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熟了 禅机亦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大寂(马祖),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师即大悟。大寂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云:“大众,梅子熟也。”(《景德传灯录》卷七)

  这个公案是关于马祖的弟子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的一个故事,我把它大致解释一下。

  法常禅师第一次到马祖门下,问:“如何是佛?”马祖告诉他:“即心即佛。”法常禅师马上就开悟。后来他就离开马祖,到大梅山开法度众生去了。马祖听说法常禅师已经开山了,就派了一个出家僧人去大梅山向法常禅师试探虚实。

  僧人到了大梅山便问:“听说和尚您是曾经参访过马祖,您在马祖门下究竟得到什么了,所以到这里来开山传达法呢?”

  法常禅师回答说:“因为马祖向我说‘即心即佛’,我就到这里开山了。”

  这个僧人又告诉法常禅师说:“你可知道,马祖最近说的佛法又跟过去不一样罗。”

  法常禅师就问:“怎么个不一样啊?”

  僧人回答法常禅师说:“最近马祖又改口说‘非心非佛’了。”

  法常禅师听了以后便给了一个评语说:“这个老头儿真是会迷惑人了,要到那一天才不迷惑人呢?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管它即心即佛。”

  这个僧人回到马祖门下,告诉马祖,他到大梅山见了法常禅师,法常禅师是如此跟他讲的。因此马祖就宣布说:“大众啊!你们知道吗?梅子已经熟了。”

机锋不在字面

  这段公案在禅宗非常有名,因为法常禅师听到马祖说“即心即佛”就开悟,然后就自己做师父接引徒众去了,马祖要试探法常禅师究竟悟到什么程度,所以派了一个弟子去,告诉他上一次讲的是“即心即佛”,你开悟了,现在讲的是“非心非佛”,看看法常禅师有何反应。可是法常禅师不为所动,他说: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听到的还是一句“即心即佛”,所以不管它。

  因此,马祖听了就很赞叹地说:“梅子熟了。”意思是大梅山的法常禅师已经成熟了,可以做禅师了。

  听到即心即佛就能开悟,非心非佛就觉得是惑乱人、迷惑人。那么“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两句话,究竟那个才对?这是个大问题。

  依禅法来讲,“即心即佛”错,而“非心非佛”对;依开悟经验来说,因人而异,听到“即心即佛”可能开悟,听到“非心非佛”也可能开悟,这跟开悟本身并无一定之关系。

  说“即心即佛”就是开悟吗?不一定。诸位!现在我们也念了“即心即佛”诸位开悟了吗?但是法常禅师的确因为听到“即心即佛”就开悟;他悟的是“即心即佛”吗?错!他悟的不是“即心即佛”,只是听到这句话而开悟,不要认为开悟就是悟得“即心即佛”的道理。

  那么“非心非佛”又错了吗?如果有人听到这句话而开悟,那是因为这句话帮他的忙,并不是因为懂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开悟,或是悟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道理。这个观念,诸位要了解清楚。

  开悟与文字字面的意思,没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是有关系。所谓没有一定关系,是说“悟”,并不是悟那句话的含意,但的确因那句话而开悟。譬如有人看到树上桃花而开悟,其悟境即是悟得“桃花开”吗?不是!只是因看到桃花开,他就开悟了。又如虚云老和尚,因为在吃茶的时候,茶杯拿在手上,人家倒开水进去,好汤!一不小心,茶杯掉在地上打碎了,因此而开悟。是不是他的悟境就是悟得“茶杯打破了”呢?当然不是,若茶杯打破就能开悟,那给你一个茶杯打打看,你开不开悟?

