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关键词是,广阔。

很神奇,在并不怎么能走动的一年里有了这样的感悟。我看很多人对2021都是不怎么满意的状态,形容这一年白过了、不如不过。连带着对2022也不想展望,期待很低。想也合理,大环境如此,疫情不知何时才能彻底结束,许多行业的寒冬至今未曾过去,好多人失业失意,日子并不好过。我这一年里哪也没去,就待在广州,却感觉到广阔。

来源于内心里的自由感。我再度辞职,摸索着人生更多的形态和层次。生活不应该有模板,每个人是自己那一生。大众主流如何过,那只是很浅层的参考,不具备太多实际意义。你才是你生活的体验者,你想如何过就如何过。因此感到无比广阔。

当然这是因为我有得选。我总是让自己有得选,这应该说明我还不至于真的太堕落。曾经也担心过,如此随性散漫,会不会年纪大了就没得选因此过得很惨。但我也是在今年学会一件事:不为还没到来的事瞎操心。

这几年心态上有很大变化。依稀记得前几年我还是经常很丧的,喜欢把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这类消极负面词挂在嘴上,惯性否定自己。

19年我裸辞旅行,很幸运赶在疫情爆发前去了国内十来个城市,可能也是因为那三四个月间居无定所地到处游荡,使我觉得2020、2021这两年的无法走动变得易于接受。旅行并不能说是万能解药,但也具备一定疗效。我是在那一年里学会,往后将不再用“一事无成”总结我的任何一年。

我不知道别人是有如何宏大的目标,因此才会觉得一年里一件事也没有做成。我在旅游的时候觉得碰上一场日落、偶遇一匹野马、吃上一顿从没尝过的美味、拍了一张正好漂亮的照片,都好高兴,收获满满。

今年没旅行,但是辞职后重新开始写故事。虽然质量一般,没什么传播量,但仅仅只是因为开始了,我没放弃创作这件事,就足够开心,每完结一个都有踏实的喜悦。

按世俗的标准来看,我跟成功的确毫不沾边。赚钱少少,无车无房,资质平平,才华有限。就连乐观,看上去都是盲目的。

但,就是架不住心态好啊。我乐于满足,喜笑开怀。或许这是种没出息的快乐,但我都快乐了,还非要那么出息干什么。我想肯定我自己,天王老子也拦不住。

反正每到年底我就是这么宽松宽容的。

搞创作的日子里,其实有很多痛苦,有很多枯坐在书桌前的时刻,怀疑自己根本是废物。成宿成宿的熬夜,写不出来不愿意睡觉,写出来了躺到床上又失眠,觉得刚写出来的是屎,自我折磨。这些是痛苦,但一点也不惨。我享受痛苦,因为我需要。

这是一个在跋涉的过程。途中我经常偷懒。两个月只写了十万字,看书四五本,辞职前计划过的规律运动和作息,基本没做到。大量时间用于无意义的刷短视频。每一个不够自律的人对这种感觉应该都深有体会,人生总是停顿在相同的困局里。

但我相信,这始终是在跋涉,而不是循环往复,我不是一直就在原地,停顿过后又出发,那么就是前进了一点。人生由这样的一点一点组成。

以前我的思维不是这样。好比方说我学尤克里里,几度拿起几度放下,三四年过去,依然不能流畅弹出一首好曲子。从前我为此感到无比沮丧,我永远是这样没有毅力轻言放弃的人。但今年,我再次拿起,比上次弹得略好了一些,这个上次可能是去年或者前年的事了,但这也是一种进步。我在学尤克里里的这座山上,又跋涉了一点点,厉害的人几个月就爬上山了,不自律的我三四年还在山脚。接纳不够自律的自己,但也不放弃。

三四年前跟我一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因为笔耕不缀,如今全职写作,凭文字赚好几百万。我还在山脚,但我也在爬的。

一些很美好的品质,勤奋、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这些都很难得。我只有时不时勤奋,间歇性勇敢,薛定谔坚韧,和一折不挠两折就挠一下。我们宽容派就是要有这样的智慧过日子。

大家也可以学一下。那些说要学英语、学画画、学啥学啥的人,放下了,就再拿起嘛。再放下了,就再拿起嘛。

还有一点我觉得自己很棒,我几乎没有年龄焦虑。

从前也会急的,谈恋爱要趁年轻,出去旅行看世界要趁年轻,写作出书赚钱都要趁年轻,就好像人生的好日子就那么点,所有事要挤在那一块做了。年纪大了又不是死了,反正我现在是不急了。

