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家电20年报分析及保守估值】结论   $海信家电(SZ000921)$   $海信家电(00921)$  保守估值157.5亿人民币。公司股本13.6亿,当前港股13.96港币/股,对应市值190亿港币,约合160亿人民币,A股17.7人民币/股,对应市值241亿人民币,均处于合理估值范围内。公司简介        公司前身系1984年成立的广东顺德珠江冰箱厂,1992年改制为股份公司,公司名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香港上市,1999年在A股上市。2006年青岛海信空调受让广东格林柯尔所持有的26.43%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7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青岛海信空调持有23.63%的股权。2007年更名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开始,青岛海信空调通过二级市场陆续增持股份,至 2009年末青岛海信空调持有股权比例为25.22%。    2010年重大资产重组,向青岛海信空调发行 362,048,187 股,购买的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100%股权、海信(浙 江)空调有限公司 51%股权、海信日立49% 股权、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 55%股权、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 78.70%股权以及海信营销之冰箱、空调等白电营销业务及资产。    2018年更名为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以2500万受让海信日立0.2%的股权以及修改海信日立《公司章程》,调整海信日立董事会架构,于 2019 年 9 月 30 日起把海信日立及其附属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以此计算,当时对海信日立的估值为125亿,以18年16亿净利润计算,PE为7.8,以18年60.7亿净资产计算,PB为2.06。    2020年,原间接控股股东海信集团控股公司深化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青岛新丰,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从而导致公司由青岛市国资委实际控制变为无实际控制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也不再为本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目前主要从事冰箱,洗衣机,家用空调,中央空调业务,2020年营收483.9亿,扣非净利润11亿。近年,中央空调贡献的净利润占扣非净利润之比超过70%,是公司价值的主要来源,下文主要讨论该业务。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8日,是由海信集团与日立空调共同投资,合资双方分工明确,管理销售方面由海信负责,生产设备、技术和品质把控则由日立掌控,海信家电持股49.2%。行业概况    国内中央空调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340亿左右增长至2019年的近千亿,年化增长约9.6%,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0年市场规模连续下降2年,2020年部分受到疫情影响,也可能意味着行业空间见顶。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加上制冷技术尤其是多联机和小型水冷机的发展,中央空调逐渐进入居民领域,精装房的发展更是为中央空调的家用渗透提供通路。    中央空调的公建应用场景覆盖工业专业场所(如核电站、芯片生产洁净室、大型数据中心、制药车间等)、 商业场所(城市综合体、酒店、办公楼及购物中心等)、以及市政场所(学校、博物馆、轨道交通和车站等)与 精装房等。    按品种划分,中央空调可分为多联机、单元机、水机,末端等多个类型。不同类型的中央空调在产品结构、运行方式上有所区别,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和细分场景:    1、多联机是氟系统循环的中央空调机组,通常由一台室外机通过配管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组成。室 外侧采用风冷换热形式、室内侧采用直接蒸发换热形式。