  祖师们开悟的经验并非就是悟了那个东西,可是当机缘成熟,他的心被一拨一点,突然间就开悟了,不是因为那么一句话,或那个动作,或那个现象使他开悟,而是因为参禅用功的那个人,已经用功到这个程度达个火候,遇到这个情况在他面前发生,他就开悟了,这是禅的悟境。

  昨天台北市发生这样一桩车祸:有一男一女两个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结果摩托车倒下来,两个人的头颅被大卡车压碎不见了,只剩下身体,惨不忍睹。大卡车是谁开的?不知道,已经开走了。听起来真可怜,也很可怕。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这跟开悟看似没有关系,为什么要讲这个案子?那也是一个案子——无头案。并不是因为骑著摩托车而掉下头来,也不是因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走而头掉下来,更不是因为卡车经过而头掉下来。就是正好碰得巧,碰到一起,头就掉下来被压碎了!我们不能说:“从此以后不能有一男一女,骑著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否则头就可能被卡车压掉。”每天车祸案子层出不穷,因有各种各样的车祸,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死亡情况。

  开悟,也是一样,不过开悟的人,并没有像如今发生车祸的案件那么多。每天几乎都有人因车祸而死亡,却未听说每天几乎都有人因参禅而开悟。所以这里说“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并不是这两句话有什么古怪或魔术。“即心即佛”使法常禅师开悟,是因为法常禅师见了马祖,马祖说了这句话。若不是法常禅师见马祖,当时也不会有人因马祖说这句话而开悟。恰到好处,在这个时间,说这样的话,这个人就开悟啦!

  当然马祖大师能够识得:什么根器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就能让他得到开悟的消息。

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佛的心。佛是什么呢?佛是彻悟、大觉;是自觉、觉他、觉满的意思。什么叫做“觉”?大梦已醒即是觉。大梦又是什么?就是烦恼生死梦。什么是“烦恼生死梦”?就是在烦恼生死之中,把烦恼当成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把生死当成自己旅游的乐园。人在生死中,佛称为苦海。什么是苦海?就是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爱别离苦。在苦中还念念不忘,舍不得这样那样,而所追求的,都是生死环境中的种种人我、是非、利害、得失,把生死过程中,所遇到的苦因苦果,当成追求的目标,一生又一生,了无已时,那是在做生死苦海的大梦。

  求不到觉得很苦,求到的觉得不稀奇,再换一个去追求,再想、再求,到死为止。到要死亡的时候,尚觉得有许多事物没有追求到,这种种的舍不得、放不下,就是苦。在生死之中,苦中受苦,还觉得很喜欢这个生死的环境,还觉得苦得很有意思,牢牢的抓著它不放,这叫做“做大梦”。

  “觉”是从生死的梦中醒来,不再追求任何东西。因此,我们的心如果不为烦恼所困扰,就是觉。不但自己觉悟,还要帮助他人觉悟,就是自觉、觉他;自己已经彻底觉悟,则是觉满。所以自觉、觉他、觉满,便叫做佛,称做大觉世尊。

  众生的心,本来跟佛的心是相同的,佛经中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心和众生心,是同一个心,佛心就是众生心。为什么说“三无差别”?因为佛心是智慧心,智慧是由众生的烦恼心转成清净的佛心;不清净的众生心是烦恼心,清净的佛心是智慧心。此心与彼心,心心相印相同,只是在众生未悟时,此心是睡著的,一旦醒悟过来,则知众生心就是佛心,所以即心即佛没有错。

非心非佛

  “非心非佛”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我们的心当成佛的心,或不当成佛的心,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认为凡夫有一定的心叫烦恼心,而佛有一定的心叫清净心,那凡夫永远不能成佛。所以“非心”是不要认为有一个心是众生的心,或者是有这么一个心叫做佛的心。即不是佛的心,也不是众生的心,那么有众生也应该有佛罗?没有不变的众生,也没有定相的佛!为什么?因为众生不会永远是众生,如果众生永远不能改变的话,那就没有人能成佛了。众生能成佛,所以众生不是真的;众生的心能变成佛的心,所以众生的心不是真心。如果真有一个众生的心,众生就不能成佛了。反之,亦不能说佛也有一个心,佛亦不是真正有一个什么固定的心,叫做佛的心;成佛之后,法身遍在,即无相也无心。