谁也不能规定我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我觉得随着长大,我越发从容自洽,有了各种各样美妙的体验,因此认为长大很美,每一岁都有不同的美。往后一年见到的风景是前一年里没有的,我愿意长大。可能我没有变老的概念,我只是在长大。

27岁,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就才刚刚开始。

往后还有无数好事在等着发生。

2022,继续宽容。

#晚分享# 蒋勋讲《桃花源记》: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现在你茫然不觉的时刻

《桃花源》是一首诗,《桃花源记》是这首诗前面的序,可是这个序比诗还长,而且比诗更有名。很多人大概都没有看过那首诗,但大多数人看过序,我们以前的教科书也只选了序,为什么?因为序没有教条,一直到今天读起来都觉得是散文中的极品。

陶渊明幻想出那样一个桃花源,用了最简单、最浅显、最自在的语言和形式,不押韵,也没有格律,带我们进入一个思想领域,而且不露痕迹,完全是讲了一个故事。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最早、最好的短篇小说。时间是“晋太元中”,地点是武陵,人物是武陵人,职业是捕鱼。一个好的散文作者、思想家要转成好的小说家,不能一开始就是讲道理,那样别人会排斥,所以我称这篇序是纪录片的写法。最前面交代的是时间、地点、人物,完全没有作家的主观意见,全是客观的东西。可是事实上这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并没有这个人,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这个武陵的捕鱼人“缘溪行”,因为以打鱼为生,所以就顺着溪水走,哪里有鱼就去哪里。“忘路之远近”,注意“忘”字出来了,我们去爬山也好,旅行也好,很难忘路之远近,常常会问:“我们下面去哪里?多久可以到?”可是如果你真正陶醉在风景中,就会“忘路之远近”。正因为这个人迷路了,才有下面的发现。

这有点像“精移神骇,忽焉思散”。理性世界消失了,“忘路之远近”以后,“忽逢桃花林”,所以说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现在你茫然不觉的时刻,你忘掉目的性之后,才会碰到美景。这是进入山水的过程,你的感官已经被它包围,被它迷住,反而有一种新发现。

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刻,常常是你把现实的东西暂时忘掉的时刻。我们平常总是要记住很多事情,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各种密码,那些东西慢慢构成一个假设出来的“我”,生命就被那些东西牵绊住。可是这一天,渔人“忘路之远近”,把打鱼这个现实里的职业暂时忘掉,流连在一片桃花林,这个时候才进入自己的生命世界、心灵世界。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河的两岸全部是盛开的桃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草地这么漂亮,满地都是落花,这是一个没有人来过的世界。“渔人甚异之”,怎么过去从没有看过这么美的景色?生命有时候是要有好奇的,不然就变成单调的重复,会有职业的疲倦感。“复前行,欲穷其林。”想往前走走看,看看这片树林的尽头是什么样子。

这一大段完全没有作者的主观意见,全部是纪录片式的描述。这是高手。你看他写诗的时候,忽然讲很多道理,写序的时候只是要引导人家去读他的诗,完全轻松、自在,没有刻意,这是散文和小说的最好写法。我看学生的作品时,会建议他们把个人意见删掉,因为他没有观察,没有描述,上来就是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在这篇序里,全部是客观世界的景象,所以我们被吸引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树林的尽头就是水的源头,水是从山里面出来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其实是一个生命对一个未知世界进行的窥探。陶渊明的写法非常奇特,透过这一个小口,想去感知一个平常没有接触过的世界,那里面有幽微的光,吸引你进去。

《桃花源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名篇,为什么?因为它没有任何道理,只是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把很多世界都打开了。它很有象征性。桃花林的水源也是我们生命活水的来源,那个小口正是我们生命中要打开的洞口。只是平时我们把这个洞堵塞住了,根本不看它。