相比其他机型,多联机节约能源,运行费用低,运行可靠,适应性好,制冷制热温度范围宽,自由度高,安装和计费方便。因而多联机的使用最为广泛,在中小型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中尤为常见。当前市场、技术领导企业主要为日系品牌,如大金、日立、东芝等。     2、单元机是小型的水循环空调机组,通过热泵把水制热或制冷,通过水管把水送到房间。单元机的优点在 于造价便宜,性价比高。但目前大部分单元机为定频产品,无法根据室内温度灵活调节,同时还存在耗电量大, 安全性差、噪音大的缺点,更适合相对小空间的住宅使用,如客餐厅吊装等。本土品牌在单元机市场的份额较大,如格力、美的等。    3、水机主要由制冷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和冷却塔组成,工作时先制冷或 加热热媒水,再送至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处,由新风或混合风在末端将热能或冷能送入指定地段。水机运行时可 以持续保持空气湿润,出风柔和,噪音较小,舒适度高,但造价昂贵、附件较多、室外机体型庞大,一般用于大型建筑、别墅用户、高端写字楼等。目前美系品牌在水机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如江森自控约克、开利、麦克维尔、特灵等。    中央空调主要存在三支力量(美系、日系、国产),其中冷水机领域美系占主导、多联机方面日系在处于龙头位置,单元机为国产品牌垄断,末端各支力量均有份额。1.在中央空调众多品类中,多联机和冷水机的市场占比和技术含量最高。与多联机相比,冷水机没有精准的冷媒分配和控制系统, 技术含量较多联机低,核心技术集中在压缩机。2.消费升级和地产全装修有利于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增长    多联机由于舒适度高、美观方便等原因,一直受到消费者广泛青睐,当下占据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半壁江 山。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19 年中央空调整体规模接近 1000 亿元,其中多联机占比 48%,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家用中央空调中多联机占比70%左右,其余基本为单元机(分体式空调的外观变形)。 结构变动来看,多联机与单元机占比提升明显。2009-2019 年国内多联机占比由 34%提升 14pct 至 48%,单元机由12%提升10pct至22%,背后体现的是户式中央空调逐步崛起的发展趋势。与之相对,水机市场占比由 26% 下降 9pct 至 17%左右,近三年逐步趋于稳定。多联机占比可能已经见顶。    大金、日立、美的、格力、东芝占据多联机市场前五位置, CR5 超过 70%。依靠长期深耕与技术、服务优势,目前大金、日立等两家日系品牌领跑国内市场。    日立是中央空调市场的龙头之一。2019 年上半年,日立在多联机领域市占率为 17.01%,仅次于大金位列第二;而在工建市场精装渠道,日立领先于大金、东芝和美的、格力等其他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约克是传统水冷机组的龙头,凭借着优秀的技术,约克在中央空调中离心机组、风冷螺杆机组、水冷螺杆 机组、模块机组市场份额位居前列。在多联机领域同样占有约 1.2%的份额,其业务注入形成有效补充。    日立+约克+海信,份额跃升龙头。海信家电自身的中央空调业务原属于行业二线梯队,2019 年市场份额约 为 2.6%,但并表后海信家电旗下三大品牌的市占率上升至 15.6%,与美的、格力、大金形成四龙头局面,市场竞争力迅速提升。而在中央空调行业占比最高的多联机领域,日立+海信+约克的市占率高达 24%,超越龙头大金位列第一。公司分析可以发现:1.现金充裕,流动资产减存货加定期存款比负债多25.6亿,2. 少数股东权益占比32%,较高,主要是海信日立的少数股东权益36亿可以发现:1.少数股东损益占比高达43%,主要是海信日立的少数股东损益,2.净利率不高,只有5.9%。公司与海信系公司之间有大量的关联交易,这里面有没有利益输送很难判断。海信日立    2020年营收133.3亿,净利润21.3亿,同比均增长11%,近5年营收,净利润年化增长23%,20%,增速高于多联机整体增速,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率50%左右,ROE 30%左右,净利率16%左右,近8年累计分红比例40%。拥有日立,约克,海信3个品牌,主打多联机,约克多联机中国区业务于2018年自江森自控转移至海信日立旗下。日立定位最高端,约克次之,海信位居第三梯队。多联机市场大金和日立稳居前两位。    