  所以,众生无常心,否则众生不能成佛;佛也是无心,如果有心,那不是佛,那叫有相、有执著、有我,岂能算是佛。

  那有没有众生呢?没有!为什么?若有固定的众生,这个众生就完了,没有希望成佛了。相同的,如果执著有一个佛,那众生成了佛,就成为永远不变、永恒存在。如果到处都遍在,那就变成泛神论了;永远现佛身,那就变成多神论,而佛教乃是无神论的。因此,佛只有无尽功德,没有固定形象。佛是无相的,处处在,也处处不在,所以叫做如来如去。所以不能讲“有佛”,说“有佛”是毁谤佛。但也不能说“无佛”,否则又成了断灭见的唯物论。因此讲“非心非佛”是对的,因为佛心无相;众生有相,但众生不是真的;有相的佛不是真的佛。佛是无心、无相的,却有其悲智的功德作用,所以说“非心非佛”。

信心十足

  大梅山法常禅师听到了“即心即佛”而开悟,各位现在也听到了,然而你们听到以后却没有开悟。那就是说“即心即佛”这句话,对你们立即的开悟,完全没有用,但也并不等于是句废话。

  再说,马祖去考验法常禅师时,是用“非心非佛”来考验他,结果法常禅师说:“管他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知道是即心即佛。”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否表示法常禅师执著?牢牢的执著他听到的那句“即心即佛”?不是!请诸位不要中圈套,如果他执著这么一句话,能算开悟吗?其实,他是以平常心来处理这样的一个考验。所谓“平常心”就是:“我当时开悟,就是听到这句话,我的经验是如此,至于马祖大师又说非心非佛,那是他跟另外的人讲,和我没有关系。”所谓惑乱人、迷惑人,意即是说:这个老和尚的花样、手段满多的,对这个人这样说,对那个人那样说,如果头脑不清楚,就跟著被他弄得眼花撩乱;今天讲这个,明天说那个,究竟什么意思啊!没有开悟的人,这样一听就混淆错乱啦!可是马祖大师真的用这两句帮助两种不同的人。法常禅师得到的帮助,就是“即心即佛”这句话,“非心非佛”则也许真的帮助了其他的人,然而对法常禅师来讲,他只经验到“即心即佛”。

  为什么马祖说法常禅师“熟”了呢?因为他已经信心十足,已经不受外边眼花撩乱的情况动摇了。法常禅师若非真的开悟,听到马祖又说出另外一句话时,或许会觉得很惊奇,以为他当时听到的、经验到了,可能有问题吗?如果真的如此,他当时就不是真的开悟。由于法常禅师对自己的经验,非常坚决的肯定,所以马祖说他“成熟”了。

怎樣才是真回頭?

有人以為成佛太難,將來能保持人身也就算了,此種人很多,實未了解佛法。須知我們縱然以往造業甚重,但回頭是岸,當生就能成就。所謂回頭是岸,並非多行善事、將功折罪之義,這不是真回頭,捨識用根才是真回頭。平常用的是分別心,從今以後用不分別的心,乃可成就。

節錄:

佛法的教學,是紮在「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陀教育教學的目的何在?你本來是佛,現在迷了,你變成六道凡夫,佛教導我們終極的目標是讓我們轉凡成聖,回歸到本來佛,佛陀教育就圓滿!成佛難不難?經上講的原理,你要是明瞭之後,你就曉得一點都不難,放下而已。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成阿羅漢,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是菩薩,放下無明煩惱你就成佛,你就回歸自性。所以佛法這個修學,真正講修行功夫是什麼?自始至終就放下而已。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40集) 2010/9/11

為什麼叫你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佛就不會叫我們放下,叫你放下,全是虛妄,你把虛妄的東西放下,真的就現前,真的是什麼?佛性。《還源觀》上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它就現前,妄的放下,真的就現前,這叫證真。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40集) 2010/9/11

