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科创板公司完成2022年半年度报告披露】财联社8月31日电,上交所发文,截至2022年8月31日,科创板全部459家公司通过半年度报告、上市公告书等形式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主要经营业绩信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呈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与活力。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上半年,科创板公司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有序推进募投项目,借助创新制度加快发展。战疫情、谋创新、稳链条、增后劲,科创板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展现出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整体业绩实现较快增长,积极参与抗疫稳产保链

2022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等外部挑战,坚持创新,加快发展,整体业绩实现较快增长。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5,195.01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归母净利润585.58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02.33亿元、同比增长29%。超七成公司营收增长,85家公司营收增长50%以上,31家公司营收翻番,两成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超五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107家公司净利润增长50%以上,超一成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最高达18倍。

疫情期间,在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科创板公司积极抗疫保供,确保重点产业链有序运转。一方面,实施闭环运营与居家办公相结合,稳步恢复生产经营秩序。例如,沪硅产业通过封闭生产,推动300mm硅片出货量稳步增长,确保国产半导体硅片自主供应;纳微科技的填料、体外诊断用微球等关键耗材连续供应,保障下游医药企业稳定生产;中望软件免费赠送产品授权号,支持9,000名客户居家办公。另一方面,科创板公司加大投资扩产力度,上半年累计投入832.84亿元用于工程建设及资产购置,逐步提升产能和稳定供应能力。此外,科创板公司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累计提供逾68万个就业岗位,较年初新增岗位5.8万个,支付员工薪酬811.78亿元,同比增长31%。

二、立足创新加快发展,先导产业彰显新经济力量

科创板公司立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进自主创新。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460.54亿元,同比增长2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17%,63家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在30%以上;合计新增发明专利超4,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120项。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全球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在DDR5世代继续领跑,是目前全球可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两家公司之一,今年5月在业界率先试产DDR5第二子代RCD芯片。电气风电研发的S112超长海上风电叶片顺利下线,叶片长达112米,是目前国内最长海上风电叶片,标志着公司迈上了海上风机大风轮时代的新台阶。

在多个硬科技前沿领域,科创板产业集聚效应和板块示范效应愈发凸显,重点产业链业绩增长亮眼。目前,科创板集成电路产业链公司达到73家,占A股同行业上市公司约六成,已形成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和23%,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尤其是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等产业链支撑环节的国产化进程加速,订单大幅增长。科创板生物医药领域公司达到101家,创新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体外诊断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6%和46%。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增长活力不断释放,晶科能源等12家光伏产业链企业上半年扩产提质增效,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6%和210%,五成公司净利润翻番;容百科技等14家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在三元正极材料、负极铜箔材料等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4%和92%。此外,工业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等产业链也已初具规模,发展迅速。

三、龙头公司经营稳健,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可期

科创50指数成份公司持续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652.47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归母净利润331.42亿元,同比增长37%。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板块整体的51%和57%,市场“中坚”力量凸显,成为板块稳增长的“压舱石”。

培育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与韧性的关键举措。截至目前,科创板共有207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分别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4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21%和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50%。2022年上半年,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88.32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归母净利润216.81亿元,同比增长26%。业绩增长源于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上半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123.84亿元,同比增长5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达到17%。此外,还有18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3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安集科技、西部超导等公司在关键环节自主化上实现了突破,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有力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四、募投项目有序推进,创新制度助推高质量发展

科创板公司上市融资后,有效缓解了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资金需求。截至2022年6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承诺募集资金投入总额5,090.73亿元,已累计投入2,750.03亿元,整体投入进度超过五成,其中,上市两年以上的公司募集资金整体投入进度超过六成。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多个项目已陆续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在研发创新、产业化发展、扩产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天合光能年产3GW高效单晶切半组件项目等已顺利结项,实现收益1.62亿元。铁建重工的超级地下工程全断面智能掘进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其装备的研发项目成功研制了世界最大直径(23m级)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国产最大直径(16m级)盾构机等一系列高性能装备。