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够透明,无法得知海信日立的现金流,详细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具体的业务信息,对估值造成困难。    中央空调具备“大宗、高客单值、维修复杂”的产品属性,使得消费者在选购中央空调产品时会更加注重各品牌产品性能、参数的细微差距,这也是日立、大金等日系央空品牌市占率较高的客观原因。长期以来,多联机核心技术掌握在大金、日立等日系空调企业手中。公司的优势是本土化的营销和全球化的技术产品。护城河1.核心技术领先2.相对规模优势保守估值    公司的业务按照盈利能力可分为海信日立的中央空调和其他(包含冰箱,洗衣机,传统家用空调等)。其他业务近7年的平均ROE为5.2%并且仅有一年超过10%,年平均ROE略高于无风险收益率,保守估值为净资产减半,即31.5亿。 从历史数据看,中央空调市场规模和多联机占比可能都已经见顶,多联机产品2020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预计未来海信日立营收,净利润增速会下降,取5%。综上所述,保守估值256亿,以20年亿净利润21.3计算,PE约为12,以20年70.9亿净资产计算,PB为3.6。    那么海信家电估值=31.5+256*0.492约等于157.5亿人民币。公司股本13.6亿,当前港股13.96港币/股,对应市值190亿港币,约合160亿人民币,A股17.7人民币/股,对应市值241亿人民币,均处于合理估值范围内。

华友钴业线上交流会议纪要

公司简要概述:
从产业布局角度上讲,宁德时代是电池的龙头,华友未来可能成为材料一体化龙头。我们的发展方向是做材料龙头,目前材料行业比较分散,没有一家特别集中,能在市场占据一定话语权。我们发展目标是“产品领先,成本领先”。拉长维度来看,技术的溢价我认为会慢慢减弱,所以成本领先是长期的竞争点。
华友是2002年成立,成立之初主营消费类电子原材料(钴酸锂),我们发现规模要做大有明显原材料制约,国内资源只占有全球1%,所以必须要攻入非洲刚果金掌握资源端,2003年我们就去往刚果金。我们发现当地机会挺多,先贸易起家,2006年正式办公司建炼厂,2008年买矿山,2015年整个公司把钴精炼做到全球第一。原材料来源一小部分是自有矿,一部分收购,再有一部分采购自大型贸易商。我们3万吨产量中,大约5千吨原料来自自有矿,5千吨来自当地小矿山采购,价格高于自有矿但低于市场价,1万吨来自嘉能可、欧亚资源等采购,1万吨为代加工模式,毛利润四氧化三钴2万元每吨,硫酸钴1万元每吨。钴的应用在电池行业占比大致在50%,合金20%,其余是其他工业用途,比如青花瓷陶瓷、建筑用染色玻璃、磁性材料、化工、橡胶轮胎、医药、化肥等。我们四氧化三钴和硫酸钴产品加工量在全球占据21%左右,中国占40%左右。刚果地区钴原料一般伴生在铜矿里,一般是1:10、1:5左右,我们在刚果金还有10万吨铜产量,其中约5万吨是自有矿,剩下5万吨外购。近几年公司产量增速在15%左右,在钴加工产业做强后,我们计划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进入材料领域,从2015年起我们进行前驱体产线建设,目前控制产能10万吨。
我们进一步进入镍行业,镍现在全球消费规模大致在每年240万吨,硫化镍矿供应占1/3左右,主流供应为红土镍矿,矿石含铁多,分布在赤道往外20几纬度上,印尼的品位最好,投资环境也较好,中国青山钢铁是全球不锈钢老大,已经进入印尼市场很久,我们选择与它合作。印尼红土镍矿分两层,上层镍品位1.5左右,含钴;下层镍品位接近2.5,不含钴。下层青山采用火法溶出镍铁,当做不锈钢原料,低品位用火法回收率很差。我们用湿法工艺(三酸两碱)精细化工方式加工上层矿,原矿可获得性和成本低。湿法冶炼技术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技术团队支持,红土镍矿湿法现在来看投入的案例很多,但多数都失败了,我们在刚果金采用湿法冶炼很多年,积累长期经验,我们也聘请了已经成功的红土镍矿项目负责人进入我们团队,预计至今年年底我们的第一个湿法项目将会投产。我们在印尼也布局了一个火法项目,采用镍铁——高冰镍——硫酸镍流程,成本比湿法高。在印尼制成粗制氢氧化镍钴后运回国再做成精炼硫酸镍与硫酸钴,作为我们前驱体原料。今年我们前驱体产量预计达到7万吨,目前60%销量间接售给LG,我们做到LG差不多30%,40%卖给比亚迪、宁德等其他国内电池厂,前驱体每吨售价在10万元左右。
我们在建10万吨镍产能,6万吨湿法、4万吨火法。6万吨湿法会一同产出7800吨钴。按照镍价1.6万美元来计算,6万吨湿法每吨7千美金毛利,火法成本在1.2万美元,一共在5~6亿美金毛利。
综上,我们业务基本形成三大板块:钴、镍、铜资源板块;国内四氧化三钴、硫酸钴等精炼业务;新能源材料板块。
目前市场关注我们是因为看好我们未来成为材料龙头,一方面我们和LG深度合作,进入全球核心供应体系;另一方面在印尼项目落地后我们成本优势明显。简单计算,目前市场硫酸镍价格在1.5万美金以上,湿法成本在9千美金,一体化模式也可以减少中间加工环节,减少结晶、干燥、运输等成本,提升存货管理和品质管理效率。

问答环节:
我们对后续钴价走势看法?