既有佛性一定會成佛,只是時間早晚,早晚依什麼?就看你自己什麼時候回頭。回頭是岸,你從迷回過頭來就覺悟了,覺悟就是佛,迷了叫凡夫,從理上講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間。釋迦牟尼給我們表演的是一念之間,惠能大師在中國給我們表演的也是一念之間,這不是假的,問題你能不能放得下。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92集) 2010/11/11

佛是覺的意思,佛是覺性,就是自家的佛性,這叫皈依佛。幾個人會皈?沒有一個,這真不容易。真正把皈依佛這一條做到,那就是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裡面所講的「捨識用根」,那就皈依佛了。皈是回頭,從哪裡回頭?從識回過頭來,從八識五十一心所回過頭來,依什麼?依自己的覺性。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10集) 1984/12

什麼叫迷惑顛倒?什麼叫自性覺?再講得淺一點,就是從感情用事回過頭來要用理智。什麼叫理智,什麼是不理智,必須把八識性質搞清楚就比較容易懂。第六意識,前五識是接觸,這個不要緊,眼接觸外面的色塵,耳接觸聲音;起作用,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落印象。本性,就是六根根性,跟諸位說,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也不落印象。現在叫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就回過頭來了,這叫做皈依覺,這叫做皈依佛。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10集) 1984/12

我們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起貪瞋痴慢,這迷邪染,在這個時候忽然一念覺悟,念一聲阿彌陀佛就回頭了,就是返照。古德告訴我們,我們起心念這句阿彌陀佛,這一念是「始覺」,就是開始覺悟;所念的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心源,就是「本覺」;始覺與本覺是一不是二,這叫「究竟覺」。能念的自己跟所念的阿彌陀佛,這都分不開,這當中沒有界限,所以它確確實實是法性、是本體、是心源。換句話說,當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這個就是緊要的關頭,能夠立刻覺悟,立刻把它轉成阿彌陀佛,這就行,這就叫返照心源。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28集) 1984/12

我們念佛人句句佛號都要喚醒我們的覺心,無量覺!南無阿彌陀佛,皈依無量覺。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個法門實實在在是第一,聲聲喚醒你,覺而不迷。既然覺了必定正,正而不邪,必定淨,淨而不染。你不成佛誰成佛?這個法門簡單容易又穩當,當生成就。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5集) 1984/12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的教我們,沒有別的,就是希望我們在這裡覺悟。哪一個覺悟,哪個就得度,成功了、回頭了,回頭是岸。那個岸是什麼?大菩提涅槃。你還有分別執著妄想,你在六道生死輪迴,脫離不了。真正覺悟的人不再搞六道生死輪迴,覺悟了。覺悟之後,佛經裡常說,「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這一生修行這個事情已經辦妥;「不受後有」,永遠不再搞生死輪迴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620集) 2002/1/27

真實功德利益就是當生成就,諸位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如果這一生不成就,無論得到什麼樣的利益統統是枉然。你得禪定也好,你得開悟也好,都沒有用處,一投胎又有隔陰之迷。所以真正的功德利益就是在西方淨土,真正能往生西方淨土才算是得到真實的功德利益,除此之外都不能稱之為真實的功德利益,這是我們特別要記住。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4集) 1984/12

