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万里春耕图——走进全国春耕备耕的壮美画卷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春天是满怀希望的季节。农人在广袤田野辛勤耕耘,春耕备耕已从南向北进入高潮。华南的早稻、南方的油菜花、华北的小麦,已经纷纷绿的绿、黄的黄,展现出盎然的生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开好局、起好步,保障粮食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重大。从东北平原到西南山区,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一幅春和景明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新气象——粮食安全抓得“很紧很紧”

河南省新蔡县,经过一个冬天,田里的麦子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不到两个月时间,麦苗就从刚及脚踝的高度往上长了约半米,密密铺展开去,绿色一眼望不到边。

“今年春天气候潮湿,小麦容易得条锈病,俺们3月下旬早早就打了药,这会儿长得好着哩!”对于余店镇姜庙村的姜明阳和乡亲们来说,无人机已经成了喷洒农药的日常装备,“俺家500多亩地不到一天就能洒完,省时省力效果好。”

绿色是春耕的底色,人们抢抓农时,把希望播种在春天。

千里之外的洞庭湖平原,一片繁忙景象。抓早稻集中育秧、促进双季稻生产,是今年湖南春耕的重点。由于早稻育秧成本较高、受灾风险较大,一些农民种植意愿不高。对此,当地积极为小农户提供专业化集中育秧社会化服务。

在沅江市,7.2万亩早稻实行集中育秧,财政每亩补贴180元,委托专业人员在温室大棚育秧,提高秧苗成活率,降低农户成本。

同时,各地还组织、奖补代耕代种。据湘阴县鹤龙湖镇种粮大户汤井阳介绍,政府每亩补贴240元,由种植合作社来育秧、耕地、插秧,“这些重活完成后,再由农户接手管理,大大便利了农户。”

新起点,新气象。我国明确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要求稳口粮、稳大豆、增玉米。为了把粮食生产抓得“很紧很紧”,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5日,全国已春播粮食17.2%,进度同比快0.5个百分点。冬小麦、冬油菜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400万亩左右,多数地区长势好于上年。

新趋势——“黑科技”助力更优更强

近日,黑龙江多地迎来一场春雪,雪花飘飘洒洒,落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悄然融化。整地机械的犁铧划过沉睡一冬的土地,透出泥土的芬芳。

在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暗室叠盘育苗中心,农户们忙着放硬盘、装土、浇水,将叠盘放进暗室。

“暗室恒温恒湿,温度在30摄氏度至32摄氏度,经过48小时,水稻秧苗就达到立针期,比常规育苗提前7天以上出苗。”公司农业发展部负责人陈永生说。

农户刘运生今年准备种200亩水稻,采用了暗室叠盘育苗技术,看到育秧大棚里秧苗已长成绿油油的一片,心里挺踏实。

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变成新农具……田野里的“黑科技”层出不穷,推动春耕备耕更优更强。

彩云之南,红土地上的果菜茶生产正忙。在昆明市富民县高原云果产业园现代化的大棚里,工人正查看草莓种苗长势,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阮继伟根据长势和气温,用手机调控温度、管理水肥。

“今年我们推广了200多万株草莓脱毒种源,持续开展引种评价、繁育和绿色栽培研究,使草莓外观更美、口感更好。”他说。

科技正在为农业各环节插上翅膀。聚焦高产优质环保方向育种,实施保护性耕作方式保护耕地,机械化贯穿种植全程,节水灌溉推动绿色发展,“云备耕”极大便利农民……最传统的产业,如今却“科技范儿”十足,成为保障大国粮仓和百姓餐桌的底气。

新状态——“三牛”精神引领不懈耕耘

海南三亚,白天气温已接近30摄氏度。在位于崖州区的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南繁基地,85岁的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天一亮就钻进绿油油的玉米地。他每天坚持下地,记录根系、叶片和果实长势,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汗水常常浸透衣背。

田边的晒场上,前期收获的玉米种子堆成金灿灿的小山。他反复对比、确定育种材料,打算5月收完种子,回到河南在麦收后及时种下,希望早点选育出适合籽粒机械化收割的新品种。