我们看后未来钴价走势:1.未来几年不会有大型钴供给放出,嘉能可KCC已经达产,欧亚资源RTR也全部投产,Mutanda复产还遥遥无期,我们派人看现场没有动静;2.未来新能源车依然拉动钴需求,低钴化不会拉低钴的总体需求,即便NCM到9:0.5:0.5,市场规模扩张还是能带动钴消费的绝对量。我们现在在刚果金也有增资源的想法,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们对后续镍价走势看法?
镍是个平价的品种,未来增量都是新能源,大体上需求还是集中在不锈钢,但是镍的供给还有很大释放潜力。
未来发展规划?
我们计划至2030年前驱体产量达到100万吨,全球市占率在25%,所需要的资源全部自己匹配,对应镍原料大致在50万吨。我们大致测算,金属都在平价水平下一体化毛利率大致在35%。前驱体每万吨产能投入2亿元,镍湿法一万吨在2亿美金,火法一万吨在1亿美金,投资回款周期大致在6~7年。湿法建设周期2年,火法1年。
青山前几天发布从镍铁加工硫酸镍可行如何看待?
我们认为一定角度上这是好事,市场对他继续上涨预期破坏了,如果镍价上涨到3万、5万,那未来镍在电池中成本超过50%,对未来电动车应用造成影响,所以镍价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动车发展利好。青山说的从镍铁通过高冰镍加工硫酸镍成本较湿法高,而且原材料在当地可获得性低于湿法原料,湿法产钴也能重建加工优势,所以湿法仍具有成本和扩产优势,两者成本差异接近4千美金每吨,一般镍铁成本在0.9~1万美金,青山在0.7~0.8万,再加1千做到高冰镍,再加3千做到硫酸镍。考虑到市场对镍的需求非常大,未来火法可能就是原料成本定价的锚。
海底还有镍资源,未来这一部分会被利用吗?
我认为海里资源产业化应用还是很难,而且成本上压缩更困难,资源的开采要关注投资回报率与市场价格的波动区间。
我们近几年前驱体产能情况?
去年我们前驱体超过3万吨,今年大致在7万吨,明年应该在10万吨以上。钴产量在3万以上,铜在10万以上。
我们钴产品对应的下游消费结构?
我们大约50%钴产品是做消费电子,30%是动力电池,20%流向工业。
我们未来低成本原料供给是否有可扩展性?
首先,印尼资源是不缺的,另外我们在印尼已有开发团队寻找矿山资源,这个发展逻辑我们看得很清楚,这个进程需要我们进行投资。我们未来是不断成长的。
未来镍供给的成本曲线会如何变动?
未来十年我认为会差不多,供给是不太有缺口的,所以我们没有把镍涨价当做我们业绩兑现的主逻辑,我们是要产品领先+成本领先。未来红土镍矿湿法冶炼会增加,低成本的供给体量应该是会有所增加,这其实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也是支持高镍电池市场扩张的原料基础。
为什么近几年海外矿企逐渐退出非洲地区?