“便舍船,从口入。”这六个字非常重要。你不舍弃你的东西,就不会得到下一个东西,舍是入的开始,因为你背负的东西会限制你。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学家气质的诗人,这时候他忽然把自己的哲学转成了一个画面。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时候我和学生讲创作,也是用这一段在讲。创作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狭窄的部分,你就是觉得通不过,甚至会回头,不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不会看到豁然开朗的部分。我想任何专业都一样,刚开始在外面的时候都很兴奋,可进去以后,有一段时间会产生难度,坚持度过以后,又豁然开朗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个民间的生活景象出来了,有农民耕作的田地,还有桑树和竹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地中的小路彼此沟通着,人们往来耕种,鸡在叫,狗在叫。“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非常简单的白描,可是很活泼地把民间的生活状态和朴素情感直接传达了出来。如果我们今天到乡下去,那个场景还和这里描述的一样,是非常单纯、非常平凡的生命状态。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渔人讲明自己的来历以后,人们就把他邀请回家,好好款待他,有没有觉得很像我们现在的民间?我小时候走到哪里,人家就“设酒杀鸡作食”;现在每逢原住民的丰年祭,也是“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我们小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情况,家里来个客人,一个村子的人都跑过来了,也会打听很多事情。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他们告诉这个打鱼的人说,他们好几代以前的祖先,因为秦朝的时候天下大乱,就到这个地方来避难。所谓“绝境”,是外面人不太容易到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这些人再也没有出去,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农业社会,所以才能自给自足。我们今天好像没有办法这样过日子,因为我们需要好多东西,可是在桃花源里,人们自己种桑、养蚕、织布、种米,自给自足,不需要外面的东西。这是早期人类的一种单纯生活,人还可以回到很简朴的生活形式。

我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他一定要住在便利店楼上,因为便利店里什么都有,不然就没有安全感。人和物质的关系也很有趣,人有依赖性和依靠性,觉得没有某个东西就不行。大地震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原来还是可以过很简单的生活的。有时候灾难是一种提醒,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必需的。就像伊朗导演阿巴斯的电影《生生长流》,伊朗大地震以后,人可以那么朴素、简单地活着,而且是有信仰地活着。这些例子会警醒我们:你对物质的依赖到了什么程度?

“问今是何世”,这句很有趣,住在桃花源里面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所知道的最后的朝代叫秦,后面就不知道了。真好,我最近都不开电视,就是不想知道这些东西。“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的时间停在了秦朝。这里好像是一个讽刺,政权所建立的朝代,也许正是老百姓要遗忘的东西。这些人不愿意再有朝代,朝代更替带来的只是战争、痛苦跟灾难。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告诉桃花源中人现在外面的情形。“皆叹惋”,里面的人都摇头叹息,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有趣的对话,是一群停止在自然岁月里的人与一个生活在世俗政治中的人的对话。没有陶渊明行与影分离的观念,或许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他假设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形成一种多元的对话。这个对话其实也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自身入世的部分与出世的部分在之间。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他人都邀请渔人去家里坐坐,农业社会都是这样,大家很容易就变成朋友。“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我觉得这里非常微妙。“不足为外人道也”,你可以解释为不能提,或者是不要告诉别人,可能是害怕被打扰,也可能是说我们这么微不足道,不要让外面知道。可是作者用了白描的笔法,不加任何解释,反而显得意味深长。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桃花源躲起来,不要有任何政治的干扰。

“既出,得其船。”渔人出来了,刚才是舍船,现在又得船,恢复了本来的职业,也恢复了他入世的角色。出来以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他刚刚才答应不告诉别人,这个时候就一路做记号,全部是心机对不对?他很明显是想要再回去。这个渔人的角色一直在转换,舍船的时候是一个个角色,得船的时候又是另一个角色。可是当他一直在做记号的时候,表示精神性的东西已经消失了,怎么做记号都没有用,当你那么想得到的时候,它其实早就不见了。

更糟糕的是,“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文字真是简洁得不得了。渔人见了太守,就告诉他有桃花源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已经完全变得政治化。看到这段的时候,有点儿紧张,真害怕桃花源从此就完蛋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天如果说台湾发现了一个地方是没有报户口的,那真是不得了。“寻向所志”,跟着他所做的记号去找,可是“遂迷,不复得路”我最喜欢后面这一句。他做了这么多记号,怎么还会“遂迷,不复得路”?这是因为在没有心机、“忘路之远近”的时候,天机就会出来,可是一有心机,天机就不见了。

这篇文章真是有趣,层次非常丰富。我觉得它是在讲人性,人性坦荡得一清如水时,就会看到最美的东西,而当一个人有了心机,所有东西就都不见了。这个“迷”其实是迷失了。有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会觉得所谓的迷失是因为执着,你一旦刻意要某个东西,肯定就找不回来了。