科创板公司积极运用创新制度,为公司可持续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8月底,共有103家科创板公司发布110单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集约1,879.71亿元。大全能源融资110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等项目,通过现有业务产能扩建可以有效增强公司供给能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科研人才是科创企业的第一资源,科创板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包容的股权激励制度,对科创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立足创新加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2年8月底,共有255家科创板公司实施了331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达56%,涉及员工超六万人。乐鑫科技、中微公司上市三年内已分别实施4期和2期股权激励,逐步形成常态化激励机制;澜起科技等10家公司激励对象占员工总数90%以上,基本实现全员持股。科创板创新性的询价转让机制有效避免二级市场冲击,缓解股份减持压力,实现风险资本与长期投资者的有序“接力”。截至8月底,共有22家科创板公司31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总成交额达175.89亿元。中微公司、金山办公、石头科技等行业龙头的创投股东为股权的主要出让方,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等专业投资机构为股权的主要受让方。询价转让在减少对二级市场冲击的同时,有利于公司股票定价、估值趋于合理,也有利于股东结构的优化。

五、业绩分化逐步显现,部分公司经营风险值得关注

上半年,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外部事件与科创企业自身经营风险等多重因素相互叠加,公司业绩波动与分化趋势逐步显现。其中,15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超过50%;8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83家公司业绩出现亏损(包括26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

具体来看,科技创新企业业务模式新、经营规模小,容易导致业绩波动。例如,创新药等研发导向型企业还处于产品研发或推广阶段,未形成稳定盈利来源;由于经营规模较小,科创企业业绩对股份支付等费用较为敏感。同时,部分重点区域二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增长放缓,且疫情反复、国际环境等相关影响目前尚未完全消除,科创企业经营的外部局势日趋复杂。上交所将密切跟踪科创板公司经营风险变化,完善创新制度工具,切实支持科创企业纾难解困、激发增长活力,助力稳住我国创新经济的“基本盘”。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特别报道|先行先试培沃土 改革创新结硕果】#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 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

行政审批、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改革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国家标准的1/4;

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商事登记模式,创新“一照多址、工位注册、容缺登记、自主办理”,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

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来,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锚定目标深化改革,新理念、新思路、新动能在这片热土上相互激荡,有效激发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新城行稳致远。

深化体制改革 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考验改革者的勇气、智慧与担当。

十年来,兰州新区刀刃向内、简政放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进行自我革命。按照“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原则,调整压减管理层级,彻底取消管理性事业单位,精简设立21个工作部门和法检机关,部门内设机构削减51%,干部精简50.8%,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办事“多头跑”问题。改革干部人事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同级同岗月度绩效工资最大差距达35%以上,并将新区领导和干部职工的职务工资全员纳入绩效工资进行考核,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

国企改革被视为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2017年,新区拿出动真碰硬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将原国有参股控股的61家企业进行精简整合,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着力推动实体化经营、集团化发展。截至2021年底,兰州新区8家国有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税总额较2017年改革前分别增长3.4倍、92.3倍、11.6倍,商投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304位,城投集团迈入全省国企总资产前十强,有效发挥了国企支撑引领作用。随着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活力动力将不断增强。

深入实施绿色金融改革,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构建绿色金融标准认证体系,挂牌设立西部绿色认证中心,先后出台一系列金融服务实体的扶持政策,率先开展“绿色保险”“环境信息披露”等试点,搭建了甘肃省首家“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绿色金融“加速器”“放大器”“稳定器”功能效益得到充分释放。

十年来,一批基础性、首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释放出推动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澎湃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新区样板

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兰州新区立足跻身营商环境“国评”第一方阵目标,率先推行商事登记一业一证、电子亮证全覆盖,政务服务全域办,企业开办“分钟制”,高频事项“分钟批”,建设项目“自监理自验收”,推行“承诺即入、先建后验”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一键直达、部门并联、团队上门”等项目帮办代办服务……一系列改革创新,打造了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兰州新区样板”。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兰州新区切实完善“新区—园区—乡镇(中心社区)—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在产业园区、居民小区、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设立政务服务站(点),组建专业化帮办代办服务团队,按照“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今年以来,中川园区帮办代办服务团队已为包括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在内的30多个投资项目,解决前期手续代办、临水、临电、路口开设、线路改迁及平衡土方、临时用地等困难问题超百个以上。”中川园区经合局工作人员刘小军说。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项目从2021年12月份落地后即开工建设,新区、中川园区相关部门帮办代办团队为保障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一方面支持项目容缺施工,一些证照都是边施工边办理,项目进度没有因为证照不全耽误一天;另一方面新区为整个施工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海亮集团副总裁、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对新区优良营商环境赞不绝口。自2021年12月16日项目开工,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仅用一个月完成一期项目全部桩基工程,不到半年时间实现8台套机组的首条生产线投产出箔,相比行业同类项目从开工到试生产建设周期整整缩短了12个月,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十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围绕解决企业诉求、群众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件事一次办 省时省事省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进一门全办妥”既是改革要求,也是企业和群众所盼。新区以优化政务大厅布局,开辟市场主体设立、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权登记等功能性服务专区为抓手,整合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服务专区归集涉及部门、独任审核促成集中审批,企业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依托甘肃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应用“甘快办”APP、微信公众号、小兰帮办等服务终端应用场景,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上线运行政民通APP,实现全天候服务,全面推行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率全省之先与山东、陕西等20个省市170多个市区县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与21个省371个市区县签订政务服务跨省事项“套餐办”协议,分别实现1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和30项企业开办类事项跨省“套餐办”,大大减轻企业办事负担。

