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寒潮来袭,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吗?

“好冷啊!”“雪真大!”立冬前后,一场大范围强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遭遇大暴雪。雨雪和大风,让人们感到异常寒冷。

11月8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又是“三警齐发”,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与此同时,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议的议题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变暖。

为啥要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这样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的判断……

带着强寒潮给大家带来的问号,经社君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聊了聊“天”。
一问

这次寒潮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打脸”全球变暖的说法?

周兵认为,强寒潮与全球变暖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全球变暖不像简单的连线题那样,直接对应着“暖冬”“冷冬”或“某次过程冷不冷”。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偏高趋势,当受气候事件影响时,个别年份仍会出现冷暖波动,会有强寒潮发生。

强寒潮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天气事件。事实上,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冷事件并不罕见。我国冬季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二问

为什么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强度往往非常强?

周兵说,在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整体呈增暖趋势,1961年以来每10年气温上升0.41℃,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时有冬季气温偏低的年份,例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严重。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在增大。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例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常常和冷冬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气频繁南下。

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是全球变暖的放大器,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会使得相关地区气温明显降低。
三问

能不能别再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

周兵说,有人可能会认为,不再严格地控制全球温升,让寒冷的冬季更暖和,可以让大家少受点寒潮冷冬之苦。但那是不现实的。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蓝皮书表明,近年来我国极端冷事件次数总体是减少的,但极端冷事件的强度并未减弱。也就是说,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往往并不是普遍而均匀地升温,而是像跷跷板一样,要么极端的热,要么极端的冷。气候变化还有一个现象,湿者更湿、干者更干、热者更热。这与世界气象组织预言的人类将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相一致。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种种极端天气,再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风险,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更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强化碳排放约束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温升幅度,是极有必要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今年8月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显示,气候系统各圈层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未来气候将继续增暖。

各国应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气候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这正是现在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目的。
四问

今年以来我国的平均气温仍然在上升吗,预计今冬会很冷吗?

周兵表示,我国是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国家,冬季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来自极地或中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会通过多个路径影响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与全球变暖趋势并不矛盾。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显著异常。截至10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12.7℃)比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贵州、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宁夏、江西、西藏、上海、湖北、广西和安徽这13个省(区、市)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气候变暖仍是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旋律。

齐鲁壹点
83.9万粉丝
关注
强寒潮来袭,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吗?

齐鲁壹点
11-08 22:04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
关注
“好冷啊!”“雪真大!”立冬前后,一场大范围强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遭遇大暴雪。雨雪和大风,让人们感到异常寒冷。

11月8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又是“三警齐发”,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与此同时,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议的议题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变暖。

为啥要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这样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啪啪打脸”全球变暖的判断……

带着强寒潮给大家带来的问号,经社君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聊了聊“天”。


11月7日至8日,辽宁省锦州市普降大雪到暴雪,市民纷纷走上街头清理积雪。(朱夫昕/人民图片)

一问

这次寒潮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打脸”全球变暖的说法?

周兵认为,强寒潮与全球变暖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全球变暖不像简单的连线题那样,直接对应着“暖冬”“冷冬”或“某次过程冷不冷”。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偏高趋势,当受气候事件影响时,个别年份仍会出现冷暖波动,会有强寒潮发生。

强寒潮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天气事件。事实上,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冷事件并不罕见。我国冬季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11月6日,宁夏银川市迎来降雪天气。宁夏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二问

为什么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强度往往非常强?

周兵说,在全球持续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整体呈增暖趋势,1961年以来每10年气温上升0.41℃,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时有冬季气温偏低的年份,例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严重。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在增大。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例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常常和冷冬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气频繁南下。

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是全球变暖的放大器,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会使得相关地区气温明显降低。


11月7日,山东省邹平市迎来寒潮降雪,黄山街道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把志愿者送来的棉被送到老人房间。(董乃德/人民视觉)

三问

能不能别再控制全球变暖,让冬季温暖一些难道不好吗?

周兵说,有人可能会认为,不再严格地控制全球温升,让寒冷的冬季更暖和,可以让大家少受点寒潮冷冬之苦。但那是不现实的。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蓝皮书表明,近年来我国极端冷事件次数总体是减少的,但极端冷事件的强度并未减弱。也就是说,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往往并不是普遍而均匀地升温,而是像跷跷板一样,要么极端的热,要么极端的冷。气候变化还有一个现象,湿者更湿、干者更干、热者更热。这与世界气象组织预言的人类将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相一致。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种种极端天气,再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风险,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更多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强化碳排放约束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温升幅度,是极有必要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今年8月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显示,气候系统各圈层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未来气候将继续增暖。

各国应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气候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这正是现在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目的。

四问

今年以来我国的平均气温仍然在上升吗,预计今冬会很冷吗?