年年到海南、一住就是半年,程相文已在这里度过了50多个春节。海南有独特的光热资源,能大大缩短农作物育种时间。每年有6000多名程相文这样的科研“候鸟”从事南繁育种,他们把汗水留在这里,把成果写在更辽阔的土地。

牛马年,好种田。放眼大江南北,从生产、科研到管理一线,处处能够感受到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育秧、田间除草、打地开田……在云南省蒙自市草坝镇,天气逐渐炎热,农妇们一早就戴着五颜六色的遮阳帽忙农事。

“我们正全力做好插秧准备工作。今年通过积极做好保粮宣传,一些蔬菜种植户也开始买稻种准备种稻谷。”前进村党总支书记姜森耀说,经过十多年发展,蒙自市草坝好吃米稻业产销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当地一张名片,“种出好味道,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幅壮美的万里春耕图,展现的是希望的田野、丰收的期待,更是人们用勤劳创造幸福的信心。(记者 于文静、王建、李若琳、周楠、杨静、罗江)

#鹤壁新闻# 让“中国碗”盛上更多“鹤壁优质粮”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如何让“中国碗”盛上更多“鹤壁优质粮”,我市始终在探索——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评比全省第一;

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乡村振兴现实基础综合排名全省第二;

累计创下25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

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等10多张农业国字号名片;

农业人均产粮、人均肉蛋奶产量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

取得如此成绩,我市有何秘诀?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从种到收,一个人掌管200多亩高标准粮田

人勤春来早。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已进入拔节阶段,也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3月18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春季麦田管理,有效解决春季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保障。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近500米的游走式喷灌机,犹如钢铁雄鹰,在希望的田野上“翱翔”;几十架植保无人飞机嗡嗡作响,唱出了一首首欣欣向荣的“田园牧歌”。

“游走式喷灌机1天可浇灌农田1200亩,植保飞机打农药1天能打200多亩地,收割机5分钟能收1亩地,省时省工还省力。种地需要的人工越来越少,高科技玩意儿用得越来越多。”家在浚县卫溪街道傅庄村的傅太华说,种地变得简单了。以前几十口人忙活三四天的活儿,现在一个人一天就能干完。

今年59岁的傅太华从过去全家总动员拿着镰刀、背着锄头下地干活儿,到现在一个人轻松掌管200多亩高标准粮田。他的故事映射着鹤壁农业种植方式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行动为抓手,打造整市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升级版,持续加大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

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田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农田88.14万亩,占我市常用耕地面积的61.1%。通过高标准粮田建设,我市探索建立了人工、能源、种子、农药高效利用的“鹤壁模式”,做到了用药用水用肥有减无增。

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杨洁表示,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统一投资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建设模式、统一项目实施、统一建设规范“五统一”的建设模式,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平均每亩可实现年稳产增产100公斤。

据了解,2020年全市夏粮总产量67.95万吨,较上年增长4.07%;秋粮总产量69.71万吨,较上年增长6.9%。

“在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基础上,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绿色防控新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新成果的示范应用,通过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和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种植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推进了我市农业和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波说,这就是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获得全省第一的原因所在。

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形成“买种子到鹤壁”的品牌效应

周位起是位于浚县的河南省伟一种业的负责人,已经从事小麦种子繁育18年。今年主要繁育了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新麦26、周麦33等,并开始选育自己公司的小麦新品种。

窥一斑而知全豹,伟一种业的发展折射出鹤壁种业极不平凡的前进历程。

被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六部门评为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市农科院名誉院长、首席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50多年来,带领团队苦心钻研、奋力攻关,一棵棵选配,一株株鉴定,一代代繁育,先后培育出了国审浚单18,国审浚单20,浚单29,浚单0898、3136等39个优质玉米品种,其中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20荣获201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和全国玉米优势产区主推品种,累计种植3亿多亩,10年来先后成为河南第一,全国第二、第三大玉米种植品种。

程相文、周位起等一代代鹤壁育种人,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鹤壁种业的事业发展中。