兰州新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营业执照、印章刻制、税务登记、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6个事项全流程1日办结。率先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实行企业首套5枚印章及其对公业务电子印章刻制政府买单,为每户企业节省开办费用1000元以上。率先将9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新设市场主体年均保持30%左右增长。

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审批惠企改革大招——“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4.0模式,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27项精简为8项,时限由127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企业在取得用地和总平面图后,“拿地”即可开工,项目落地周期大幅缩短。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兰州新区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窗受理、部门联动、同步审批”为主要内容的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在项目考察、对接、洽谈、落地等全过程中,提供全程式、跟踪式的“保姆服务”,全力保障项目无障碍落地、尽早开工、快速建成、达产达效,赢得了省内外客商的点赞。

“我们拿到地之后,新区各个部门协调把企业不能办的或者有难度的事全部帮办代办,使项目从立项到建成投产,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甘肃全诺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郭保祥说,去年7月,该公司在兰州新区购置55亩标准地,投资建设科技研发楼及生产车间,引进了全自动化钢制防护网、钢制脚踏板及附属设施生产线。这是新区对投资项目推行“定人员、定项目、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间”五定包抓责任机制、减轻企业负担的一个生动案例。

优化要素配置 凝聚合力解难题

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这些评估事项,由新区各部门牵头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等11项区域评估事项,实现兰州新区范围内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共用,为企业减负。将评估结果嵌入“一张蓝图”,为项目选址提供参考依据,节约投资成本3%以上,已在全省复制推广。

新区在全省率先将不动产首次登记纳入建筑许可办理环节,实现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为9个工作日,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均实行自验收备案制。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主事项由18项压减至8项,审批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1/5,企业投资项目前期费用下降70%;推行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自验收备案制以及“容缺验收”“承诺验收”制度,对缺少建设工程竣工备案要件项目,企业作出承诺后即可凭建设部门“以函代证”先行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助推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跑出全程“加速度”。

在全省率先实现“交房即交证”、房屋与水电气暖“联动过户”,将不动产登记常用35类业务由6个环节压缩至3个环节,商品房网签业务“当日办结”,涉企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通办、当日办结”。2022年,在全省范围率先上线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提供不动产登记在线办理、在线查询、证书核验、电子证照、办事指南等便民服务。出台全要素、全周期奖扶政策,奖励资金由财政核准、企业核对后直接拨付,实施“不来即享”,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2.02亿元。

十年来,兰州新区已落地108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280亿元。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兰州新区排名全省第一,真正发挥出了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金字招牌”效应。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的路上,兰州新区的脚步从未停歇。十年来,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构建了全方位改革创新体系,闯出可复制推广和借鉴的新区经验、新区模式、新区样板,为高质量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放眼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正在新区徐徐展开。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上的诸多荆棘与挑战,兰州新区将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大力度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推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新甘肃.兰州新区报)