主要是自由港在出售,嘉能可、自由港、第一量子他们都是在石油投资上出现重大失误,美国页岩油出来后石油价格大跌,他们需要确保现金流所以进行了资产出售。我觉得非洲一定是中国的福地,值得我们去开发。
我们和青山合作的模式与益处?
码头、港口、机场都是现成的,现有园区我们可以充分享受到。青山是温州老板,一开始搞不锈钢,他们去印尼后发现成本很低,现在不锈钢已经是全球老大。
当前前驱体毛利率水平?
不同前驱体类型有差异,一般在10~20%,我们目前主要是6系前驱体。8系在供,但量不大。
#股票##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细算起来,在2020年里,黄晓明在荧幕上的曝光率算是很高的了,和之前的那些日子,进入了2020年后,黄晓明表现出了无比高的工作积极性。
其中最受关注度的就是两大综艺,一个是红遍夏天的《乘风破浪的姐姐》黄晓明身为主持人陪伴众女星走完全程;另一部就是以他为中心的《中餐厅》。
在《中餐厅》里黄晓明十分拼命,无论是各种脏活累活抢着干还是脱妆都无暇照顾的他,和之前只顾形象的黄晓明判若两人。
虽然在2020年黄晓明可以说风头正劲,但是贵为金鸡最佳男主的他,却向在场的导演求起了工作机会,可以说用卑微来形容,那么这么多年来,黄晓明是如何从片约不断,到如今四处求工作机会呢,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黄晓明曾在节目中透露,曾经很多导演都是主动找自己合作,但是这几年即便是自己主动去求工作,他们也只是面子上说好,事情过后就没有下文了,一度让黄晓明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过气了。
其实黄晓明拒绝过得作品真的太多了,而且每部都堪称神作,比如正午阳光的《琅琊榜》,黄晓明以宫斗剧为由拒绝,结果胡歌出演后赢得事业的第二春,当然还有《红海行动》,当初最早黄晓明也是最早受到邀约的,可惜他依旧婉拒了。
反观他接拍的那些影视剧却难尽如人意,比如《白发魔女传》《锦绣缘》《上古情缘》等等,在这些影视剧中黄晓明失去了刚出道时候拍摄《大汉天子》的灵气,反而以邪魅油腻著称,而他的这番操作劝退了很多的粉丝。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晓明也领悟到演员最终靠的还是演技与作品,明白了这点,黄晓明也确实拿出了几部好的作品,比如《琅琊榜风起长林》《无问西东》《你迟到的许多年》等等,让观众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演技在线的黄晓明。
黄晓明用2020年一整年的状态,告诉大众,如果他想要成为好演员,他还是可以做到的,只需要放弃纷纷扰扰的花边新闻,专注内容,他依旧是金鸡奖最有利的竞争者。
不仅工作积极,黄晓明还是导演眼中最敬业的演员
年初的时候,黄晓明和尹正的新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上线,除了对尹正的认可之外,观众发现黄晓明在剧中的表现以及不在是从前那样死板和僵硬。
要知道,黄晓明在之前的作品一直被诟病演技不够。
导演陈可辛当年还在为电影《中国合伙人》筹拍时,就因为黄晓明长得太帅了而对他不满意,认为他不能胜任剧中成东青这个角色。
可是黄晓明并不想放弃,他亲自去造访了陈可辛,还十分谦逊地和导演聊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说自己读书期间因为太笨了,时常被人嘲笑,被人瞧不起。
久而久之自己心里就有了一种自卑感。
陈可辛听了反驳说,“我记得你出身很好,又不是农家子弟,不可能会像成东青这个角色”。
说白了,就是怕黄晓明演惯了霸道总裁,在他的电影里耍帅。
黄晓明顿时急了,“导演你相信我,我真的是”。
事先熟读剧本,黄晓明的出演让陈可辛眼前一亮
看黄晓明一副“你不让我演,我就待在你家里不走了”的架势,陈可辛也没办法,就妥协说:“那好吧,你做一个造型,来试一下这个戏”。
看陈可辛松口,黄晓明高兴得又蹦又跳,马上就去做了个超级土造型,第二天他在陈可辛面前一亮相,陈可辛便相信了他也是能演好“土鳖”的。
因为太“土”,在片场陈可辛有时候甚至没意识到他就是黄晓明。
有一回,陈可辛在用监视器看回放,黄晓明就站在他旁边,他以为黄晓明是群众演员,内心一直在嘀咕着:“这个群众演员怎么回事,怎么站我旁边不走的?”