我市以良种选育为重点,把种业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芯片”,立足自主创新,着力培育了以“永优”浚单系列、丰黎系列玉米品种为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良种,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我市的良种选育工作,瞄准市场和农民需求,主要粮食作物良种不仅声誉好,而且卖得好。”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刘斌说,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农作物种业企业22家,在全国、全省及周边地区叫响了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品牌,形成了“买种子到鹤壁”的品牌效应。

深耕种业不仅要巩固现有优势,还要深入挖掘潜在优势。市农科院经市政府批准,建立了分子育种实验室,建有生理生化分析、基因操作、DNA分子检测等10个工作室,配备有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育种各种先进仪器设备。

分子育种实验室是我市玉米遗传育种辅助技术支撑平台,近年来主持完成的“碱煮法DNA提取与简化PCR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被确认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获鹤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包括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河南省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项目、河南省院企合作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

我市已经成为区域性主要粮食作物制种基地,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星陆双基监测平台, 为农业生产装上“千里眼” “顺风耳”

钜桥镇刘寨村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一组被白色栅栏围起的仪器特别引人注目。

聚喜来合作社负责人唐全合说,这就是农田信息监视系统。这套系统的360度旋转摄像头,对农作物生长进行24小时监测,并利用星陆双基监测平台,对大田里的土壤水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要素进行数据传输和分析。

“俺农民说不上这套气象卫星系统的高科技原理,大家就管它叫‘千里眼’‘顺风耳’。”唐全合说,以前种地随大溜、凭感觉,现在啥时浇水、如何防病,全听这套系统“招呼”,操作起来更精准、更科学了,手机里安装着星陆双基物联系统App,点开实景监测,田间农作物长势一览无遗。

“农作物科学种植、精细化管理,农药化肥用量下去了,产量却上来了,用卫星种地能让每亩地平均多挣100元。”唐全合说。

国家数据显示,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系统在我市实施,实现了四个“最”:最早,项目实施属全国第一家;最新,部分技术最新,特别是田间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实现了自动化观测,为国内首次运用;最多,设备监测参数数量最多;最大,建立100平方公里的外场示范试验区,为国际上同类试验区最大。

作为全国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的典型,2020年9月,全省数字乡村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兄弟市纷纷前来借鉴取经。

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朱志清说,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数字乡村建设机遇,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治理体系等深度融合,探索走出了一条“农田数字化、园区数字化、村庄数字化、政务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数字乡村新模式。

种啥赚钱,买谁的农资 实惠?智慧农业为“三农”发展指点迷津

今年种啥赚钱,买谁的农资最实惠,哪里的粮食收购价格高……长期困扰农民的老难题,如今在全国唯一的农业高科技产业基地——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公司成立了益农信息社,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和平台,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农技推广、农资买卖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精准、及时的信息服务。”农信通集团负责人李勇说,在这个平台上,农技专家可以根据视频和农作物生产参数,远程指挥农业生产,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距离上的局限。

依托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的强大智力支持,2013年我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整体推进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家在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的于田田,每天找他办事的村里人有很多。农产品信息咨询、在线联系农技专家、交话费、快递收发、农产品出村、健康水站充值、共享打印等……这些原来要村民自己跑腿的事,到了于田田的益农信息社,只要一台“益农管家”电脑就能完成。

截至目前,像于田田这样的益农信息社全市共有794家,在全省率先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全覆盖。

益农信息社作为信息进村入户的重要渠道,已经形成了信息获取+农产品交易+农情咨询+远程诊断+基础服务+物流配送的服务模式,开通了买、卖、推广、缴费、业务代办、物流配送六大核心业务,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促进了我市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奋进‘十四五’,逐梦新征程,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上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探索路径,总体实现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协调发展更具优势,在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波说。

【夏粮生产 十七连丰】

  又是一个丰收年!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全国夏粮收获已到九成,预计小麦亩产平均提高4公斤,其中冬小麦主产区机收超过2.7亿亩,机收率稳定在96%以上。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夏粮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再次证明,我们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只要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更大的主动。”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稳,人努力,丰收来之不易