周兵表示,我国是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国家,冬季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来自极地或中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会通过多个路径影响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与全球变暖趋势并不矛盾。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显著异常。截至10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12.7℃)比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贵州、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宁夏、江西、西藏、上海、湖北、广西和安徽这13个省(区、市)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气候变暖仍是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旋律。

五问

我们平时常听到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周兵说,人们经常混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气候变化有两个重要的事实支撑,即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

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总体上是缓慢的,而现代气候变化是快速的。近百年的现代气候变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近5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

六问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怎样有效应对寒潮和极寒天气?

周兵表示,大范围极端冷事件容易给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需高度重视并加强防范和应对。

一是要重视极端冷事件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往往容易忽视极端冷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应强化对极端冷事件的应对举措,完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提高联合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和危害。

二是要加强致灾机理研究,提高预警能力。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全球变暖导致极端灾害频发,强度增强,要加强对冬季极寒事件的跟踪分析,进一步开展归因与致灾机理研究,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影响评估水平,进一步提高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三是继续做好冬季低温天气影响防范。预计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各地需要继续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煤电油气等能源调度和供应保障,做好春运保障工作,加强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火。

能源困局给世界带来几重冲击?

【导读】

·当前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并非源于需求或供应方出现单方面失衡,而是多重因素共振所致。

·考虑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以及季节因素,能源价格上涨趋势短期难以改变。

近几个月来,全球能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扬,至10月上旬,天然气、煤炭和电力价格已升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全球流动性依旧泛滥的大背景下,能源价格飙升进一步大幅推升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在通胀压力加剧情形下,主要经济体央行或将超预期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步伐。这可能导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尾部风险暴露,一些经济体陷入滞胀的风险上升。

附图1:10月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拍摄的一处热力发电站。

多类能源价格相互作用共同上涨

与历史上的数次能源危机不同,本轮全球能源紧张态势呈现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价格和电力等二次能源价格相互作用、共同上涨的特点。

天然气价格最早上涨且涨幅最大。到10月上旬,欧洲和亚洲天然气基准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大约是一年前水平的10倍。自2020年10月以来,美国天然气价格上涨了两倍多,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高昂的天然气价格对电力市场产生连锁反应,推高电力价格。截至10月上旬,德国电价已飙升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比一年前上涨了6倍多。立陶宛电力公司日前表示,立陶宛9月电价比8月上涨41%,达每兆瓦时124欧元,创该国新高。美国电价也涨至历史新高。在日本,四大电力公司预计11月居民电价与今年年初相比将平均上涨13%。

为降低发电成本、保障电力供应,美国、欧洲和亚洲等主要市场大量转向使用煤炭或石油来发电,导致煤炭和石油价格走高。目前国际煤炭价格约为一年前的5倍,而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日前也升至近7年来新高。

多因素共振加剧能源困局

当前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并非源于需求或供应方出现单方面失衡,而是多重因素共振所致。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从疫情中复苏,能源需求大幅增长。2020年全球煤炭需求下降4%,是7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但电力需求增长和工业活动回升导致2021年煤炭需求反弹,其中约80%来自亚洲。2021年上半年,主要天然气和煤炭市场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8%和11%。

目前,全球汽油需求比疫情暴发前水平仅低2%,而今年年初则超过10%。鉴于国际航空旅行尚未完全恢复,今后石油需求有望再次经历快速增长的过程。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增加550万桶,2022年需求增幅将达330万桶,届时全球需求将达到或略超过疫情前水平。

附图2:这是10月13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一处加油站的油价显示牌。:

第二,油气产能不足。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世界经济受到剧烈冲击,能源需求和价格急剧下降,迫使产能大量关停。受供应瓶颈和招工难等因素限制,这些产能一旦关停,要重启并恢复至原有水平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以液化天然气为例。国际能源署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产量损失近5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当年全球关停产能占总生产能力的8.2%,与2019年的6.7%以及2012-2019年6.6%的平均值相比显著增加。

今年欧洲天然气短缺问题尤为严重,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主要供应者,但今年供应量有所减少,除了国内需求增加这一因素外,俄罗斯--欧洲陆上天然气管线有70%以上需通过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等国中转,每年借道出口油气需支付巨额过境费,加之俄罗斯与乌克兰、波兰等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纷争不断,加剧了陆上管道运输的紧张。