我脊椎不好,就学打坐。进行到第十天,我发觉有一种奇怪的气在体内流通,兴奋得不得了。次日赶快继续,有点等的意思,等那种感觉再来,可是再也没有来过,我师傅就骂我贪。我在创作时也知道,写诗和画画时最好的笔墨,常常来自生命完全放松的时候。

我觉得到这里结束就很好,但陶渊明又加了一个结尾,这个结尾也真是好。桃花源明明是虚构的,他要让它显得真实,就加了一个南阳刘子骥。此人是一个高士,如果太守找不到,高士可以去找吧?但是,“未果,寻病终”。高士也没有找到,最后病死了。“后遂无问津者”,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去找,“津”是渡口的意思。每次读到最后一段,我都有一种很大的悲哀。没有人再找,是没有人再相信桃花源的存在了。这个渔人最后大概会被大家当成疯子。不相信是更大的悲哀,因为你心里面连桃花源都没有了,桃花源不见得是事实的存在,可是应该是心中的乌托邦。但刘子骥之后竟没有人再相信,也没有人再去找,失去了向往,我们今天的状态就是这样。陶渊明在那样一个战争纷起的乱世,去王羲之写《丧乱帖》不远的时代,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其实是在表达内心对桃花源的渴望。

台湾小说家黄春明从《桃花源记》衍生出了儿童剧剧本《小李子不是大骗子》。里面说这个渔人回来没有请太守去找桃花源,而是将带回来的桃花枝杆插在自己家里。过了一阵子,春雨下过,桃枝就发芽了,他在家里培育出一片桃花林。黄春明的意思很清楚:桃花源是要培育的,你与其去找桃花源,不如就在你的身边、你的脚下培育桃花源。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趣的,陶渊明绝对没有想到,一千五百年后会有个叫黄春明的作家去继续发展他的东西。

(本文节选自《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

中国最牛山寨村:上万村名年入40万
以下文章来源于五环外 ,作者五环事务所
世界油画,中国大芬
大芬村坐落在深圳布吉镇,俯瞰下去和深圳遍布的城中村大同小异,但走进这里你一定会琳琅满目的“梵高”和“莫奈”所震惊。狭小的街道挤满了各式各样的画廊,光着膀子的画工们就站在巷子里作画,连空气都浸润着油画染料的气息。

这个只有0.4平方公里的客家小村落,是世界三大油画基地之一。这里每年油画出口总额超过5亿元,有一万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师。巅峰时期,这个城中村出品的油画占据了国际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大芬村不仅仅有着“中国油画第一村”的称号,甚至还曾经被称作中国文化产业的奇迹。但如今,这个传奇小镇正在不可避免地逐渐走向衰败。

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崛起和困顿

从一个只有300个人居住的小村庄,到聚集了上万名画师的全球最大商品油画聚集地,从“大粪村”到“中国油画第一村”,都源自于1989年香港商人黄江的一次决定。

当时黄江带着60多个画工来到这个小村落,在毗邻的大都市深圳的对比下大芬村的环境显得更加恶劣,60多个画工锐减到20多人。当时的黄江还没有长远的规划,也没想着要在大芬呆多久,只想着画油画,然后卖出去。

慢慢地,黄江的画打出了名声,不再仅仅销往香港,开始做起了外销。1992年,一个法国客户给了他36万张画的订单,规定一个半月完成。

“时间紧量又大,我就采用流水线的方式来处理这批画,将20多位画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负责画天、画山、画水和树,同一个人画相同的东西,各幅画差别很小,质量比较稳定,效率也很高。

后来,老外来验货,看到这些画像是复印出来一样,感到很惊讶,也很满意。这事在行业内被传为佳话,我的名声也被广为传播。”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大芬模式”的雏形。

黄江是一个商人,他最初的想法就是:油画能赚钱!

