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 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西安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刻,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一亿五千万低利息的银行贷款,使我们能保证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二十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既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去年8月,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项目看发展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建成投产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文/记者 黄晓巍 图/记者 窦翊明 )

#西安身边事# 【“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候,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1.5亿元低利息银行贷款,让我们得以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20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去年8月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

  优化结构 加速转换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 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 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 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 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本组稿件由 记者 黄晓巍 采写)

自清朝入关以后,从康熙至于乾隆年间,清王朝逐渐达到顶峰,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领土面积,满清成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武力统一新疆西藏等地,围剿各地割据势力,最终创造了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盛世。

一个王朝是否强盛,不单单看重经济能力,也不只是军事实力,更多的是全方位的进步,政治开明,文化昌盛,国家富强有实力,百姓安居乐业远离战争,这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该有的表现。

清朝作为距今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后期让中国陷入殖民危机,不过翻看满清从一个部落民族入主中原成为统治全国的势力,有不少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乾隆中前期是清王朝发展最繁荣的阶段,不过在这份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巨大危机。

为何清朝会在势力最鼎盛的时期瞬间败落,走向下坡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贪污腐败,要说乾隆年间,经济高速发展,腐败又能贪污多少呢?如果真正了解这一阶段历史的人都会发现,乾隆朝真正做到了无官不贪,乾隆自己就是贪污的最大受益者,面对群臣贡献的珍宝一律笑纳。

久而久之,送礼在官僚阶层中无法控制,为了获取更多的财物,越来越多的人不顾刑罚,贪污案件频频发生,在这方面和珅最有发言权了,仗着身份贪污得来的钱财能顶得上全国几年的财政收入。

为什么会出现集体贪污的现象呢?统治者难道就坐视不管嘛?

其实贪欲是人的弱点,历朝历代都有贪污发生,对此能做的措施很有限,除了设置监察人员,狠抓思想教育以外,多数王朝都会制定严厉的刑罚,例如朱元璋生平最痛恨贪污,一旦被查实,会被当众扒皮抽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污发展,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好。

乾隆年间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措施,明确规定凡是官员贪污被查实,一律严惩不贷,不过真正实行的时候却会发现,规则是死的而人的意识却是活的,例如乾隆自己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对于那些达官贵族来说也是如此。

法律失去了严谨性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李侍尧曾被人揭发贪污受贿,已经被刑部审核确定执行死刑,不过乾隆却认为李侍尧能力出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示意刑部不得行刑,甚至出狱以后官职越做越大。

从这件事中就能看出,统治者并没有下定决心整治贪污,此外还有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乾隆45年,陈辉祖因为弟弟贪污受到牵连,被罚连坐,乾隆知道以后不仅下令让其出狱,还命陈辉祖为朝廷命官前去查清另一桩贪污案,结果陈辉祖见钱眼开,借助职位之便大肆敛财,乾隆对此并没有表现出过激反应,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反应陈辉祖贪赃枉法,乾隆没有办法这才下旨命其自尽,乾隆的纵容导致官员们胆子越来越大,甚至认为做官的首要任务就是敛财。

乾隆一面喊着严厉法度,另一面却常常以君权进行干涉,导致法律失去了该有的威望和公信力,历史记载乾隆执政初年,执法十分严格,无论多大的职位,只要被查明贪污,不仅犯罪之人会被处以极刑,家产也会没收充公,不过到了后期,乾隆看到自己统治下江山稳固,逐渐放松了对官吏的管辖,惩戒贪污问题的时候也会在其中掺杂许多个人情感。

乾隆43年,广东海关擅自挪用关税,按照律法理应重罚,乾隆却一声号令直接免除了当地税款,一系列不惩戒的行为助长了贪污风气,很多官员不怕贪污反而怕贪得太少,乾隆的个人情感还体现在过度宠爱某些臣子,例如和珅等人,一般的帝王虽然也会宠信朝臣,却远远达不到乾隆对和珅的依赖程度。

众所周知,和珅是历史少有的巨贪,放眼整个世界都无人能与之相比,作为和珅的老上级,乾隆能不知道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和珅不仅深得乾隆宠爱,还是不可或缺的的左膀右臂,在位期间,提拔和珅为军机大臣,内务总管,在这些重要的岗位上一待就是20年,其中的油水可想而知。

乾隆并不昏庸,之所以放任和珅的行为不管,一来是和珅确实能办事,外出游玩的时候和珅可以为自己筹集足够的钱财,最重要的一点是和珅足够忠心,并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和珅能说会道,经常哄得乾隆十分高兴,因此除非他做的太过分了,乾隆会出面敲打一下,君臣之间的关系十分和睦。

和珅受宠成了一个反面典型,官员纷纷效仿,由和珅开始向外衍生除了巨大的贪污网络,加重了贪污风气,甚至在和珅的主持下,出现了“议罪银”,通俗来说就是在权力允许的范围内,犯罪之人通过上交银两来减轻处罚,甚至直接免罪,这种制度的出现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税收,长远来看却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除了官员们贪污以外,乾隆后期生活奢靡,没有起到一个好的榜样作用,康熙中前期,繁荣程度几乎能与唐朝相比,许多番邦友人前来纳贡,面对如此昌盛的国家,乾隆开始变得忘我,肆意挥霍,据传乾隆一次大寿,累计耗费白银120万两,这些钱财绝大部分都来自地方。