在石油生产方面,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去年达成每日减产近1000万桶的减产协议,相当于全球产量的10%,直到今年5月才开始逐步增加石油产量,但全部恢复所削减的产量预计要到明年第三季度。

第三,全球极端天气频现。巴西、美国西部和土耳其等水力丰富地区今年上半年以来遭遇严重干旱,水力发电量大幅减少,导致对燃气发电依赖的增加。今年二季度发生全球性缺风,风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受飓风影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及墨西哥湾海上天然气和石油产能大量关停。北半球极寒天气也影响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出口。

第四,能源转型无法跟上需求。尽管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多国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能源转型,但从当前全球能源供应和消费构成来看,新能源占比仍然很低,远不足以弥补传统能源供应缺口。

目前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仍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三分天下,2020年三者占比分别为34%、30%和24%。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仍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即使是近年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欧洲,也是直到2020年清洁能源的占比才首次超过传统化石能源,但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储能系统较为薄弱,调频、调峰功能受限,因而欧洲化石燃料发电量比重仍高达37%。

附图3:10月9日在德国首都柏林拍摄的一座正在拆除烟囱的热电厂。:

能源危机的冲击与应对

机构和专家认为,在全球流动性依旧泛滥的大背景下,能源价格飙升进一步大幅推升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不仅影响民众消费,也对企业经营造成冲击,进而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大型经济体天然气和煤炭短缺导致能源市场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石油市场反弹速度快于预期,这将大大增加高耗能行业的成本,导致工业活动减少和世界经济从疫情中复苏的速度放缓。

在欧洲,许多企业可能面临能源成本上涨和消费者支出下降的双重影响。不断上涨的电价已经在影响电力密集型行业的运营,多家公司暂时削减了氨和化肥的生产,原因是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利润率下降。

英国能源监管机构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办公室日前表示,近期全球天然气价格飙升给供应商带来巨大财务压力。今年以来,英国已经有十多家小型能源供应商倒闭,包括为23.5万户家庭提供能源的洁净星球公司和为1.5万户家庭提供天然气和电力的科罗拉多能源公司。洁净星球称,公司被不断上涨的成本和英国能源价格上限规定所挤压,这使其业务“不可持续”。

在印度,经济复苏和相关能源需求增加导致煤炭短缺,占该国80%供应量的国内煤炭开采一直无法跟上需求,国际价格上涨又使得进口变得不合算。依赖进口煤炭的电厂已经放缓甚至停产,一些依赖国产煤炭的电厂开始出现断电。尽管印度政府努力解决短缺问题,但几个邦仍遭受严重的电力短缺,影响到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美国能源信息局近日发布报告,警告“美国人可能会在今年冬天支付更多费用来保持温暖,尤其是在气温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认为,能源价格上涨未来几个月会将通胀率推高0.4个百分点。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4%,触及13年来高点,同比涨幅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5%。

考虑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以及季节因素,能源价格上涨趋势短期难改。持续的能源短缺已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多国政府正在或计划在货币、财政、贸易、产业等方面调整政策以应对危机。

附图4:10月1日,一名顾客在德国柏林的一家加油站为汽车加油。

有专家认为,在通胀压力加剧情形下,主要经济体央行或将超预期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步伐。这可能导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尾部风险暴露,一些国家陷入滞胀的风险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全球通胀上行风险加剧,通胀前景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如果通胀持续居高不下,美联储与其他央行有必要准备应急计划,提前提高利率以控制价格上涨。

#使馆消息#【几封来自同胞的“家书”】 如果说疫情是冰冷的,那么这几封来自同胞的“家书”,同胞在信中每一句真挚的话语,让在异国他乡的我们,倍感温暖。     

“你们好!这是一封感谢信……一上午时间,我目睹了你们工作的繁杂,你们宽容又谦和。异国他乡,使馆里的工作人员是帅气的小伙和温婉的姑娘……你们的每一点付出,都是异国温暖同胞的明灯!”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来使馆领事证件大厅办证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让同胞如此感慨,专门提笔书信,表达万重心意。这一封封来信,在疫情肆虐几近两年时间里,对于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而言,珍贵如“家书”,是肯定,是鼓舞,更是鞭策。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由衷的感到自豪。”     
“我怀着和以往一样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大使馆,使馆工作人员不仅态度温和、热心耐心解释,并且给予更合理化的办证建议,顿时心被暖化了。”     