正因此,他催生出了大芬独有的先预定再制作的运作模式。在大芬村,复制油画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画工、代理商和经纪人在这条产业链上分工明确。

大芬村将“订货”放在了第一环节,“大芬模式”的成功是将“艺术”充分市场化的结果。资本是大芬油画等相关产业运行的“血液系统”;而高素质和价格低廉劳动力以及土地资源则是如虎添翼。

在这里,“艺术”因赚钱生产,无数农民工也嗅着金钱和染料的味道寻来。他们放下锄头,提起画笔谋生,成了一个流水线上的“画工”。

正在作画的大芬村画师们

不需要经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大芬村的“画工”们大多只经过一两个月的学艺就可以上阵了,最初学艺时,甚至没有报酬。他们挤在狭小炎热的画室里,没日没夜地临摹着世界名画。

大芬村兴起之前,全球的油画工艺品大多来自韩国,那里画师一个月的月薪是20000元,而同样的价格在大芬村可以支付20名中国画师。

再一次,中国制造靠“物美价廉”而取胜。

不同于普通城中村的大芬村

然后现如今,大芬村却也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毕竟,曾经的大芬村快速崛起依赖的就是低廉的人力和土地。而如今即使只是一个城中村,商铺也寸土寸金,工人们也不再像改革开放之处那时拿着吃饱饭的钱就“拼了命”地去画画,再加上随着技术发展电脑喷绘大行其道,人再快也快不过机器。

强依赖出口的大芬村油画产业曾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大受打击,如今的疫情更是让这个小村落雪上加霜。

B站的一个UP主在去年年底去探访了油画村里的一位画师,他边画画边自嘲着说:“过去我画画,一个月是三万两万以上,随便都有。就是觉得很委屈我老婆,认识的时候一个月两三万块钱,现在一个月狂做,一个月才几千块钱。以前是画画来养家,现在赚不到钱了,还要省钱来养画。”

靠价格低廉的复制油画而崛起的大芬村,虽然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奇迹,但无疑也处在文化产业链的底端,它的前路并不好走。

艰难转型的“中国梵高”

2016年,有一部名为《中国梵高》的纪录片在中国和荷兰上映,讲述了大芬村的一位画师赵小勇的故事。

赵小勇专攻梵高,靠着临摹梵高他开了个家庭作坊式的油画店,收了几个徒弟,娶了老婆。他们白天挤在画室里画向日葵,晚上一起看讲述梵高一生的电影。

“我得了病了,我画了这些画,大家都不认同。”电影里梵高疯狂地割下了自己的耳朵,电影外画工们喃喃地重复着这句台词。

赵小勇说,梵高所有的作品他都画过了。《鸢尾花》、《向日葵》他画了两万多幅,订单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差不多可以画10幅梵高的画。

在一直合作的一位荷兰画商的赞助下,赵小勇画了20年梵高之后终于有机会抵达荷兰,亲眼看看自己的画买去了哪里和梵高的真迹。

然而巨大的想象落空,一直交易的荷兰画商开的并非一家高级画廊,而是博物馆旁边的一家纪念品商店。赵小勇的一副最小的《向日葵》只要几十块钱,在荷兰的纪念品商店里卖到30多欧元。

当他终于来到美术馆,看到梵高自画像的真迹时,他喃喃自语:“颜色不一样。”第二天,赵小勇找到了梵高的墓,他给梵高墓前点上了三根烟,是感谢,也是告别。

赵小勇给梵高“上墓”

从荷兰回到大芬村后,赵小勇想要放弃临摹,开始创作自己的油画。他说他不想再当画工,想当画家。

赵小勇参观梵高博物馆后的感慨

和赵小勇一样,想从画工成为画家的,还有大芬村。

这个小村落正在深圳征服的扶持下进行自己的产业升级。疫情前,大芬村已经聚集了300多位原创画家,2010年至2015年期间,大芬有近百幅原创作品入选国家、省级美展。

而为了应对租金的高涨,越来越多的大芬村画商们把门店开到了线上。目前大芬有1700多家淘宝店,400多家天猫店,100多家京东店,而微商则是家家都参与的。

如果你在淘宝搜索“油画”,可以看到大部分商家都来自深圳。

原创转型并不容易,大芬村所营造的是市场环境,而非原创艺术环境,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大芬村的画师们被训练的是油画市场供应,而非原创油画艺术创作。而原创画家们来到大芬村也往往会因为欠缺市场竞争力而逃离。

摆在大芬村面前的转型问题,依旧艰巨。这个村落可能是离艺术最近的地方,但也是离创造最远的地方。

脚踏大芬,仰望星空
大芬村的土地上,仍在聚集了8000多位文化产业从业者,他们是深圳时代轨迹中的一份子,艺术之于他们是谋生的工具,也是追求的远方。如果他们和这个城中村一起寻找着新的可能性。