  今年的夏粮生产迈过了不少沟坎。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病虫害,田间管理的时候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抗灾夺丰收,今年的夏粮丰收不一般。”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

  夏粮是每年收获的头一茬粮食,对全年粮食生产而言,夺取夏粮丰收是关键一仗。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今年打赢夏粮丰收这一仗意义重大。

  ——稳面积,政策是粮食生产的定盘星。

  为降低疫情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超常规政策措施不断加力,确保战疫生产“两不误”。在春管的关键时节,中央及时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指导各地分级分类恢复春耕生产秩序,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确保不误农时。继续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民吃下“定心丸”,“托牢”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如今种麦,每亩有125元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县里每亩有100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今年还接了一个优质小麦订单项目,每亩又能多卖100多元。”山东商河县怀仁镇周家集村家庭农场主周荣峰边算账边感叹,“政策这么好,我们都想多种地多打粮。”

  政策稳,全国夏粮播种面积稳住了。4亿亩播种面积,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减损失,防灾抗灾措施精准有力。

  增产得益于硬措施。针对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重发态势,农业农村部门及早制定防控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统防统治率达到48.9%,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基本做到应防尽防。各级财政累计安排小麦病虫防控资金超过16亿元,小麦条锈病累计防治1.97亿亩次,是发生面积的3.3倍;赤霉病防控面积2.74亿亩次、同比增加14%,发病面积2927万亩、同比减少30%。

  措施实,人努力,全国夏粮单产提升了,每亩产量提高4公斤,增产稳稳到手。

  风吹苗更壮,雨打麦更香。夏季粮油丰收,稳住了今年粮食生产的开局,稳住了百价之基的粮价,也稳住了百姓的“米袋子”。

  装备强,技术新,农民用上“金扁担”,量增质优有底气

  “今年夏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继续提升。”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品质看,今年冬小麦产量“三因素”呈“一增两平”态势: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基本持平,千粒重处于高位水平,一二等麦明显增多。从品种看,专用麦比例高。全国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比35.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夏粮量质齐增,离不开科技支撑。今年夏粮生产期间,专家直播课堂,在线会诊……“键对键、网对网、面对面”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让科学管理措施及时到田入户。与此同时,各地大力推广节药节肥节水等绿色生产技术,河北节水小麦品种首次实现全覆盖,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

  夏粮丰收到手,离不开农机助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如今,随着机械化和信息化快速推广,农业机械这块短板在渐渐补齐。”

  无人驾驶收割机、植保无人机、农业物联网……给夏粮生产装上高科技的“顺风耳”“千里眼”。据了解,今年三夏,全国有1640万台各类农业机械和320万农机手投入农业生产服务,“一条龙”开展小麦、油菜等作物抢收、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作业。

  农民用上“金扁担”,进度快、效率高,为确保夏粮“丰收到手”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础牢,后劲足,粮食安全增信心

  “当前正处于三夏大忙时节,既要抓好麦收扫尾,确保颗粒归仓;也要全力抓好夏播面积落实,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努力夺取全面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夏粮的这份“高分答卷”为今年全年粮食再获丰收注入信心。

  全年粮食的大头是秋粮。来自农业农村部消息显示,今年春播任务圆满完成。预计今年春播粮食面积9.1亿亩,比去年增加700多万亩,其中早稻面积增加470万亩。目前春播作物出苗长势较好,早稻大部分处于孕穗抽穗期,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大豆苗齐苗壮、长势好于去年,广袤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夏粮的这份“高分答卷”同样为保障粮食安全增添底气。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既需要高标准的耕地作为基础支撑,也需要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

  地力越来越有劲,粮食安全基础更牢。

  稳住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15.46亿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些硬杠杠,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基础支撑。

  新型主体越来越强,粮食生产后劲更足。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截至目前,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21.5万家,辐射带动了全国近一半的农户。从事粮食产业的合作社约占合作社总数的18%,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挑起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大梁。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我国将确保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牢牢端稳饭碗,我们这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就有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更强大底气。任敏