一位女士着急处理国内重大财产来馆办理委托公证,事项十分复杂。使馆第一时间为其安排了紧急办证,工作人员用了一上午时间,从头到尾耐心为其耐心讲解,详细解答她的疑问,帮助她准备好所需材料,最终协助她顺利办成。临走前,她冒着酷暑买来咖啡,要送给使馆的工作人员并专门写信说到:     

“能够得到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以及耐心、专业的解答,让我顿时感到我们的国家在改变,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国家的强盛就是要看这个国家的政府官员的工作态度和待人的水平。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由衷的感到自豪。”

“你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给予的温暖。”
有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妇,在泰国已有40余年,来泰国后护照过期就再也没更换过,生活十分困难。疫情下老两口想回国,却连证件也没有。几经周折,他们来到了使馆,想着使馆也许可以帮助他们。     

使馆工作人员耐心询问,也为老人的事情感到着急。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联系国内有关部门,找到两位老人在国内的身份信息,最终帮助他们办理了回国的证件,并通过“春苗行动”接种了祖国的疫苗。老两口拿到回国证件的那一刻,像小孩子拿到礼物一样,欣喜不已。他们站在领事大厅,眼眶含着热泪,迟迟不肯离去,只为对工作人员多说一声感谢。     

他们说,“没有护照,我们都不敢在泰国生病。谢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从没有想到,大使馆可以这么在乎每一位在海外的同胞,你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给予的温暖。”

“一个无声的感谢”
使馆领事证件大厅门口来了位特殊同胞。因为没有预约单在保安面前着急地手舞足蹈,满脸通红。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保安也不知道怎么办。使馆工作人员赶紧前往接待,才知道他是一个聋哑人。     

为了解情况,纸笔派上了用场。工作人员耐心地一字一句仔细询问他的情况。一年前,他和一些聋哑朋友来泰国旅游便滞留下来。疫情发生后其他人都走了,他一个人四处流浪,现在签证过期,护照丢失,身上也没什么钱,与家人也失去联系,现在走投无路就想早点回家。使馆工作人员立即启动身份核查工作,为其紧急办理了回国证件,并设法和他家人联系,给予必要协助。     

临走前,他转向领事窗口,用深深的一鞠躬,对我们做了一个无声却胜似有声的感谢。

“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半夜十二点还在回复邮件”

有位同胞发现社保马上过期需要紧急申请公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深夜给使馆写了一封邮件。看到同胞焦急来信,使馆工作人员连夜紧急安排并通知她第二天一早来办理,同胞没有想到大使馆工作人员深夜还在工作。在办完证件后发来邮件说:     

“本来对于续保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第二天就可以来使馆办理公证,社保延期手续也最终在过期前顺利办下来。谢谢热心协助,深夜给我们确认邮件,……非常感动,谢谢你们!”

“你们让我感受到了背靠祖国的强大”
有一位孩子的父亲,因疫情及其他原因,孩子出生在泰国后一直滞留不能回去,家庭为此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老人生重病,只希望临走前看孩子最后一眼。使馆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专门给予其协助。     

在回国前,他给使馆发来邮件说到,“感激你们的仗义援手,你们让我感受到了背靠祖国的强大”。

自疫情暴发以来,泰国的疫情形势几经波折,今年更是急转直下,日增确诊人数直线上升,死亡人数不断攀高。为能解决同胞的现实困难,中国驻泰国使馆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始终坚持开门受理。“在使馆办证感觉很安全。”这是很多同胞办完证说得最多的话。疫情以来,驻泰使馆的护照受理量并未减少,因疫情无法回国需要委托国内亲友买卖房产、落户等各类重大事项公证受理量甚至比疫情增加了好几倍。     

韩志强大使就曾深情的对广大在泰同胞说到,“使馆将本着外交为民、为侨服务的宗旨,按照党和政府要求,努力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为大家排忧解难。我们将不断改进和提高领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泰友好关系,为广大侨胞在泰生存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大平台,拓展更大空间。”     

领事工作,从一本本护照的办理,到房产买卖等重大财产委托,到出生死亡各种文书认证,与每一位在海外同胞息息相关。看似一件件小事,可能影响的是整个家庭。中国驻泰国使馆就是按照韩大使所说,尽心尽责做好领事窗口服务,用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解决每一位同胞的现实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更好的在海外生存发展。     