然后他一回头,发现这位“不识相”的“群众演员”是黄晓明。
黄晓明在《中国合伙人》里的表现确实不错,他也演得很投入,片中那场“三个兄弟”打成一团的婚礼戏,黄晓明一个人在那哭得撕心裂肺,哪怕陈可辛喊停了,他也停不下来。
陈可辛后来拍着他的背想安抚他,但沉浸在自己状态中的黄晓明,挥开陈可辛的手就说:“讨厌,别管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结果那年,黄晓明也凭借这部十分励志的电影,一同跟随着主演《一九四二》的前辈张国立携手登台,一起拿下了该届金鸡影帝。
第一次被专业电影奖项认可的黄晓明,回家抱着奖杯睡了一晚上,在颁奖台上他高兴说到:“今天的成功是玩命换来的!”
7年过去,黄晓明凭借《烈火英雄》里的江立伟,再次染指金鸡影帝的黄晓明这次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换成了“导演们,用我吧”
这七年间,他演过《风起长林》《无问西东》这些还不错的片子,因为发挥不稳定,导致观众不信他能演好戏,导演也不太敢用他。
状态和人气的下滑让自己陷入事业低谷
有观众发现,自从今年年初开始,黄晓明和妻子杨颖的互动似乎出现了断崖式的停止,众所周知,今年杨颖离开了自己的多年的老东家,这好像就是在告诉观众自己要和黄晓明一刀两断。
而到了各种节目和综艺中,虽然黄晓明口口声声表示对妻子的爱,但始终得不到呼应,更像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另一方面,当初黄晓明为了迎娶这位美女过门可谓是不惜重金,似乎这一下就把自己的家底掏空了,而为了挣钱,黄晓明就开始“勤快”起来。
从什么戏都接直到把自己积攒多年的观众缘都消耗完了,黄晓明的人气也日况愈下,如今的黄晓明真的是让导演们爱莫能助。
不管怎样,黄晓明现在面临不仅仅是事业上的瓶颈,更需要把自己的生活和状态早日扭转到正常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稍加努力还不怕没有翻身之日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杰报警抓网友,清空微博不做任何人的奴隶!
  • 鉴闻丨炫富女律师道歉:已付出沉重的代价 恳请大家帮我渡过难关
  • 中国政府全力接运滞留尼泊尔中国公民
  • 上海街头现“共享图书舱”,是分时租赁还是共享经济?
  • 李小璐风波后现身,接甜馨放学全程玩手机
  • 无端被网友辱骂“过气老狗” 王杰报警抓网友
  • 体育产业早餐1.13 |科比将主持篮球分析节目 2020年马拉松产业规模将达1200亿
  • 现实版“扫地僧”!美院保洁员水枪写书法
  • 炫富女律师道歉:我年轻不懂事
  • 尼泊尔:马上使用中国带宽连接互联网
  • 女子饿晕被救助,感谢信火了~~~
  • 火星发现深埋冰河
  • 早报 | 阿里回应淘宝再入美国黑名单:我们再次成为牺牲品;上海街头现“共享图书舱”
  • 李小璐风波后首现身 接甜馨放学心情不错
  • 全国大幅回温 不过,别急着减衣物
  • 周琦再遇危机,封盖后重摔退场
  • 苹果开放降级通道,你抓住机会了吗?
  • 乐视大厦再遭围堵,27家供应商搭帐篷逼债“请还我们血汗钱,让我们回家过年”!
  • 聚焦 | “中国或停购美国债”?美国国债还值得买吗?
  • “好大使”骆家辉离婚了?媒体说是因婚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