https://t.cn/A6S5QTg5

【又一国产芯逆袭之门!特斯拉带飞,国内多位大佬谈碳化硅 如何跑得更快更远 - 原创 ZeR0 芯东西 2022-7-04 发表于北京】

碳化硅SiC的春天,终于来了!
“双碳”战略开启了新能源转换黄金时代,也开启了功率半导体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趋势下,拥有优越性能的碳化硅,正成为功率器件的宠儿。用碳化硅器件全面替代硅器件做能量转换,能极大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大概会降低75%以上的能量损耗。其经济效益毋庸置疑是巨大的。
这个被特斯拉带飞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扶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支持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光伏风能发电、大数据、5G通信等一系列新应用领域的出现,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正呈现蓬勃之势。
相比硅和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在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我国与国际巨头之间的整体技术差距相对更小,更有希望实现换道超车,降低国际供应链的风险。
但与此同时,国内碳化硅产业链发展仍面临重重挑战,任重道远。当下国内碳化硅半导体的单晶材料、衬底、器件研发面临哪些核心痛点?接下来产业链发展还需怎样的助力?
在6月26日举行的“2022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宽禁带半导体论坛上,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南砂晶圆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徐现刚教授,广东芯粤能CTO相奇,中电化合物董事潘尧波,上海瞻芯电子CTO陈俭等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来自产业一线的观察和思考。

1. 碳化硅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成主战场

碳化硅材料有半绝缘型和导电型两种衬底。半绝缘型主要应用于以5G通信、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射频领域;导电型主要用于制造功率器件,用在以新能源汽车、“新基建”为代表的电力电子领域,这也是当前碳化硅的主赛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马斯克的特斯拉。特斯拉Model 3率先将意法(ST)的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块应用到负责控制电动机的主逆变器中,证明了碳化硅技术足够成熟,并具有显著优势。
上海瞻芯电子CTO陈俭将“特斯拉的Model 3”类比“2007年的iPhone 4”,这是他决心离开做了21年的硅、转向碳化硅行业的原因。他回忆道,2014~2015年的碳化硅模块,据称已经将功率提高10%、体积缩小57%、重量降低40%,而现在比当时做得还要好。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引发了一波碳化硅的“上车潮”。
特斯拉、保时捷、比亚迪汉、现代等纷纷在上碳化硅,碳化硅逐渐成为了高端汽车的标配;国内小鹏、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都已推出或宣布推出碳化硅模块;宇通客车、上汽、北汽也在做这方面的筹备工作,而且商用车领域更容易导入一些新技术。
据法国知名行业咨询机构Yole预测,2022年车用碳化硅器件占比达68.8%,到2025年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有望增至25.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30%。碳化硅之所以适合做功率器件,根由在于其材料性能。
碳化硅的禁带宽度是硅的3倍,热导率是硅的3倍,电子饱和速率是硅的2倍,最重要的是临界击穿电场是硅的8-10倍。因此,碳化硅器件有耐高温、低导通电阻、开关速度快、耐高压等特点,使得碳化硅系统更小、更轻、能效更高、驱动力更强。
广东芯粤能CTO相奇分享了一组预测数据,到2030年,中国大陆年度用电总量将超过10.5万亿度,如果用碳化硅器件全面替代硅器件做能量转换,那么每年可以节约上万亿度的电,这一数目,相当于10个三峡大坝的年发电总量。
到2030年,新能源车的销售量将增长9倍,光伏的装机量将增长5倍,碳化硅将大有用武之地。再加上缺货浪潮的助推,如今进口材料供货紧俏、一再延期,倘若国内碳化硅材料供应商发力赶上,这将为国产材料的导入打开一个突破口。