当然地方也不是慈善家,想要弄到这笔钱只能对百姓下手,都知道乾隆喜欢外出游玩,除了6次南巡以外,还多次前往东方与西方玩乐,虽然也会在游玩过程中帮助百姓解决一下实际困难,但是巡游花费巨大,甚至比战争还要耗钱。

乾隆每次出游都会拖家带口,随行人员数千人,巡视工作一般都会提前一年进行准备,勘测水道,兴建宫殿,还要在各地寻求珍宝,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由此可见,乾隆后期从上至下腐败现象已经无法控制,闭关锁关,禁锢在编织的美梦当中,最终迷失了自己,统治者的行为往往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兴盛时期固然值得肯定,但是清朝在乾隆的手中逐渐败亡是不争的事实。

腐败是影响一个王朝统治的毒瘤,这种由内部兴起的罪恶之风,势必会从根本上动摇王朝的根基,所以说无论过去与现在,政治清明才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的动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枯了其实我就想买个洗面奶而已……专柜也没有预期想买的眼影色号,整个人都郁闷了,柜姐又推荐的,四色眼影(268)当时就在手背上试了色,算是我喜欢的类型,哑光比较
  • @天九共享咨询集团 @国商业联合会#北京# 6月17-18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天九共享咨询集团联合主办的“第217届中国独角兽商机共享大会”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
  • 最近在看日本美学,沉迷在物哀、幽玄、诧寂、意气这四大概念中;加上之前看过菊与刀,也看过《艺妓回忆录》,无奈这些都是西方人视角下的日本社会;在前阵子去了京都一趟,
  • 今日,愚再次把它拿出来,让有血性的中华好男儿、好女儿们欣赏一下,诗歌全文如下: 中华儿女勿忘先烈之英魂 今日观光太行山,好不惬意!似曾知否,七十年前,黄河两岸
  • 你是带了几千层滤镜啊……)猫猫:你不觉得认识他我变了很多吗……小雨:那倒是真的。(以前是能捶死一头大象的硬汉,现在变成踩不死蚂蚁拿不动纸片的娇娇公主了,所以下一
  • 史焕来,男,汉族,1969年9月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10月入党,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市郊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三级调研员,拟任
  • #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 今年6月开始,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出现“不正常融冰”仅7月31日至8月3日,5天内就有580亿吨冰川融化,不少原本生活在格陵兰岛附近水
  • 主播招聘 全国招聘 地区不限直播平台 :抖音,陌陌,腾讯now直播时长 :5小时直播天数 :25天直播薪资 :6000-15000 非底薪主播要求 :女 性格开
  • 【 】北斗AR地球仪有了孩子后,他们小脑袋每天都有十万个稀奇古怪的问题。里面的各种板块多达13个,国家、美食、景点,名校等等,还有有趣的问答环节,互动感更强,不
  • 转:渐次加多,以求进益: 每天十念,从不间断,这就是功夫。但不可以此为足,仍须尽自己的力量,将佛号数目渐次加多起来。
  • #小羊的流水账#1.被姐妹侨安利一周少年的你,全程都感到压抑,大概是我太有同理心了2.火锅串串什么的,最让人幸福了,但也让人长痘[并不简单]3.新海诚的新作,哥
  • 比预想的满意来自淮安区客户评价:照亮了我的心,指引者我前行,哈哈,质量不错,满意来自富川客户评价:路灯质量非常不错。来自北流市客户评价:厂家服务周到,路灯收到已
  • [冰雪奇缘安娜][冰雪奇缘安娜]T家经典必备笑脸项链 微笑一字型锁骨链 S925纯银1:1高端最高版本【:早呀订制morningcall 】【微博粉特惠99包u
  • ”因果报应,屡试不爽,这三种“因”我们别再种了,难免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可是,如果钱财利用得不好,它就会成为我们悲催落寞的“助推者”。
  • 《小王子》两个独特的章节玫瑰和玫瑰园世界上有千万朵玫瑰,个个热情洋溢、娇艳欲滴,又会撒娇卖萌但对小王子来说,只有他细心浇灌,日日夜夜陪伴的小小玫瑰,才是他心底最
  • 中奖需满足以下条件并提供凭证,否则重抽:1. 没有黑过片片❗️2. 买过片片个人周边/专辑/碟/solo曲(日区)/电影票(以上任意一项出示凭证)3. 202
  • #袋的记事本# 开个新话题 记录下我平时用的各种东西里一位小伙伴 送 (送啥我明天挑好补图在评论里 太困了 现在懒得去翻了)没有广 都是我自己mai的✎exc
  • 美学艺术应落实在现实生命、民生日用,落实在大众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上来,才有真正的坚实基础。但家装艺术的魅力的沉淀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 )刷完了还觉得意犹未尽,马上又去把盐大所有的书都补了一遍,真的是每本都好看[亲亲][亲亲],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本竟然免费!#太平长安_盐盐[超话]##我在长安等你
  • 一个置顶p1 关于我——自设(婶设)wb本质表达欲发泄处低浮上p2 扭曲仙境——目前唯一主坑很能d,不建议过激同担拒否fo欢迎监督生来互fop3 比较重要