天府机场高速龙泉山隧道以西段、也是全线高架“最难段”架梁施工的序幕,为项目2020年建成通车奠定基础。记者从中铁城投集团了解到,目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进展顺利,隧道、桥梁、涵洞、路基工程分别完成22%、8%、49%和60%左右。(四川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想起我在先锋书店去年20周年时,与大诗人北岛、与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先生的合影,还有著名诗人汪国真先生去世的前年,我在先锋书店的缅怀与朗诵……是先锋给了我们这些城
  • Guangdong morning tea.I miss the time Hebaba used to be in Shenzhen!Sleep a lot
  • 想起世界上的贱男没被气哭 没被绕路的司机气哭 追的剧cpbe了也没哭 今晚打游戏居然被对面偶像歌手心态搞崩 哭了事情是这样的 我一直用瑶瑶和菜菜 其他不太熟 但
  • ”—“我也想把爱宣之于口”堂堂:“你结婚你男朋友知道吗?”—“若不是他我怎么走过籍籍无名”九良:“外界对你的质疑你不要去理他们。
  • 据介绍,由于春节前期,大多数市民都会储备一些蔬菜,加上今年市场的菜量充足,因此常见的蔬菜价格都出现了下降。@一汽奔腾#金陵城事# 【 南京蔬菜供应充足 价格日渐
  •   此外,还有华润赛科药业、山东鲁抗医药、重庆药友制药等超10家企业以仿制4类提交上市申请在审评审批中(在药审中心)。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
  • 路过一个运动场 像极了高中的操场‍♀️啊青春河边草地上又长满了人 新一轮的野餐又开始啦 被投食的鸽子️一起飞起来 像一群纸飞机河水里有忽闪忽闪的小星星✨春天要
  •   “宁夏的葡萄酒口感特别特别的好,贺兰山东麓,是酿酒葡萄绝佳的温床。”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质绝佳,当惊世界殊,一定可以登上世界葡萄酒品牌金字塔的顶端。
  • ”我害怕大范围的表扬和肯定,不管我多努力我都会觉得自己配不上这种殊荣;可是我又很不甘,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日日夜夜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冲突中自相矛盾。但回了
  • 即使青春不再,纵然年华老去,我们也要永葆一颗年轻的心。不要让人生留下太多遗憾十九、 与其羡慕他人智慧,不如自己勤奋补拙;与其羡慕他人优秀,不如自己奋斗不止;与其
  • [挤眼]这下#张萌说贾玲票房40亿再胖回来# 看来是要成真了[我想静静]这样的话,同一个春节档出现2部40亿量级的电影?你说谁我妹:就有小虎牙那个,很帅我:哈哈
  • 6⃣️行程一则Jukjae的夜间工作室以上,记者下班#和exo携手同行##EXO[超话]##EXOMLRL站[超话]##边伯贤[超话]#210215【twitt
  • 自己永远和自己在一起,永远不会伤害自己,更不会孤独寂寞冷……男女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没关系。我的付出不是廉价的,你不想等价交换那就别怪我自私自利。
  • #朵拉摄影&客片分享# [给你小心心] 对不起未经你同意 我和我自己 就偷偷喜欢上了你 [羞嗒嗒]点击获取此套报价: #郑州婚纱摄影前十名##郑州婚纱##郑州
  •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与谁结婚,大抵决定了以后的日子是暴风骤雨还是风和日丽。坏的婚姻把你变坏虽说婚姻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也不应该把一生的幸福全盘
  • 所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不时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两岁的宝宝喜欢重复做同样的事,任何变化都很难接受】他们要求每
  • 单聚焦专注运动鞋服行业,多品牌组合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全渠道零售都以消费者为导向,创造最好的品牌体验。单聚焦专注运动鞋服行业,多品牌组合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
  • 白蛇文章看心情更新[给你小心心] 2021年第四十八天打卡: 白蛇:缘起打卡第707天:白蛇:缘起2上映正计时打卡第355天[爱你]这份思念将化作滴水,通过
  • 并不是每个爸爸都能当首富 但是每个爸爸都把宝贝守护[心]历经千辛万苦 我终于回到了家由于学校先后送走了石家庄之外的河北省同学和外省同学 却迟迟未通知石家庄所
  • 我跟小哥在一起是因为彼此喜欢相处舒服,结婚是因为他感觉有能力撑起来一个家,也可以对自己所做的事与我负责一辈子,而我是非常信任他也希望和他有一个小家,到了想要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