2. 8英寸时代到来但量产还要等三四年

碳化硅产业链覆盖从最上游的碳化硅粉,到晶锭、衬底、外延,再到晶圆,以及封装后的单管和模块,最后到交付应用。这种半导体材料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85年,瑞典科学家发明了碳化硅生长装置,将核心原材料沙子和木炭加热到1500℃左右,通过导电,引发自蔓延反应,得到碳化硅单晶。但此前因材料技术和设备的限制,碳化硅长期没有发展起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南砂晶圆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徐现刚教授介绍说,碳化硅单晶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90年代光电应用,碳化硅作为衬底,成功应用在光电领域;第二阶段是微波电子,我国做的已经不比国外差;第三阶段是功率电子应用,希望上下游通力合作,在这方面赶超国外。经过30多年的研发,国内碳化硅研究已具备一定条件,可以为器件研发提供衬底材料。
碳化硅衬底正不断向大尺寸方向发展,衬底尺寸越大,单位衬底可制造的芯片数量越多,单位芯片成本越低。目前业内主要量产产品集中在4英寸及6英寸,并演化向8英寸。国外在十年前突破了6英寸衬底技术,在“十三五”期间攻克了8英寸衬底技术。国际行业龙头科锐今年成功将8英寸衬底导入量产,全球首条8英寸晶圆工厂已经通线,很快就要建第二个8英寸碳化硅器件生产厂。在产业化方面,国内碳化硅企业已完成4-6英寸的升级。徐现刚教授谈道,目前国内已有8英寸碳化硅,与国际差距在2~3年之内,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小。国内4英寸碳化硅晶体在2010年出现,从2017年4英寸导电衬底开始批量销售,中间间隔7年时间;国内6英寸批量销售是2019年,从研发开始也用了三四年。
中电化合物董事潘尧波判断,4寸的量会越来越少,6寸是当前主流,8寸是发展趋势,8英寸如果今年出来,按以往时间周期推演,需要等到2025年、2026年才能导入量产。
在他看来,“8英寸时代到来”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籽晶依赖于扩径、晶体良率、晶体质量、8英寸衬底加工、成本、生态等方面的问题,希望产业上下游紧密协同来解决问题。据他分析,根据中国电子材料协会统计数据,目前国内碳化硅规划投资300亿元,规划年产能200万片。2020年全国碳化硅产量约11万片,其中还包括很大一部分4英寸产量。规划的产能存在一定水分,规划的投资量偏大,实际落地的投资量有衰减,所以规划产能大于落地产能。从产能到产量,涉及到良率、成本、设备问题,据其统计,目前国内的长晶炉超过3000台,但实际供货量很少,今年6英寸的量大概率能超10万片,不过离需求情况还有很大的差距。汽车对材料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要求,这就引申到材料质量需要更高的要求,国内很多材料还在验证中,能满足车规级要求的占比不高。因此潘尧波判断,碳化硅材料,特别是车规级材料,会长期偏紧。他建议8英寸的扩展可以适当慢一点,如果材料供应不及却投了大量设备,这些产能则会空置,将导致产生很多投资的成本。

3.国内产业链面临的外忧与内患

目前碳化硅材料和功率器件都主要由海外企业垄断。器件方面,五家头部企业来自欧洲、日本、美国,合计市占率约90%;材料方面的垄断更加集中,Wolfspeed、Ⅱ-Ⅵ全面领先衬底市场,Wolfspeed和昭和电工两巨头几乎垄断外延片市场。国内碳化硅产业链则相对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
相奇认为,国内碳化硅产业链面临着全面挑战:
1、碳化硅材料。
国内长晶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距离,8英寸至少还需要2~3年才能追赶并突破,带动外延的发展。目前技术相对成熟,但设备还需要依赖于进口。
2、器件设计。
受限于制造工艺水平,材料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挥,包括器件结构的优化创新,因为工艺能力的限制比较欠缺,生态也有待完善。
3、器件制造。
首先,衬底外延成本占比高,合资占比大概超过了50%;其次,器件良率受限于材料的缺陷及质量;其三,缺乏大规模的生产平台,过去碳化硅的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模式基本是实验室和小规模的小作坊模式;其四,专业设备还需要依赖于进口。
4、模组封装。
需找到更耐高温的封装材料,因为封装尺寸更小,散热及可靠性的要求更高。
5、汽车厂商。
问题是“缺芯”,尤其是“缺中国芯”。他总结道,国内碳化硅产业的强项是产业链较完整,弱项是现在成本还很高,尤其是在材料方面需要一些突破,其次是国产设备很少,专业设备还需依赖进口。我国的碳化硅产业链发展还需要平衡,才能与国外巨头进行竞争。