曾经的赵小勇们,为了生活疯狂临摹“大师们”的杰作,一幅接着一幅,混淆了日夜,仿佛一个印刷机器。而如今的他们开始尝试自己作画,走上了从“画工”到“画家”,从复制到原创的转型道路。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少人这其中有多少人能成功,我们着期待他们成功。

因为,这是赵小勇的故事,是大芬村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冷空气分别影响新疆北部东北地区等地受两股弱冷空气分别影响,19日至21日,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上述地区将出现4~
  • 我认为,一个人最大的魅力,不是颜值多高,不是才华横溢,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是懂得了不依靠别人活着,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美丽,让别人也觉得舒服。不要与你不喜
  • 能被小屁孩儿一直记着很开心有个同学因为要看我的笔记给我转了非让我收下,还要给我点外卖,当然不能收啦,只能说等她过了再请我干饭[干杯]我很喜欢这个女生的,在她身上
  • (也许是相互期待的矛盾吧)借用两首歌的两句话“时间怎么就走到了晚霞,我们笑着说没有办法”“是我们低估了时间的善变,太轻易让浓烈的故事翻篇”其实我知道我们还是很爱
  • 在“青春无艾”主题文化设计作品赛中,共收到200余件高品质绘画、手抄报、征文等文化作品。我眼中的女友:寿限无寿限无扔屎机阿新前天的内裤新八的人生巴尔穆克·费扎利
  • 炒股,我只中意强势股,但凡遇到“天量回马枪”形态,我会重点关注,一旦股价再次放量站上短期均线,往往就是加速浪的启动,值得专研。我只中意强势股,但凡遇到“天量回马
  • 也就是说,张檬与韩国老公金恩圣举办婚礼结婚还不够50天,疑似就发生问题了,张檬就似乎对于新婚老公表示不满,看来这一对夫妻,恐怕还真的不能走太远。 也就是说
  • 真的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西安每一次放假都是这样,读大学一年半三个期末考试,一个推迟一个提前另一个不知所踪,这个学期线下不超过三个周,有的老师是见过一面的人糟心的事
  • “德容”这个姓叫快了听起来和我的名字非常像,但是我不看西甲,而且荷兰的小组赛都挺晚我就没怎么看,所以之前都没注意过。因为很喜欢全职///高手里的王///杰xi/
  • 深夜,乐音悠悠,墨香袅袅,跟随书的主人去寻找那一份心灵的安静,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诗心款款,暗香盈满心房,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普陀山
  •  最后,焚烧秸秆时,地面上害虫是烧死了,但其他有益微生物也会被烧死,土中的腐殖质和有机质被矿化,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而随着土壤结构的变化,耕地的品质也会降低。
  • 来到了轮台之后,我突然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要移民走了,还是我见识的太少了,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旦遇到需要国家需要政府的事情时是多么的艰难,我爱我的祖国,我一直想
  • [冲刺][冲刺]《你许我一世孤寂》云瑶沧溟 《重生后公主没有求生欲》赵长乐楚陌深 《山川为纪爱无言》纪菀靳言川 《天降霸总:她带崽恃宠而骄》厉墨衍唐意欢《极速爱
  • !!
  • 读书随笔 | 宋小词《柑橘》 一篇描写生活在农村最底层民众的小说。之所以生活在最底层,也许是因为善良。这个时代善良这种精神内核真的会让你俯首低眉动弹不得。一
  • 而本人则透过现象看出了此人乃是一个草包枕头外面绣着并不鲜亮的花,并把目光准确而坚定的投给了另一个看似木讷寡言实则内藏锦绣万千的美少年这一眼就是三年多从此深陷他的
  • ”最后才明白:“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我们现在懂了“心,生来就是要碎的”“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我只愿“往日情怀酿作酒,换我余生长醉不复忧”希望
  •  图一:《流金》图二:《桃园胜景》图三:《烟雨飘然》图四:“似水流年 The Flowing of Time —— 刘玖通个展”展览现场图五:“似水流年 The
  • #王俊凯[超话]#[鲜花]#王俊凯cl代言人# [鲜花]⚡#王俊凯伯爵品牌代言人# ⚡[抱一抱]#bolon暴龙眼镜品牌全球代言人王俊凯# [抱一抱][送花花]
  • 吴彦姝Schon岁月之美|熏若提花复古半裙“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该系列服装设计善于汲取典藏精萃,使用当代 Dior 男装工坊工艺,并融合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