  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新浪乐居永州站、永州楼市:作为主管部门,您觉得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住保中心的作用,促进我们永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蒋俊善:“永州市第一届住宅产业博览会”是永
  • ”如今,%Arabica即将随着虹桥T2“南三角”餐饮区建成启用而揭幕,这是该咖啡品牌的全国机场首店,将与之比邻迎客的,有著名的意大利百年巧克力品牌VENCHI
  • 这个滑板卖1680我觉得大概透明的板很容易刮花吧[太开心]我还是买个不(便)透(宜)明的吧万一没学会不至于挨打P5好久没吃烤鸭鸭了香香P6第一次开钟点房为了午休
  • 漂洋过海的零食大礼包~[舔屏]刘隽一线牵,珍惜这段缘[抓狂][鲜花][鲜花]活了二十年第一次拥有了那么多海外朋友,真的很荣幸可以认识你们[悲伤]粉圈虽小,但都超
  • 红包有效3天,每天可领1次 更多微博专享限时领现金券: 【原】39.9 【限时专享】19.9 【推荐】【独立小包装,更保质量,防止营养丢失,食用方便】看
  • 此外,在世界“灯塔工厂”名单中,中国拥有37家,全球第一,37家里只有24家是真正的本土品牌本土工厂,而山东品牌工厂独占6家,全国第一;在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 】怀孕后,准妈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按时做好产检,因为有些产检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必要的孕期检查一定不要延误。】怀孕后,准妈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按时做好产检,
  • 大学好不容易觉得遇到了好像喜欢的人了,认认真真付出,可是却告诉我分手后没有多久就喜欢上我们班另一个女生? 高二分班了,喜欢另一个男生,也是态度模棱两可,结
  • -- 飛鴻踏雪【新疆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2016.6】那年10月2日我从新疆离开回家拍了一张照片.9月底我从喀什会库尔勒.发现我住地方树叶黄了.早
  • 一个字累,这一生我到底要怎么走,该怎么走,没有人给我答案,我自己也给不出答案,感觉生活一团糟,我真的想放下所有,去无人的地方,看着蓝天白云,望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 在大学城领养了一只和二零很像的猫咪,原本以为再也不会养猫,但是心里一直记挂着,签订了不太认可的领养协议,一个月248在那家店买猫粮,小叮当真的很乖很黏我。但是回
  • #任嘉伦[超话]# rjl#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请君# 「如果超人会飞,那就让我在空中停一停歇,再次俯瞰这个世界,会让我觉得好一些,拯救地球好累,虽然有
  •   新港园区(2个)  三废综合利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总投资10.8亿元,其中固投金额约6亿元,计划建设用地面积150亩,主要建设工业厂房、原料仓库、产
  • 本人身高163 体重165斤是汉服的喜爱者下面是我亲身感受第一套是空谷记家的呆呆龙长袄xl下裙l第二套是兰若庭家的已经没有了第三套是花朝记半山m码这几套只能说
  • (图3)4.为配合疫情防控,本年度「Wine to Asia深圳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最终将于2021年12月2日至4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举办,展
  • #电视剧夜旅人[超话]##邓伦#dl#邓伦夜旅人#dl#邓伦盛清让# 思念不因劳累而改变,问候不因疲惫而变懒,祝福不因休息而变缓,牵挂在深夜依旧,轻轻道声晚安,
  • 然而这么一号人物,在射雕中竟然被女主黄蓉盯上,并且黄蓉对傻姑起了杀意,后面又放了傻姑,让她活到了神雕时期。《红楼梦》里也有类似的情节,王善保家的,为了害那些看不
  • #苏州猫咪领养[超话]# 猫咪是英短蓝猫,名字叫小懒,2岁多了,性格温顺,爱撒娇蹭蹭和咕噜咕噜,叫他会有回应,但是不喜欢别人摸肚皮。目前在苏州园区,由于家里另外
  • 【甘肃本次疫情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38】7月14日,记者从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轮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确诊病例和无
  • 哼,何子铭你也有今天,你看你这个样子,会不会有看垃圾的眼神,去死……让我来换另一种方法,让我来好好爱你吧~这段台词超带感,先生配起来也超过瘾。至于何洁的减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