为什么碳化硅这么贵?
潘尧波解释说,碳化硅的成本很高,晶体存在质量、尺寸、厚度、良率、成本等痛点,且部分石墨依赖进口,供应紧张。碳化硅是硬脆材料,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加工难度较大。
简单的衬底加工工序是从晶锭出来,做多线切割,做倒角,然后做研磨、CMP、清洗、检验,最后出货。其中切碳化硅,6英寸切一刀需要120小时左右,8英寸切一刀需要200小时左右,中间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对切的质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对于衬底,碳化硅外延技术门槛低一点,但也存在4个主要痛点:
1、进口外延设备交期长。
全球有4家进口主流供应商,国内主要采用的是3家,目前交期很长,有的甚至要60个月,即需五年时间。现在做碳化硅外延设备的有六七家,有的设备经过了批量销售,接下来国产化外延设备会进入产业主流。
2、外延的三个核心参数(缺陷、浓度、厚度)等检测设备依赖进口,交期长。目前国内缺陷领域有一家在demo过程中。
3、外延设备的单台产能低,每月仅300片左右,这个数量很低,可能会有新的设备和路线出来。
4、备件耗材寿命短,成本高。
外延过程经常要做保养,备件过程中会沉淀一些碳化硅颗粒,对碳化硅外延缺陷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备件耗材的生命比较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碳化硅的产量。

在碳化硅器件方面,相奇分享了他观察到的一些趋势:
首先,沟槽MOSFET结构创新备受关注,已有多款沟槽器件产业化、商品化,且沟槽器件结构变化多端,创新空间变化也很大;
再者界面质量导致迁移率低,亟待技术突破,碳化硅器件的优势还没完全发挥出来,需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界面质量和迁移率,提高可靠性。
除此之外,万伏千安智能电网需要超高压器件,所以超高压的MOSFET和超高压的IGBT也是器件研发的另一个方向。
有了大规模量产的平台、众多设计公司后,器件设计和制造生态系统则呼之欲出,从而提供一个桥梁,使得设计公司和量产平台能更好、更有效地合作。

4. “最根本的,是要做产业链的创新”

最后,陈俭分享了他看到的碳化硅产业潜力。
首先看定位。Yole数据显示,碳化硅从“三高”(高端、高频、高压)打入,慢慢蚕食硅IGBT市场。“我觉得这是「城市进入农村」的方式,做降维打击,成本做好,它是具有品牌效应的,这是势无可挡的应用。”陈俭说。
其次,上下游要协调好关系。下游车厂希望客户交货更快,现在有的周期要一年的时间,快则要6-7个月,太长了。
其三,价格要低,质量好,配合好。随叫随到是本土化优势,但质量还有待提高。上游会担心投资有没有希望、定价是否合理、付款方式好不好等问题。
至于上下游怎么协调?
陈俭认为,首先,下游需要明确的态度,要拓展应用,把市场做大,这是共赢之选;第二,上游要加大投资,给下游确保能供货且价格合理的信心;第三,有了技术,资金和人才才会加入。
在上游,现在SBD在充电桩领域的应用,市场不是红海了,是血海,卖的成本非常低,所以自己做器件、材料的厂商,要把碳化硅MOSFET的应用拓展起来。
只要有技术,碳化硅MOSFET做得好,市场还是很大的,SDB要区分于市场来做,价格要慢慢回归市场。技术进步需要时间,两三年之内很难做出很大的改善。
因此他们初步判断,大概在2024年前,衬底都是比较紧张的,外延则可能好一点,到2025年可能会缓解,但真正落实要到2026年,市场也可能会比预想得快,到时候又有一轮紧张。
在陈俭看来,最根本的,是要做产业链的创新,包括衬底技术、外延技术、Fab工艺、封装、碳化硅专用设备以及应用端的创新。
此外,他认为还需对创新者予以保护。首先做好专利布局;其次实现利益共享,定价机制要合理;第三,创新方要换位思考,要引入资金和推动标准建立;第四,尊重知识产权,抵制反授权,从法律层面保护创新者;第五,建立像IMEC一样的第三方合作开发平台。

5. 结语:碳化硅春天已至国产供应链迎新机遇

陈俭认为:碳化硅的春天来了,当前第三代半导体的碳化硅和氮化镓则比较火热,成长速度远超硅基功率器件。但还有很多挑战,要上下游共同共勉,以创新制胜,知识产权也要保驾护航。
徐现刚教授看来,碳化硅取得了新机遇,这么重要的材料,要降低国际供应链的风险性,对于进入国产和试用是非常好的机遇。
潘尧波亦判断:碳化硅产业处于成长期,在光伏、LED、硅产业等产业,新玩家会不断涌入,新技术会不断出现,这将给后来企业很多新机会。