#刘耀文[超话]##刘耀文 十七炽发利刃开秋霜##刘耀文0923生日快乐#

17岁的文哥,生日快乐!
你就这么悄悄的长大了,真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就珍惜它吧,珍惜你的每一瞬间,希望你能慢慢的去欣赏17岁的风景,去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去追随你的梦想。
17岁的刘耀文生日快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看嘉琪,现在有很多人为你鼓掌,你很优秀,我知道你想尽全力将最完美的自己展现给我们,但是我很心疼你啊,你和我们一样,是平凡的人,是宇宙中极小的尘埃,所以我自始至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人生于世,立足于天地之间,做人,要心胸豁达,能屈能伸,即经得起风吹雨打,也扛得住困苦挫折,要有容人之雅量,要有谦
  • #菩萨观世音##许愿至灵##奇门遁甲[超话]##面相[超话]##中医[超话]##净土宗[超话]##算卦[超话]#基本资料出生年份:1995身高体重:168c
  • 传送门见评论区~#手工泰迪熊[超话]# #手工泰迪熊# 哈喽超话的各位同好,我们即将出版《日扉瑚子的复古泰迪熊 收藏与制作教程》这本书~[太开心]这是一本从日本
  • 也是个法国牌子,但不会给标,我们知道就可以,版型和面料超超好!也是个法国牌子,但不会给标,我们知道就可以,版型和面料超超好!
  • 生活中,若智禾寄宿考研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可是,即使是这样,智禾寄宿考研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
  • 这时,大地产下了它丰硕的果实:沉甸甸的稻子,金黄色的麦穗、雪白的棉花、颗粒饱满的花生、又大又红的地瓜、红彤彤的苹果、桔红色的桔子等等。这时,大地产下了它丰硕的果
  • 【#“多多评”:幸福康巴什的“新代码”# 】商家省下30%的佣金;做好事儿就能积分,日后还能优先享受公共资源;每个家长拼“三码”的时间可节约不少……在康巴什,过
  • 既想得到一段安稳的关系,又不想让渡个人自由,我只能说,想得美。但如果你需要得到对方,建立关系,那就得牺牲部分自由,不存在保持自由就能建立起来的关系,除非对方完全
  • 这些都是基础的操作,然后呢核心的工作就是先去做dsr,在店铺后台首页就可以看到你的dsr,需要在近30天之内有50条有效评价才能显示出来,假设一条评价六七块钱,
  • ” 2015年,该校与绍兴市新昌县共建成立了浙江理工大学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旭东带领团队,7年间为当地180余家纺织机械企业累计破解难题300余项,并在实
  • #2022 皖电资讯##电靓皖美振兴路# 【打造精品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话筒]】近日,由国网安徽经研院设计中心(众兴设计院)设计的220千伏珍溪变主变冲击成功,
  • 今年一月二十几号开始看的,到现在也满九个月啦,真的看了很久很久有人说,看jl改掉了他一目十行的毛病哈哈哈哈哈,挺正确的对我来说,是让我可能几句话或者几个段落会来
  • 迪梵✅发膜+洗发水各一支笛梵洗护六大功效❶彻底去屑清爽100%❷受损打结发质使用后柔顺100%❸弱酸性配方,尤其适合烫染发质❹使用后头发柔软强韧,一点也不开叉❺
  • 你可以添加 lazy 修饰符,从而转为在 change 事件_之后_进行同步:.number 如果想自动将用户的输入值转为数值类型,可以给 v-model 添加
  • 更多多宫格动图,欢迎关注#大鱼的归处#[哇]啊啊啊~不知不觉万粉了!更多多宫格动图,欢迎关注#大鱼的归处##周深[超话]##周深超级玩家# #周深iqoo酷玩大
  • ”原话里还有个关于恶魔(Demony)的比喻,博主不懂就不乱翻译了[doge]对了,解解最近还参加了一个挺盛大的迪士尼演唱会,唱卡西莫多每天晚上回到家,楼下就能
  • 二是针对本轮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制订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如上海市房屋租金减免对象从国家规定的服务业拓展到所有行业。初步测算,仅税收相关政策2022年就可以为上海
  • 本來想回去給崽崽过生日的~看这阵势应该是回不去了[伤心][伤心]只能是后补了今天在路边,跟一只小修对了眼神,心都融化了。每次回老家迎接我的都是家里的猫猫狗狗【狗
  • 海丰电台#fm1016新歌潮流榜[超话]# 打榜候选歌曲推荐:一步成乐,四步生『莲』#张艺兴[超话]# 第四张个人创作专辑——《莲》畅听中西融合的M-POP 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