相信,冰冷的疫情终将结束,但中国驻泰国使馆领事服务将永远不会停止。(来源:中国驻泰大使馆)https://t.cn/A6xAwbtM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对于每个高等学校来说,不仅要为国家培养有价值的人才,而且要与他人分享经验。对于留学生教育,学校不仅从物质方面,而且从精神方面努力创造舒适的条件。
  • #招财进宝##带娃日常##双胞胎#今天突然觉得我们班娃长高好多老母亲的心 ~用小号喝到了九块钱的瑞下班再来一个热fufu 的蛋挞 常常觉得懒人有懒福 最近单位在
  • 回来的每一个周末都被封控,看海鸥.日落,带小九打疫苗的计划再次落空哭哭哭哭,还好去同事家凑了一顿火锅+烤肉,男孩子们女孩子们一起做饭,洗菜,快乐干饭。感冒越来越
  • 要突出blingbling大眼睛~我最近超爱Coco Nono X中国火箭联名 星空眼影盘,美到我心都碎了好嘛。里面的这块白昼闪是全场闪片最佳,超细腻水光的钻石
  • 就在她发出“生而为人,我真倒霉”的感叹之际,她的房东佟雨飞却使她渐渐意识到,比起渴求已久的成功,自己更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旺达负责搞笑搞事情而非
  • 爱也可以是普通平淡的,也可以是轰轰烈烈的,当你遇见了对的人,自然也不会在乎那些所谓的外在条件和外界的影响,爱是坚定选择对方,是责任,也是奔向彼此的勇气决心。当他
  • #长沙租房客[超话]##长沙岳麓区租房[超话]##长沙岳麓区租房[超话]##岳麓区租房[超话]# 河西长沙市政府板块,岳麓区政府 王府井附近 麓山国际实验 博才
  • 细数过往,不觉惆怅,你们放在心中的我自然记得细数过往,不觉潸然,仿佛数十年,在做的,也只是这些了這夜深,总是在安静下来,倍感孤独像是大海荡进了宇宙,没有引力的无
  • 其实说起来,不管有没有贪嗔痴心、颠倒,只要持戒念佛就对。提起正念求往生是愿力,起贪嗔痴心颠倒是业力,如果业力超过愿力,一定堕入六道。
  • 【汇总请看】220404 #SuperJunior[超话]# 日本FM 活动第三天个人关于最后一天的记忆东海手机相册里有云哥的腹肌照不愧是语言能力超强的诗人圭贤
  • 5.哇~那天的雪真的好美~2022年的初雪,我们走路去局里,陪哥哥去加班啦,踉踉跄跄,好多次都差点摔倒,但也很开心。我觉得超级好吃呀!
  • 28、对话对酒,落梅成愁,何日梅花落,送我归家。20、那一天的你,容颜一往如昔,归来时一袭白衣曳地。
  • 能从它的味道里,寻找到曾经和未来的熟悉感,然后带着余香,行走万水千山,温存千秋岁月。能从它的味道里,寻找到曾经和未来的熟悉感,然后带着余香,行走万水千山,温存千
  • 点[赞啊] ,请5个姐妹吃果冻 明天开[星星]菜菜官网:[星星]超级搜:需要什么直接来菜菜网站搜,你们想要的基本都有 1.耳饰:2.戒指:3.项链:4.帽子:5
  • 李易峰出道15周年贺 抽奖[礼物][礼物][礼物]转发过50就抽没过50就黑箱[微风]苏泊尔 电饼铛or迷你电烤箱 二选一 [微风]仅限在役草粉参加转发即可,不
  • 来自我叫猫天天哔哩哔哩动态: ​互动抽奖 放假了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啦 ~ >A< 本喵和喵酱打算寒假给大家#春节云撸猫# 你们准备好了吗☆ミ(o*
  • #金泰妍[超话]# 渣翻:[赢牛奶](我翻的 意译醒了之后 来给大家写小作文啦昨天fanmeeting一起度过了很愉快的时光 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大家 大家都有安
  • 一些让人惊艳的古文情话:1、原文:我不爱你了古风文: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6、原文:我一直在想你古文: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小红花]收集至今为止你最最最适合谈恋爱发的文案01.争吵不可避免 但相爱能永远和好02.“妈   加双筷子”03.遇到快餐时代里小火慢炖的粥了吗04.有对象了
  • - 长和(1)半年多赚4%至191亿元,增派中期息,持续大幅下调增长预期;长实(1113)半年多赚55%至129亿元;花旗看淡本地发展商,惟看好长实超越同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