『又一国产芯逆袭之门!特斯拉带飞,国内多位大佬谈碳化硅』https://t.cn/A6SAXrm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hi,请问你是在搜朱一龙zyl朱老师吗?[亲亲][钱][互粉] 是网剧《镇魂》唯一破圈大爆角色沈巍的演员吗?[哈哈][哇][doge] 是一番大男主网剧爱奇艺热
  • #光遇陪玩[超话]#☆"˙✞꙳✧˚. ⑅ ☆"˙✞꙳✧˚. ⑅小狗卿妄舟上新˶>ᗜ<˶汪!໒ࡇ ͛১:2月29日-☆类型☆光遇接
  • #刘宇宁官宣加盟品质盛典# #刘宇宁燕子#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宁远舟∣刘宇宁燕子京˶ᕱ⑅ᕱ゙ ☀️ ✪( ིྀ•༝• ིྀ) ❥
  • 百年孤寂我确定我终于没有再想起她.我们从此自由了,这多么好.其实想念又怎样?一百年过后,我不是我,她也不是她.------题记1.    我在二十三岁的这年,开
  • #刘宇宁官宣加盟品质盛典# |#刘宇宁燕子京# |#摩登兄弟[超话]#我喜欢的人很优秀我努力的理由是配得上他老大早安[爱你][爱你][爱你][爱你]开启元气满满
  • ies及时做好ka嘿,做好日常书局,不要给任何乐色眼神,该做的任何一项都不要落下~[拳头][拳头] #成毅[超话]##安炯燮[超话]# #奇迹别名安炯燮# 2
  • 時々あなたは歩いて、時々あなたは待つ、時々あなたは歩みを速め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時々はあなたと集団が待っていて、時々はあなた一人が待っている。Image今日は一
  • )-立(张国立、袁立、杨新立、王立军)青(高雨晴永远只爱夫墨跟夫墨相爱相伴到老,左小青、林青霞、贾青、叶青、海清,流氓感情骗子陈学冬永远得不到青春,永远得不到晴
  • 像米米这样在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上逃不开熟人凝视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的经历或许没有米米这样“抓马”只是想在互联网上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或无所顾虑地“发疯”或安静
  • 2.个人隐私亲子鉴定:2000元左右;个人隐私亲子鉴定可以自行完成,不需要去鉴定机构现场,可以偷偷采集样本送至鉴定机构,或者匿名邮寄到鉴定机构。由于个人亲子鉴定
  • 人间烟火气~养花 养鱼 养猫炒菜 做饭 健身瑜伽‍♀️旅行父母 闺蜜孩纸们工作 赚钱还缺点那啥~人呐 不可能十全十美小满则圆满可是我的伴应该也是最懂我的
  • ”舍生而取义是君子的高风亮节,舍鱼而取熊掌是凡夫俗子的行为。”舍生而取义是君子的高风亮节,舍鱼而取熊掌是凡夫俗子的行为。
  • 能看出我小布丁为了爸爸不挨骂而强颜欢笑假装满意这个发型甚至还要配合她审美堪忧的爸爸自拍[微笑]小布丁这令人堪忧的M型发际线的确很难打理发型,真是可惜了她居然没有
  • [送花花]今日也是切大号的碧苍王#赵丽颖沈璃# ,给符生坏蛋一点点震撼!#与凤行# ps:怎么能生成清楚的动图啊,臻彩视听,真的绝美!
  • 所以就有了详细的追高规划我是从小到大都不爱吃水煮蛋,喝纯奶会拉肚子,闺女也是一样(闺女喝纯奶没事)所以他现在会主动要求吃鸡蛋,主动要求喝牛奶,我忘的时候会提醒我
  • 他跟我们吐槽他的员工时终于让我找到可趁之机,那一刻我仿佛站在所有打工人的中间,代表他们直抒胸臆,我愤怒指责他万恶的资本主义做派,我说你都赚那么多钱了,不应该再盯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好闺蜜之前的话历历在目,“窈窕,干我们这行的,不配得到爱情。
  • 所以说就 刚刚计算基础代谢量啊这些时候也是 kkkk总是在确认活动量大的说但是又 最近想着想着 躺着更好 要说运动其实就是为了不变得圆圆的应该说是最后的方法吗
  •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
  • 他们在信里和我说,‘辅导员奶奶,不管我们长到多大、走到多远,都忘不了我们的根在雨花台。每天默念十遍“差异化”这让我想到了,卖房,不应该卖的只是房子,更重要的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